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妈妈在我心中.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815030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祖国妈妈在我心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祖国妈妈在我心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祖国妈妈在我心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祖国妈妈在我心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祖国妈妈在我心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祖国妈妈在我心中.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祖国妈妈在我心中.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祖国妈妈在我心中.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祖国妈妈在我心中.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祖国妈妈在我心中.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祖国妈妈在我心中.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祖国妈妈在我心中.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祖国妈妈在我心中.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祖国妈妈在我心中.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祖国妈妈在我心中.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祖国妈妈在我心中.docx

《祖国妈妈在我心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祖国妈妈在我心中.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祖国妈妈在我心中.docx

祖国妈妈在我心中

祖国妈妈在我心中

小朋友们都很聪明,那老师要考考你,你知道我们的国旗为什么是红色的吗?

国旗上为什么有一颗大星,还有四颗小星呢?

你认为它们代表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即时补充讲解。

(学生熟知的可略讲,学生不知道的可详讲并加以补充。

)重点点明:

五星红旗是红色的,红色象征革命,是用无数个英雄战士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能不红吗?

五星红旗红色由一颗大星和四颗小星组成。

五颗星都是黄色的。

大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小星代表全国人民。

四颗小星的五个角都有一个尖正对着大星的中心点,这象征全国各族人民紧紧团结在共产党的周围。

(设计意图:

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以学生的已有认知为起点展开教学,提升实效。

让学生大胆猜测,激发自主探究的兴趣。

你们知道第一面国旗是什么时候由谁升起的吗?

观看开国大典录象片段,请学生看后回答。

小结:

1949年10月1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举行开国大典时,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亲手按动电钮,升起了我国第一面五星红旗。

从那一刻开始,五星红旗始终飘扬在祖国大地上。

关于国旗的知识你们还知道什么?

还想知道什么?

(例如国旗是谁设计的?

教师不必过多讲解、介绍,可引导学生课外去收集相关信息。

)(设计意图:

在课堂上留下一些空白点是为了增强课内与课外的联系,同时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培养自学水平。

)过渡:

国旗也是祖国妈妈的象征,我们一起来做国旗,把国旗的样子记在心中,把祖国妈妈记在心中。

(读课题)

7、做国旗:

(认真听)要求:

四人为一个小组,每个小朋友贴一颗星。

比一比哪个小组最守纪律最仔细。

发材料,做国旗,贴国旗。

(准确悬挂国旗)小结:

认真、仔细。

我们通过做国旗,把国旗的样子记在了心中,把祖国妈妈记在了心中。

(读课题)

图案首都北京国庆节10月1日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观察升国旗的主要场所

1、师:

你们在哪些地方能看到我国的国旗?

小结:

在学校的操场上、天安门广场、国家机关、轮船、飞机、火箭、边防哨所、我国驻外大使馆等,都能看到我国的国旗。

每逢重大节日,家家户户都挂起国旗。

自从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以后,国内外很多地方都能够看到我国的五星红旗高高飘扬。

2、出示图片:

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

师:

每天按照太阳升起的时间,武警战士在天安门广场升起鲜艳的五星红旗。

3、出示图片:

国际比赛领奖台上升起五星红旗。

小结:

作为中国人,我们会感到无比的激动、光荣和自豪。

同学们盼望着自己快快长大,和这些运动员一样为国争光。

4、出示图片:

火箭上的国旗。

5、出示图片:

边防哨所有国旗

小结:

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边防哨所,表明这里是我们中国的领土,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解放军叔叔日夜守卫在祖国的边疆,护卫着国旗,保卫祖国。

(二)、放学校升旗时的录象,提问:

升旗时我们是怎样做的?

同学看录象谁做的对,谁做的不对?

(三)具体指导学生升旗时要有的规范姿势目视国旗、立正、敬礼,让学生明白规范的姿势体现着我们对国旗的尊敬。

(四)教唱儿歌。

五星红旗真美丽,全国人民热爱你。

升旗国时要敬礼,唱国歌时要肃立。

国旗国旗真美丽,五颗星星在一起,一颗大来四颗小,金光闪闪照大地。

国旗国旗真美丽,小学生们热爱你,升旗国时要立正,我们向你敬个礼。

(五)小结:

升旗时要态度严肃、认真,立正站好,眼睛看着国旗生起,这叫行注目礼。

我们一年级小朋友还没有入队带上红领巾,我们就能够行注目礼。

(六)、模拟升旗活动

(七)、老师小结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

五星红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它代表了我们的国家,爱祖国就要爱国旗,爱国旗就是爱祖国的表现。

同学们非常严肃认真,行注目礼,唱国歌声音洪亮,充分表达了我们爱国旗的情感。

板书设计:

祖国妈妈在我心中严肃、认真、目视国旗、立正、敬礼认真教学反思:

我所执教的《祖国妈妈在我心中》一课,依据大纲结合学生实际及教材特点制定了合理准确的教学目标。

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达成了教学目标,突破了重难点。

教学过程流畅生动,学生活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总来说之,在组织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做到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合作者。

让他们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使爱国主义教育实行在潜移默化中而不是一句空话。

课件的使用,更使课堂气氛活跃、教学形式生动,使教学重难点得到突破。

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让学生在学中乐,在乐中学。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老师的主导作用,真正为教学服务。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理解》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P42页6和7的数数和认数以及序数和书写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演示,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7两数,会读、会写这两个数,并会用这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2.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与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思想和情感教育。

3.通过学生观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教学重点:

正确数出6、7的物体个数;会写6、7;会比较6、7的大小。

教学难点:

基数和序数的区别;学会写6、7。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小棒若干、图片若干、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引导学生从0数到5,再从5数到0。

(可用指名数、齐数、拍手数等方式进行)

2.出示1~55个数字,读数。

3.按顺序填数:

( )2( )4( )。

 (通过数数复习数字、数的顺序,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二、导入新课

师:

你想知道更多的数字吗?

你想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吗?

猜一猜我们今天学习什么?

(板书:

6、7的认识)

三、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学习数数和认数。

a.电脑课件展示第42页的主题图:

教室里,同学们正在大扫除。

教室里摆放着6张桌子、7把椅子,6个同学在打扫卫生,又从外面走进来1个女同学。

b.引导观察,启发思考。

在学生观察画面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说一说画面上有哪些人和物,各有多少?

(学生讨论交流的时候,教师到各组巡视、倾听,并加以指导。

c.交流、汇报。

师:

图上有些什么?

生:

图上有同学、老师、桌子、椅子等。

师:

图上有多少桌子、椅子?

有多少人?

生:

图上有6张桌子,7把椅子,7个人。

师:

你是怎样数教室里的人数的?

生:

先数教室里面打扫卫生的同学和老师有6人,再数从外面走进来的一位同学,一共是7人;还可以先数学生人数,再数老师,一共7人。

师:

你又是怎样数椅子的数目的?

生:

先数已放好的6把,再数又搬来的1把,一共是7把。

师(小结):

小朋友,我们要做一个讲卫生、爱集体、爱劳动的小朋友,你能做到吗?

我们刚才按顺序数数的。

在数数中我们发现:

数5以后再数1个就是6个,接着6再数1个就是7,7比6多1,6比5多1。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通过创设情景,使学生融入到课堂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观察到的内容,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d.抽象出画面中的数。

桌子的张数、同学的个数用数字几表示?

(用数字6表示)板书:

6

椅子的把数、师生的个数用数字几表示?

(用数字7表示)板书:

7

2.根据6、7的基数含义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

a.数一数图上的人数和点子的个数。

b.小组合作,用小棒或学具摆出6和7,进一步加强认识。

c.请学生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事物可以用6、7两数表示。

(设计说明:

通过学生实践操作,使学生明确6、7的基数意义)

3.教学数序。

a.学生认真观察并数数计数器上的珠子有几颗?

再加一颗是几颗珠子?

 b.学生抢答5添上1是几?

6添上1是几?

7去掉1是几?

6去掉1是几?

c.教师将直尺图利用课件展示出来,只写出0、1、2、3、4、5。

提问:

6和7应该写在什么位置呢?

让学生自己去发现7以内的数的顺序。

d.学生抢答5的后面是谁?

6的后面是谁?

7的前面是谁?

(通过抢答活动,从而明确6与7的大小关系。

4.比较大小。

  a.通过课件展示,引导学生明确5、6、7的大小关系

b.教师出示0、1、2、3、4、5、6、7的点子图,让学生上台随意抽出两张,其他同学用手势表示比较它们的大小并完成练习题

c.学生完成排序题及填空题

5、教学序数

  a、(教师出示课件)这里一共有几个缸?

从左边数,谁能指出哪个是第6个缸。

指名指。

再数数里面一共有几条鱼?

有6条鱼的是第几个鱼缸?

第7个鱼缸有几条鱼。

   学生活动:

数一数,填在书上,集体订正。

b.通过“我说你做”加深认识

c.完成设计的题目,体会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乐趣。

d.小结:

数有两层含义:

用来表示数量:

几;用来表示次序:

第几

(设计意图:

这一部分内容是本节课的难点之一,如果只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难以掌握和理解,所以此处让学生亲身体验一下,有利于学生对6、7的基数,序数意义的理解)

6、指导书写

a、说说6和7分别像什么并用电脑演示6和7的写法,教师讲解、指导。

b、学生在书上进行描红3个,练习5个。

c、同桌之间互相欣赏,相互提提意见。

d、教师巡视,注意学生的书写习惯和书写姿势。

e、写完之后,抽取几张进行评议。

 (通过指导学生观察课件形象、直观地展示6、7的笔顺,帮助学生掌握6、7的写法;启发学生想像6、7像生活中的什么,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了些什么知识?

你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满意吗?

(设计意图:

让学生对本节课的所学的知识做一个回顾和整理,并通过自我评价,增加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反思

                                                     

一、生活需要数学,让数学走进生活

 小学生年龄虽小,但在他们的生活体验中,也会有着数学因素的内容。

如果我们教学时让数学走进生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中挖掘出数学因素,并充分应用于教学,就能化难为易,使学生接受认识。

周玉仁教授曾经说过:

"数学教学要讲来源、讲用处",让学生感到生活处处有数学,在孩子们眼里,数学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又用得上的学科,再也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

因此,要联系生活实际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

 1、让学生在生活中找数学

 一提"数学"二字,人们总是认为数学最贴近我们的就是计算,却忽略了数学其实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为了激发学生认识、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他们主动学习的内因,首先就带领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数学。

我在教学这节课时就设计了“生活中的数”这个环节,让学生仔细地看,充分地说,使学生不仅认识6、7这两个数,还体验到生活中原来有那么多的数,为什么平时我们没有注意到呢?

由此,引起学生的重视,将课堂延伸到课外,使学生的思维不拘于本课的教学内容,思维得以拓展。

 2、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

 其实,生活中每件小事都能帮助学生学数学,并不需要我们刻意去设计。

例如本课中,教材就利用了一个学生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场面“师生打扫教室”来开展学习。

这虽是一个普通的情景,但蕴涵着浓烈的师生之情,以及讲卫生,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齐心协力互相帮助的人文精神,我就先让学生体会这种和谐的氛围,再进入主题,数出图中人、物的数量,在关注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取的同时,也注重生活传递给我们的情感体验。

这样设计远比开门见山直接数数、认数效果要好的多。

 3、让学生在生活中用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更要应用于生活,从而体现数学的意义与价值。

在学生对6和7的序数意义有了初步的认识后,设计了“我说你做”的游戏,这个环节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通过这个游戏,既加深了学生对基数、序数意义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游戏中也有数学问题,并成功地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总之,生活与数学密切相关,二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承。

只有密切联系生活和已有知识经验,才能学好数学。

而学好数学就能更好地在生活中再创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与能力。

"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数学学习需要活动,让数学活动进入课堂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喜欢做游戏,在《6和7的认识》一课的教学中,以活动贯穿始终,有训练口头表达能力的活动,有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活动、还有培养观察的能力、协作精神的数学游戏,通过游戏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学习气氛,让知识的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进行,在活动中促进发展,在活动中得以巩固,在活动中加强应用。

但是,活动的频繁安排有时也会使课堂显得杂乱。

深觉自己在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思考这个问题上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并且活动的安排也不是很合理,因为数学活动具有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如果失去了数学思考,活动则毫无意义。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更加注重对学生的有效引导及对活动的设计,使它们更加科学化与合理化。

新课程改革象一股春风,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为教师的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机遇,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积极钻研,努力探索,为新的课程改革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命题说明

A.命题范围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

B.题型、分值、考察目标:

题型:

一、看图填一填。

(10分)

二、数一数,填一填,画一画。

(18分)

三、选一选。

(10分)

四、

4名同学进行跑步比赛,结果如何呢?

连一连。

(8分)

五、按要求给下面水果涂上颜色。

(16分)

六、按指令画一画。

(12分)

七、帮小动物找食物。

(12分)

八、小熊猫请客。

请你根据熊猫的要求帮助它排一排座位好吗?

(10分)

九、动脑筋,想一想。

(12分)

分值:

100分

考察目标:

平均分:

84分

及格率:

93%

优秀率:

59%

低分率:

3%

考试形式:

闭卷

试题难易程度:

6:

3:

1(容易题:

中等题:

难题)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命题说明

A.命题范围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

B.题型、分值、考察目标:

题型:

一、画你喜欢的水果来表示数字。

(5分)

二、填一填。

(29分)

三、连一连。

(12分)

四、

看图列式计算。

(8分)

五、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数。

(10分)

六、我能分得清,对的在括号里画“√”。

(6分)

七、按要求画一画。

(10分)

八、解决问题(14分)

九、你能把0,1,2,3,4,5这6个数字填在方格里,使等式成立吗?

(6分)

分值:

100分

考察目标:

平均分:

84.5分

及格率:

93%

优秀率:

59%

低分率:

3%

考试形式:

闭卷

试题难易程度:

6:

3:

1(容易题:

中等题:

难题)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

普及性和发展性。

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

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

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

思考与探索。

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

3.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

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

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4.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应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5.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

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三、课程设计思路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设计,充分考虑本阶段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数学思考;充分考虑数学本身的特点,体现数学的实质;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结果的同时,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使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寻求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

按以上思路具体设计如下。

(一)学段划分为了体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整体性,统筹考虑九年的课程内容。

同时,根据学生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将九年的学习时间划分为三个学段:

第一学段(1~3年级)、第二学段(4~6年级)、第三学段(7~9年级)。

2

(二)课程目标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学段目标,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数学课程目标包括结果目标和过程目标。

结果目标使用“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术语表述,过程目标使用“经历、体验、探索”等术语表述(术语解释见附录1)

(三)课程内容在各学段中,安排了四个部分的课程内容:

“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综合与实践”内容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数与代数”的主要内容有:

数的认识,数的表示,数的大小,数的运算,数量的估计;字母表示数,代数式及其运算;方程、方程组、不等式、函数等。

“图形与几何”的主要内容有:

空间和平面基本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性质、分类和度量;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相似和投影;平面图形基本性质的证明;运用坐标描述图形的位置和运动。

“统计与概率”的主要内容有:

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包括简单抽样、整理调查数据、绘制统计图表等;处理数据,包括计算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等;从数据中提取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推断;简单随机事件及其发生的概率。

“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

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将综合运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一次,可以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课内外相结合。

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数学课程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

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

建立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

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

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

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

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数据分析观念包括:

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通过分析做出判断,体会数据中蕴涵着信息;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一方面对于同样的事情每次收集到的数据可能不同,另一方面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能从中发现规律。

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

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

推理能力的发展应贯穿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

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

推理一般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合情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出发,凭借经验和直觉,通过归纳和类比等推断某些结果;演绎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包括定义、公理、定理等)和确定的规则(包括运算的定义、法则、顺序等)出发,按照逻辑推理的法则证明和计算。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合情推理用于探索思路,发现结论;演绎推理用于证明结论。

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

建立和求解模型的过程包括:

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表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求出结果、并讨论结果的意义。

这些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初步形成模型思想,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