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山矿实习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838941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68.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凤凰山矿实习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凤凰山矿实习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凤凰山矿实习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凤凰山矿实习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凤凰山矿实习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凤凰山矿实习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凤凰山矿实习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凤凰山矿实习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凤凰山矿实习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凤凰山矿实习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凤凰山矿实习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凤凰山矿实习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凤凰山矿实习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凤凰山矿实习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凤凰山矿实习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凤凰山矿实习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凤凰山矿实习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凤凰山矿实习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凤凰山矿实习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凤凰山矿实习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凤凰山矿实习报告.docx

《凤凰山矿实习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凤凰山矿实习报告.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凤凰山矿实习报告.docx

凤凰山矿实习报告

华北理工大学

井工实习报告

实习地点:

山西晋城凤凰山煤矿

学院:

矿业工程学院

专业:

采矿工程(煤)

班级:

12采2

学生:

孟昭伟

学号:

************

指导教师:

刘建庄朱令起

前言

在华北理工大学,采矿工程专业在本科教学中的实践环节一共安排了四次,分别为:

地质实习(大三)、认识实习(大二)、生产实习(大三)以及毕业设计(大四)。

而此次的认识实习可以说是承前启后的一次实习,在本科教学中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

一方面,可以将已经学过的《井巷工程》、《通风安全学》、《矿山压力及其控制》、《矿山电工学》、《矿山机械》以及《煤矿开采学》等专业知识灵活的与实践相结合,在加深知识印象的同时,也使同学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知识的广袤;另一方面,此次实习有着四次实习中第一次下井机会,和认识实习在开滦博物馆模拟矿井中有着很大不同,同学们可以身临其境,完完全全将自己当做一名光荣的矿工兄弟,去体验其中的苦与乐,去学习其中在课本中学习不到的知识与技能。

在实习中,我们在学习知识技能的同时,决不能忽略思想觉悟的提高。

俗话说:

团结就是力量。

即将步入煤炭行业的我们,需要时时刻刻培养我们铁一般的纪律。

作为一个集体,我们必须以集体的利益为重,绝不容许任何人违规操作,违规携带任何危险物品入井。

在发生危险时,我们也决不能自私的撇下我们的队友、我们的兄弟,坚决发誓做到“一个都不能少”。

常常会想起“生活磨练了我的意志,而我使生活更快乐”。

时下,虽然煤炭行业不景气,但是我相信它终会走出阴霾,到那时将会是一道道靓丽的彩虹。

我们不怕吃苦,我们要拥有愿意随时将青春奉献给祖国煤炭事业的意志。

第一章实习目的及基本要求

(一)、实习的目的

通过认识实习,对本专业的概况、主要课程在社会实践中的应用和地位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对本专业所涉及的技术岗位及领域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为今后从事安全工程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习的基本要求

通过实习,了解企业状况和管理水平,对采矿工程专业的有关岗位、职能及运行管理职责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通过实习,了解采矿的有关环节,掌握安全隐患的排查与处理程序和方法,并能在实际工作中灵活应用;

通过实习,培养独立工作能力,独立思考、分析、研究问题的能力。

在实习结束时,认真完成实习报告。

第二章实习基本情况

(一)、实习时间:

2015.10.10-2015.10.16

(二)、实习地点:

山西省晋城市凤凰山煤矿

(三)、实习目的和内容:

通过本次实习,一方面可以将课本上学到的专业知识付诸于实践,进而使专业知识实用化,这样即深化了本专业相关方面的知识,又能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拓宽知识面;另一方面,通过实习,让我们更清晰的认识自己,找准定位,同时与社会企业接触,积累人生阅历,为以后就业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四)、实习班级及人数:

本次实习班级包括采矿1.2.3.4.5五个班,实习人数共37人。

(五)、实习注意事项:

必须遵守实习纪律,按时参加一切实习活动,实习期间不得无故缺席或随意离开实习地点;

严格遵守国家法令、煤矿安全规程以及实习矿井的规章制度,听从指导员的安排,保证整个实习期间的生活、学习、井下参观、地面参观的安全;

执行保密制度,生产用图纸、技术文件、实习笔记、日记及与其相关资料与数据不得丢失和泄露;

虚心向现场工作人员及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密切配合现场工程技术人员,服从领导,听从指挥,认真做好实习笔记,以备后期复习及书写实习报告所用;

培养劳动意识、经济观点、安全意识、团结协作精神、吃苦耐劳精神,实习下井期间绝对不可嬉戏打闹,要珍惜这难得的下井机会。

(六)、实习基本安排:

华北理工大学采矿工程专业实习安排如下:

 

表2-1实习安排

时间

学习/参观内容

负责部门

10.10

上午

矿区治安/入井须知

科教中心

下午

自救器佩戴/自救互救创伤急救

科教中心

10.11

上午

矿井通风/矿井概况/技术员要求

刘军副总

下午

矿井生产技术报告

郭恩生总工

10.12

上午

洗煤厂洗选/安装工区

洗煤厂/安装工区

下午

安装工区/洗煤厂洗选

安装工区/洗煤厂

10.13

上午

井下示范面/南风井

科教中心/上机电

下午

南风井/井下示范面

上机电/科教中心

10.14

上午

国控污水处理厂/大师工作室

污水厂/安装工区

下午

大师工作室/国控污水处理厂

安装工区/污水厂

10.15

上午

井下示范面/监测监控

科教中心/监测队

下午

监测监控/井下示范面

监测队/科教中心

10.16

上午

井下中央变电所/副井绞车房

下机电/上机电

下午

副井绞车房/井下中央变电所

上机电/下机电

第三章实习单位情况简介

(一)、煤矿基本特征

1、地质特征

凤凰山井田结合区域资料与钻探资料,由老至新分述如下:

1)奥陶系中统(O2)

a.下马家沟组(O2x)

以中厚层状石灰岩为主,下部夹泥质灰岩和含石膏的泥质角砾状灰岩,中下部岩溶发育,岩溶层段总厚8.70~64.59m,平均31.69m。

b.上马家沟组(O2s)

以浅灰~深灰色致密性脆的厚层状石灰岩为主,次为泥质灰岩,具方解石细脉。

本组厚177.04~254.13m,平均207.96m。

c.峰峰组(O2f)

以深灰色坚硬致密的厚层状石灰岩及角砾状灰岩为主,砾石成分较复杂。

本组厚42.79~86.13m,平均68.38m。

2)石炭系(C)

a.中统本溪组(C2b)

以灰白色铝土质泥岩为主,夹薄层砂质泥岩及细粒砂岩,局部夹薄层灰岩。

本组厚4.06~22.25m,平均9.65m。

b.上统太原组(C3t)

为井田主要含煤地层之一,由深灰色~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砂岩、石灰岩、煤层组成,含煤11层,一般6~8层,可采2层(9号、15号)。

含石灰岩5~10层,一般5层。

本组厚59.73~98.77m,平均83.23m。

3)二叠系(P)

a.下统山西组(P1s)

为井田主要含煤地层之一。

由灰白色~深灰色砂岩、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煤层组成,一般含煤4层,其中3号煤层为主要可采煤层。

本组厚46.94~78.22m平均64.25m。

b.下统下石盒子组(P1x)

由灰色、灰绿色砂岩、砂质泥岩、泥岩组成,局部夹1~2层煤线及铁锰质结核。

本组厚68.22~97.53m,一般78.12m。

c.上统上石盒子组(P2s)

一段(P2s1):

由黄绿、灰绿、紫红色细粒砂岩、砂质泥岩、泥岩组成。

本组厚72.10~90.01m,一般85.78左右。

二段(P2s2):

由杏黄色、灰绿色砂岩、砂质泥岩、泥岩组成,夹数层中厚层状粗粒长石石英杂砂岩。

本段厚90.60~98.31m,一般96.51m。

三段(P2s3):

以灰绿色、紫红色砂质泥岩、泥岩为主,夹薄层状细粒砂岩。

顶部泥岩中夹燧石条带。

因受剥蚀,所见最大厚度为23.00m左右。

4)第三系上新统(N2)

由红色粘土和亚粘土组成。

土质细腻,塑性好,厚0~10m。

5)第四系(Q)

a.中更新统(Q2)

由红色亚粘土、砂砾层组成,砂砾层呈半胶结或不胶结,分选不良,磨圆度差。

厚0~25m。

b.上更新统(Q3)

由黄色、灰白色、灰黑色亚粘土、亚砂土及砂土组成,垂直节理,含多量腐植质及钙质结核。

厚0~15m。

c.全新统(Q4)

分布于较大沟谷之中。

由亚砂土、砾石组成,分选不好。

厚0~10m。

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2、地质构造

井田内大多为第四系黄土覆盖,基岩初露面积约占井田面积的25%,主要分布于中部的山梁及沟谷地段,大部分为下石盒子组及上石盒子组中、下部地层。

井田内的含煤断层分别为上石炭统太原组和下二叠统山西组。

煤田内西部,白马寺冲断层外,断裂不发育,主要为沿背北北东向分布的宽缓脊,向斜和短轴向斜,未发现的岩浆活沙,在矿井生产过程中,发现有落差小于5m的正断层,常见有陷落柱。

受区域性东西向水平挤压运动影响,井田内除西部边界处白马寺逆冲断层外,主要构造形迹为北北东向的宽缓褶曲,伴生有落差5m以下小型断层和陷落柱。

现分别简要叙述如下:

1)褶曲

井田内褶曲比较发育,共发育中小型褶曲9条,其中3条背斜,6条向斜。

由于受近东西向挤压运动影响,褶曲轴向大都呈北北东向,仅个别为北北西向。

褶曲幅度一般不大,两翼地层较为平缓,倾角多在2~5°之间,局部可达12~25°。

2)断层

井田较大的断层为西部边界处的白马寺逆断层,南端由晋城以南晋普山区延至本井田,向北又伸展到巴公井田,为井田边界断层,断层落差40m,属区域较大断层。

除上述较大逆断层外,在3、9号煤层开采中还发现了40余条小断层,大部属正断层,少量为逆断层,走向延伸长度70~480m不等,垂向延展深度不大。

据3、9号煤层揭露情况,所见断层并无上下对应延伸关系,均属垂向延伸有限的层间小断层,小断层大部属正断层,其中12条为逆断层。

3)陷落柱

井田内陷落柱较为发育,在开采3#煤层时发现40个陷落柱(x1-x40),开采9#煤层时发现2个陷落柱(x41-x42),且多集中分布在井田中东部,生产中曾出现一个工作面存在5个陷落柱的分布情况。

据开采情况,陷落柱体内一般无水,陷壁与陷落柱体接触紧密,未见明显导水作用。

井田内发现的陷落柱具有生的特征,横断面呈椭圆柱,长轴10-133m,短轴5-61m,单个面积可达120-7145m2,纵断面呈倒锤体,锤体内充满物杂乱无章,岩块大小不等,呈棱角状,据有关资料及邻区三维地震资料,陷落柱角为60度-80度,柱体内一般为无水状态,说时寻水性差。

总的来说井田构造复杂程度表现为大部简单,西部中等的区段性特点。

3、煤层及煤质

可采煤层情况,见下表:

表3-1可采煤层情况表

地层

单位

煤号

煤厚

(m)

间距

(m)

结构

(夹矸数)

厚度

变异

系数

(%)

可采

性指数

顶板岩性

底板岩性

西

3

4.54~9.63

6.10

64.52

简单

(0-1)

10

1

泥岩

砂质泥岩

泥岩

砂质泥岩

9

0.80-6.00

1.70

简单

(0-2)

38

1

石灰岩

泥岩

砂质泥岩

29.42

15

1.35~5.50

2.33

中等

(0-4)

31

1

石灰岩

泥岩

铝质泥岩

1)煤层

本井田含煤系为上石炭统太原组和下二叠系山西组,主要可采煤层为3号、9号、15号煤三层。

本井田范围3号煤层已采空,9号煤层开采亦接近结束。

本设计不再对此两层煤进行评述。

15号煤层:

位于太原组底部,直伏于K2石灰岩之下,上距9号煤层29.00m左右,煤层厚度1.35~5.50m,平均2.33m,煤层厚度在大部地段变化不大,一般多在1.60~2.50m之间变化,煤层厚度变化较大的为井田西北部局部地段,变厚原因为夹矸增多增厚之故,但上述煤层厚度异常变化范围较小,就井田总体来说,15号煤层应属基本稳定煤层。

15号煤层直接顶板为K2石灰岩,厚度1.28~17.85m,平均厚度9.0m,层位稳定。

煤层底板为灰~深灰色泥岩、铝质泥岩,局部有黑色炭质泥岩伪底。

2)煤质

根据中国煤炭分类国家标准(GB5751-86),本矿井15号煤类大部为无烟煤二号,仅个别地点为无烟煤三号。

根据地质报告提供15号煤层煤质情况如下:

a.水分(Mad)原煤平均1.97%,浮煤0.38~3.62%,平均1.45%。

b.灰分(Ad)原煤9.98~30.60%,平均19.18%,浮煤3.15~8.91%,平均5.68%。

c.挥发分(Vdaf)原煤4.88~9.92%,平均6.76%,浮煤3.44~7.08%,平均5.05%。

d.全硫(St.d)原煤1.30~9.17%,平均3.55%,浮煤0.55~2.36%,平均1.23%。

4、矿井瓦斯、煤尘、自燃倾向性、突出危险性、冲击地压和地温情况

1)瓦斯

河南理工大学煤矿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于2007年11月对凤凰山矿15号煤层的瓦斯含量进行了测定,测定结果为:

原煤瓦斯含量4.15m3/t,其中:

N2占18.99%,CH4占48.27%,CO2占32.74%,挥发份为4.23%。

根据《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方法》(AQ1018—2006)采用分源预测法进行计算,矿井开采15号煤层生产能力达到3.00Mt/a时,相对瓦斯涌出量为5.53m3/t·d,绝对瓦斯涌出量为34.91m3/min,属于瓦斯矿井。

2)煤尘

2006年5月本矿委托山西煤矿安全装备技术测试中心,对15号煤采样进行了检验,鉴定结论为15号煤层无爆炸性。

3)煤的自燃倾向性

根据山西煤矿安全装备技术测试中心提供的凤凰山矿15号煤检验报告:

15号煤自燃倾向性等级为Ⅱ级,自燃倾向性为自燃。

4)煤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危险性

根据本矿周边相邻开采15号煤小煤矿的实际情况,没发生过煤与瓦斯突出现象。

5)冲击地压和地温

根据矿井地质报告和相邻矿井开采现状,本矿井无冲击地压倾向。

根据矿井地质报告和相邻矿井开采现状,本矿井属于常温开采。

5、水文地质条件

(1)含水层

①第四系砂砾孔隙含水层组:

  主要分布于盆地及河、沟各地带,含水量较小,靠大气降水及季节性流水补给,仅供农村人畜用水。

②二叠系砂岩裂隙含水层组

  二叠系含水层主要是厚层砂岩裂隙含水,在二叠系分布较广的山区沟各及两岸常有下降泉水露,泉水出自砂岩层中,水量随季节的变化很大。

(2)矿井涌水情况及估算

①3#煤层矿井涌水情况及估算

  3#煤层上部分水层及水体包括地表水体,冲积层孔隙水,风化壳孔,隙水,山西组砂岩裂隙水等。

②9#煤层矿井涌水量及估算

  9#煤层矿井涌水量包括K5石灰岩含水系岩层涌水,上部3#煤层采空积水如小矿,古窑积水。

③15#煤层矿井涌水情况及估算:

表3-215#煤层涌水情况

煤层号

3#煤m³/d

9#煤m³/d

15#煤m³/d

采用数

初期

末期

初期

末期

初期

末期

最大

2400

3379

3403

最小

712

3441

1691

1715

平均

2260

2535

2559

6、煤层顶板情况

(1)3#煤层:

  伪顶:

黑色泥岩或炭岩质泥岩,质软,厚约0~0.4m,极不稳定,随采随落。

  直接顶:

灰黑色砂质泥岩,含白云母碎片及植物化石一般5m厚左右。

裂隙发育,裂隙率平均0.35条/m,中等稳定程度。

  基本顶:

灰白色细、中软砂岩,厚层状,碎屑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钙质胶结,软坚硬,一般厚度8m左右,按厚煤炭工业部“关于缓倾斜”煤层工作面顶板分类方案,划分标准人,3#煤层顶板属Ⅱ类,Ⅱ级中等稳定性顶板。

  直接底:

黑色炭质泥岩,质软,厚约1m,常有受压变形和底鼓现象,在开采掘进过程中,进,回巷发生的次底鼓,综采支架向前推进,也有推塌底板的现象,以生产有一定影响。

  老底:

砂质泥岩与泥岩,含炭质及植物压石碎片厚1.5m~2.60m,属于中等不稳定性的底板,示范工作面煤层的一般性顶底板。

(2)9#煤层

  顶板:

深灰色石灰岩(k1/4),厚0.15~3.65m,平均0.96m,为稳定性顶板,有时相变为砂质泥岩,当相变为砂质泥岩时顶板的抗压强度会大大降低,给顶板的管理增加很大难度。

  底板:

黑色炭质泥岩,泥岩,砂质泥岩,质地疏松易碎,遇水软化石成泥糊状,一般厚约7.5m,是极不稳定的底板。

(3)15#煤层:

  顶板:

深灰色石炭岩(k),致密性脆,灰燧石条带含丰富的动物化石,厚1.28~17.85m,平均9.1m,是极不稳定的不易掉落的顶板。

  底板:

杰色铝质泥岩,灰黑色砂质泥岩,泥岩局部夹粉砂岩或细砂岩,多层结构层组,在各铝质较记的地段,具有可塑性,温水易膨胀变软,属中等不稳定性称

(二)、矿井通风、煤炭储量及其服务年限

1、通风与安全情况

矿井通风有三大作用:

a、为井下提供新鲜空气,供给井下人员呼吸;b、排出井下有毒有害气体和矿尘;c、创造井下良好的气候条件,保障井下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与劳动安全。

凤凰山矿矿井的通风方式为混合式,通风方法为机械抽出式。

矿井现有5个进风井,即旧主井、新主井、副井、南入风井和北入风井以及两个回风井:

南回风井和北回风井。

各井筒风量情况如下表示:

表3-3风井风量表

井筒

名称

主井

副井

新主井

南入

风井

北入

风井

南回

风井

北回

风井

凤量m3/min

1030

4241

2436

2759

3345

9883

6307

目前矿井需要风量为11875m3/min,实际风量为13811m3/min,有效风量为12085m3/min。

2、煤炭储量及其矿井服务年限

  凤凰山煤矿储量截止2005年底,估算剩余资源总量为17370.6万吨。

其中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为6934.7万吨;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为129.5万吨;控制的次边际经济资源量为5098.4万吨;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为5208万吨;矿井可采、欲可采储量为5644.6万吨。

  矿井服务年限必须与井型相适应。

矿井设计可采储量Z,设计生产能力A和矿井服务年限T三者之间的关系为:

T=

左式中:

T—矿井服务年限,a;

    Z—矿井可采储量,Mt;

    A—设计生产能力,Mt;

    K—矿井储量备用系数,取1.3。

按核定生产能力2.5万吨/年计算,则矿井服务年限为:

  T=56.44/(2.5×1.3)=17.37a符合现行《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要求。

(三)、矿井开采方法及其生产系统

1、矿井开采方法

凤凰山矿煤层稳定、煤质单一,地层平缓,构造简单,以前一直是我国重要的无烟煤生产基地,而如今由于3号最优质煤层大部分开采完毕,只剩煤质不好的9号和15号煤层。

该井田15号煤层厚度基本在2.0-3.0m之间,仅在井田西北部局部有两个钻孔厚度达到5.0m左右,范围很小,且处在村庄煤柱和矿井西界断层附近,设计分析可能是由于靠近断层,受构造影响,使煤层夹矸增厚的原因,由于对工作面布置基本不受影响,所以设计不把该局部范围的煤层作为确定采煤方法的主要因素。

另外井田内15号煤层厚度为1.35m厚的钻孔仅1个,地质报告作为参考钻孔,设计分析该钻孔没有区域代表性,也不作为采煤方法确定的主要因素。

综合分析井田内绝大部分钻孔资料,设计认为采煤方法应以满足开采2.0-3.0m之间煤层厚度作为主要因素进行采煤方法的选区。

根据首采15号煤层北翼五盘区赋存特征,采用走向(倾向)长壁采煤方法,综采一次采全高回采工艺,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矿井投产时,在15号煤层北翼五盘区布置一个回采工作面,并与9号煤层进行配采。

当9号煤层回采完后,再在15号煤层南翼一盘区布置一个走向(倾向)长壁一次采全高综采工作面。

在每个盘区配置二个综掘面,以一井两区两面四综掘满足矿井设计生产能力。

南翼15号煤回采工作面与北翼15号煤工作面采煤方法完全相同,工作面设备选型如下:

回采工作面装备:

采煤机选用MG250/600-WD1型,刮扳输送机均选用SGZ-764/400型,转载机选用SZB—764/132/1140型,破碎机选用PCM1000/110/1140型,顺槽胶带输送机选用DSJ-1080/160型,工作面支架选用ZZ8000/17/32型。

掘进工作面装备:

综掘机型号EBH—120,最大掘进高度3.75m,最大掘进宽度5.0m,巷道坡度16°,后配套运输设备为:

SDJ80/2×40胶带输送机。

2、矿井生产系统

1)运煤系统:

工作面→进风巷→5106巷→联络横川→煤仓。

2)运料运输:

副井→中部车场→轨道回风大巷→示范综采工作回风巷→工作面。

3)通风系统:

新鲜风流:

地面→主副井→东绕道→旧主石门→5105巷→5106巷→示范工作面(上)进风巷→工作面。

污风风流:

工作面→示范综采工作面回风巷→轨道回风巷→南回风巷→地面。

4)供电系统:

凤凰山矿双回35kV供电电源引自晋城煤业集团公司老区110kV中心变电站的312和315出线间隔,线路采用铁塔与水泥电线杆架空敷设,该矿地面设有35/6变电所两座,供矿井全部负荷,电器保护为微机自动化保护系统,设施完善,保护齐全。

工业广场35kV变电站系统户外布置,全桥接线;6kV系统户内布置,单母线分段接线。

北风井35kV变电站系统为户内布置,单母线分段接线,35kV、6kV各装设2组防雷电装置。

工业广场35kV变电站35/6kV变电所共装设3台主变压器,其中1台SELF—10000/35型、SF8—8000/35、1台S7—6300/35型。

运行2台,1台备用。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第128、158条中的要求,凤凰山矿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机实行“三专”,即采用专用变压器、专用开关、专用电缆供电,所有掘进工作面装备两闭锁,即风电闭锁、瓦斯闭锁。

掘进工作面正常工作的局部通风机配备了同等能力的备用通风机,并能自动切换。

井下各种高低压电气设备和电机均采用矿用防爆型。

5)供水系统:

示范工作面回风巷内水沟→5106巷水沟→示范工作面进风巷内水沟→轨道回风巷水沟→东大巷水沟→中央水仓。

示范工作面进风巷内水沟→轨道回风巷水沟→东大巷水沟→中央水仓。

洒水利用进风巷供水管每隔50m设一阀门,回风巷供水管每隔100m设一个阀门,并在各转载点安设喷雾洒水装置。

(四)、采煤工艺

1、采煤方法

本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综合机械化分层采煤法,随采随铺联底网;采空区处理方法为全部垮落法。

需要强调的是,采空区的处理方法理论上有以下几种:

直接垮落法、留煤柱法、填充法、缓慢沉降法。

2、巷道布置

本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法布置巷道,进、回风巷及切眼均沿3号煤层顶板布置,切眼垂直于进、回风巷。

工作面进、回风巷采用锚喷、金属棚和锚杆三种不同方式支护。

3、回采工艺

工艺过程:

割煤→拉架→推溜→铺联网→清浮煤。

①进刀方式:

端部斜切进刀方式,上下缺口均由采煤机自开。

②移架:

采煤机割煤后距采煤机后滚筒3—5个架开始移架,拉架后及时护邦板打出,紧贴煤壁。

移架时,降架量不宜过大,一般以50—100mm为宜,移架步距600mm,尽量做到少降快拉。

③推溜:

支架移过后距采煤机后滚筒10—15m开始推溜。

推溜时,溜子弯曲度不得超过3度,在距采煤机后滚筒距离不足10m的情况下严禁推溜,防止损坏采煤机,移架步距600mm,铲煤板距煤壁保持150mm的距离,移架后要保证溜子平、稳、直,并且将推溜千斤手把打至零位。

④铺联网:

金属网规格:

长6m,宽0.85m,用10#镀锡铅丝编制的单层菱形网。

⑤清浮煤:

推溜后,清煤工在距顶溜处10m后顶过溜的地段开始清煤。

清煤后浮煤厚度不得超过30mm。

(五)、瓦斯抽放系统运转情况及防灭火措施

1、瓦斯抽放系统

1)瓦斯抽放泵房建设在距副井口100米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