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第一中学届高三第十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840628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18.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第一中学届高三第十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第一中学届高三第十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第一中学届高三第十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第一中学届高三第十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第一中学届高三第十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第一中学届高三第十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第一中学届高三第十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第一中学届高三第十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第一中学届高三第十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第一中学届高三第十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第一中学届高三第十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第一中学届高三第十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第一中学届高三第十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第一中学届高三第十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第一中学届高三第十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第一中学届高三第十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第一中学届高三第十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第一中学届高三第十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第一中学届高三第十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第一中学届高三第十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第一中学届高三第十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望城一中2017届高考

模拟试卷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游民”一词在历史文献中并不陌生,而没有得到学术界的关注,主要是因为它一直被作为一个负面的社会问题从政治角度加以看待。

“游民”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礼记·王制》中:

“无旷土,无游民,食节事时,民成按其居,乐事劝功,尊君亲上,然后兴学。

”这个“游民”是指离开其特定土地的居住地区,没有固定职业的人们,实际上是一种宽泛称谓,指代那些脱离土地的人。

把脱离土地不务农的人们视为游民的看法几乎支配了整个皇权专制社会的主导舆论。

到明太祖朱元璋时还说:

“若有不务耕种,专事末作者,是为游民,则逮捕之。

”到了清代,统治者对“游民”的概念有了新的理解,开始把流民和游民区分开。

严寄湘的《救荒六十策》中说:

“平日居民有不农不商不工不庸者,令绅查早保甲册时,于姓名下添注‘游民’两字。

”从这里看出,清代统治者是把游民看作了社会上的不良和不法分子。

很明显,又把游民的概念狭窄化了。

这种理解一直延伸到了建国后,建国初期,“游民改造”的对象就是从事“乞讨、诈骗、偷窃、抢劫、聚赌”等活动的人们。

以上都是在政治范畴中对游民进行定义,所以多是从他们的道德品质或生活状况及职业状况来确定的。

这样进行的概念划分总是或宽或窄,清代之前把流民和游民统称,清代之后却又将游民等同于流氓了。

直到近代,杜亚泉在《中国政治革命不成就及社会革命不发生之原因》中,第一次从学术角度赋予游民以正面意义。

许多学者开始在学术范畴中对流民、游民和流氓的概念进行区分,从而使游民的概念得以规范化。

王家范在《中国古代的流民问题》一书中提出了“流民”的概念,即“脱离了社会整合,丧失其原有的职业社会角色,游离于法定的户籍管理之外的人口。

”在中国主要是自然灾害和战乱原因会造成大量农民离开自己的土地,迁移到富庶的地区。

陆德阳在《流民史》中也定义:

“流民为因遭遇自然灾害、社会厄难或其他的种种原因,为了避难、求生而背井离乡、流向他乡的人。

”在流民的流动过程中,许多人是整个家族或宗族大规模迁移的,像福建客家人,但他们没有一直保持流动的状态,而是换了一个地方稳定下来,继续按原来的秩序生存。

当然,在这其中,有一部分人彻底脱离土地成为“游民”。

池子华在《流民问题与社会控制》中区分游民和流民说:

“流民可以说是游民的前身,其转化条件是流民没有寻到营生的门径。

”所以游民就不能简单归纳为天灾人祸的客观原因,而是更多地融入了政治、文化及心理因素等深层原因,游民的主要特点在于“游”,代表一种脱离当时社会秩序的状态,换言之,“游”是有目的的,是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游于社会——不管这种理想是好是坏。

游民尽管脱离了土地和当时的社会秩序,但并不意味着就沦落成了不法分子,即流氓。

关于流氓,完颜绍元在《流氓的变迁》一书中有很系统的阐述,他认为“氓”原指“流亡之民”,后特指脱离生产不务正业而在社会上游荡,并以背离传统道德文化和破坏社会秩序为特征的不良分子,所以流氓是涵盖在游民中的一部分。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游民”一词在历史文献中最早出现在《礼记·王制》中,这里指离开其特定土地的居住地区,没有固定职业的人们。

B.无论是明太祖朱元璋还是清代统治者都把脱离土地不务农的人们视为游民,清代更是把游民看作了社会上的不良和不法分子

C.杜亚泉是第一个赋予游民以正面意义的近代学者,他开始对流民、游民和流氓的概念进行区分,从而使游民的概念得以规范化。

D.王家范的《中国古代的流民问题》和陆德阳的《流民史》都提出了“流民”的概念,其共同之处都包含有指离开自己的土地之人。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游民”一词由于一直被作为一个负面的社会问题从政治角度加以看待,因此没有得到学术界的关注。

B.建国初期,从“游民改造”的对象来看,这是将“游民”等同于“流氓”了,这是对“游民”的概念划分过窄的体现。

C.封建统治者对“游民”的概念多是从他们的道德品质或生活状况及职业状况来确定的。

直到近代,游民的概念才得以规范化。

D.池子华在《流民问题与社会控制》认为流民与游民有很大的关联,流民都是因为天灾人祸没有寻到营生的门径而转化为游民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清代之前还没有“流民”的概念,而是将流民和游民统称为“游民”,到了清代,开始把流民和游民区分开。

B.在中国,流民主要是指自然灾害和战乱原因的造成的,而游民的形成却更多地融入了政治、文化及心理因素等深层原因。

C.“游民”指彻底脱离土地以实现自己的理想为目的而游于社会的人。

游民的主要特点在于“游”,他们遭到历代统治者的歧视与迫害。

D.流氓只是“游民”中的一部分,是指那些脱离了土地和当时的社会秩序,沦落成为不法分子的“游民”。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年集

赵新

农历腊月二十八,爹去赶集,儿子也去赶集。

爹今年六十二岁了,儿子今年三十二岁。

爹骑着一辆自行车,儿子骑着一辆摩托车。

爹的车上带着一捆大葱和一个黑色的提包,儿子的摩托车上带着媳妇桂花。

儿子在去赶集的路上追上了爹,儿子放慢速度说:

“爹,你也去?

”爹说:

“去,今天是年前的最后一个集日,再不去就误事了。

”儿子说:

“你去买啥?

”爹说:

“看着买呗,好容易过个年!

像我这把年纪,明年过年不一定有我没有。

”儿子说:

“你那捆大葱送给谁,咱们家城里又没有亲戚。

”爹说:

“谁也不送,卖它哩。

”儿子说:

“那能卖多少钱?

”爹说:

“你走吧,你带着人哩。

天黑的时候,爹回来了,儿子也回来了。

爹的自行车上带着那捆大葱,儿子的摩托车上带着媳妇桂花。

进了自己的家,老汉就非常高兴地把女人喊了过来,让她看自己从年集上买回来的东西。

女人打开那黑色的提包,先拿出来了一件红得十分鲜亮的羽绒服。

女人拿着那件羽绒服看呵摸呵,在灯光下照呵照呵。

女人说:

“这衣裳可不赖,轻巧、厚实、暖和,不怕刮风下雪变天气,就是没有扣子!

老汉笑了:

“你真憨!

你没有吃过肥猪肉,还没见过肥猪走?

人家没扣子,人家有拉锁,哧一拉,比扣扣子还省事。

你快撂下吧,别弄脏了,这是给孙子买的,一会儿给他们送过去!

女人又从提包里拿出一双黑皮鞋。

皮鞋很光亮,灯光一照,花了女人的眼。

老汉说:

“你看这双鞋行吗?

女人说:

“我看着行,模样挺好的!

就是没眼儿,怎么绑鞋带哩!

老汉说:

“你真是一个老二百五!

如今穿皮鞋,谁还绑鞋带哩?

哪有那种闲功夫。

撂下吧,可别弄脏了,这皮鞋是给儿子买的,一会儿给他们送过去!

女人从提包里拿出一块蓝头巾。

老汉说:

“你包上,你包在头上我看看好看不好看,合适不合适。

你一年四季,风风雨雨,针线伙房,场里地里,活儿没少干,苦没少吃……我脾气不好,动不动就吹胡子瞪眼,对不住你!

他娘,帕子不大,暖暖心吧,多少是个情意……”

女人又从提包里拿出一个小方盒,摸索了半天才勉强打开。

老汉说:

“知道吗?

这叫坤表,坤表就是给媳妇们戴的,一会儿给桂花送去。

”女人又被那块坤表照花了眼,那小小的玩意儿竟然光芒万丈。

女人说:

“他爹,她有表!

”老汉说:

“我知道她有表,可是她老在我面前说她的手表不如别人的好,走得不准,样子难看。

女人说:

“老头子,你这一趟花多少钱?

咱前天才卖了那口猪,今天你就……”老汉说:

“该花的就花,好容易过个年哩,只要孩子们高兴就行!

像我这样的岁数,明年过年还不一定有我没我……你快把饭端上来吧,不管好歹,只要咬得动,只要热乎就行。

女人知道这是他没在城里吃饭。

女人把饭端上来说:

“他爹,你没在城里吃饭也行,你总得给自己买顶帽子呀!

你看你的耳朵都冻裂了,以后还怎么出门干活儿?

你也该给自己买瓶酒喝,好容易过个年哩!

女人的眼泪落了下来,一滴,一滴……老汉说:

“你哭什么哭,我又没死,你再哭我就恼了哩。

你再哭我就不吃这个茄子了!

我本来想给自己买顶帽子,可是咱大葱没人买,我也就没钱买酒了。

不过不要紧,你放心,儿子今天也去城里赶年集了,他会给我买两瓶酒喝的!

”女人说:

“你说给他了?

”老汉说:

“你真混,这样的事还用告诉吗?

好容易过个年哩!

老汉吃完饭后,儿子果然来了,不过儿子没有提着酒,儿子手里拿着两把葱。

儿子把葱放在地上以后,就看到了床上的羽绒服,那双黑皮鞋,那块坤表。

儿子的眼睛很亮,满脸欢心鼓舞的样子。

老汉说:

“你吃啦?

儿子说:

“手里没钱,什么也没买,只买了一套家庭影院,花了几千块钱!

女人说:

“你就没买瓶酒喝?

儿子说:

“没有没有!

酒是毒药,喝酒有什么好处?

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人,喝醉了伤害身体。

”屋里静极了,爹不说话,娘不说话,儿子也不说话;谁也不说话,气氛很尴尬。

儿子说:

“娘,我走了。

我先把爹给我们买的东西拿回去,叫桂花看看。

”女人把两把葱塞回儿子怀里说:

“你把葱拿回去吧,我们家有!

儿子说:

“娘,别啊,这两斤大葱是桂花叫我送来的,她说如果爹卖了葱你们就没了……”

女人说:

“拿走!

儿子说:

“留下吧,留下吧,好容易过个年哩,我爹说了,他老了,明年过年还不一定有他哩!

女人把脚一跺:

“叫你拿走就拿走!

儿子说:

“急什么,等下我们一家三口还来吃饭哩。

4.下列句子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中的故事是在过年前发生的,又是围绕赶集来展开的。

年集既是整个事件的线索,又是事件发生的背景,作者以“年集”为文题,耐人寻味,很有感染力。

B.在人物设置上,小说中往往有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本文中的女人是关键人物,也是主要人物,她引出了老汉和儿子的话,从而展示出他们不同的人物心理和人物性格。

C.“酒是毒药……上了年纪的人,喝醉了伤害身体。

”儿子的这些话实际上是为自己狡辩,他意识到自己没给年迈的父母买一点什么,有些心虚。

但是他还是理直气壮地主动拿走了老汉买的东西,这个细节,把儿子只有索取没有回报的自私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

D.“像我这把年级,明年过年不一定有我没有”,类似的话,前后出现三次,每次的画外音都不一样,第一处折射出老汉“人逢过年精神爽”的面貌,第二处是对老伴的解释同时也是对自己花了这么多钱的安慰,第三处则是儿子想留下两把大葱来换取心理平衡时随意的一个理由。

5.本文在写作上使用了哪些技巧,分别有怎样的作用?

请分条简要分析。

(5分)

6.你认为儿子的做法对吗?

为什么?

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中国综艺节目需注入更多文化价值

近期,《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见字如面》等多档文化类综艺节目以优异的表现,在收视率和口碑上都双线飘红。

然而,这股被称赞为“清流”的文化综艺节目热潮,究竟是昙花一现,还是将要开启中国综艺节目的多元化格局?

文化综艺节目走红这一现象的出现并非偶然,其原因深植于我国综艺节目近30年来的内在演化脉络中。

从1990年代初开始,我国综艺节目大致经历了港台综艺模式、欧洲综艺模式、韩国综艺模式三个阶段。

在上世纪90年代,与《综艺大观》同期的《正大综艺》,是内地引进港台综艺节目模式的发轫。

1999年,也是我国综艺节目自身发展周期的第一个历史阶段。

当年,所有省级电视台的综合频道陆续全部“上星”,由于成本高企、竞争压力大,综艺节目迅速成了各省级卫视的救命稻草。

这一阶段以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为代表,包括央视后来的《幸运52》《非常6+1》等。

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是省级卫视电视综艺节目中最早的成功案例,中国社会第一次出现因为家庭内部代际审美趣味差异而争夺电视遥控器的社会文化现象。

而第二个阶段,是以从《超级女声》到《中国好声音》为代表的从欧洲引进的选秀综艺模式。

至于第三阶段,则是主要来自韩国的诸如《奔跑吧兄弟》《爸爸去哪儿》等室外真人秀模式。

众所周知,由于我国的快速发展,普通观众的眼界被迅速打开,第一阶段以《正大综艺》等为代表的港台综艺节目模式很快过时。

然而,尽管以综艺节目为代表的我国广电行业在第二、第三阶段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同时也暴露出一系列隐忧。

以流行歌曲选秀类综艺模式为例,无论是标榜唱功技巧的《中国好声音》,还是自恃可以推陈出新的《中国好歌曲》,抑或是主打怀旧牌的《我是歌手》等综艺节目,在种种的炫技、励志、煽情的背后,还有多少流行歌曲表达出了歌唱者对人生、对命运、对社会的理解和感悟?

还有哪一首流行歌曲能够像20世纪那样,被全社会广为传唱并经久不衰?

正是由于《超级女声》《中国好声音》等选秀式的欧洲综艺节目模式的最大缺点是规则相对死板,每个人都有固定的角色,选手发挥的空间非常有限。

和这个阶段相比,第三阶段的《奔跑吧兄弟》《爸爸去哪儿》等室外真人秀综艺节目模式则有相对更大的发挥余地,这一类综艺节目模式近年来也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

只不过这一阶段的综艺节目模式,在受到追捧的同时,也在相当程度上呈现出了同质化、过度娱乐化的趋势,并在时下引发了大牌艺人的天价薪酬的争议。

当前,一线明星参与录制一季综艺真人秀的收入至少都在3000万元左右,也就是每集综艺真人秀的薪酬不低于200万元。

以上是文化类综艺节目爆发的基本背景。

和此前的三阶段的综艺节目模式不同,近期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可以看成是我国综艺节目发展历程的第四阶段,这一阶段也是我国不得不探索原创综艺节目模式的阶段。

从《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见字如面》等文化类综艺节目开始,我们的综艺节目模式开始探寻中国观众的基本价值认同,试图从我国传统的文化资源、文化遗产中探索可持续的空间。

文化综艺,这种“接地气”的综艺节目模式,既不像港台综艺模式的“嘻嘻哈哈”,也不像欧美选秀综艺模式的“条条框框”,更不像韩国综艺模式的“大喊大叫”,在情感结构、价值观念、文化认同上与当下的普通观众更为贴近;同时由于有大量普通人的参与,也没有继续助长大牌明星天价薪酬的恶劣风气,自然受到了持续的热捧。

但面对文化综艺节目这股“清流”,我们依然还不能过于乐观,以我国目前文化工业的平均发展水平,在编剧、分镜师、剪辑师等一系列相关环节上,还是相对薄弱,还不能在较为丰富的层次上满足普通观众的文娱需求。

在这个意义上,这一波文化综艺节目的原创探索就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中国的综艺节目模式才能够当之无愧地被冠以“中国”字眼。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当前多档文化类综艺节目无论从收视率还是口碑上来看都处在前列,被誉为综艺节目中的一股“清流”,开启了中国综艺节目的多元化格局。

B.室外真人秀综艺节目模式克服了规则相对死板,选手发挥的空间有限的缺点,在近年来爆炸式的增长中也引发了天价薪酬的争议。

C.目前我国综艺节目发展历程共经历了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但从原创探索的角度而言,第四阶段更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D.这是一篇评论性文章,主要探讨了综艺发展实际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目的是告诫当前多档文化类综艺节目不要昙花一现。

8.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伴随我国综艺节目近30年来的内在演化发展,出现文化综艺节目走红的现象是一种必然,多档文化类综艺节目深受观众好评。

B.在以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为代表的港台综艺模式阶段,中国社会出现因为家庭内部代际审美趣味差异而争夺电视遥控器的社会文化现象。

C.《奔跑吧兄弟》《爸爸去哪儿》等韩国综艺模式虽然因为有相对更大的发挥余地受到观众追捧,但也开创了大牌明星天价薪酬的恶劣风气。

D.只要加快我国目前文化工业的平均发展水平,满足普通观众的文娱需求,中国的综艺节目模式就能够当之无愧地被冠以“中国”字眼。

E.这篇新闻报道比较注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文段首先分析了综艺节目前三个阶段失败的原因,最后提出现阶段如何解决问题。

9.你认为我国目前文化类综艺节目飘红不要陷入昙花一现的状况,还需要在哪些方面下功夫?

请结合文本说说你的看法。

(5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

父华,成化十七年进士第一。

华有器度,孝宗甚眷之。

华性孝,士论多之。

守仁娠十四月而生。

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

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

登弘治十二年进士。

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

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

瑾诛,量移庐陵知县。

入觐,迁南京刑部主事。

十四年六月,命戡福建叛军。

行至丰城而宁王宸濠反,知县顾佖以告。

守仁急趋吉安,与伍文定征调兵食,治器械舟楫,传檄暴宸濠罪,俾守令各率吏士勤王。

七月壬辰朔,宁王袭下九江、南康,薄安庆。

或请救安庆,守仁曰:

“不然。

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

”众曰“善”。

宸濠果自安庆还兵。

乙卯遇于黄家渡。

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

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

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

凡三十五日而贼平。

帝时已亲征,命安边伯许泰为副将军,偕提督军务太监张忠将京军数千,溯江而上,抵南昌。

忠、泰故纵京军犯守仁,或呼名谩骂。

守仁不为动,抚之愈厚。

病予药,死予棺,遭丧于道,必停车慰问良久始去。

京军谓“王都堂爱我”,无复犯者。

忠、泰轻守仁文士,强之射。

徐起,三发三中。

京军皆欢呼,忠、泰益沮。

世宗甫即位,拜守仁南京兵部尚书。

守仁不赴,请归省。

守仁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

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

守仁天资异敏。

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

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

“道在是矣。

”遂笃信不疑。

其为教,专以致良知为主。

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

(节选自《明史·王守仁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

B.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

C.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

D.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

1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士第一”即状元。

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元、明、清时期,贡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称进士,且分为三甲,一甲称为状元,二甲称为榜眼,三甲称为探花。

B.“刑部”是三省六部制中的—部,主管全国刑罚、律令及审核刑名;“三省”即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六部”即指吏部、礼部、兵部、户部、刑部和工部。

C.“七月壬辰朔”中的“朔”是指农历每月的初一,在庄子的《逍遥游》中有“朝菌不知晦朔”的句子,其中“晦”指每月的最后一天,“朔”即每月的第一天。

D.“乞骸骨”是自请退职的委婉说法,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与“致仕”有区别,“致仕”是指官员因为年龄原因而退休,把官职交还给皇帝。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守仁很懂兵法,在宁王军队逼近安庆时,王守仁不去救援安庆而去攻打南昌,这一战术与围魏救赵的战术和效果是一致的。

B.王守仁宽厚仁慈,张忠、许泰等人纵使京军冒犯他时,他不为所动,对其更加宽厚,最终感化了京兵。

C.王守仁虽然是一介文士,射箭却能三发三中,赢得京军一片欢呼,让张忠、许泰对他更加佩服。

D.王守仁为人正直、敢于进言,刘瑾逮捕戴铣等人后,他上疏论救,反遭贬谪;后来刘瑾被诛,他得以再度升迁。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

凡三十五日而贼平。

(5分)

(2)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

“道在是矣。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4-15题。

泊岳阳楼下

杜甫

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

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

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4.下列对第一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联两句,一平视,一仰视,写出了作者初到岳阳时的感官印象,即水泽浩瀚,山城高耸。

B.颔联描绘了一幅冬夜羁旅图,停船在岸,舱内,寒灯一檠;舱外,风吹浪翻夜雪纷飞,营造出萧瑟凄凉的意境,抒发了诗人天涯漂泊的愁苦之情。

C.杜甫十分重视炼字,在本诗中也是如此,比如颔联中的“翻”“洒”就是炼字的典范。

D.“鲲鹏”“图南”是作者化用《庄子•秋水》中典故。

以鲲鹏的变化无常来暗示自己前途的不可预料。

E.本诗承转顿挫,有跌宕之致。

首联写景境界阔大;颔联承前而境界凄冷,是承中见转;颈联转至抒情,情绪高亢,又是一转;尾联写鲲鹏图南,与颈联毫不相干,更见突转变化之妙。

15.《泊岳阳楼下》与《登岳阳楼》思想情感有何异同?

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名句名篇情境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论语》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表述为“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也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

(2)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洒酒酬月,用“人生如梦,______”来寄托自己的情怀。

(3)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暗示了自己长久贬谪、事态变迁、归后生疏怅惘的心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第II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加点的成语,全都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联合国新任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曾担任葡萄牙总理,他外交能力突出,四国语言信手拈来,各外媒对他的语言才能赞不绝口。

②作为与南海争议无关的域外国家,日本逢人说项,渲染紧张气氛,口口声声说要改善日中关系,却又四处渲染“中国威胁”,堪称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奇葩”。

③这十年间的悲欢离合,白云苍狗,令人在冷静沉默中回想起来不禁感慨万千,前尘往事久久萦绕于心,郁积于怀。

④游国恩先生不问家事,自己躲进书房,钻入文学研究的世界,长吟短叹,目不窥园,不断地有新作发表,业内人士读了,赞叹不已。

⑤一年的时间如汤沃雪,只有专心治学的人才能明白时光对于学术生命的价值,也只有在短暂时光中能把握方向的人才会有所成就。

A.③④B.①②C.④⑤D.②③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中国诗词大会》紧紧抓住了中国受众的诗词文化情结,对于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之美给予了精准的电视阐释,成功地实现了收视冠军。

B.针对我国秋冬季节重污染天气频频出现的问题,陈吉宁表示,高污染排放量不是一个表面数字,所以既要我们打好攻坚战,又要打好持久战。

C.为缓解长春市血液库存的紧张状况,血站非常希望长春市直、区直单位,还有企事业单位、民间团体等积极参与无偿献血活动中来。

D.据中国科学院消息,已放弃外国国籍成为中国公民的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杨振宁、姚期智两位教授日前正式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那些文采斐然、炳炳烺烺的诗歌流传至今,①是古代文人墨客的智慧结晶,②我们不能因为只看到绚烂夺目的金字塔尖,③忽略历史中已被风化埋葬的金字塔底的大量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