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养结合循环发展可行性报告范文修改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834410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8.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种养结合循环发展可行性报告范文修改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种养结合循环发展可行性报告范文修改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种养结合循环发展可行性报告范文修改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种养结合循环发展可行性报告范文修改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种养结合循环发展可行性报告范文修改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种养结合循环发展可行性报告范文修改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种养结合循环发展可行性报告范文修改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种养结合循环发展可行性报告范文修改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种养结合循环发展可行性报告范文修改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种养结合循环发展可行性报告范文修改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种养结合循环发展可行性报告范文修改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种养结合循环发展可行性报告范文修改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种养结合循环发展可行性报告范文修改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种养结合循环发展可行性报告范文修改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种养结合循环发展可行性报告范文修改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种养结合循环发展可行性报告范文修改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种养结合循环发展可行性报告范文修改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种养结合循环发展可行性报告范文修改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种养结合循环发展可行性报告范文修改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种养结合循环发展可行性报告范文修改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种养结合循环发展可行性报告范文修改版.docx

《种养结合循环发展可行性报告范文修改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种养结合循环发展可行性报告范文修改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种养结合循环发展可行性报告范文修改版.docx

种养结合循环发展可行性报告范文修改版

第一篇:

种养结合循环发展可行性报告(范文)

第一章项目的概况

一、项目名称:

种养结合循环发展

二、项目的主管单位:

邵阳市中心医院、邵阳市医保处、邵阳县金称市镇青联村

三、项目的建设性质:

新建

四、项目建设单位:

青联生态园(青联种养专业合作社),法人代表:

吕晓海。

本园是饲养鸡、鸭、鱼,种植有机蔬菜、观景林、果树林,产、供、销一体化经营的专业合作社。

园计划年产土鸡1.2万只,土鸡蛋2万斤,各类蔬菜、瓜果20余吨,并逐步开展餐饮服务,利用节假日接待游客。

五、项目建设地点:

邵阳县金称市镇青联村

六、项目建设年限:

2016年-2017年

七、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

1、年产土鸡1.2万只;

2、年产土鸡蛋2万斤;

3、水产养殖面积10亩;

4、种植园200亩(其中蔬菜20亩、果园60亩、观景林120亩);

5、建一座30KW光伏发电站;

6、发展休闲-生态-农庄旅游。

八、项目的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投资估算:

本项目计划总投资200万元。

其中:

1定资产总投资150万元;流动资金50万元。

2.项目资金的来源

项目资金:

固定资产投资部分申请市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60万元,扶贫单位双方出资40万元,社员自筹20万元,其它争取资金30万元;流动资金50万元,先期扶贫资金20万元;余下的通过市场运作合作社积累滚动供给。

九、项目产生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项目实施完成后,经测算,

(1)生产、销售正常后,年销售收入为221.8万元。

其中:

土鸡(含鸡蛋)产值150万元,水产养殖20万元,种植业21.8万元,餐饮服务10万元,光伏发电20万元。

(2)带动与辐射本村近200户农民走新型种养结合之路。

(3)将在种养业刮起旋风,为旅游界开辟新篇章……“生态园”内休闲-生态普-农庄旅游度假。

十、环境评估

本项目属种、养循环利用,鸡为全天候放养,放入果园、观景林、油茶园。

鸡粪用于种植蔬菜,蔬菜使用纯农家肥,不使用任何化肥。

这样,整个园区无臭无味。

改善了人、禽生活环境,对当地的水源没有任何污染;然后变废为宝,为农作物吸收利用;从而达到动物与植物间的良性循环。

也加大了土地的绿色覆盖率,提高了废弃山坡地的利用率,将为全市开创健康种植养殖的新河,对保护环境发展绿色优质农产品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2第二章项目的背景、必要性及其意义

一、项目产生的背景

1、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

农业的核心问题就是农民增收,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就要通过农业的发展。

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中国梦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是在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加快经济增长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增长奇迹,但是由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不重视社会发展和社会公平,忽视环境保护和能源、资源节约,世界各国在发展过程中普遍出现了这样那样的的问题。

有的国家为解决能源消耗过大和生态环境环境严重恶化问题付出了高昂的发展代价。

2、2007年9月24日,9月24日农业部副部长高鸿滨在“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强调指出我国今后逐步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3、本县是由邵阳市中心医院与市医保处驻邵阳县金称市镇青联村帮扶点创办的,采取合作社+农户模式,将扶贫资金作为村级集体股本及建档立卡贫困户股本,成立种养专业合作社,由村支书出任法人代表,要使乡村们摆脱贫困,只有发展产业,壮大集体资金,发展才有出路,发展一定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同时综合考虑社会、经济、生态多层效应,追求自身、社会、生态三方共赢。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让乡村们早脱贫,实现中国梦。

伟大的先导邓小平同志指出:

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身的发展。

发展才是硬道理。

同样的理由,我场自上规模以来遇到了这样那样的市场、质量、经营、管理、风险、发展、壮大、环境、排污等等问题,怎样去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只有一个答案:

以科学为先导,在前进中克服,在发展中解决。

2、建设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对能源、资源的利用,降低企业在发展中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跟发达的西方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赶上或超过,必须加快经济发展步伐,但改革开放以来,迅速成长的中国经济与迅速污染的环境,似乎总以正比例向人们展示着,“发展与污染是双刃剑”吗?

回答是否定的!

发展生态农业,既能让乡村们脱贫致富,又能解决发展与污染问题。

获得财富的同时,还自然以清新世界。

3、消费者渴望更多的“绿色健康优质”农产品。

人的生命致高无上,本社养殖的土鸡,全部以放养方式,尽量不用复合饲料,种植的蔬菜全部施以农家肥,不用化肥和农药。

三、项目建设的意义

1、对农民脱贫,保证食品安全有着积极的意义。

生态种养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基础产业,有机蔬菜和土禽产品的供应事关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和民生。

2、对自身发展有着积极地促进作用。

市场就是企业获得财富的“聚宝盆”,发展产业是摆脱贫困的唯一选择,抓住机遇,挑战自我,迎面而上,做好做大。

3、实践健康养殖、种植促进农业资源深层次利用,提高产品质量,有力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延长生物食物链条,实现能流、物流的循环多层次利用是生态农业建设的重要原则。

多年来,我市积极探索生物共生的种植、养殖和种养及庭院生态农业建设模式,探索动物、植物、微生物之间有机结合的生态农业建设模式。

不仅是资源深层次利用,改变产业结构,而且更利于提高产品的质量,生产出高品质的绿色有机农产品,一体化控制生产流水线,保证食品安全。

4、发挥模范效应,展示典范成果,带动农民致富,增加社会效益。

“三农”问题是我国的主要问题,农民的增收,历年来是领导一直考虑的问题,农民的生活水平是否提高了,农民的钱袋子是否鼓起来了,农民的致富本领是否强了,贫困户是否脱贫致富了,农民的奋斗方向是否准了。

本社法人首先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是村组织的领头人,年轻有为,干劲十足。

当他深知农民创业“三缺”:

缺资金、缺技术、缺市场;“二小一难”:

胆子小、步子小、销售难。

然而作为一位优秀共产党员,基层组织负责人,深知肩膀上的责任,一直以来胸怀“三农”,关注“三农”,带领农民向土地要财富,向市场要财富。

始终记住一句话: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我园的发展方向、发展状况、发展

5模式就是农民生活的乐园。

第三章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一、单位人员状况

1、单位名称:

青联生态园(青联种养专业合作社)

2、单位性质:

合作社+农户模式

3、法人代表:

吕晓海,村支书兼村主任,中共党员,优秀村干部,年轻有为。

4、人员状况:

本园计划安排饲养、种植、管理人员共23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3人,各类专业人员8人。

二、固定资产状况

1、本园实行种植、养殖相结合,产、供、销一体化经营。

前期计划养鸡6000只,养鱼500尾,种植各类蔬菜瓜果10亩,移栽茶花30亩,30kw光伏发电站发电,计划完成年产值100万元。

2、现有基础设施:

全园计划占地面积210亩。

其中鸡舍占地10亩,鱼塘10亩,蔬菜20亩,果园60亩,观景林110亩。

三、专业技术管理

由本村返乡能人带头,聘请市、县农科所技术人员为兼职顾问,本村种、养能手参与管理。

四、产业化经营和产品销售状况

6本园饲养的各类土鸡、鸡蛋及种植各种蔬菜、瓜果,首先以中心医院食堂为销售平台,然后再逐步本县及周边县、市扩展。

中心医院有职工2000余人,住院病人日平均达

人,职工食堂及病人营养食堂每天销量达

元,所以产品销路不是问题。

第四章项目建设的条件

一、项目建设地点

本项目建设地点邵阳县金称市镇青联村,油井田的荒山坡地上,属于非居民区,有着优越的地理环境、区位优势、自然条件、人文关系。

对居民生活完全没有影响,县、镇、村领导和当地群众都非常支持本园的发展。

二、地理位置、气候等区域环境及水电资源

该村距县城40公里,距镇政府5公里。

地形为典型的南方陵地带。

这里地处南亚热带,属于湿润性季风气候,具有温和多雨,四季分明的特征。

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平均年降水量1670毫米,最高可达2708毫米,年平均气温15-16度,无霜期236天,适宜多种生物生长。

地下水地表水储备丰富。

电力可以单独建设一个30kw太阳能板电站供电,也可以从电力部门就近架线送电(3公里内)。

三、项目建设的基础条件

项目建设单位具有优越的自然环境,扎实的养殖基础,7先进的管理技术水平,完善的市场运营机制,强大的市场带动能力,和睦的群众关系。

四、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倾情指导

本园是以帮助村民脱贫致富,发展绿色产业为目的。

多次受到各级领导的现场指导和重视,必须把它逐步做好做大,如期开工建设完成项目,为全县及全市实践健康种植、养殖开创新局面,发展生态农业,为村民早日脱贫做出贡献。

第五章项目的实施

一、项目建设的总体布局

本园地处两山之间,总面积200多亩,计划分

个区。

(1)中间平地盖一鸡舍;

(2)左边田、土种植蔬菜;(3)上面一水库为水产区;(4)右边山城为老油茶林及荒坡,用于栽种观赏性茶工化及老油茶稼接,告下面一节用于种黄桃等果林;(5)在右边上面山城上建一个30kw“科比特”光伏发电站;(6)在鸡舍上面空坪建办公区及旅游接待点。

二、项目的技术标准、方案和工艺流程

(一)标准

1、项目建设按照总体设计方案统一规划、统一建造、统一饲养、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组织实施。

2、养殖区建设:

根据县人民政府有关文件要求,按照《动物防疫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等规定提出8了指导性意见,集中养殖有利于通过统一方式组织生产和销售,推行标准化养殖,有效地控制动物疫病的发生,杜绝滥用药物及添加物,确保畜禽产品的质量安全。

3、种植区建设:

种植区分蔬菜种植区和观赏林和果林种植区。

蔬菜种植主要有田间,观赏林、果林主要在山坡,进行选种、栽种,做到优势互补,病害相支的原则。

4、水产区建设:

主要以油井田水库养殖草鱼等,不用饲养,用有机饲料。

5、光伏发电站建设:

该项目也是扶贫开发支持项目,园区本身也要用电,剩余电力可由电力部门回收。

6、旅游接待点建设:

在园区内开发旅游,凭借优越的地理条件,巧夺天工的人工设计,原生态种养的绿色产品,是吸引城区人口周末旅游的好去处。

(二)实施方案及工艺流程

项目实施时间:

2016年至2017年,建设时间为两年。

2016年:

修一条以村道至水库的砂石路(2公里),建两栋鸡舍养殖投入使用,水库初整放鱼,菜地20亩整地使用,整理30亩茶花地,建设光伏发电站。

2017年:

硬化进园道路,大修水库,剩余地全部整理,修建旅游接待点。

第六章项目的经济效益分析与风险评价

一、项目新建投资规模

1、项目总投资200万元;

2、建设面积230亩。

二、项目的投资估算

(一)本项目总投资200万元,其中:

(1)固定资产总投资150万元,基础设施105万元,鸡舍10万元,土地流转5万元,种苗费用10万元,旅游基础设施20万元。

(2)流动资金50万元。

(二)项目资金的来源:

(1)固定资产投资部分申请市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60万元,社员自筹20万元,帮扶单位共出资40万元,其它争取资金30万元。

(2)流动资金50万元:

先期扶贫资金注入20万元,余下通过市场动作企业积累滚动供给。

三、项目收益

项目建成后,经测算,生产、销售正常后,年销售收入为221.8万元。

其中:

1、本园年产土鸡1.2万只,鸡蛋2万斤,销售收入150万元。

2、本园产各类蔬菜,销售收入21.8万元。

3、水产养殖20吨,按水产品每公斤10元计算,销售收入20万元。

4、光伏发电20万元。

5、餐饮服务10万元。

10

第七章社会效益综合评价

1、社会效益项目实施完成后,将在生态园种、养界刮起旋风,为旅游界开辟新篇章……“生态园”内旅游度假。

让人们在休闲娱乐中感,在休闲中学习种植和养殖的科学知识,特别对中小学生了解农业,意义非常深远。

2、在原推广畜、禽养殖技术基础上,再完成并推广先进种、养殖技术3项:

(1)优质辣椒种植技术;

(2)生态法养鸡技术;(3)引进与推广2个以上新品种;

3、直接或间接解决近100人的就业,人均可增加收入5至7千元;

5、促进了环保事业的发展,为广大公众树立了生态保护意识;

6、循环多层利用资源,保持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农业今后的无害化生产。

第八章项目可行性综合结论与建议

我园实施这个项目有其外部形势的需要,也有其自身发展的需要,但总的是扶贫开发的需要。

一句话:

大形势,大发展,经济、社会、生态三方共赢。

“种养结合循环发展”项目与时俱进,具有一定的科技含量和前瞻性。

符合国家“三农”政策,符合扶贫开发政策,

11是老百姓看得见,摸的着的致富工程。

通过项目的具体实施,将彻底改变我村的贫困面貌,实现农产品的安全生产,从根本上完善我园的产品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消费者对“健康优质”农产品的需要。

国内的健康养殖主要是以“规模化和集约化养殖”的形式体现的,项目的实施也将为今后国家倡导健康养殖开创新河,对能源的综合利用、“节能减排”做出有效力地示范带动,对休闲旅游开辟新思路,做出新文章,对本园今后发展品开辟新思维,创造新的附加效益。

建议纳入政府组织实施的“农业经济循环”类项目。

第二篇:

种养循环谋出路草畜产业促发展

种养循环谋出路草畜产业促发展

--会宁县侯家川乡特色产业发展纪实

张文广

侯家川乡位于会宁县南部、省道“207”线会宁境内优势产业经济带最南端,距县城30公里,海拔在1800—2200米之间,属会宁南部半湿润气候区,年降雨量400毫米左右,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独特的气候和便利的交通造就了全乡种植业、养殖业的迅速发展。

近年来,全乡种养殖业发展迅速。

现有养鸡户390户,鸡饲养量达到120万只,羊饲养量达到2.41万只,猪饲养量达到1.88万头,牛饲养量达到5100头。

完成了以“侯川乌鸡、蛋鸡”为代表的二十类品种的商标注册,扶持壮大了会宁县常合养殖有限公司和会宁县农夫园养殖有限公司,并按照“基地+农户+专业经济合作社+市场”的养殖模式,组建了乌鸡养殖专业合作社、林峰养殖专业合作社、泰康养殖专业合作社、畜兴品种羊养殖专业合作社和利源养殖专业合作社、万通养殖合作社等12个专业合作社。

全乡养殖业增加值达到1000万元,(占农业增加值的60%;养殖业人均增收1200元,占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的62.5%,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3%。

)近五年来,全乡生产总值达到4561万元,年均递增13.3%;其中第一产业达到3828万元,年均递增7.8%;第二产业达到200万元,年均递增16%;第三产业达到533万元,年均递增12%。

粮食总产量达到6082吨,年均递增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006元,年均递增18.6%

-1-

今年是落实“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第一年。

按照县委、县政府“三区一带两支撑”的总体部署和“草畜产业‘11555’提升工程”要求,侯家川乡立足本地实际,坚持走农业产业化道路,不断完善产业配套,延伸产业链条,加速产业整合,优化产业布局,着力建设“三片五带一中心”的种养区,突出“棚、种、料、管、防”综合技术推广应用,实现了户户有养殖、村村有小区、乡镇有公司的目标,加快了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的步伐,大力依托草畜产业,开展生态循环农业建设,初步形成了“农林牧并举、种养加结合”的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格局,社会经济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

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推进产业化布局,壮大特色优势产业。

全乡始终围绕“强基础设施,优发展环境、兴草畜产业、促循环农业”的总体发展思路,抢抓跨越式发展和“207线优势产业带”建设的重大机遇,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载体,进一步壮大养殖特色优势产业。

加快建设“养殖产业基地”和“种养加结合、农林牧并举”的生态循环农业。

适时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大力推广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全膜冬小麦、黑膜马铃薯种植,不断扩大饲草(紫花苜蓿、红豆草)种植。

始终把发展壮大乌鸡养殖作为促进当地农民增收、建设新农村、发展农村经济的特色支柱产业,并通过政府推动、公司牵动、能人带动,先后注册登记了养殖及加工公司5家:

会宁县欣鑫养殖有限公司(总投资100万元)、会宁县牲浓养殖有限公司(总投资100万元)、

会宁文佳蛋鸡养殖有限公司(50万元)、会宁海荣乌鸡养殖有限公司(总投资100万元)、会宁农宝生物有机肥有限公司(总投资1000万元)。

依托草畜产业,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推进

二、三产业发展。

结合县委、县政府提出的“草畜产业建设促进年”、“草畜产业‘11555’提升工程”、“十百万”促进工程的总体思路,今年全乡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玉米3.3万亩,紫花苜蓿及饲草料2500亩,新建草产业加工收购点1处;完成镇区道路绿化5.2公里,养殖小区绿化6处,村屯绿化3处;发展规模养牛户2家、养羊户2家、养猪户1家;新建养羊小区4家、养猪小区3家;新建养羊场3家、乌鸡养殖场1家、乌鸡孵化场1家;新建户用沼气800座、20户连用的养殖沼气池16座;完成500立方米青储氨化池3座;并开通了农产品销售信息网站,另外引进了会师商贸有限责任公司侯家川配送中心、会宁农宝生物有机肥有限公司。

初步形成了饲草(种植)、畜禽(养殖)收购、加工、销售产业链,有效的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的进程;通过沼气以及有机肥的加工项目,逐步形成了“种-养-沼”的生态循环模式和“种-养-加”的产业循环模式,向现代农业迈出了“给力”的一步,全乡初步形成了“农林牧并举、种养加结合”的循环农业发展格局,带动了种植业、饲料加工业和畜禽产品加工业及餐饮、物流等

二、三产业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

深化工作措施,完善帮扶制度,保障特色产业健康发展。

为了进

一步做大做强草畜产业,全乡始终坚持退出散养、退出庭院、退出村庄,进入规模、进入小区、进入市场的“三退三进”原则,积极调整养殖方式转变,推进特色养殖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发展。

加强组织领导,严格绩效考核。

成立了由乡长为组长的草畜产业建设领导小组,制订了具体方案,将草畜产业作为各包村人员和村委会目标管理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并层层签定责任书,明确任务、责任到人、严格考核、兑现奖惩;创新工作机制,发展养殖事业。

在侯家川村支部书记张海荣的带动下建立了“三带动四帮扶”工作机制,特别是党员3户联保、致富户联保和合作组织采取的“3333”循环模式(给养殖户每赊欠投放3000只鸡苗,3个月出栏后,向合作组织偿还鸡苗款3000元,分3次还清)为养殖户提供资金保障,有效解决了想发展养殖而无资金的农户,激发了农户的信心;争项目,筹资金,加大奖励力度,促进养殖业发展进程,不断推进养殖现代化、标准化建设。

全乡在争取国家投资和银行融资基础上更加注重启动民资、招商引资,逐渐改变投资主体单一的局面,初步形成了国家、集体、商人多元投资和个人贷款的筹资体系,2011年全乡共筹集资金2000余万元,其中群众自筹达到1500余万元,并引进有机肥加工企业(投资1000万元),有效地促进了特色养殖产业上档次、上水平,不断完善了养殖小区或养殖企业标准化建设步伐,同时对不同规模、不同标准的养殖户或企业,给予分档次、按标准的有梯度奖励,提高养殖的积极性;加大“三通”力度,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养殖激情。

全乡

紧紧围绕全县“草畜产业提升年”活动的有利时机,从养殖户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着力解决好的水、电、路“三通”的问题,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力度,让土地升值,提升养殖规模化、产业化水平;勤宣传、重培训、讲科学、提水平。

2011年全乡聘请县农技人员、甘肃三旺公司技术员、兰州正达公司技术员及养殖专家对种养农户分批分次集中进行种养技术和种养疫病防治技术培训12多次,组织全乡养殖户、全体乡村干部、县乡两级人大代表开展了全乡养殖观摩会,进行了差距对比、反思总结与经验交流,并组织新发展养殖农户20余人在其它养殖条件较好的乡镇进行了参观学习,有力地提升了全乡农业生产技术化水平。

第三篇:

推广种养结合循环模式建设鄱阳湖生态农业区(曹)

推广生态种养循环模式建设鄱阳湖生态农业区

曹建祥

“一栏猪、十亩田,一笼鸡、过好年”,这是几千年以来庄稼人小农经营的一个缩影,它既反映传统养殖对庄稼生产的重要性,也说明养殖业是增加农民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

可现在不同了,随着农村大批青壮年劳力转移进城,传统种植养殖业已经逐步转向规模化、专业化,种养业经营主体基本分离,种田的用化肥,养殖的靠饲料,种养脱节既造成资(肥)源浪费,又加重了环境压力,甚至造成污染。

去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了江西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第一个列为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目的是保护生态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也是惠及全省人民及子孙后代的大工程。

农业、农村是生态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抓住千载难逢的机遇,转变和创新农业发展方式,打造鄱阳湖生态农业示范区,是时代赋予农业部门的新使命。

一、现阶段种养分离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种植和养殖业是构成农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在传统农业中,种植业为养殖业提供食料,养殖业为种植业提供肥源。

两者紧密相联,循环利用。

但是随着现阶段城市化、工业化发展,大批农民转移进城,农村家庭传统养殖基本萎缩,尤其是我省养猪业,规模养殖场迅

1速发展,以新余市为例:

2009年全市生猪出栏71.3万头,其中年出栏1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808户,存栏能繁母猪3.35万头,出栏生猪55.5万头,分别占全市存栏母猪、出栏生猪的53.4%、77.8%。

在808户规模养殖户中,种养结合的不到15%,而年出栏10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110户,出栏生猪占全市近50%。

从种植业讲,除了受耕地限制,规模种粮、菜的发展速度不如养殖业,但以开发山(旱)地发展经济作物为主的规模种植户比比皆是。

全省果业、茶叶、油茶、药材等经济作物(经济林)产业布局、区域特色明显,基本在红壤丘陵地带,土壤条件差,除赣南果业部分农户采用“猪—沼—果”模式外,大部分规模种植户生态种养结合不够,有机肥缺乏。

以新余果业为例,全市100亩以上果业规模种植户551户(500亩以上46户),占全市果园总面积的83%。

全市果园养猪年出栏6万头,只占全市生猪年出栏8.4%。

全市80%果园缺乏自给有机肥,而真正做到猪—沼—果的不到5%。

当前,种养业规模化生产已出现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养殖业排污问题,80%以上养殖场,不兼种植,尤其是养猪业,大部分没有标准排污设施,部分养殖场既使近几年已经列入生态养殖小区和大型沼气工程项目支持,实施了改造(全市06年以来共40家)。

由于猪场与种植区太远,沼肥、沼气也基本没有合理利用。

2二是养殖业规划滞后。

未批先建或乱建普遍。

尽管《畜牧法》明确规定了养殖禁养区、限养区,但养殖户首先考虑的是交通、水源,相当一部分养殖场偏偏建在村边、水库边、河流边,地方政府和部门也没有详细的规划和监理措施。

三是种植基地土壤退化,有机肥缺乏。

由于购买畜禽粪肥既增加运输成本,也增加施肥成本,种植大户只能长期依赖化肥,并大量使用除草剂,已造成土壤板结退化和污染残留。

四是部分山塘水库过渡使用畜禽粪肥,不仅造成水体污染,而且对无公害、标准化养殖水产品造成冲击,休闲渔业发展也成问题。

二、推广生态种养循环模式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推广生态种养循环模式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随着现代科技、现代工业文明和城市化发展,我国农业开始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现代农业核心是科技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

其内在要求是“绿色、生态、高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