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物流信息.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847103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4.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与物流信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信息与物流信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信息与物流信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信息与物流信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信息与物流信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信息与物流信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信息与物流信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信息与物流信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信息与物流信息.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信息与物流信息.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信息与物流信息.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信息与物流信息.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信息与物流信息.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信息与物流信息.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信息与物流信息.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信息与物流信息.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信息与物流信息.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信息与物流信息.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信息与物流信息.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信息与物流信息.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信息与物流信息.docx

《信息与物流信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与物流信息.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信息与物流信息.docx

信息与物流信息

信息与物流信息

1.信息的内涵:

1.1信息的含义:

信息是指能够反映事物内涵的知识、资料、情报、图像、数据、文件、语言、声音等,是事物的内容、形式及其发展变化的反映。

管理信息系统对信息的定义:

信息是一种已经被加工为特定形式的数据(数据:

指尚未根据特定目标做出各种评价的事实常常理解为原始资料或事实记录)。

1.2信息的特点

客观性(最基本的特征、信息的价值中心):

指信息所反映的、表达的、传送的是关于某一客观系统中某一事物的某一方面属性或在某一时刻的客观情况。

时效性:

广义上讲,信息是永存的;狭义上讲,信息具有很强的时效性,通常只在某一时刻或某一段时间内有用,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信息可利用的价值就越低。

滞后性:

信息是经过加工的数据,经过加工的数据总是落后于事物本身;从时间上讲,信息总是落后与事实的。

不完全性:

客观事实常常不能被人们全部认识和得到,所以信息具有不完全的性质,往往与事实有一定的偏差。

可传递性(必要特征):

信息一方面依附于一定的物质载体,借助于一定的信道进行传递;另一方面,人们要获得、感受、接受信息,也必须依赖与信息的传递。

可处理性:

信息是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反映,但可能错误的或表象的反映;要正确利用它就必须要正确的处理他,对信息进行加工转化,以便使用。

可共享性:

信息经过传播扩散后可提供各种不同领域的人们共同分享使用。

2.物流信息

2.1概念:

物流信息:

在物流活动进行中产生及使用的必要信息,是物流活动的内容、形式、过程以及发展变化的反映,是由物流引起并能反映物流活动实际和特征的,可被人们接受和理解的各种消息、情报、文书、资料、数据等的总称。

狭义的物流信息:

指与运输、装卸、搬运、保管、包装、流通加工等物流基本活动相关的信息,对运输管理、库存管理、订单管理等物流活动具有支持保证作用。

广义的物流信息不仅仅指与物流活动有关的信息,还包括与其他流通活动相关的信息(商品交易信息、市场信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对物流信息的定义:

反应物流各种活动内容的知识、资料、图像、数据、文件的总称。

2.2特点:

数量大、分布广

动态性强、更新快

种类多

具有不一致性(由于物流信息是在物流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信息的产生、加工在时间和地点上不一致,采集周期和衡量尺度也不一致,应用方式业大相径庭)

2.3作用:

沟通联系的作用(沟通物流活动各环节之间联系的桥梁)

引导和协调作用(依靠物流信息及其反馈,可以引导物流运作的变动和物流布局的优化;协调物资结构,使供需间平衡;协调物流资源的配置,促进物流系统的整合和合理使用)

管理控制的作用(用信息化代替传统的手工作业,实现物流运行、服务质量和成本等的管理控制)

缩短物流管理的作用(若能实时的掌握物流系统中的各种信息,就可以对库存进行缩减,从而缩短物流链,提高物流服务水平)

辅助决策分析的作用(物流信息是制定决策方案的重要基础和关键依据)

支持战略计划的作用(物流战略是对物流信息进一步提炼和开发的结果)

价值增值的作用(物流信息本身具有增值作用且是影响物流的重要信息)

2.4分类:

2.4.1按物流信息沟通联络的方式划分

口头信息

含义:

指通过面对面的口头交谈而进行传递的信息

特点:

可直接而迅速的传播,与其它传播方式相比速度较快;易产生信息失真

书面信息

含义:

指为了保证物流信息的客观性,便于重复说明和反复检查,而用书面文字进行描述的一种信息类型

特点:

传播速度相对较慢;信息准确性高且客观

2.4.2按物流信息的来源分

内部信息

内部信息是对来自物流系统内的各种信息的总称。

这种信息是用于协调系统内部的人、财、物等各种资源的重要依据

外部信息

外部信息是指来自特定系统以外的信息(外部信息包括物质生产部门、物质消费部门、各类党政机关以及国内外市场产生的信息。

而对物流系统中的某个子系统而言,则来自另一个子系统的信息)

2.4.3按物流信息的变动度划分

固定信息(相对稳定)

物流生产标准信息:

以指标定额为主的信息

物流计划信息:

指物流活动中,与计划完成的各类物流任务有关的信息

物流查询信息:

指在一个时期内很少发生变动的信息

流动信息:

指物流系统中经常发生变动的信息

2.4.4按物流信息的不同作用划分

计划信息:

指尚未实现但已当做目标确认的一种信息

控制及作业信息:

物流过程中发生的信息。

(很强的动态性、信息更新速度快、信息时效性强)

统计信息:

物流活动结束后,对整个物流活动的一种归纳性、总结性的信息。

(整体上看具有动态性但恒定不变)

支持信息:

指对物流计划、业务、操作有影响或有关的文化、科技、产品、法律、教育和民俗等方面的信息。

(可从整体上提高物流水平的一类信息)

2.4.5按物流信息的加工程度划分

原始信息:

指未加工的信息,是信息工作的基础,也是最具有权威性的凭证性信息,可以从原始信息中找到真正依据,是加工信息可靠的保证

加工信息:

加工信息是对原始信息进行各种方式、各个层次处理之后的信息,这种信息是原始信息的提炼、简化和综合,可大大缩小信息量,并将信息梳理成规律性的形式,便于使用。

3.物流信息技术

3.1信息技术与物流信息技术的界定

信息技术:

数字化、自动化是信息技术最显著的特点

含义:

指获取、传递、处理、再生和利用信息的技术,其内容可以用“3A”、“3C”、“3D”来表示。

(“3A”即工厂自动化、办公自动化、家庭自动化;“3C”即通信、计算机、控制的结合;“3D”即数字传输、数字交换、数字处理三结合的数字通信)

物流信息技术:

含义:

指在物流各个作业环节应用的信息技术,主要由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为核心的各种信息技术以及管理信息系统组成。

地位:

物流信息技术是现代物流的基础和灵魂,是物流现代化的标志。

3.2主要的物流信息技术

3.2.1条形码技术

含义:

条形码技术是通过图形来表示数字和符号信息,建立在计算机科学和现代光学基础上的一门技术。

它以黑白相间的条纹来表示商品的名称、产地、价格和种类等相关信息。

作用和地位:

条形码技术是现代物流系统中最重要的技术内容之一。

它适应了物流规模化和高速化的要求,通过快速采集信息,解决了数据录入和数据采集的瓶颈问题,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对物品进行快速标识和描述的方法,大幅度提高了物流作业效率。

商品条形码与物流条形码的比较简表

类型

商品条形码

物流条形码

内容

按照国际惯例采用EAN商品条码为通用的商品条码标准

用在商品装卸、仓储、运输和配送过程中的识别符号

数字

构成

13位数字码及相应的条码符号,包括:

前缀码(国家代码),共3位,我国为690、691、692、693、694,由国际物品编码会统一分配;

制造厂商代码,共4位,由国家编码中心统一注册分配,一厂一码;

商品代码,共5位,表示每个厂商的商品,由厂商确定;

校验码,共1位,用以校验前面各码的错误

14位标准码,包括:

物流标识码,共1位;

国家代码,共3位;

厂商代码,共4位;

商品代码,共5位;

校验码,共1位;

及16位扩大码,包括:

校验码,共2位;

物流标识码,共2位;

国家代码,共3位;

厂商代码,共4位;

商品代码,共5位

应用对象

向消费者销售的商品

物流过程中的商品

应用领域

POSW系统、补货、订货管理

运输、仓储、分拣等

包装形状

单个商品包装

集合包装

3.2.2射频技术(RFID是条形码的升级技术)

含义:

射频技术是无线电技术在自动识别领域的应用。

它利用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式双向通信交换数据以达到识别目的,提供不直接接触采集物品信息的手段,可远距离识别动态或静态的对象。

优点:

非接触识读,识读距离可从十厘米到十几米;

可穿透多种材料,且不需要光源;

可识别高速移动物体,并能同时识别多个对象;

标签内容可以动态改变,数据容量大;

数据存取具有密码保护,安全性高;

可以唯一地识别每一个产品,进行跟踪定位

组成:

由射频卡或应答器(Tag)、读写器或阅读器(Reader)和应用系统(包括天线、连接线路等)

应用:

射频技术应用在物流过程中的货物储存管理、运输管理以及货物分拣管理中,可大大提高物流作业效率,降低物流作业成本。

3.2.3EDI技术(无纸贸易)

3.2.3.1含义:

ISO定义:

将商业或行政事务按照一个公认的标准,形成结构化的事务处理或信息数据格式,从计算机到计算机的数据传输。

EDI是信息进行交换和处理的网络化、智能化、自动化信息,是将远程通信、计算机及数据库三者有机结合在一个系统中,实现数据交换、数据共享的一种信息系统。

工作流程:

订单

文件

用户

计算机

标准文件

EDI数据

通信

网络

订单

文件

用户

计算机

标准文件

 

3.2.3.2系统构成:

硬件设备。

贸易伙伴的计算机和调制解调器以及通信设施等。

增值通信网络及网络软件。

增值网(VAN)指利用现有的通信网,增加EDI服务功能而实现的计算机网络,即网络增值。

通信网目前有以下几种:

分组交换数据网(PSDV)、电话交换网(PSTN)、数字数据网(DDN)、综合业务数据网(ISDN)、卫星数据网(VSAT)、数字数据移动通信网

报文格式标准。

(统一的报文格式和代码标准)

应用系统界面与标准报文格式之间相互转换的软件。

(代码和格式的准换)

用户的应用系统

3.2.3.3EDI系统结构图:

用户

用户接口模块

报文生成和处理模块

格式转换模块

内部接口模块

EDI系统

EDI通信网

EDI系统

本单位其他信息系统和数据库

通信模块

 

3.2.3.4EDI数据交换的步骤:

映射

翻译

通信

接收和处理处理

生成EDI平面文件

生成EDI标准格式文件

用户通过通信网络接入EDI信箱系统,将EDI电子单证投递到对方的信箱中

接收和处理,发送过程的逆过程

 

3.2.3.5(整个EDI最关键的部分):

EDI标准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基础标准、代码标准、报文标准、单证标准(最重要的是单证标准,包括单证格式标准、所记载的信息标准和信息描述标准)、管理标准、应用标准、通信标准和安全保密标准。

3.2.3.6EDI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

制造业:

准时供货(JIT)以及减少库存量及生产线待料时间,降低生产成本。

贸易运输业:

快速通关报检、经济使用运输资源,降低贸易运输空间、成本与时间的浪费。

流通业:

QR(快速响应),减少商场库存量与空架率,以加速商品资金周转,降低成本。

金融业:

EFT(电子转账支付),减少金融单位与其用户间交通往返时间,降低现金流动风险,缩短资金流通所需要的处理时间,提高用户资金调度的弹性。

3.2.4数据库技术:

数据库技术是一个总称,它包括数据库(DB)、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数据库系统(DBS)。

数据库:

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有组织、可共享的数据集合。

数据管理系统:

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是数据库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功能:

数据定义功能:

用户通过DBMS提供的数据定义语言(DDL)可方便的对数据库中的数据对象进行定义。

数据操作功能:

用户通过DBMS提供的数据操作语言(DML)可方便地实现对数据库的基本操作(查询、插入、删除和修改等)。

数据库的运行管理:

数据库在建立、运用和维护时由数据库管理系统统一管理、统一控制,可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多用户对数据的开发使用及发生故障后的系统恢复。

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

包括数据库初始数据的输入、转换功能,数据库的存储、恢复功能,数据库的重组织功能和性能监视、分析功能等。

4.物流信息系统

4.1物流信息系统的内涵

物流信息系统(LIS)是以计算机和网络通信设施为基础,以系统思想为主导建立起来的为了进行计划、操作和控制而为物流经理提供相关信息,以及为业务人员提供操作便利的人员、设备和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构体。

(用系统的观点来看)物流信息系统是企业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它本身又可以分解成一系列的子系统。

物流信息系统是通过对与企业物流相关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来实现对物流的有效控制和管理,并为物流管理人员及其他企业管理人员提供战略及运作决策支持的人机系统。

4.2物流信息系统发展历程:

物流信息系统发展经过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单项数据处理阶段(20C50S中~60S中)

主要是计算机代替人工对局部数据量大、操作简单的业务进行处理,如结算工资、单项汇总等。

特点:

集中式处理、数据不能共享。

第二阶段:

事务处理阶段(20C60S中~70S初)

可以利用计算机制定生产计划,研究多环节的生产过程中各环节的物资供应计划问题,如企业的物资管理、仓储管理、采购计划等。

特点:

实时处理、数据能局部共享

第三阶段:

系统处理阶段(20C70S初~90S初)

信息技术应用于整个企业的物流管理,在企业内部运行的管理信息系统可以辅助企业进行计划、生产、经营、销售,企业信息系统以局域网结构和客户/服务器体系为主。

特点:

各系统结合成一个有机整体。

第四阶段:

辅助决策阶段(20C90S初至今)

物流信息实现了实时交换、共享、汇总、控制、计划等以前无法实现的功能,企业的计算机辅助管理更注重提高辅助决策所需的信息以及辅助决策的过程,从而提高物流作业效率,降低物流作业成本。

4.3物流信息系统的形式

基于物流企业内部局域网的系统(此种系统比较简单,功能也比较有限,以实现物流供应链某一环节的功能为主,服务范围限于某一城市区域,无法扩展到城市以外的更广阔的区域)

企业广域网和Internet网络相结合的系统(充分保证物流供应链各环节的有机结合)

企业内部局域网和Internet网络相结合的系统(以较低的成本和能够迅速扩大的能力,为公司管理层和协作伙伴以及客户提供各种信息,这种系统具有强大生命力)

4.4物流信息系统的层次结构

数据层(将收集、加工的物流信息以数据库的形式加以存储)

业务层(对合同、票据、报表等进行日常处理)

运用层(包括车辆运输路径选择、仓库作业计划、建立控制与评价模型、根据运行信息监测物流系统状况)

控制层(建立物流系统的特征值体系,包括制定评价标准、建立控制与评价模型、根据运行信息监测物流系统状况)

计划层(建立各种物流系统分析模型,辅助高层管理人员制定物流战略计划)

4.5物流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

数据收集和录入

信息的存储

信息的传播

信息的处理

信息的输出

4.6物流信息系统应具备的特征

开放性(资源共享)

可扩展性和灵活性(随着企业发展而发展)

安全性

内部安全性问题:

赋予不同部门的人适当的权限、设置操作人员进入系统的密码、对操作人员的操作进行记录等方法加以控制

外部安全性问题:

对数据通信线路进行加密、监听及设置Internet与Internet之间的防火墙等措施实现。

协同性(与客户的协同、与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同、与供应链上其他环节的协同、与社会各部门的协同)

动态性(随着物流的变化而变化)

快速反应(能对用户、客户的在线查询、修改、输入等操作做出快速和及时反应)

信息的集成性、

支持远程处理

检测、预警、纠错能力

4.7物流信息系统的设计方法

结构化生命周期法(应用普遍、技术上较为成熟)

特点:

先明确用户需求,根据需求设计系统

运用系统的分解和综合技术将复杂的系统简化

强调阶段成果的审定和检验制度

原型法(在知道用户的就本需求后建立的原始模型系统,然后更具客户要求修改直至满意)

用原型法开发的物流信息系统可分为三阶段:

确定用户的基本需求

利用原型来进一步认识用户的需求,明确哪些方面还没有满足用户的要求

修正和改进原型

5.物流信息化

5.1含义:

物流信息化是指物流企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物流过程中产生的全部或部分信息进行采集、分类、传递、汇总、识别、跟踪、查询等一系列处理活动,以实现对货物流动过程的控制,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管理活动。

物流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灵魂,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基石。

5.2物流信息层次:

第一层次是业务方面

第二层次是管理控制

第三层次是决策分析

第四层次是决策分析

5.3我国物流信息化的发展

5.3.1企业物流信息化现状

信息化意识普遍提高,信息化进程正在加快

企业信息化仍处于起步阶段

企业网站的功能以基础应用为主

系统功能依然集中在内部资源整合,客户关系管理的应用正在迎头赶上

信息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提高效率和规范管理方面

企业的信息化需求前景广阔

未建管理信息系统企业的信息化需求

信息系统升级需求增大

对信息平台建设呼声较高

5.3.2主要问题及挑战

信息化在企业管理中仍未确立权威地位

缺乏成熟有效的方法论指导

系统运营与实施方面的领导力与执行力不足,人才匮乏

信息化的总体环境与外部环境仍存在制约条件

供需矛盾突出

5.3.3我国物流信息化的对策与建议

企业高层领导必须积极参与信息化项目的战略制定与规划,需要学习如何进行信息化总体设计与规划,使用信息技术来改造业务流程的最佳时间

企业领导应该根据客户需要与业务需求来制定信息化投资,制定信息化目标与策略,并划分优先级别。

软件商应更深入企业或行业应用实践,推出低成本、适用易用、标准化、模块化的软件平台,既满足企业当前应用,也满足未来扩展与升级的需要

需要对物流信息化加强研究与指导

加强物流管理与信息化的培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