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健康促进中心设计说明.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812949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225.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州健康促进中心设计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苏州健康促进中心设计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苏州健康促进中心设计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苏州健康促进中心设计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苏州健康促进中心设计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苏州健康促进中心设计说明.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5页
苏州健康促进中心设计说明.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5页
苏州健康促进中心设计说明.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5页
苏州健康促进中心设计说明.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5页
苏州健康促进中心设计说明.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5页
苏州健康促进中心设计说明.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5页
苏州健康促进中心设计说明.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5页
苏州健康促进中心设计说明.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5页
苏州健康促进中心设计说明.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5页
苏州健康促进中心设计说明.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5页
苏州健康促进中心设计说明.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5页
苏州健康促进中心设计说明.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5页
苏州健康促进中心设计说明.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5页
苏州健康促进中心设计说明.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5页
苏州健康促进中心设计说明.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5页
亲,该文档总共5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州健康促进中心设计说明.docx

《苏州健康促进中心设计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州健康促进中心设计说明.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州健康促进中心设计说明.docx

苏州健康促进中心设计说明

第一章基本概况

一、区位

吴中区位于苏州南部,北依苏州古城区,东连昆山,南接吴江,西衔太湖;四周还分别与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技术开发区、相城区接壤;与无锡、宜兴、浙江湖州隔湖相望。

胥口镇是苏州吴中区的一部分,因春秋战国时期吴国大夫伍子胥而得名,迄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

素有“吴中胜地,人间天堂”之美誉。

全镇总面积3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万,总面积10平方公里。

苏州健康促进中心位于胥口镇西南部,依山傍水,景色秀美,人杰地灵。

她南依万顷太湖,北靠穹隆香山,东接天平灵岩,全年四季分明,山青水秀,是一个最适宜人居的地方。

二、规划用地范围

苏州健康促进中心总体规划用地约为1252亩,具体规划用地和规划范围详见规划总平面图。

三、地理条件

(一)气候条件

苏州健康促进中心地处长江三角洲的太湖平原,属亚热带和暖温带地区,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具有寒暑变化显着、四季分明的特征。

它所在的苏州市吴中区胥口镇年平均气温为13℃-16℃。

全年日照时数(绝对日照)平均为2000-2600小时,≥0℃的日照时数平均为1800-2240小时;日照百分率(相对日照)介于48-59%之间。

日照时数以夏季最多,冬季最少,夏季占全年的29.0-32.8%、冬季占20.1-21.3%。

由于受季风气候影响,苏州健康促进中心降水充沛,年降水量724-1210毫米,年蒸发力为900-1050毫米。

年平均风速为3.5米/秒,灾害气象主要有干旱、雨涝、热带风暴(台风)、霜冻、冰雹等。

(二)土壤

苏州健康促进中心规划用地以黄、红土壤为主,土层厚度50-120厘米。

土壤环境质量达到GB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Ⅲ类以上标准。

杭州依可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在2007年5月对苏州健康促进中心4个监测点进行调查,土壤情况具体如下表:

表1-1监测点土壤情况一览表

监测点

样号

土壤PH值

有机质含量(%)

水解氮

(mg/kg)

速效磷

(mg/kg)

速效钾

(mg/kg)

1

药草园

5.52

1.76

245.0

2.1

90.0

2

农耕体验区

5.90

1.90

210.0

3.4

116.5

3

名果园1区

6.24

2.93

308.0

3.7

130.0

4

名果园2区

6.86

2.07

112.0

8.2

90.0

结论:

1、2、3监测点土壤磷含量偏低,1、2、3、4钾含量偏低。

(三)水

苏州健康促进中心毗邻我国第三大淡水湖——太湖,整个促进中心地势稍高的地点都可以观赏到太湖美景。

规划区内水资源也比较丰富,有一个面积约50亩的湖,水面宽敞明亮,是规划区主要的水域。

此外,园区内还有曲折蜿蜒的河流、小溪,呈网状散布于整个促进中心,连接着规划区内湖和太湖,使整个水域连成一体。

(四)植被

苏州健康促进中心目前的主要植被为针阔混交林。

植物种类有用材林树种杉木、苦楝、构、刺槐、泡桐、榆、马尾松、香樟等呈混生状态;灌木及草本植物有杜鹃、蔷薇、六月雪、葛藤及菊科、禾本科、蕨科等多年生或一年生草本植物;常见野生植物律草、野胡萝卜、水花生、苍耳等。

整个规划区域,以林地和农业用地为主。

其中林地自然景观出采矿点破坏的之外,其他部分景观较好,林木覆盖率较高。

但农用地景观较差,林木覆盖率低,除园区规划做疗养院一区的植被情况较好外,其他部分都需要加强景观优化。

 

第二章市场分析及项目定位

一、项目开发背景

(一)健康问题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目前,全球人口城市化已逾半数,我国城市人口超过5亿。

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在使人们受益的同时,也给人类健康带来威胁:

交通事故死亡和伤害事件增多,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持续攀升,精神性疾患明显增加,传染病传播加快,还有暴力、意外伤害、食品安全事件等等,健康的影响因素已从单纯生物因素转向社会、环境综合因素。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近十年来,我国城乡居民的膳食、营养状况有了明显改善,营养不良和营养缺乏患病率持续下降,但与此同时,在我国15岁—64岁的劳动人口中间,慢性病的发生率已经达到52%,死亡已经占了30%,这将会给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造成巨大的影响和损失。

调查显示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全国现患人数为1.6亿,比1991年增加7000多万。

农村高血压患病率上升迅速,城乡差距已不明显;而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仅分别为30.2%、24.7%和6.1%,仍处于较差水平。

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2.6%,估计全国糖尿病现患人数2000多万。

与1996年糖尿病抽样调查资料相比,大城市20岁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由4.6%上升到6.4%。

我国成人血脂异常患病率为18.6%,估计全国血脂异常现患人数1.6亿。

值得注意的是,中年人与老年人患病率相近,城乡差别不大。

我国成人超重率为22.8%,肥胖率为7.1%,估计现有超重和肥胖人数分别为2亿和6000多万。

大城市成人超重率与肥胖率分别高达30.0%和12.3%,儿童肥胖率已经达到8.1%,应引起高度重视。

与1992年全国营养调查资料相比,成人超重率上升39%,肥胖率上升97%。

由于超重人数比例较大,预计今后肥胖率将会有较大幅度增长。

现在我们正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我们国家社会正在转型,经济水平发展了以后,非常重要的就是保持国民体制的健康。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首先要保证国民的身心健康。

因此以休闲度假促进身心健康已经成为今后旅游产业发展的一个新的方向。

(二)苏州健康促进中心本身的优势和劣势

1.优势分析

1)区位优势

苏州健康促进中心位于太湖明珠——胥口镇太湖风景区,面向太湖,背倚胥江、伍子胥公园,东有清明山,西有香山和胥江支流,山水风景得天独夺厚,是风景秀丽的无污染地区,拥有独一无二的自然优势。

苏州健康促进中心附近有天平山、灵岩山等名胜风景,加之受千年吴越文化熏陶的木渎、胥口两镇的烘托,使该项目具备了开发以健康为主题园区的优越条件。

此外,园区周边还有昆山和吴江两个全国百强县(市)。

2)交通优势

连接沪宁高速公路、苏嘉杭高速公路的苏州绕城高速公路经过苏州健康促进中心所在地胥口镇,并设有道口。

太湖度假区专线公路横穿胥口,陆路运输十分便捷。

从苏州健康促进中心出发,汽车到苏州市中心只需20分钟,到昆山需35分钟,到吴江只要12分钟便可以到达,到上海只需60分钟,到杭州只需100分钟,到南京只需120分钟。

3)文化优势

悠悠2500年赋予了胥口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这片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土地上,走出了一代代名师巨匠,留下了一个个名胜古迹。

被誉为中国“兵圣”的孙武子,其《孙子兵法》13篇就完稿于此。

明代书画大师董其昌生前取法于太湖山水,并长眠于太湖之畔。

这里还走出了北京故宫的缔造者蒯祥,他所创造的香山帮古建筑遍布全国各地,在中国建筑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禀承宗师蒯祥的新一代香山帮工匠,更是把“香山帮古建”带到了世界各地。

胥口是当之无愧的吴文化发祥地之一。

现今形态各异的石雕、木雕、苏绣、藤艺制品等等,同样名闻遐迩,冠绝江南。

特别是有着优秀传统的绘画业,这几年获得了空前的发展。

全镇从事书画艺术的达数百人之多,这些丹青好手继承和弘扬了吴门画派艺术,书画作品走出国门,远销海外,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书画之乡”。

深厚的文化底蕴为苏州健康促进中心的健康项目建设提供了很好的文化环境,有助于营造安静、祥和的疗养环境。

4)资源优势

胥口物华天宝,物产丰富。

这里四季花果充盈,太湖银鱼、白鱼、白虾、大闸蟹、茶叶等无不名扬四海,是一个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

为健康促进提供了很好的食疗素材。

2.劣势分析

1)基础设施有待完善

规划区域以传统农业生产为主,缺乏与旅游开发配套的硬件设施。

环境保护需要加强,缺乏治污排污处理、垃圾收集系统等设施。

2)环境问题比较突出

苏州健康促进中心在建设前规划区内有多个采矿点,导致山体自然景观部分被破坏,山体裸岩清晰可见。

在园区建设过程中,应着重对被破坏山体进行复绿或其他处理。

另外,在园区内有一块山体为公墓用地,为了不影响游客的观光和度假,在景观建设过程中,应利用高绿篱和层次丰富的林带将这一角度的景观视线进行遮挡,使公墓隐于苁蓉的绿色林带之中。

(三)结论

根据当前国内严峻的健康形式,同时客观分析了苏州健康促进中心发展健康促进项目的优势和劣势发现,发展健康促进项目是苏州健康促进中心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发展健康促进项目不但可以丰富苏州健康促进中心的旅游产品类型,拓展游客活动空间,延长逗留时间,增加旅游收入,还可以改善当地环境质量,提高旅游开发的综合效益。

二、客源市场分析

随着老百姓可支配收入逐年提高,旅游市场需求不断扩张,观光、休闲、健康产品都成为游客的关注目标。

据统计,2006年苏州健康促进中心周边的景点,太湖度假区接待了近30万的旅游者,其他如东山、常熟虞山、新区和园区等以休闲度假游为主的地区,游客同比增长也都在40-50%左右。

在西山,除了明月湾以外,客人还纷纷涌向东村、堂里等新的农家乐旅游点。

可见苏州健康促进中心的客源市场非常具有潜力。

根据苏州健康促进中心资源的特征、品位、规模、园区开发定位及旅游地吸引力变化的一般规律,将园区的客源市场分为:

中心客源市场和延伸客源市场。

中心客源市场:

以苏州本地区为主,包括沧浪、平江、金阊、虎丘、吴中、相城、苏州工业园区、苏州新区等8个区和苏州市所辖的常熟、张家港、太仓、昆山、吴江5个县级市。

2006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615.55万人,其中市区总人口229.75万人。

2006年苏州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市区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532元,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9316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3.9%和11%。

市区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为12472.3元,比上年增长11.7%。

已具备了外出旅游度假的经济能力。

苏州市各行政区,以苏州工业园区和苏州新区的客源潜力最大。

苏州工业园区内有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火炬计划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园、国家动漫产业基地、中国软件欧美出口工程试点基地等6个国家级产业基地,拥有省级及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20余家、各类研发机构60余家、博士后工作站6个,各类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超过2万名。

这部分中高收入者可以被开发为苏州健康促进中心的注册会员,成为园区固定的消费人群。

同时,苏州新区内有苏州乐园,可以和苏州健康促进中心项目组织成游线,增大客源市场。

在苏州所辖的县级市中,以昆山和吴江两市的休闲农业观光游潜力最大,特别是昆山市,更是在2006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百强县(市)排名中蝉联第一。

两市已经成为国际资本投入的高密度地区。

这使得两市的中高收入人群成为苏州健康促进中心的健康促进计划的会员的可能性增大。

苏州健康促进中心的目标人群以吸引高级团队、企业家等中高收入者为主,散客为副。

这正符合苏州地区较高消费层次人群的休闲要求,所以苏州健康促进中心在苏州地区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以及理想的客源市场。

延伸客源市场:

分为近程延伸客源市场和远程延伸客源市场。

近程延伸客源市场:

以苏州市为中心500-600公里范围内的旅游市场,包括江苏、上海、浙江和安徽等地区。

根据对苏州各大景点的旅游客源统计,江、浙、沪三地是苏州旅游的主要客源市场。

2006年,苏州市实现旅游总收入400亿元,比上年增长18%。

接待国内旅客360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

苏州市及所辖五个县级市跻身全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

苏州良好的整体旅游形象可以很好地带动苏州健康促进中心的旅游客源市场。

苏州的客源市场可以成为苏州健康促进中心的客源补充。

2005年,江苏省13个省辖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有较快增长,其中,苏州、无锡、盐城、淮安的收入增幅较大,分别增长16.9%、16.7%、16.2%和15.1%。

收入超过万元已有6个市,分别为苏州14451元、无锡13588元、常州12868元、南京11602元、南通10937元、镇江10858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达10481.9元,比上年增长13.2%。

据《江苏年鉴2005》统计显示,江苏省旅游业是城乡居民继消费品市场和餐饮业之后的第三大消费热点。

据浙江省统计局初步核算,2006年全省生产总值为15649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增幅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265元,比上年增长12.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335元,增长10.1%。

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分别为32.9%和37.2%,比上年下降0.9和1.4个百分点。

上海是我国经济最发达、旅游客源最丰富的地区,2006年人均年收入在7800元以上的人口占全市人口的90%以上,即900万人以上,已经进入国内旅游的迸发期。

据统计,上海年外出旅游约600多万人次,人均旅游消费年增长率约8%,据1997年调查统计,上海市民在浙江的旅游消费水平每日人次为300~500元,平均逗留时间达到1.93天。

上海公民外出旅游人数的60%以上都选择山水观光和商务旅游。

这些市场如果可以发展成为苏州健康促进中心的散客消费主流市场,将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利益和宣传效益。

远程延伸客源市场:

对于苏州健康促进中心拓展国内远程客源市场和海外旅游市场,应以苏州旅游市场为依托。

苏州是闻名中外的园林城市,每年来这里旅游的人数超过千万,可以考虑将来苏州旅游的客源分流出一部分到苏州健康促进中心进行住宿和观光。

根据对苏州市几大休闲观光度假游为主题的景点进行调查统计后,总结出苏州休闲观光游的几大旅游客源市场。

其中以珠三角和环渤海湾为主,名列前几位的省份分别为:

山东、河南、北京和广东。

此外,苏州的海外旅游客源市场也极具潜力。

2005年苏州市接待境外旅客15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9.9%;旅游外汇收入6.39亿美元,增长31.5%。

可见苏州健康促进中心的海外市场也不可忽略,需要采取一定措施来拓展海外客源市场。

 

总之,除专程来苏州健康促进中心旅游度假的游客外,还可以通过二日游、多日游的方式,将苏州其他景点的客源,如西山、东山、光福、木渎、甪直、石湖,吸引到苏州健康促进中心。

三、目标市场和盈利模式

市场预期:

以苏州地区中高收入人群为核心区域进行市场化运作。

基本步骤:

首先是吴中区和苏州市其他地区和所辖县级市,然后再扩散到江、浙、沪等地,如南京市、无锡市、常州市、扬州市、杭州市、宁波市等。

具体市场调研包括前期市场调查以及评估、不同消费人群的消费心理的摸排,从而为之后的具体技术操作奠定基础。

目标人群:

以吸引高级团队、企业家等中高收入阶层为主,散客为副;

盈利模式:

主要以会员制的方式来运营,会员分不同的级别,享受不同的服务内容。

其中,健康促进项目不对散客开放,散客以自助消费为主。

四、项目定位

1、建设指导思想

苏州健康促进中心的建设以休闲农业观光为框架,立足于社会对健康产品的需求,以当前社会亚健康群体为主要切入点,寓健康促进于游乐休闲,营建以旅游与健康为主题特色的高品位休闲农业观光园。

项目建设中所涉及的各方面要素均要求符合健康促进的需求,所设项目在具备健康促进功能的同时必须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市场运作能力。

2、项目性质

苏州健康促进中心是以优良的自然生态环境为依托,以绿色健康高趣味的硬件设施为载体,以先进的健康监测技术和科学的诊疗调理方案为核心内容,以运动、静养、传统中医保健、现代医学保健等为手段,以健康管理和健康促进为主要功能,融健康促进、休闲度假、农业观光、教育示范等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高端休闲健康基地。

苏州健康促进中心的主题是:

“健康·农业·生态·休闲”。

3、规划目标与定性

(1)将苏州健康中心规划成以“休闲农业观光”为主要功能,以“健康促进”为特色的综合性休闲度假地。

成为苏州地区中高收入人群休闲度假、健康理疗的首选场地。

(2)将苏州健康促进中心设计成为具有国际级水平的健康园区,具有运动、休闲、娱乐、农事活动、健康教育、文化熏陶等功能,以健康管理和健康促进为主题特色的全方位体现健康主题的多功能综合性高端健康管理基地。

成为面向省内外、市内外的著名健康促进中心。

(3)通过进一步规划、更好地发挥苏州健康促进中心对于整个苏州地区的生态、休闲、景观、经济等各方面的作用,使园区优美现代的景观为整个苏州增色;使园区的生态环境不仅满足其自身的生态平衡,而且辐射更大范围,服务更多民众;使园区成为苏州一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三章规划依据

一、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6.《江苏省旅游管理条例》

7.《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8.《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9.《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条例》

10.《水利工程建设监理规定》

1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1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H3838-2002

13.《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14.《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2003

15.《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

16.《饮食建筑设计规范》JGJ64-89

17.《绿色饭店标准》

18.其他有关法规与标准

二、规划原则

1.坚持开发与资源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2.坚持科学规划,协调发展的原则;

3.坚持生态为本,健康至上原则;

4.坚持农业农村特色与活动参与性相结合的原则;

5.坚持提高经济效益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原则;

6.体现文化性的原则。

三、指导思想

苏州健康促进中心的规划建设以“健康、农业、生态、休闲”为出发点,强调了旅游的休闲性和健康性,形成了“可览、可游、可居”的环境景观。

景观规划设计充分以原有绿化树种、农作物为植物材料进行园林景观的营造,园林小品风格自然淳朴,田园气息浓厚;各景观功能区突出以人为本,同时又要和生产相结合。

根据不同地块、不同树种、品种的观赏价值进行安排,使人们在休闲观光体验中领略到渔耕文化及乡土民风的神奇魅力。

苏州健康促进中心的建设立足于社会对健康产品的需求,以当前社会亚健康群体为主要切入点,寓健康促进于游乐休闲,营建以休闲观光农业与健康为主题特色的高品位健康促进基地。

项目建设中所涉及的各方面要素均要求符合健康促进的需求,所设项目在具备健康促进功能的同时必须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市场运作能力。

四、规划期限

2007年-2012年(六年)

 

第四章总体布局

根据苏州健康促进中心的资源分布特点和地形格局,在便于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突出特色、满足开展生态观光园经营管理需要的原则下,本着因地制宜的规划原则,兼顾“有利交通组织和经营管理”的原则,将整个苏州健康促进中心规划为10个功能区块。

表6-1功能分区一览表

功能区名称

规划用地面积(亩)

主题定位

项目特征

主要建设项目

 

综合服务区

 

42.6

 

餐饮、健康检查、休闲娱乐

高级会所是人们休闲娱乐、餐饮消费的中心,但考虑到促进中心古色古香的建设风格,会所的建设也以古朴、生态为基调。

同时,本区还为进入园区的会员们提供健康检查,是整个健康疗程的开始点。

 

高级会所、健康楼

 

休闲娱乐区

 

98.9

 

住宿、湖面观景、散客接待

利用毗邻太湖的区位优势,休闲娱乐区为人们提供住宿、餐饮服务,可以让住在这里的游客欣赏太湖美景。

同时也作为分流太湖风景区游客接待的集散点。

 

生态酒店、望湖轩、散客集散中心

农耕体验区

99.4

餐饮、农耕体验、农业知识教育

以农耕文化为底蕴开发农业观光项目,以自然、生态为特色,集农家菜、农业知识教育、农耕体验为一体。

生态餐厅、农耕一亩田、水车

 

渔家体验区

 

47.2

 

淡水养殖

以太湖地区浓厚的渔耕文化为依托,让游客体验渔业养殖的过程,为游客提供有机养殖的健康鱼产品。

 

中草药认知区

 

33.1

 

中草药认知、草药制作过程演示

药草园种植各类中草药,草药散发的气味对身体很有好处,人们在这里学习药草知识的同时,不知不觉中接受了一次天然的身体理疗。

 

药草园、草药制作展览房

 

健康运动区

 

96

 

运动健身、平衡锻炼、体能恢复

运动是促进健康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针对不同健康状态人群,设置不同强度的运动项目。

有高强度的运动场、中等强度的生态游泳池和低强度的神经平衡锻炼场。

 

生态游泳池、运动场、神经平衡锻炼场

 

疗养区

 

74.2

 

疗养、健康促进、茶文化展览

是园区最安静的场所,针对急需健康理疗的中青年人和离退休的老年人,为他们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和环境优美的室外环境。

本区域的一片茂密苁蓉的原生林更加有助于营造静谧的疗养环境。

 

茶文化公馆、高级疗养楼

 

文化区

 

101.5

 

露天展览、休憩、文化培训

设置多功能木平台为书画作品展览提供媒介。

利用文化内涵丰富的优势开设夏令营,对中小学生进行书画、音乐等文化项目的培训。

同时,文化区是一个很好的休憩环境。

 

书画院、名人馆、多功能木平台

湖面观赏区

83.1

湖景观赏、垂钓、水上游乐

湖面观赏区以水上运动为特色,设置各类水上游乐项目。

钓雨平台、水上木屋为喜欢安静的人群提供去处。

钓鱼平台、浮桥、水上木屋、人工沙滩、千年寿(庙)、胥公堤

果园观赏区

109.8

观赏、采摘、温泉理疗

以游客参与体验为主要特色,生态采摘园、石林温泉等都是体现健康,有利于健康促进的特色项目。

名果园、花卉盆景园、石林温泉、生态木屋、蔬菜科研大棚、自种自摘果园、葡萄长廊、农耕管理房

 

第五章景观优化规划

一、系统规划

苏州健康促进中心整体景观以水系为主轴,力求创造“一池水,一片绿”的园区特色风光。

为游人提供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科学教育、商业娱乐、交游聚会等于一体的休闲度假游乐好去处。

园区通过完全的人工改造,最后形成“一轴两带三园”的主格局。

(1)“一轴”为园区水系,以园区水系为主轴沿边进行景观绿化,形成湖滨景观区。

园区湖水清澈如镜,周遍视线通畅,是观赏景观的绝佳之处。

沿湖分设人工沙滩、钓鱼台等游玩项目,将湖滨景观区作为一条重要的景观轴,吸引大量游人。

(2)“两带”为休闲景观林带、背景林景观带。

背景林景观带主要沿园区北部山体进行绿化,隔离北部地块不利环境对园区造成的干扰及影响,同时对东北部地块进行环境优化,丰富周遍环境景观,营造生态园区。

休闲景观林带主要沿健康疗养区、疗养园、农博馆以及休闲别墅等为中心,进行植被绿化;

(3)“三园”是指园区中的名果园、百草园、生态农业园。

“名果园”以种植名优果蔬为主,突出品种特色。

在收获季节可举办特色采摘活动,吸引游人来园区观光游玩,同时可增加园区经济收益。

在无果季节可开展“农耕体验”等一些趣味活动。

“百草园”则以种植保健型人工植物为主,利用植物分泌的芳香,及植物的杀菌、防病、保健等功能,营造植物特性的保健治疗方法,提高人们的生活享受。

“生态农业园”主要种植水稻、油菜、番茄等,既可形成鲜明色块效果,又可与果林一起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二、绿地规划

(一)现状分析

1.植被现状

园区地处温带,属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场地地势低平,大多为平地,周遍水网密布,土质较好。

本区现状为农业用地,种植以水稻为主,植被群落十分单一。

2.存在问题

规划场地植被品种单一,原有农田植被稀少,且场地地下水位线较高,难以形成植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