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谈中国诗.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845307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8.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0课谈中国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第10课谈中国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10课谈中国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10课谈中国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10课谈中国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第10课谈中国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第10课谈中国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第10课谈中国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第10课谈中国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第10课谈中国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第10课谈中国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第10课谈中国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第10课谈中国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第10课谈中国诗.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第10课谈中国诗.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第10课谈中国诗.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第10课谈中国诗.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10课谈中国诗.docx

《第10课谈中国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0课谈中国诗.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10课谈中国诗.docx

第10课谈中国诗

第10课谈中国诗

三维导学

知识与能力

1.把握作者有关中国诗的观点;以自己的阅读积累深入理解中国诗歌的特征。

2.理清作者的思路和行文脉络,进而把握全文大意;感受本文生动、机智的语言,体会其深入浅出、化抽象为形象的妙处。

3.感受作者严谨的治学精神、渊博的学识及深刻的洞察力,激发自己的求知欲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

价值观

NO.1课前·自主预习·导案

走近文本

“诗”这种文化产品在中国艺术中占有特殊地位。

从春秋的“诗经”到战国的“楚辞”,再到汉魏的“乐府”,从“唐诗”到“宋词”,再到“元曲”诗的形式虽然千变万化,但始终占据着中国艺术的主导地位,并渗透到以后出现的其他艺术形式之中:

不仅戏曲“以诗为词”,小说“有诗为证”,而且书法也要写诗,绘画也要题诗。

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真正含意,是将“意境”作为一切艺术所追求的最高目标。

从这一意义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传统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然而,什么是中国诗的一般印象呢?

夯实基础

一、字音辨识

1.单音字

精髓()纯粹()梵文()涕泪()叫嚣()

犬吠()一蹴而至()轻鸢剪掠()颦蹙()无垠()

2.多音字

()薄弱()新鲜()槛外

薄鲜槛

()薄饼()鲜为人知()门槛

()数落()鸣咽

数()数字咽()吞言咽理

()数见不鲜()咽喉

二、字形辩认

撩()卓()噪()

潦()绰()躁()

僚()棹()澡()

嘹()悼()燥()

瞭()淖()操()

燎()焯()臊()

三、词语释义

1.斩截:

2.一傅众咻:

3.了不足奇:

4.不了了之:

四、近义辨析

1.忽略·忽视

忽略:

没有注意到;疏忽。

忽视:

不注意;不重视。

①目前大多数网游只强调游戏的娱乐性,而游戏文化的质量,往往将游戏背景放置在一个狭窄的范围内,玩家很快便会感到厌烦。

②网络民意与政府形成良性互动,显示出社会的进步,但其中的风险亦不容。

2.情调·情趣

情调:

思想感情所表现出来的格调;事物所具有的能引起人的各种不同感情的性质。

情趣:

a.性情志趣。

b.情调趣味。

①芬兰首都赫尔辛基濒临波罗的海,是一座古典美与现代文明融为一体的都市,既体现出欧洲古城的浪漫,又充满国际化大都市的韵味。

②千岛湖风光旖旎,在岛上或见“鱼行潭树下,猿挂岛藤间”;或沿竹林曲径,看孔雀成群地在山坡上漫步、三五为朋地在高树上栖息,到处充满浓浓的自然。

3.纯粹·精粹

纯粹:

a.不掺杂别的成分。

b.副词,表示判断、结论的不容置疑(多跟“是”连用)。

精粹:

a.精练纯粹。

b.表(事物)精美纯粹的部分。

①访谈中,吴庆哲坦言自己的理想是做一个的人,虽然非常喜欢演戏,但却讨厌演艺圈的勾心斗角。

②空竹是我国特有的具有千年历史的民族文化,是普及广泛、影响深远的大众性健身项目。

4.悠远·悠久

悠远:

a.离现在时间长。

b.距离远。

①千百年来南北民族文化的碰撞、融合,恶劣的自然环境以及的黄河文明,养育锻造出了粗犷豪放、淳朴耿直的“绥德汉”。

②龙岩历史,文化灿烂,名胜古迹众多;境内山水辉映,风光优美,集自然、历史和区域人文景观于一岙,是旅游的好去处。

5.妨碍·妨害

妨碍:

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阻碍。

妨害:

有害于。

①高玉宝8岁那年只读过一个月的书,但这并不这位画书的“文盲战士”成为中国人民大学的一名学生,并成为作家。

②2008年2月16日下午,公安机关对涉嫌执行公务的嫌疑人郑海全、王栓有、李会民3人处以刑事拘留,对另外3名嫌疑人取保候审。

6.暗合·契合

暗合:

没有经过商讨而意思恰巧相合。

契合:

a.符合。

b.合得来,意气相投。

①畅销书《鬼吹灯》的策划人项竹薇谈及该书动作成功时,归结为自己“运气好”,不知不觉中了畅销书“天时、地利、人和”的玄机。

②据“方太”负责人介绍,聘请刘谦代言,主要是看中了刘谦本人魔幻、魔术的感觉,与“方太”新近吸式吸油烟机所表现出的魔幻般的吸油烟效果非常。

五、熟语积累

1.一蹴而就:

2.数见不鲜:

3.回肠荡气:

4.拔木转石:

5.空中楼阁:

6.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自主校对】

一、suǐ cuìfàntìxiāofèicùyuānpíncùyín2.bóbáoxiān xiǎnjiànkǎnshǔshùshuò yèyànyān

二、撩人潦草官僚嘹亮瞭望燎原卓越阔绰船棹悼念泥淖焯菠菜

鼓噪烦躁洗澡干燥操场害臊

三、1.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2.一个人教他这样做,许多人扰乱他,使他没法这样做。

后用以表示环境对人有很大的影响。

3.一点也没有值得惊奇的。

4.把该办而没有办完的事情放在一边不管,就算了结。

四、1.忽略忽视2.情调情趣3.纯粹精粹4.悠远悠久5.妨碍妨害6.暗合契合

五、1.踏一步就成功。

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

2.经常看见,并不新奇。

3.形容文章、乐曲等十分动人。

4.能把树拔出来,能把大石头推转起来。

形容力量非常大。

5.指海市蜃楼,多用来比喻虚幻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理论、计划等。

6.超越事物的表象,才能把握其本质。

整合常识

一、作家作品

钱钟书(1910~1998),字,号,曾用笔名。

江苏无锡人。

早年就读于教会办的苏州桃坞中学和无锡辅仁中学。

1933年于清华大学外国语文系毕业后,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

1935年与杨绛结婚,同赴英国留学。

1937年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

后又赴法国巴黎大学进修法国文学。

1938年秋归国,先后任昆明西南联大外文系教授、湖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英文系主任。

与此同时,他在上海暨南大学、中央图书馆和清华大学执教或任职。

1953年后,在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任研究员。

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著作有散文集《》,短篇小说集《》,长篇小说《》,学术著作《宋诗选注》《》《》《七缀集》等。

《围城》已有英、法、德、俄、日、西语译本。

《谈艺录》是一部具有开创性的中西比较诗论。

多卷本《管锥编》,对中国著名的经史子古籍进行考释,并从中西文化和文学的比较上阐发、辨析。

二、背景寻踪

钱钟书先生在观察中西文化事物时,总是表现出一种的头脑和一种洞察力。

他不拒绝任何一种理论学说,也不盲从任何一个权威。

他毕生致力于确定中国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宫殿中的适当位置,从而促使,加入到世界文学艺术的总的格局中去。

为此,他既深刻地阐发了中国文化精神的和,也恰当地指出了其和。

他既批评中国人由于某些幻觉而对本土文化的妄自尊大,又毫不留情地横扫了西方人由于无知而以欧美文化为中心的偏见。

钱钟书的著作对于推进的交流,对于使中国人了解西方的学术及西方人了解中国的文化,起了很好的作用。

本文是钱钟书先生1945年12月6日在上海用英文对美国朋友作的一次演讲,主要谈了中国诗与西方诗在形式方面的不同,以及对待中国诗歌及中国诗歌研究的正确态度。

【自主校对】

一、默存槐聚中书君写在人生边上人·兽·鬼围城谈艺录管锥编

二、清醒深刻中国文学艺术走向世界浓厚意蕴独特价值历史局限性地域局限性中外文化

NO.2课堂·合作探究·学案

整体感知

一、文脉梳理

立场:

比较文学的——突出中外诗的异同

发展:

形式:

谈中国诗特点技巧:

语言:

内容:

结论:

中外诗互相影响,共同发展

二、主旨探微

本文作者用幽默和睿智的语言,通过中西方诗歌的对比,形象阐释了中国诗的特征:

以抒情诗为主,篇幅短小,富于暗示,笔力轻淡、词气安和等。

同时对中西诗本位思想提出批判,提出研究中国诗歌的正确态度。

互动研讨

一、难点探究

1.课文的结构布局有什么特点?

【思路指引】理清作者的思路,筛选文中重要信息,分析作者先讲了什么,后讲了什么,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本文是钱钟书先生向美国人介绍中国诗的演讲稿,作者通过和外国诗歌的对比介绍了中国诗的特征。

请探究一下:

中国诗有哪些特征?

作者对中国诗的特征是怎样阐释的?

你怎样评价作者的观点?

【思路指引】抓住关键性语句,把握作者的观点,然后在分析的基础上归纳概括。

3.本文是一篇演讲稿,听众是一般的有文化的美国人,他们有一定的鉴赏诗歌的经验,了解本国诗及其他西洋诗;对中国诗有所接触,有一定兴趣。

面对这样一群听众,钱钟书先生是怎样阐述自己的观点的?

请从演讲的角度谈谈钱先生的演讲技巧。

【思路指引】先了解一下演讲的有关知识,分析作者阐述观点的方法,品味作者的语言风格。

二、细节揣摩

本文是谈中国诗这样一个深奥、复杂的问题,然而作者举重若轻,运用具体的例子和大量丰富生动的比喻,使文章“雅而不奥,俗而不庸”,显出作者特有的幽默和睿智。

揣摩下列句子,说说它们的含义和表达作用。

①所以,中国诗是早熟的。

早熟的代价是早衰。

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

②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这因为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的聪明。

③中国诗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平均不过两三分钟。

比了西洋的中篇诗,中国长诗也只是声韵里面的轻鸢剪掠。

④可是中国诗“比重”确低于西洋诗,好比蛛丝网之于钢丝网。

西洋诗的音调像乐队合奏,而中国诗的音调比较单薄,只像吹着芦管。

⑤有种卷毛凹鼻的哈巴狗儿,你们叫它“北京狗”,我们叫它“西洋狗”,《红楼梦》的“西洋花点子哈巴狗儿”。

这只在西洋就充中国而在中国又算西洋的小畜生,该磨快牙齿,咬那些谈中西本位文化的人。

三、观点争鸣

话题:

课文末段写道:

“这只在西洋就充中国而在中国又算西洋的小畜生,该磨快牙齿,咬那些谈中西本位文化的人。

”像这样的句子读者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妙,有人认为不雅。

请结合课文内容和作品风格谈谈你的看法。

生1:

这样的句子正体现了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

幽默是演讲中的重要技巧,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能够极大地调动听众的热情,提高他们对演讲内容的兴趣,从而收到较好的演讲效果。

像上面的句子,作者以生动的比喻表达出对待“中国诗”应有的态度,批判了那些文化本位论者。

亦庄亦谐,妙趣横生。

生2:

这样的句子虽然委婉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态度,但用语过“俗”,态度过于严厉,“小畜生”磨牙咬人的比喻似乎有愤世嫉俗的意味,不容易让人接受,和上文的整体风格不太一致。

我的观点:

名师点拔

1.形象精妙的比喻

本文谈的是“中国诗歌”这一笼统抽象的概念,作者不是空洞地去谈理论。

而是化抽象为形象,运用巧妙的比喻,把一些抽象的概念、道理阐述得深入浅出。

如讲到中国诗歌的篇幅短小时,作者以“闪电战”和“轻鸢剪掠”“樱桃核”和“二寸象牙方块的雕刻者”喻之,形象生动。

说到中国诗轻淡的笔力和安和的词气时,“蛛丝网之于钢丝网”“像吹着芦管”和“像乐队合奏”这样形象的比喻和外国诗雄厚、沉重的笔调相比,明白如画。

最后讲到中西诗内容作风暗合时,打了一个比方:

“研究我们的诗准使诸位对本国的诗有更深的领会,正像诸位在中国的小住能增加诸位对本国的爱恋,觉得甜蜜的家乡因远征增添了甜蜜。

”设喻生动、亲切。

2.生动鲜明的对比

本文题目是“谈中国诗”,作者并不仅就中国诗而谈,而是时时与外国诗作比较,通过比较,发现中国诗的特点及风格。

如谈中国诗以抒情诗为主时,与外国史诗、戏剧诗比较;谈中国诗篇幅短小时,与外国的长诗作比,“比了西洋的中篇诗,中国长诗也只是声韵里面的轻鸢剪掠”;谈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时和西洋的雄厚、沉重、豪放作比……作者就是通过这些对比,把中国诗的独特风格描写出来的。

|学以致用|

试运用比喻手法阐述“学贵有恒”的道理,100字左右。

【温馨提示】要注意本体与喻体的相似点,化抽象道理为生动具体的可感形象,力求语言幽默、亲切。

NO.3课后·巩固提升·练案

基础落实(必做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全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唾弃沉睡千锤百炼捶胸顿足

B.憔悴粉碎猝不及防出类拔萃

C.啜泣拾掇缀玉联珠苦学不辍

D.悼念泥淖绰绰有余掉以轻心

〖参考答案〗A项依次读:

tuò\shuì\chuí\chuí;B项依次读cuì\suì\cù\cuì;C项依次读chuò\duo\zhuì\chuò;D项依次读dào\nào\chuò\diào.答案:

D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居高临下数见不鲜能言善变

B.聊以慰藉斩钉截铁回长荡气

C.卧薪尝胆浮皮撩草凌风出尘

D.惊天动地义愤填膺拔木转石

〖参考答案〗A项,变——辩;B项,长——肠;C项,撩——潦。

答案:

D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钱钟书是一位学贯中西、通晓古今的学者,在学术研究领域,每每发表让人印象深刻的一孔之见。

B.想像是一双美丽的翅膀;音乐无形,却能使人回肠荡气;话语无色,却能给人姹紫嫣红的风光。

C.如果中国经济变成了如某些国家的零增长,或极低增长,任何“均富”思想都会变成海市蜃楼,和谐更无从谈起。

D.语感是对艺术美的一种敏锐的感受力,有了语感并不意味着诗歌阅读都可以事半功倍,一挥而就。

〖解析〗A、“一孔之见”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多用做谦辞)。

C、“思想”与“海市蜃楼”搭配不当。

D、“一挥而就”仅用于写作和创作书画作品。

答案:

B

4.下列选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今年在全国农村要继续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估计和预料今年就要花2235亿,也就是说将有1.5亿的农村孩子将用不着交学杂费。

B.长虹目前正斥10余亿元巨资建造等离子屏项目,三、四月又值平板电视面板采购高峰及市场旺季,长虹发行债券融资,无疑是为缓解2012年所面临的资金负担。

C.在爬向“三尖”的路上更加艰难,有时根本就没有路,只有在岩石上凿下几个踏坎。

D.自主招生最大的悬念跟问题就是,我们这样短时间的考核,能不能够代表考生的真实面貌,而且考生的成绩跟当时的成绩是否具有可比性。

〖解析〗A、“估计”与“预料”重复;B、“缓解负担”动宾搭配不当,可改“负担”为“压力”;C、缺主语,删掉“在”“上”。

答案:

D

5.填在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李白的诗歌固然有高度的艺术技巧,但若论章法的严密、用典的巧妙、对偶的工整,未必就比别人高明许多。

若论比喻的新鲜、想像的奇特、夸张的大胆,李白乃是以气夺人。

气的充沛与浩大是盛唐文化的特点,也是李白诗歌具有特殊魅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A.虽有过人之处,可是只凭这些显然不足以产生那么强大的艺术力量。

B.却有过人之处,虽然凭这些也无法产生这么强大的艺术力量。

C.虽然胜过一般诗人,然而仅靠种种修辞手法也难以产生如此强大之艺术力量。

D.虽说有比别人强的地方,可光仗着这种本事就能使人觉得读起来有滋味有劲头吗?

〖解析〗从关联词语的角度看,要注意“李白的诗歌固然……,但若论……,未必……。

若论……”与后一个“若论”后面相衔接的语句一定是说李白在某些方面尚有不足之处。

B项用“却有过人之处”使句意割裂;C项仅定位在“修辞手法”上则有失偏颇;D项在语体上明显与上文不相类。

答案:

A

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文,完成6~10题(18分)(必做题)

艺术的最高境界

①中国古诗中的佳句有好些对于我是若即若离的。

风晨雨夕,热闹场,苦恼场,它们常常是我的佳侣。

我常常嘴里在和人说应酬话,心里还在玩味陶渊明或是李长吉的诗句。

它们是那么亲切,但同时又是那么辽远!

钱起的“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两句对我也如此。

它在我心里往返起伏也足有廿多年了,许多迷梦都醒了过来,只有它还是那么清新可爱。

②我爱这两句诗,多少是因为它对于我启示了一种哲学的意蕴。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所表现的是永恒。

可爱的乐声和奏乐者虽然消逝了,而青山却巍然如旧,永远可以让我们把心情寄托在它上面。

③玩味一首诗,最要紧的是抓住它的情趣。

有些诗的情趣是一见就能了然的,有些诗的情趣却迷茫隐约,不易捉摸,本来是愁苦,我们可以误认为快乐;本来是快乐,我们也可以误认为愁苦;本来是诙谐,我们可以误认为沉痛;本来是沉痛,我们也可以误认为诙谐。

我从前读“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以为它所表现的是一种凄凉寂寞的情感,所以把它拿来和“相思黄叶落,白露点青苔”“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诸例相比。

现在我觉得这是大错。

如果把这两句诗看成表现凄凉寂寞的情感,那就根本没有见到它的佳妙了。

艺术的最高境界都不在热烈。

就诗人之所以为人而论,他所感到的欢喜和愁苦也许比常人所感到的更加热烈。

就诗人之所以为诗人而论,热烈的欢喜或热烈的愁苦经过诗表现出来以后,都好比黄酒经过长久年代的储藏,失去它的辣性,只剩一味淳朴。

我在别的文章里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

“懂得这个道理,我们可以明白古希腊人何以把和平静穆看做诗的极境,把诗神阿波罗摆在蔚蓝的山巅,俯瞰众生扰攘,而眉宇却常如做甜蜜梦,不露一丝被扰动的神色。

”这里所谓“静穆”自然只是一种最高理想,不是在一般诗里所能找得到的,古希腊——尤其是古希腊的造型艺术——常使我们觉得这种“静穆”的风味。

“静穆”是一种豁然大悟,得到归依的心情。

它好比低眉默想的观音大士,超越一切忧喜,同时你也可说它泯化一切忧喜。

这种境界在中国诗里不多见。

屈原、阮籍、李白、杜甫都不免有些像金刚怒目,愤愤不平的样子。

陶潜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

④如果在“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两句诗中见出“消逝之中有永恒”的道理,它所表现的情感就绝不只是凄凉寂寞,就只有“静穆”两字可形容了。

凄凉寂寞的意味固然也还在那里,但是尤其要紧的是那一片得到归依似的喜悦。

这两种貌似相反的情趣都沉没在“静穆”的风味里。

6.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与“相思黄叶落,白露点青苔”情趣相似,一见就能了然。

B.诗人把生活中的欢喜和愁苦加工成诗,就如同陈年黄酒失去辣味,只剩一味淳朴。

这个比喻堪称佳妙。

C.作者在文中旁征博引,通过对艺术最高境界的分析,使人感受到一种得到归依似的愉悦。

D.作者认为“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两句诗中有两种相反的情趣,互相映衬见出一种凄凉的寂寞的意味。

E.作者认为屈原、阮籍、李白、杜甫都有些愤世嫉俗,他们不能泯化一切忧喜,没有达到诗的最高境界。

〖解析〗A项说“情趣相似”不准确,这是作者以前的想法,后来在认识上发生了变化;D项应是两种貌似相反的情趣,互相映衬见出一种“静穆”的意味。

7.第一段中作者用“若即若离”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不超过15个字)(2分)

〖参考答案〗中国古诗中的佳句既亲切又辽远。

8.从全文看,第二段中“一种哲学的意蕴”指的是什么?

(不超过12个字)(2分)

〖参考答案〗消逝之中有永恒。

9.从第三段看,“这个道理”指的是什么?

(不超过12个字)(2分)

〖参考答案〗艺术的最高境界是静穆。

10.作者在谈艺术的最高境界时运用了形象化的事物,请你结合所用事物,谈谈这种说理的好处。

(8分)

〖参考答案〗作者在谈艺术的最高境界时运用形象化事物如,“储藏多年的黄酒”,“古希腊造型艺术中的诗神阿波罗像”,“低眉默想的观音大士”等说理,好处一是形象化的事物,使行文生动形象。

作者说到抽象道理时,用上述比喻、类比去说理,在客观理性中注入一丝灵动的色彩。

好处二是化抽象为具体直观,使道理浅显易懂。

“储藏多年的黄酒”意在表现诗的最高境界不在热烈,而在于淳朴,即静穆;“阿波罗像”“低眉默想的观音大士”意在说明什么是静穆风味。

这些让抽象的“诗的最高境界是静穆”变得浅显易懂。

好处三是给读者留下思考、品味和想象的空间。

作者说到这种境界在中国诗里不多见时,说到“屈原、阮籍、李白、杜甫都不免有些像金刚怒目,愤愤不平的样子。

陶潜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

这个举例引人深思,在我们心目中屈原、李白等人本是伟大的,他们的艺术境界比不上陶潜?

这些很让人玩味。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20分)(选做题)

钱钟书(节选)

⑴有外国记者曾说,“来到中国,有两个愿望:

一是看看万里长城,二是见见钱钟书”。

简直把钱钟书看作了中国文化的奇迹与象征。

⑵其实如果没有《围城》,也许多数人并不知道钱钟书,但知道的人中又有谁真正了解他和他的文字?

有人甚至认定他是一个爱掉书袋的学究,或把他的绝俗看成老式的清高。

⑶然而面对《管锥编》却有人惊叹:

“其内容之渊博,思路之开阔,联想之活泼,想像之奇特,实属人类罕见。

一个人的大脑怎么可能记得古今中外如此浩瀚的内容?

一个人的大脑怎么可能将广袤复杂的中西文化如此挥洒自如地连接和打通?

⑷他文风恣意幽默,充满智慧与哲理以及对世俗的笑骂与揶揄,他以一册仅仅十篇的散文集就位列现代散文大家,而其为数不多的几篇短篇小说更是风格迥异,寓意深刻,令人惊叹叫绝。

⑸他去世之后,一个热爱他的读者曾在报纸上撰文纪念,标题是“世界上唯一的钱钟书走了”,这句话,可以代表所有对钱钟书有一点点或更多了解的人们的共同心声。

⑹他潜心读书研究,不好拜客访友,也讨厌、憎恨别人拜访,客来常以病谢,积函多不作复。

因此,在人们心目中,他的形象便越加扑朔迷离,如云中之龙,见首不见尾,时露一鳞半爪,令人想像、神往。

钱钟书非故作高深,故弄玄虚,大学者惜时如金,不借口舌而

扬名,不浪掷光阴于交游,此其一;甘于寂寞,不求闻达,此其二。

胡思乱想是别人的事,与钱钟书却无关。

⑺钱钟书的性格很独特,他有一般才子恃才傲物的性格,也有一般才子不具备的童心,然而面对一系列相继而来的风雨,他的童心不得不跟着变得苍老,虽然他的才气仍不减当年,但他的热情与欲望却在逐年递减,钱钟书一度开始沉默。

在许多年间,他似乎没有什么新作问世,放下手中犀利的笔,他开始由创作走向研究,用半辈子寒窗的寂寞,默默地为世界文化奉献着自己的智慧。

⑻虽然是学者,但钱钟书处理起平常的事情也并不是一个“道貌的儒者”,生性率真的他反而有某些学者所不具备的痴气,甚或是“凶玩”。

⑼有一种说法是在“文革”期间钱钟书为了夫人杨绛与一对年轻夫妇打架,杨绛在《干校六记》中亦有记载,但后来那对年轻夫妇又站出来说杨绛之说不实。

一时间,学界也被搅得沸沸扬扬,许多学者也都卷入了这场纷争,从一个普通人的角度,也许我们并不关心个中曲直,但钱老先生以年迈之躯为妻子与年轻人拼力相殴,其率真痴气反倒让我觉得真实与纯粹,天下又有哪个女子可以接受一个不敢为妻子出头的男人呢?

也许正是钱氏曾被神化,当我们看到他平凡的一面时反而会觉得“可爱”。

⑽也许正是由于当年的《围城》和后来的《管锥编》,他不幸成为了神话或靶子。

迄今为止,钱钟书被学界关注评论的历史,已经有六十多年了。

六十多年来,许多中外著名人士,都对钱钟书作了极高评价,称之为“二十世纪人类最智慧的头颅”。

⑾黄谨曾有言:

当代学人,最不可思议者,当数钱钟书。

他不仅有惊人的渊博和睿智,更有无与伦比的文化包容力;他能够像魔术师一般,把种种本不亲和甚至相互排斥的东西,不落痕迹、天衣无缝地融和在一起。

此言极是。

11.读了这篇文章,你觉得钱钟书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简要概括一下。

(4分)

〖参考答案〗钱钟书既是一位作家又是一位学者:

①学识渊博,充满智慧,文风恣意幽默;②潜心研究,惜时如金,不求扬名;③甘于寂寞,不求闻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