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地球概论真题精选.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8820178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0.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星地球概论真题精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行星地球概论真题精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行星地球概论真题精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行星地球概论真题精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行星地球概论真题精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行星地球概论真题精选.docx

《行星地球概论真题精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星地球概论真题精选.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行星地球概论真题精选.docx

行星地球概论真题精选

  1什么叫天体?

天体有哪些存在形式?

  参考答案:

天体就是宇宙中各种星体和星际物质的统称。

可以分为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两大类。

人们根据不同的物理性状,把自然天体天体分为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星云和星际物质等,通过射电探测手段和空间探测手段所发现的红外源、紫外源、射电源、X射线源和γ射线源,也都是天体,这些都属于自然天体。

用运载火箭发射到外层空间运行的人工研制的物体,称为人造天体。

如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人造行星、星际探测器等等。

  2何谓廿四节气?

它们是怎样划分的?

通常说某日为某节气,指的是什么?

为什么两气之间的长度并不相等?

试写出各中气的太阳黄经。

  参考答案:

  3设在天空中距太阳90°以外的地方看到某行星,问:

该行星是地内行星,还是地外行星?

为什么?

  参考答案:

是地外行星。

因为地内行星的轨道在地球轨道以内,它同太阳的最大角距离不会超过90°。

  4如果太阳有第十个大行星,其轨道半长轴等于

  77.2

  A.U.,试求它的公转周期?

  参考答案:

  5行星为什么会发生逆行?

行星在什么时候发生逆行?

  参考答案:

由于行星和地球均在绕日运行,但是地球的轨道速度快于地外行星的轨道速度,而慢于地内行星的轨道速度。

在下合和冲日及其前后,行星与地球最近,因而行星与地球轨道速度的快慢的差值,能改变行星视运动的方向。

  所以在地球赶上和超越地外行星(冲日前后)或被地内行星(在下合前后)赶上和超过的短暂时间内,出现了逆行现象。

  6太阳的距离、大小和质量是怎样测定的?

  参考答案:

  7已知火星的会合周期为780日,试确定其公转的恒星周期和同太阳的平均距离。

  参考答案:

  8何谓太阳系?

它是怎样组成的?

行星的分布和运动都有哪些基本规律?

  参考答案:

由太阳以及在其引力作用下围绕它运转的天体所构成的天体系统,称为太阳系。

它包括太阳,行星、矮行星及太阳系小天体,其中行星及其卫星是太阳系中重要的成员。

  太阳系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

  

(1)行星的距离分布有规律性,遵循提丢斯-波得定则,但日星距离远近悬殊、分布密度悬殊。

  

(2)行星轨道的共同特征是具有“三性”:

同向性:

太阳的自转、大多数行星的自转和公转、大多数卫星的公转,从天北极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即自西向东。

  近圆性:

行星公转轨道均接近正圆。

  共面性:

行星公转轨道几乎都在同一平面上,它们与地球公转轨道面的倾角都很小。

  (3)行星在质量和大小等方面都是“两头小,中间大”。

  (4)太阳系的角动量分布异常。

  9当金星处于西大距时,大约在什么时候可见?

位于天空的何方?

若其星等为

  4.1等,比心宿二(

  0.9等)亮多少倍?

  参考答案:

  10彗星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什么是流星体和流星?

如果地球没有大气,地面上仍能看到彗星吗?

仍能看到流星吗?

  参考答案:

彗星本质上是在偏心率很大的轨道上绕日运行的冰物质,彗星奇特的外貌是它通过近日点前后的暂时现象。

沿着椭圆轨道环绕太阳运行的行星际空间尘粒和固体物,称为流星体。

闯入大气的流星体,因与大气分子发生剧烈的碰撞和摩擦而产生明亮的光辉和余迹,叫流星。

如果地球没有大气,地面上仍能看到彗星,但看不到流星。

  11已知火星公转的恒星周期为

  1.88年,试求火星的会合周期,1988年9月28日火星冲日,问下一次冲日应在何年何月?

  参考答案:

  12比较类地行星和类木行星,它们的物理性质有何差异?

为什么只有地球上存在着生命?

  参考答案:

类地行星的共同特征为:

距太阳近,体积质量小,平均密度大,表面温度较高,中心有铁核,金属元素含量高,卫星少或没有;巨行星的共同特征是:

距太阳比类地行星远,体积质量大,平均密度小,表面温度低,主要由氢、氦、氖等物质构成,卫星多且有光环;远日行星的共同特征为:

距日远,表面温度最低,都在200℃以下,平均密度介于前两类行星之间,表层气体以氢和甲烷为主,有卫星,天王星和海王星有光环。

  地球成为有生命活动的世界,主要是因为地球在太阳系中具备为生命的形成和发展所必需的自然条件:

首先,地球不但与太阳的距离适中,而且自转和公转的速度也比较适中。

这就使得全球能均匀地接收到适量的太阳辐射,表面平均温度为15C,适于万物生长。

由于温度的关系,使水在大范围内以液体出现,形成水圈。

这种适于生命发生发展的条件,是太阳系其他行星所不具备的。

  其次,在八大行星中,地球虽然质量不大,但是密度最大,主要由重元素组成,具有一层坚硬的岩石圈。

这样,不但使液态水有了贮存之地,而且岩石经风化作用等孕育了生物必需的土壤。

其他行星有的是由气体或液体组成(木星、土星),有的虽有固体外壳,但无水可存(水星、金星)或有冰无水(天王星、海王星),同样不具备生物生存条件。

  第三,地球的质量以及与质量相关的引力适中。

这就使气体能够聚集在周围,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圈,并经过长期演化形成了适宜的氮氧成分和适量的二氧化碳及水汽。

大气的这种组成不但是生命活动的必备条件,而且由于大气层的存在,又使得地球上生物免遭太阳紫外线等的直接杀伤(如臭氧层的保护作用)和流星体的直接撞击,并使水和热量得以调节和运动。

其他天体有的因引力太小无大气(木星、冥王星),有的因引力过大,大气层浓厚,且多由氢和氦(木星、土星)组成,有的含二氧化碳量过大(金星、火星),都不宜于生命活动。

  第四,地球不但有铁质核心,还有适中的自转速度,因而形成了较强的永久性磁场。

地磁场在太阳风作用下形成了防止太阳紫外线和高能粒子流危害有机体的磁层。

而水星和金星只有微弱的磁场,火星没有磁场,这是因为火星缺少金属核心,水星和金星自转速度太慢了的缘故。

  [多项选择题]

  13、关于行星相对于星空的视运动,正确的叙述是()。

  A.所有行星的视运动都可分为顺行段和逆行段,顺行段长,逆行段短

  B.从顺行转为逆行或从逆行转为顺行,都要通过留,留时行星相对于恒星的视位置停滞不动

  C.顺行时,行星相对于星空的视运动方向同周日运动的方向一致,逆行时则相反

  D.顺、逆行的周期,等于行星绕日公转的恒星周期

  参考答案:

A,B

  [单项选择题]

  14、在太阳系中,质量和体积最小的是:

  ()。

  A.水星

  B.火星

  C.金星

  D.冥王星

  参考答案:

D

  [多项选择题]

  15、关于地内行星同太阳的会合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内行星相对于太阳的视运动,有时向东,有时向西,它们同太阳之间的角距离不超过大距

  B.大距时,正是地内行星“留”时,因此,从西大距起,经过上合至东大距,就是地内行星的顺行段

  C.上合至下合,地内行星为昏星,傍晚时所见高度逐日增大

  D.连续两次上合(或下合)之间的时段,为地内行星的会合周期

  E.地内行星像月球一样,有位相变化

  参考答案:

A,C,E

  [单项选择题]

  16、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公转轨道平面同黄道平面交角最大的是:

  ()。

  A.水星

  B.冥王星

  C.金星

  D.木星

  参考答案:

B

  [多项选择题]

  17、关于地外行星同太阳的会合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外行星相对于太阳向东运动时是顺行,相反是逆行

  B.地外行星相对于太阳的视运动,永远是向西的,因而同太阳的角距离可变化于0°~360°之间

  C.当地外行星与太阳的角距离为90°时,叫做方照,正是地外行星“留”时

  D.地外行星在合以后,先经西方照,然后才是经过冲和东方照

  参考答案:

B,D

  [多项选择题]

  18、下列天体属于积聚态天体的有:

  ()。

  A.恒星

  B.星云

  C.星际物质

  D.电磁波

  参考答案:

A,B

  [单项选择题]

  19、关于彗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彗星是一种“长寿”的天体,其彗尾的方向总是背向太阳

  B.一种体积、质量都很小的天体

  C.其奇特外貌是过近日点前后的暂时现象

  D.彗发、彗尾在彗星绕日运行中一直存在,所以人们肉眼能见到它长长的尾巴

  参考答案:

C

  20什么是太阳回归运动?

产生这种运动的原因何在?

太阳的赤经与赤纬各在什么时候变得最快?

各在什么时候变得最慢?

  参考答案:

太阳在天球上反复回归天赤道的运动,称为太阳回归运动。

太阳相对于天赤道的运动,也就是相对于二分二至点的运动。

黄赤交角的存在,是产生这种运动的原因。

  太阳的赤经在二至时变化最快,二分时变化最慢。

  太阳的赤纬在二分时变化最快,二至时变化最慢。

  [单项选择题]

  21、恒星同行星最根本的区别是:

  ()

  A.相对位置是否移动

  B.发展阶段不同

  C.质量大小不同

  D.星光是否闪烁

  参考答案:

C更多内容请访问《睦霖题库》微信公众号

  22解答:

  参考答案:

  23何谓恒星和星座?

恒星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什么是恒星自行?

光谱能传递天体的什么信息?

  参考答案:

恒星由炽热气体组成的、能够自身发光的球形或类似球形的天体。

  恒星之所以是炽热的和能够自行发光,是因为它们具有巨大的质量,其质量至少要达到太阳质量的百分之几到百分之十,它有很高的中心温度,才能引起热核反应而释放大量能量。

  由于不同恒星运动的速度和方向不一样,它们在天空中相互之间的相对位置就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称为恒星的自行,即恒星一年中垂直于视线方向的运动(称为切向速度)所走过的距离相对于观测者所张的角度。

全天恒星之中,包括那些肉眼看不见的很暗的恒星在内,自行最快的是巴纳德星,达到每年

  10.31角秒(1角秒是圆周上1度的3600分之一)。

一般的恒星,自行要小得多,绝大多数小于1角秒。

  恒星的不同光谱型反映恒星温度的高低;光谱中的吸收线和发射线反映恒星的化学组成(恒星的化学组成大同小异,主要元素为氢)。

  24根据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规律,按“五一”节的昼长,将下列各地排列序次(从长到短):

摩尔曼斯克(69°N)、北京(40°N)、南充(31°N)、漠河(

  53.5°N)、曾母暗沙(4°N)、雅加达(1°S)、惠灵顿(41°S)、巴西利亚(16°S)和布宜诺斯艾利斯(35°S)。

  参考答案:

  “五一”节的昼长从长到短为:

摩尔曼斯克、漠河、北京、南充、曾母暗沙、雅加达、巴西利亚、布宜诺斯艾利斯、惠灵顿。

  25恒星距离有哪些计量单位?

它们之间的关系怎样?

各自的含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

天文上常采用天文单位、光年和秒差距为单位来计量恒星的距离。

  |

  26根据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规律,把各月1日按成都的昼长排列序次(从长到短):

1/1,1/2,…,1/12。

  参考答案:

成都各月1日的昼长从长到短排序为:

1/

  7、1/

  6、1/

  8、1/

  5、1/

  9、1/

  10、1/

  4、1/

  3、1/

  11、1/

  2、1/

  12、1/1

  27织女星(天琴座α)的视星等为

  0.1,若其距离增加为10倍,这时,它的

  星等将是几等?

肉眼还能看到它吗?

某恒星的视星等数值比绝对星等数值大5

  等,则该恒星的距离应为多少秒差距?

  参考答案:

设m1=

  0.1m时,距离为d;当距离增加为10倍(即10d)时,视星

  等为m2,但织女星绝对星等始终是不变的。

因此,根据公式M=m+5-5lgd,有

  M.m1+5-5lgd

  M.m2+5-5lg(10d)

  m2=

  5.1m

  由于

  5.1m高于6m,所以肉眼还能看到它。

  当某恒星的视星等数值比绝对星等数值大5等,则该恒星的距离应为100秒差

  距。

  28每逢新年来临之日(元旦),该日太阳黄经约为多少?

  参考答案:

约280°

  29什么是赫罗图?

它在恒星理论上有何重要意义?

何谓双星、变星、白矮星、脉冲星、中子星和黑洞?

  参考答案:

①丹麦天文学家赫茨普龙和美国天文学家罗素,创制了恒星的光谱型和光度的坐标关系图,简称光谱-光度图,通常也叫赫罗图。

它以恒星的光谱型(或温度)为横坐标,以它的光度(或绝对星等)为纵坐标,每颗恒星按照各自的光谱型和光度,在图上占有一定的位置。

  ②赫罗图表明:

大多数恒星的光度,决定于它们的温度,即恒星的温度越高,其光度就越大。

大多数(90%以上)恒星分布在从图的左上方至右下方的一条窄带上,温度由高到低,光度由大到小,形成一个明显的序列。

这条窄带叫做主星序;位于主星序上的恒星,则被称为主序星。

赫罗图的另一项应用,是求主序星的距离。

只需知道恒星的光谱型,便可从它在赫罗图主星序的相应位置,直接得知其光度,再根据恒星的视亮度,就能按平方反比定律求知其距离。

赫罗图还反映出恒星的演化程,图上不同的序列,意味着恒星生命史上的不同演化阶段。

  30每逢新年来临之日(元旦),太阳直射在哪个半球?

  参考答案:

太阳直射南半球

  31何谓星云和星际物质?

星云怎样分类?

银河系的形状和结构有何特点?

  参考答案:

银河系中的气体尘埃密集的云雾天体,称为星云。

就发光性质来说,星云可分为发射星云、反射星云和暗星云;按其形状又可分为行星状星云和弥漫星云两大类。

弥漫于星际空间的极其稀薄(平均密度10-24g/cm3)的物质,叫星际物质。

包括星际气体、尘埃、粒子流、宇宙线和星际磁场等。

  聚积在银河中的恒星、星云和星际物质所组成的天体系统,叫做银河系。

它是由恒星和其他各种天体组成的巨大天体集团,其中包括太阳在内的上千亿颗恒星和各种类型的星云以及星际物质,人类所能观察到的恒星绝大部分都在银河系之中。

侧视银河系,它的主体部分是一个又圆又扁的圆盘体,直径约为8万光年;中部较厚,边缘很薄,状如铁饼。

俯视银河系,它属于旋涡星系,从核球向外伸出的4条旋臂又是恒星的密集区,太阳位于其中的一条旋臂(猎户臂)上。

旋臂结构是银河系天体围绕银河系中心旋转而形成的。

银河系的天体绕银心作较差旋转。

同时,它又以214km/s的速度朝麒麟座方向做整体运动,好像一个车轮子,自身不断旋转的同时又不停地向前进。

  32每逢新年来临之日(元旦),太阳直射点向北还是向南移动?

  参考答案:

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33太阳系以

  19.6km/s的速度向武仙座方向运动,一年内飞过多少天文单位?

  参考答案:

  4.13天文单位

  34什么是季节的半球性因素和全球性因素?

为何前者比后者更重要?

  参考答案:

影响季节变化的两个主要因素: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是季节变化的半球性因素。

  由于日的距离的变化,影响全球所得太阳热能的分布,是季节变化的全球性因素。

  半球性因素决定地球所得到的太阳热能的南北半球之间的分配,比全球性因素更为重要。

因为日的距离变化余152100000公里和147000000公里之间,二者约成100:

96.7,可知全球所得太阳热能总量的极大值和极小值之比为1002:

  96.72,即约成100:

93.5,其差值为

  6.5。

太阳直射点往复于赤道南北23°26’之间,南北半球各自所得热能,求其对全球总量所占的百分数来说,变化于70%~30%之间,即成100:

43,其差值为57,所以,半球因素是季节变化的决定因素,比全球因素更为重要。

  35康德“星云说”的基本论点和它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

康德和拉普拉斯提出的星云起源假说(康德——拉普拉斯星云假说):

  

(1)太阳系是由弥散的星云物质演化而来的。

  

(2)形成太阳系的动力是自身引力。

  这个假说分别由德国哲学家康德和法国天文学家拉普拉斯提出。

不同的是,康德认为原始星云是热的;拉普拉斯认为原始星云是冷的。

  36试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说明地球上的四季递变的过程。

五带划分的原则是什么?

各带有哪些主要特征?

  参考答案:

  

(1)季节变化首先是冬、夏半年的交替。

这种交替变化决定于太阳赤纬的变化,即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我们可以这样来分析:

当太阳直射点从升分(经北至)到降分,太阳直射在北半球,这时,北半球北回归线以北是夏半年,南半球则为冬半年。

从降分(经南至)到次年升分,太阳直射点由北半球移到了南半球,这时,北回归线以北则为冬半年,北半球由夏半年转为冬半年,南半球与此相反,此后,太阳直射点又由南半球移至北半球,两半球的冬夏半年又相互交替,即四季递变。

  

(2)五带的划分原则是,有无极昼和极夜现象及有无正午太阳直射。

五带是热带、南北温带和南北寒带的总称。

概括地说,五带有一下性质:

首先,五带是按全球季节变化的不同而划分的,是季节地带;其次,这里所指的五带完全是根据它们的天文季节而划分的,强调太阳辐射的因素,五带也是天文地带;还有,五带的划分是以纬度为标准,每一地带有一定的纬度范围,它们之间的界线,都是特定的纬线,所以五带还是纬度带。

  五带的划分如下:

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北极圈与北回归线、南极圈与南回归线之间分别是北温带和南温带,北极圈以北,南极圈以南分别是北寒带和南寒带。

  37恒星的演化各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为什么地球上会出现生命?

  参考答案:

恒星的演化过程是恒星内部物质的吸引和排斥对立统一的过程,具体表现为恒星的收缩和膨胀过程,具体过程及其特征见下表。

  38若地球轨道的偏心率(e)增大到

  0.5,四季情形将变得怎样?

  参考答案:

若地球轨道的偏心率(e)增大到

  0.5时,近日距与远日距之比为

  1:

3,季节的全球性因素超过半球性因素。

那时北半球冬季短而炎热,夏季长而寒冷。

但昼夜长短的变化仍与现在相同。

  39什么叫天穹和天球?

天球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

以观测者为球心,以任意长为半径所绘出的假想球体,称为天球。

  天球以观测者为球心,分为当地(观测者)天球、地心天球和日心天球,在处理月球等近距天体时,使用当地(观测者)天球较为恰当;在说明地球或行星公转的时候,人们使用日心天球更为方便;对于体现遥远星空背景的恒星天球,无论球心如何,都是同一的。

天球虽是人类假想的,却和人们的直接感受相符合,是研究天体的视位置和视运动的辅助工具;天球上天体的视位置只代表实际天体相对于观测者的空间方向,并不代表其实际距离;天球的半径是任意长,天球上各天体间只有角距离;在地球上所有平行的直线向同一方向延长,相交于天球球面同一点。

  40黑龙江省的漠河(φ=

  53.5°N),素有“中国的北极”之称。

问:

  

(1)该地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有多高?

(2)夜半太阳“低度”呢?

是否有白夜,为什么?

  参考答案:

  41说明球面上圆的极、极距、球面角及球面三角形。

  参考答案:

垂直于球面上任意已知圆(大圆或小圆)所在平面的球直径的两个端点,称为球面上圆的极。

球面上某一圆的极到该圆上任意一点的角距离,称为极距,极到圆上各点的距离都是相等的,大圆的极距为90°。

球面上任意两条大圆弧所构成的角,称为球面角。

两条大圆弧的交点叫球面角的顶点,大圆弧本身叫球面角的边。

以球面角的顶点为极作大圆,则球面角的边或其延长线在这个大圆上所截取的那个弧段,便是球面角的大小。

  球面上三条大圆弧所构成的闭合图形,叫做球面三角形。

球面三角形的边,常用小写拉丁字母

  a、b、c表示;球面三角形的角,常用大写拉丁字母

  A、B、C表示,且规定:

A角和a边相对,B角和b边相对,C角和c边相对。

其角大小的度量与球面角的度量相同,边的大小用边的两端与球心连线间的夹角来度量。

  42在公元前1100年左右,我国天文学家就已经测得夏至日的正午日高为79o07,冬至日的正午日高是31o19′,试问:

  

(1)这些观测是在什么纬度进行的?

(2)当时地球上出现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是多少?

(3)与公元前1100年比,现代的热、温、寒带的范围有什么变化?

  参考答案:

  43简要说明球面三角形边的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参考答案:

球面三角形各边的正弦与其对角的正弦成正比,叫做球面三角形边的正弦定理。

其数学公式为:

球面三角形任意一边的余弦等于其他两边余弦的乘积加上这两边正弦及其所夹角的余弦的连乘积,称为球面三角形边的余弦定理。

其数学公式为:

  44解答:

  参考答案:

  45试述球面坐标系的一般模式。

  参考答案:

对于特定的点来说,这个模式实际上是一个球面三角形,构成这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属于三个大圆,即基圈、始圈和终圈。

三角形的三个顶点是基圈的极点、原点和介点。

三边中的基圈和始圈,分别是坐标系的横轴和纵轴,是固定的框架;终圈则是可变动的,体现这种变动的是点的经度;点在终圈上的位置也是可变动的,体现这一变动的是点的纬度。

通过这两种变动,球面上任何一点的位置,都可以用一定的经度和纬度的结合来确定。

前者是点的横坐标,后者是点的纵坐标。

  46影响地球上季节变化的全球性因素是(),半球性因素是()。

两者之中,以()因素起决定性作用。

  参考答案:

地球所得的太阳热能总量;太阳热能在南北半球之间的分配;半球性47什么是纬线和经线?

什么是纬度和经度?

它们有何区别与联系?

  参考答案:

①地球上一切与地轴垂直的平面与地表的交线,又叫纬圈。

其相互平行(平行圈),大小不等。

代表地球上的东西方向,纬线又叫东西线;同一条纬线上的各地具有相同的纬度,纬线又叫等纬度线。

而经线是指经圈的一半。

代表南北方向,经线又叫南北线、子午线,子午线所在平面叫子午面。

同一条经线上的各地具有相同的经度,纬线又叫等经度线。

  ②一地相对于赤道面的南北方向和角距离,叫纬度,纬度是线面角,即本地垂线与赤道面的交角,分别用φ、N、S表示地理纬度、北纬和南纬,纬度在本地子午线上度量,其量值为0°—±90°。

本地子午面相对于本初子午面的东西方向和角距离,叫经度,经度是两面角,分别用λ、E、W表示地理经度、东经和西经,经度在赤道上度量,其量值为0°—±180°或0h—±12h,东西半球的划分由20°W和160°E两条经线来确定。

  ③地理纬度与地理经度实际是地球上纬线和经线的“编号”,其本身代表一种角度,而这种“编号”是按一个特定的角度大小为序。

  48北极圈以内夏至日太阳()称为();南极圈内终日不见太阳,称为()。

  参考答案:

终日不落;极昼;极夜

  49何谓数字地球?

它有什么特点和用途?

  参考答案:

数字地球是指以地球作为对象的、以地理坐标为依据,具有多分辨力、海量的和多种数据融合的,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大规模存储技术为基础,以宽带网络为纽带,运用海量地球信息对地球进行多分辨率、多尺度、多时空和多种类的三维描述的,具有空间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可视化特征的技术系统。

除了它是一个超巨大信息系统这一特点之外,它主要还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第一,数字地球具有空间性、数字性和整体性,这三者的融合统一,形成了它与其他信息系统的根本*区别,使它必将成为人类历史上最大、最重要的信息系统。

  第二,数字地球的数据,包括多源多比例尺多分辨率数据、历史和现时的数据、矢量和栅格格式的数据。

  第三,数字地球具有一种可以迅速充实、联网的地理数据库,以及多种可以融合并显示多源数据的机制。

  第四,数字地球以图像、图形图表、文本报告等形式,分别提供或免费或收费的、或局部范围或全球范围的数据、信息、知识方面的服务,其中提供信息服务是最主要的任务。

  第五,数字地球中的数据和信息同时也是按普通、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