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对改写作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819409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隆中对改写作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隆中对改写作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隆中对改写作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隆中对改写作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隆中对改写作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隆中对改写作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隆中对改写作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隆中对改写作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隆中对改写作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隆中对改写作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隆中对改写作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隆中对改写作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隆中对改写作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隆中对改写作文.docx

《隆中对改写作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隆中对改写作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隆中对改写作文.docx

隆中对改写作文

隆中对改写作文

【篇一:

隆中对的总结】

《隆中对》的知识点

◆文言知识点:

㈠通假字

1.信:

通“伸”伸张

2.已:

通“以”以来

㈡词类活用(临时改变词性)

1

2.名词作动词箪:

用竹筐盛壶:

用壶盛

㈢一词多义

1.信①确实、的确:

谓为信然

②“伸”伸张:

信大义于天下

③讲信用:

信义著于四海/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2.因:

①于是、因此、就:

因屏人曰//因以为号焉余因得遍观群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②凭借:

(就着,根据)高祖因之以成帝业、、罔不因势象形

3.遂①于是,就:

先主遂诣亮/后遂无问津者

②终于,最终:

然操遂能克绍/遂迷,不复得路

4.诚①如果,果真: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②的确,实在:

此诚不可与争锋/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诚宜开张圣听

5.而①并列:

名微而众寡/国险而民附

②顺接:

挟天子以令诸侯

③转接:

而智术浅短/而其主不能守/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6、之:

①代词:

时人莫之许也/岂愿见之/枉驾顾之

②的:

此用武之国/帝室之胄/智能之士

③主谓之间,无实意:

孤之有孔明/鱼之有水

7、许:

(1)拟声词:

曳屋许许声

(2)赞同,同意:

时人莫之许也。

/杂然相许。

(3)答应:

安陵君其许寡人/遂许先帝以驱驰

(4)地方,处所: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5)上下、左右:

潭中鱼可百许头。

/高可二黍许/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8、然:

?

正确、对:

吴广以为然

?

这样,如此:

虽然,受地于天王/谓为信然

?

转折连词:

但是然足下卜之鬼乎/然操遂能克绍

?

?

?

的样子:

屋舍俨然/秦王怫然怒

9、已:

①停止:

然志犹未已

②已经:

已历三世/今操已拥百万之众

③通“以”,以来:

自董卓已来

1.宜:

应该将军宜枉驾顾之。

/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度:

估计孤不度德量力(度已失期)

3.若:

如果若跨有荆、益(若有作奸犯科/若士必怒)

4.岂是否将军岂愿见之乎将军岂有意乎

5、身亲自将军身被坚执锐将军身率益州之众

㈤成语:

1.出自本课的成语:

箪食壶浆挟天子以令诸侯如鱼得水度德量力

2.组成语积累:

度:

(估计)审时度势审己度人

身:

(亲自)身经百战身先士卒身临其境身体力行

犹:

(还、仍)记忆犹新困兽犹斗意犹未尽

欲(想)随心所欲畅所欲言为所欲为

箪(饭篮)箪食壶浆箪食瓢饮

诚(确实、的确)诚心诚意诚惶诚恐

好(喜欢)好大喜功好为人师叶公好龙好逸恶劳

贤(贤才)礼贤下士求贤若渴

已(停止)迫不得已不能自已死而后已

◆分析课文

一、文章整体脉络

问:

文章的核心是诸葛亮的隆中对策,各节内容:

1。

诸葛亮年轻时期的抱负(1段)

2.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2段)

3.刘备问计和诸葛亮的对策(3—5段)

4.刘备以比喻说明诸葛亮对他的重要性(6段)

二、对天下形势的分析:

①分析曹孙情况采取不同方针

曹操:

军事优势—已拥百万之众

政治优势—挟天子而令诸侯

方针—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

地理优势—据有江东、国险

政治优势—民附、贤能为之用

方针—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②分析夺取荆益二州的必要性、可能性

荆州:

必要性—此用武之国

可能性—其主不能守

益州:

必要性—险塞、沃野千里

可能性—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贤能之士思得明君

三.根据以上分析将文章第四段划分为三层

?

分析曹孙两大集团的状况,分清敌友,采取不同方针。

“自董卓以来?

?

而不可图也”

?

指出荆、益二州在战略上的重要地位和夺取的可能性。

“荆州?

?

思得明君”

?

归纳策略方针并指出光明前景

“将军?

?

汉室可兴矣”

★★★对策的主要内容。

(用自己的话说说诸葛亮为刘备设计的战略方针是什么?

1、夺取荆州、益州,作为建立霸业的根据地。

2、与西南少数民族修好,对外结好孙权,避曹操锋芒,对内革新政治,使战略后方得到巩固。

3、待时机成熟,从荆益二州出兵,北定中原,兴复汉室。

四.诸葛亮给予刘备的战略方针是什么?

(原文)

答:

“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劝说刘备:

“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先夺取荆州、益州作为王业的根基;

“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采取正确的内外方针政策使战略后方得到巩固;

“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待到时机成熟从荆益二州出兵北定中原。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为刘备设计了政治蓝图。

五.这番对策表现了诸葛亮和刘备怎样的才能?

诸葛亮:

(对话、侧面烘托)

(1)有雄才大略,有远大的政治抱负。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2)能审时度势,有天才的预见能力。

刘备:

礼贤下士、求贤若渴,态度诚恳。

六、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什么?

“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七、其他的几个问题:

1.第一段写诸葛亮“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有何作用?

表明诸葛亮年轻时具有远大抱负,

为下文写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作铺垫。

2.第二段写徐庶对诸葛亮的评价有何作用?

从侧面烘托诸葛亮卓越的才能。

3.刘备用“鱼之有水”打比方的目的?

说明诸葛亮对自己的重要性,

也从侧面烘托诸葛亮的才能。

八、重点句子:

①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译:

常常把自己和管仲、乐毅相比,当时的人不同意这件事。

②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

译:

诸葛孔明是卧龙,将军是否愿意见见他?

③庶曰: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译:

徐庶说:

“这个人只可以到他那里去拜访,不能委屈他召他上门来。

将军你应该亲自去拜访他。

④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译:

我不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人,想要为天下人伸张正义,但是自己才智见识短浅,就因此失败,弄到今天这个局面。

⑤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译:

然而曹操最终能打败袁绍,以弱胜强的原因,不仅仅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筹划得当。

⑥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译:

现在曹操已经拥有百万大军,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这实在是不能同他争强的。

⑦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译:

孙权占据江东地区已经三代了,那里地势险要,百姓归附,贤能之士都被他所用,孙权这方面可把他结为外援,但是不可谋取他。

⑧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译:

这是个用兵之地,但是刘表没有能力守住它,这大概是上天拿来资助将军的,将军是否有夺取它的意图呢?

⑨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译:

百姓谁能不用箪盛饭,用壶盛浆来迎接将军您呢?

⑩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译:

如果真能这样,那么大业就能成功,汉朝的天下就可以复兴了。

九、名著导读:

《三国演义》罗贯中

1、刘备:

宽厚仁爱,礼贤下士是仁君的象征

故事:

三顾茅庐隆中对

2、诸葛亮:

足智多谋,忠诚蜀汉,有卓越的政治远见和军事才能。

故事:

空城计七擒孟获草船借箭舌战群儒

3、关羽:

讲义气(义薄云天),豪爽忠君,武艺高强

故事:

华容道私放曹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温酒斩华雄

4、张飞:

粗鲁豪爽,艺高胆大,讲义气

故事:

喝断当阳桥,三英战吕布

5、曹操:

阴险狡诈,多疑不义,是奸臣的象征

6、周瑜:

少年英才,有军事指挥才能,但心胸狭窄。

【篇二:

《隆中对》读后感】

《隆中对》读后感

一提起诸葛亮,大家就会想起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的神机妙算,一提起刘备,大家就会想起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等英雄故事。

贤能之主刘备和智能之士诸葛亮共商国家大事,会是怎样的情景呢?

这就是着名的《隆中对》。

《隆中对》讲的是刘备在第三次造访诸葛亮的茅庐时,见到诸葛亮后,刘备问诸葛亮说,:

现在汉室处在危急存亡之时,但我才疏学浅,又没有什么计谋,请问先生您有何高见?

诸葛亮展开一张地图,详细地分析了天下大事,刘备听后茅塞顿开,请求诸葛亮出山,辅佐他成就霸业,最终诸葛亮被刘备一片诚心打动,随刘备出山,共同开创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西蜀国。

读了这篇文章,我被刘备求贤若渴,爱才、惜才、敬才的那一片赤诚之心所震撼。

同时,也被诸葛亮忠心扶汉,死而后已的精神所感动。

特别是诸葛亮虽然身居茅庐,但仍然苦心钻研,学习兵法,分析国家大事,正如古人所说:

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诸葛亮辛勤的汗水终于没有白费,在刘备三顾茅庐之时,终于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是金子总会发光,这句话又一次得到验证,只要你是金子,只要你潜心学习,总有一天你发光的。

西工大附小三年级:

崔皓为

【篇三:

《隆中对》(含答案)】

中考文言文“地毯式”训练:

《隆中对》

一填空题

1本文作者,字,所著的与、、并称为“四史”。

2本文选自,作者,

朝人,家。

二解释下列词语

1亮躬耕陇亩()

2好为《梁父吟》()

3时人莫之许也()

4谓为信然()()

5时先主屯新野()

6先主器之()

7谓先主曰()

8此人可就见()

9不可屈致也()

10将军宜枉驾顾之()()

11由是先主遂诣亮()

12凡三往()

13因屏人日()()

14汉室倾颓()

15奸臣窃命()

16孤不度德力()()()

17遂用猖獗()

18欲信大义于天大()

19然志犹未已()()

20君谓计将安出()()

21自董卓已来()

22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23则名微而众寡()

25抑亦人谋也()

26挟天子而令诸侯()

27此诚不可与争锋()()

28利尽南海()()

29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30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31将军既帝室之胄()

32总揽英雄()

33保其岩阻()

34将军身率益州之众()

35出于秦川()

36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37隆中对()

三问答题

1文章开头点明诸葛亮的志趣的句子是

2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为什么“时人莫之许也”?

3“时人莫之许也”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4“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一句有何作用?

5你怎样看待诸葛亮隐居隆中而又自比管仲、乐毅这一行为?

6“先主器之”、“遂诣亮,凡三往”表明刘备是一个怎样的人?

7刘备和诸葛亮的一问一答是本文的中心,通过对话你能看出两个人的思想性格吗?

8诸葛亮为刘备策划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9诸葛亮为达到这个目标规划了哪些切实可行的策略?

10诸葛亮是根据什么提出这个战略方针的?

11文末写“关羽、张飞等不悦”这一细节有什么作用?

12本文流传下来的一个成语是什么?

13文中提到的“管仲”,是春秋时著名的谋臣,你能写出一个与他有关的成语或典故吗?

14请写出与徐庶有关的一个歇后语。

15请写出与张飞有关的两个故事情节。

16在

小说中,诸葛亮作为智慧的化身出现。

请写出三个与他有关的故事情节。

17写出四个与关羽有关的故事情节。

18诸葛亮是智者的化身,但他隐居待主的做法在当今社会是否是上策?

谈谈你的看法。

19文章对曹操的刻画虽不过寥寥几处,却使曹操的形象跃然纸上。

请分析曹操的性格特点,并写出《三

国演义》中三个与其相关的故事情节。

20根据对文章的理解完成下列对联

上联:

千古奇谋隆中决策

下联: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本文作者陈寿,字承祚,所著的《三国志》与

《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为“四史”。

朝人,史学家。

二解释下列词语

1亮躬耕陇亩(田地)2好为《梁父吟》(喜欢)3时人莫之许也(

承认、同意)4谓为信然(说)(确实这样)5时先主屯新野(驻扎)

6先主器之(器重、重视)7谓先主曰(对------说,告诉)8此人可就

见(接近、趋向)9不可屈致也(招致、引来)10将军宜枉驾顾之

(屈尊)(拜访)11由是先主遂诣亮(拜访)12凡三往(总共)

13因屏人日(于是、就此)(命人退避)14汉室倾颓(崩溃、衰败)

15奸臣窃命(盗用皇帝的政令)16孤不度德力(古代王侯的自称)

(衡量)(估计)17遂用猖獗(失败)18欲信大义于天大(

通伸,伸张)19然志犹未已(仍、还)(止)20君谓计将安出(计策)

(产生)21自董卓已来(已通以)22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尽)

23则名微而众寡(人少)24非惟天时(不仅)25抑亦人谋也(而且)

26挟天子而令诸侯(挟持、控制)27此诚不可与争锋(的确)(争强、

(资助、给予)30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兴旺富裕)(爱抚、爱惜)

31将军既帝室之胄(后代)32总揽英雄(招致)33保其岩阻(险阻)

34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亲自)35出于秦川(平野)36于是与亮情好日

密(一天天)37隆中对(回答、应对)

三问答题

1文章开头点明诸葛亮的志趣的句子是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2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为什么“时人莫之许也”?

当时诸葛亮正在“躬耕陇亩”之时,一介村夫竟如此自大,当然不被时人的舆论所赞许。

是因为时人对诸葛亮的不了解或有眼不识泰山。

3“时人莫之许也”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诸葛亮自比于管仲、乐毅,不被时人的舆论所赞许,形成主观、客观的反差和矛盾,在读者的头脑中产生悬念,引起下文。

4“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一句有何作用?

从侧面表现了诸葛亮的才干,为下文徐庶推荐诸葛亮的情节发展作了铺垫。

5你怎样看待诸葛亮隐居隆中而又自比管仲、乐毅这一行为?

不是隐居避世,而是避世待时,隐居择主。

6“先主器之”、“遂诣亮,凡三往”表明刘备是一个怎样的人?

对谋臣的极端信任和尊重,不为舆论所左右,思贤若渴。

7刘备和诸葛亮的一问一答是本文的中心,通过对话你能看出两个人的思想性格吗?

刘备是以复兴汉室为己任的英雄。

诸葛亮对全国形势了如指掌,对当时政坛人物的个性特点如数家珍,有谋有略,高瞻远瞩。

8诸葛亮为刘备策划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消灭曹操。

北定中原,兴复汉室。

9诸葛亮为达到这个目标规划了哪些切实可行的策略?

分三步走。

第一步:

与曹操“不可争锋”,与孙权“为援而不可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