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财务会计所得税习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839440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5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级财务会计所得税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高级财务会计所得税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高级财务会计所得税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高级财务会计所得税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高级财务会计所得税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高级财务会计所得税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高级财务会计所得税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高级财务会计所得税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高级财务会计所得税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高级财务会计所得税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高级财务会计所得税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高级财务会计所得税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高级财务会计所得税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高级财务会计所得税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高级财务会计所得税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高级财务会计所得税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高级财务会计所得税习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高级财务会计所得税习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高级财务会计所得税习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高级财务会计所得税习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级财务会计所得税习题.docx

《高级财务会计所得税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级财务会计所得税习题.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级财务会计所得税习题.docx

高级财务会计所得税习题

第十九章所得税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大题:

单项选择题

1、所得税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其暂时性差异是指()。

A.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

 B.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

 C.会计利润与税法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额

 D.仅仅是资产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  

答案:

B

解析: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的规定,暂时性差异是指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产生的差额。

2、某公司2007年12月购入设备一台并投入使用,原值360万元,净残值60万元。

税法允许采用年数总和法,折旧年限5年;会计规定采用年限平均法,折旧年限4年。

税前会计利润各年均为1000万元,2007年所得税率为33%,2010年所得税率为25%,2010年12月31日该项资产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分别是()万元。

A.90,72  B.135,120  C.180,144  D.225,240

答案:

B

解析:

账面价值=360-300/4×3=135万元,计税基础=360-300×(5/15+4/15+3/15)=120万元。

3、2007年1月1日,B公司为其100名中层以上管理人员每人授予100份现金股票增值权,这些人员从2007年1月1日起必须在该公司连续服务3年,即可自2009年12月31日起根据股价的增长幅度获得现金,该增值权应在2011年12月31日之前行使完毕。

B公司2007年12月31日计算确定的应付职工薪酬的余额为100万元,假设根据税法规定,在实际支付时可以税前扣除。

2007年12月31日,该应付职工薪酬的计税基础为()万元。

A.100  B.0  C.50  D.-100  

答案:

B

解析:

应付职工薪酬的计税基础=100-100=0。

4、甲公司在开始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之前发生了500万元的筹建费用,在发生时已计入当期损益,按照税法规定,企业在筹建期间发生的费用,允许在开始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之后5年内分期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假定企业在2008年开始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当期税前扣除了100万元,那么该项费用支出在2008年末的计税基础为()万元。

A.0  B.400  C.100  D.500

答案:

B

解析:

该项费用支出因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在发生时已计入当期损益,不体现为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

如果将其视为资产,其账面价值为0。

按照税法规定,该费用可以在开始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后分5年分期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在2008年末,则与该笔费用相关的,其于未来期间可税前扣除的金额为400万元,所以计税基础为400万元。

5、按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下列各事项中会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是()。

A.期末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继续上升

 B.当期新增一项固定资产,会计上按直线法计提折旧,税法按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折旧年限均为5年

 C.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售后服务确认的预计负债,税法规定,该损失于实际发生时可以税前列支

 D.因债务担保于当期确认了100万元的预计负债,税法规定,因债务担保发生的损失不得税前列支  

答案:

C

解析:

选项A,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选项B,会计折旧小于税法折旧,故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选项D,预计负债账面价值=100万元,计税基础=账面价值100-可从未来经济利益中扣除的金额0=100万元,不产生暂时性差异。

6、甲股份公司自2007年2月1日起自行研究开发一项新产品专利技术,2007年度在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研究费用300万元,开发支出600万元(符合资本化条件),2008年4月2日该项专利技术获得成功并申请取得专利权。

按照税法规定,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可在据实扣除的基础上再加计扣除50%;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

甲公司预计该项专利权的使用年限为5年,法律规定的有效年限为10年,预计该项专利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会逐期递减,因此,会计上采用年数总和法进行摊销,税法按照直线法在10年内摊销。

2008年末该项无形资产产生的暂时性差异为()万元。

A.315  B.400  C.450  D.382.5  

答案:

D

解析:

无形资产的入账价值为600万元,会计按5年采用年数总和法进行摊销,2008年末该项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600-600×5/15×9/12=450(万元)。

2008年4月2日初始确认时无形资产的计税基础=600×150%=900(万元),2008年末该项无形资产的计税基础=900-900/10×9/12=832.5(万元),所以2008年末该项无形资产产生的暂时性差异=832.5-450=382.5(万元)。

7、甲公司2008年初“预计负债”账面金额为200万元(预提产品保修费用),2008年产品销售收入为5000万元,按照2%的比例计提产品保修费用,假设产品保修费用在实际支付时可以抵扣,2008年未发生产品保修费用。

则2008年12月31日的暂时性差异为()。

A.应纳税暂时性差异200万元  B.可抵扣暂时性差异300万元 

 C.应纳税暂时性差异300万元  D.可抵扣暂时性差异100万元  

答案:

B

解析:

2008年计提产品保修费用=5000×2%=100(万元);负债的账面价值=300(万元);计税基础=负债账面价值300-其在未来期间计算应税利润时可予抵扣的金额300=0(万元);负债的账面价值300万元>计税基础0,其差额为300万元,即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8、在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时,下列各项交易或事项不会产生暂时性差异的是()。

A.享受税收优惠的自行研发的无形资产 B.期末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C.超过税法扣除标准的广告费  D.国债利息收入  

答案:

D

解析:

按照税法规定,国债投资在计提应收利息时不纳税,同时在未来收回该项资产时也不需要交税,所以不会导致未来期间应交所得税的增加,应收利息并不产生暂时性差异,但要在当期进行纳税调整。

9、某公司2008年12月因违反当地有关环保法规的规定,接到环保部门的处罚通知,要求其支付罚款100万元。

税法规定,企业因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支付的罚款和滞纳金,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允许税前扣除。

至2008年12月31日,该项罚款尚未支付。

则2008年末该公司产生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为()万元。

A.0  B.100  C.-100  D.不确定  

答案:

A

解析:

税法规定,罚款和滞纳金不能税前扣除,即该部分费用无论是在发生当期还是以后期间均不允许税前扣除,其计税基础等于账面价值,不产生暂时性差异。

10、甲公司于2007年发生经营亏损1000万元,按照税法规定,该亏损可用于抵减以后5个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

该公司预计其于未来5年期间能够产生的应纳税所得额为800万元。

甲公司2008年以前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根据2007年通过的企业所得税法,企业自2008年起适用的所得税为25%,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则甲公司2007年就该事项的所得税影响,应做的会计处理是()。

A.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250万元  B.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264万元

 C.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200万元  D.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200万元  

答案:

C

解析:

本题中,甲公司预计在未来5年不能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来抵扣该亏损,则应该以能够抵扣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计算当期应确认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800×25%=200(万元),故选项C正确。

11、甲公司于2008年1月1日成立并开始营业,2008年共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500万元,可抵扣暂时性差异1000万元,预期这些暂时性差异将于2009年全部转回,企业预期2009年的应纳税所得额为400万元,甲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不考虑其他因素,则甲公司2008年末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为()万元。

A.250  B.100  C.225  D.125  

答案:

C

解析:

在判断企业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转回的未来期间是否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应考虑企业在未来期间通过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能够实现的应纳税所得额以及以前期间产生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在未来期间转回时将增加的应纳税所得额。

企业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400+500)×25%=225(万元)。

12、企业因下列事项所确认的递延所得税,不计入利润表所得税费用的是()。

A.期末按公允价值调增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金额,产生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B.期末按公允价值调减交易性金融资产的金额,产生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C.期末按公允价值调增交易性金融资产的金额,产生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D.期末按公允价值调增投资性房地产的金额,产生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答案:

A

解析:

根据准则规定,如果某项交易或事项按照会计准则规定应计入所有者权益,由该交易或事项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及其变化亦应计入所有者权益,不构成利润表中的递延所得税。

期末按公允价值调增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金额,应调增资本公积,由此确认的递延所得税也应调整资本公积。

13、某公司2006年交易性金融资产账面初始成本为2000万元,12月31日其公允价值为2400万元,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初始成本1000万元,12月31日公允价值为1300万元,该公司2006年以前没有该类金融资产,则2006年12月31日该企业应确认计入资产负债表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和计入利润表的递延所得税费用分别为()万元,本公司所得税率为25%。

A.100,100  B.175,75  C.175,100  D.100,75

答案:

C

解析:

交易性金融资产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产生递延所得税负债=400×25%=100万元,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产生递延所得税负债=300×25%=75万元,合计175万元。

其中计入利润表的递延所得税费用为100万元,75万元计入资本公积。

14、某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初某项固定资产账面价值800万元,计税基础600万元,该公司2008年度对该项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为50万元,按税法规定可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的折旧为80万元,从2008年起适用所得税税率从33%调整为25%,无其他调整事项,则该公司2008年末资产负债表递延所得税余额和当期递延所得税费用分别为()万元。

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66万,期末账面价值750,计税基础520

A.递延所得税负债75.9,9.9(贷方)B.递延所得税资产57.5,9.9(借方)

 C.递延所得税负债75.9,8.5(贷方)D.递延所得税负债57.5,8.5(借方)

答案:

D

解析:

2008年末该项资产账面价值=800-50=750万元,计税基础=600-80=520万元,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产生递延所得税负债=(750-520)×25%=57.5万元。

当期递延所得税费用=57.5-(800-600)×33%=-8.5万元,(借方)。

15、甲公司于2007年1月1日开业,2007年和2008年免征企业所得税,从2009年开始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

甲公司2007年开始计提折旧的一台设备,2007年12月31日其账面价值为8000万元,计税基础为6000万元;2008年12月31日账面价值为6000万元,计税基础为3600万元。

2008年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发生额为()万元。

A.0  B.100(贷方)  C.500(贷方)  D.600(贷方)

答案:

B

解析:

2007年12月31日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8000-6000)×25%=500(万元)(要按照预期收回该资产期间的适用税率计量),2007年12月31日递延所得税负债发生额为500万元(贷方);2008年12月31日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6000-3600)×25%=600(万元),2008年12月31日递延所得税负债发生额=600-500=100(万元)(贷方)。

16、企业于2007年12月31日购入一栋写字楼,并于当日对外出租,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成本为1000万元,该写字楼税法规定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预计使用年限为20年,预计净残值为零。

2008年末,该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1400万元,该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

税法规定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的变动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2008年末该投资性房地产的所得税影响为()。

A.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100万元  B.不需确认递延所得税

 C.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112.5万元D.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112.5万元

答案:

C

解析:

企业持有的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会计上不计提折旧,税法上需要按照税法规定对该房地产计提折旧。

因此2008年末,该写字楼的账面价值为1400万元;计税基础=1000-1000/20=950(万元),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450(1400-950)万元,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450×25%=112.5(万元)。

17、A公司于2007年10月20日自甲客户处收到一笔合同预付款,金额为1000万元,作为预收账款核算,但按照税法规定,该款项属于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应计入取得当期应纳税所得额;12月20日,A公司自乙客户处收到一笔合同预付款,金额为2000万元,作为预收账款核算,按照税法规定,具有预收性质,不计入当期应税所得,A公司当期及以后各期适用的所得税税率均为25%,就上述预收款项,下列处理正确的是()。

A.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250万元  B.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500万元

 C.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250万元  D.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750万元

答案:

A

解析:

预收账款的账面价值为3000万元,计税基础为2000万元,故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1000×25%=250(万元)。

18、2008年5月6日,A企业以银行存款5000万元对B公司进行吸收合并,并于当日取得B公司净资产,当日B公司的存货的公允价值为1600万元,计税基础为1000万元;其他应付款的公允价值为500万元,计税基础为0,其他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与计税基础一致。

B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4200万元。

假定合并前A公司和B公司属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两家公司,假定该项合并符合税法规定的免税合并条件,所得税税率为25%,则A企业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和商誉分别为( )万元。

A.0,800  B.150,825  C.150,800  D.25,775

答案:

B

解析:

存货的账面价值=1600万元,计税基础=1000万元,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600万元,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600×25%=150(万元);其他应付款的账面价值=500万元,计税基础=0,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500万元,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500×25%=125(万元);因此考虑递延所得税后的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4200+125-150=4175(万元)应确认的商誉=5000-4175=825(万元)。

19、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的规定,下列资产、负债项目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不确认递延所得税的是()。

A.企业自行研究开发的专利权

 B.期末按公允价值调增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金额

 C.因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初始确认的商誉

 D.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售后服务确认的预计负债  

答案:

C

解析:

根据准则规定,因确认企业合并中产生的商誉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会进一步增加商誉的账面价值,会影响到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而且增加了商誉的账面价值以后可能很快就要计提减值准备,同时商誉账面价值的增加还会进一步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使得递延所得税负债和商誉价值量的变化不断循环。

因此,对于企业合并中产生的商誉,其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同形成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准则规定不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20、甲企业20×2年12月购入管理用固定资产,购置成本为50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零,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

20×6年年末,甲企业对该项管理用固定资产进行的减值测试表明,其可收回金额为2400万元。

并假定20×8年年末,该项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为1700万元。

甲企业对所得税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假定甲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预计使用年限与预计净残值、折旧方法均与税法相同,并不存在其他纳税调整事项;甲企业在转回暂时性差异时有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减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甲企业20×8年年末“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余额为()万元。

A.借方100  B.借方25  C.借方132  D.借方125

答案:

A

解析:

甲企业20×6年年末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5000-5000÷10×4-2400=600(万元)(可抵扣暂时性差异)20×7年计提折旧=2400÷6=400(万元)按税收规定20×7年应计提折旧=5000÷10=500(万元)20×8年会计折旧=2400÷6=400(万元)按税收规定20×8年应计提折旧=5000÷10=500(万元)20×8年末计提减值准备前该项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5000-500×4-600-400×2=1600(万元)该项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为1700万元,没有发生减值,不需要计提减值准备,也不转回以前计提的减值准备。

20×8年末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为1600万元,计税基础=5000-500×6=2000(万元),即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余额为400万元,故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的借方余额应为100万元(400×25%)。

21、某股份有限公司所得税率25%,本期期末存货跌价准备账面余额130万元,本期销售时结转存货跌价准备30万元,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00万元,期初存货跌价准备余额为60万元,该存货除计提准备外无其他与税法的差异,因存货的暂时性差异应确认的资产负债表递延所得税本期期末数和本期发生数分别是()。

A.递延所得税资产25万元,8.25万元(借方) 

 B.递延所得税负债41.5万元,15万元(贷方)

 C.递延所得税资产32.5万元,17.5万元(借方)

 D.递延所得税负债25万元,0万元(贷方)  

答案:

C

解析:

期末跌价准备=130万元,存货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期末余额=130×25%=32.5万元,上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60×25%=15万元,本期递延所得税发生数=32.5-15=17.5万元(借方)。

22、A公司2006年12月31日购入价值200万元的设备,预计使用期5年,无残值。

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税法允许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

2007年前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2007年新颁布的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从2008年起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

2008年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发生额为()万元。

A.减少1.2  B.增加2  C.增加1.2  D.减少2  

答案:

B

解析:

2007年12月31日设备的账面价值=200-200÷5=160(万元),计税基础=200-200×40%=120(万元),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余额=160-120=40(万元),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40×25%=10(万元)。

2008年12月31日设备的账面价值=200-200÷5×2=120(万元),计税基础=200-200×40%-(200-200×40%)×40%=72(万元),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余额=120-72=48(万元)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48×25%=12(万元)。

2008年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发生额=12-10=2(万元)(贷方)。

23、甲公司2008年末“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的借方余额为125万元(均为因承诺售后服务确认预计负债而产生的对所得税的影响),该公司适用所得税税率为25%。

甲公司预计会持续盈利,各年能够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

2009年末该公司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为6000万元,计税基础为6600万元,2009年确认因销售商品提供售后服务的预计负债200万元,同时发生售后服务支出300万元,则甲公司2009年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为()万元。

A.100  B.225  C.250  D.125

答案:

D

解析:

预计负债项目:

2009年末账面价值=125/25%-300+200=400(万元)计税基础为零,应确认与其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400-0)×25%=100(万元)但2009年初递延所得税资产均系预计负债产生,所以2009年与其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发生额=100-125=-25(元)固定资产项目:

2009年末可抵扣暂时性差异=6600-6000=600(万元)应确认与其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6600-6000)×25%=150(万元)甲公司2009年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25)+150=125(万元)

24、某公司2007年实现税前利润11250万元。

当年发生存货项目可抵扣暂时性差异1125万元,发生固定资产应纳税暂时性差异450万元,当年转回坏账准备可抵扣暂时性差异750万元。

假定该公司的所得税税率为30%。

则该公司2007年的应交所得税为()万元。

A.3172.5  B.3352.5  C.3577.5  D.3802.5  

答案:

B

解析:

应交所得税=(11250+1125-450-750)×30%=3352.5(万元)。

25、甲公司2007年末“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的贷方余额为90万元(均为固定资产后续计量对所得税的影响),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18%,2008年初适用所得税税率改为25%;2008年末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为6000万元,计税基础为5800万元,2008年确认销售商品提供售后服务的预计负债100万元,年末预计负债的账面价值为100万元,计税基础为0,甲公司预计会持续盈利,各年能够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

则甲公司2008年末确认递延所得税时应做的会计分录为()。

A.借:

递延所得税负债65B.借:

递延所得税负债50

贷:

所得税费用65递延所得税资产25

 贷:

所得税费用75 

C.借:

递延所得税负债40D.借:

所得税费用25

递延所得税资产25递延所得税资产25

贷:

所得税费用65贷:

递延所得税负债50

答案:

C

解析:

2008年末固定资产账面价值6000万元大于其计税基础5800万元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为200万元,年末“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的贷方余额=(6000-5800)×25%=50(万元)2008年末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金额=50-90=-40(万元)(减少)2008年末预计负债账面价值100万元大于其计税基础0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100万元,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100×25%=25(万元)。

因此,甲公司2008年末确认递延所得税时应做的会计分录为:

借:

递延所得税负债40递延所得税资产25贷:

所得税费用65

26、甲公司2008年实现利润总额为1000万元,当年实际发生业务招待费比税法规定的扣除标准超支50万元,由于会计采用的折旧方法与税法规定不同,当期会计比税法规定少计提折旧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