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考试试题2.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813094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76.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考试试题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湖北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考试试题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湖北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考试试题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湖北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考试试题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湖北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考试试题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湖北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考试试题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湖北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考试试题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湖北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考试试题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湖北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考试试题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湖北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考试试题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湖北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考试试题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湖北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考试试题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考试试题2.docx

《湖北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考试试题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考试试题2.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北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考试试题2.docx

湖北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考试试题2

2020年湖北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

模拟试题

(二)

(全卷四个大题,25小题,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6分,1-7题每小题3分,第8题5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B)

A.虐待(nǜe)  蜷伏(qúan)  怅然(chàng)  拾阶而上(shí)

B.龟裂(jūn)摇曳(yè)诘难(jié)拈轻怕重(niān)

C.屏障(bìng)喧嚷(xūan)弥漫(mí)销声匿迹(nì)

D.附和(hè)呻吟(yín)突兀(wù)深恶痛绝(è)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C)

A.亵渎  云宵  原驰蜡象  根深地固

B.繁琐  修葺  无精打彩  左右逢源

C.怂恿  聒噪  矫揉造作  姗姗来迟

D.踌躇  缥渺  轻歌慢舞  走投无路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话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C)

依托于大数据建立的“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收集、传播的资源________有图书、文字等传统纸介出版物,________有美术、影视、音乐等音像作品。

其中,贵州籍汉族歌手吟唱的楚辞经典诠释了汉语________之美,彝族儿女演绎的悠悠旋律展现了他们的坚韧气质,大数据________了民族文化传承的新模式,为打造民族文化精品提供了无限可能。

A.既   又   迂回曲折  开端

B.只要  就   慷慨激昂  开始

C.不仅  还   荡气回肠  开启

D.要么  要么  缠绵悱恻  开拓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B)

A.楼房倒塌已过去了三个小时,在扣人心弦的等待中,这个受伤严重的老人终于被消防队员救了出来。

B.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一带一路”倡议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中国的长期战略,也是优先对外发展的方向。

C.虽说人间四月芳菲尽,但绕城而流的锦江河水面如镜,碧波荡漾,清风习习,两岸垂柳楚楚动人,令人陶醉。

D.铜仁市公安局组织万山区、松桃自治县、江口县公安机关开展扫黑除恶集中收网行动,让黑恶分子无地自容了。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C)

A.“阳光教育”为学生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个性化“菜单”,涌现出大批的优秀阳光少年。

B.《中国诗词大会》这个节目对我非常熟悉,因为我每期必看。

C.传统中国对如何读书有过很多讨论,其中,朱熹的《朱子读书法》流传甚广,成为许多人的读书指南。

D.一家研究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50%以上的人有“手机依赖症”,总期待自己收到最新的信息。

6.将下面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填写在横线处,排列最合适的一项是(A)

哲学,一门深奥晦涩的学科;儿童,一个直接简单的群体。

这两者似乎风马牛不相及。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也因此,不少思想家认为:

儿童天生就是哲学家。

①不少大人都对哲学退避三舍,小孩子就更没办法学。

②而对世界充满好奇心、爱提问的儿童无时无刻不表现出一种“爱智慧”的天性。

③因此,不少人初听到“儿童哲学”这个名词时,都觉得不可思议。

④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和大多数对世界司空见惯、冷漠麻木的成人相比,儿童离哲学要近得多。

⑤实际上,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就是对智慧的热爱与追求。

A.③①⑤②④ B.⑤②③①④ C.⑤④②①③ D.③①②⑤④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

A.《马说》这篇议论文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借千里马被埋没来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现象,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慨之情。

B.“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的杂文颇为相似,如《爱莲说》《马说》等。

C.《水浒传》中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各具特色。

林冲武艺高强,有勇有谋,是个侠义之土,他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有仇必复,有恩必报。

D.在中国传统习俗中,正月初一称为“元日”,清明前一天称为“寒食”,九月初九称为“重阳”。

8.古诗词默写填空。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2)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3)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

(4)李白《行路难》中,表达诗人坚信理想终会实现的诗句是: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5)陆游《游山西村》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句暗含人生哲理同时也表明了诗人虽遇挫折,却心存希望的积极人生态度。

二、现代文阅读(28分)

(一)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后面问题。

(16分,9、12题各2分,其余每小题3分)

行走的脊梁

徐锦庚

①泰山,五岳之首,华夏脊梁。

游人至此,莫不仰其雄奇,叹其峻秀。

然而我,却折服于一群小人物:

肩负重担,劳累筋骨,蜗居工棚,垂首弓背,沉稳踏实,目标坚定,一步步,一级级,不气馁,不懈怠,历尽艰辛,直达玉皇顶。

②他们,就是挑山工。

③“俺为理想而来。

”玉国一张口,让我吃一惊:

为理想挑山?

④泰山建货运索道后,挑山活锐减。

中天门挑山队,鼎盛时三百多人,现仅剩十余人。

玉国入伙俩月,年龄最小,“挑龄”最短。

⑤玉国姓夏,生于1982年,东平县接驾山人,初中毕业上驾校,开过货车,当过维修工、电焊工、空调工,有俩孩子。

2015年冬,游玩泰山时,第一次见挑山工,就喜欢上了。

两年后,终于遂愿。

⑥“你的理想是什么?

”“自由。

”透过厚镜片,玉国目光淡定。

光头新理,刚冒硬茬。

近视700度,电焊所伤。

⑦“挑山工自由?

”“想轻就轻,愿重就重。

想挑就挑,愿歇就歇。

随时兑工钱,兼顾家里农活。

”午饭后,玉国送货玉皇顶,有仪器,有蔬菜,单上写九十一斤。

我试了试,不太压肩,但要登山,绝非轻活。

我本想选副轻担,体验一回,犹豫再三,最终放弃。

这些年,十上泰山,均乘缆车。

⑧玉国挑起担,沿山涧上行,我紧随其后。

行不远,拐向盘道。

⑨过了云步桥,玉国将担搁在护墙,脱下外套,绑在担上,掏出手机。

悠扬的歌声响起,是小虎队的《爱》。

他说,听着音乐,来了精神,担子也轻快了。

⑩收拾停当,玉国上路。

挑山工明白,久歇无久力。

这时,歌曲换了,仍是小虎队的《蝴蝶飞呀》:

梦是蝴蝶的翅膀,年轻是飞翔的天堂,放开风筝的长线,把爱画在岁月的脸上,心是成长的力量,就像那蝴蝶的翅膀……“你听!

歌词多好,句句唱到俺心里!

”玉国停下步,扭过身。

青皮头上,闪闪发光,额头缀满豆珠。

⑪我顿悟:

他的理想,恰如蝴蝶翅膀,虽然弱小,却在飞翔!

⑫我紧随其后,头挨脚后跟。

忽然发现,他抬脚处,一串水珠,晶莹剔透,沿阶而洒,阳光下,似天边划过的一道彩虹;我紧随其后,只听得风在耳边荡漾着,一如我激荡的心。

⑬转过对松山,就是十八盘。

十八盘长八百米,垂高四百米,逾一千八百级,羊肠逶迤,陡如天梯,尽头就是南天门。

“仰视天门窔辽,如从穴中视天”。

⑭玉国小憩,我挑起担子,蹒跚拾级。

岂料,登不足百级,两腿筛糠,如坠重铅,胸似鹿撞,气如牛喘,身子晃荡,险些后仰,不敢造次,慌忙搁下。

玉国接过担子,垂首弓背,不疾不徐,沉稳踏实。

我亦步亦趋,脸上淌汗,心里羞愧。

⑮终于,南天门到了!

从高山仰止,到触手可及,负重两小时,洒下多少汗水!

⑯交货后,为赶时间,玉国两级一跨,疾步而下。

我双腿发软,不敢效仿,只好碎步紧跟。

行至开山下,邂逅王荣泉。

他是玉国工友,也是刚交货,捎回一段护栏。

⑰王荣泉四十八岁,十八岁上山,已挑三十年。

在“现役”工友中,“挑龄”最长。

⑱“你喜欢这活?

”他笑了:

“不喜欢,能干三十年?

”也是。

没人强迫,自觉自愿,劳累筋骨,蜗居工棚,吃煎饼,啃咸菜,一干三十年,足以说明一切。

⑲“为啥喜欢?

”“自由呗!

农闲时来,农忙时走,不耽误农活,还可挣俩钱。

”答案惊人相似。

⑳“除了自由,还有啥?

”“自豪。

”王荣泉头一扬,“俺也是泰山建设者!

我肃然起敬。

别泰山,回眸远望,蓦然发现,十八盘上这群背影,不正是行走的脊梁吗?

(摘自《人民日报》《行走的脊梁——泰山挑山工纪事》,有删改)

9.第⑤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插叙,交代了夏玉国的经历以及做挑山工的原因,为下文写他的理想和对工作的热情作铺垫。

10.作者在第①段和第⑬段都写了泰山,其用意是什么?

请分别简要概括。

第①段中将泰山比作华夏脊梁,表达作者对泰山的赞美之情,为结尾将挑山工比作“行走的脊梁”作铺垫(或:

将泰山比作华夏脊梁,表达作者对泰山的赞美之情,暗示挑山工们是泰山的脊梁,也是华夏民族的脊梁),其次写泰山的雄奇峻秀,是为了衬托挑山工精神之伟大。

第⑬段:

写泰山山高陡峭、路窄逶迤,是为了突出登泰山的艰难,衬托挑山工的艰辛。

11.如何理解“梦是蝴蝶的翅膀”的含义?

巧借歌词“梦是蝴蝶的翅膀”,表达挑山工的理想像蝴蝶的翅膀,虽然弱小却在尽力飞翔。

1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

忽然发现,他抬脚处,一串水珠,晶莹剔透,沿阶而洒,阳光下,似天边划过的一道彩虹;我紧随其后,只听得风在耳边荡漾着,一如我激荡的心。

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将“一串水珠”比作“一道彩虹”,生动地写出夏玉国汗水之多,表现挑山工工作的艰辛,突出了“我”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13.下面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第⑨段抓住挑山工玉国“搁”“脱”“绑”“掏”的动作描写,突显出追求自由闲适生活的品性,表现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B.“你听!

歌词多好,句句唱到俺心里!

”这句话含蓄表达了玉国的理想追求,让“我”顿悟生活真谛。

C.王荣泉为自己一干三十年的挑山工而自豪。

他自豪的原因是干挑山工没人强迫,自由,既不耽误农活,还可挣钱。

D.文章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觉叙述自己登泰山的所见所闻,生动地展现了挑山工这群“行走的脊梁”形象。

14.作者将挑山工比喻为“行走的脊梁”是因为他们身上具有哪些精神品质?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出两点即可)

示例:

①吃苦耐劳:

他们肩负重担,劳累筋骨,垂首弓背,吃煎饼,啃咸菜,有的一干三十年。

②崇尚自由:

喜欢做挑山工,因为工作自由,农闲时来,农忙时走。

(二)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后面问题。

(12分,每小题3分)

猕猴桃的奇异之旅

①猕猴桃奇异之旅的第一站是它的发源地——湖北省宜昌市。

早在先秦时期,这里充沛的雨量与湿润的空气就催生了一种古老的藤本果树,椭圆形果子表皮覆盖着浓密的绒毛,内里是亮绿的果肉和一排排黑色点状的种子。

②《诗经》记载了人们与它的初见:

“隰①有苌楚,猗傩②其枝。

夭③之沃沃④,乐子之无知。

”“苌楚”可能是猕猴桃最早的名字。

唐朝的《本草拾遗》中出现了“猕猴桃”的记载:

“猕猴桃味咸,温,无毒,可供药用,主治骨节风。

”关于“猕猴桃”名称的来历,有两种说法。

一说是果子外皮的绒毛状似猕猴,另一说法是果实常被猕猴食用。

猕猴桃的叶子呈圆形或心形,花开乳白色转黄色,有人会在庭院中栽植观赏。

③猕猴桃缓慢地持续着它的旅程,却一直未被前人驯化栽培。

究其原因,一是猕猴桃喜阴怕晒,畏旱怕涝,对水分、土壤的要求都较高;二是猕猴桃属于雌雄异株,花朵对蜜蜂的吸引力不强,人工栽培的难度较大。

就这样,猕猴桃默默在山间谷底生长了上千年,就连它最广为流传的名字——“猕猴桃”,也散发着一种野果的味道。

④不过命运卷起了这颗果实,给了它一张通往海洋另一边的船票。

1904年新西兰教育学者伊莎贝尔到宜昌探望妹妹,猕猴桃的种子漂洋过海,随着她返回新西兰,来到了南太平洋岛国。

⑤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新西兰是猕猴桃生长的理想之地,很难授粉的问题也在技术上得到了解决,猕猴桃被广泛种植并于1924年培育出新的品种。

改良后的品种个头更大,皮表绒毛分布均匀,耐受磕碰,口味鲜美,营养丰富。

也许是猕猴桃的中国名字传递的灵感,有人觉得这种全身绒毛、暗绿色的鸡蛋形果实和新西兰特有的几维鸟(Kiwibird)倒是很像,1966年前后,Kiwifruit(奇异果)这个新名字诞生了。

这个名称是如此响亮,以至于逐渐成为所有商业化猕猴桃的代称。

再通过运输、储存和销售的产业实践,20世纪70年代,新西兰在猕猴桃栽培和销售的世界版图里一枝独秀,但随后奇异果的生产迅速传播到其他国家。

⑥2016年,全球猕猴桃产量为430万吨,除了新西兰,智利、意大利、法国、日本和中国都是猕猴桃的生产大国。

猜猜谁是猕猴桃产量的冠军?

猕猴桃的故乡重新夺冠——中国居首位,占世界猕猴桃总产量的56%。

新西兰猕猴桃品种在上世纪70年代后期被引入中国,曾经出口的水果以“进口水果”的身份回到了老家,猕猴桃摇身一变成了奇异果。

基于丰富的原生品种资源,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科研人员分别从四川和湖北的野生猕猴桃品种中,培育出了含有金色果肉的“黄金猕猴桃”与果心为红色的“红心猕猴桃”,在商业猕猴桃果肉颜色里红绿黄三分天下。

⑦世界第一的种植面积,稳定的产量,强劲有力的研发力量,还有潜力无限的消费市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猕猴桃终于回家了。

(根据《新华文摘》等资料整理)

【注释】①隰(xí):

低湿的地方。

②猗傩(ēnuó):

同“婀娜”,柔软的样子。

③夭(yāo):

少,此指幼嫩。

④沃沃:

润泽的样子。

15.猕猴桃具有哪些价值?

根据第②段简要概括。

供药用,主治骨节风;庭院中栽植观赏。

16.根据⑤⑥两段内容,总结出猕猴桃生产商业化的基本过程。

在新西兰猕猴桃被命名为“奇异果”,成为所有商业化种植猕猴桃的代称,在世界果蔬市场大放异彩;随后猕猴桃在多国得到商业种植,特别是百年的猕猴桃重新回到中国,并培育出商业新品种。

17.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文章①②两段运用了摹状貌和引资料的说明方法,介绍了猕猴桃名称的变化和外形等特征,增强了文学性和趣味性。

B.奇异果(Kiwifruit)和猕猴桃的命名方式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容易引起人们的联想,令人印象深刻。

C.我国野生的猕猴桃一直未被驯化栽培,是因为品种单一和习性特殊,加上繁殖的复杂,人工栽培的难度很大。

D.本文按照时间和空间相结合的顺序介绍了猕猴桃的奇异之旅,条理清晰。

18.联系⑥⑦两段的语境,解释画线短语的含义。

①曾经出口的水果以“进口水果”的身份回到了老家。

因为猕猴桃发源地在中国,再从国外进口到中国销售,就像外出的人回老家一样。

②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猕猴桃终于回家了。

发源地在中国的猕猴桃,现在重新在中国大量种植,并且种植面积世界第一,产量稳定,研发力量强劲有力,还有潜力无限的消费市场。

这就像客居他乡的人重新回到家。

三、古诗文阅读(16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根据要求回答后面问题。

(12分,每小题3分)

岳阳楼记

范仲淹

①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②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③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④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A.一碧万顷    上下一白

B.把酒临风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C.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面山而居

D.其必曰其真无马邪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处在高高的朝堂上,就为平民百姓忧虑;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就替君主担忧。

21.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微斯人,吾谁与归”是一个倒装句,起突出强调作用,正常的语序应该是“微斯人,吾与谁归”。

B.选文语言充分体现了汉语的音乐美:

记叙多用散句,长短错落,质朴平实;写景多用偶句,两两相对,珠联璧合。

C.选文中间两段,所写的景象特点截然不同,却都写了游人的“览物之情”,而这“览物之情”与“古仁人”的理念也并无不同。

D.作者在尾段拟出一问一答,假托古圣立言,发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豪言壮语,点明了全篇主旨。

22.第④段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济世情怀。

(二)阅读下面古诗词,根据要求回答后面问题。

(4分,每小题2分)

23.下面对诗歌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首联叙事,交代了作者出使塞上时轻车简从、路途遥远的情况和出使的目的。

B.颔联以景喻人,诗人以“蓬”“雁”自比,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C.诗人用白描手法,借助对四种景物的描写,为我们展现出了一幅奇异的塞外风光,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D.尾联写作者到了边塞却未遇到将官,表达了作者对都护没有前来拜见自己的不满。

24.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描述颈联的画面。

示例:

浩瀚无边的沙漠上,一缕孤烟扶摇直上,直插云霄;苍茫暮霭中,滔滔河水绵延千里,一轮红日在水天相接的地平线上缓缓下沉。

四、作文(50分)

25.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________让我更出彩

(2)请以“美好”为话题作文。

要求:

①选择题目

(1)的补全题目后作文,选择题目

(2)的自拟题目作文;②内容具体,情感真挚,积极向上;③除诗歌、戏剧外,不限文体;④不少于600字;⑤文章中若出现人名,地名,请用“××”代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