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细胞的亚显微结构与功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846527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06.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二细胞的亚显微结构与功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专题二细胞的亚显微结构与功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专题二细胞的亚显微结构与功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专题二细胞的亚显微结构与功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专题二细胞的亚显微结构与功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专题二细胞的亚显微结构与功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专题二细胞的亚显微结构与功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专题二细胞的亚显微结构与功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专题二细胞的亚显微结构与功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专题二细胞的亚显微结构与功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专题二细胞的亚显微结构与功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专题二细胞的亚显微结构与功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专题二细胞的亚显微结构与功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专题二细胞的亚显微结构与功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专题二细胞的亚显微结构与功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专题二细胞的亚显微结构与功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专题二细胞的亚显微结构与功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专题二细胞的亚显微结构与功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专题二细胞的亚显微结构与功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专题二细胞的亚显微结构与功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二细胞的亚显微结构与功能.docx

《专题二细胞的亚显微结构与功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二细胞的亚显微结构与功能.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专题二细胞的亚显微结构与功能.docx

专题二细胞的亚显微结构与功能

[重温考纲] 1.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Ⅰ)。

2.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Ⅱ)。

3.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Ⅱ)。

4.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Ⅱ)。

5.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Ⅱ)。

6.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Ⅱ)。

核心考点1 细胞的亚显微结构与功能

1.关于细胞膜成分的3点提醒

(1)不同种类的细胞,细胞膜的成分及含量不完全相同。

(2)细胞膜的成分并不是不可变的。

例如细胞癌变过程中,糖蛋白减少,甲胎蛋白和癌胚抗原出现。

(3)糖蛋白和糖脂只分布在细胞膜的外表面。

2.“8”个角度汇总细胞器

(1)能产生ATP的细胞器:

线粒体、叶绿体。

(2)含有色素的细胞器:

叶绿体、液泡。

(3)动植物细胞中形态相同,功能不同的细胞器:

高尔基体。

(4)与主动运输有关的细胞器:

核糖体、线粒体。

(5)含DNA的细胞器:

叶绿体、线粒体。

(6)含RNA的细胞器:

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

(7)能自我复制的细胞器:

叶绿体、线粒体、中心体。

(8)能进行碱基配对的细胞器:

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

3.明确细胞核的“2”大功能

(1)细胞内遗传物质贮存、复制和转录的主要场所(遗传信息库)。

(2)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提醒 

(1)温度影响生物膜的流动性。

(2)生物膜的特定功能主要由膜蛋白决定。

(3)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含有的DNA上携带的遗传信息可以表达。

(4)多肽链加工、修饰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5)中心体是鉴别低等植物细胞与高等植物细胞的依据。

(6)成熟植物细胞内最大的细胞器是液泡。

(7)蛋白质和RNA能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DNA不能进出细胞核。

(8)细胞代谢越旺盛,核膜上单位面积的核孔数目越多。

4.理清生物膜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5.巧用索引法判断细胞类型

提醒 细胞结构与功能中的几个“一定”与“不一定”

(1)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不一定有叶绿体,但植物细胞的光合作用一定在叶绿体中进行。

(2)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生物不一定有线粒体,但真核生物的有氧呼吸一定主要发生在线粒体中。

(3)一切生物蛋白质合成场所一定是核糖体。

(4)有中心体的生物不一定为动物,但一定不是高等植物。

(5)高尔基体经膜泡分泌的物质不一定为分泌蛋白,但分泌蛋白一定经高尔基体加工。

设计1 围绕生物膜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考查理解能力

1.(2014·新课标Ⅰ,1)关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脂质和蛋白质是组成细胞膜的主要物质

B.当细胞衰老时,其细胞膜的通透性会发生改变

C.甘油是极性分子,所以不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

D.细胞产生的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的结合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答案 C

解析 A项,细胞膜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

B项,细胞衰老的主要特征之一是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C项,甘油是脂溶性小分子,其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自由扩散。

D项,细胞产生的激素随血液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结合,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2.下列有关生物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人鼠细胞融合成杂种细胞与生物膜的特点有关

B.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能实现能量的转换

C.细胞分化以后,其细胞膜的通透性不会改变

D.细胞内的ATP有的是在生物膜上合成的

答案 C

解析 人鼠细胞融合成杂种细胞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特点,A正确;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中,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的色素吸收光能可转变为储存在ATP中的化学能,实现光能→电能→活跃的化学能的转换,B正确;细胞分化后,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种类和数量会改变,其细胞膜的通透性也会改变,C错误;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可在类囊体薄膜上合成ATP,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可在线粒体内膜产生ATP,D正确。

3.(2017·全国Ⅰ,1)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有多种。

在哺乳动物卵巢细胞分泌的雌激素作用于乳腺细胞的过程中,以及精子进入卵细胞的过程中,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实现分别依赖于(  )

A.血液运输,突触传递

B.淋巴运输,突触传递

C.淋巴运输,胞间连丝传递

D.血液运输,细胞间直接接触

答案 D

解析 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共有三种,分别为通过体液运输、细胞间的直接接触及植物细胞之间通过“通道”交流信息。

内分泌腺细胞分泌激素作用于靶细胞,如哺乳动物卵巢细胞分泌的雌激素,信号由分泌细胞通过血液循环运输传递到靶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时,两者细胞膜表面直接相互接触,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设计2 围绕细胞器、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考查理解能力

4.(2017·深圳调研)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线粒体和核仁都是含有DNA的细胞器

B.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可发生质壁分离

C.硝化细菌可依靠有氧呼吸利用葡萄糖的能量

D.线粒体不能分解葡萄糖但可产生ATP

答案 A

解析 线粒体是含有DNA的细胞器,核仁不是细胞器,A错误;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是成熟的植物细胞,有中央大液泡,当其所在的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B正确;硝化细菌是需氧型的生物,可依靠有氧呼吸利用葡萄糖的能量,C正确;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在线粒体中会发生丙酮酸与水被彻底分解生成CO2和[H]以及[H]与氧结合生成H2O,同时会有ATP产生,D正确。

5.(2017·衡水中学三调)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核是细胞遗传信息贮存、复制和代谢的中心

B.胞间连丝和核孔都是信息交流与物质运输的通道

C.叶绿体合成的葡萄糖可以进入线粒体进行氧化分解

D.线粒体合成的ATP可以进入叶绿体供暗反应利用

答案 B

解析 细胞核是细胞遗传信息的贮存、复制和代谢的控制中心,而细胞质是细胞的代谢中心,A错误;植物细胞之间可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交流和物质交换,核孔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是蛋白质和RNA通过的部位,B正确;叶绿体合成的葡萄糖必须先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成丙酮酸,然后丙酮酸进入线粒体进行氧化分解,C错误;叶绿体供暗反应利用的ATP是光反应产生的,D错误。

易错警示

 抓住关键字,区分细胞核和细胞质的功能,细胞核是代谢的控制中心,细胞质基质是代谢的中心。

设计3 围绕细胞的结构考查获取信息的能力

6.人体细胞之间的通讯多数是通过信号分子传递的。

有些信号分子作用于细胞表面的受体,有些则作用于胞内受体。

生物学上将细胞外与膜受体结合的信号分子称为第一信使,由其转换而来的细胞内信号则称为第二信使,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表面膜受体的化学本质为糖蛋白

B.神经递质和绝大多数激素都是第一信使

C.第二信使通过调控细胞核内基因的翻译过程发挥作用

D.第一信使与膜受体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答案 C

解析 细胞表面膜受体的化学本质为糖蛋白,A项正确;细胞外与膜受体结合的信号分子称为第一信使,神经递质和绝大多数激素都是第一信使,B项正确;第二信使的受体位于核内,第二信使的作用机理是启动基因的转录,最终实现对细胞代谢和功能的调节,C项错误;第一信使与膜受体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D项正确。

7.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日本分子细胞生物学家大隅良典,以表彰他为“自噬作用”机理发现所作出的贡献。

细胞自噬作用的机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分隔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B.自噬作用的结构基础是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C.自噬溶酶体中生成的小分子穿过两层膜进入细胞质后可再度利用

D.溶酶体中没有分解SiO2的酶导致自噬过程异常,因此硅尘环境下工人易患硅肺

答案 C

解析 分隔膜也属于生物膜,生物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A正确;自噬作用包括分隔膜形成吞噬泡以及膜融合的过程,因此结构基础是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B正确;图中看出,自噬溶酶体只具有单层膜结构,C错误;溶酶体中没有分解SiO2的酶导致自噬过程

异常,因此硅尘环境下工人易患硅肺,D正确。

核心考点2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1.理清渗透作用的原理

(1)渗透装置的两个条件

①半透膜:

动物细胞的细胞膜相当于一层半透膜,成熟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②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

动物细胞的细胞内液与外界溶液具有浓度差,成熟植物细胞的细胞液与外界溶液具有浓度差。

(2)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

①外因:

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

②内因:

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

提醒 

(1)人工膜≠生物膜:

生物膜具有“载体蛋白”,故具有选择透过性,人工膜为半透性膜,物质能否通过取决于孔径大小。

(2)溶液浓度指物质的量浓度而非质量浓度。

(3)渗透平衡≠浓度相等:

达到渗透平衡时,半透膜两侧水分子移动达到动态平衡,此时膜两侧溶液的浓度未必相等,如透析袋内蔗糖溶液与透析袋外的清水可达渗透平衡,但浓度总不会相等。

2.“三看法”快速判断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提醒 

(1)大分子物质出入细胞一定经过胞吐或胞吞,但胞吐的物质未必是大分子物质,如释放的神经递质。

(2)消耗能量的物质运输方式有主动运输、胞吞和胞吐。

(3)神经细胞产生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时,K+外流和Na+内流属于协助扩散。

(4)胞吐过程一定会发生囊泡膜与细胞膜的融合。

3.区分影响物质跨膜运输因素的5种曲线

(1)物质浓度和载体蛋白数量

(2)氧气浓度

提醒 温度通过影响生物膜的流动性和酶的活性,进而影响物质运输的速率。

设计1 围绕物质出入细胞方式考查理解能力

1.下列与植物吸水或失水的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水分子在根毛细胞的细胞液与土壤溶液之间的运动是单向的

B.可以根据相邻细胞的细胞液的浓度判断细胞间水分流动的总体方向

C.蔗糖浸渍冬瓜导致细胞脱水死亡,蔗糖分子再进入细胞

D.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一段时间后,某些情况下可以发生质壁分离自动复原

答案 A

解析 水分子在根毛细胞液与土壤溶液之间的运动是双向的,A错误;可以根据相邻细胞的细胞液的浓度判断细胞间水分流动的总体方向,B正确;蔗糖浸渍冬瓜导致细胞过度失水而死亡,蔗糖分子再进入细胞,C正确;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一段时间后,某些情况下可以发生质壁分离自动复原,如细胞外液是硝酸钾溶液时,D正确。

2.(2017·全国Ⅱ,4)将某种植物的成熟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物质A溶液中,发现其原生质体(即植物细胞中细胞壁以内的部分)的体积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0~4h内物质A没有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

B.0~1h内细胞体积与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量相等

C.2~3h内物质A溶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液的渗透压

D.0~1h内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大于细胞质基质的渗透压

答案 C

解析 由图可知,该细胞中原生质体的相对体积先减小后增大,这说明该细胞先发生质壁分离后复原,由此可推知物质A可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A错误;0~1h内,原生质体的体积不断缩小,由于原生质体的伸缩性要远大于细胞壁,因此该时间段内细胞体积与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量不相等,B错误;2~3h内原生质体的相对体积逐渐增大,这说明细胞正在吸水,由此可推知该时间段内物质A溶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液的渗透压,C正确;0~1h内发生质壁分离,细胞失水,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小于细胞质基质的渗透压,D错误。

3.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胰岛素的分泌伴随着ADP的减少

B.低温影响细胞吸收小分子或离子的过程

C.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主动运输

D.Na+进出突触后膜的跨膜方式均为协助扩散

答案 B

解析 胰岛素是以胞吐的方式分泌到细胞外,此过程需要ATP水解供能,所以伴随着ADP的增加,A项错误;低温会使组成生物膜的分子的运动速度减慢,进而影响细胞吸收小分子或离子的过程,B项正确;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但水分子跨膜运输的方式是自由扩散,C项错误;Na+进出突触后膜的跨膜方式分别为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D项错误。

4.[2016·全国乙,31(3)]病毒甲通过呼吸道感染动物乙后,可引起乙的B淋巴细胞破裂、T淋巴细胞功能丧失,导致其患肿瘤病,患病动物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给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可预防该肿瘤病。

回答下列问题:

免疫细胞行使免疫功能时,会涉及到胞吞和胞吐这两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这两种方式的共同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答案 能运输生物大分子等;运输过程中形成囊泡;需要消耗能量

解析 胞吞和胞吐这两种物质运输方式的共同点是能运输生物大分子,运输过程中依靠膜的流动性形成囊泡,需要消耗能量。

设计2 围绕物质出入细胞方式考查获取信息的能力

5.(2016·全国乙,2)离子泵是一种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B.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着浓度梯度进行的

C.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D.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答案 C

解析 离子泵通过消耗ATP进行离子的跨膜运输,属于主动运输,A错误;主动运输一般为逆浓度梯度运输,B错误;主动运输速率受ATP供应和具有活性的载体数量的限制,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导致供氧不足,进而导致细胞呼吸速率下降,ATP供应减少,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降低,C正确;蛋白质变性剂会降低具有活性的载体的数量,使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降低,D错误。

 

6.主动运输消耗的能量可来自ATP或离子电化学梯度等。

如图为Na+、葡萄糖进出小肠上皮细胞的示意图。

下列关于图中物质跨膜运输的过程分析错误的是(  )

A.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是不需耗能的主动运输

B.Na+从小肠上皮细胞进入组织液是需要消耗ATP的主动运输

C.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与Na+从肠腔到小肠上皮细胞相伴随

D.Na+从肠腔到小肠上皮细胞以及葡萄糖从小肠上皮细胞到组织液均为被动运输

答案 A

解析 由图可知,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属于逆浓度梯度运输,消耗了钠离子的电化学梯度势能,属于主动运输,A错误;Na+从小肠上皮细胞进入组织液是逆浓度梯度运输,而且消耗了ATP中的能量,属于主动运输,B正确;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相当于钠离子的电化学梯度为葡萄糖的主动运输提供能量,C正确;Na+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和葡萄糖从小肠上皮细胞进入组织液的方式都是顺浓度梯度跨膜运输,均为被动运输,D正确。

重要题型3 围绕囊泡运输这一生命热点考查信息获取能力

1.全解分泌蛋白合成、加工、运输过程

(1)过程示意图

 

(2)膜面积变化模型图

2.“三看”法分析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运输

(1)一看标记氨基酸出现的先后顺序:

核糖体→内质网→囊泡→高尔基体→囊泡→细胞膜(→胞外)。

(2)二看膜面积变化的结果:

内质网膜面积变小,高尔基体膜面积先变大后变小,细胞膜面积变大。

(3)三看与分泌蛋白形成有关的细胞器:

核糖体(蛋白质的装配机器)、内质网(加工车间)、高尔基体(包装分配)和线粒体(提供能量)。

1.下图为某动物细胞内部分蛋白质合成及转运的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高尔基体对其加工的蛋白质先进行分类再转运至细胞的不同部位

B.附着核糖体合成的多肽通过囊泡运输到内质网加工

C.分泌蛋白经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

D.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的形成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

答案 B

解析 附着核糖体合成的多肽是在信号肽的引导下进入内质网腔进行粗加工,再通过囊泡运输到高尔基体进行深加工的,B项错误。

2.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研究囊泡运输的调控机制的三位美国科学家,研究显示:

囊泡是由单层膜所包裹的膜性结构,主要司职细胞内不同膜性细胞器之间的物质运输,称之为囊泡运输,一般包括出芽、锚定和融合等过程(如图所示),需要货物分子、运输复合体、动力蛋白和微管等的参与以及多种分子的调节。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囊泡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和ATP

B.囊泡中物质运输需要跨过多层生物膜,才能“锚定”

C.“出芽”和“融合”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特性具有流动性

D.囊泡运输会导致某些生物膜成分更新

答案 D

解析 囊泡运输不需要载体蛋白,但是需要ATP,A错误;囊泡中物质运输需要跨过0层生物膜,靠的是膜的流动性,B错误;“出芽”和“融合”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性具有流动性,C错误;囊泡运输会导致某些生物膜成分更新,如内质网膜出芽与高尔基体膜融合,D正确。

3.为了研究酵母菌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研究人员在其培养基中添加3H标记的亮氨酸后,测得与合成和分泌乳蛋白相关的一些细胞器上放射性强度的变化曲线如图甲所示,其相关结构关系如图乙所示,有关的生物膜面积变化如图丙所示,则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乙中首先可观察到3H标记的细胞器是③

B.能在图乙中④上观察到3H标记表明可能有分泌蛋白合成

C.图甲中c曲线所指的细胞结构是高尔基体

D.图丙中d曲线表示的细胞结构是内质网

答案 A

解析 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膜外。

图甲中a、b、c依次为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在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中,内质网的膜面积减少,

细胞膜的膜面积增多,高尔基体的膜面积前后基本不变(先增加后减少)。

重要题型4 围绕物质出入细胞方式考查实验分析与探究

1.辨析选择透过性膜与半透膜或人工膜

膜的种类

物质透过性

特点

半透膜

较小物质能通过,较大物质不能通过

不具有选择性,无生物活性,即能透过时,则可透过

选择透

过性膜

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小分子可通过,而其他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不能通过

具有选择性和生物活性,是生物膜,即能透过时,也未必透过,需依据细胞主动选择

2.探究物质能否通过半透膜(以碘和淀粉为例)

烧杯内盛淀粉溶液

漏斗内盛碘液

结论

变蓝

不变蓝

碘能通过半透膜,而淀粉不能

不变蓝

变蓝

淀粉能通过半透膜,而碘不能

变蓝

变蓝

淀粉和碘都能通过半透膜

不变蓝

不变蓝

淀粉和碘都不能通过半透膜

3.实验探究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1)探究是主动运输还是被动运输

(2)探究是自由扩散还是协助扩散

4.解决该类问题的关键是明确变量与对照

单一变量原则即控制唯一变量而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从而验证唯一变量的作用。

对照原则强调设置不同的实验从而证明所假定的变量的确是影响因素。

1.将若干生理状况基本相同,长度为3cm的新鲜萝卜条分为四组,分别置于三种浓度相同的溶液(实验组)和清水(对照组)中,测量每组萝卜条的平均长度,结果如图所示。

据图分析,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对照组中萝卜条长度增加较少的原因是细胞壁的伸缩性较小

B.蔗糖溶液中的萝卜条不能恢复原长度是因为细胞不吸收蔗糖

C.实验说明萝卜细胞膜上运载甘油的载体比运载葡萄糖的载体数量多

D.实验结束后,实验组中的萝卜条的细胞液浓度都比实验前大

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意,对照组的萝卜条放置在清水中,细胞将吸水膨胀,由于细胞壁的伸缩性较小,故对照组中萝卜条长度增加较少,A正确。

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时,当溶质分子不能被细胞吸收时(如蔗糖),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的自动复原;当溶质分子能够被吸收时(不论是主动运输如KNO3,还是被动运输如甘油),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细胞能发生质壁分离的自动复原,B正确。

甘油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的协助,C错误。

蔗糖组只失去水分,细胞液浓度变大,甘油组和葡萄糖组由于都吸收溶质进入细胞,细胞液浓度也变大,D正确。

2.(2015·全国Ⅱ,1)将三组生理状态相同的某植物幼根分别培养在含有相同培养液的密闭培养瓶中,一段时间后,测定根吸收某一矿质元素离子的量。

培养条件及实验结果见下表:

培养瓶中气体

温度/℃

离子相对吸收量/%

空气

17

100

氮气

17

10

空气

3

28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有氧条件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

B.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与温度的变化无关

C.氮气环境中该植物幼根细胞吸收该离子不消耗ATP

D.与空气相比,氮气环境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

答案 A

解析 17℃条件下氮气(缺氧)环境中该植物幼根对离子的吸收量比氧气条件下低,说明有氧条件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吸收该离子,同时说明幼根吸收该离子为主动运输,A正确,D错误;氮气环境中该植物幼根细胞吸收该离子仍需消耗ATP,此时幼根消耗的ATP是无氧呼吸产生的,C错误;空气中培养,温度为17℃,离子吸收量明显高于3℃,可知该植物幼根对离子吸收与温度有关,B错误。

3.小肠绒毛上皮细胞膜上存在着两种运输葡萄糖的载体SGLT1(主动运输的载体)和GLUT2(协助扩散的载体)。

研究人员根据不同葡萄糖浓度下的运输速率绘制如图所示曲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葡萄糖在浓度极低时只通过主动运输吸收

B.该实验可以探究不同浓度葡萄糖条件下的主要吸收方式

C.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对葡萄糖的两种运输方式可同时进行

D.在较高浓度下,细胞主要依赖主动运输来增大吸收速率

答案 D

解析 分析题图曲线可知,葡萄糖浓度极低时GLUT2运输速率为0,所以此时只通过主动运输吸收,A正确;不同浓度葡萄糖条件下,SGLT1和GLUT2的运输速率不同,所以该实验可以探究不同浓度葡萄糖条件下的主要吸收方式,B正确;在一定浓度葡萄糖条件下,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既有协助扩散也有主动运输,C正确;在较高浓度下,GLUT2的运输速率较高,所以细胞主要依赖协助扩散来增大吸收速率,D错误。

4.(2014·北京,3)比较生物膜和人工膜(双层磷脂)对多种物质的通透性,结果如图,据此不能得出的推论是(  )

A.生物膜上存在着协助H2O通过的物质

B.生物膜对K+、Na+、Cl-的通透具有选择性

C.离子以协助扩散方式通过人工膜

D.分子的大小影响其通过人工膜的扩散速率

答案 C

解析 A项,由图示可知,生物膜和人工膜对甘油、CO2、O2的通透性相同,而生物膜对H2O的通透性大于人工膜的,说明生物膜上存在着协助H2O通过的物质;B项,生物膜对K+、Na+、Cl-的通透性不同,说明生物膜对这些离子的通透具有选择性;C项,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工膜对K+、Na+、Cl-的通透性相同,说明人工膜对离子的吸收无选择性,生物膜对离子的通透性不同,且大于人工膜的通透性,说明生物膜上有协助离子通过的物质,而人工膜上无协助离子通过的物质,故离子不是以协助扩散方式通过人工膜;D项,甘油、CO2、O2、H2O等不同物质的分子大小不同,其通过人工膜的扩散速率也不同,说明分子的大小影响其

通过人工膜的扩散速率。

专题强化练

1.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动物细胞没有原生质层,因此不能发生渗透作用

B.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