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三下全册教学设计有反思.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840761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118 大小:100.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科学三下全册教学设计有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8页
教科版科学三下全册教学设计有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8页
教科版科学三下全册教学设计有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8页
教科版科学三下全册教学设计有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8页
教科版科学三下全册教学设计有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8页
教科版科学三下全册教学设计有反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8页
教科版科学三下全册教学设计有反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8页
教科版科学三下全册教学设计有反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8页
教科版科学三下全册教学设计有反思.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8页
教科版科学三下全册教学设计有反思.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8页
教科版科学三下全册教学设计有反思.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8页
教科版科学三下全册教学设计有反思.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18页
教科版科学三下全册教学设计有反思.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18页
教科版科学三下全册教学设计有反思.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18页
教科版科学三下全册教学设计有反思.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18页
教科版科学三下全册教学设计有反思.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18页
教科版科学三下全册教学设计有反思.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18页
教科版科学三下全册教学设计有反思.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18页
教科版科学三下全册教学设计有反思.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18页
教科版科学三下全册教学设计有反思.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科版科学三下全册教学设计有反思.docx

《教科版科学三下全册教学设计有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科学三下全册教学设计有反思.docx(1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科版科学三下全册教学设计有反思.docx

教科版科学三下全册教学设计有反思

 

教学设计手册

 

国际学校教学设计手册----课时教学设计

课   题

§1.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教材简析

上学期的教材安排了“植物”单元,引领学生有意识的关注植物的有关问题,并且通过对向日葵一生的介绍,注重到植物的一生中要发生变化。

本册教材就是在上册教材的基础上的延伸和深化,因此本课内容设计了三个活动:

记录我们的想法,观察植物的种子,为种植凤仙花做准备。

目的是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对植物生长变化观察的兴趣,引发学生种植植物的欲望,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根据已有经验进行预测的意识和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上册“植物”单元的学习中,已经有意识的关注了植物的有关问题,并且通过对向日葵一生的学习,注意到植物的一生中要发生变化,。

但发生了什么变化?

其他植物是否也会发生同样的变化?

在过去的学习中,学生对变化的认识是间接地,对其他植物的生长变化的认识也是零散的、模糊的。

三年级的小学生具有观察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并且在研究植物生长变化的过程中,可以发现植物生长过程中的诸多知识,也可以提升学生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目标

K&S

1.不同植物的种子,他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

2.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长成一棵植物。

达标情况:

P&M

1.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

2.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认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达标情况:

A

引发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达标情况:

教学重点

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的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教学难点

观察植物的种子,猜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手段

演示法

教学资源

课本PPT

课前准备

各种种子若干放大镜16个

教学过程预设

设计思路

导入——记录我们的想法——观察植物的种子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我们刚进入了新的一年,同学们都知道今年是兔年。

那小兔子是哪里来的呢?

(演示图片)

很对,那去年是虎年,小老虎又是哪里来的呢?

那小的绿色开花植物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它们的一生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生答:

兔妈妈生的

 

生答:

虎妈妈生的

有的学生答是妈妈生的,有的学生答不知道

通过学生在寒假接触最多的兔子和老虎的出生方式,以问题的方式开始本单元的研究任务,即绿色开花植物是从哪里来的

记录我们的想法

在上学期我们知道了所有的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程中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衰老和死亡这几个过程。

那植物在这些过程中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现在同学们在19号本子上将你们理解的植物的生长变化过程画下来或写下来。

选两名学生对其所画内容进行简单介绍。

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如吊兰、柳树等。

但是大多数的绿色开花植物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如月季花、玉米。

(演示图片)

 

学生思考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的变化

学生在19号本子上描述自己所理解的植物生长变化过程

两名学生对其作品进行介绍

 

学生进行理解和记忆

激活学生的已有认识,引领学生思考它们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的了解程度,激发学生观察研究植物生长发育过程的欲望

观察植物的种子

我们知道了种子是绿色开花植物的新生命的起点,那么你们想认识这些神奇的富有生命力的种子吗?

好。

我们就利用下面的时间来认识一下这些神奇的小精灵。

认识它们就是观察它们、了解它们的过程。

谁还记得我们上学期第一次科学课的时候讲到的科学的观察活动吗?

要进行科学的观察活动需要什么样的科学的观察方法呢?

学生们回答的很好。

现在我们要观察神奇的种子。

那我们要观察的目的是什么?

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去观察种子的哪些方面?

观察目的确定了,我们就要想到科学的观察方法。

由于首先确定观察顺序吧?

都可以运用什么器官呢?

可以借用什么工具?

知道了这些,我想我们的观察活动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那就是放大镜的用法。

在这里老师要给同学们介绍两种使用放大镜来观察种子的方法:

第一种方法:

将手持放大镜靠近眼睛,将所观察的种子拿在另一只手中并前后左右慢慢移动,直到看清楚为止。

第二种方法:

将种子稳稳拿在手中,或放在桌面上,把手持放大镜在种子上方慢慢的前后足有移动,直到看清楚为止。

(以小组为单位分发种子和放大镜)

开始观察种子。

总结:

不同植物的种子,从外观上看,它们的形状,颜色,大小等都不相同。

那有没有同学想过,种子里面有什么呢?

如果我要求同学们在不破坏种子的情况下来猜测种子里面有什么的话,你们会根据什么来进行猜测?

对。

我们知道几乎所有的植物都是由种子长出来的,所以我们可以根据植物来推测种子里面的东西。

现在就来猜猜吧?

交流的时候引导学生陈述理由,说明为什么认为是这样的。

提问:

同学们头脑中种子的构造是多种多样的,那我们该如何确定的知道种子里到底是什么样的,有什么方法?

现在就把你们手中的花生的种子掰开来看看,看看它的里面都有什么。

总结:

不同植物的种子的大小,颜色和形状都不尽相同,但是它们的结构都是相同的,都由胚根和胚芽组成。

(演示PPT,简单介绍植物种子的结构)

学生好奇心被调动起来

 

学生回答:

带着某种目的去观察某一事物的活动

学生回忆三个方面:

观察顺序,调动多个器官,运用多种工具

 

生答:

种子的大小,形状,颜色等

生答:

由远及近

 

生答:

用鼻子闻,用手摸

生答:

放大镜

 

学生根据老师的描述演示这两种方法

 

学生按照科学的观察活动的要求观察种子并进行汇报

 

学生开始躁动:

种子里面是什么样的呢?

生答:

根据种子能够长成一株植株

 

学生对种子的内部结构进行猜测,并交流

 

生答:

将种子掰开看一看

 

复习科学的观察活动的概念和科学的观察方法的内容,以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操作,在这个过程中,帮助学生意识到理论知识存在的必要性,从而能够学会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准确介绍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的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板书设计

§1.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一.记录我们的想法

二.观察植物的种子

课后反思

本课有两项活动:

一记录自己的想法——学生用画图和文字记录所知道的一株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过程。

本活动提前布置学生课前完成,课堂上学生主要交流他们的想法,包括:

植物的生长经历了哪些过程?

植物的生长从什么时候开始?

学生通过交流,加以教师的引导,帮助学生回顾三上学习的向日葵的一生生长过程,学生都能认识到绿色开会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他们的新生命的。

活动二观察种子,也是本课的核心活动。

在对种子外部观察前,先引导学生思考:

观察种子的哪些方面?

对于观察形状、颜色、大小学生都能谈到,这时教师再引导学生回忆上学期观察大树的方法,学生就能想到通过闻、摸等方法能获得关于种子更多的信息。

通过外部观察,学生认识到种子的形态、颜色、大小各不相同。

对于三下的学生,仅仅观察到种子的颜色、形状、大小、表面光滑度还不够。

于是,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十分重要。

时间要充足,这样才能引导学生的观察向纵深方向发展,也能帮助学生建立种子相同特点的认识。

学生通过解剖豌豆、花生、瓜子等种子,发现它们还有一层薄薄的皮,而且种子还能掰成两瓣,一瓣上还有小芽。

通过观察、梳理,学生认识到种子有种皮,还有胚根和胚芽。

值得提醒的是:

在第一个教学班上课时,忽略了一个问题,所带的黄豆、绿豆未经过浸泡,导致种子不易掰开,即使掰开了,里面什么也看不到。

希望各位科学教师在备课时、准备材料时一定要做有心人,不要犯同样的错误了。

教学中有待改进的地方:

1、布置学生课前完成的练习,有的不能完成,还应继续端正学生的科学学习态度;

2、学生的观察还不够深入细致,主动发现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国际学校教学设计手册----课时教学设计

课   题

§1.2种植我们的植物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教材简析

本节课开始种植植物的活动,并要求学生做好栽培植物、观察植物生长变化的一系列准备工作。

这节课是本单元后面几节课教学的基础。

通过前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基本认同了绿色开花植物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的生命的,那么观察植物生长变化的活动就应该从“播种”开始。

学情分析

大部分学生认为种子在土壤中萌发是先向上长出茎,发育成幼芽,再长根;有些学生甚至想不到种子会发育成根,那么种子在土壤中到底会发生哪些变化呢?

这节课启发学生想办法亲眼看到种子的萌发过程

教学目标

K&S

掌握播种的技能

达标情况:

P&M

1.学习掌握播种的技能

2.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适宜的实验,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

3.根据研究植物生长变化的需要,确定观察、记录的内容和方法

4.根据对种子萌发状况的预测,确定本阶段观察记录的重点

达标情况:

A

1.树立用事实阐述观点的意识,即科学的实证思想

2.培养合作意识

达标情况:

教学重点

播种的方法

教学难点

 长时间坚持管理、观察和记录凤仙花生长变化情况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手段

 演示法讲授法

教学资源

课本课外资料

课前准备

每个班准备花盆一个,烧杯四个,凤仙花种子100个,纸巾若干,小铲子一个,沙质土壤若干,小瓦片四块,水

教学过程预设

设计思路

导入——播种(在花盆中播种,在透明玻璃杯中播种)——做观察记录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我们知道种子是一株绿色开花植物新生命的起点,同学们想不想利用现在的好时光来孕育一株翠绿的生命?

那好,我们今天就来种下凤仙花的种子,在我们的细心呵护下,等到我们这个学期结束的时候看看是否能够看到我们的植株开花结果。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来观察我们所种植的植物的生长变化过程。

学生大呼:

想!

 

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

开门见山的明确本节课的任务:

种植凤仙花,同时提示学生播种要考虑季节

播种

对凤仙花有些同学可能不太了解,后面有关于他的一些资料,同学们将课本翻到P19,看看对凤仙花的介绍。

请几位同学朗读

介绍种植的工具:

小铲子,花盆,小瓦片,水,凤仙花种子。

然后按照课本P4的播种方法演示播种过程:

1.选种:

挑选那些饱满的、没有受过损伤的种子;

2.准备好花盆和土,把一块小瓦片放在花盆的出水孔上,然后放入适量的土;

3.用手指在土中按2-3个小坑,深度约为1cm,每个小坑里放一粒凤仙花的种子,再用土盖上。

(不宜太深,太深不宜发芽,不宜太浅,容易腐烂)

4.往花盆中浇适量的水,使土壤湿润,将它放在温暖的环境中。

这就是播种的全过程,简单却意义很大,这就是新生命的开始,一会儿下课的时候老师给每个同学发两粒种子,有条件的同学回家也种植一下,在家中进行详细的观察。

种子就被我们埋在了土壤里,他开始吸收土壤里的水分和养分,慢慢的发生着变化,但是他们的变化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

我们先来想象一下吧?

有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能够让我们清楚的观察到种子发生变化的过程呢?

同学们有提到课本上的方法,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看课本上的在透明杯子中播种的方法,并进行操作,将做好的放在教室里以供学生观察。

老师播种的这几颗种子就放在我们的教室里,同学们每天都要进行观察。

观察什么呢?

看课本P5上面的内容,分别记录了对透明玻璃杯中和花盆中的种子进行观察的内容,同学们将它们抄写在你们的18号本子上,在这个星期按照这些内容进行观察并记录。

几个学生分段朗读对凤仙花的介绍

 

学生仔细观察老师的播种过程,并识记几个主要过程,学习播种的方法

 

学生想象种子在土壤中的变化过程并进行交流,对变化过程充满好奇

 

学生想办法能够清楚的观察到种子的变化过程

 

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在18号本子上记录所要观察的内容

带领学生学习一些栽培管理植物的技术,观察研究植物生长变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在实践操作中体验劳动的乐趣,体验孕育新生命的幸福

 

帮助学生解决看不到种在土壤中种子萌发过程的问题,同时也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为后面学习根的向地性做好铺垫

 

布置观察任务,让每一次活动都有收获

作观察记录

种植植物是一项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需要做好管理、观察和记录等多项工作。

处在种子萌发过程中们每天记录一次跟的长度之外,从芽出土开始,每周还要测量一次凤仙花植株的高度,观察叶的形状和数量,并记录在下面的观察记录表上,也将他们抄写在你们的18号本子上,以后每个星期都要进行测量。

除此之外,我们上学期还知道,进行一项科学的观察活动,除了记录表格以外,还有很多其他的方式,比如写观察笔记,拍照、采集标本、画简图,这些都是做记录的好方法。

同学们在这一学期的过程中要灵活的运用这几种方法来记录凤仙花种子播种,芽出土,出现花芽,开花,果实成熟等过程,在学期末的时候每个人都要上交一份凤仙花生长日记。

这个星期的观察重点就是观察玻璃杯中种子的变化过程,按照刚才的问题将答案填写下来,下周上课的时候进行检查。

学生在18好本子上抄写观察记录表格

 

记录进行观察记录的方式方法,思考适合自己的方法

 

帮助学生建立科学观察记录的习惯和方法,提高其科学素养。

引领学生做好长期观察前的准备工作。

 

板书设计

§1.2种植我们的植物

一.播种

花盆中透明玻璃杯中

二.做观察记录

表格,照相,观察笔记,画简图,取标本

课后反思

现代教育理念和教学改革的重要思想特别强调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精神,而《种植我们的植物》作为一门生产实践性和理论知识性都很强的学科,尤其需要这种精神,所以在植物生产与环境教学中要通过各种方式、途径来培养学生的这种精神和能力。

通过这种启发探究式的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植物生产的知识和技能,培养了自学能力和协作能力,实现了“发现生产中的问题——了解把握问题的特点——学习课本查找问题的实质——分析解决问题的措施——回归并指导生产活动”的专业学习目的。

同时,还在知识结论的获得过程中,领悟和学会了创造知识的过程和方法,形成了种植专业应具备的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

当前,由于人们传统观念的影响和当前课程设置的情况,在教学中,一般只注重了知识的传授和操作技能的培养。

如果按照教材的顺序和内容组织教学,学生固然能够接受,但是,不一定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从生活经验和农业生产现象出发,提出有关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的关系,学生的兴趣就会增加。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改变传统的注入式学法,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培养学生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在课堂教学中尝试着创新的模式:

情景设疑---引导探究---科学抽象---归纳总结---迁移活用。

在教学组织过程中,把当节知识放在全书乃至各专业课知识结构体系中,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适当调整,增加了植物对水分的运输和利用,也把教材的顺序调整为“选种——松土——挖坑——下种——浇水”,这样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实践也证实了调整的可行和必要。

通过课后向学生征询意见,认为这节课方式灵活,组织严谨,教师语言风趣幽默,教学效果不错,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都得到了培养,不过,课堂上的学生活动还要更多设置学生动手性的实验或实践内容。

国际学校教学设计手册----课时教学设计

课   题

§1.3我们先看到了根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教材简析

播种到土壤中的种子,在温度、水分适宜的环境中会发育成幼苗,种子的萌发是先向下发育出植物的根,再向上长茎和叶,学生播种到土壤中的种子以及放在透明玻璃杯中的种子,经过几天之后,应该已经萌发出了根或者有的已经长出了茎和叶。

本节课安排了两个活动:

一是植物根的生长。

这个活动侧重于对种子萌发及根的生长过程观察现象的交流,以及花盆中植物生长情况的交流。

第二个活动是研究根的作用。

通过科学探究的过程,帮助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学情分析

由于放置在每个教室的种在透明玻璃杯中的种子已经开始长根发芽,学生能够观察到根和芽的情况,并且应该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里记录。

他们付出的劳动应该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赞扬,才能在以后的生活中慢慢的养成勤于记录的好习惯。

学生通过观察应该会知道种子先长根后发芽,因此会有学生提出疑问:

为什么先长根?

根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作用?

于是开始下一活动的学习

教学目标

K&S

1.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

2.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的。

3.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达标情况:

P&M

1.用适宜的方法记录、交流所观察到的现象。

2.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

3.根据已有经验和所观察到的现象,做出有依据的预测。

4.用观察、实验的方法验证推测。

5.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达标情况:

A

1.激发观察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2.树立科学是讲求实证的意识。

达标情况:

教学重点

观察植物根的生长变化;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教学难点

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手段

 演示法讲授法

教学资源

课本PPT

课前准备

长出根和芽的透明玻璃被中的种子PPT

教学过程预设

设计思路

导入——植物根的生长——植物根的作用——布置任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播放大树连根拔起的视频。

同学们刚刚看到这棵大树被从大地上连根拔起,这个过程看起来是很困难的。

为什么会这么困难呢?

植物的根在植物的生长变化中又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呢?

我们就通过这节课来学习下。

学生们观看视频,体会大树被连根拔起的困难,从而思考其中原因

从学生熟悉的现象入手,提出本课的研究任务:

植物根的生长变化及植物根的作用

植物根的生长

通过我们的精心培育,种子终于发芽了,我们看到的种子发芽的过程是怎样的呢?

请同学们主要就透明玻璃杯中的种子的发育情况来做一个交流汇报。

汇报内容围绕两个问题:

1.根茎叶谁先长出来?

2.根向什么方向生长?

(在汇报过程中要及时对学生记录的内容进行肯定和表扬,以鼓励其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主动的进行观察和记录)

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

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很快。

对没有发芽的情况进行简单的分析:

种子的完整程度,水分,温度,空气等。

学生开始对自己所记录的内容开始进行整理并做好交流的准备

 

学生充分的进行交流汇报,并对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提问,采取生问生答,生问师答,师问生答等方式

 

学生试着分析种子没有发芽的原因

通过学生的观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交流汇报,学生能够意识到植物种子的发育特点,体验到通过观察得到知识的快感和满足感。

同时这是学生第一次在课后独立进行观察记录,展示记录进行交流的过程,也正是教师检查学生观察记录活动情况的过程,通过关注和激励,对学生后续的观察记录产生促进作用

研究根的作用

刚才听了你们的汇报,老师知道每一个学生都认真观察了植物的根,那谁能来给我们说说植物的根是什么样的呢?

(PPT展示植物根的图片)植物的根长成这个样子,他在植物的生长变化过程中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

首先我们来回顾下上课的时候看到的那个视频,一棵大树被连根拔起是那么的困难,是谁紧紧抓住大地不放呢?

对,是大树的树根紧紧地抓住了大地,才使我们的大树能够稳定的站在大地上。

其实这点我们也可以用现有的材料来进行验证。

老师现在想把透明玻璃杯中的种子拿出来(演示拿出来的过程),可以发现根上沾有很多的纸巾,是不是说明根把纸巾牢牢地抓住了?

所以说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

除了固定作用,还有什么作用呢?

同学们想一下,你们在给花花草草浇水的时候一般都往哪里浇?

为什么都浇到土壤中?

我们先来看一个实验,看能不能从中得出答案?

(播放密封液面的视频)

由视频同学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对,植物的根可以吸收水分,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在浇花的时候为什么不把水洒在花上而是洒在土壤里了。

因为水渗透在土壤中,就被埋在土壤中的根吸收了,其实根除了吸收水分之外,还可以吸收土壤中的无机盐,因为这些无机盐溶解在水中被一并吸收了。

同学们能否还设计出其他的实验来验证植物的根吸收水分吗?

开动脑筋,一起来想一想吧!

总结:

植物的根具有固定植物和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的作用。

学生描述植物根的样子

 

学生思考根的作用

 

生齐答:

大树的根

 

学生观察老师从透明玻璃杯中拿出根的过程,体会根对植物的固定作用

 

学生思考其中原因

 

学生认真观看视频

学生就视频内容进行讨论,得出结论:

植物的根吸收水分

 

学生思考可以证明根吸收水分的其他方法,开阔思维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入手,让学生猜测植物根的作用,再用实验或是其他现象进行验证,培养其科学思维

 

这部分内容采取逆向思维训练,先提出问题,然后用一个实验来进行模拟,从而得出实验结果,应用到问题中去,再开发其他的方法进行思维拓展和训练,在积累知识的同时锻炼思维

布置任务

从明天开始要开始记录凤仙花的幼苗的变化。

填写抄在18号本子上的表格。

学生记录任务内容

为下节课的进行做好准备

板书设计

§1.3我们先看到了根

一.植物根生长

二.植物根的作用

课后反思

上完这一课,我体会到在教学工作中要有所创新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注重教学创新,教师的教学创新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自己主动探究,获取新知识,得出新成果的一种教育手段,教育创新要有具体的实施目标,实施措施,不能搞教条主义,要从培养学生能力入手,改革课堂教学。

教学中,教学中要有新观念,新方法,教法和学法要有自己的创新理念,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能力,不满足于书本或生活中所给予的知识和经验,使学生自己主动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科学课教学创新不能离开基础知识的传授。

学生只有在充分掌握了基础知识的条件下,才能认识自然现象和规律,当代科学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开发潜藏在每一个学生身上的创新能力。

但由于学生的思维水平、认知经验、知识构架的不同,还需要我们针对不同层次的教育对象,确定不同的创新目标。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创新中注意层次,普遍开发。

让学生积累生活经验,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和能力。

国际学校教学设计手册----课时教学设计

课   题

§1.4种子变成了幼苗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教材简析

种子出土以后,子叶枯萎,茎逐渐变粗变黄,叶子也越来越多,这是种子发育成了幼苗,本节课重点是组织学生交流种子发育成幼苗后植物的生长变化,观察凤仙花幼苗的特征,研究植物叶的作用。

本节课安排了交流活动:

一是交流前三周观察、记录的凤仙花生长变化现象,二是交流生长了四周的凤仙花的样子。

第三部分是研究植物叶的作用,引领学生通过收集前人的研究资料来获得对植物光合作用的认识。

学情分析

经过一段时间的成长,植物的子叶已经脱落,并且长出了许多真叶,而且学生已经注意到植物在长高长大。

人在生长的过程中四需要水分和食物的,这是每位学生所具备的认识。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分,是从植物的根葱土壤中吸收来的,但它们生活所需要的“食物”是从哪里来的呢?

学生对此有很多疑问,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引导,会收到不错的效果。

植物是利用叶子中的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