本科毕业设计梅州茶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研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809638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26.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本科毕业设计梅州茶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本科毕业设计梅州茶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本科毕业设计梅州茶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本科毕业设计梅州茶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本科毕业设计梅州茶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本科毕业设计梅州茶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本科毕业设计梅州茶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研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本科毕业设计梅州茶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研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本科毕业设计梅州茶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研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本科毕业设计梅州茶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研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本科毕业设计梅州茶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研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本科毕业设计梅州茶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研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本科毕业设计梅州茶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研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本科毕业设计梅州茶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研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本科毕业设计梅州茶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研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本科毕业设计梅州茶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研究.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本科毕业设计梅州茶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研究.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本科毕业设计梅州茶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研究.docx

《本科毕业设计梅州茶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本科毕业设计梅州茶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研究.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本科毕业设计梅州茶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研究.docx

本科毕业设计梅州茶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研究

中文摘要

国际市场进一步开放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加速了世界茶产业的竞争和融合。

中国是农业大国,而茶叶产业是我国农业产业在国际上最具竞争力的产业。

而对于梅州这样一个自古就以农业为生存大计的山城来说,茶叶产业自然就成为梅州市的支柱产业。

中国是世界的主要茶叶生产区之一,目前存在茶叶总规模大,企业规模小,经营分散,发展不平衡,整体水平偏低等问题。

针对国内茶叶市场这一现状,梅州市茶叶产业也在寻求自身的发展道路。

本文通过对梅州茶叶产业的现状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提升梅州茶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提出相关措施和建议,以此不断提高梅州茶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

梅州市;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

 

Abstract

Theinternationalmarketfurtheropeningupandtheintegrationoftheworldeconomy,acceleratingthedevelopmentofteaindustrycompetitionandtheworld.Chinaisalargeagriculturalnation,andteaindustryistheagriculturalinternationallycompetitiveindustry.ForsuchanancientMeizhouagricultureforsurvivalinthemountainteaindustry,naturalbecomesMeizhoupillarindustry.Chinaisoneoftheworld'smajorteaproduction,existingteaalwaysscale,enterprisemanagement,smallscale,scatteredunbalanceddevelopment,overalllevelislow.Accordingtothecurrentdomesticteamarket,Meizhouteaindustryalsosearchforitsdevelopment.BasedontheanalysisofthestatusofMeizhouteaindustry,basedontheexistingproblems,andhowtoenhancetheinternationalcompetitivenessofMeizhouteaindustry,andputforwardrelevantmeasuresandSuggestionstoimprovetheinternationalcompetitivenessofMeizhouteaindustry.

KeyWords:

Meizhoucity,Teaindustry,Theinternationalcompetitiveness

 

引言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的茶叶进出口贸易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越来越强,茶叶对外贸易的国际地位也不断提高。

作为政府创汇收入、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梅州市茶叶产业的产出水平逐步提高,总产量水平迅速上升,同时茶叶面积每年呈递增的趋势,改变了茶叶市场的供求状况。

在中国茶叶对外出口中,梅州茶叶所占的比重越来越来大,因此,对梅州市茶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1.国际竞争力概念及相关理论

1.1国际竞争力概念

就国际竞争力的概念界定而言,主要有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国际竞争力就是国际市场竞争力,另一种观点认为国际竞争力应该是国际比较生产率。

这二者并不矛盾。

比较生产率是从生产内因或竞争实力的角度来分析的,但这一竞争力最终要通过国际市场来体现,市场竞争力是生产领域竞争实力的体现。

另外,概念界定中的假设也各不相同。

比较有代表性的两种假设前提是自由贸易和公平竞争。

其实,如果仅从一个前提来界定国际竞争力是有欠缺的,因为自由贸易并不能完全代表公平竞争,公平竞争也没有排除自由贸易。

鉴于这一分析,我们可以将产业国际竞争力界定为:

在国际间相对自由的贸易环境和公平竞争的市场条件下,一国某产业以其相对于它国同一产业更高的生产率,生产出更多的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开拓国际市场并占有一定的国际市场份额和持续地获得盈利的能力。

1.2产业国际竞争力相关理论

1.2.1绝对优势理论

该理论指出,国与国之间发生贸易的根本原因在于国家间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这种绝对成本的差异既可能来自先天的自然优势,如气候、地理和土壤条件,也可能是由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形成的获得性优势。

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导致了两国生产同一产品价格的绝对差异,使产业和专业化成为必要。

通过自由贸易,可以发挥各国的绝对制造优势,实现分工和专业化的利益。

绝对优势理论对国际贸易理论发展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但无法解释一国在各种产品都具有优势,另一国都居于劣势时仍可开展贸易的现象,因而不可避免的带有一定的局限性。

1.2.2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是由李嘉图在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在李嘉图的“比较利益论”中,认为只要各国之间存在着生产技术上的相对差别,就会出现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的相对差别,从而使各国在不同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即使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处于劣势地位,但是两者的不利程度是有所差别的,相比之下总有一种商品的劣势要相对小一些,即具有相对优势。

李嘉图实际上已经指出生产技术的差别是影响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在生产技术上处于最有利地位的产业,其商品在国际市场上最具竞争力。

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是在承认各国各产业间存在比较优势,而且承认比较优势对国际产业分工的基本格局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前提下,着重研究和分析各国特定产业的国际竞争态势,以及影响各国特定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

1.2.3要素禀赋论

要素禀赋论是由赫克歇尔和俄林共同提出的,简称H-O模型。

要素禀赋论认为,产品生产需要投入不止一种要素,而且,生产不同产品所需的要素比例也不同。

由于各国生产要素的丰裕程度存在差异,因而形成了国与国之间生产要素的价格差和生产同类产品的成本差,这种成本差成为国际交换的动因和依据,即一国将出口密集使用本国丰裕生产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本国相对稀缺要素的产品。

从这一结论可以推断:

一国密集使用其相对丰裕生产要素的产业,也就是其具有比较优势和竞争力的产业。

要素禀赋论发展了比较优势学说,丰富了产业比较优势和竞争力的来源,依据该理论,各国产业比较优势和竞争力还将呈现动态变化的趋势。

资源数量和要素价格的差异至今仍是各国比较优势和竞争力形成的重要条件。

1.3迈克波特的钻石模型

竞争优势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著名经济学教授迈克尔-波特(MichelPorter)于上世纪90年代系统提出的。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概括总结了一国如何才能在国际竞争中获得优势,它的研究成果受到西方经济学界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波特提出的竞争优势理论是对传统比较优势理论和资源禀赋理论的超越。

图1梅州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钻石模型”

2.梅州市茶产业的发展现状

2.1世界茶叶产业发展现状

茶叶是一种世界性的饮料,世界茶叶种植面积总数约为290万公顷,以每年3%的速度在继续增长。

据统计数据表明,2007年世界茶叶产量增长3.69%,达到379.49万吨,其中82%是产自于亚洲,只有15%产于非洲。

在世界产茶国家和地区中,中国茶叶产量仍居世界第一,占世界茶叶总产量的30.72%;印度排在第二,占24.77%。

伴随着茶叶生产的发展,茶叶贸易也一直呈现增长的趋势。

中国是世界茶叶的主要生产区。

2008年茶园总面积达到150万公顷左右,可采摘面积约136万公顷,面对同年来势汹汹的美国金融危机,在世界各国经济渐渐步入萧条,经济环境如此艰难的困境中,中国茶产业似乎并未受到冲击,继续活跃在国际市场上。

2009年出口呈现逆势增长势态,取得了万众瞩目的佳绩。

到年底,我国茶叶出口量连续5年来首次突破30万吨,创汇7.0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和3.3%。

2.2广东茶叶产业发展概况

广东茶叶生产历史悠久,历来是我国茶叶的重要产区。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全面推行,激发了茶叶承包户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快速发展。

到2007年,全省茶叶面积达3.72万公顷,总产4.89万吨,茶叶产量居全国第八位,占全国产量的4.2%。

2009年我省茶园总面积达285万亩,产量14万吨、产值40亿元左右,比上年分别增加9万亩、1万吨、7亿元左右。

其中名优茶产量6.7万吨,产值31.6亿元,分别占全年茶叶总产量的48%和总产值的79%。

茶叶综合产值达到80亿元左右。

截至11月份,全省出口茶叶1971吨,比上年增加14.2%,出口额859.5万美元,比上年增加15.9%。

无公害茶、有机茶生产稳步推进,通过有机茶认证面积达9.1万亩,91家企业获得国内外有机茶认证,认证数量居全国第二位,通过QS认证企业也有250家。

2.2.1山区成为茶叶生产优势区域

除东莞、中山、珠海外,广东省其他各市都有茶叶生产,生产区域主要集中在山区。

梅州、揭阳、潮州等市的茶叶种植面积合计占全省茶叶面积的95.22%,产量占全省茶叶总产量的96.2%。

其中,梅州茶叶种植面积和茶叶产量均居全省首位,分别占全省的26.73%、21.82%。

逐步建成了粤东単丛茶产区,粤西及粤北的大叶种绿茶区,粤北优质红茶区及特种绿茶区。

2.2.2茶叶产业日趋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

全省已经建立起一批规模较大的名优茶生产基地,例如广东英德市国家级大叶红碎茶生产基地、揭西县京明优质茶叶种植基地、饶平岭头单丛茶1000多h㎡无公害茶叶种植基地等;广东茗皇茶叶有限公司、大埔县西岩茶叶集团公司、梅县雁南飞茶田有限公司等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推进茶叶产业化发展。

特别是近年来通过发展高科技、高标准的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引导茶农走上标准化、品牌化的茶叶生产道路,涌现了茗皇、西岩、雁南飞、鸿雁等茶叶品牌。

至2007年底,全省通过认证的茶园面积有0.67万公顷,占全省茶叶种植面积的17.93%,为茶叶产业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2.2.3广东茶叶出口形势

自从茶叶出口经营权放开之后,广东收购外省茶叶出口的数量有所下降。

除此之外,受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如2007年4月欧盟茶叶委员会公布的欧盟茶叶农药残留新标准,以及人民币升值、生产成本上升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广东茶叶的出口。

据海关数据显示,2008年1-10月,广东出口茶叶5323吨,比2007年同期继续大幅下降34%,出口形势仍难以乐观。

2.3梅州茶叶产业发展现状

梅州地处粤东北,是典型的农业大市,人多山多耕地少,工业不发达是梅州的现状。

良好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务实的农业工作基础,为梅州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和优势。

梅州茶叶生产历史悠久,其中较有名的阴那山茶、清凉山茶、西岩山茶、八乡山茶、七目嶂茶等在国内外享有声誉,有名茶之称,畅销南洋各地。

近几年来,受政府惠农政策和各部门积极促进农民增收政策的影响,茶农发展茶叶生产的积极性高涨,梅州茶产业保持了持续快速的发展势头。

茶产业是中国的传统特色产业,在国民产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而作为梅州产业的支柱产业,梅州的茶叶产业在促进梅州经济发展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008年,全市茶叶种植面积16.24万亩,总产1.01万吨,主营茶叶种植、加工、流通的农业龙头企业21家。

其中,梅县雁南飞茶田有限公司、大埔西岩茶叶集团有限公司、广东华银集团有限公司是省级农业龙头企业。

图2

资料来源:

根据中国宏观数据挖掘分析系统整理所得

各地政府还在积极鼓励增加茶园面积,促进茶叶产量。

随着新茶园的逐渐开采,我市茶叶产量也将迎来新的高峰。

根据资料统计,我国目前有净饮茶人口2.6亿,他们的年人均消费量为1.54千克,如果每人每天沏茶增至三杯,那么他们的年人均消费量将达到3.28千克;而国内饮茶人口每增加1%,消费量即可增加4万吨,如果饮茶人口达到50%的话,茶叶消费量将达到200万吨。

可见国内的茶叶消费将形成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

图32004-2009年梅州市茶叶产量增长图

资料来源:

根据梅州市统计局梅州国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整理所得

3.梅州市茶叶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3.1人多耕地少,产业规模化进程慢、标准化程度低

梅州市是一个典型的山村城市,经济发展以农业为主,这是由梅州的自然环境和地理环境所决定的。

茶叶产业是梅州农业的主导产业,更是梅州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良好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为梅州茶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优势。

虽然茶叶种植面积每年都在不断增加,但是相对于福建茶叶产业的发展规模来说,其规模化程度还是比较低的;再加上人多耕地少的市情,茶叶产业的规模化的进程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随着国际市场上对茶叶标准的严格化,如对茶叶农药残留的新标准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省茶叶的出口。

梅州作为广东省主要的产茶区之一,其生产技术相对落后,体制也不够完善,要达到国际标准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通过质量体系认证的企业也寥寥无几。

3.2生产方式较落后,产品技术含量低,缺少品牌意识

技术含量是产品竞争的核心。

梅州产业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力多以劳力为主。

茶叶产业的生产力主要依靠茶农,基本上采用的是传统的生产方式,生产出来的大部分是初级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

品牌意识是指消费者对产品的一种信任,在市场上则指的是竞争力。

以福建茶产业为例,乌龙茶是福建茶在国际市场上最具竞争力的茶类,在日本茶叶市场占60%以上,加上政府政策的大力扶持,乌龙茶已经成为福建茶叶的品牌。

可是纵观梅州茶叶市场,几乎还没有哪个茶叶品牌能够占据市场垄断地位。

3.3茶叶生产率低,管理模式不够集中

梅州的茶叶生产大多采用传统的手工制作的方法,耗时费力,运用机器生产的企业较少,以致生产率低下。

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梅州茶产业的管理模式集中程度不断下降,企业之间的合作竞争模式也不够明确。

3.4茶叶产业集群化程度不够高

大埔县是广东梅州市的茶叶主产区之一,种茶历史悠久、面积广阔、盛产名茶,该县高陂镇福员村大王坑自然村家家户户都种茶、制茶,产自这里的“凯达茶王”和“香妃翠玉”在国内大赛中屡获大奖,因此大王坑自然村被誉为“茶叶专业村”。

大王坑村地处大埔、饶平交界的西岩山麓,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宜种茶。

如今,大王坑村共有茶园面积4000多亩,年产干茶100多吨,年产值超过1000万元,群众年人均茶叶收入近2万元。

但是从全市范围来看,虽然也有像大王坑村这样集中种植茶叶的地区,但是茶区与茶区之间分布不均匀,大都比较分散。

这是由梅州的自然客观环境决定的,梅州的耕地分布不均,尤其是适合茶叶种植的地区十分分散,资源难以集中利用,造成梅州茶叶产业集群度不高。

在未来的发展中,可以以此为试点,形成有梅州特色的茶叶产业集群网。

4.梅州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分析(SWOT分析)

4.1优势分析

4.1.1自然环境优势

梅州市是典型的农业大市,以“山多、山高”出名,因此也有“高山云雾出名茶”的得天独厚的条件,为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几年来,梅州市采取了多项措施,加大以单丛茶为主的茶叶发展,充分利用山地面积大、生态环境优越等有利条件,建立了连片万亩茶叶基地4个,连片千亩以上茶叶基地40多个,茶叶总面积达21.2万亩,总产8746吨,其中单丛茶16万亩,占75%,成了全国闻名的“单丛茶之乡”。

4.1.2政府大力扶持,引导企业发展优势

梅州市不断加强对茶叶种植的管理,前几年都分头到各县挂点,科技部门、农业部门走科技种茶的路线,包括引进新品种,改良品种,用科学方法种植、管理、采摘;通过努力建立和健全茶树系列化服务体系,指导茶农生产,尽快实现茶园良种化,初步形成了种植基地化、初级加工与精细加工一条龙、产加销一体化的生产经营格局。

随着茶叶种植的不断发展,茶叶的市场也越来越大,茶叶一年比一年旺销。

不少茶商也是闻名而来、闻香而来。

广东省农业龙头企业-大埔县西岩茶叶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魏顶国说:

“我们公司有20000多亩的优质茶园,分布在海拔1250多米的西岩山麓,自然条件优越。

我们的茶叶除了40%外销之外,特别是冰冻茶销往日本市场,销路都比较好。

还有60%通过在各地设立的20多家专卖点进行销售,销路都比较好。

去年我们的销售收入达到一亿多元,利润2000多万元。

4.1.3品牌优势

如今,梅州市正在实施的农业名牌战略,即集中力量培育、扶持和发展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提高产品知名度,增强产品竞争力,将为茶叶产业的发展带来难得的发展良机,茶叶品牌也有望做大做强。

梅州市单丛茶以其上乘的品质享誉海内外。

我市单丛茶在国际国内获奖多达上百个。

梅县雁南飞茶田有限公司成功研制出十大系列名茶,金单丛乌龙茶先后获得“绿色食品”证书和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认证;获得“绿色证书”的兴宁市茶林场所产单丛茶先后获得农业部优质产品称号、省单丛茶类冠军称号,1997年在北京国际茶会上有8个产品获金牌。

1998年5月在北京国际名茶、茶制品、茶文化展览会上,兴宁市共有13个茶叶产品被推荐为名茶产品。

1999年在省第四届名优茶评比中,该市单丛茶有8个产品获名茶称号;丰顺县凤山茶业发展有限公司所产“龙星牌”10多个系列产品获得省级优质茶、名茶和无公害食品等3项殊荣,在2002年举行的广东省茶叶学会组织的第五届名优茶质量竞赛活动中,该公司的“龙星牌”绿谷香茶、八仙香茶、水仙香茶获单丛名茶银奖;大埔县西岩茶叶集团有限公司是我市在各类茶叶评比中获奖最多的公司,在1995年第二届全国农业博览会上,西竺牌单丛茶、乌龙茶分获金、银奖,在1997年中国国际茶叶展览会上,西竺牌单丛茶、黄枝香茶均获金奖。

2003年该公司在中国茶叶协会举行的“中茶杯”大赛中夺得特等奖梅州的茶叶产业在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逐渐成为“富农兴市”的农业支柱产业。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梅州单丛茶”也能与“西湖龙井”、“碧螺春”、“信阳毛尖”、“武夷岩茶”等一样,成为中国的名茶。

4.2劣势分析

4.2.1市场占有率低

国际市场占有率包含两个概念:

第一是按出口金额计算的市场占有率,即以美元计价的中国茶叶出口创汇占同期世界茶叶出口总额的比重;第二是按出口量计算的市场占有率,即中国茶叶出口数量占同期世界茶叶出口总量的比重。

由于出口金额更能全面反应我国茶叶出口的市场绩效,本文的市场占有率采用第一种算法,先计算我省茶叶出口国际市场占有率,然后再通过梅州茶叶出口占全省茶叶出口额的位次来探讨梅州茶叶在国际市场上所占的份额。

市场占有率是反应市场竞争力最直接且最简单的指标,也表明了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实力。

4.2.2缺少自有品牌

发展现代农业,需要品牌,只有树立自己的品牌,企业才有竞争力。

我市的茶叶生产,虽然单丛茶的生产已走上正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产业优势,一些企业和经销商也已经注意到种茶和茶文化、品牌和产业化等对茶叶发展的重要性。

但在茶叶的品牌建设方面,我市能在国内打得响的品牌少之又少,国际品牌则还没有。

4.2.3产品多为初级产品

自从我国茶产业从垄断经营逐步转变为经营主体多样化的格局后,我市茶叶加工规模减小,市场竞争秩序混乱,尤其是技术改造投入不够导致整体产业竞争力下降。

随着各国食品安全、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国际市场逐渐扩大对茶叶质量标准的要求,初级产品已经不能够适应市场的竞争机制,难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

4.3机遇分析

梅州茶叶产业的逐渐发展壮大得益于政府近年来实施的农业名牌战略,即集中力量培育、扶持和发展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提高产品知名度,增强产品竞争力,这也为茶叶产业的发展带来难得的发展良机。

梅州市还享有“华侨之乡”的著称,其华侨主要分布在东南亚。

09年梅州市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举办了首届世界客商大会,吸引了无数海外华侨参加。

客商遍布世界各地,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绝对不容忽视,通过客商大会的成功举办,借助他们的商业影响力,将梅州茶叶推向国际市场。

客家华侨在外大多都有所作为,且情系家乡,通过他们的渠道去宣传梅州茶叶,使得梅州茶叶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这不仅可以增加梅州茶叶在国际上的知名度,还能够节省成本。

4.4挑战分析

面对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国内外茶叶市场,梅州茶叶既充满机遇又面临挑战和威胁。

与福建的茶叶市场相比,梅州市的茶叶出口增加比率远远低于福建茶叶,而且在茶叶品种方面,梅州能够叫的响的茶叶品牌少之又少,难以形成品牌竞争力。

而福建的乌龙茶在国际上有着很强的竞争力,尤其是在日本市场上,由于没有与其他茶叶大国形成同类产品竞争,乌龙茶在国际市场上已形成一种特色优势,甚至是垄断利润。

由于梅州劳动力较为丰富,茶叶产品的单价相对来说较低,而据调查显示,福建的茶叶出口单价总体水平高于全国水平。

因此,就单纯从价格因素方面来考虑,梅州茶叶在国际市场上还是可以形成价格优势,可以以此来增强其国际竞争力。

5.提升梅州茶叶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茶叶企业拥有独立的经营自主权,企业之间自由竞争通过价值规律起作用来促使企业优胜劣汰,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然而由于市场本身存在缺陷即市场失灵,使得壮大行业实力、净化市场空间的社会生产目的无法实现。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就必须通过有效的宏观调控措施来保障市场的健康运行,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5.1提高梅州茶叶国际竞争力,政府应采取的措施

5.1.1加强宏观调控监督体系,规范茶叶市场经营秩序

我国国内茶叶市场竞争激烈,主要都是拼价格的低水平竞争,导致我国出口茶叶价格不景气,品质下降,市场秩序混乱。

在这种市场调节失灵的情况下,政府就必须通过有效的调控措施来保障茶叶市场的健康运行。

目前,很多小茶叶厂设备陈旧,趁着市场运作混乱,加工粗制滥造,他们为了获取最大利润,往往采用弄虚作假、掺假掺杂等手段,严重败坏我市甚至我国茶叶的信誉。

所以政府必须把规范、整顿茶叶出口经营秩序和实行打击假冒伪劣、整顿加工企业结合起来。

对发现搞掺假掺杂、以次充好;违反商业道德,恶性削价竞争,损害国家利益的,通过整顿从茶叶加工队伍中清除出去,以维护梅州茶叶在国内以及国际市场上的名誉。

对于合法经营的企业和公司,政府要运用市场经济手段,鼓励其不断做大做强。

总之,政府要协调和规范茶叶经营秩序,以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

政府可以运用经济手段规范茶叶市场,法律手段打击茶叶的假冒伪劣等不法行为,通过建立和完善宏观管理监督体系,来改变茶叶企业低价竞销,以维护茶叶市场的运行秩序。

5.1.2完善和健全质量检测标准体系

我国目前已经建立了茶叶技术标准与检验检测标准,且新公布的技术标准已经开始与国际接轨。

面对这样的形势,我市更要加紧步伐,在茶叶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储藏等各个环节实行与国际惯用标准相一致的茶叶质量检测标准。

同时还要加强对理化检验人才的培养,确定检测方法,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

目前,我市已建立起以县、乡镇为重点的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为主体,企业和基地自测自检相配套的茶叶质量检测体系,对茶叶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检测,全面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

5.1.3完善茶产业服务体系,扶持发挥茶叶行业协会作用

目前,我国茶叶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完善的、系列的服务体系。

特别是对梅州市这样一个山区城市而言,广大的茶农和企业缺乏有效的行业服务,茶叶生产新技术、新工艺、新成果没有得到经常的技术指导和科学培训;连接茶叶产品和市场的信息服务没有得到有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