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放大学(科学与技术)真题精选.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8817392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36.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开放大学(科学与技术)真题精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国家开放大学(科学与技术)真题精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国家开放大学(科学与技术)真题精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国家开放大学(科学与技术)真题精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国家开放大学(科学与技术)真题精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亲,该文档总共6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家开放大学(科学与技术)真题精选.docx

《国家开放大学(科学与技术)真题精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开放大学(科学与技术)真题精选.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家开放大学(科学与技术)真题精选.docx

国家开放大学(科学与技术)真题精选

  [填空题]1由于人们第一次认识到核能的巨大威力,是从日本广岛、长崎受到原子弹的袭击而得来的。

不少人从此也形成了对核能的恐惧,认为核能是灾难、污染的化身。

其实核能与传统能源相比的优点是明显的,概况说来是高效、清洁与安全。

表2-2列出了各种能源的能量密度,从中可以确认核能是一种高效的能源。

  清洁是指废物总量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一座1000MW的核电站每年卸出的燃烧后的核燃料(称作乏燃料)30余吨,其中绝大多数经处理后可回收利用,仅50余千克是真正待处置的"废物"。

当然,由于这些都是放射性元素,处理时要解决特殊的科学技术问题。

但总量少、总容积小是其基本特点。

与此相比,一座同功率的燃煤电站每年需耗煤200余万吨,向环境排放的废物有650万吨

  CO、1.7万吨

  SO、4000吨NO及28吨烟灰。

在烟灰中约含400吨有毒的重金属,如砷、汞、铅、镉。

还有

  0.68克镭、4.3吨钍及2吨铀放射性物质随烟灰排放到大气中。

煤电站排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是造成酸雨的根源,二氧化碳则是影响全球大气环境的温室气体,均属应限制及减少排放的对象。

二氧化硫对人的健康是对人的健康是极为有害的,上述的排放量约为人群致死剂量的1/10。

1952年12月伦敦发生"毒雾"事件,引起4000人死亡、10余万人生病,究其原因是由于当时气象条件使燃煤烟雾及二氧化硫不能及时扩散所致。

  关于放射性安全问题,人类的生活环境中本来就存在天然放射性,来自于土壤、居室、空气及宇宙线这些放射性称为"天然本底"。

由于核电站采取了严格的技术与管理,对核燃料在反应堆内、外的整个循环过程中,都采取了严密的与环境隔离的措施,周围居民因为核电站而受到的放射性污染只比"天然本底"增加了百分之一,而煤电站由于煤的吞吐量大,没有隔离防护措施,随烟灰排放的放射性物质对周围居民的影响比"天然本底"高一倍,其放射性污染也比核电站大得多。

  由于人们对核能的认识是始于原子弹,不少人形成了对核能的恐惧。

核电站不会像原子弹那样爆炸,因为核电站和原子弹所用的核燃料浓度不同,核电站动力堆的核燃料中,铀-235的浓度一般只占3%~4%,而原子弹的核燃料中,铀-235或钚-239的浓度必须在90%以上。

因此核电站动力堆根本不具备原子弹那样的爆炸条件。

万一"事故"一旦发生,由于核电站的反应堆内核燃料是分散放置的,铀会因热膨胀而散开,这样它就不可能像原子弹那样,"瞬间"把铀紧密地集聚在一起而引起爆炸。

原子弹爆炸的大量放射性物质释放出来危害人类和生物,而反应堆中核燃料裂变后产生的放射性物质则被层层包围在三道屏障内。

第一道是密封核燃料的包壳,万一包壳损坏还有压力壳和安全壳两道屏障,不会让放射性物质排放出去。

  历史上核电站发生事故的记载有两次:

美国三里岛事故和前苏联(乌克兰境内)切尔诺贝利事故。

三里岛事故发生在1979年,由于二回路给水泵跳闸,引起一系列意外,致使反应堆内冷却剂沸腾,部分燃料露出了水面,从而最终导致2/3堆芯溶化。

尽管由于堆芯溶化向安全壳释放出大量的放射性物质,但是由于有了安全壳的屏障,故从安全壳向环境释放放射物相对来说还是相当小的。

它使周围居民受到的最大有效剂量为

  0.85mSv(毫希);在80km范围内,平均个人剂量为

  0.015mSv。

  这些数值均低于规定值,更远远低于其他人造辐射和天然辐射本底值,这说明了安全壳的有效性,由于它起屏障作用,即使发生了这样严重的事故,对环境和居民的影响也很小。

1986年4月26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机组发生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核事故,所造成的放射性环境污染和辐射后果及其影响范围远比三里岛事故要严重得多。

  切尔诺贝利事故释放到环境中放射总量为12×10Bq,其中I为(

  1.3~

  1.8)×10Bq,占堆芯中I总量的50%~60%。

惰性气体为(6~7)×Bq,占堆芯中惰性气体量100%。

切尔诺贝利事故使"清除人员"受到的平均剂量约100mSv;从厂区周围撤出的人员受到的剂量远远超过规定值,如近1万人平均受到大于50mBv剂量,近5000人受到大于100mSv的剂量,这相当于正常规定的10~20倍之多。

总共有237名职业人员被确诊得了"辐射病",其中有31名职业人员死亡;但周围公众却无一人因此事故而死亡。

  切尔诺贝利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安全设计有严重错误。

例如:

没有安全壳:

这种石墨反应堆有正温度系数,即温度上升时,反应性增大等等。

这些不安全因素在压水堆核电站上都不存在。

其直接原因是工作人员一再违反操作规程,最后导致堆芯溶化和爆炸事故的发生。

总结这些经验教训,抛弃选择石墨堆,认真改进安全设计,核电站的安全乃是有充分保证的。

表2-3是对在反应堆厂址周围生活的居民各类事故引起的死亡人数的一个估计。

  表2-3反应堆厂址周围1500万居民中各类事故引起的死亡人数的估计值为什么说核能是清洁的能源?

  参考答案:

核能是清洁的能源,一座核电站每年卸出的燃烧后的乏燃料所产生的污染要比一座同功率的燃煤电站所产生的污染要小得多。

当然,由于核电站的乏燃料都是放射性元素,处理时要解决特殊的科学技术问题。

但总量少、总容积小是其基本特点。

  [填空题]2由于人们第一次认识到核能的巨大威力,是从日本广岛、长崎受到原子弹的袭击而得来的。

不少人从此也形成了对核能的恐惧,认为核能是灾难、污染的化身。

其实核能与传统能源相比的优点是明显的,概况说来是高效、清洁与安全。

表2-2列出了各种能源的能量密度,从中可以确认核能是一种高效的能源。

  清洁是指废物总量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一座1000MW的核电站每年卸出的燃烧后的核燃料(称作乏燃料)30余吨,其中绝大多数经处理后可回收利用,仅50余千克是真正待处置的"废物"。

当然,由于这些都是放射性元素,处理时要解决特殊的科学技术问题。

但总量少、总容积小是其基本特点。

与此相比,一座同功率的燃煤电站每年需耗煤200余万吨,向环境排放的废物有650万吨

  CO、1.7万吨

  SO、4000吨NO及28吨烟灰。

在烟灰中约含400吨有毒的重金属,如砷、汞、铅、镉。

还有

  0.68克镭、4.3吨钍及2吨铀放射性物质随烟灰排放到大气中。

煤电站排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是造成酸雨的根源,二氧化碳则是影响全球大气环境的温室气体,均属应限制及减少排放的对象。

二氧化硫对人的健康是对人的健康是极为有害的,上述的排放量约为人群致死剂量的1/10。

1952年12月伦敦发生"毒雾"事件,引起4000人死亡、10余万人生病,究其原因是由于当时气象条件使燃煤烟雾及二氧化硫不能及时扩散所致。

  关于放射性安全问题,人类的生活环境中本来就存在天然放射性,来自于土壤、居室、空气及宇宙线这些放射性称为"天然本底"。

由于核电站采取了严格的技术与管理,对核燃料在反应堆内、外的整个循环过程中,都采取了严密的与环境隔离的措施,周围居民因为核电站而受到的放射性污染只比"天然本底"增加了百分之一,而煤电站由于煤的吞吐量大,没有隔离防护措施,随烟灰排放的放射性物质对周围居民的影响比"天然本底"高一倍,其放射性污染也比核电站大得多。

  由于人们对核能的认识是始于原子弹,不少人形成了对核能的恐惧。

核电站不会像原子弹那样爆炸,因为核电站和原子弹所用的核燃料浓度不同,核电站动力堆的核燃料中,铀-235的浓度一般只占3%~4%,而原子弹的核燃料中,铀-235或钚-239的浓度必须在90%以上。

因此核电站动力堆根本不具备原子弹那样的爆炸条件。

万一"事故"一旦发生,由于核电站的反应堆内核燃料是分散放置的,铀会因热膨胀而散开,这样它就不可能像原子弹那样,"瞬间"把铀紧密地集聚在一起而引起爆炸。

原子弹爆炸的大量放射性物质释放出来危害人类和生物,而反应堆中核燃料裂变后产生的放射性物质则被层层包围在三道屏障内。

第一道是密封核燃料的包壳,万一包壳损坏还有压力壳和安全壳两道屏障,不会让放射性物质排放出去。

  历史上核电站发生事故的记载有两次:

美国三里岛事故和前苏联(乌克兰境内)切尔诺贝利事故。

三里岛事故发生在1979年,由于二回路给水泵跳闸,引起一系列意外,致使反应堆内冷却剂沸腾,部分燃料露出了水面,从而最终导致2/3堆芯溶化。

尽管由于堆芯溶化向安全壳释放出大量的放射性物质,但是由于有了安全壳的屏障,故从安全壳向环境释放放射物相对来说还是相当小的。

它使周围居民受到的最大有效剂量为

  0.85mSv(毫希);在80km范围内,平均个人剂量为

  0.015mSv。

  这些数值均低于规定值,更远远低于其他人造辐射和天然辐射本底值,这说明了安全壳的有效性,由于它起屏障作用,即使发生了这样严重的事故,对环境和居民的影响也很小。

1986年4月26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机组发生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核事故,所造成的放射性环境污染和辐射后果及其影响范围远比三里岛事故要严重得多。

  切尔诺贝利事故释放到环境中放射总量为12×10Bq,其中I为(

  1.3~

  1.8)×10Bq,占堆芯中I总量的50%~60%。

惰性气体为(6~7)×Bq,占堆芯中惰性气体量100%。

切尔诺贝利事故使"清除人员"受到的平均剂量约100mSv;从厂区周围撤出的人员受到的剂量远远超过规定值,如近1万人平均受到大于50mBv剂量,近5000人受到大于100mSv的剂量,这相当于正常规定的10~20倍之多。

总共有237名职业人员被确诊得了"辐射病",其中有31名职业人员死亡;但周围公众却无一人因此事故而死亡。

  切尔诺贝利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安全设计有严重错误。

例如:

没有安全壳:

这种石墨反应堆有正温度系数,即温度上升时,反应性增大等等。

这些不安全因素在压水堆核电站上都不存在。

其直接原因是工作人员一再违反操作规程,最后导致堆芯溶化和爆炸事故的发生。

总结这些经验教训,抛弃选择石墨堆,认真改进安全设计,核电站的安全乃是有充分保证的。

表2-3是对在反应堆厂址周围生活的居民各类事故引起的死亡人数的一个估计。

表2-3反应堆厂址周围1500万居民中各类事故引起的死亡人数的估计值

  为什么说核能是高效的能源?

  参考答案:

核能是高效的能源,一千克天然铀所能够发出的电量是同量木材,煤,石油等燃料所发电量的万倍以上,也是太阳能,水能等天然能源发电量的万倍以上。

  [单项选择题]

  3、核能是在()变化过程中,从变化前后原子核质量亏损的质量差转化来的能量。

  A.原子核

  B.质子

  C.中子

  D.电子

  参考答案:

A

  [单项选择题]

  4、恒星的归宿因初始质量不同而有三种不同的结局,初始质量小一些的恒星主要演化成白矮星,质量比较大的恒星就有可能形成中子星,质量更大的恒星则可能形成()。

  A.黑洞

  B.星云

  C.内核

  D.红巨星

  参考答案:

A

  [单项选择题]

  5、核酸是生物的遗传物质,因为这种物质是从()中得到,并且呈酸性,所以命名为核酸。

  A.细胞质

  B.细胞器

  C.细胞核

  D.亚细胞

  参考答案:

C

  [单项选择题]

  6、16世纪,哥白尼倡导了(),他在《天体运行论》一书中提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A.日心说

  B.地心说

  C.宇宙有限说

  D.宇宙无限说

  参考答案:

A

  [单项选择题]

  7、细胞核的基本结构包括()、核仁、染色质和核液四个组成部分。

  A.核酸

  B.细胞质

  C.酶

  D.核膜

  参考答案:

D

  [填空题]8全球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参考答案:

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破坏;海洋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遭破坏

  [填空题]9用关键词“高科技、新材料、新生活”写一篇心得文章。

  (800字以上)

  参考答案:

高科技新材料给生活带来的两面性众所周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放眼古今中外,人类社会的每一项进步,都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体现在诸多方面,有利亦有弊。

一方面,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普及,为人类提供新的认识外部世界和自身的途径,带来巨大的利益和效益,为人类提供了传播思想文化的新手段,更新人们的思想观念,破除迷信等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对于丰富人类的物质生活,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改善提供了巨大的帮助,电脑、电话、汽车等现代人类生存的必需品,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另一方面,人类在享受科学技术带来的众多便利的同时,也深刻的认识到科技对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给我们带来的问题似乎同样越来越让我们难以承受,越来越让我们陷入一种难以自拔的生存困境,甚至不得不让我们付出成倍的代价和加倍的回补,才能平复那些提高和改善背后的塌陷和毁损。

  一科学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正面影响。

  生物科技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好处。

现代生物科技在我国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基因组和蛋白质组、干细胞、生物信息、生物医药、生物育种等前沿领域的原始创新能力不断提升,而生物科技对生活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科技不单单改变了我们的衣、食、住、行,更是改变了我们的各个方面,改变了我们农业的发展,医疗技术的革新,通讯技术的提高,使得我们的生活更加的方便、快捷、幸福。

  科技使医疗技术迅猛发展,医疗环境也得到了很好的改善,挽救了大量生命垂危的病人,人类的平均寿命也得到了提高,以前人们认为的绝症,现在都顺利的成功的治疗了,现在发达的医疗技术,也可以是那些看不见光明的盲人,得以重见阳光。

  科技也使通讯技术得到了飞跃的提高,因为通讯技术的高速发展,就算是远隔万里,也能通过视频看见对方,所以就有了“地球村”的说法。

以前飘洋过海是多么辛酸的事,因为距离的遥远,使人们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在见上一面。

  可现在,不仅有电话手机之类可以随时报告行踪,还有电脑、网络、视频可以随时传递图象,远在大洋彼岸的家人也马上能知道。

  科技改变了一切,大到一个国家,小到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它改变了人类的历史,使人们迈向更高的文明,我们应该感谢它,但是当人们在享受科技带来的巨大好处的同时,也逐渐意识到科技是一枚双刃剑。

  二科学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科技同样也是一把双刃剑。

我们感谢科技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但我们也无法阻挡科技负面影响的产生。

现代科技给我们提供了我们所需求的东西,而沉溺其带来的便利使我们失去了很多选择的机会和能力,依赖其飞速的发展也使我们成为了现代科技的一部分,被工具化和模式化。

要说对人类日常生活的负面影响,相信令人们感触最深的就是现代发达的、时刻陪伴人们左右的信息网络科技了。

  电脑。

许多年青人有一种错误的观念,他们只需每天坐在电脑前工作即可,很多人已经不习惯手写了,而用WORD处理的文件或信件经常不准确或漏字。

”正是这些高科技的设备,使我们丧失了一些基本的能力。

  网络。

制造的垃圾信息,对青少年的消极影响尤为严重。

主要体现在:

可能造成青少年信仰的缺失或价值观的多元化,影响青少年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引起青少年道德意识弱化、社会责任感下降,甚至极容易使青少年做出一些违反常规的事情,走上犯罪的道路;长期上网会引发青少年网络孤独症,人际情感淡漠,对现实社会产生不认可甚至逃避的心理,诱发青少年的双重人格障碍,使青少年变得孤独、敏感、忧郁、警觉、不服从社会规范,甚至出现精神障碍、自杀等情况;在网络环境下,青少年交往的对象、身份都不确定,这就减弱了青少年的社会角色的获得能力,网络交往的虚拟性、自由性,很容易导致人们行为的普遍失范,不利于青少年的社会化,甚至导致青少年社会化的失败。

  三、科学合理的利用科技,使之真正造福人类。

  虽然我们讨论了科技给人类带来的负面影响,但我们必须承认,社会的发展很明显需要高科技来推动,不能完全否认高科技,现代生活离不开高科技。

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科学合理的利用科技,使之真正造福人类。

  首先,要有正确的价值观。

高科技只是一种手段,问题不在于高科技本身,而在于你如何去运用它。

所以,我们所需要思考的是该如何平衡高科技与工作生活的关系,该怎样尽量减少对高科技产品的依赖,保持自我。

  其次,每个人都要从自我做起,从点滴做起。

真正认清科技利与弊,认识科技的重要性,宣扬和利用高科技带给我们的正面影响,热爱并尊重科技,学好并利用好科技,同时调整好心态,克服对高科技产品的依赖性,有意识地去使用它们,掌握生活的主动权,减小高科技产品对自己生活的消极影响。

  科学技术的进步已经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永无止境的发展及其无限的创造力,必定还会继续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加巨大的贡献。

  [填空题]10恒星的归宿方式有()、()和(),是因初始()不同而有不同的结局。

  参考答案:

白矮星;中子星;黑洞;质量

  [填空题]11转录是遗传信息从()到()的转移。

转译也叫(),是生物按照从()转录得到的()上的遗传信息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参考答案:

DNA;RNA;翻译;DNA;mRNA[填空题]12调查自己学校或居住小区的自然环境状况,写一篇调查报告。

  (800字以上)

  参考答案:

我们周围环境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就像是鱼和水那样,密不可分,谁也离不开谁。

  油田是一座美丽的城市。

油田是美丽的,但是美丽中隐藏着一种“奇特的色彩”。

因为个别市民不注意卫生,给美丽的油田添上了不和谐的“污点”。

  白色污染,可怕!

纸张的发明使到人类的发明迅速地发展。

但是现实生活中,一张张洁白无暇的纸张让人类的周围环境遭到了极大的污染。

  浪费纸张:

在我们班级里和学校的垃圾池里,每天都有一大堆的纸张在垃圾池里。

黄的、白的、绿的⋯⋯眼花缭乱。

一张张色彩艳丽的作业纸揉成一团。

  纸张回收:

我在调查中,发现有95%的人是把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混在一块。

  “混”,原来这就是纸张污染的主要原因!

如果人们把垃圾分开来,分门别类进行回收,那白色污染对自然环境就会大大减少,并且我们生活环境也就大大不同。

  一次性纸杯:

现代生活中,一次性用品使用方便,但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出现了。

一次性用品浪费资源,又对环境造成了污染。

比如: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喝水的杯子是必不可少的。

可是喝水的杯子应该怎样选择呢?

市民为了贪图方便,几乎家家户户都用上了一次性纸杯。

人们说既方便,又便宜。

可正是因为一次性纸杯的产生,使到我们周围的环境受到了极度的破坏。

市民们使用了一次性纸杯,就随地乱扔,造成了严重的白色污染。

  水污染,健康当心!

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地球的什么生物都会无法生存。

  “清凌凌的河水鱼在游”再也不见了,水受到了严重的污染。

也许你会说,不是有桶装饮用水吗?

但喝桶装水不是解决水污染的最好办法,喝桶装水一样要用到水资源。

  而且喝桶装饮用水对人们的身体不是很健康。

  河流:

我曾经油田周围的河流进行调查,发现许多河流的水受到了严重的污染。

河水混浊,水面上漂浮着许多塑料垃圾,并且时不时会传来一阵难闻的味道。

许多人把垃圾仍到河里,这给河流留下了很大的创伤。

还有人吃喝拉撒,随地大小便⋯⋯任由他们这样持久的持续下去,就算是再清澈的河水也会被他们给糟蹋。

如今,大多数河流都已干涸,而那些尚未干涸的河流也早已不堪重负。

  所以,我们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我们的饮用水中不是总有许多漂白粉么,这些东西就是为了净化水源。

  在调查中,我深受启发:

我们应该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

  环保在行动在今年“五·一”黄金周里,我和几位同学一起,在小区里捡垃圾,我们通过自己的双手,使得小区的环境比以前好了很多。

  环境你我他,环境靠大家。

只要人人都爱环保,我们的周围环境就更美好!

  [填空题]13基因工程技术是()的核心技术。

  参考答案:

现代生物技术

  [填空题]14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根据碱基配对原则,与碱基C配对的是()。

  (在DNA中,与碱基A配对的是(),在RNA中,A与()配对)

  参考答案:

氨基酸;核苷酸;G;T;U

  [填空题]15原子核

  参考答案:

尺度为10(-14)----10(-15)m大小的,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原子的中心区只有原子的万分之一大小,这里却是原子中的全部正电荷和近全部质量集中区,也是核外电子环绕运动的中心。

  [填空题]16生物体内存在两大类核酸。

一类是(),简称(),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另一类是(),简称(),主要存在于()中。

  参考答案:

脱氧核糖核酸;DNA;核糖核酸;RNA;细胞质

  [填空题]17形状记忆合金

  参考答案:

在一定温度下加工成型的某些合金,在其他温度下是它发生新的变形后,一旦环境回到原来的成型温度,其形状会自动恢复成原加工的形状。

  [填空题]18目前,大多数人都采用“()”来解释酶的作用机理。

  参考答案:

诱导楔合假说

  [填空题]19太阳大气有三层,自外向里依次是()、()和()。

  参考答案: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填空题]201895年,()出版了划时代巨著《()》,标志着科学的生物进化论的诞生。

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思想是()。

  参考答案:

达尔文;物种起源;自然选择学说

  [填空题]21自然选择学说的要点();繁殖过剩;

  ()。

  参考答案:

变异的普遍性;生存斗争与适者生存更多内容请访问《睦霖题库》微信公众号

  [填空题]22为什么说地球的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既是互相区别和相互独立的,又是相互作用的?

  参考答案:

大气圈是地球外圈中最外部的气体圈层,存在于整个地球外层。

大气圈对生物的形成、发育和保护有很大作用。

地上天气变化,气候变异及温室效应都发生在大气圈的对流层,且与自然界的水循环密切相关。

  水圈指连续保卫地表的水层,包括江河湖海沼泽冰川地下水。

气态的水存在于大气圈中(云层);水圈是地球特有的环境优势,水圈的运动和循环影响了地球上各种环境条件的变化,影响各个圈层,是地球出于不断的变换之中,特别是对设无权重的生命己任的生存与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

生物圈是指地表生物有机体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是有生命的一个特殊圈层。

位于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三者相邻的界面。

现存生物生活在岩石圈上层、大气圈的下层河水圈的全部。

生物圈是一个和大气圈层、水圈甚至地壳交织在一起的圈层,她也是大气=水河地壳长期演化,相互作用的结果,她参与了对岩石、大气河水等其它圈层的改造,对地表物质的循环、能量的转换和积聚具有特殊作用。

  地球的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既是互相区别和相互独立的,又是相互作用的。

  [填空题]23()分子通过()方式把()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参考答案:

DNA;半保留复制;遗传信息

  [填空题]24简述传感和遥感技术的应用?

  参考答案:

传感技术是指将各种要测量的量(信息)经过接收仪器(设备)的传递和转换变成易于测量和处理的量(电或磁的信号等)并加以定量分析测定的一种技术。

  传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信息检测领域和自动控制系统及日常生活中。

  传感技术的核心是各种传感器如:

压力传感器(压力测量)、温度传感器、光传感器、针对不同气体的各种气体传感器、超声传感器(测超声波的)等。

根据工作原理分为物理、化学、生物传感器等。

  应用如:

B超医学诊断,速度传感器,声控开关。

  遥感技术是通过非直接接触的方式(使用电磁波谱)对目标进行测量和识别的技术,主要是采用遥感器收集及记录目标及环境的辐射或反射的电磁波信息并进行图像提取于识别。

它具有远距离、穿透性、高灵敏的特点。

是现代信息技术中极为重要的部分。

应用领域有:

地表与海洋探测、自然资源探查与评估,大气环境监测,气象云图获取与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