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医疗终端进行远程监护中心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814502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3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移动医疗终端进行远程监护中心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移动医疗终端进行远程监护中心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移动医疗终端进行远程监护中心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移动医疗终端进行远程监护中心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移动医疗终端进行远程监护中心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移动医疗终端进行远程监护中心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移动医疗终端进行远程监护中心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移动医疗终端进行远程监护中心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移动医疗终端进行远程监护中心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移动医疗终端进行远程监护中心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移动医疗终端进行远程监护中心方案.docx

《移动医疗终端进行远程监护中心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移动医疗终端进行远程监护中心方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移动医疗终端进行远程监护中心方案.docx

移动医疗终端进行远程监护中心方案

关于组建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远程医学监护中心的报告

概要介绍

为推动我国医改在现实的需求落地,利用现在先进成熟的医疗电子技术、安全快速的通信网络、功能齐备的管理软件,借助国家对移动医疗、优质护理服务的政策支持,结合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在心脑血管、呼吸系统等疾病治疗方面的丰富经验与深厚实力,建立专业的远程医学监护中心。

该中心现阶段定位于区域性监护中心,以术后看护、慢性疾病管理、健康管理老年病的预防和康复为核心,结合物联网、大数据分析应用,打通患者、医务人员、医疗机构间的服务供需链。

一、背景情况分析

1.政策背景

自2001年底至今,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医疗健康产业的科学发展,目的旨在通过政策引导传统医疗、医药行业转型,将以产品销售为主的主题思路向提供优质医疗健康服务转变,鼓励医疗相关企业和机构利用创新方法,实践服务应用转型,将医院集中式治疗服务模式向分级式医疗服务模式过渡,培育医疗健康产业市场,将以传统医疗思路向预防为主转型,切实降低医疗成本,侧面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创建更加和谐的医患关系。

 

1.1远程医疗

2014年3月发改委和卫计委联合发布《关于组织远程医疗政策试点工作的通知》,为我国远程医疗环境营造良好的政策生态。

伴随政策的出台,结合多点执业,更多的企业和机构进入远程医疗领域,搭建医疗机构见、患者与医务人员间的桥梁,持续探索有限优质的医疗资源更有效率的释放与应用。

1.2健康产业

国发(2013)40号文件《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描绘出到2020年我国健康产业市场将达到8万亿的美好蓝图。

从国家层面将术后看护、慢病管理等以服务为主要价值的产品定位为未来医疗健康产业的主要方向,逐步实现健康产品与服务产品的价值链统一,从而引导消费者从传统产品消费过渡到服务消费,为企业及机构营造出科学创新的医疗健康消费市场。

1.3优质护理服务

2015年3月,国家卫计委与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优质护理、改善护理服务的通知》。

通知中,明确“改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是深化医改、惠民便民的重要举措,是“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的重要内容”。

《通知》要求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强化护理服务意识,提高护理服务水平,惠及更多患者。

其中,工作的一个方面是:

进一步规范住院患者入、出院护理服务流程,提供规范服务。

1.4慢性疾病

注:

慢性病是以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等4类疾病为代表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总称。

近几年,国家卫计委向后发布多个政策指导文件,如《全国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试行)》、《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和综合干预项目管理办法(试行)》、《中国居民慢性病与营养监测工作方案(试行)》。

这些文件中,明确指出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心脏病(如急性心梗)等慢性疾病严重危害居民身体健康,同时大大增加了社会的医疗费用。

2.居民情况

2.1全国居民健康情况

2010—2013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监测数据显示,3个成人中有1个超重,4个成人里有1个高血压,13个成人里有1个糖尿病.最新数据显示,中国慢性疾病患者已达3.5亿(部分互粉患者同时患有2种及以上疾病),其中心血管2.2亿,心脏病患者查过6000万,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超过7000万。

据2012年统计,导致居民死忙的疾病中前四中,心血管病占比超过22%,恶性肿瘤占比超22%,心脏病占16.77%,呼吸系统疾病占14.09%。

其中,心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大多属于慢性疾病,合并占比超过52%。

2014年年底,世界医学权威杂志《柳叶刀》发布了《全球疾病负担报告2013》,该研究评估了1990年~2013年间188个国家的死亡情况,由华盛顿大学健康指标和评估研究所(IHME)领导的国际研究人员联盟指导进行。

报告显示,在中国,最致命的三种疾病是脑卒中、冠心病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病,这三种疾病造成的死亡人数占2013年全部死亡人数的46%。

而以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心血管病是心脏和血管疾患引起的,包括冠心病、脑卒中、高血压、心衰等。

 

2.2人口老龄化

根据全国老龄委办公室提供的数据,2014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2亿,2033年前后将翻番到4亿,平均每年增加1000万人,最高年份将增加1400多万人。

到2050年左右,老年人口将达到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

全球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只有中国一个。

2亿老年人口数相当于印尼的总人口数,已超过了巴西、俄罗斯、日本各自的总人口数。

如果作为一个国家的总人口数,也能排世界第四位。

四川

四川省是我国的人口大省,2010年总常住人口达到8042万人,居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第四位。

与此同时,四川常住人口的老龄化程度也居于全国的前列,仅次于重庆市而排列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第二位。

    早在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四川60岁及以上人口就已经达到938.5万人,占总人口的10.9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623.2万人,占总人口的7.24%,高于2000年全国6.96%的平均水平。

根据国际上通行的人口老龄化的界定标准,四川在本世纪初已经步入人口老龄化阶段。

根据十年后2010年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在四川省常住人口中,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达到1311万多人,占人口总数的16.30%,高出全国3.04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为880.7万多人,占全省总人口比例为10.95%,比全国8.87%的水平高2.08个百分点。

据统计,2010年四川人口的年龄中位数为37.9岁,比2000年提高了7.4岁。

老年人口与0~14岁少年儿童人口之比为64.6:

100,大大超过2000年33.5:

100的水平。

运用人口生育率-死亡年龄预期外推法,粗略地对2000~2020年四川省人口增长与结构变化的总体态势进行预测,表明四川省在二十年间的老年人口在绝对量和相对数量都将进一步大幅度增加。

其中:

60岁以上人口将从2000年的938.5万人增加到2020年的1910.5万人,老年人口年均增长率为3.22%;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相对比例从2000年10.91%上升到2020年的20.78%;65岁以上老年人口将从2000年623.2万人上升到2020年1488.1万人,年均增长率4.45%。

其相对人口比重将从2000年的7.24%上升到2020年的16.19%。

成都

根据成都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成都市2013年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报告》,截至2013年12月31日(人口数为户籍人口),全市户籍人口11877464人,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355823人,占总人口的19.83%。

老龄化趋势十分明显,随之而来的是医疗费用的大幅攀升。

2013年全市退休人员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138.5万人,有64.54万人次老年人发生了住院医疗费用,报销金额454334万元,自费支出96267万元。

2013年末全市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退休人员106.54万人,有52.66万人次老年人发生了住院医疗费用,报销金额15443万元,自费支出79193万元。

居民退休人员医保费用支出费用变化

城镇职工医保

城乡居民医保

对比项目

退休参保人数

住院医疗人次

报销金额

自费支出

退休参保人数

住院医疗人次

报销金额

自费支出

2013年

138.5万

64.54万

45.4亿元

9.6亿元

106.54万

52.66万

15.4亿元

7.9亿元

2012年

127.7万

59.1万

37.2亿元

14.6亿元

100.5万

50.2万

13.9亿元

7.3亿元

变化

8.4%

9.2%

22%

-34.3%

6%

4.9%

10.8%

8.2%

从上面表格可以看出,无论是城镇职工医保还是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数增加明显,医疗费用支出大幅攀升,给医保支付带来巨大压力,其中城镇职工报销金额增长是参保人数增长的10.47倍,城乡居民报销金额增长是参保人数增长的1.8倍。

3.慢性疾病与术后看护

近年来,随着居民膳食结构及生活方式的重要变化,与之相关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患病率增加,已成为威胁国民健康的突出问题。

老年人是医疗卫生资源的重要消费对象。

卫生部曾经有过统计,6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是全部人口患病率的3.2倍,伤残率是全部人口伤残率的3.6倍。

老年人消耗的卫生资源是全部人口平均消耗卫生资源的1.9倍。

从国民经济的角度看,损失健康的代价更是惊人。

可是我国卫生医疗事业发展较经济发展却相对滞后。

一方面,国家医疗资源消耗迅速增长,2001年为6140亿,2003年为8000亿,2005年已达10026亿,占GDP总额的5.5%;另一方面,慢性病的患病率又勇创新高,发病年龄年轻化,患病人数数以千万计。

心脏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患者在手术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甚至终身),需要监护心电、血氧饱和度、血压、心率等基础体征参数,以便更好的身体健康维护与病情控制。

类似这样的需求日益明显,但现在的医疗方式还是集中式治疗,势必不能满足病患实际需求:

1、医院设备资源有限,产生尖锐的需求冲突

2、病患每日来医院检查,挤占稀缺的医生资源,侧面加重“看病贵”问题

3、增加病患的医疗费用支出,侧面加重病患和社保支付等社会压力

二、远程医学监护中心方案

远程医学监护中心在术后看护、慢病管理、健康管理等领域的应用,不仅满足相应人群的日常监护需求、有效扩大有限优质医疗资源覆盖范围;同时转变现有被动医疗的模式,实现主动干预,降低医疗成本,符合医改的最新精神。

远程医学监护作为远程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实施为最后远程医疗的落地执行大侠坚实基础。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远程医学监护中心,在目前已经建立起远程心电监护中心的基础上,加入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参数的监护,从而达到对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等4类疾病为代表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术后病人全方位日常监护,解决病患日常监护、优质医疗资源效益最大化、社会医疗成本有效控制等诸多问题。

注:

成都第三人民医院简介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是一所建院70余年,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和康复为一体的国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是国家级“爱婴医院”、卫生部“国际紧急救援中心网络医院”、卫计委首批外周血管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卫计委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国家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基地、四川省全科医师培训基地、四川省普通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四川省专科护士培训基地、成都市卫生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医院现为西南交通大学临床医学院、西南交通大学附属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成都第二临床学院、泸州医学院成都临床医学院。

1993年被评为首批“三级甲等医院”。

医院学科设置齐全,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和消化内科、呼吸内科为省级医学重点学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和消化内科、呼吸内科、骨科、重症医学科和普外科为市级医学重点学科。

整体学科技术水平在市级医院中领先,截止2014年,成都市共有16个医疗质量控制中心落户我院,占全市市级质控中心的57%。

已建成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信息管理平台,初步形成数字化医院管理模式。

 我院附设有成都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成都市神经疾病研究所、成都市肿瘤研究所。

心血管病研究所主编的《心血管病学进展》杂志入选“第3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即“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F5000)”项目来源期刊。

 继2013年医院成为国家卫计委首批国家级“外周血管介入诊疗培训基地”之后,2014年医院引进目前国内最先进的心脏远程监护系统,在西南率先启动远程心电监护项目;2014年成为“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单位,也是目前云贵川地区唯一获得国家认证的胸痛中心;医院器官移植项目已取得实质进展;骨科开展的重度脊柱后凸畸形的矫正手术难度步入国内、国际前沿。

迄今,已有16个市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落户我院,其数量位居市级公立医院之首。

2.1建设总体思路

充分利用现有远程心电监护实施以来的实践经验,以慢性病管理、术后看护、健康管理、老年病康复为核心,结合物联网、大数据、通信技术,建设远程医学监护中心平台,构建需求人群、医务人员、医疗机构间沟通桥梁,配合国家分级管理制度建立科学分流转诊体系,面向广大群众提供更具创新性的数字化医学监护服务。

2.2具体业务

1、整合内部资医疗源,组建远程监护中心的后台运营医学团队,有效服务需

求人群

2、制定针对慢性病管理、术后看护、健康管理、老年病预防与康复的远程医

学监护标准及干预体系

3、将服务人群的健康数据进行存储、分析、挖掘,结合循证医学原理,在临

床、服务、学术科研等领域进行医学监护大健康数据运营

4、协助和促进相关医疗卫生主管单位,落实远程医疗、家庭医生与全科医生

责任制度、医保支付配套在中心的内部落实

2.3远程医学监护功能:

实现医院对病患的病况与健康远程监护、提供康复咨询

2.4运行模式

由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远程心电监测中心,在院内组建远程监护服务医学团队并管理运营。

引进专业的第三方公司,提供远程智能监测终端、服务平台管理软件,并进行监测数据存储、分析、挖掘,同时运营、维护后台数据服务器。

与市区诸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兄弟医院建立合作关系,共同致力于将远程医学监护这一高效护理服务于广大需求人群,实现社会价值、优质医疗资源利用最大化。

 

2.5远程医学监护中心服务架构

医学健康远程服务平台网络说明

1、分平台主要分为2类:

指导医院——医学健康服务能力有限,无开展远程服务的经验与管理能力

合作医院——具备一定的医学健康远程服务能力,但无开展远程服务经验与管

理能力.

2、通过医学健康远程服务平台的网格化拓展,可有效将优质医学健康服务资源覆盖到更多需求人群,进而更好地保障更多相关人群的术后快速恢复、慢病有效管理,降低医疗成本与费用.

3、通过远程服务平台服务窗口的拓展,更精准地引导术后看护、慢性疾病等部分人群基层就诊,更好地实现分级诊疗、有效缓解“看病难、看病贵”及“医患矛盾关系”。

 

三、总结

在医疗改革进入关键时刻的今天,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支持远程医疗科学的发展,在制度创新上为远程监护服务行业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我国医改发展方向和进程也要求远程健康行业由传统的集中式治疗模式向分布式服务模式转变,传统的消费习惯也将有治疗为主向与防卫过渡。

物联网、大数据、互联网、新一代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远程医学监护在慢性疾病管理、术后看护、健康管理、老年病预防与康复有更广阔的应用空间、更多应用价值。

广大人民群众在应对医疗健康问题时,也正在通过医学健康服务理念的转换而逐步被引导、认识与接受。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远程医学监护中心的建立,将是在我国医改政策、医疗健康产业转型基础上的医学健康服务创新机构,将成为更加合理整合分配优质医疗资源、维系良性医患供求关系的有效方式与手段,是发挥高效、高品质、低成本医学监护创新服务的实践载体。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远程心电监测中心

2015年4月13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