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训练2.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813721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8.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文阅读训练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现代文阅读训练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现代文阅读训练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现代文阅读训练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现代文阅读训练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现代文阅读训练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现代文阅读训练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现代文阅读训练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现代文阅读训练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现代文阅读训练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现代文阅读训练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现代文阅读训练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现代文阅读训练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现代文阅读训练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现代文阅读训练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现代文阅读训练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现代文阅读训练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现代文阅读训练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现代文阅读训练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现代文阅读训练2.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文阅读训练2.docx

《现代文阅读训练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文阅读训练2.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现代文阅读训练2.docx

现代文阅读训练2

一、龙潭

龙潭沟的山根有一眼龙泉,水桶粗一股泉水日夜不停地往外冒,清澈的泉水形成一个半亩大的水潭后,顺着山沟流淌。

由于龙泉的水质甘甜,加上带个“龙”字,就有很多神秘的话题。

有人做过统计,龙潭沟在外吃商品粮当国家干部和工人的,几乎家家都有;龙潭沟的女孩长得水灵,不是嫁给干部就是嫁了工人。

所有这些,都与龙潭的水有关。

你想想,喝了龙泉水的人,哪有不机灵的?

乡里为了改善饮水条件,投资20万元架设了管道,将龙潭水引到全乡各地,上千户村民都喝上了龙泉水。

一天,龙潭沟的陈麻子上坡放牛,快走到龙潭时,听见扑通一声响,一个影子晃了一下跳进了龙潭。

他停下脚步,站在潭边仔细看,发现不见底的绿水潭里泛着泡泡。

他想可能有人跳潭自杀,就吆喝着让村里人来救。

这一吆喝,热心的村民都跑了过来,用一根一丈多长的竹竿搅了个遍,也没探着什么。

正当大家准备离开的时候,忽然从潭里冒出个小猪一样黑溜溜的东西,一跃蹿到潭边的石头上,摆了一下身子,水花四溅,惊奇地看着众人。

“水獭!

这么大个家伙!

”陈麻子一声惊叫,人们才反应过来。

是水獭,足有二三十斤重。

组长马贵手中的竹竿往上一扬,就要去打水獭,那水獭头一低,扑通一声又钻进了水里。

“妈呀,你知道水獭皮多值钱吗?

”叉着腰看热闹的马奇问。

“听说很值钱,可不知道到底能值多少钱。

”马贵是马奇的本家哥,两眼紧盯着水潭,不停地用竹竿往水里探。

“我前年在广州打工,看见有人交易,一个水獭皮就卖了一万三!

”马奇嘴一咧,看看大家。

“乖乖,一万三?

”陈麻子看了一眼坡上吃草的两头牛,“比两头大黄牛还值钱哪!

大家正说着,山坡上被牛惊动了的另一只水獭也跑了下来,从一块青石上一跃,扑通一声扎进了水里。

“又是一只!

”有人尖叫起来。

“水里肯定不少,以前怎么没有发现呢?

咋弄?

”陈麻子和马奇都把目光投向了马贵。

“一只一万多,要是有个十来只就是十来万呢!

”马贵盘算着。

“咋弄?

把它捉住吧。

”马奇提议。

马贵扬了扬竹竿:

“靠它?

那些家伙光溜溜的,捉不住。

陈麻子说:

“咱们把潭围起来,用石头往里砸,说不定就会冒出来的。

只要它再一出水,咱们就下手捉。

马贵还没说话,潭边的人就自然排开,绕着水潭,顺手拾起身边的石头、土坷垃猛往水里扔去。

于是,龙潭里响起一阵阵叮咚声,可是却不见水獭从里面出来。

人们有点失望了,一个个看着马贵。

马贵重新拿起长竹竿在水中搅动,潭里除了被他们垫了厚厚的一层碎石块外,什么也没有。

马奇突然拍了拍脑门儿说:

“前年修路剩些炸药和雷管,可以像炸鱼一样把它们炸死。

“这办法中。

卖十来万,一家分个五六千块!

”陈麻子又看了看他的两头牛。

“拿来!

”马贵决然地说。

不一会儿,炸药和雷管都拿来了。

到底人多办法多,有人拿来一个夜壶,把炸药和雷管装进去,又用泥糊着,点了导火索扔进了水里。

“轰!

”一声巨响,龙潭的水蹿起十来丈高的水柱,把坡上吃草的黄牛吓得扬了四蹄往前川跑去。

陈麻子赶紧去堵,牛又停了下来。

水柱落下,人们在坡边发现了一只水獭。

不一会儿,水潭里又漂上了三只死水獭。

大家都忙着往上捞,喜得合不拢嘴。

只是龙潭的水变成了土黄色,往上泛的劲儿也小了许多。

当天下午,村里的人就把水獭剥了皮,商量着由马奇带两个人去南方出售。

第二天,人们把马奇和水獭皮送走后,发现河沟的水变小了,就去龙潭看。

龙潭的水只剩下半潭了,龙泉再也不往上冒泉水了。

有人对着发愣的马贵说:

“这咋办,咋给乡里交代?

马贵哭丧着脸说:

“不只是咋给乡里交代,是咋给咱龙潭沟的子孙们交代啊?

我们算是办了件造孽的事!

几天之后,龙潭彻底干了。

而北山过来赶集的人说,他们那儿的一道干石沟里这几天突然冒出一股泉水,还清汪汪的。

龙潭沟的人这才明白,那一炮炸堵了泉眼,流淌了上千年的龙泉水被震得改道从别处流走了……

19.通读全文,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试分析本文的情节是怎样逐层推进的。

(4分)

20.文中画线的句子“你想想,喝了龙泉水的人,哪有不机灵的?

”运用了的修辞方法。

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运用这种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

(3分)

21.认真阅读文章第二段文字,用横线在文中画出与之相呼应的句子,并结合相关内容,具体分析这种写法的作用。

(4分)

22.本文在刻画人物形象时主要运用了、等描写方法。

请从文中摘录一处你认为最精彩的描写语句,指出所运用的描写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4分)

最精彩的描写语句:

描写方法及其作用:

23.文章结尾写道:

“龙潭沟的人这才明白,那一炮炸堵了泉眼,流淌了上千年的龙泉水被震得改道从别处流走了……”根据理解,你认为龙潭沟的人还应该明白怎样的道理?

(3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做10-15题。

(23分)

水边的文字屋

①小时候在田野上火在河边玩耍,常常会在一棵大树下,用泥巴、树枝和野草做一座小屋。

有时,几个孩子一起做,忙忙碌碌的,就像一个人家真的盖房子,有泥瓦工,木工,还有听使唤的小工。

一边盖,一边想象着这个屋子的用场。

屋子盖起来了,大家嘴里发出噼里啪啦一阵响,表示这是在放爆竹。

然后,就坐在或跪在小屋前,静静地看着它。

终于要离去了,孩子们会走几步就回头看一眼,很依依不舍的样子。

回到家,还会不时地惦记着它,有时就有一个孩子在过了一阵子时间后,又跑回来看看,放佛一个人离开了他的家,到外面的世界去流浪了一些时候,现在又回来了,回到他的屋子,他的家的面前。

②再后来就有了一种玩具——积木。

③我用这些大大小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积木,建了一座又一座屋子,与田野上用泥巴、树枝和野草盖屋子不同的是,我可以不停的盖,不停地推到再盖——盖一座不一样的屋子。

我很惊讶,就是那么多的木块,却居然能盖出那么多不一样的屋子来。

除了按图纸上的样式盖,我还会别出心裁地利用这些木块的灵活性,盖出一座又一座图纸上并没有的屋子来。

总有罢手的时候,那时,必定有一座我心中理想的屋子矗立在床边的桌子上。

那座屋子,是谁也不能动的,只可以欣赏。

直到一只母鸡或是一只猫跳上桌子毁掉了它。

④屋子就是家

⑤屋子是人类最古老的记忆。

⑥屋子的出现,是跟人类对家的认识联系在一起的。

家就是庇护,就是温暖,就是灵魂的安置之地,就是生命延续的根本理由。

其实,世界上发生的许许多多事情,都是和家有关。

幸福、苦难、拒绝、祈求、拼搏、隐退、牺牲、逃逸、战争与和平,所有这一切,都与家有关。

成千上万的人呼啸而过,杀声震天,血沃沙场,只是为了保卫家园,家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这就像高高的槐树顶上一个鸟窝不可侵犯一样。

我至今还记得小时候看到的一个情景:

一只喜鹊窝被人捅掉在了地上,无数喜鹊飞来,不住地俯冲,不住地叫唤,一只只都显出不顾一切的样子,对靠近鸟窝的人居然敢突然劈杀下来,让在场的人不能不感到震惊。

⑦家的意义是不可穷尽的。

⑧当我长大之后,儿时的建屋欲望却并没有消退——不仅没有消退,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人生感悟的不断加深,而变本加厉。

只不过材料变了,不再是泥巴、树枝和野草,也不再是积木,而是文字。

⑨文字构建的屋子,是我的庇护所——精神上的庇护所。

⑩无论是幸福还是痛苦,我都需要文字。

无论是抒发,还是安抚,文字永远是我无法离开的。

特别是桑我在这个世界里碰的头破血流时,我就需要它——由它建成的屋,我的家,虽有时简直就是铩羽而归,但毕竟我有可归的地方——文字屋。

而此时,我会发现,那个由钢筋水泥筑成的家,其实只能解决我的一部分问题而不能解决我全部的问题。

⑾多少年过去了,写了不少文字,出了不少书,其实都是在建屋,这屋既是给我自己建的,也是——如果别人不介意,不嫌弃的话,也尽可以当成你自己的屋子。

⑿我想,其他作家之所以亲近文字,和我对文字的理解大概是一样的。

不一样的是,我是一个在水边长大的人,我的屋子是建在水边上的。

10.联系全文看,“文字屋”具体指什么?

本文标题“水边的文字屋”有什么含义?

(3分)

11.选文共写了哪几种屋子?

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分)

12.请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义。

(4分)

⑴文字构建的屋子,是我的庇护所——精神上的庇护所。

⑵那个由钢筋水泥筑成的家,其实只能解决我的一部分问题而不能解决我全部的问题。

13.第⑾段中,作者说“这屋既是给我自己建的”,又说“也是——如果别人不介意、不嫌弃的话,也尽可以当成你自己的屋子”,如何理解作者的这种说法?

(3分)

14.本文在语言和结构上都具有显著特色,请就其中一个地方举例分析。

(4分)

语言:

结构:

15.冰心的文字屋明丽典雅,晶莹剔透,闪耀着爱与美的光辉;沈从文的文字屋,古朴厚实,如诗如画,散发着浓郁的地方气息……虽然现在的你还没有建好自己的文字屋,但在亲近文字的过程中一定也有独特的感悟,请将你的感悟写出来与大家共享。

(5分)

三、惜春小札李国文

春天是不知不觉来的,她走的时候,也是悄没声儿地离去。

既不像秋天落下那么多的黄叶,“无边落木萧萧下”,造下满天声势;也不像冬天,一阵烂雪,一阵冻雨。

典型的春天,应该在长江以南度过。

没有阴霾的天气、泥泞的道路、苍绿的苔痕、淅沥的雨声,能叫春天吗?

没有随后的无淡风轻、煦阳照人、莺歌燕舞、花团锦簇,能叫春天吗?

只有在雨丝风缕、春色迷人的江南,在秧田返青、菜花黄遍的水乡,在牡童短笛、渔歌唱晚的情景之中,那才是杜牧脍炙人口的《清明》诗中的缠绵的春天、撩人的春天。

然而,在北方,严格意义的一年四季,春天,是最不明显的,或许也可以说并不存在的。

“五九六九,沿河插柳”,这是地气已经转暖的南方写照。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而在北方,河里的冰,才刚刚解冻。

等到它完全融化的日子,春天也差不多过去大半了。

春天里有未褪尽的冬天,这不是什么稀奇的事,人们管这种天气现象叫做“倒春寒”。

于是,本来不典型、不明显的春天,又被冷风苦雨的肃杀景象笼罩。

北京的颐和园里,有一座知春亭。

但知春亭是否“知春”呢?

好像也未必。

通常都是到了“桃花吹尽,佳人何在,门掩残红”的那一会,才在昆明湖的绿水上垂下几许可怜巴巴的柳枝,令北京人兴奋雀跃不已,大呼春天来了,其实,“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承德的避暑山庄里,有一幢烟雨楼。

不过名为烟雨楼,但至少在春天里,是没有烟雨的。

“烟雨”二字,也只是一厢情愿罢了。

在高寒地带,只在塞外的干燥风和蒙古吹过来的沙尘,决不会有那“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的烟雨葱茏的风景。

看来,北方的春天,就像朱自清那篇《踪迹》里写的那样,她“匆匆地来了,又匆匆地走了”。

因此,捉住春天,把握春天,然后,充分地享受春天。

虽然李商隐告诫过,“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但春天,是唤醒心灵的季节,是情感萌发的季节,也是思绪涌动的季节,更是人的生命力勃兴旺盛的季节。

人的生物钟,如果能够耳闻的话,可以相信,在这个季节里,响动的准是黄钟大吕之音、振聋发聩之声。

甚至血管里跳动着的激流,也会蕴含着前所未有力量。

此时此刻,若是去爱,一定是炽热生死的爱;若是去恨,一定是刻骨的恨。

若是去追求,去拼搏,去干一番事业,你会从你的身体里,获得超能量的“爆破力”。

这种“神来之力”就是人类的春天效应。

人的一生,何尝不如此呢?

也有其春华秋实的生命过程。

那么青春年少的日子,也就是最美好的春天了。

然而,一生中的这个春天,似乎比北方真正的春天还要短促得多。

人,有各式各样的活法,这是每个人的选择。

无论怎样的一生,你千万要珍惜你生命中属于春天的那一瞬即逝的岁月。

因为,青春只有一次,一去便不复返。

使你的青春放出光华,享受青春的美,那才是生命最大的欢乐。

(选自《中华美文》,有改动)

14.根据诗歌的特点判断。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与文中的哪句出于同一首诗,简要说明理由。

(2分)

15.

(1)文中江南的春天和北方的春天各有哪些特点?

(2分)

(2)作者将二者对比有何用意?

(2分)

16.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分)

此时此刻,若是去爱,一定是炽热生死的爱;若是去恨,一定是刻骨的恨。

若是去追求,去拼搏,去干一番事业,你会从你的身体里,获得超能量的“爆破力”。

这种“神来之力”就是人类的春天效应。

17.

(1)文章在结构上是怎样将描述自然和表达哲理结合起来的?

(2分)

(2)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写作启示

?

(2分)

四、落红曾绍炉

①我对红色,有着十分的喜爱。

虽然红曾经对我是那样的吝啬,少年时代与我情同手足的两位女友:

红枝、红梅都因生存的艰难离我而去了,我的每一份真诚,变成幻想成空的泡影。

然而在我生命的后来岁月里,红却仍然是我情感寄托的力量,诗意常新的泉源。

②我喜欢的不是令人恐怖的血的红,而是另一种温和明艳的红,想起它就让人想起光明,想起它就让人想起生活的美丽;看到它就让人温暖无比,心生惊喜,看到它就让人体会到生命的活力……

③它是质朴而骄矜的颜色,是大自然吐露出来的一种无尚的秀美,是生命对于自身赞颂的一种语言。

它最初的方式就是不断地蕴藏来自生命之父太阳的光华,并且柔化了它灼热,把他的那份热情,悄悄地藏于自己的根茎叶芽中。

④他又具有美的本质,借着开花的世界,借着果实成熟的契机,借着秋夜载誉而归的儿子,把那份热情喷发出来—以花、以果实、以瑰丽深沉的红叶,装成一个浪漫的世界、诗意芬芳的世界。

这个世界的童话,就是让一切美的而尽美,让一切孤零的、失意的、苦陋而凋残的,都在红艳的祈祷中,也变得美,变得动人心扉。

⑤我便是被这美陶醉了的一个。

我常像孩子一样奔跑于花色斑斓的花丛中,并常常对着那些红色的花朵,低下头来,以含情的目光和它接触,与它交谈,而在美丽的惊叹中,领略大自然的一种超凡的灵气。

⑥然而,落红更令我称颂和敬佩。

⑦飒飒的东风裹挟那满树满坡的游丝花片,春日里卷来一场铺天盖地的“红雪”;果实蒂落的世界,你会为“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景观的魔幻般“烟消云散”而惊诧的目瞪口呆;秋风像大地母亲的手臂召唤那些奉献了一生的使者回到自己的怀抱,你会欣赏到红叶那惊世一绝的翩翩舞姿……红的飘落,气势磅礴,撼人心魄。

⑧虽然落红不像初放成长时那样的无忧,爱却不因花的凋零、叶的飘逝、果的蒂落而丧失。

那份爱是牢固而长久的,就像虹,在空中短暂的划过,却留下了永不消逝的痕迹,永远芬芳灿烂的痕迹;就像一个故事的高潮,以充满悲壮的英雄般得举动,赢得了永世的颂扬和惊叹。

⑨一个秋天,我捡拾了许许多多的红叶,夹满了书架上的每一本书,像珍藏一个无人知晓的红叶梦。

过了许久,当我重温那些故旧的梦时,才发现那些固执的精魂们,早已在我情感疏忽的瞬间,翩然化蝶而飞了,空留下一些毫无色泽的枯败的树叶。

这是我无意间犯下的一桩错误,即使我伤透了一颗爱红的心,更使我受到了一次灵魂的启发——落红并不是生命颓败的结果,而是生命的复归与起点,在这诚挚的复归自然的途中,谁也阻挡不了它的脚步。

而只有在这不断的开落中,红,才有着它的延续,才有着它的重生,才有着它的永恒,才能看到那一份不灭的精神与顽强的生命力。

⑩于是,我学会了在红将飘落的时刻去看花,去森林里散步,见玫瑰花毫无怨悔滴告别枝头,便忍不住把它捧在手里,轻轻地印上我的唇吻,再潇潇地散落泥土中;或者拾起地上的一枚红叶,对着夕阳去窥探那脉筋间的秘密,从那纵横交错的艳红中,读生命对太阳的赞歌;而当我面对一树通红的鲜果时,又沉浸在生命奋斗与慷慨奉献的自豪中!

⑾在捧掬、拾捡、探读的过程中,我想到了与落红同处一个世界的另类:

人当艳红吐翠时自也慷慨大度,一旦凋残飘零却又悲凉不堪;人当兼收并蓄之时面对风雨也不屈不挠,而一旦实满果红回报滋育时常不免患得患失。

在落红面前,我不仅热泪盈眶……

⑿由此我的梦变得离奇而瑰丽:

我化作了一页花瓣、一片红叶、一颗绚丽馨香的果实。

20.“我”所喜欢的“红”有哪些特点?

(3分)

21.为什么作者说“落红更令我称颂和敬佩”?

(4分)

22.本为以“落红”为题,却又写到“同处一个世界的另类”,这种写法及其好处是什么?

(3分)

23.第⑤⑨⑩⑿段都谢了“我”与“落红”的亲近或关系,这在表情达意上有何作用?

(3分)

24.本文语言形象优美,试举一例并加以赏析。

(3分)

五、江南柳

①柳是江南水边的精灵,袅娜的枝叶粗拙的皮,深藏一颗不灭的灵魂。

②水美江南,池塘边、清河岸、小溪旁、大湖畔,一株株柳,长成一首首妖娆的诗。

水滋养柳,柳妆点水,水柳一家亲。

柳叶青青,浓绿处,深藏一片独属于自己的海。

皲裂的树干,是一副粗糙的皮囊,在清水的倒影中,映衬出生命的不易与壮丽。

树皮的裂口,静静地记录着一段段无关风月的旅程,厚厚的,累成生命的沉积层。

⑧柳音是江南水边最美妙的旋律。

树无言,风有语。

柳枝之繁,灿若满天星辰,密如佳丽青丝,春日清风徐来,沙沙如恋人喁语,夏天朗风飘过,呼呼似累牛喘息,设若暴风袭来,哗哗然像孩童喧闹。

清人李渔说:

“柳贵于垂,不垂则可无柳。

柳条贵长,不长则无袅娜之致,徒垂无益也。

此树为纳蝉之所,诸乌亦集。

长夏不寂寞,得时闻鼓吹者,是树皆有功,而高柳为最。

”年年柳荫浓,岁岁蝉声俏。

村前村后,柳树成荫,枝头呜蝉此起彼伏,嚷嚷着,一刻也不消停。

④江南人记得柳好,亦不忘柳之妙。

农人折枝,是实用主义美学,编个枝帽,扎只柳筐,抑或插枝以期长出更多柳来,随手取用。

文人折柳,折的不是枝,是情思。

依依,是江南春柳派生出来的眷恋之态。

缠绕,是江南春柳衍生出的思恋之情。

“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

”“攀条折春色,远寄龙庭前。

”古时送别,凄清水边,舟岸两处,不胜挽留的酸楚,离别的悲伤,一任柳枝恣意无声地抒发。

⑤“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一城春色一城絮。

狂颠的柳絮,点点白嫩的轻柔,让人无处逃避。

白绒的絮是柳的种子,离树飞散去,将生命洒落在远近各处。

转生,尽是如此浪漫而快乐的旅行。

⑥柳树天生一个百变之身,枝丫插地即生,无心无意,即成荫成林。

蚯蚓那百变金刚之身,断一截,不是生命终结,反而新生一命。

柳是植物界的蚯蚓,是江南的树精,灵魂里潜藏着新生因子,便常插常新,生命在断裂与入土的疼痛中一次次复苏。

⑦江南柳,不只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淡然,更有“截”后重生之灿然。

那年冬天,从扶河边过,但见枝繁的密柳,齐刷刷被锯伐掉繁密的枝丫,光秃秃一截主干,让人心生疼惜。

孰料,来年春天,一无所有的“枯干”,竞抽枝发芽,又生猛地垂成娇娆的绿姑娘了。

⑧抒发再生的奇迹,吟咏不灭的魂灵,这不正是江南柳吗?

由此就不难理解历代文人雅士,如谢道韫、陶渊明、柳宗元、苏轼、欧阳修、左宗棠、蒲松龄、李渔和丰子恺等,为何会那般钟情于它了。

柳之于他们,有不可企及的人生寄托,无以言传的深层意蕴,是升华灵魂的生命道具。

⑨灵魂不灭,生生不息,江南柳啊,你是灵魂的诗篇,生命的乐章。

19.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写江南柳,依次是:

柳的形态和声音、柳的妙处、。

(2分)

20.文段④划线句子说“江南人记得柳好,亦不忘柳之妙。

”“柳之妙”体现在和两个方面。

(2分)

21.根据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4分)

(1)说说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狂颠的柳絮,点点白嫩的轻柔,让人无处逃避。

(2)品析下面句子:

一株株柳,长成一首首妖娆的诗。

22.阅读下面材料,联系文章内容,说说材料中的“柳”包含着怎样的情思。

(2分)

材料: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选自《诗经·采薇》。

往:

离开故乡。

思:

语气助词。

23.通读全文,说说你对文段①中“一颗不灭的灵魂”含义的理解。

(4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11—13题。

(8分)“我不能走” 

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

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

浩浩乎!

平沙无垠,夐不见人。

河水萦带,群山纠纷。

黯兮惨悴,风悲日曛。

蓬断草枯,凛若霜晨。

鸟飞不下,兽铤亡群。

亭长告余曰:

“此古战场也!

常覆三军。

往往鬼哭,天阴则闻!

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筹划昼夜不断的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又要有稳健的判断。

可是理论是否够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

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度。

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临时的问题必层出不穷。

稼先虽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免的。

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

他只说了一句话:

我不能走。

选自杨振宁《邓稼先》

 11.文章开头引用《吊古战场文》的作用是什么?

(2分)

12.依据文章内容,你认为邓稼先的手是否会颤抖?

请说明理由。

(3分)

13.“我不能走。

”简短的话语表现了邓稼先怎样的精神品质?

(3分)

七、雕花烟斗冯骥才

他被这一大盆金光灿灿的凤尾菊迷住了。

这菊花从一人多高的花架上喷涌而出,闪着一片辉煌夺目的亮点点儿,活像一扇艳丽动人的凤尾,一道瀑布——静止、无声、散着浓香的瀑布。

不知不觉间,他掏出一个挺大的核桃木雕花烟斗,插在嘴角,突然意识到花房里不准吸烟,他慌忙四下窥探,忽见身旁几片肥大浓绿的美人蕉叶子中间,有一张黑黑的老汉的脸直对着他。

一双灰色的小眼睛牢牢盯着他嘴上的烟斗,他刚要承认过错,那老汉却和气地说:

“没关系,到这边来抽吧!

这里便是花房的一角,这老汉是花农老范。

老范坐在他对面,“唐先生,您还画画不?

他怔住了。

“您怎么知道我姓唐?

还知道我画画?

”“先前,您带学生到这儿来画过花儿,您画得美,美呀……”老范赞美的语气是由衷的,他不禁泛起一阵酸楚和温暖的感动。

(A)像他这样一位红极一时的大画家,好比高高悬挂的闪烁辉煌的大吊灯,如今被一棒打落下来,曾经光彩照人的玻璃片片,被人踩在脚下,甚至无人顾惜。

难道在这奇花异卉中间,在这五彩缤纷的花的天地里,隐藏着一个知音吗?

谁能从这老范身上找到聪慧、美和知识的影子呢?

老范身子矮墩墩,微微驼背,穿一身皱巴巴的黑裤褂,沾满污痕;面色黧黑,眼睛小,眸子发灰,动作迟缓而不灵便。

发现老范仍不时瞅他嘴上的烟斗。

“您来尝尝我的烟斗丝吧?

”唐先生诚恳地说。

“不!

”老范笑眯眯地,“俺是瞧您的烟斗很特别……”

他的烟斗是特别。

上面雕着一只肥胖的猫头鹰,栖息在一段短短的秃枝上,“这烟斗是我自己刻的。

”他说。

他想起了靠边站之后的整天无所事事,想起了某天灵机一动用木刻刀雕刻烟斗的感觉,想起了把每只烟斗都当作创作的倾尽心血的狂热,想起了家里摆满一个玻璃书柜的绝妙艺术品----雕好的烟斗。

“美,美呀!

”对面灰色的小眼睛流露出真切的钦慕之情,“您要是喜欢这烟斗,就送给您吧!

”“不,不,俺要不得!

”老范固执地一个劲儿摇脑袋。

从此以后,唐先生常来花房坐坐,在饱尝冷淡、受尽歧视的他看来,这一片单纯、温厚、自然而然的人情十分珍贵。

秋风一吹,又是赏菊的好时节。

可唐先生却没有到小花房去。

半年前,他被落实了政策,名画家的桂冠重新戴在头上。

求画的、求烟斗的,让他忙得不亦乐乎。

一天,家中高朋满座。

外边又有人敲门。

打开门,不觉双目一亮。

面前一大盆光彩照人的凤尾菊,花后是半年多未见的老范。

“哟,老范,是您呀!

”矮墩墩的老范笑眯眯地站在他面前,额上沁出亮闪闪的汗珠,只频频点头。

唐先生请老范坐下后,就顾不上再和他搭腔,老范一声不响地蹲坐在屋角,露出满足的神情。

后来他发现了身边陈列烟斗的玻璃柜。

一下子见到这么多雕着花、千奇百怪的烟斗,他看呆了,不禁发出一声声很特别的赞叹:

“美,美,美呀……”没人搭理老范,唐先生感到自己认识这么一位无知的傻里傻气的怪老头很难为情。

在又收到老范送的两次花后,唐先生从陈列柜下边一层属于一般水平的烟斗中,选择一只雕工比较简单、刻着五朵牡丹花的,送给老范。

“您……”(B)老范喜得声音都震颤了,眼睛像一对灰色的小灯泡亮了起来,双手郑重地接过烟斗,激动地吭吭巴巴,“谢谢您,唐先生,真谢谢您……”

又一阵秋风吹起,唐先生倚坐在皮椅上,疲惫不堪。

他的一幅画被莫名其妙地定为黑画,他再一次落魄,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