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 专题72 城市与城市化学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839371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745.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 专题72 城市与城市化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 专题72 城市与城市化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 专题72 城市与城市化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 专题72 城市与城市化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 专题72 城市与城市化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 专题72 城市与城市化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 专题72 城市与城市化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 专题72 城市与城市化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 专题72 城市与城市化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 专题72 城市与城市化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 专题72 城市与城市化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 专题72 城市与城市化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 专题72 城市与城市化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 专题72 城市与城市化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 专题72 城市与城市化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 专题72 城市与城市化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 专题72 城市与城市化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 专题72 城市与城市化学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 专题72 城市与城市化学案.docx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 专题72 城市与城市化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 专题72 城市与城市化学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 专题72 城市与城市化学案.docx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专题72城市与城市化学案

专题城市与城市化

【知识构建】

【知识精析】

一、城市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

区位因素

优势条件

举例

地形

①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有利于交通联系,节省建筑投资;

②热带的高原;

③山区的河谷和较开阔的低地

①世界三大片城市密集区:

大约60°N以南的欧洲地区,东亚的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中国东部沿海和平原地区,美国的东北部地区;

②巴西高原的城市分布;

③中国汾河谷地、渭河谷地的城市分布

气候

适度的降水,适中的气温,适宜人类生存

世界大城市多位于中低纬度的沿海地区

河流(沿河设城)

河运的起点或终点

河流上游水道太窄或有瀑布、急流等水运障碍的地方,货物在此转运

江西省赣州市

河流汇合处

具有三个方向上的水运优势,有大量人流、物流在此集散、中转

宜宾、重庆、武汉

河口处

上可与河流相通,下可转向海洋,河海联运便利

上海、广州、加尔各答

过河点位置

水陆交通便利,人流、物流集中

伦敦

自然资源

资源优势,矿产开发,降低成本;影响矿业城市宏观分布的经济条件

英国伯明翰、美国匹兹堡、中国鞍山等城市

2.社会经济因素

区位因素

优势条件

举例

交通

向交通便捷的位置集中(沿海、沿江、沿铁路干线、沿高速公路)

中国古代的邯郸、扬州、济宁,现代的郑州、石家庄、株洲等

政治、军事、宗教

地区的政治中心、军事中心、宗教中心

古希腊的雅典、中国的西安、沙特阿拉伯的麦加、麦地那,中国的拉萨

【方法技巧】分析城市的区位因素,首先要分析其地理位置特点,其次分析影响它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具体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方面分析。

二、城市体系的特点与判读

(1)在城市体系中,城市等级越高,数量越少,功能越多,服务范围越大,同级别城市距离越远;等级越低,数量越多,功能越少,服务范围越小,同级别城市距离越近。

如下图。

(2)高一级别的城市一般覆盖低一级别城市的功能和服务范围;同一级别的城市功能相似,服务范围相互排斥,但也可能有重叠现象。

如下图。

(3)城市等级的判读方法

①根据图例判读:

多数示意图中将不同等级的城市用不同大小的圆点表示。

可根据圆点的大小区分城市等级。

②根据行政区级别判读:

在区域图上,一般直辖市、省会城市等级高,地级市、县级市等级依次降低。

可根据城市的行政级别判读城市等级。

三、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判断方法

(1)郊区城市化:

指城市表现为人口、工业、商业等从城市中心向郊区迁移,中心区人口绝对数量下降的现象。

一般发生在城市发展的加速阶段,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如图1所示:

(2)逆城市化:

指城市人口由市区迁往农村和小城镇的现象。

一般发生在城市发展的后期阶段,并且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

如图2所示:

(3)再城市化:

发达国家针对大城市郊区化、逆城市化带来的问题,采取各种措施,防止大城市中心区继续萎缩,并实施了一系列城市复兴计划,使大城市出现再城市化的现象。

如下图所示:

 

四、城市化的影响

1.城市导致的地理环境改变

(1)景观的改变

①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改变了原有的自然环境,使原来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②改变了下垫面的原有性质,使城市产生热岛效应,而且还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周围地区的自然环境。

③城市建设过程破坏了原有的河网系统。

④城市的生产生活污染,尤其是工业“三废”,干扰和破坏了所在地区的环境生态。

(2)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

①改变了土地利用方式,原先的农业用地转化为建设用地,并形成了城市功能分区。

②改变了居民的就业形式,区域产业活动以非农业活动为主体。

③建筑物密集的城市景观取代了原先的乡村景观。

④城市化过程使人口和产业活动由分散到集聚,与此同时,经济开发和信息交流得以大幅度加强。

⑤促使现代文明向传统文化广泛渗透,强化了当地与外界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2.城市环境问题

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貌)改变原有下垫面性质;(水文)破坏原有河网系统;(植被)破坏原有环境生态;(气候)改变小气候;(土壤)混凝土全面取代天然表土等。

产生了大气、水、生态等方面的环境问题

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改变了土地利用方式;改变了景观与生态系统;改变了地方文化;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的进步,但也产生了许多社会问题(如贫困、治安、人口老龄化和城市传统文化风貌破坏等)

3.城市化的影响

(1)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

(2)城市化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影 响

成 因

措 施

资源短缺

耕地面

积减少

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占用大量耕地

城市、公共建设节约用地,尽量少占耕地

水资源

短缺

产业和人口的大量集中,用水量增大

节约用水,提高利用率,治理水污染

生态破坏

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海水入侵、水质恶化

减少地下水开采;雨季回灌

环 境 污 染

大气

污染

家庭炉灶、工矿企业、交通工具等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排放大量烟尘、废气

合理布局大气污染较重的企业;实行集体供暖;建立绿化隔离带

水污染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城市地面径流

建立污水处理厂,实行污水达标排放

固体垃

圾污染

建设规模扩大、工业生产发展、居民消费水平提高

实行分类回收、利用,采用填埋、燃烧、堆肥处理方法

噪声

污染

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和社会活动

噪声大的工厂远离城区布局,建立绿化隔离带

社 会 问 题

交通拥

挤、居住

条件差

城市人口急剧膨胀,汽车数量不断增加

控制城市人口增长;合理布局城市道路;公交优先;加快住房建设

就业困

难、社

会秩序

混乱

乡村人口无序迁入,城市人口急剧增长

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

五、新型城镇化建设

1.生态城镇化

生态城镇化是指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统筹考虑城镇建设与人口、环境、资源、产业、文化、社会和谐等之间的关系,坚持从实际出发,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以城镇总体生态环境、产业结构、社区建设、消费方式的优化转型为出发点和归宿,以方便、和谐、宜居、低碳为目标,全面建设绿色环境、绿色经济、绿色社会、绿色人文、绿色消费的生态城镇,谋求新型城镇经济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道路。

2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

(1)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

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建立与城市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机制;向郊区分散人口和工业,建设卫星城。

(2)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

对城市进行功能分区,妥善安排各种用地的相对位置;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改善交通和住房条件。

六、城市化过程及影响

1.城市化进程示意图

上图显示城市化进程,从t1到t4体现出三个变化:

城市数目增多,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群组成。

2.城市中心人口变化示意图

3.城市化对地表径流影响示意图

(1)城市建设前,地表以自然环境为主,植被覆盖率高,土层深厚而疏松,空气湿度大,气候湿润,降水丰富,40%的降水被蒸发到大气中,不仅增加空气湿度,而且调节气温的变化幅度;50%的降水转化为地下径流,对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起到稳定作用;只有10%的降水转化为地表径流,不仅减弱了对土壤的侵蚀,而且减小河流的含沙量。

(2)城市建设后,随着城市范围的扩大,植被覆盖率降低,地表硬化,不仅减少了水分蒸发,而且使地表径流无法下渗而增加地表径流量,同时减少了地下径流量,使城市的可用水量大大减少。

【高考例析】(2018江苏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城市群一般是以经济比较发达、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核心城市为中心,由若干个空间邻近、联系密切、功能互补和等级有序的周边城市共同组成。

城市群的发展可在大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强互联互通,促进城市群内部各城市及城乡区域协同发展。

材料二成渝城市群地处我国西南腹地,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优势。

下图为“成渝城市群空间结构规划略图”。

材料三表2为“长江流域三大城市2016年GDP及产业结构统计表”,下图为“2000年、2010年和2016年成渝城市群部分城市的城镇人口统计图”。

(1)根据成渝地区的区位特点,列出成渝城市群参与的重大国家发展战略。

(2)目前成渝地区在城市体系建设方面已具备的基础是;与南京相比,成都和重庆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3)根据成渝地区城市发展现状及城市群发展的目标和要求,指出成渝城市群建设中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4)为顺利推进成渝城市群建设,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答案】

(1)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西部大开发

(2)城市等级体系初步形成;形成了两大核心城市;城市数量众多地区生产总值(GDP)较高;第一、二产业比重偏大(第三产业比重较低)(3)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强;城市等级体系不够完善;城市间发展不均衡;城市间功能互补不够;互联互通亟待加强(4)提升重庆、成都的核心功能;做强区域中心城市,培育中小城市,优化城市体系结构;促进核心城市的产业升级;增强城市群内部各级城市的产业分工协作,完善区域协同发展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城市群内部的互联互通。

【解析】整体分析:

本题以成渝城市群为载体,考查我国的主要开发策略、城市建设区位条件、城市经济特点对比、城市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

(1)我国成渝城市群参与的重大国家发展战略,主要结合成渝城市群的地理位置来判断,如该地区位于我国西部,是西部大开发的主要区域;位于长江上游地区,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区域;同时,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地区。

(2)目前成渝城市体系建设方面具备的基础主要结合图20来判断,据图可知该地区城市数量多,有两大核心城市(成都、重庆),等级差异明显,具有较好城市体系基础。

与南京相比,重庆和成都经济发展的特点,主要结合表2,从地区生产总值和产业比重两个角度进行对比。

(3)成渝城市群建设中应解决的问题,主要结合材料一关于城市群的叙述和图21,从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城市等级体系、空间发展差异、功能互补、互联互通等方面描述成渝城市群的不足之处。

(4)为顺利推进成渝城市群建设,应采取的主要措施,可以结合第(3)问描述的问题,从核心城市、城市体系、功能互补、互联互通等角度着手分析。

【素养提升】

一、选择题

(2018衡水金卷信息卷(四))研究城市空间格局演化,准确获取城市扩张模式、扩张形态以及建成区重心转移态势等信息对于指导区域发展规划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读武汉市建成区扩张与城区重心迁移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对武汉建成区扩展的理解合理的是

A.建成区呈现斑块状扩张B.建成区主要向东部扩张

C.建成区在2003~2008年间扩张最快D.建成区南北向扩张可能因交通改善

2.关于武汉市城市重心迁移的判断,正确的是

A.重心持续向南移B.有整体向东移动的态势

C.2010年后移动速度最快D.移动速度整体趋缓

3.为了解决武汉市城市化带来的种种问题,武汉市建成区的扩张应

A.加快发展速度B.不断压缩城区规模

C.无限扩大城市规模D.加快新城组团发展

1.D图中显示,武汉主要向外围扩张,其中今年向南北方向扩展明显,这可能与南北向交通改善有关,选D。

2.B图中显示,武汉市城市重心波动移动,但有整体向东移动的态势,其中,2009-2010年移动速度最快,据此选B。

3.D武汉市城市化问题主要是城市规模大导致的,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武汉市建成区的扩张应适度扩展规模,加快新城组团发展,以减轻污染,合理布局产业。

合理规划不是限制城市发展,不能无限压缩或扩大城市规模。

据此选D。

(2018届高三全国(新课标区)金优试卷模拟(三)冲刺卷)区位熵是用来衡量某一区域要素的空间分布指标,反映了某一区域要素在高一级区域的地位和作用,区位熵值越大,说明地位和作用越高。

下表是2016年圣彼得堡城市土地利用各图层区位熵(如核心区居住用地的区位熵是核心区居住用地面积与核心区总面积的比值比上城市居住用地面积与城市总面积的比值),据此完成4~5题。

4.圣彼得堡城市化正处于

A.虚假城市化阶段B.郊区城市化阶段

C.逆城市化阶段D.再城市化阶段

5.圣彼得堡老城区工业用地区位熵大的原因是

A.人口密度B.规划建设C.土地价格D.产业结构

4.B材料显示,圣彼得堡市的近郊区各项指标均高于平均值,居住区、商业区高于老城区,这说明近郊区正处于城市化阶段,据此选B。

5.D表中显示,核心区、近郊区的居住区、商业区的区位熵较高,而圣彼得堡老城区工业用地区位熵大,这很明显是区域产业布局结构的不同造成的,产业结构之间影响人口分布,工业区不是人口密度最大的区域;规划建设、土地价格都不是主要因素,选D。

(天津市河西区2018届高三总复习质量调查(三))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功能用地在变化。

外部扩展可增加面积,而内部更替则有三种表现:

一是内部更替引起的某类城市功能用地的增加,表示有其他类型的用地转变为这类用地;二是引起的某类城市功能用地减少,表示这一类型的用地转变为其他类型的用地;三是引起的某类城市功能用地的不变,表示某类市功能用地的用地类型不存在变更。

2007-2016年间,中国有84座城市出现了“收编”(下图为部分城市)。

这些城市都经历了连续3年或3年以上的常住人口减少,东北地区的黑点已经连成了带状。

有专家认为收编是整个国家城市化的一部分,不一定是坏事,据此完成6~7题。

6.东北地区收缩城市连成带状的原因是

①产业结构单②开发时间较晚③较高的城镇化率④经济面临转型

A.①②B.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

7.应对东北地区城市收缩现象,下列措施最适宜的是

A.在城市周围建立卫星城,分散城市职能

B.优先发展制造业,大力增加劳动就业岗位

C.规划大量城建项目,建设众多公共设施吸引人口迁入

D.更新改造闲置废弃地为城市绿地,注重城市内涵发展

6.C东北地区收缩城市多为重工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单一,城市面临经济转型过程,就业出现问题,人口流向外地;东北地区本身城市化率较高,近年来城市化发展慢,没有更多农村户籍人口转入城市,城市出现萎缩;城市收缩与开发的时间无关。

选C正确。

7.D城市本身在收缩,在城市周围建立卫星城不合时宜,A错;东北地区城市多为重工业城市,本身以制造业为主,但产业结构单一,并不能增加劳动就业岗位,B错;城市的吸引力主要在于城市产业特征,规划大量城建项目,建设众多公共设施并不是吸引人口迁入的有效措施,C错;更新改造闲置废弃地为城市绿地,注重城市内涵发展,可能留住人口,D正确。

【点晴】国际上对“收缩城市”的认同标准是:

人口规模超过1万人,连续两年人口流失,并且正在经历以某种结构性危机为特征的经济转型。

中国的这84座城市大都符合这个标准,东北地区的收缩城市已经连成了带状,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收缩城市也成片出现。

(湖北省襄阳市第五中学2018届高三五月模拟考试

(一))半城化地区是一种介于城市和乡村之间的过渡性的地域类型,半城市化地区聚落空间格局的演化不仅受城市化等外部力量的驱动,也受村民就业方式等变化的影响。

康社村位于西安市南郊长安区大学城内,是大学城建设中保留下来的村落,为多所高等院校所包围的一处典型半城市化地区,下图表示康杜村半城市化形成过程中村民就业构成定化情况,结合材料,完成8~10题。

8.康杜村由阶段-到阶段三的可用资源总体上呈现出的转化趋势为

A.劳动力—房产一耕地B.劳动力一耕地一房产

C.耕地一房产一劳动力D.耕地一劳动力一房产

9.能正确表示康杜村居民就业方式的是

A.甲—农民乙—工人丙—房东丁—店主

B.甲—农民乙—店主丙—房东丁—工人

C.甲—工人乙—农民丙—店主丁—房东

D.甲—工人乙—房东丙—农民丁—店主

10.2001年后,康杜村半城市化的发展过程总体处在

A.城市化发展的初期阶段B.城市化发展的加速阶段

C.城市化发展的后期阶段D.逆城市化阶段

8.D读图结合材料,甲曲线在阶段一和阶段二呈明显减少趋势,应为耕地变化,是随着大学城的建设,耕地面积变少,而由于大学城建设,需要大量劳动力,所以出现劳动力先增加,而随着大学城的建成,该地需要的农民工数量减少,所以在阶段二的资源为劳动力,到了大学城建成以后,进入平稳阶段,房产成为主要资源,故选D。

9.A读图可知,在阶段一,甲占比最大,随着大学城建设,占比减少,所以甲应为农民,而乙曲线随着建设先增加后减少,应为工人数量的变化,丙出现主要在阶段二和三,主要为以房东为主的就业状况,在三个阶段,丁基本呈总体上升趋势,应为商业服务人员,故选C。

10.B读图,结合材料,该村在2001年后主要就业方式从农民转向工人及房东和个体商户经营者,主要从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处于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故选B。

(2018届高三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三))新城市主义是20世纪90年代初针对北美城市化问题而形成的一种城市规划和发展理念。

新城市主义主张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中枢的步行化城区,即以公交站点为中心,以400—800米(5—10分钟步行距离)为半径,建立集工作、商业、文化、教育、高居住密度等功能为一体的城区,以实现各个城市组团紧凑布局的协调发展模式。

下图示意新城市主义理念下的步行化城区。

据此完成11~13题。

11.新城市主义理念下,步行化城区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重点解决城市

A.向郊区的无限度蔓延B.人口集聚带来的就业困难

C.基础设施的年久失修D.房价昂贵导致的住房紧张

12.步行化城区的规划设计适宜于

A.小城镇的远期人口规划B.中等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

C.大城市的旧城改造项目D.城市群的合理布局

13.步行化城区对外联系的交通方式,带来的有利影响是

A.满足城区居民的多种需求B.尊重传统独特的建筑风格

C.密布商业网点,发展中心商务区D.缓解交通拥堵,减少环境污染

11.A新城市主义理念下,步行化城区建成集工作、商业、文化、教育、高居住密度等功能为一体的城区,以实现各个城市组团紧凑布局的协调发展模式。

高密度、紧凑布局,说明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重点解决城市向郊区的无限度蔓延,A对。

不能解决人口集聚带来的就业困难、基础设施的年久失修、房价昂贵导致的住房紧张问题,B、C、D错。

12.C新城市主义是20世纪90年代初针对北美城市化问题而形成的一种城市规划和发展理念。

步行化城区的规划设计是为了解决城市化问题,适宜于大城市的旧城改造项目,C对。

城市规模越大,城市化问题越严重,主要针对的是大城市,A、B错。

城市内规划,不是城市群的合理布局,D错。

13.D步行化城区对外联系的交通方式,以公交站点为中心,带来的有利影响是避免交通拥堵,减少环境污染,D对。

公交是客运,不能满足城区居民的多种需求,A错。

与尊重传统独特的建筑风格无关,B错。

集多功能为一体的城区,没有中心商务区,C错。

点睛:

步行化城区建成集工作、商业、文化、教育、高居住密度等功能为一体的城区,以实现各个城市组团紧凑布局的协调发展模式。

高密度、紧凑布局,说明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重点解决城市向郊区的无限度蔓延。

(山东、湖北部分重点中学2018年高考冲刺模拟试卷(三))英国伦敦东部三英里泰晤士河沿岸的道克兰地区原来是繁忙的码头,随着其货运需求的降低,港口逐渐衰落。

伦敦的老城金融城地区虽早已经成为世界最著名的金融中心,但其很多建筑已经不能满足现代金融业办公条件的需求。

1981年伦敦政府正式在道克兰地区启动新的中心商务区开发计划,历时17年将其建设成为英国的金融新地标,负责全世界大约三分之一的外汇交易。

据此完成14~16题。

14.伦敦政府将道克兰地区打造成为金融中心主要得益于其()

A.地价低廉B.资金充足C.经济基础D.海运便利

15.伦敦金融新地标的建成能够()

A.提升城市等级B.完善产业结构C.扩大港口腹地D.转变区域职能

16.与金融城相比,推测政府在道克兰地区开发中的优惠政策有()

①新城建设不受旧城保护限制②鼓励绿化美化环境

③鼓励高科技制造业的发展④低价转让土地房产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4.B伦敦道克兰地区成为英国金融新地标主要是因为该地与传统产业配套的传统运输业的衰败,伦敦政府为进一步发展伦敦原有的金融业而规划建设的,因此选择C。

金融城地区周边地区的地价较低廉的地区较多,不仅仅伦敦道克兰地区;道克兰地区与金融城地区不毗邻而是位于伦敦东部,改造前城市内部联系的交通也不够便利,经济衰落,环境质量较差,港口海运交通对于金融中心的发展并不重要。

政府即便资金充足也不一定要把该地建设成为金融中心,可以发展其他经济部门,因此资金充足不是主要原因。

15.D根据题目材料提示老金融城已经是世界级金融中心城市,因此不会提升城市等级,A不正确。

中心商务区以第三产业为主,产业结构比较单一,因此不能够起到完善产业结构的作用。

B不正确。

英国道克兰地区,原来为港口运输业,现在发展金融业因此转变区域职能,D正确,不能够起到扩大港口腹地的作用,C不正确。

16.D英国金融城为旧城,大多数为历史保护建筑,城市建设要受到旧城保护的限制,而道克兰地区在城市建筑方面不受旧城保护的限制。

在建设金融中心商务区之前该地区为落后的港口待开发地区,因此地价成本较低,政府低价转让土地房产,有利于新城建设。

题干中的优惠政策提示正确选项应该是,道克兰区域与金融城相比不同的措施。

无论是新城还是旧城建设都应该鼓励加强环境的绿化和美化,因此是属于相同的措施,不能选择。

该地区主要产业部门为第三产业金融业,因此不会鼓励高科技制造业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