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339中小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真题精选.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8820139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8.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9339中小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真题精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09339中小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真题精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09339中小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真题精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09339中小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真题精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09339中小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真题精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9339中小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真题精选.docx

《09339中小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真题精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9339中小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真题精选.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09339中小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真题精选.docx

09339中小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真题精选

  [判断题]

  1、道德教育的本质即道德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形态的根本特征。

  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

  2、伦理性道德情感逐渐占据优势,而由道德形象引起的道德情感体验也不断地受到自我意识的自觉调控,直觉的道德情感体验则逐渐减少。

这是指的()。

  A.初中生

  B.高中生

  C.大学生

  D.小学生

  参考答案:

B

  [填空题]3无意识的道德行为

  参考答案:

指在个体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做出的,是个体在没有明确的目的和计划,甚至事后也不一定知道的情况下做出的道德行为。

  [多项选择题]

  4、下列属于道德情感的功能的是()。

  A.移情功能

  B.评价反应功能

  C.调控,维系功能

  D.动力导向功能

  E.人格塑造功能

  参考答案:

A,B,C,D,E

  [填空题]5有意识的道德行为

  参考答案:

指在个体有意识的情况下出现的行为。

  [单项选择题]

  6、受一定道德意识支配而表现出来的有利或有害于他人的行为,称为()。

  A.道德行为

  B.利他行为

  C.攻击行为

  D.问题行为

  参考答案:

A

  [填空题]7活动引导法

  参考答案:

学校通过开展各种积极健康的活动以促进和引导品德不良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

  [单项选择题]

  8、小学儿童道德行为的发展水平形成一个“()”型。

  A.马鞍

  B.抛物线

  C.倒U

  D.直线

  参考答案:

A

  [填空题]9阳性强化法

  参考答案:

应用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强调行为的改变是依据行为后果而定的,其目的在于矫正不良行为,训练与建立某种良好行为。

  [多项选择题]

  10、青少年言行一致的类型包括()。

  A.意志力不强而引起的言行不一

  B.有良好的道德动机,道德言论与道德行为统一

  C.由不良道德认识或情感引起的言行不一

  D.私下的错误认识与不良行为一致

  E.错误的道德认识引起的言行一致

  参考答案:

A,B,C,D

  [填空题]11集体荣誉感

  参考答案:

人们意识到自己作为集体成员的一种尊严的情感,它促使人们珍视集体荣誉,根据集体的要求和利益行动,养成集体主义精神。

  [多项选择题]

  12、提高中小学生道德行为效能感的具体做法有()

  A.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情绪

  B.提高学生的移情能力

  C.为学生提供榜样

  D.多表扬、多鼓励,少批评、少惩罚

  E.给学生以积极的归因反馈,并指导学生进行适当的自我归因

  参考答案:

A,C,D,E

  [填空题]13自新

  参考答案:

是指学生的认识态度和行为发生了质的变化,以全新的态度对待生活。

  [单项选择题]

  14、在少年早期,儿童和同伴在一起的时间比和父母、兄弟姐妹以及其他人要多,特别是和有亲密朋友关系的伙伴,我们称之为“()”。

  A.集团

  B.群体

  C.团伙

  D.小团体

  参考答案:

A

  [填空题]15转变

  参考答案:

是指品德不良的学生在醒悟的前提下,行动上开始有了改邪归正的表现。

在这个阶段有时也可能旧病复发,出现倒退,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出现了反复。

  [单项选择题]

  16、同伴的角色功能包括:

  

(1)作为强化者的同伴;

  

(2)作为榜样的同伴;

  (3)作为()的同伴。

  A.社会反馈

  B.社会参照

  C.目标参照

  D.自我教育

  参考答案:

B

  [填空题]17简述中小学生品德不良矫正的具体操作技术。

  参考答案:

  

(1)氛围调整法。

  

(2)榜样示范法。

  (3)阳性强化法。

  (4)活动矫正法。

  [多项选择题]

  18、儿童的自发群体可分为()等几类。

  A.亲社会团体

  B.非社会团体

  C.有组织的团体

  D.反社会团体

  E.自由团体

  参考答案:

A,B,D

  [填空题]19简述中小学生品德不良的矫正途径。

  参考答案:

  

(1)营造良好的外围环境。

  

(2)关注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

  [填空题]20同伴关系对儿童的道德教育有何意义?

  参考答案:

儿童道德的发展离不开成人教育的作用,但同伴交往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它在儿童道德发展中具有无法取代的独特作用。

  

(一)同伴关系有助于儿童对道德准则的理解和道德情感的体验同伴交往能够帮助儿童克服自我中心,它有助于道德准则的理解和道德情感的体验。

自我中心是指儿童从自己的观点看待世界而不考虑别人会有不同观点的一种倾向。

克服自我中心是促进儿童道德发展的一个前提条件。

在同伴交往的环境中,儿童不仅理解了一些社会道德准则和普遍价值的存在;而且,在情感维度上也发展了移情体验———儿童把自身投射到他人的心理活动中去,分享他人的情感,并产生与之相呼应的情感体验;同时,伴随着同伴交往,儿童逐渐体验到遵守道德准则,尊重他人的亲近感、认同感及自豪感等,以及违反道德准则的负疚感、自责感等。

这些情感是维持积极的人际关系,激发和促进道德行为的重要动因。

  

(二)同伴交往是儿童道德认识实践的基地同伴交往对儿童来说是具体真实生活世界的一部分,它为儿童的道德认识实践提供了重要情境和基地。

  在同伴交往中,儿童能够得到那些有关对人我关系、矛盾冲突方面态度和行为自然而逼真的反馈以及积极、友善,符合社会道德准则、并且容易被同伴接纳或认可的行为。

  (三)同伴关系是自律道德产生的必要条件所谓自律道德就是用内省的方式去审视判定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是否符合或者违背自己的原则或社会准则;和自律道德相对应的是他律道德。

它是出于对外界的恐惧,从趋赏避罚的角度出发来遵守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它不是出于内心的需要。

  儿童只有在与同伴的交往中才会把自己的观点和别人的观点进行比较,从而认识到自己的观点和他人观点的区别,对他人的观点提出异议和怀疑,进而理解道德规范和准则并非是一成不变的东西。

而且,只有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儿童逐渐摆脱权威的束缚,互相尊重,互相协作,发展主观评判能力。

而且,在儿童道德判断由他律到自律阶段之间,存在着一个称之为社会律的阶段,在此阶段,儿童的道德判断一方面受自己所属团体尤其是同伴的非难与赞赏的极大制约;另一方面,也存在着受“良心”制约的自我控制。

从中可以看出,同伴的观点和评价是儿童道德判断由他律阶段向自律阶段转变的一个中介,是影响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的外在动力因素。

而同伴的评价只能出现在同伴交往中。

  综上所述,同伴交往是儿童道德得到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

但它并不充分,有同伴交往并不能保证个体道德朝向积极的发展,显然,交往的同伴若缺乏良好的道德面貌,儿童道德发展的方向和质量将会面临很大的危险。

因此,教师和家长很有必要注意这方面的调节与引导,以发挥其积极影响,抑制其消极影响。

  [填空题]21简述中小学生品德不良的主观原因。

  参考答案:

  

(1)心理发展不平衡。

  

(2)道德发展不成熟。

  更多内容请访问《睦霖题库》微信公众号

  [填空题]22如何发挥德育目标的功能,促进道德教育发展?

  参考答案:

德育目标是一定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在品德方面的质量和规格的设想或规定,它是预期的德育结果,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总体教育目标在德育方面的具体化。

  首先,德育目标的要求是否符合现实社会对公民在道德准则方面的基本要求。

  如果德育目标的要求与社会的实际需要相抵触,德育目标就很难发挥出应有的功能,德育工作也很难取得良好的实效。

  其次,德育目标的要求是否符合学生自身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和心理发展水平。

根据皮亚杰、柯尔伯格等人的品德发展阶段理论,个体的品德发展是按照一定顺序、阶段渐进发展的过程。

而个体的品德发展又建立在一定的认知思维水平、社会性发展等基础上,个体的心理发展水平是他们进一步接受道德教育的前提。

因此,德育目标要求过高会使学生望而生畏,即德育中的“假、大、空”现象,学生失去努力的信心和动力;目标要求过低就会压抑他们品德的发展,失去获取良好实效的机会。

  第三,德育目标的要求是否与教育的各方面条件相适应。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各方面还不很发达,教育上也是比较落后的。

所以,在提出德育要求时应适当考虑我国的现状及各地区、各学校的物质条件、师资质量等因素,且德育目标能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变化而变化,同时又与整个教育系统、社会系统等多方面信息进行沟通。

  第四,德育目标的科学化程度。

德育的目标本身是一个多维度、多层面的系统,而且这个系统中的任何一个具体目标都不是由单一的一个维度、一个层面构成的,而是一个由低到高、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多维度、多层面的复合体。

德育目标的科学化是指对德育目标进行科学的分类,综合考虑以上三方面,使各类和各层次的具体目标相互关联,形成一个完备的和科学的目标体系。

这个目标体系建构得越科学就越容易在整体上获得良好的德育实效。

  当然,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对德育本质的把握、对德育目标的理解和运用、具体的德育内容和方法手段、学生自身的主动性等因素都制约着德育目标有效性的大小。

  [填空题]23简述中小学生品德不良的表现。

  参考答案:

  1.攀比心重。

  2.江湖义气泛滥。

  3.网络成瘾。

  4.痴迷不良书籍。

  5.官僚主义和小团体主义盛行。

  6.暴力倾向,出口成脏。

  [多项选择题]

  24、道德目标制定的原则()。

  A.层次性原则

  B.渐进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整体性原则

  E.阶段性原则

  参考答案:

A,B,C

  [填空题]25简述中小学生品德不良与问题行为的区别。

  参考答案:

  

(1)行为成因不同。

  

(2)行为目的不同。

  (3)行为表现不同。

  (4)防治方法不同。

  [单项选择题]

  26、品德测评反馈功能的反向发挥,表现为()。

  A.误导作用

  B.抑制作用

  C.排斥作用

  D.束缚作用

  参考答案:

D

  [填空题]27简述引导中小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参考答案:

  

(1)把思想品德教育课落到实处。

  

(2)探索适应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教育方法。

  (3)在实践中加强中小学生的“三观”教育。

  (4)发挥教育合力的影响。

  [多项选择题]

  28、测评个体品德的主要方法包括()

  A.定性测评法

  B.等级测评法

  C.定量测评法

  D.综合测评法

  E.部分评价法

  参考答案:

A,B,C,D

  [填空题]29简述确立科学世界观、正确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必要性。

  参考答案:

  

(1)进行“三观”教育有助于青少年形成良好心理素质。

  

(2)进行“三观”教育对提高青少年的精神素质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3)进行“三观”教育是新时期教育改革的需要。

  (4)中小学阶段是个体形成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关键时期,进行“三观”教育有助于青少年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单项选择题]

  30、某个学生一向热爱集体、团结同学,我们常认为这个学生具有良好的()。

  A.道德

  B.品德

  C.道德情感

  D.道德动机

  参考答案:

B[填空题]31简述中小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特点。

  参考答案:

  

(1)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形成呈现了发展的不同步性。

一般价值观和人生观会形成于世界观之前,世界观的发展则相对滞后。

  

(2)中小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形成呈现阶段性发展的特点。

小学阶段的儿童已经开始对人类、自然及社会现象产生兴趣和疑问,但尚未形成价值观;到初中阶段,价值观和人生观开始萌芽;到高中阶段(青年初期)初步确立。

  [多项选择题]

  32、初中生的品德具有()的特点。

  A.动荡性

  B.反复性

  C.稳定性

  D.可靠性

  E.敏感性

  参考答案:

A,B,E

  [填空题]33简述中小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的形成条件。

  参考答案:

  

(1)思维发展应达到的水平。

思维应达到的水平具体表现为:

思维对象的社会性;思维能力的分化与未来职业相联系;思维策略水平的明显提高;辩证思维能力的提高。

  

(2)自我意识发展的水平。

自我意识发展应达到的水平具体表现为:

自我意识的高度分化与统一;独立意向的扩展;个体的社会地位、社会责任稳定地映入自我意识。

  (3)社会服务能力的发展水平。

社会服务能力包括自学能力、操作能力、适应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及创造能力五个方面,只有当这五个方面的能力达到了能够主动地为他人、为集体服务的程度,个体才有可能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

  [单项选择题]

  34、()是道德信念形成的重要时期。

  A.小学

  B.幼儿期

  C.中学

  D.大学

  参考答案:

C

  [填空题]35简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教育的关系。

  参考答案:

  

(1)道德教育是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2)道德教育理论和实践是某种人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建构。

  (3)道德教育与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教育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多项选择题]

  36、中学生道德信念形成大体上经过()三个阶段。

  A.理解

  B.练习

  C.模仿

  D.信服

  E.内化

  参考答案:

C,D,E

  [填空题]37简述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关系。

  参考答案:

在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关系中,世界观是具有宏观性的,它包括了人生观和价值观。

世界观给予人生观、价值观以一般的观点和方法论的指导。

人生观、价值观是世界观的反映,同时影响世界观。

  [填空题]38简述道德情感的作用。

  参考答案:

  

(1)道德情感对道德认识起着引导与深化的作用。

  道德情感可以促使人乐于接受某种或某人的道德教育;努力地掌握有关道德知识;有力地推动道德知识转化为道德信念。

道德情感的这种引导与深化的作用常常是德育成败的关键。

在道德教育中,我们经常看到学生与教育工作者双方在心理状态上的错位,而出现言者谆谆而听者藐藐的局面,这是由于师生之间缺少情感上的沟通,或是教育者没有创设好适合教育的心理环境,掌握易于使学生接受教育的方式方法所致,使品德教育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2)道德情感对知与行的统一起着催化的作用。

  品德的形成,就其最基本的心理过程来说,是一个从知到行的过程(即从道德认识到道德行为的过程)。

在学校的教育工作中,不是任何一种道德认识都能转化为道德行为,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学生的知与行脱节的现象。

他们可以把道德要求说得头头是道,把学生守则背得滚瓜烂熟,可是在实际行动上却是另一回事。

这里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激发和培养这些学生的道德情感,他们对这些道德要求缺少自身需要的体验,没有把它们当作行动所必须要遵循的准则,而只是作为一种知识或条文来接受,缺少一定的道德情感。

  (3)道德情感对道德行为起着引发与支持的作用。

  没有道德情感的作用,人是不会产生道德行为的,简单的道德行为是如此,复杂的道德行为更是如此。

在复杂的道德行动中,人们经常会经受不同的动机斗争。

特别是一些重大的原则性的斗争,道德情感的作用显得尤为突出,如大学生毕业分配是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还是留在城市,找一个舒适的岗位?

道德情感还是一种自我监督的力量,它能使人悔过自新,保持良好的行为。

具有强烈的道德情感会驱使我们战胜非道德的动机,从而使我们的行为表现出明显的坚定性。

  [填空题]39适应能力

  参考答案:

是人随外界环境条件的改变和时代的变迁而改变自己的个性心理特征以及改变生产方式、管理方式、行为方式、交往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能力。

它包括适应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能力。

  [填空题]40操作能力

  参考答案:

是指完成学习活动、文化活动、专业训练和生产活动中的实际动手能力。

  [填空题]41如何理解自我意识与道德发展的关系?

  参考答案:

自我意识虽然属于心理学范畴,但是,它与思想品德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是思想品德教育的理论基础和根本依据,对道德行为调节、思想道德观念内化和自我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自我意识是个体道德观念内化的依据个体思想道德观念的形成,关键在于其将外在环境提出的教育要求“内化”为自身追求的目标,而这一“内化”过程需要自我意识的积极参与。

随着生理的成熟和社会经验的增多,个体会形成一种较为稳定的与自己年龄特征相符的内部道德环境,这一内部道德环境直接影响着个体的道德思维方式。

当教育者提出教育要求时,个体会根据内部道德环境运用自我意识进行分析、比较、概括和选择,若外在的要求与自我要求相一致,个体将接受外在的教导,并形成新的道德观念,确立新的道德修养目标,建构新的内部道德环境。

  

(二)自我意识影响着个体道德行为的调节人的行为是受意识支配的,因此道德行为是在自我意识中的道德意识支配下产生的,个体道德行为是其自我意识的具体表现和外部标志。

个体的道德意识支配其产生道德行为,当道德行为取得比较圆满的结果时,个体又能产生积极的自我认识,愉快和高尚的自我体验,从而形成一种力量促进该道德行为的保持;相反,当个体某些行为受到周围环境的否定式,就会产生消极的自我认识,内疚和悔恨的自我体验,促使个体自我批评和改正。

如此循环往复,个体良好的道德行为就得到了巩固,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自我意识是自我教育的基础自我教育是个体自觉参与自身思想转化和道德行为控制的过程。

道德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能帮助个体构建道德自我,能自觉主动地进行自我教育。

个体的自我教育是以自我意识为基础的,个体在自我认识的前提下按照社会的要求评价自己,按照“理想自我”检查“现实自我”或依据“现实自我”调整“理想自我”,实事求是地分析自己,积极体验和掌握正确的道德标准,以期发展和完善自己。

自我教育过程实际上是个体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批评、自我控制的自觉过程。

没有自我意识的作用,就没有个体的自觉活动;没有个体的自觉活动,自我教育就无从谈起;那么道德教育的效果就无从体现,可见自我意识是自我教育的方向和指引,是道德教育成功与否的基础。

  [填空题]42独立意向

  参考答案:

是指心理上产生的支配自我的独立感。

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个性特征的日益发展,孩子在为人处事以及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独立要求就越来越明显。

  [填空题]43如何根据小学生的发展特点进行自我意识的培养?

  参考答案:

  

(一)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大都是在同他人比较、对照的过程中实现的,所以在教育中,教师或成人应该更多地向他们提供各种良好的榜样,同时,要具体指出榜样的良好品质,并告诉学生这种良好品质的实际意义,使小学低年级学生通过与榜样对比来评价自己,进而不断发展自我评价的能力。

在小学高年级阶段,由于自我评价能力有了更大发展,教师或成人就应该从多方面着手提高他们的自我评价能力,如道德认识方面入手,使他们掌握更多的社会道德规则,增强是非判别能力以帮助他们准确适当地评价自己。

  

(二)针对小学生自我体验发展的特点,应该更多地给予他们鼓励和表扬,主要进行良好行为的训练,使他们在快乐的情绪体验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小学低年级学生对成人的依附性还很强,所以使其体验到教师或成人的亲切感更有利于良好自我意识的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自我体验开始逐渐丰富,因此教师或成人应该通过各种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义务感、责任感、自尊感、友谊感等复杂情感,多参加社会公益性活动是这个时期培养学生自我意识及良好品质的极为重要的途径之一。

  (三)小学生自我评价、自我体验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培养他们自控能力的复杂性。

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教师或成人应该经常形象化地给他们讲解各种行为规则,并指出不遵守这些规则所产生的危害,向他们提供自我控制比较强的榜样形象,同时有意识地创设多种情境,让儿童在活动中相互评价、相互制约,进而提高自我控制水平。

进入小学高年级阶段,学生已经习得了一些社会规范,自我控制能力较低年级有了进步,因此家长或老师应当适度给予他们自我管理的自由,但仍不忘及时地引导,使其朝正确的方向发展。

  [填空题]44简述自我教育能力培养的具体方法。

  参考答案:

  

(1)通过榜样自我教育。

  

(2)在自主管理中自我教育。

  (3)在做“小老师”中自我教育。

  (4)在课题式实践活动中自我教育。

  (5)在阅读中自我教育。

  (6)在劳动中自我教育。

  [单项选择题]

  45、中小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形成和发展呈现出()。

  A.协调性

  B.不同步性

  C.不平衡性

  D.均衡性

  参考答案:

B

  [填空题]46简述高中生自我意识结构的发展特点。

  参考答案:

第一,高中生自我概念趋于稳定:

高中阶段是个体自我概念逐渐达到稳定的时期,个体在高中阶段对自己的看法有许多都可持续终生。

  第二,高中生自我评价更加深化:

到了高中阶段,由于逻辑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知识经验的日益丰富,高中生逐渐学会了较为全面、客观、辩证地看待和分析自己,其自我评价的能力无论在主动性和全面性上、还是在深刻性上,都逐渐向成人靠拢。

  [多项选择题]

  47、中小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形成会受到()等心理条件的制约。

  A.思维发展的水平

  B.自我意识发展的水平

  C.社会服务能力发展的水平

  D.感觉发展的水平

  E.情感发展的水平

  参考答案:

A,B,C

  [填空题]48自我体验

  参考答案:

是一种基于自我认识的情感体验,是人对自身的态度,表现为是否相信自己的能力,是否满意和接纳自我,如自信、自卑、自尊、自满、自傲、同情心、责任心等形式。

  [填空题]49中小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发展特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不是与生俱来就有的,是通过个体的社会化过程而实现的,并受到一些心理条件所制约的。

中小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呈现了它独有的特点的,具体如下:

  

(1)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形成呈现了发展的不同步性。

心理学家认为,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形成对心理条件充分性的需求是不同的,因此,会呈现出发展的不同步性。

一般价值观和人生观会形成于世界观之前,世界观的发展则相对滞后。

  

(2)中小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形成呈现阶段性发展的特点。

心理学家调查表明,小学阶段的儿童已经开始对人类、自然及社会现象产生兴趣和疑问,但尚未形成价值观;到初中阶段,价值观和人生观开始萌芽;到高中阶段(青年初期)初步确立,处于这一时期的青年,对人生虽能提出各种疑问,但尚不能完全达到经常而且主动地回顾总结;能思考人生问题却并非是自觉地考虑。

进入青年中期后,个体对人生问题的考虑虽然更加主动和经常化,但人生观的发展尚未稳定。

到了青年晚期或成年初期,如前所述的心理条件已充分具备,特别是随着社会服务能力的提高,人生观日趋稳定和巩固。

成年初期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时期。

而世界观的形成则要到成年中期才能逐步形成。

  [填空题]50教养行为

  参考答案:

指父母在教养子女时所采取的实际行动。

  [单项选择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