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疮中西医研究与治疗进展1140.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838533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痤疮中西医研究与治疗进展114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痤疮中西医研究与治疗进展114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痤疮中西医研究与治疗进展114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痤疮中西医研究与治疗进展114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痤疮中西医研究与治疗进展114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痤疮中西医研究与治疗进展1140.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痤疮中西医研究与治疗进展1140.docx

《痤疮中西医研究与治疗进展114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痤疮中西医研究与治疗进展1140.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痤疮中西医研究与治疗进展1140.docx

痤疮中西医研究与治疗进展1140

 

痤疮中西医研究与治疗进展

 

杨双瑞

20111140

痤疮中西医研究与治疗进展

痤疮是一种青春期常见的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

表现为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和瘢痕,好发于面背胸等富含皮脂腺的部位[1]。

尤其重型痤疮易形成瘢痕。

因此,患痤疮后,会严重影响人的美貌,有时还会对患者的情绪和行为方式有一定的影响[2]。

本病病因复杂,中医认为痤疮多为肺胃积热上薰于肺,以致肺经血热,复感外邪蕴结于皮肤腠理而成。

西医认为本病的发生与雄性激素水平过高,皮脂腺分泌增加,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过度,痤疮丙酸杆菌感染,环境及遗传因素有关。

1痤疮发病率及危险因素

中国东北地区青少年痤疮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3],青少年痤疮的总体发病率为51.30%(男性发病率为52.74%,女性的发病率为49.65%)。

性别差异在统计学中具有重要意义(P<0.05),有家族病史的青少年痤疮发病时间早(P<0.001)。

一度痤疮和二度痤疮的发病率分别为22.5%和7.19%。

青少年一度痤疮的遗传可能性为(78.47±2.05)%,二度痤疮的可能性为(75.05±3.18)%。

痤疮的危险因素包括(顺序依次递减)痤疮的家庭病史,精神压力,月经失调,频繁失眠,高热量的饮食,男性,痛经,焦虑,每天睡眠少于8h,沮丧,学习压力,吃辛辣的食物,油混性皮肤。

不易患痤疮的因素包括(顺序依次递减)干性皮肤,中性皮肤,常吃水果,每天接触电脑辐射少于2h。

何黎等[4]对云南汉族痤疮表型与家族史相关性的研究提示痤疮家族史与痤疮病情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联系,痤疮的临床表型很大程度是由遗传因素引起的。

在此项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348个患者一级亲属及二级亲属患病率的调查,结果显示该病的遗传度为88%左右[5],认为痤疮是一种基因病。

2痤疮的中医辨证治疗

痤疮是常见病,多发病,患病后证型复杂,容易复发。

中医辨证治疗痤疮有很大优势,临床疗效显著。

在痤疮的临床辨证治疗时,有医家[6]采用中医皮肤病性病学中痤疮分型,将寻常痤疮分为4型:

肺经风热型、肠胃湿热型、脾虚痰湿型、肝郁血瘀型进行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还有[7]参照《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试行)》2002年版中医辨证分型,分为肺热型,湿热型,冲任不调型,血瘀痰凝型进行治疗。

这些辨证分型的方法在临床治疗上都能取得满意疗效。

2.1内治法

辨证分型

风热袭肺型主证:

多见毛囊性丘疹,红肿疼痛伴瘙痒,丘疹量不甚多,如芝麻或绿豆大小,刺破见少量脓液或无脓,伴口微渴,大便干,舌边尖红或舌尖部有芒刺,苔薄黄,脉数或略浮或弦。

李曦明等[8]以清肺平痤汤治疗。

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口服清肺平痤汤、一清胶囊,8周为1个疗程。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6.0﹪,对照组为73.3%(P<0.01)。

肺胃蕴热型主证:

颜面皮肤潮红,丘疹、脓疱、黑头及白头粉刺较多见,颜面光亮,兼见口干渴,大便秘结,小便黄,舌红苔薄黄,脉弦滑。

刘兆林[9]以枇杷清肺饮加减治疗寻常痤疮102例。

对照组口服四环素片0.5g/次,4次/d,维生素B620mg/次,3次/d。

两组均外用5%甲硝唑霜,2次/d,疗程均为4周。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4.3﹪,对照组为58.8%(P<0.01)。

肺胃湿热型主证:

患处肤色潮红,以粉刺、丘疹为主,或有脓疱,伴焮热瘙痒、咽干、口燥、尿赤便秘,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彭武斌[10]以茵陈蒿汤加味治疗痤疮116例。

对照组56例内服四环素0.25g,4次/d,维生素E100mg,3次/d,复合维生素B两片/次,2次/d。

均外用氯柳酊,疗程2周。

结果:

痊愈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

热毒夹瘀型主证:

痤疮经久不愈,以脓疱、炎性丘疹为主,局部疼痛,多兼口干渴、心烦、大便干、小便黄,舌红苔黄燥,脉滑。

唐新平[11]以仙方活命饮加减治疗痤疮60例。

设对照组60例,口服四环素0.5g,4次/d,两周后减为3次/d,同时口服维生素B620mg/次,3次/d。

两组外用治疗相同,有脓疱渗出者用硫炉洗剂,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80.6%。

痰瘀互结型主证:

皮疹色暗红、有囊肿或结节、瘢痕、局部痒痛,舌红或暗红有瘀点,苔薄,脉弦滑或细涩。

廖武孝[12]以化痰祛湿为主,清热凉血活血为辅,方用导痰汤加减治疗痤疮150例。

结果总有效率为98.6%。

曹治宏[13]以宣肺化痰祛瘀法治疗寻常痤疮。

治疗组120例口服自拟方(白术、苍术、陈皮、厚朴、薏苡仁、制半夏、制南星、白芥子、枇杷叶、桑白皮、藿香、佩兰、桃仁、大黄、炙甘草)。

对照组95例,口服美满霉素25mg,维生素E胶丸100mg,3次/d,7天一疗程,共3个疗程。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5.8﹪,对照组为80.0%(P<0.05)。

肝肾阴虚,冲任失调型主证:

主要表现于女性患者,发病及病情轻重与月经周期明显相关。

经前皮疹明显增多加重,可伴月经不调、经前心烦、乳房胀痛,舌红少苔或苔薄黄,脉细数或弦数。

吴艳华[14]以知柏地黄汤加减治疗痤疮38例,并设对照组38例口服四环素0.5g,4次/d,两周后减为3次/d,同时口服维生素B620mg/次,3次/d,疗程6周。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11%,对照组为52.63%,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2.2外治法

2.2.1中药面膜、倒膜

彭晓云等[15]用中药擦剂(黄芩100g、黄柏100g、丹参100g、大黄100g、野菊花100g、栀子80g、金银花120g、白芷80g、升华硫80g、苦参100g、天花粉150g)治疗痤疮106例。

方法:

上药煎汤去渣并浓缩至100mL,倒入医用石膏250g搅成糊状涂于脸部,任其自行凝固,散热冷30min后取下,有效率100%。

于守连[16]用紫外线离子喷雾加中药倒膜治疗痤疮85例。

先用痤疮针挤出脓栓,将三黄粉(黄芩、黄连、黄柏研粉),用蒸馏水调匀涂于患处,用冷倒膜粉倒膜30min后清洗皮肤,再行离子喷雾10min,有效率96.5%。

2.2.2针灸、拔罐

李红芹等[17]用针刺治疗寻常性痤疮42例。

取穴为风门、肺俞、人迎、足三里,均为双侧,对照组中药治疗。

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愈率有显著差异(P<0.05),总有效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关义娥[18]用针刺拔罐放血法治疗面部痤疮100例,选用两侧的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肾俞穴,结果:

显效68例占68%,有效27例占27%,无效5例占5%,总有效率为95%。

3西医治疗

3.1抗微生物治疗

作用机制为抑制痤疮丙酸杆菌和抑制酯酶活性,从而使游离脂肪酸浓度降低。

最常用四环素类、大环内脂类或克林霉素、氯霉素等。

目前首选美满霉素(米诺环素),但亦有潜在危险。

包括色素沉着、自身免疫性肝炎、血清病样反应、大脑假瘤、药物性狼疮[19]。

不良反应有头痛、头昏、胃肠道不适等。

3.2维A酸治疗

可显著抑制皮脂分泌,减轻毛囊皮脂腺导管的角化异常,改变皮肤细菌菌群的作用。

第一代外用维A酸制剂因其自身稳定性差,且局部刺激较常见,大大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第三代维A酸代表药物有,阿达帕林和乙炔维A酸(他扎罗汀)。

阿达帕林凝胶剂外用治疗痤疮具有疗效好,易耐受和不良反应少等优点,是轻中度粉刺性痤疮和炎症性痤疮的首选药物。

3.3激素治疗

雌激素可对抗雄激素作用而减少皮脂分泌,常用乙烯雌酚。

抗雄性激素的系统口服疗法适用于严重或顽固性痤疮患者。

但系统用药可引起男性难以接受的副作用,故目前多用于女性。

使用含有最小剂量的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复合口服避孕药耐受性好,可最大程度减少不良反应[20]。

3.4联合治疗

联合治疗可针对痤疮发病的不同环节,故起效快,疗效更好,适用于粉刺性痤疮和炎症性痤疮。

轻中度者一般外用维A酸与口服抗生素联用[21]。

3.5光疗法

光疗法包括蓝光、红光、激光及光疗加敏剂的光动力疗法。

红色光透皮较深,且通过影响肥大细胞释放细胞因子而具有抗炎活性。

但对光活化卟啉效差。

而蓝光可激活痤疮丙酸杆菌产生的内源性卟啉的主要成分粪卟啉Ó,产生光动力学反应。

蓝光与红光联合应用疗效优于单纯应用蓝光。

激光主要针对深部皮损选择性地破坏皮脂腺及其温热效应发挥作用。

当前较推崇的光动力疗法即在光疗法基础上,局部予5-氨基酮戊酸(ALA),以提高疗效,并减少口服光敏剂的不良反应。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损美性皮肤病也更加重视。

深入研究本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和治疗方法,鉴于当前西医治疗痤疮尚缺乏较理想的药物,而中医治疗痤疮手段多样,疗法独特。

全面完整规范的总结痤疮的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学军.皮肤性病学[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44.

[2]夏庆梅,高岩,李戈,等.天津市大学生痤疮患病率及心理因素调查与分析[J].天津中医药,2009,26(4):

287-288.

[3]吴铁强,梅淑清,张晋昕,等.10~18岁青少年痤疮患病率及影响因素[J].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2006,32(4):

201-204.

[4]孙素妓,杨浩然,杨智,等.云南汉族座疮表型与家族史相关性的研究[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7,40(11):

704-705.

[5]杨智,何黎.348例痤疮遗传因素分析[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7,40(6):

368-370.

[6]王莉,冯志宏,刘莉.穴位埋线配合口服中药辨证治疗寻常痤疮68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9,8(3):

168-

169.

[7]黄蜀,周建伟,张颜,等.观察火针治疗各型痤疮的临床疗效[J].上海针灸杂志,2008,27

(2):

10-13.

[8]李曦明,陈文娜,李波,等.清肺平痤汤治疗肺热型痤疮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7,14(3):

7-8.

[9]刘兆林.枇杷清肺饮加减辨证治疗寻常痤疮102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7,6

(1):

30-31.

[10]彭武斌.茵陈蒿汤加味治疗痤疮116例[J].新中医,2001,33

(2):

58-59.

[11]唐新平,曾抗.仙方活命饮加减治疗中重度寻常痤疮[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2,35(12):

483.

[12]廖武孝.化痰法治疗寻常性痤疮150例[J].广西中医药,2004,26

(2):

58.

[13]曹治宏.宣肺化痰祛瘀法治疗寻常痤疮[J].中华医学丛刊,2004,4(7):

65.

[14]吴艳华,李其林.知柏地黄汤加减对女性寻常痤疮血清睾酮的影响及疗效分析[J].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2003,10

(2):

87-89.

[15]彭晓云,彭建梅,李常兴,等.中药倒膜联合外搽治疗痤疮的疗效观察[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06,12(4):

198.

[16]于守连.紫外线离子喷雾加中药倒膜治疗痤疮疗效观察[J].皮肤病与性病,2003,25(3):

25.

[17]李红芹,乔海法.针刺治疗寻常性痤疮42例[J].中国针灸,1998,2(3):

6.

[18]关义娥.针刺拔罐放血法治疗面部痤疮100例临床观察[J].河南中医药学刊,2001,16

(1):

28.

[19]杨桂兰.痤疮治疗的新经验、新疗法及其展望[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1,(4):

234.

[20]杨宝琦.口服避孕药治疗痤疮[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1,27(5):

299-300.

[21]涂平.痤疮治疗新进展--中国痤疮治疗共识会推荐治疗方案[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3,36(7):

421-4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