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教学设计之四.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836884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教学设计之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教学设计之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教学设计之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教学设计之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教学设计之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教学设计之四.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教学设计之四.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教学设计之四.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教学设计之四.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教学设计之四.docx

《《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教学设计之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教学设计之四.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教学设计之四.docx

《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教学设计之四

《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教学设计之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波斯猫、燕子、蜜蜂和青蛙的头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斯、滋、决、衔、软、绵、碌、糖、箱、蹦、呱、哼”12个生字。

  2.理解波斯猫和燕子、蜜蜂、青蛙对快乐的不同看法。

  3.通过教学,让学生懂得“劳动创造快乐”的道理。

  4.培养学生自主积累语言的能力,边读边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燕子、蜜蜂、青蛙说的话。

  教学难点:

  通过波斯猫与燕子、蜜蜂、青蛙的对话去理解波斯猫为什么觉得不快乐,而燕子、蜜蜂、青蛙却觉得快乐。

  教学流程:

  

(一)情景激趣,导入新课。

  1.动画出示波颠猫自我介绍:

“我是波斯猫,我的一只眼是蓝色,另一只是绿色。

我吃穿不缺,衣食无忧,但我却感到很不快乐。

哎,这可怎么办呢?

”(教师相机解说:

“这只波斯猫没有快乐,于是,他就出去寻找快乐,它都找了谁?

结果怎样呢?

”)

  2.揭示课题:

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

  

(二)学习生字,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多拼读几遍。

  2.小组内循环读课文,把读错的字找出来,互相纠正。

  3.出示生字词,学生开火车读

  4.再读课文:

想一想,为什么波斯猫不快乐?

(不需回答)

  5.说说快乐的滋味是什么?

  6.自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

  (三)朗读训练,理解课文。

  1.不知快乐是什么滋味的波斯猫努力去寻找快乐,他去问谁了呢?

请你再读读课文,用——划出。

  2.学生自由朗读,老师巡视。

  3.指名回答,课件出示波斯猫与燕子、蜜蜂、青蛙的对话过程。

老师相机板书:

燕子 蜜蜂 青蛙

  4.你知道它们的快乐是什么吗?

  请三位学生以阅读的方式来表达。

  <2>请三位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来表达。

老师相机板书:

造泥窝 酿蜂蜜 捉害虫

  5.齐读第2、第5、第8自然段,提出本课学习的重难点:

为什么燕子、蜜蜂、青蛙觉得生活是快乐的,而波斯猫却不觉得呢?

  6.学习第2~3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

  思考:

燕子是怎样造泥窝的?

(用“~~~~’’从课文中标出来)所以它得很快乐。

  <2>完成填空:

燕子(            ),觉得睡在里面很快乐。

  <3>自由读燕子说的话,并说说你的体会(老师相机结合课件指导学生读“一口一口”,读出造窝的辛苦,并板书)

  <4>指名读第3自然段,读出波斯猫瞧不起的语气。

  <5>分角色朗读,思考回答:

为什么睡在软绵绵的沙发上的波斯猫没有感到快乐,而睡在泥窝的燕子却感到很快乐昵?

  <6>学生反馈,老师板书:

劳动创造快乐

  7.小组内学习4~6自然段

  出示学习要求:

a.一起熟读课文。

  b.讨论完成填空:

蜜蜂(            ),觉得酿蜜特别快乐。

  c.说说你从中懂得了什么?

还有什么没有弄懂的?

  <2>小组内学习

  <3>学生反馈学习情况,老师相机结合蜜蜂酿蜂蜜的资料和过程的课件指导学生朗读好“千千万万”,从而体验蜜蜂酿蜜的辛苦,并理解:

同样是蜜糖,为什么波斯猫没有觉得快乐,而蜜蜂却觉得特别快乐?

(板书:

千千万万)

  8.学习第7~9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你懂得了什么?

  <2>填空:

青蛙(            )觉得是它的最大快乐。

  <3>学生质疑。

  <4>师生在熟读的基础上共同解决疑问,老师相机板书:

蹦来蹦去

  9.你明白快乐是什么了吗?

你的快乐又是什么?

  1O.多媒体出示儿童歌曲:

《劳动最光荣》,学生跟着一起唱。

并说说自己的劳动是什么,你打算怎样创造你的快乐。

  11.学习最后一段。

  讨论:

波斯猫为什么找不到快乐?

并指导好朗读。

  12.你们能帮助波斯猫吗?

想对它说点什么昵?

  (四)课外延伸,巩固含义

  1.说说你这节课的收获。

  2.以《找到快乐的波斯猫》为题编一段故事板书设计:

  23 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

  燕子  一口一口  造泥窝

  蜜蜂  千千万万  酿蜜糖  劳动创造快乐

  青蛙  蹦来蹦去  捉害虫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决、波、温、软、睡、寻、算”7个字和认识偏旁:

横山头。

  2.以《找到快乐的波斯猫》为题编一段故事。

  3.分角色朗读,更深地体会“劳动创造快乐”的道理。

  4.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主积累语言的能力。

  教学重点:

  会写“决、波、温、软、睡、寻、算”7个字和认识偏旁:

横山头。

  教学难点:

  会用那7个生字分别说一句话。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检查认读生字词的情况。

  2.有感情得朗读课文,回忆:

波斯猫为什么找不到快乐?

波斯猫怎样做才会找到它的快乐昵?

找到快乐的波斯猫是怎样的呢?

(把自己编的故事说一说)

  

(二)分角色朗读,并演一演

  1.把课文和自己遍的故事结合起来,小组内分角色朗读,并演一演。

  2.选四个好的同学在同学们前面演一演,其他同学评一评。

  (三)展练习,拓展思维

  1.燕子觉得(      )很快乐,蜜蜂觉得(      )特别快乐,青蛙觉得(      )是他最大的快乐,使我明白了(      )才是真正的快乐。

  2.牛伯伯觉得(      )很快乐,清洁工人觉得(      )很快乐,(      )觉得(      )很快乐……

  3.给课后第3题的句子加上标点

 4.我想对波斯猫说:

“。

”(四)书写,运用生字。

  1.读一读要求写的字,并说说这些字的哪些偏旁你是认识的,哪些是你不认识的。

(学习偏旁:

横山头)

  2.自主识记生字

  3.指名说识记生字的方法,并运用它来组词,用所组的词说一句话。

  4.自主观察每个生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班内讨论如何书写。

  5.指导书写,让学生描红,再独立书写。

  (五)自主积累词语。

  把你在这课中学到的词语填在“词语花篮”里,并读一读。

  板书设计:

  23 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

  决定     波纹     温暖     柔软     睡觉

  决  决心  波  波浪  温  温饱  软  软弱  睡  睡眠

  坚决     波动     温和     软绵绵    睡袋

  寻找     计算

  寻  寻觅  算  计算

  寻死     算计

  教学反思:

  《没有快乐的波斯猫》是一篇童话故事,主要讲:

波斯猫不知道快乐是什么,因而去找燕子、蜜蜂、青蛙询问,最后还是不明自快乐是什么。

而学生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从燕子、蜜蜂、青蛙的话去懂得“劳动创造快乐”的道理。

  教学了这篇课文,我觉得以下的几点是我在教学中做得比较成功的:

  1.以读为主,以学生为本。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所以本课我就让学生通过有目的性的自读、小组合作读、个人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通过充分的朗读来理解燕子造窝、蜜蜂酿蜜、青蛙捉害虫的辛苦。

体会他们快乐,明白波斯猫为何不快乐及值得“劳动创造快乐”的道理。

并且我在教学中注重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在熟读的基础上说自己对“燕子、蜜蜂、青蛙为什么觉得快乐。

而波斯猫却不觉得快乐”的理解。

学生因为对课文熟悉了,有的学生就说:

“燕子一口一口地衔泥来造窝,创造窝的过程很辛苦,所以他很快乐。

有有的学生就说一“燕子的窝是自己造的,是通过自己的劳动才得到的,所以它很快乐。

”有的学生说:

“蜜蜂通过千千万万朵花中才来花粉,才可以酿成蜂蜜,他劳动得很辛苦,并且它的劳动创造出了成果,所以它特别快乐。

“有的学生就说:

“青蛙一天到晚蹦来蹦去捉害虫是一件辛苦的事情,但想到能帮助人们保卫庄稼,知道劳动有了回报,就觉得是它最大的快乐。

”有的说:

“波斯猫不劳动,总依赖主人给它东西吃,所以它不会觉得快乐的。

”……这样,通过读、说,学生自然而然地就懂得了“劳动创造快乐”的道理。

  2.让学生精读课文有关段落,学会品词品句,读有所悟。

“抓住关键词语读好句子”是语文课上最常用的教学方法。

老师先出示句子问学生:

句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机械性的教学令学生索然无昧。

所以我教学《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时,我就让学生按要求找到句子并划出,然后让学生读通句子,读好句子,在读句的过程中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句意,深入感悟文中的情感。

学生读得好,说得更好,一位女生说,她从“一口一口”体会到燕子衔泥造窝的辛苦;另一男生从“千千万万”感悟到蜜蜂采蜜酿蜜的辛劳,读时声情并茂。

老师再用资料补充:

一只蜜蜂往返飞行10次,采集1500多朵花才酿成一滴蜂蜜。

此时,学生的情感油然而生,饱含激情的朗读至今另我难忘。

有了以上两句句子教学基础,学生自然而然读出青蛙整天蹦来蹦去捉害虫的快乐情感,学生读好了句子,也懂得“付出劳动获得成果”的道理

3.让学生在歌声中体会情感,受到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

“教师要深入钻研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徜徉其中,放飞心灵与文本对话,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塑造良好的人性和健全的人格。

”所以我就在第一课时让学生从文字上懂得“劳动创造快乐”的基础上唱《劳动最光荣》,让他们在从文字中感悟升华到在情景中感悟“劳动创造快乐”的道理,在他们意味未尽的时刻,让他们说说自己的劳动是什么,打算怎样去创造快乐。

让他们在说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受到思想的教育。

  4.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

“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所以我们的教学离不开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起源于口头表达能力,因此我除了通过学生与文本、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的对话中去培养学生的口头语言外,还在上第二课时时让学生编故事。

说说找到快乐的波斯猫是怎样的。

当学生的思维闸门一打开,他们就会想象奇特,丰富多彩。

有的说波斯帽猫后来认真思考了燕子、蜜蜂、青蛙的话,知道了自己不劳动是找不到快乐的,所以它开始去捉老鼠了。

每捉到一只老鼠,它的心情就特别高兴,还感觉到了主人给他的蜂蜜特甜、炸鱼特香。

有的说波斯猫知道了劳动能创造快乐,所以他天天去捉老鼠,帮助主人把家里的老鼠都捉完了,他还去邻居家捉,他从此就过上了快乐的日子,知道了快乐是什么之味了……这样,学生就把读书、说话、情感陶冶三结合起来,对文本有了一个更深的感悟:

劳动能创造快乐。

  5.学以致用。

在写字教学中,我让学生在识记生字的基础上,运用生字来组词,并用所组的词说一句话。

学生就来劲了,有的说:

“决(决定)我决定认真把我的字写好。

”有的说:

“决(决心)我想把知识学好的决心已定,谁也不能改变。

”有的说:

“波(波纹)我往潮水里扔石子,水面上就出现了波纹。

”……虽然这些句子还很简单,但他们会用这些字来组词,造句,说明他们对这些字的字义已经掌握了,在有限的时间里运用,这就足够了,把句子说具体,我们可以慢慢再引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