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网上随机考试期末复习指导意见.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837034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经济学》网上随机考试期末复习指导意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区域经济学》网上随机考试期末复习指导意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区域经济学》网上随机考试期末复习指导意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区域经济学》网上随机考试期末复习指导意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区域经济学》网上随机考试期末复习指导意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区域经济学》网上随机考试期末复习指导意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区域经济学》网上随机考试期末复习指导意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区域经济学》网上随机考试期末复习指导意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区域经济学》网上随机考试期末复习指导意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区域经济学》网上随机考试期末复习指导意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区域经济学》网上随机考试期末复习指导意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区域经济学》网上随机考试期末复习指导意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区域经济学》网上随机考试期末复习指导意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区域经济学》网上随机考试期末复习指导意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区域经济学》网上随机考试期末复习指导意见.docx

《《区域经济学》网上随机考试期末复习指导意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经济学》网上随机考试期末复习指导意见.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区域经济学》网上随机考试期末复习指导意见.docx

《区域经济学》网上随机考试期末复习指导意见

《区域经济学》课程考核说明

第一部分课程考核的有关说明

一、考核对象

本课程考核对象为电大开放教育试点行政管理本科专业选修本门课程的学生。

二、考核方式

本课程采用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形成性考核包括4次网上平时作业、网上学习以及小组活动等。

平时作业占学期总成绩的60%。

终结性考核即期末考试,期末考试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40%。

三、命题依据

本课程的命题依据是《区域经济学》文字主教材和本考核说明。

文字主教材是由丁四保编著的《区域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12月版。

四、试题类型及其结构

1、终结性考核(期未考试)题型:

(1)单项选择题:

在列出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这部分内容包括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运行规律的了解和掌握程度。

(2)多项选择题:

在给出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

这部分内容包括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运行规律的了解和掌握程度。

(3)判断题:

要求对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的记忆与理解中容易出错和易引起似是而非的问题做出是“正确”还是“错误”的准确判断。

2、考核形式。

形成性考核形式为平时作业,期末考试形式为开卷网上随机考试形式。

五、答题时限

期末考试的答题时限为90分钟。

 

第二部分考核复习题

《区域经济学》复习题1

一、单选题

1、萧条区是指曾经是发达区域,但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陷入经济危机之中的区域,其通病是:

()。

C

A、经济结构落后B、经济结构臃肿、紊乱C、经济结构陈旧D、经济结构单一

2、()是区内经济活动和区外经济联系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A

A、城市B、卫星城镇C、乡村D、经济开发区

3、“孔雀东南飞”的现象说明()在人口迁移中的作用更加明显。

D

A、政治因素B、文化因素C、地理因素D、经济因素

4、把整个产业划分为消费资料产业、资本资料产业、其他产业是()的产业分类法。

D

A、马克思B、克拉克C、库兹涅茨D、霍夫曼

5、()是产业区位选择机制中的主体部分。

B

A、目标驱动机制B、利益驱动机制C、宏观调控机制D、市场调控机制

6、区域经济学是“研究为人们所忽视的经济空间秩序,研究稀有资源的地理分布的科学”。

这是()的观点。

B

A、杜贝B、诺斯C、程必定D、陈栋生

7、将整个产业划分为广义的农业、工业、服务业,这是()的产业分类法。

D

A、马克思B、霍夫曼C、库兹涅茨D、克拉克

8、经济结构臃肿、紊乱是()区域的通病。

C

A、经济落后区域B、萧条区域C、过度繁荣区域D、潜在萧条区域

9、不同层次的城市功能不同,但所有的城市都有一些共有的功能,下面()不是城市的共有功能。

B

A、集聚功能B、分配C、创新功能D、协调功能

10、工业化进程可按制造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划分,一般来说,其比值在23%以上时,为()。

D

A、工业化第一阶段B、工业化第二阶段C、工业化第三阶段D、工业化第四阶段

11、地域生产综合体可分为大经济区综合体,中等范围地域综合体,小范围地域综合体。

这是按()标志分类。

C

A、生产的侧重面B、专业化方向C、地域范围D、主要形成因素

12、()以制度因素来标志和命名区域经济发展的四个阶段,即传统经济阶段,工业化初期段,全面工业化阶段,后工业化阶段。

B

A、胡佛——费雪B、蒋青海C、罗斯托D、李斯特

二、多选题

1、经济腹地,即经济中心影响和辐射所及的地域范围,具有三个重要的经济特征,即:

()。

ABE

A、经济运动的多元性B、经济运动的相关性

C、经济运动的单一性D、经济运动的无关性

E、经济运动的层次性

2、造成区域企业竞争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有:

()。

ABCE

A、企业规模不经济B、生产布局不合理

C、设备老化,技术落后,管理落后D、区域政策稳定

E、第三产业的发展落后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发展的需要

3、经济区域划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一般要考虑()几个方面的因素。

ABDE

A、自然条件B、经济条件C、技术条件D、社会条件E、行政区划

4、国土资源评价应遵循的原则有:

()。

ABDE

A、分析的客观性B、善于比较

C、对资源的优势要从静态考虑D、对资源的优势要从动态中考虑

E、重视区域内外资源的相互作用

5、中科院“高技术开发区研究”课题组对世界各国的高技术开发区作了归纳分类,认为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主要形式有:

()。

ABDE

A、孵化器B、科学园

C、生产力促进中心D、高技术地带

E、科学域

三、判断题

1、区域规划的主体包括政府和企业两大类,其中政府是第一主体,企业是第二主体。

×

2、现代城市发展的基本动力是工业化和第三产业发展。

3、区位地租是仅仅由于土地的位置差异而出现的超额利润。

4、一个地区的支柱产业就是该地区的主导产业。

×

5、一般来说,对外经济联系较多的区域,其经济发展水平也相对较高。

6、一个区域是否形成了主导产业,一个简要地衡量指标就是产业专门化率或区位商。

7、自然因素只对农业和矿业布局有影响,对加工业和第三产业布局没有影响。

×

8、城市是由于社会分工出现非农产业活动而产生、发展的。

 

《区域经济学》复习题2

一、单选题

1、在全国经济或者区域经济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经济增长快、发展质量较高的地区,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经济发展的主要地区,通常其人均GDP要大大高于全国人均水平。

这样的区域被称为()。

B

A、经济特区B、区域经济核心区C、区域经济外围区D、新产业区

2、()通过对已往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增长经验进行总结,以主导产业部门综合体系、制度结构、人类的目标追求等为标准,把国家和区域经济的增长划分为传统社会阶段、为起飞创造前提条件阶段,起飞等六个阶段。

B

A、胡佛——费雪B、罗斯托C、李斯特D、蒋青海

3、()效应作用的结果会使生产进一步向条件好的高梯度地区集中。

D

A、扩张效应B、回程效应C、涓滴效应D、极化效应

4、临界最小努力命题理论是主张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应努力使经济达到一定水平,冲破低水平均衡状态,以取得长期持续增长。

它是由()提出的。

D

A、内尔森B、R·纳克斯C、西蒙D、哈维·赖宾斯坦

5、目前,尚无划分工业化阶段的统一标准,工业化进展程度的百分比为()为工业化的第一阶段。

C

A、10%~17%B、17%~23%C、10%以下D、23%以上

6、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1912)一书中提出了()。

C

A.区域发展的相互依赖理论B.要素禀赋理论C.创新理论D.人力资本学说

7、知识经济的核心在于()。

B

A、知识积累B、知识创新C、知识传播D、知识应用

8、经济结构的核心部分是()。

A

A、产业结构B、收入分配结构C、技术结构D、职业结构

9、目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核心地区。

B

A、西部地区B、长江三角洲、东南沿海、环渤海区C、中部地区D、东北区

10、衡量城市化的静态指标是()。

A

A、城市化水平B、城市化速度C、城市成长力D、城市规模

11、对于()国家来说,现代工业总是先集中在少数区域,而余下的空间成为区域上不发达的边缘,空间组织上表现为“二元结构”。

B

A、发达国家B、发展中国家C、资本主义国家D、社会主义国家

二、多选题

1、区域经济中心具有的特征是:

()。

ABD

A、多层次、多等级,在不同的地域范围内,城市的集聚能力不同

B、区域的经济中心是城市

C、所有的城市都是经济中心

D、区域的经济中心是区域经济活动的中心

E、区域的经济中心是区域的地理中心

2、国土资源评价应遵循的原则有:

()。

ABDE

A、分析的客观性,注重国土资源的优劣两个方面B、善于比较

C、对资源的优势要从静态考虑D、对资源的优势要从动态中考虑

E、重视区域内外资源的相互作用

3、根据产业对区位因素要求的指向性不同,可将产业分为:

()。

ABCDE

A、运输指向产业B、劳动力指向产生

C、资本指向产业D、技术指向产业

E、电力指向产业

4、区域劳动力的质量取决于:

()。

ABC

A、劳动者的身体素质B、劳动者的科学、文化技术素质

C、劳动者的工作态度D、劳动者家庭规模的大小

E、劳动者的组织程度

5、影响产业布局的因素主要有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科技因素等。

下面哪些因素属于社会经济因素对产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ABDE

A、人口和劳动力B、资金C、技术D、市场E、运输

三、判断题

1、工业型经济特区的功能在于吸收和利用国外资金与技术在区内投资设厂,利用当地廉价劳动力,从国内外采购原材料进行生产,产品全部或大部分出口到国外市场。

2、区域经济学是“区域”与“经济”的简单叠加。

×

3、广义的区域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区域内的社会总财富的增加。

×

4、从原则上讲,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中,建立一个部门齐全的产业体系是领导者的最优抉择。

×

5、在我国原东中西三带的划分中,西部不含海南。

6、理论上每个城市都有一个合理规模,但实践上很难确定最佳城市规模的数量界限。

7、发挥区域优势的关键在于建立能够充分体现区域优势的区域产业结构。

8、解放以来,我国一直是通过计划机制调整区域产业结构。

×

9、市场开放程度不影响区域分工。

×

 

《区域经济学》复习题3

一、单选题

1、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理论,区域经济的盛衰主要取决于()。

C

A、生产力水平高低B、资源丰富程度C、产业结构优劣D、区域经济政策导向

2、衡量区域产业结构合理与否的最终标准是()。

A

A、结构性效益B、资源利用程度C、关联度D、区域产业结构的转换能力

3、沿江国土轴是指沿长江,东起(),西至四川攀枝花,其纵向延伸100~200km范围的经济地带。

D

A、杭州B、青岛C、南京D、上海

4、纳克斯认为打破低水平循环的增长的根本是()。

B

A、增加供给B、创造需求C、扩大投资D、保证经济均衡增长

5、任何区域的发展都存在着次序,区域发展由自给自足经济阶段→乡村工业崛起阶段→农业生产结构转换阶段→工业化阶段→服务业输出阶段。

这是()的理论。

B

A、罗斯托B、胡佛—费雪C、李斯特D、蒋青

6、区域经济学形成于()。

B

A、20世纪20年代B、20世纪50年代C、20世纪70年代D、20世纪90年代

7、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是()。

A

A、科技进步B、人力资本有机构成提高

C、第三产业的高速增长D、政策的改善与优化

8、下面()项不属于人口移动的规律性。

B

A、改善生活是迁移的重要动力B、迁移人口中女性多、青年多

C、迁移量与距离成反比D、乡村人口大量迁入城市

9、关于我国城市化道路选择问题,理论界代表性的观点有三种,下面()不是代表性的观点。

B

A、大城市重点发展论B、小城镇重点发展论C、小城市重点发展论D、并举论

10、产业分类就是将单个产业部门依据一定的同质标准划分为若干集合。

按生产产品的最终用途将整个社会生产划分为生产生产资料的部门和生产消费资料的部门,这是()的产业分类法。

D

A、克拉克B、霍夫曼C、库兹涅茨D、马克思

11、“区域经济学是以经济的观点研究在资源不均匀分配是否能完全自由流动的世界中,各地区的差异及其关系的科学。

”这是()的观点。

B

A、诺斯B、杜贝C、程必定D、陈栋生

二、多选题

1、区域产业结构变动的导向有:

()。

ACE

A、技术导向B、市场导向C、结构导向D、政策导向E、资源导向

2、影响集聚规模的因素,主要有:

()。

ABCD

A、资源条件B、地区的经济基础

C、居民的文化素质D、地区的知名度

E、政策环境

3、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管理模式主要有:

()。

ABCD

A、行政管理型B、行政服务型

C、向法人实体过渡型D、企业管理型

E、自由型

4、地域生产综合体按专业化方向为标志分类,可分为:

()。

ABE

A、汽车制造型B、石油化工型

C、劳动资源型D、销售环境型

E、钢铁冶炼型

5、确定区域发展战略时,必须考虑的区域经济发展的社会环境因素主要有:

()。

ADE

A、政府管理经济的能力与效率B、区域的市场条件

C、区域劳动力的供应条件D、区域法规的完善程度

E、政局稳定性

三、判断题

1、意大利的新型工业化地区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意大利工业小区发展模式。

2、比较利益学说的理论基础是亚当·斯密的比较成本学说。

×

3、区域经济学是地理学与经济学相结合的产物,它是研究各种经济现象在地理空间上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4、区域经济分工是区域经济合作的基础。

区域经济关系合理化的途径是完善区域分工与合作。

5、区域经济学是“区域”与“经济”的简单叠加。

×

6、区域内部产业部门的更替,就是把区域经济要素从衰退部门转到兴旺部门来,使相同的投入能够有更多的产出。

7、交通枢纽尤其港口城市也是工业的最佳区位之一。

8、区域开放度是表明一个区域经济的对外开放程度的指标。

9、非保税区产品进入保税区视同出口,保税区产品进入非保税区视同进口。

 

《区域经济学》复习题4

一、单选题

1、()是区内经济活动和区外经济联系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A

A、城市B、卫星城镇C、乡村D、经济开发区

2、在我国,解放后的乡村改革主要经历了①农业合作化;②家庭联产承包制;③人民公社制度;④土地改革。

按先后发生的顺序排列,下边()选项是正确的。

D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④→③→②→④D、④→①→③→②

3、()指在商品生产过程中,消耗各种生产要素的相对强度。

C

A、要素禀赋B、要素强度C、要素密集度D、要素消耗量

4、三次产业的划分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首先提出来的。

B

A、库茨涅兹B、科林·克拉克C、配第D、熊彼特

5、对任何一个大国而言,减少贸易利益冲突的根本途径是()。

A

A、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B、加强行政控制

C、实现经济发展的均衡增长D、加强税收调节

6、地域生产综合体可分为原料型、完整型(采掘业和加工业同步发展),加工型(以加工业为主)地域生产综合体,其依据()标志分类。

C

A、地域范围B、主要形成因素C、生产的侧重面和经济结构D、专业化方向

7、区域经济发展病的主要症状有:

长期经济发展缓慢,长期高失业率,生活水平低,大量人口外迁。

经济结构落后是()区域的通病。

C

A、萧条区B、繁荣区C、落后区D、潜在萧条区

8、地域生产综合体按()标志,可分为汽车工业制造型,石油化工型、钢铁冶炼型等。

C

A、主要形成因素B、地域范围

C、专业化方向D、生产的侧重面和经济结构

9、()不属于新产业区。

D

A、新工业区B、现代农业区C、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D、经济特区

10、()揭示了导致产品比较成本区域差异的关键原因在于要素比例的不同。

C

A、绝对优势原理B、比较优势原理C、要素禀赋论D、地域分工理论

11、()在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了创新理论。

D

A、亚当·斯密B、大卫·李嘉图C、查德·库珀D、熊彼特

二、多选题

1、确定区域发展战略时,必须考虑的社会环境因素主要有:

()。

ABE

A、政局的稳定性B、政府管理经济的能力与效率

C、劳动力的供应条件D、区域的市场条件

E、区域法规的完善程度

2、重点产业必须具备的条件有:

()。

ABCD

A、该种产业的产品市场需求大

B、建立在特别有利的区域条件基础上

C、综合连锁效应强

D、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率高

E、必须是区域产业结构中产值比重大的产业

3、产业的集聚规模在一定范围内是地区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

影响地区产业集聚规模的因素主要有:

()。

ABCD

A、自然资源B、地区的经济基础

C、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D、地区的知名度

E、地区的市场规模

4、下列哪些选项属于城市产业结构的特征?

()ABD

A、开放性B、集约性C、战略性D、服务性E、市场性

5、尽管不同层次的城市功能不同,但所有的城市都有的功能有:

()。

ABCE

A、集聚功能B、创新功能

C、辐射功能D、增长中心的功能

E、协调功能

三、判断题

1、区域经济开发有明确的开发主体,该主体自始至终控制着开发进程。

2、保税区是国境以外,关境以内的一个区域。

×

3、绝对优势理论认为区域是一个具有整体利益的综合体,区域的竞争是在区际收支平衡的基础上的竞争,因而受到竞争法则的支配。

×

4、目前中国政府在积极倡导先进地区与落后地区之间的对口扶贫工作,东部发达地区和西部落后地区之间形成的辐射是摊饼式辐射。

×

5、区域发展是一个主观的过程,是人们作用于区域经济开发过程的主观行为。

×

6、科技型的经济特区其功能在于让外商在区内免税进行商品转运、仓储、分装和贸易。

×

7、人口作为消费者和生产者,对产业布局具有双重影响。

8、人口流动是决定区域分工的动力性基础。

×

9、一般来说,制造业的区域分工比较明显,旅游业的区域分工不明显。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