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镇生活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841006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63 大小:80.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镇生活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某镇生活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某镇生活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某镇生活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某镇生活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某镇生活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3页
某镇生活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3页
某镇生活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3页
某镇生活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3页
某镇生活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3页
某镇生活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3页
某镇生活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3页
某镇生活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3页
某镇生活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3页
某镇生活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3页
某镇生活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3页
某镇生活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3页
某镇生活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3页
某镇生活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3页
某镇生活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3页
亲,该文档总共6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某镇生活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某镇生活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镇生活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6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某镇生活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某镇生活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某镇生活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附表:

1、总投资估算表

2、建构筑物投资估算表

3、机电设备投资估算表

4、流动资金估算表

5、固定资产折旧估算表

6、工资及福利费用估算表

7、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8、利润及利润分配估算表

9、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项目背景

1、项目名称:

XX市XX镇生活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

2、项目承办单位:

XX市XX镇城镇建设服务中心

3、负责人:

XX

4、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概况

湖北省工程咨询公司是为适应湖北改革开放的要求和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于1986年5月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省级综合性工程咨询机构(事业单位),归口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领导(原省计委),2006年4月整体移交湖北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管理。

公司具有国家综合甲级工程咨询资格,工程招标甲级、工程监理乙级、工程造价乙级等相应资格,是中国工程咨询协会团体会员、常务理事单位,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FIDIC)会员,2002年通过了英国摩迪公司ISO9001:

2000质量体系国际认证。

湖北省工程咨询公司是政府部门对重大建设项目进行科学决策的咨询参谋机构,承担省内地方基本建设、技术改造、利用外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益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论证、评估;行业发展规划、区域经济发展规划、项目建议书编制与评估;建设项目投资初步设计咨询、投产后咨询和建设项目后评价;为广大投资业主进行项目投资咨询、工程建设监理、工程造价咨询、招投标代理、资产评估、企业诊断和市场调研。

为外商投资提供咨询服务,包括介绍合作伙伴、资信调查,编制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等业务。

公司实行经理负责制,下设办公室、专家办、项目一部、项目二部、项目三部、项目四部。

近年来公司为适应工程咨询业的发展和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进一步拓展业务范围、增强公司实力,更好地为建设单位服务,成立了四家下属子公司:

湖北省吉伟工程监理有限公司;湖北新光招标有限责任公司;湖北鄂咨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湖北新光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公司自成立以来,受政府部门和客户委托累计完成各项咨询、评估项目2339个,投资总额2552亿,合理核减投资51亿,为我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公司组建以来多次获得国家、湖北省和省发改委及有关部门多项奖励。

5、承办单位概况

XX市XX镇城镇服务中心成立于2006年3月,其前身为XX镇城建管理所,主要负责XX镇镇区环境卫生工作。

该中心内设规划科、市管科、市政科环卫队、房产科、监察队、财务科和办公室,该中心现有工作人员53人,除了3人在编外,其余的全部为聘请的人员。

聘请人员中管理人员35人,环卫工15人。

中心有垃圾清运车两台,洒水车1台、垃圾集装箱35个,垃圾处理场1个和办公场所1处。

该服务中心负责清扫保洁面积138000平方米,日清垃圾约40吨,年清运垃圾总量约15000吨。

6、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与相应规范

⑴《XX镇城市发展总体规划》;

⑵《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2001]101号);

⑶《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

⑷《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

⑸《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

⑹《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标准》(CJ/T3037-1995);

⑺《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1993);

⑻《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22-87);

⑼《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⑽《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⑾《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⑿《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⒀《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⒁《工业与民用供配电设计规范》(GB50052-95);

⒂《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⒃《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⒄项目单位提供的其他资料。

7、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原则

应充分贯彻“因地制宜、方便群众、清洁卫生、化害为利、造福人类”的原则;在满足“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⑴认真执行国家关于环境保护、城市环境卫生等有关法律法规方针和政策,合理提出项目建设的思路、建设规模、建设方式;

⑵充分考虑地质地貌特点,认真搞好垃圾处理场布局,防止本项目建设和运转对周边环境造成新的污染;

⑶根据垃圾处理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选择处理工艺力求技术成熟、运行可靠、经济合理,减少工程投资及日常运行费用。

⑷坚持节约合理的原则,对垃圾处理场的内部工程进行合理的布置,节约土地资源,达到项目规划能力。

8、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

有人生活的地方就有垃圾产生。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高密度集中,垃圾产生量也逐年增多。

特别是近三、四十年来,随着高分子合成材料、塑料、干电池及各种包装材料的大量使用,垃圾成分日趋复杂,其危害也越来越严重,从而加重了环境自身的调节负担,城区环境状况逐年恶化。

垃圾消纳的矛盾日益突出,城市垃圾也以成为世界性的一大公害。

XX镇始建于八十年代初的垃圾堆放场,早已堆满无法使用。

正在启用的火石山一处冲地填埋场,由于没有卫生填埋的处理措施,垃圾渗漏液污染地下水、恶臭扰民,与周边村民因垃圾污染引起的冲突日益加剧。

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因垃圾填埋造成的冲突已闹上了法庭,如今矛盾很难调和。

近年来,因垃圾污染损害引起的纠纷倍增,造成诸多社会不安定因素。

为使日益加剧的垃圾危害得到遏制,保护环境,治理污染,真正洁净美化XX镇,在近期内迅速建设一个满足较长时间使用的垃圾处理场工程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第二节项目概况

1、项目拟建地点

该项目拟建地点位于XX镇建成区西侧,距XX镇镇中心11公里处虎山村龙会山与羊子山中间的自然洼地。

2、建设规模

该项目征地92亩,新建包括垃圾填埋区,污水处理区及辅助生产管理区的大型现代化垃圾处理场。

该项目建成后前期日处理生活垃圾为60T/d,后期可达100T/d,服务年限为30年。

3、主要建设条件

该项目建设场址为山冲地,植被较好,周边无农户,空气扩散条件好,大气质量不会受到影响,根据调查结果表明:

项目建设区域空气质量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6--1996)二类标准。

场地可供垃圾填埋平均高度30米,地势开阔,库容量较大,使用年限可达30年。

4、项目投入总资金及资金筹措

本项目总投资1601.06万元,其中地方财政配套500万元,项目业主自筹1101.06万元。

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填埋场

1.1

处理工艺

卫生填埋法

1.2

填埋作业方式

每日覆土的单元分层作业法

1.3

启用年进场垃圾量

t/d

60

1.4

最大进场垃圾量

t/d

100

1.5

日均进场垃圾量

t/d

60

1.6

设计处理场容积

万m3

76

1.7

处理场服务年限

a

30

1.8

最大堆积高度

m

30

1.9

最大垃圾填埋高程

m

67

2

渗透液处理量

t/d

50

3

占地面积

92

4

建设期

12

5

劳动定员

22

6

投资

6.1

投资总额

万元

1601.06

6.1.1

建设投资

万元

1582.31

6.1.2

流动资金

万元

18.75

6.2

单位投资

按填埋场容积计算

元/m3

21.06

7

年总成本费用

万元/a

154.82

平均年

其中:

年经营成本

万元/a

81.66

平均年

第三节可行性研究结论

本项目建设是为解决和保护城镇环境质量的社会公益性项目,是一项利国利民、造福社会、造福人类的伟大绿色环保工程。

项目实施后,不仅可以改善XX镇镇区环境面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保护汉江流域的水资源环境,促进长江水系污染综合整治,保护生态安全,保护XX镇地下水质,而且可以更好地改善XX镇投资环境,抓住国家全面积极推进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产业化的有利契机,促进XX镇经济的迅猛发展,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建议尽快组织实施。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第一节城镇垃圾的产生及收运、处理现状

1、城镇垃圾的产生及垃圾性质

XX镇目前垃圾的来源主要为:

商业垃圾、机关学校垃圾、办公垃圾、集贸市场垃圾、道路清扫垃圾及居民生活垃圾,其中以居民生活垃圾为主要产生源。

据调查,XX市XX镇垃圾成份中以无机物含量为主,占79.10%。

有机物含量为20.90%。

无机物中以煤灰含量最高占78.7%,有机物中厨渣含量仅为12.30%。

垃圾容重范围在0.5~0.8吨/m3,含水率30~40%,容重小于0.80吨/立方米,设计考虑容重取0.75吨/立方米,垃圾压实容重1.2吨/立方米。

2、城镇垃圾的收运现状

XX镇生活垃圾主要是通过垃圾楼道和设置在城市内的24个垃圾箱、82个果皮箱及垃圾中转站进行收集。

城镇垃圾的清运系统主要是一次清运和二次收集转运两种类型:

一次清运:

垃圾收集后,直接送到垃圾堆放点。

二次转运:

由工人将收集的垃圾送至中转站,再由运输车辆送至垃圾处理场。

XX镇垃圾清运以二次转运为主,约占总量的80%。

该镇目前拥有垃圾运输机械3辆,其中垃圾车2辆,洒水车1辆。

城区现有垃圾转运站3处,每处面积约40平方米,主要集中在老城区。

垃圾主要靠垃圾箱和垃圾楼道收集,环卫工人将收集的垃圾用人力翻斗车送到转运点,再由垃圾车送往垃圾堆放点。

该垃圾收运系统较为落后,机械化程度低,运力不足,清运工人的劳动强度非常大。

3、垃圾处理现状

XX镇始建于八十年代初的垃圾堆放场,早已堆满无法使用。

正在启用的火石山一处冲地填埋场,由于受到经济和技术条件的制约,仍然是采取简易堆放方式,导致了垃圾渗漏液污染地下水、恶臭扰民,给周围的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

随着城市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城市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这种处理方式越来越不适应发展的需要,与卫生城市的创建不相协调。

4、问题

⑴环境污染问题:

未经处理的垃圾堆放场实际上是一个大污染源,它对水源、土壤、大气均会造成直接的污染。

⑵随着经济的发展,旅游业的兴旺,垃圾简单堆放,与城镇的环境质量要求矛盾突出,群众经常为垃圾处置不妥而产生不满情绪,引发和激化社会矛盾,对社会安定造成不稳定因素,因此,XX镇镇区垃圾应尽快解决出路问题。

⑶镇区垃圾堆放采用垃圾箱的露天方式,必须合理布局垃圾站,解决垃圾临时收集问题。

⑷垃圾不处理而采用露天堆放是孳生蚊蝇、老鼠和病原体的良好环境,也是暴发病疫的祸根。

在垃圾堆放场附近,春、夏、秋三季苍蝇之多已到了令人发怵的程度,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

第二节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本项目拟新建一座日处理量为60吨(后期日处理量可达100吨)的垃圾处理场,它属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是一个社会公益性项目。

城镇环境卫生是城镇发展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它是给城镇“洗脸”美容。

小城镇建设好得再好,环境卫生跟不上去,到处是脏、乱、差,会直接影响到城镇的整体形象,必然会影响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建立一个美好的城镇需要有美好的城镇环境卫生相匹配,干净卫生美丽的城镇可以提高整个XX镇的文明程度,可以反映当地人们的精神风貌,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可以促进当地社会两个文明的进步。

讲干净爱整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一个城镇即使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基础设施不配套,城镇档次不高,但是如果这个城镇干净、卫生、整洁,也会给人们留下美好的印象。

城镇建设是一个过程,它由经济、政治、文化、历史、政策、区位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而城镇的环境卫生则由城镇人的素质决定的,是城镇当代人的管理、习俗问题。

这个例子是多见的,像欧洲古老偏僻乡镇的一条小街,那里城市现代化设施并不多,但是这条街始终是干净的,是卫生的,所以这条街永远是美丽的,让人留连忘返。

本项目建设将改善XXXX镇镇区的环境质量,保障居民健康,保护自然生态及资源。

本项目既是一项重要的环保设施,又是一项城市配套的基础设施,是一项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的项目。

第三章项目建设条件

第一节项目选址

1、项目地理位置:

本项目位于XX镇建成区西侧,距XX镇镇中心11公里处的虎山村龙会山脚下。

2、土地权属类别及占地面积:

本项目规划建设用地92亩,土地所有权原属于XX镇虎山村,目前该地正在办理征地手续。

第二节项目建设条件

1、自然环境条件

⑴地质、地形:

XX属汉江河谷地带,东北为大洪山,西部为鄂西的荆山支脉,中部沿汉江为汉江河谷平原的一部分,境内东部和西部是山丘地区,中部沿汉江两岸自北向南缓缓降低,是典型的河谷平原。

最高海拔为XX客店镇的斋公岭,高程1050m。

XX地处大洪山南麓,地质特征为褶皱断块山地,由古生界、中生界碳酸盐岩、碎屑岩以及元古界变质岩构成,形成低山或丘陵,发育着残积坡积物、洪积冲积物、河流阶地等地貌景观。

本建设项目地点为虎山村龙会山与羊子山中间的自然洼地,该地土层为破残积层,场地内土层较厚,性质相对稳定,大致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为第四系坡积层,表层有植被,堤更为坡积填土,主要分布在场区南北山坡及山谷处,层薄、干裂、呈黄色。

第二层为粘土,层薄、可塑、呈黄色,地基承载力较高,隔水性较好。

第三层为泥质岩,灰白色,泥状结构,层理构造、略具可塑性,含水量少,隔水性较好。

⑵气象:

XX市为中纬度地区,地理座标跨东经112°7'—113°00,北纬30°42'—31°36',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四季分明,日照时间长,热量丰富,无霜期长,雨量充沛,雨热同期的气候特征。

年平均气温16℃左右

历年极端最高气温39.7℃(7、8月郢中)

历年极端最低气温-15℃(1月易家岭)

全年无霜期平均为250-270天

年日照小时数1800-2300h

年平均降雨量948毫米

最大暴雨量1560毫米(1954年XX站)

主导风向西北风

平均风速3.4m/s

最大风速26m/s

⑶水文:

在汉江纵贯全市134公里的河段上,呈叶状分布着蛮河、利河、扭头港、竹皮河、丰乐河、直河、南北湖河,长滩河等8条水系。

这些河流,每年都有大量客水过境。

据皇庄水文站多年观测资料计算,汉江年均过境客水量为482.25亿m3,8条支流年过境客水量为4.49亿m3,客水的分布具有面广线长的特点。

⑷地震:

XX市地震属浅震,震源深度一般在8千米左右,震级亦不大,地震烈度为6度。

据《中国地震目录》记载,XX于1407年、1469年和1603年共发生过三次较大地震,其烈度为6-7度,震级5~5.5级。

2、社会经济条件

⑴社会环境条件

XX市位于湖北省中部,汉水的中游,汉江自北向南穿境而过,东与京山交界,西与荆门接壤,南与天门为邻,北与随州、宜城毗连,交通便利,通讯发达,电力充沛。

全市版土面积4488平方公里。

XX市位于湖北省中部,汉水的中游,汉江自北向南穿境而过。

全市版土面积4488平方公里。

2007年全市辖17个乡镇、3个国营农场、3个大型水库,总人口101.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1.7万人,占总人口的31.2%,200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79.8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780元,城镇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6001元,全市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全省县(市)前茅。

XX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有2700多年,古称郊郢,为楚国的陪都,三国时属吴,称石城。

明世宗嘉靖皇帝以自己生养发迹于此,取“风水宝地,祥瑞所钟”之意,故取名为XX,在明代为承天府,与顺天府、应天府成中央政府三大直辖府,齐名于天下,盛极一时。

XX市属国务院第一批列入对外开放县市之一,市内交通发达,铁路、公路、水运齐全,长荆铁路的建成与运营,已给全市经济及对外开放带来新的活力。

XX镇是荆门市(地级市)考核的十大工业重镇第一名。

该镇磷矿资源丰富,素称“中原磷都”,是全国重要的磷化工基地,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奠定了坚实的工业发展基础。

镇区建有日供水能力达5万吨的2座供水公司,6座变电站,总容量142450千伏安。

2个火车站和3条铁路专用线,23公里矿区专用公路和年货运吞吐量50万吨的汉江机械装卸码头,与襄荆高速公路形成了铁陆河联运,组建了3大物流公司,网络运输车辆8000多辆参与商贸流通,年发送货物量在350万吨左右。

镇区建有各类学校37所,其中普高2所、职高2所,乙级以上医院3所;建有5家大型商业超市和3家工业品市场、4家农贸市场、3家花卉竹木交易市场,5处城镇休闲广场。

已开发商品房小区4处,建有18家宾馆,可同时接纳客户5000余人,年交易额达6亿元。

配套公用绿地2700平方米,城镇绿化率达46%。

⑵交通运输条件

XX镇交通网络发达,207国道、襄荆高速、焦枝铁路、汉江黄金水道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利。

建设项目所在地比较偏僻,为了便于项目建设专门修建一条公路自XX镇区通往建设项目所在地。

3、建筑材料的供应条件

本项目建设条件具备,劳务、技术、建筑力量等其它都可以由本镇或项目所在地本市自己解决,像砖、水泥、沙、石灰等建筑材料也都可以在本地市场解决,而其质量、价格方面都有一定优势,这样既可以降低建设成本,也可以提高建设效益。

第四章建设规模及内容

第一节建设规模的确定

城镇垃圾产生量与下列因素有关:

城镇人口: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镇人口增长速度也在加快,垃圾产生量也相应地增加,这是不可避免的机械增长。

国内生产总值:

社会的发展、科技进步,国民经济增长,带来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也导致了垃圾产生量的增长和垃圾成分的多样性、复杂性。

根据我国132个城市垃圾人均日产量统计数据发现:

垃圾人均日产量为2kg以上的城市有11个,占8.27%;1~2kg的城市有61个,占45.86%;0.5~1kg的城市有46个,占34.59%;全国垃圾人均日产量在95%的置信度时的均值为1.27kg,置信范围为:

0.5~2kg。

XX镇城区现有人口6.5万人(不含流动人口),根据我国同类城市和XX镇环卫部门的统计数据,估算生活垃圾人平量为0.9kg/人·日,镇区垃圾日产生量按2007年统计数据0.9kg/人·日计算,则为0.9kg/人·日×6.5万人=58.5t/日。

根据此计算结果,考虑到预留发展余地,本可研报告推荐本填埋场初期垃圾日处理量为60吨/日,远期日处理量为100吨/日。

第二节工程规模及内容

本项目征地92亩,新建包括垃圾填埋区、污水处理区及辅助生产管理区的大型现代化垃圾处理场。

项目建成后,近期处理生活垃圾能力60T/日,后期最大处理能力100T/日,服务年限为30年。

⑴垃圾填埋区:

垃圾填埋库区占地80亩,占总面积的87%,垃圾填埋高度可达30M,有效库容为76万立方米,建成初期处理能力为60T/日,后期最大处理能力为100T/日。

⑵污水处理区:

污水处理区建于垃圾填埋场西北角,占地4亩,占总面积的4.3%。

其中新建集污池600平方米,厌氧塘500平方米,曝气塘300平方米,生物氧化塘300平方米,自然氧化塘300平方米。

该区主要用于处理场渗滤液,处理能力为50T/日,处理工艺为生物处理法。

⑶辅助生产管理区:

该区位于垃圾填埋场北部,占地8亩,占面积的8.7%。

主要新建垃圾检测平台100平方米,一层砖混结构地磅房51平方米,一层砖混结构配电房52平方米,二层砖混结构综合楼500平方米,一层砖混结构食堂及浴室130平方米,一层砖混结构车库及机修120平方米,一层砖混结构门房30平方米,建地埋式矩形钢筋结构粪库,有效容积为300立方米。

第五章工艺技术及设备方案

第一节垃圾填埋处理工艺的选择

1、垃圾处理的技术政策

我国垃圾处理的技术政策为:

应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加强对垃圾产生的全过程管理,从源头减少垃圾的产生。

对已经产生的垃圾,要积极进行无害化处理和回收利用,防止污染环境。

各种垃圾处理技术及设备都有相应的适用条件,在坚持因地制宜、技术可行、设备可靠、适度规模、综合治理和利用的原则下,可以合理选择其中之一或适当组合。

2、XX镇生活垃圾处理方案的选择原则是:

技术成熟,设备可靠,能适应XX镇的垃圾特性,满足环境保护要求,并充分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在最少项目投资下,保证项目的正常运转。

在选择过程中应着重考虑下列因素的影响:

⑴XX镇生活垃圾物理和化学组成及变化趋势;

⑵XX镇的经济实力和投资能力;

⑶XX镇城镇建设和社会发展对环境的要求;

⑷各种垃圾处理方式的特点;

⑸技术与设备的可靠性和适应性;

⑹对资源再利用的潜力和程度。

目前,能够对城市生活垃圾进行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处置,并能实现工业化生产的技术,基本上可综合、归纳、划分为四大类:

⑴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

⑵城市生活垃圾热化学处理技术(目前主要是焚烧技术);

⑶城市生活垃圾堆肥处理技术;

⑷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利用技术。

3、垃圾处理方法简介

垃圾处理是指将垃圾转变为适合于运输、利用、贮存和最终处置的过程。

通过处理达到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的目的。

“无害化”的基本任务是将垃圾经过工程措施处理,达到不损害身体健康、不污染周围环境的目的;“减量化”的基本任务是通过适宜的工程措施和方法减少垃圾的数量和容积。

要达到这一目的,一方面要对垃圾进行处理利用,另一方面要从源头出发,减少垃圾的产生量;“资源化”的基本任务是采取工艺措施从垃圾中回收有用的物质和能源。

目前国内外较为常用的垃圾处理方法大体上可以分为:

卫生填埋法、堆肥法、焚烧法等。

这几种处理方法的适用条件和处理特点、效果各有不同。

⑴卫生填埋法

卫生填埋是采用工程手段,利用山涧沟谷、荒地,按照卫生填埋工程标准将垃圾进行掩埋处理的一种方法。

它应满足以下五个方面的要求:

①防渗处理工程措施必须保证填埋场与外界的水环境的隔离,其中防渗层的渗透系数必须小于10-7cm/s,以防止对地下水环境的污染。

②填埋场产生的渗滤液必须经过处理达到相应的排放标准后排入水体或城市污水管道系统。

③填埋作业应分层铺盖填埋、压实,并尽可能做到当日覆盖(用杂土和其他材料),以提高填埋容积的利用率,减少臭气四逸和蚊蝇的孳生,并注意夏季的消毒灭蝇工作。

④对填埋体产生的沼气应有组织的收集和排放,如有条件则可以加以利用,以防止发生沼气的无序迁移和聚集而可能导致的爆炸。

⑤按“标准”规定设置环境监测点,以检查填埋场的管理、操作是否达到无害化处理的要求。

卫生填埋是城市垃圾必不可少的最终处理方法,而且是其他处理方法所必需的最终处理方法。

它具有适应性广、操作简单、垃圾消纳量大、运行费用低的特点。

但该方法处理垃圾减容量小,占地大。

采用卫生填埋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否能在经济运距之内得到地形、位置、工程地质、水文地址等条件符合要求的场地。

卫生填埋法目前仍是我国处理城市垃圾的主要方法。

⑵堆肥法

堆肥法是指利用自然界广泛分布的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使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向稳定的腐殖质转化的微生物过程。

根据生物处理过程中起作用的微生物对氧气要求不同,可以把固体废物的堆肥法分为好氧和厌氧两种工艺。

前者是在通风条件下,进行的分解发酵过程;由于好氧堆肥温度高,一般在55℃—65℃,有时高达80℃,亦称为高温堆肥。

后者是利用厌氧微生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