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精选练习无答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881395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40.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精选练习无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精选练习无答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精选练习无答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精选练习无答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精选练习无答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精选练习无答案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精选练习无答案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精选练习无答案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精选练习无答案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精选练习无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精选练习无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精选练习无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精选练习无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精选练习无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精选练习无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精选练习无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精选练习无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精选练习无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精选练习无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精选练习无答案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精选练习无答案Word下载.docx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精选练习无答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精选练习无答案Word下载.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精选练习无答案Word下载.docx

C.蚁壤一寸而仞有水。

蚁壤高达一寸,下面一仞的地方就有水。

D.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老蚁。

凭管仲的圣明和隰朋的智慧,到他们有所不知的时候,不耻向老马、老蚁学习。

(三)昔吴起出遇故人

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故人曰:

“诺。

”起曰:

“待公而食。

”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明日早,令人求故人。

故人来,方与之食。

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

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注】①吴起:

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

②俟:

等待。

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

①明日早,令人求故人

②故人来,方与之食

③恐其自食其言也

④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2.下列“之”的用法与另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A.(吴)起不食待之。

B.故人来,方与之食。

C.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

D.(吴)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3.翻译下面的句子。

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4.这个小故事中,吴起在为人处世上最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点是什么?

(四)楚人学舟

楚人①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②疾徐,惟舟师之是听。

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遽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犯④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

【注】①楚:

古国名。

②折:

调头。

旋:

转弯。

③椎:

用椎敲。

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

④亟:

突然。

⑤柁:

同“舵”。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其始折旋疾徐

(2)乃四顾胆落

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

(1)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2)椎鼓径进……

3.本文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五)赵襄主学御车

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

襄主曰:

“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

”对曰:

“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

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

夫诱⑤道争远,非先则后也。

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

此君之所以⑥后也。

【注】①赵襄王:

赵襄子。

御:

驾车。

王子期:

古时善于驾车的人。

②逐:

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

③易:

更换。

后:

方位名词做动词,落后。

④调:

谐调。

⑤诱:

引导。

⑥此……所以:

这就是……的原因。

一、解释加点的词

1.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

2.术未尽也

3.先则恐逮于臣

4.夫诱道争远

二、翻译

1.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2.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三、你认为赵襄主落后的原因是什么你赞成王子期的看法吗

(六)穿井得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①。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

“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

“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②,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

“得一人之使③,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注】①常一人居外:

经常派一个人在外面。

②国人道之:

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

③得一人之使:

意思是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节约一个劳动力,等于多得到一个人使用。

1.及其家穿井

2.国人道之

3.不若无闻也

二、辨析下列“得”字的用法

1.吾穿井得一人

2.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3.今日有,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三、翻译

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四、“穿井得人”的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危害。

(七)千里之马

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涓人言于君曰:

“请求之。

”君遣之。

三月得千里马;

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返以报君。

君大怒曰:

“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①?

而捐②五百金!

”涓人对曰:

“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天下必以王为能市③马,马今至矣!

”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注】①安事死马:

要死马做什么?

②捐:

白白费掉。

③市:

买。

1.君遣之

2.而捐五百金

3.于是不能期年

二、辨析下列“以”字的意义

1.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

2.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3.而吾以捕蛇独存

4.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三、涓人为什么用五百金买下马的骨头?

(用文中的话回答)

四、翻译

1.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

2.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八)赵威后问齐使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书未发①,威后问使者曰:

“岁亦无恙②耶?

民亦无恙耶?

王亦无恙耶?

”使者不说③,曰:

“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威后曰:

“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

苟无民,何以有君?

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注】①发:

启封。

②恙:

灾害,忧患。

③说:

通“悦”,高兴。

④本:

根本的,重要的。

1.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2.不然

3.苟无岁

二、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举例说明。

三、“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中包含有成语_________,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赵威后的言论体现了民本思想,在我国历史上还有许多哲学家、思想家有类似的思想,请举出一例,并写出他的主张。

(九)齐欲伐魏

齐欲伐魏。

淳于髡谓齐王①曰:

“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

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

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②,腾山者五。

兔极于前,犬废于后;

犬兔俱罢,各死其处。

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③,而擅其功。

今齐魏久相持,以顿④其兵、弊⑤其众,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

”齐王惧,谢将休士也。

【注】①淳于髡(kūn):

战国时齐国的上大夫。

齐王:

齐宣王,战国时齐国国君,姓田,名辟疆。

②环山者三:

相当于“三环山”,意思是围绕着山追了三圈。

③无劳倦之苦:

意思是没有费一点力气。

④顿:

困倦,这里是:

“使……困倦”的意思。

⑤弊:

疲劳,这里是“使……疲劳”的意思。

1.天下之疾犬也

2.各死其处

3.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

4.谢将休士也

5.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

二、翻译:

1.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

2.环山者三,腾山者五。

3.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

三、文中故事与寓言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处,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寓言故事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〇)孔子见罗雀者

孔子见罗雀者①,所得皆黄口②小雀。

夫子问之曰:

“大雀独③不得,何也?

”罗者曰:

“大雀善惊而难得,黄口贪食而易得。

黄口从大雀,则不得;

大雀从黄口,亦可得。

”孔子顾谓弟子曰:

“善惊以远害,利食而忘患,自其心矣,而以所从为祸福。

故君子慎其所从,以长者之虑则有全身之阶,随小者之戆而有危亡之败④也。

【注】①罗雀者:

张网捕鸟的人。

②黄口:

雏鸟的嘴为黄色。

后又借指雏鸟。

③独:

表示转折,相当于“却”。

④戆:

愚。

败:

祸害。

1.大雀从黄口

2.孔子顾谓弟子曰

3.利食而忘患

4.善惊以远害

1.大雀善惊而难得,黄口贪食而易得。

2.故君子慎其所从,以长者之虑则有全身之阶,随小者之戆而有危亡之败也。

三、孔子教育其弟子要“慎其所从”,与亲________而远________有相似之义。

(一一)石崇与王恺争豪

石崇与王恺争豪①,并穷绮丽以饰舆服。

武帝,恺之甥也②,每助恺。

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枝柯扶疏,世罕其比。

恺以示崇。

崇视讫,以铁如意③击之,应手而碎。

恺既惋惜,又以为疾④己之宝,声色甚厉。

崇曰:

“不足恨,今还卿。

”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有三尺四尺、条干绝世⑤,光彩溢目者六七枚,如恺许比甚众⑥。

恺罔然自失。

【注】①石崇与王恺争豪:

石崇与王恺争比豪富。

石崇:

字季伦,西晋人,是当时最大的富豪。

王恺,字君夫,官至后军将军。

②武帝,恺之甥也:

晋武帝是王恺的外甥。

武帝,晋开国君王司马炎。

③如意:

一种供赏玩之物。

④疾:

同“嫉”,嫉妒。

⑤条干(gà

n)绝世:

枝条树干世上少见。

⑥如恺许比甚众:

像王恺那样的非常之多。

1.武帝,恺之甥也,每助恺

2.恺以示崇,崇视讫

3.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

4.如恺许比甚众,恺罔然自失

1.石崇与王恺争豪,并穷绮丽以饰舆服。

2.枝柯扶疏,世罕其比。

三、文中描写石崇与王恺争豪,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方法。

(一二)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孔融被收①,中外惶怖②。

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③,了无遽容。

融谓使者曰:

“冀罪止于身④,二儿可得全不⑤?

”儿徐进曰:

“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

”寻亦收至⑥。

【注】①孔融被收:

孔融被逮捕。

建安十三年,融因触怒曹操,坐弃市(被判死刑)。

②中外惶怖:

朝廷内外非常惊恐,中外,指朝廷内外。

③二儿故琢钉戏:

两个儿子仍然在玩琢钉游戏。

琢钉,古时一种儿童游戏。

④冀罪止于身:

希望罪责仅限于自己一身。

意思是不涉及家属。

⑤二儿可得全不:

这两个孩子可以保全他们生命吗?

不(fǒu)同“否”。

⑥寻亦收至:

不一会儿逮捕他们的人也到来了。

寻,不久。

1.孔融被收,中外惶怖

2.冀罪止于身

1.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

2.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

三、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并说明它的比喻义

(一三)长安何如日远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

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

明帝问:

“何以致泣?

”具以东渡意告之。

因问明帝:

“汝意谓①长安何如日远?

"

答曰:

“日远。

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②。

”元帝异之。

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

更重问之,乃答曰:

“日近。

”元帝失色,曰:

“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③?

”答曰:

“举④目见日,不见长安。

【注】①意谓:

心里认为。

②居然可知:

根据这一点可以知道。

③邪:

(yé

)同"

耶"

④举:

抬起。

1.元帝问洛下消息

2.潸然流涕

3.元帝异之

4.更重问之

1.具以东渡意告之。

2.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

三、明帝两次回答问题自相矛盾,你怎么看待?

(一四)床头捉刀人

魏武将见匈奴使①,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②,使崔季珪代③,帝自捉刀立床头④。

既毕⑤,令间谍问曰:

“魏王何如⑥?

”匈奴使答曰:

“魏王雅望非常⑦,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注】①魏武将见匈奴使:

曹操将要接见匈奴的使臣。

魏武,即魏武帝曹操。

匈奴,古代北方一少数民族。

②雄远国:

威震远国。

③使崔季珪代:

(他)让崔季珪代替他(接见匈奴使臣)。

崔季珪,名琰,字季珪,据说长得很有威仪。

④帝自捉刀立床头:

魏武帝自己握着刀在窗边侍立。

床,古时一种坐具,不是卧具。

⑤既毕:

指接见完毕。

⑥魏王何如:

(你看)魏王这人怎样?

⑦雅望非常:

高雅的风采非同一般。

l.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

2.帝自捉刀立床头

3.魏王雅望非常

4.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二、填空

“魏武将见匈奴使”的“使”,词性为_____解释为_____;

“使崔季珪代”中的“使”,词性为_______,解释为________。

三、在匈奴使者眼中崔季珪“雅望非常”,但曹操却是气度非凡。

说明曹操虽“形陋”,但英雄气质自然流露,非崔季珪可比。

此事世人多认为曹操阴险奸诈,你对曹操的看法是怎样的?

(一五)雪夜访戴

王子猷居山阴①,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②。

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③。

忽忆戴安道④;

时戴在剡⑤,即便夜乘小船就之。

经宿方至⑥,造门不前而返。

人问其故,王曰:

“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注】①王子猷居山阴:

王子猷住在山阴。

王子猷(yó

u),名徽之,字子猷,王羲之的儿子。

山阴,今浙江绍兴。

②命酌酒:

命令(下人)斟酒来喝。

③咏左思《招隐》诗。

左思,字太冲,西晋大文人。

④戴安道:

名逵,字安道,名画家。

⑤剡(shà

n):

今浙江省嵊(shè

ng)县。

⑥经宿方至:

过了一夜才到。

1.夜大雪,眠觉

2.四望皎然

3.因起彷徨

4.经宿方至

1.造门不前而返。

2.即便夜乘小船就之。

三、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

(一六)永某氏之鼠

永有某氏者,畏日,拘忌①异甚。

以为己生岁值子②,鼠,子神也,因爱鼠,不畜猫犬,又禁僮③勿击鼠。

仓廪庖厨④,悉以恣鼠不问。

由是,鼠相告,皆来某氏,饱食而无祸。

某氏室无完器,衣⑤无完衣,饮食,大率鼠之余也。

昼累累⑥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其声万状,不可以寝,终不厌。

数岁,某氏徙居他州,后人来居,鼠为态如故。

其人曰:

“是阴类恶物也,盗暴尤甚,且何以至是乎哉?

”假五、六猫,阖门撤瓦灌穴,购僮罗捕之,杀鼠如丘,弃之隐处,臭数日乃已。

呜呼!

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

【注】①拘忌:

拘束和禁忌。

②值子:

值,碰到。

子,农历的子年。

③僮:

未成年的仆人。

④仓廪庖厨:

仓廪,粮仓。

庖厨,厨房。

⑤衣:

衣架。

⑥累累:

一个接一个。

1.不畜猫犬

2.悉以恣鼠不问

3.某氏室无完器

4.假五、六猫

1.仓廪庖厨,悉以恣鼠不问。

2.由是,鼠相告,皆来某氏,饱食而无祸。

三、这则寓言故事中的永某氏之鼠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七)临江之麋

临江①之人畋得麋麑,畜之。

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

其人怒,怛②之,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稍使与之戏③。

积久,犬皆如人意。

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④我友,抵触偃仆,益狎。

犬畏主人,与之俯仰⑤甚善,然时啖其舌。

三年,麋出门外,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

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⑥道上。

麋至死不悟。

【注】①临江:

地名,江西省清江县。

②稍:

渐渐。

使与之戏:

即“使其与之戏”,让狗和小鹿一起玩耍。

③俯仰:

周旋,应付。

④狼藉:

散乱的样子。

1.畋得麋麑

2.自是日抱就犬

3.习示之

4.然时啖其舌

5.走欲与为戏

6.麋至死不悟

1.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抵触偃仆,益狎。

2.外犬见而喜且怒,共食之,狼藉道上。

三、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一八)荔枝图序

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

叶如桂,冬青;

华①如橘,春荣②;

实如丹,夏熟;

朵③如葡萄;

核如枇杷;

壳如红缯④;

膜如紫绡;

瓤肉莹白如冰雪;

浆液甘酸如醴酪。

大略如彼,其实过之。

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元和十五年夏,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注】①华:

花。

②春荣:

春天开花。

荣,开花。

③朵:

指众多果实聚在一起,俗称“嘟噜”。

④缯(zēng):

泛指丝织品。

1.荔枝生巴峡间

2.树形团团如帷盖

3.实如丹

4.壳如红缯

5.浆液甘酸如醴酪

6.大略如彼,其实过之

1.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

2.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三、这是一篇题画的文章,属说明文。

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

它写了荔枝的______、______、______,又写了摘下后短期内的_________情况。

在当时,的确是一般远离产区的人所不了解的。

四、作者白居易,____大诗人,字_______,号_______,著有《白氏长庆集》。

(一九)三上

钱思公①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

在西洛时尝语僚属②,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③,卧则读小说④,上厕则阅小辞⑤,盖未尝顷刻释卷也。

谢希深⑥亦言:

宋公垂⑦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亦笃学如此。

余因谓希深曰:

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

【注】①钱思公:

即钱惟演,吴越王钱俶的儿子,从其父归宋,宋景枯中以枢密副使任西京留守。

②西洛:

西京洛阳。

僚属:

官府的佐助官。

当时,欧阳修、谢绛等都是钱惟演的僚属。

③经史:

经书和史书。

④小说:

杂记类书籍。

⑤小辞:

指短小的诗词。

⑥谢希深:

即谢绛,欧阳修的朋友。

⑦宋公垂:

即宋绶,家富藏书,以读书敏慧强记著名。

1.钱思公虽生长富贵

2.在西洛时尝语僚属

3.讽诵之声琅然

4.闻于远近

5.亦笃学如此

6.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

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

三、文中介绍钱宋两人读书的故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读书的共同点是()

A.都喜欢在上厕所时读书。

B.都是抓紧时间勤奋读书的。

C.都是边读边诵,声音洪大响亮。

四、作者介绍了钱惟演、宋绶两人的读书故事,又补充了自己“三上”的写作经历,目的是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二〇)名二子说

轮、辐、盖、轸①。

皆有职乎车,而轼独若无所为者。

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

轼乎!

吾惧汝之不外饰也!

天下之车莫不由辙②,而言车之功者辙不与焉。

虽然,车仆马毙③,而患亦不及辙④。

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

辙乎!

吾知免矣。

【注】①辐:

辐条,车轮。

内周的短棍,用以支撑车轮。

盖:

车上用以遮日、遮雨的伞状物。

轸(zhěn):

车厢底四周的横木。

②天下之车莫不由辙:

天下的车没有不顺着车辙走的。

由,顺从。

辙,车轮压的迹道。

③车仆马毙:

(一旦)车翻了,马死了。

仆,倒,这里指翻。

④而患亦不及辙:

车辙却也受不到灾祸。

意思是车会摔坏,马会死,唯有车辙安然无恙。

1.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

2.而轼独若无所为者

3.天下之车莫不由辙

4.而言车之功者辙不与焉

5.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

1.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

2.轼乎!

3.辙乎!

三、作者苏洵,北宋散文家。

有二子,长子名苏轼,次子名苏辙,与其子合称“三苏”,俱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苏洵是个大文人,却偏偏以此二字名其二子,根据文意;

轼,是诫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辙,是诫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献曲求诗

元丰①五年十二月十九日东坡②生日,置酒赤壁矶下,踞高峰,俯鹊巢,酒酣,笛声起于江上。

客有郭、尤二生,颇知音,谓坡曰:

“笛声有新意,非俗工也。

”使人问之,则进士李委闻坡生日,作南曲曰《鹤南飞》以献。

呼之使前,则青巾紫裘腰笛而已。

既奏新曲,又快作数弄,嘹然有穿云裂石之声,坐客皆引满醉倒。

委袖出嘉纸③一副曰:

“吾无求于公,得一绝句足矣。

”坡笑而从之。

[注]①元丰:

北宋神宗赵顼年号。

②东坡: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下文“坡”,是作者自称。

③嘉纸:

很好的纸张。

嘉,美好的。

1.解释加点的词。

(1)⑴酒酣

(2)非俗工也

(3)则青巾紫裘腰笛而已

(4)既奏新曲

(5)委袖出嘉纸一副

(6)坡笑而从之

2.翻译。

(1)客有郭、尤二生,颇知音。

(2)坐客皆引满醉倒。

3.李委仰慕苏东坡的诗名,遂借东坡生日而作新曲吹笛于江上,并以此求诗。

请用一个四字成语概括这件事。

(22)唐太宗论弓矢

上谓太子少师萧瑀曰:

“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①,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

工曰:

‘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②,弓虽劲而发矢不直。

’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

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

”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数延见③,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

[注]①近以示弓工:

近来把它给造弓的工匠看②脉理皆邪:

木头的纹理都不正。

脉理,指木纹。

③数延见:

经常召见。

数(shuò

),屡次。

(1)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

(2)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

(3)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

(4)少好弓矢

(1)自谓无以加。

(2)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

3.唐太宗说:

“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

(1)“识之犹未能尽”指的是什么?

(用原文回答)

(2)请从这段话评价唐太宗的为政。

(23)王猛为京兆尹

秦王坚自河东还,以骁骑将军邓羌为御史中丞。

八月,以咸阳内史王猛为侍中、中书令①,领京兆尹②。

特进光禄大夫强德,太后之弟也。

酗酒豪横,掠人财货、子女,为百姓患。

猛下车收德,奏未及报③,已陈尸于市;

坚驰使赦之,不及。

与邓羌同志,疾恶纠案④,无所顾忌,数旬之间,权豪、贵戚杀戮、刑免⑤者二十余人,朝廷震栗,奸猾屏气,路不拾遗。

坚叹曰:

“吾始今知天下之有法也!

[注]①以咸阳内史王猛为侍中、中书令:

任命咸阳内史王猛为侍中、中书令。

内史,官名。

②领京兆尹:

兼京兆尹之值。

③奏未及报:

上报了皇帝不等批示。

奏,奏请。

报,批示。

④疾恶纠案:

疾恨坏人,纠查案件。

⑤刑免:

判刑、免官。

(1)领京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