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学校机电部信息化实践教学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881730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业学校机电部信息化实践教学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工业学校机电部信息化实践教学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工业学校机电部信息化实践教学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工业学校机电部信息化实践教学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工业学校机电部信息化实践教学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工业学校机电部信息化实践教学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工业学校机电部信息化实践教学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工业学校机电部信息化实践教学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工业学校机电部信息化实践教学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工业学校机电部信息化实践教学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工业学校机电部信息化实践教学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工业学校机电部信息化实践教学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业学校机电部信息化实践教学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工业学校机电部信息化实践教学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业学校机电部信息化实践教学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工业学校机电部信息化实践教学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二)研究的意义

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形式下,企业对员工专业技能的要求不断提高。

中等职业教育就是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前提,为国家,为社会培养职业技能人才,起到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

如何组织好实习教学,提高实习教学质量,是各类中等职业学校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中职实训教学是专业课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对学生进行单项能力和职业岗位实践训练,它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职业能力的重要环节。

信息化是以现代通信、网络、数据库技术为基础,对所研究对象各要素进行分析处理,供人们生活、工作、学习、辅助决策等各种行为相结合的一种技术和工具。

通过培养人们信息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再生、信息利用的能力,解决生产、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世界各国对信息化在教育中的发展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美国从小学到大学已经实现了“人、机、路、网”成片连接,教育信息化已经改变了美国教育领域内教与学的方式、方法及过程,极大地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法国在教育信息化中,重点提高信息硬件设施的使用率,通过信息化工具加强学生学习及创新的能力。

韩国同样利用信息化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创造能力。

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计划”明确指出:

要进一步扩大中国教育科研网的传输容量和联网规模,开发高质量教育软件,重点建设全国若干个教育软件开发生产基地和学校的互联网建设。

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和教学手段现代化方面,例如多媒体,远程课堂等,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已初步完成。

许多学校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网络中心和多媒体教室,但是信息化工具利用率不高,学生不善于利用信息化技术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

各级各类学校推进信息化的发展及完善是近年来教育部关注的侧重点,中职学校当然也不例外。

中职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还处于粗放型阶段,硬件环境大投入与应用效果的低产出是信息化实践教学发展中的主要矛盾。

我校机电专业实践课程信息化大多是单门课程的电脑模拟操作和讲授,各门课之间缺乏融合,更缺乏对学生使用信息化技术的引导,造成学生兴趣低、老师授课难的局面,这对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信息利用能力等综合专业能力非常不利。

在前沿知识学习上,缺乏与企业间的“对接”,与企业之间存在“代沟”,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落后于企业,综合专业能力弱。

这种局面对学生而言,学无所用,就业困难;

对学校而言,招生困难,发展不利;

对企业而言,招工困难,用工不顺。

如何恰当推进信息化技术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改变理念,整合资源,优化课堂环节,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及综合专业能力,超越课堂,超越老师,紧跟企业和时代的发展,将是今后一段时间内努力的方向和趋势。

(三)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1)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的主要采用了文献资料法;

调查访问法;

分析法;

行动研究法;

研讨法;

问卷调查法等。

1、文献法资料法

主要通过图书查询、网上浏览、整理个案等方式收集资料,得出一般性结论或者发现问题,寻找新的思路。

2、调查访问法、问卷调查法

通过对师生调查和访谈,详细了解我校实训及信息化教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基本情况,总结经验,找出对策。

3、分析法

以我校几种典型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案例进行研究,找到成绩和发现问题。

4、行动研究法

以我校的一些班级和老师为研究目标,以学生为主体,用最新的教育理论,解决有效教学实践探索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提炼出具有从个别到一般意义的经验,用以指导或调整实践研究的效果和方向,推动学科有效教学实践方案向更深层次发展。

在行动研究过程中,随时根据情况边实践边修改,使研究不断完善。

5、研讨法

根据汇总的资料,师生的调查,课题组成员的交流、讨论,研究出本课题的成果。

(2)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

(1)检索与搜集相关文献,剖析已有研究所取得的成果,确定研究的方向和思路。

(2)成立课题组,交流、讨论,达成共识,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2、实施阶段

(1)据研究方案,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具体任务分工。

(2)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理论。

(3)课题组成员分组调研、实践、收集相关资料。

(4)汇总相关资料,整合、交流、研讨。

(5)据研讨结果,课题组成员对研究结果不断改进、完善。

3、结题阶段

(1)归纳、总结、分类、整理研究成果及相关材料。

(2)撰写、论证、修改课题研究报告。

三、我校机电专业在实训教学的分析

(一)现状

对于中职院校而言,进行机电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遵循“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原则。

但是,目前我校机电教学过程中仍存在着不少问题,信息化进程比较落后,信息化教学局限性比较大,教师只是使用多媒体、软件仿真等进行实训教学,而学生只是盲目的接受知识,不会对知识,软件模拟的效果进行发掘和创新,更不用说通过网络等信息途径对知识进行理解和创新。

这对机电专业人才的培养造成了阻碍。

1、对我校教师信息技术的使用和掌握情况进行调查。

按照师生对信息技术熟练、会、不会,三个熟练程度等级对计算机、互联网、PPT和其他的了解。

结果:

93%的教师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88%的教师熟练运用互联网,85%的教师会使用PPT,63%的教师会熟练使用PPT,18%的教师会使用其他信息工具。

2、学校对推进教育信息化战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还不到位

首先是学校对推进教育信息化战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还不到位,优质教育信息资源总量不足,多头管理、重复建设、标准不统一问题比较突出,共建共享的有效机制尚未形成。

3、基础设施不完善,统筹管理比较薄弱,经费保障机制不够健全

我校基础设施不完善,导致信息技术落后。

学校硬件落后已成为制约信息技术的最大瓶颈。

我校一般都重视实验、实训室建设,忽视信息化教室建设,导致资金利用不均衡。

另外,信息化教室建设专项投资少。

近几年,仅仅在2012年教育部有一个信息化试点的项目,见《教育部关于开展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的通知》(教技函[2012]4号)。

硬件的落后使得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成为空中楼阁,无源之水,无法实现。

4、我校信息化建设缺乏

我校的信息化建设缺乏。

例如:

从我校校园信息化建设现状来看,我校虽然建设有校园网,全部多媒体教室和教师办公室连入互联网,但信息化教室建设几乎是空白,除了9个多媒体机房和装备了投影的教室。

在信息化实训教学中占比更低。

5、学习氛围不浓厚。

我校机电类专业学生,综合素质不高,特别是学生的成绩很差,对学习没兴趣,还有一定的厌学情绪,对动手操作的实践也没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感觉教得很累,学生学得不轻松,甚至轻视实训教学,好高骛远。

6、实训目标不明确

我校制定的实训计划仅仅是三年总目标。

这导致了学生缺乏动力,教师教学进度和深度难把握。

教师如果能够针对每一学期实训要求制订出具体的目标,并根据目标制订出相应的实训课题和内容,在完成课题后再考核达到既定的目标,使每个阶段的任务与目标都很明确,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实训效果。

7、理论与实际脱节

理论教学内容不能与实训课题有机结合。

实训课题也没有与企业岗位要求对接,致使教学内容没有实用性。

学校实行与企业合作后,学生知道了自己今后的工作岗位对专业的要求,了解专业上存在的不足,然后有针对性地加强练习,做到理论联系实践。

这也能帮助我们调整教学计划,避免出现教学与实践脱节的情况。

8、实训缺乏科学性

由于受教学设备的限制,学校还不能完全提供相应的实习设备。

很多实训课不能在实习车间上课,使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分的很明显,严重影响专业课的教学效果。

四、我校机电实践教学的探索 

  

(一)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采用正确的实践教学方式来提高教学效果,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进行专业课教学时应注意联系实践内容,对有关工艺方法进行研究。

例如,对于车工件外圆“对刀”工序而言,如何进行对刀?

此时需教师同实际过程相联系,一边讲解一边进行示范教学,这样既简单又明了,可确保学生们都能规范统一地进行操作,这样不仅确保了实习过程的安全性,还不回对刀具造成损坏,同时,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鼓励中职学生大胆进行尝试 

  学习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大胆进行尝试,勇于进行探索。

例如初学钳工时,每个学生看到工具除了有好奇感以外,多多少少都会感到胆怯。

此时,进行实习指导时,教师应帮助其克服畏难的心理,鼓励其大胆进行尝试,为学生操作技能的不断提高奠定基础。

  (三)注重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传统机电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其所采用的教学模式多为模仿式学习,这样虽然可以大幅度降低学习的难度,省去较多的学习歪路,获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但此种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大脑思维的开发及培养。

因此,教育学生时应更加注重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确保打好学生理论知识基础的同时,还能够实现其思维创新能力的开发。

五、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为了搞好我校机电专业的实践性教学,必须以市场需求及有关要求为依据,将如何进行实践教学项目的开设、进行何种教学模式的设立、如何对教学过程进行更好的控制、如何对学生的知识及技能掌握情况进行检查等相关问题一一予以解决,同时,还应积极进行探索和实践,构建一个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对于实践性教学体系而言,其应当包括如下方面的内容:

分层教学体系、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的控制、全面完整的考核方法等。

  

(一)分层次教学体系

根据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的有关要求,结合相关企业的用人需求,对机电专业学生所必须具备的能力进行了分析与分解,并将其逐项落实到了实践教学的每一环节之中,并对各环节需要达到的目标进行明确。

在此教学体系中,基础训练的主要目的在于进行基本功的训练、感性认识的培养、基本理论的验证、动手能力的培养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及专业技能的训练奠定基础。

对于专业技能的训练而言,其作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关键阶段,主要将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作为其主要目的。

对于选修提高阶段而言,中职学生以个人兴趣为依据进行选修,以便实现技能的不断强化及对新技术的有效学习。

  

(二)“实习――理论学习――提高”的教学模式 

  对于机电专业而言,最好采用“实习――理论学习――提高”的教学模式。

也就是说,进行课程安排时,应先对实践学习进行安排,然后再进行理论课学习的安排。

对于实践教学而言,应当先让学生动手操作,然后再进行总结和归纳,最后进行理论课教学的展开。

例如,对于车工操作的学习而言,可采用如下教学模式:

首先,安排实习,分别对机电专业所需学习的有关技能及其发展方向进行初步的了解,并对操作方法进行初步掌握;

其次,进行专业基础课程及文化课的学习;

再次,组织车工实习,以便对车工操作技能进行训练;

此外,再继续进行《车工工艺》等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

最后,进行车工的强化及其考证,确保有关知识能够得到融会贯通。

  (三)对实习过程进行有效控制 

  对实习项目进行分解、细化,并将每天的训练项目记录并做好实训报告。

其主要包括工件图纸、实习项目、工量具清单、技术要求、实习目的、操作步骤、技术要领、理论知识、和训练技能要求等。

实训报告的主要目的即实现学生实习项目的规范化、标准化及其有序化,帮助其开展标准化的实习训练,使其能够将所学知识熟练运用到实践项目中来,此外,还有助于考核及自检。

  (四)实习考核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对于实践教学考核体系而言,其主要负责对学生技能技巧的掌握情况进行检验,主要包括如下四部分:

1)日考核,主要负责对学生当天技能掌握情况进行检查,其同《实训报告》紧密联系,主要包括教师考核及自查两种形式;

2)小项目考核,各实习环节包括若干训练小项目,此种考核主要是在每个小项目完成后进行考核。

不合格者需补训,待合格后方可继续后续项目的实习;

3)环节考核,在一个实习环节结束后所进行的环节结业考核,合格者可继续后续实习,例如,钳工实习环节考核合格后方可进行机床检修实习环节。

此外,对于考核成绩较为优秀的可推荐其参加考证,进行各种工种等级证书的考取;

4)技能的鉴定,在完成各环节的实习并合格的情况下可组织学生参加技能鉴定。

此四个考核环节层层递进,共同形成了全面完善的实习考核体系,不仅为分层教学体系提供了支撑,更强化了中职学生的技能教育。

六、对机电专业信息化实训教学改革措施的构想

但是,目前我校机电实训教学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必须对我校机电传统实践教学过程进行创新和改革,构建完善有效的实践性教学体系,并进行积极探索,改革及创新过程中应注意遵循机电专业的特点,深化机电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以满足我校人才培养计划的需求。

1、转变实训模式

首先把企业产品引入实训过程中。

实训指导教师要更多地了解企业的产品信息,让学生在进人企业前就能对企业的生产状况有更多的了解,在教学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把教学目标与企业生产联系在一起,使实训教学有内容、有效果,从而使学生对理论课和实训课有更大的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让学生更多的了解企业的生产状况和产品信息,使学生的学习和企业联系起来。

其次,实训场所应由学校向企业扩展。

学校让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在实际岗位上通过实际动手操作能够学到在学校所学不到的知识,这对提高学生的技能和丰富学生的从业经验,起到了巩固作用,同时也解决教学目标与就业需求脱节的问题。

2、一体化实践教学

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是以实践教学目标为依据,按照职业活动的特点和要求来整合实践教学内容,合并或撤消重复性实验,增加一些综合性和设计性的实训,可以让学生学会运用信息化工具,自己解决一些综合性和设计性的问题,以便于学生在毕业后进入用人单位适应快,缩短“实习期”。

3、加大信息化实验室的建设

信息化实验室不光是几台联网的电脑,需要不断完善信息平台建设,为实验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丰富的资料和强大的数据库,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实验教学与实践活动的联系与沟通平台,为教师和企业建立科学研究和科技服务的联系与沟通平台,促进实践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发展。

4、走出校外实习。

认知实习是对新生来说的,对新生进行本专业及相关行业的认知实习教育。

选择与机电专业密切相关的企业参观。

通过参观、见习,使新生对本专业及相关行业有了概括的了解。

顶岗实习是针对二年级学生的,学1年理论知识后到企业顶岗实习,校企双方共同承担教学任务。

通过在校外顶岗实习,提高学生对企业的现代化设备、生产技术与科学管理等有了必要的了解,便于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为缩短从学校到企业的适应期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我校的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提供宝贵的经验。

5、训练创新能力。

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训实习活动,为学生开辟第二课堂,以实践技能方面的设计或技能竞赛活动为主要内容,如电子设计大赛、钳工大赛、实训技能表演赛等,使学生在实践和竞赛活动中提高技能,加强学生的信息化实践能力,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6、创新实训模式

多数中职学校仍延用以课堂教学为主体、理论与实践教学分开的教学模式,对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创新没有开展。

我校的教学也基本如此,现在中职教学模式已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如在机电一体化专业中,有一些专业课程可以采用项目驱动法来教学。

这种模式的好处是不受书本和课堂的制约,按照项目的要求将学生划分成若干个项目小组,各小组之间分工协作,各自制定工作计划,最后由教师指导,再完成各自的项目任务。

这种方法能从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能多角度地对教学中原有的课程体系、教材结构、教学模式、组织形式等进行校验。

7、加大实训基地的建设

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实训基地建设状况令人堪忧。

我校的实训设备严重不足,不能正常的满足学生的实训。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原因。

多数学校按照实践教学体系和职业技能鉴定实施的需要进行了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如维修电工、电气控制、数控技术、普通车工等实训室,实训设备的技术含量和现代化程度与企业生产相差无几,但是数量上和配备上还是不足,理实一体的实训车间还有待完善。

通过不断完善使学生实训和理论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提高实训效果。

七、结束语

  总而言之,中职学校机电专业信息化实践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是实现学生综合培养、教学体系全面推进和丰富教学活动的重要一步,它是一项既系统又复杂的项目。

需要不断加大实训实验室的建设和投入,建立健全网络数据库和网络平台,从而丰富我们的实践教学。

由于机电专业本身仍然在不断发展之中,现代教学的技术手段也在不断革新,因此机电专业实践教学方法和机制仍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才能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学生,为社会和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张仲文.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教学研究[M].职教论坛,2009.

[2]顾新平.中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中职研究,2008(11).

[3]张来福.论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选择与建构[J].

[4]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2005,12,4

[5]杜小玉,多媒体辅助各学科教学应适时适度[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0年08期

[6]闵娟;

现代教育技术如何应用于课堂[A];

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新模式研究[C];

2006年

[7]马宁,余胜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进程[J].中国电化教育,2002,

(1):

.

[8]余胜泉,林君芬.2002年教育信息化应用回顾与展望[J].中国电化教育,2003,

(2):

[9]沈力钧.2003年教育信息化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