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LA西方园林史课程作业论文勒诺特尔的法兰西古典园林浅述.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837510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579.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MLA西方园林史课程作业论文勒诺特尔的法兰西古典园林浅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MLA西方园林史课程作业论文勒诺特尔的法兰西古典园林浅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MLA西方园林史课程作业论文勒诺特尔的法兰西古典园林浅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MLA西方园林史课程作业论文勒诺特尔的法兰西古典园林浅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MLA西方园林史课程作业论文勒诺特尔的法兰西古典园林浅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MLA西方园林史课程作业论文勒诺特尔的法兰西古典园林浅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MLA西方园林史课程作业论文勒诺特尔的法兰西古典园林浅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MLA西方园林史课程作业论文勒诺特尔的法兰西古典园林浅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MLA西方园林史课程作业论文勒诺特尔的法兰西古典园林浅述.docx

《MLA西方园林史课程作业论文勒诺特尔的法兰西古典园林浅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MLA西方园林史课程作业论文勒诺特尔的法兰西古典园林浅述.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MLA西方园林史课程作业论文勒诺特尔的法兰西古典园林浅述.docx

MLA西方园林史课程作业论文勒诺特尔的法兰西古典园林浅述

西方园林史课程作业:

 

题目:

勒诺特尔的法兰西古典园林浅述

 

姓名:

课程教师:

班级:

MLA

学号:

日期:

勒诺特尔的法兰西古典园林浅述

摘要:

以勒诺特尔为代表的法国古典园林的出现,标志着单纯模仿意大利造园形式时代的结束,同时法国的造园艺术成为在欧洲有深远影响的一种形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一、17世纪的法国古典园林

法国位于欧洲大陆的西部中纬度地区,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呈明显的海洋性气候。

国土平面呈六边形,三边临海,三边靠陆地,大部分为平原地区。

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为与周边地区的交流提供了便利,也为多种植物的生存繁衍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从而为造园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17世纪下半叶,法国路易十四大帝登基,强化中央集权,将法国建成了在欧洲具有领导地位的国家,绝对军权发展到了顶峰,专制王权进入极盛时期,为这一时期的法国古典主义文戏剧、美学、雕塑、建筑、园林、绘画等的繁荣创造了条件,使之获得了辉煌的成就。

二、安德烈·勒诺特尔

安德烈·勒诺特尔(AndréLeNôtre,1613年3月12日-1700年9月15日)出生于巴黎的造园世家,祖父是宫廷园艺师,在16世纪下半叶为丢勒里公园设计过花坛。

其父让·勒诺特尔(JeanLeNôtre)是路易十三的园林师,曾与克洛德·莫莱合作,在圣日耳曼昂莱工作,1658年后成为丢勒里宫苑的首席园林师,去世前是路易十四的园林师。

勒诺特尔13岁进入西蒙·伍埃的画室学习,画家勒布朗和建筑师芒萨尔的设计风格对他有很大的影响。

在离开画室之后,他跟随父亲在丢勒里花园里工作。

1635年勒诺特尔成为路易十四之弟、奥尔良公爵的首席园林师,1643年获得皇家花园的设计资质,两年后成为国王的首席园林师,1653年获得皇家建造师的称号。

1656年,勒诺特尔开始建造财政大臣尼古拉斯·富凯的沃勒维贡特庄园,采用了前所未有的样式,成为法国园林艺术史上划时代的作品,也是古典主义园林的杰出代表。

安德烈·勒诺特尔作为路易十四长达40年的宫廷园艺师,使法国园林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取代了意大利园林而风靡整个欧洲。

宏大、壮丽、稳重,伴随着路易十四的宫廷文化,法国古典主义造园艺术传播到西班牙、俄罗斯、意大利及至整个欧洲,影响极为深远。

三、代表作品

1、凡尔赛宫(Versailles)

凡尔赛宫是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的代表,它的总体布局是为了体现至高无上的君权,以府邸的轴线为构图中心,沿府邸——花园——林园逐步展开,形成一个完整统一的整体。

凡尔赛宫园林布局比较复杂,花园在宫殿西侧,从南至北分为三部分。

南、北两部分都是绣花式花坛,南面绣花式花坛再向南是橘园和人工湖,景色开阔,是外向性的;北面花坛被密林包围着,景色幽雅,是内向性的,一条林荫路向北穿过密林,尽端是大水池和海神喷泉。

中央部分有一对水

池,从这里开始的中轴线长达3公里,向西穿过林园。

林园分两个区域,较近的一区叫小林园,被道路划分成12块丛林,每块丛林中央分别设有回纹迷宫、水池、水剧场、岩洞、喷泉、亭子等,各具特色,远处的林园全是高大的乔木。

中轴线穿过小林园的一段称王家大道,中央有草地,两侧排着雕刻。

王家大道东端的水池里立阿波罗母亲的雕像,西端的水池里立阿波罗雕像,阿波罗正驾车冲出水面。

这两组雕像表明,王家大道的主题是歌颂太阳神阿波罗,也就是歌颂号称“太阳王”的路易十四。

进入大林园以后,中轴线变成一条水渠,另一条水渠与它十字相交,构成横轴线,它的南端是动物园,北端是特里阿农殿。

凡尔赛宫苑以林园作为花园的延续和背景,可谓构思精巧。

整个园林布局则强调有序严谨,规模宏大,轴线深远,从而形成了一种宽阔的外向园林,反映了他们的审美情趣。

在平展坦荡中,通过尺度、节奏的安排又显得丰富和谐。

2、沃勒维贡特庄园(VauxleVicomte)

沃勒维贡特庄园的布局是规则的几何形式,庄园选址跨过安格耶(Anqueil)河的河谷地带。

勒诺特尔将安格耶河谷的最低处设计成运河,而花园的主轴线与运河垂直布置,利用自然地势的坡度,将中轴线设计成高差变化丰富,但又统一、充满秩序感的空间序列。

紧临中轴线的两侧是严格几何对称的,地形也经过改造,适应这种对称性。

但靠边缘的一些部分,根据原有地形,设计成上升或下沉的台地。

宫殿位于花园的北边,周围环以水壕沟,是中世纪手法的延续。

花园主体在宫殿的南边,中轴线长1km,轴线两侧是花坛和水池的平坦区域,宽约200m。

森林将花园与外围的农业风光隔绝开,使花园成为一个大的独立空间。

花园在中轴上采用三段式处理。

第一段的中心是一对刺绣花坛,红色碎石衬托着黄杨花纹,角隅部分点缀着修剪成几何形的紫杉及各种瓶饰。

刺绣花坛和府邸的两侧,各有一组花坛台地。

东侧台地略低,因为这里就是原有支流河谷的位置,著名的王冠喷泉就位于此。

第一段的端点是圆形水池,两侧为小运河,水渠东端原来是水栅栏和小跌水,现在是几层草地平台。

这里是花园第一条明显的横轴。

第二段中轴路两侧过去有小水渠,密布着喷泉,现已改成草坪种植带,其后是矩形草坪围绕的椭圆形水池。

沿中轴路向南,有方形水池,称为“水镜面”。

花园的东侧,有一洞窟,其上部的平台是观赏花园的好视点。

走到第二段花园的边缘,低谷中的横向大运河忽现眼前。

长近1000m、宽40m的运河,将全园一分为二。

中轴处水面向南面扩展,形成一块内凹的方形水面,成为两岸围合而成的、相对独立的水面空间。

在北花园的挡土墙上,有几层水盘式的喷泉、叠水,其间饰以雕塑,形成壮观的飞瀑。

第三段花园坐落在运河南岸的山坡上,坡脚倚山就势建有七开间的洞府,内有河神雕像和喷泉。

大台阶上有一座圆形水池,再往上是树林夹恃下的草坡,坡顶中央耸立着的大力神的镀金雕像,构成花园中轴的端点。

在此回头北望,整个府邸花园尽收眼底。

花园两边是浓密的林园,高大的树木,形成花园的背景。

树林形成的绿墙或开或合,围合出花园的空间,最后在花园的南端收缩并随地形上升,将视线集中于大力神雕像及其身后的茫茫林海之中,透视深远。

3、丢勒里花园

丢勒里花园是巴黎建造最早的大型花园。

路易十三时期,这个花园就对巴黎市民开放,它是法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公共花园。

由于花园位于巴黎市中心的塞纳河北案,因而成为城市发展的一个基点,其构图对城市布局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6世纪,亨利二世的王后卡特琳娜·德·美第奇在这里修建了宫苑,位于巴黎城外塞纳河的北岸。

当时的花园是几何网格状的,里面有迷园、岩洞、草坪、林荫路等,还有蔬菜园和果园,植物以大量的修剪黄杨、冷杉、紫杉、和柏树等常绿树为主,风格上接近意大利文艺复兴式样。

亨利四世时期,造园师克洛德·莫莱(ClaudeMollet)设计改造了丢勒里花园,有黄杨组成的刺绣花坛,林荫路,位于中轴线上的圆形的和八角形的水池,宫殿前的平台可以欣赏整个花园的景色。

1662年,路易十四下令改造丢勒里宫苑,围绕宫苑的围墙被拆除,建筑师勒沃改造了建筑立面,勒·诺特尔负责花园的设计。

勒·诺特尔设计的位于建筑前面的被称为“大方块”(GrandCarré)的部分,至今轮廓基本保留。

这一部分主要是花坛和水池,比较开敞。

往西是中央宽阔的林荫路和两旁浓密的丛林园,最著名的有剧场丛林园。

花园的西端是围绕着六边形水池的一对弧形的缓坡道。

花园的南北两侧,是抬高的两个长条形的平台,种满了大树,可以从高处欣赏花园的景色。

1667年,园林之外,穿越庄稼地和菜地的林荫路开始修建,这样,丢勒里花园的轴线可以一直通向远处的夏洛特(Chaillot)山丘,消失在地平线上,这就是香榭丽舍大街的前身。

而夏洛特特山丘就是后来拿破仑建造凯旋门的地方。

建成的丢勒里花园是对公众开放的,只是禁止衣衫不整的人、军人和狗入内。

这里是巴黎最早的公共花园之一。

丢勒里宫在1871年毁于一场大火,花园便与卢浮宫连接在一起了,现在这里已经是巴黎城市最中心的部分了。

从路易十五开始,这里就一直安放有许多雕塑,堪称一座露天博物馆。

20世纪初,为了表达人们的敬意,一座勒·诺特尔的胸像被安放在公园的西面。

四、小结

法国庭园自16世纪以来,都采用了严格对称的形式,到17世纪,虽然受意大利的影响,但在整体设计及局部处理上仍未能达到统一,局部的变化也是零散的,勒诺特尔最重要的成就是将庭园与建筑看成一个整体,来设计雄伟而又统一的景观,并在他的具体设计中得到了成功的体现,凡尔赛宫苑的完成确立了法国古典庭园式样。

随着路易十四辉煌历史的结束,进入摄政时代以后,凡尔赛宫苑就开始荒废了,直到1747年才得到复兴。

18世纪后,法国造园艺术又受到中国和英国的影响而发生了变化,追求亲切而宁静的氛围,是对法国古典主义造园艺术的一种冲击。

宫廷式园林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增加了许多自然的味道,18世纪中叶,正当法国资产阶级成为一个新兴阶级崛起的时候,他的启蒙思想家们从中国借用孔孟的伦理道德观念作为反抗宗教神权统治的思想武器,随着海外贸易的开展,欧洲商人从中国带走了大量的工艺品,呈现出一种较高的东方文化。

法国造园也进一步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

18世纪下半叶,由于受到启蒙运动的思想文化潮流影响,造园艺术又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对自然风景园林大为推崇。

总之,从16世纪后半叶以来,大约整整一个世纪,法国的造园既受到了意大利造园的影响,又经历了不断的发展过程,直到17世纪后半叶,勒诺特尔的出现,标志着单纯模仿意大利造园形式时代的结束和勒诺特尔造园形式的开始,并成为在欧洲有深远影响的一种形式,法国的造园艺术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勒诺特尔可以说领导了法国古典主义园林文化,这也是顺应历史潮流的结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正象中国园林推崇自然景观一样,它在世界园林体系中独树一帜,当我们回首时,依然是那么璀璨与壮丽,它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作用的产物,不管人们对他们的评价如何,他们对世界园林的影响和作用是不可磨灭的。

虽然法国古典园林与我国古典园林从形式到审美情趣等方面可谓大不相同,我们了解其产生的渊源,有利于我们把握传统,寻找文化沉积,进而创造新的作品。

另外,法国的造园艺术开始是出自建筑师之手,特别是古典园林受建筑的影响非常深远;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法国建筑艺术的高超,有许多我们现在仍然能感受到的不朽之作,除了代表法国艺术精华的凡尔赛宫外,现存的有世界最大的艺术博物馆--卢浮宫,坐落在巴黎,除了在宫内陈列着许多艺术珍品,卢浮宫本身是一座巨大的建筑艺术珍品;波旁宫,是一座气势雄伟的有260多年历史的古典建筑;还有爱丽舍宫、卢森堡宫、巴黎圣母院、巴黎蜡像馆、凯旋门等许多优秀的建筑作品。

有如此雄伟壮丽的建筑,建筑师手下的园林自然也脱不了宏大、气派,体现着宫廷文化。

此外,如今到法国,我们还可以看到天然的动物园、海水治疗中心、旺多姆圆柱、巴尔扎克故居、枫丹白露、戴高乐广场等等许多名胜。

现在随着世界文化的融合,虽然有更多的优秀园林作品出现,但我们不能否认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依然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