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意见刘琳幼儿攻击性行为影响因素及教育策略032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847164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0.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修改意见刘琳幼儿攻击性行为影响因素及教育策略032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修改意见刘琳幼儿攻击性行为影响因素及教育策略032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修改意见刘琳幼儿攻击性行为影响因素及教育策略032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修改意见刘琳幼儿攻击性行为影响因素及教育策略032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修改意见刘琳幼儿攻击性行为影响因素及教育策略032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修改意见刘琳幼儿攻击性行为影响因素及教育策略032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修改意见刘琳幼儿攻击性行为影响因素及教育策略032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修改意见刘琳幼儿攻击性行为影响因素及教育策略032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修改意见刘琳幼儿攻击性行为影响因素及教育策略032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修改意见刘琳幼儿攻击性行为影响因素及教育策略032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修改意见刘琳幼儿攻击性行为影响因素及教育策略032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修改意见刘琳幼儿攻击性行为影响因素及教育策略0321.docx

《修改意见刘琳幼儿攻击性行为影响因素及教育策略032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修改意见刘琳幼儿攻击性行为影响因素及教育策略0321.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修改意见刘琳幼儿攻击性行为影响因素及教育策略0321.docx

修改意见刘琳幼儿攻击性行为影响因素及教育策略0321

 

学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幼儿攻击性行为影响因素及教育策略

姓  名

刘林学号2011510250227

系部

学前教育系

专  业

学前教育

指导教师

李瑛职称助教

 

2015年12月25日

长沙师范学院教务处制

 

目录

摘要1

关键字1

Abstract1

Keywords1

引言1

一、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含义2

二、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表现2

(一)“强盗型”2

(二)“有样学样型”3

(三)“耍赖型”3

三、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3

(一)主观因素3

(二)客观原因3

四、缓解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策略5

(一)家庭方面的教育5

(二)幼儿园教育措施5

结语6

致谢7

参考文献7

 

 

浅谈新入园幼儿的分离焦虑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刘林

指导老师李瑛、

摘要:

幼儿的攻击性行为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家长和幼儿老师特别关注的问题,是幼儿个性社会性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指标。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正确引导和教育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幼儿攻击性行为也是幼儿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影响着幼儿性格与品德的形成。

《幼儿园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认识到并遵守日常生活中的社会行为准则”。

因此教师与家长必须了解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策,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本文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作出分析。

针对这些原因

出了解决策略和引导方法,从而正确引导幼儿的行为发展,促进幼儿身心健康。

关键字:

攻击性行为;家庭;教育对策

AnalysesOnTheInfluencingFactorAndEducationStrtegiesOfAggressiveBchaviorOfInfant

Student majoring in preschool education Liulin

TutorLiYing

Abstract:

TheproblemofChildren'saggressivebehaviorhasbeenparentsandearlychildhoodteachersparticularlyconcernedproblems,aggressivebehaviorintheenvironmentisanimportantsocialsubject,asasocialeducationofalink,oreventhefirstlink,Childrenaggressivebehaviorisalsochildren'seducationisanimportantproblem,itisthemaincontentofpersonailyandcharacters`itaffectsthecharacterandmoralcharacterformation.kindergartenoutline"explicitlypointedout,wanttodevelopinfant"understandandabidebythedailylifeofthesocialcodeofconduct".Sotheteachersandparentsmustunderstandthecausesofchildrenaggressivebehavioranditscountermeasures,andpromotethehealthygrowthofchildren.Inthispaper,thecauseofchildrenaggressivebehaviormadeanalysis:

familyenvironment,schooleducationfactors,socialtvfactorspreschoolchildrenandindividualaggressivebehavior,soastocorrectlyguidechildren'sbehavioraldevelopment,promotingphysicalandmentalhealthofchildren.

Keywords:

aggressiesbehavior;family;educationstrategies

 

引言: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国走向世界的曙光,承载着社会的希望和人类的明天。

幼儿从诞生时起,就是社会的一员,必将经过的一个社会化过程。

而幼儿园就是一个重要桥梁一个小型社会。

进幼儿园幼儿从一个非常自由、宽松、以其为尊的家庭环境中转换到一个有规则的集体环境中,从以“自我为中心”到“分享谦让”一个全新的环境会形成危机感,很容易产生攻击性行为,攻击性行为最早出现在婴儿期。

研究表明处在幼儿时期是攻击性行为出现的高峰期,因幼儿的情绪不易稳定,自控能力差,很容易出现攻击行为,然而,现在社会更多的是关注青少年的攻击性行为而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研究相当少,事实上幼儿的攻击行为和消极冲突在幼儿两岁时就会出现,并随着在幼儿园的生活中逐渐增加,随着年龄的增长,攻击性行为侵犯了别人的利益,可能还会造成社会秩序的损坏,影响社会的治安有序,这既不利于幼儿健康成长又是一种违法行为,在幼儿时期的攻击行为会阻碍幼儿社会性个性的发展,在幼年时期发生的,尚未形成固定习惯的攻击性行为,若不及时加以控制并矫正,在成年以后就可能固定的表现在社会中,造成家庭不和,社交困难,甚至威胁他人的安全,从而给他带来极大的不利,因此,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表现原因及缓解策略进行阐述。

一、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含义

所谓攻击性行为,又称侵犯行为,指个体采取的使他人受损害或不舒服的行为,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主要表现为踢、打、抓、咬、用力推搡以及用物体或工具等有意伤害别人的身体的动作,或骂、侮辱、贬低等有意伤害他人的言语行为攻击性行为是儿童在身心发展过程中,其人际关系的还没有行成良好的社会适应时表现出来的不良行为。

他的出现表明幼儿的人际交往出现了不协调,会对幼儿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因此,任何一个社会,从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其社会成员身心健康的目的出发,都应从幼儿期着手,对其成员之间的攻击性行为进行控制。

二、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现象

据研究表明,攻击性行为是处于幼儿时期常见的现象,在幼儿园中时有发生,但是每一个幼儿所处环境不同,个性差异,体现攻击性行为的方式则会不同,据所研究班级的幼儿所出现的攻击性行为进行了总结。

(1)“强盗型”

强盗型幼儿及对于别人的物品强取强拿,不经主人的许可意见,明明是一个典型的留守幼儿,爷爷对他极其宠爱,早晨晨间活动,拼玩具。

孩子们积极讨论晨间拼玩具的规则,明明的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那个最新“玩具”。

教师刚说“开始”,明明撒开腿,朝那盒玩具飞蹦过去。

这时离积木柜的最近的依依和明明同时拿到了那盒玩具两个人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地争起来。

明明大喊:

“是我先拿到的。

”依依说:

“不对,你是跑过来的,是我先拿到的。

”明明仍大叫:

“我要玩。

(2)“有样学样型”

有样学样型幼儿就像镜子一样,去复制别人的动作行为,别人做什么他就跟着做什么甚至更强烈,在班上呆了一段时间发现有一些幼儿喜欢打别人的脑袋,中午进餐后,突然喜洋洋哭了,询问才知道是句句打了他的脑袋,教师跟句句交流,句句酷酷的来一句我像不像灰太狼。

电视里面都是这么打喜洋洋的

(三)“耍赖型”

耍赖型是属于棘手的一类幼儿,你不管怎么教育或是责问他就是听不进去犯错死活不肯承认。

一早入园,幼儿进入区域自由选择角色和材料。

仔仔在第一组,他拿着一个小熊的头饰跑到第一组:

“你们看,我今天要当小熊。

”这时,仔仔发来来和春明为了争小熊角.色互不相让,于是他说:

“你们用剪刀石头布,{谁赢谁就当小熊}。

”来来输了,但他不认输,要再剪一次。

3、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

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是一种客观存在,这种行为于幼儿亲社会行为一样,是由于幼儿社会性发展而形成,影响它的因素有很多,国内国外都有很多研究在这里主要从主观因素及客观因素进行分析。

(一)主观因素

1.攻击性行为是保护自己的本能反应

幼儿时期的孩子感到挫折或受到忽略时,紧张或愤怒的情绪就会油然而生。

这种紧张又不知如何适当宣泄的怒火,就是所谓的发脾气。

幼儿的语言能力还不完善,无法用语言进行反击。

所以经常采用不当的表达愤怒。

打人,是孩子回应外在问题的最原始方法之一,也是保护自己的本能反应。

2.模仿行为

幼儿辨别是非能力较弱,但模仿能力极强,如成人用粗暴的方式训斥孩子,幼儿就会以同样的方式对待同伴,如成人放大量打斗攻击的电视影片给幼儿幼儿看,幼儿就会学会打斗,强化攻击性行为。

(二)客观原因

1.家庭因素

(1)家长的抚养与教养方式

家庭是幼儿主要的生活环境,什么样的教养塑造什么样的幼儿,家长对孩子的态度与教养方式对幼儿攻击性行为起到重要作用,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是一种消极的社会行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家庭的抚养模式也在不断的变化,主要类型有溺爱型,专制型,民主型,放任型。

溺爱型家庭即“低要求”“高反应”型,父母对孩子充满了期望和爱,爱是这个家庭的主旋律,无条件的满足孩子的要求,但却很少对孩子提出要求。

专制型家庭孩子没有相应的权利对孩子的教育严厉,过分严格、粗暴甚至虐待,强调权威和传统,对孩子的行为控制很严。

民主型家庭不打骂孩子,对孩子的行为更多的是欣赏协助和引导,对于孩子在成长或学习过程中发生的问题更多的是采取帮助与鼓励的方法,营造轻松,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

放任型家庭对孩子的行为与学习不感兴趣,也不关心,很少去管孩子,对孩子产生的行为给予忽视。

(2)家庭氛围

美国的学者拉尔德和帕特森观察了高攻击幼儿的家庭中父母与幼儿相互作用的模式。

这些幼儿是在家庭和幼儿园都爱打斗、冥顽不逊的孩子。

研究发现,这些幼儿的家庭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家庭成员之间缺乏感情交流,遇事便会你争我吵。

如果幼儿长期处于家庭矛盾冲突激烈,这对幼儿会产生极大负面心理影响。

2.幼儿园因素

(1)师生关系

幼儿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幼儿园度过的,幼儿教师的教导在幼儿的身心上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在幼儿园,有的教师缺乏对孩子基本的尊重和理解,经常用严厉、强硬的态度来要求他们,孩子一出问题,轻则批评、否定,重则训斥、指责,恐吓,长期处于这种缺少接纳、关爱、赞扬和肯定的环境中,幼儿怀疑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心,产生自卑感,同时又嫉妒同伴,于是,常常发生攻击性行为。

(2)同伴相处

每一个幼儿其实都生活在两个世界,一个是成人世界,一个是幼儿世界,同伴关系在幼儿的社会化个性化发展都起到重要作用,是成人无法取代的,如果幼儿时期同伴关系不良很可能导致以后社会适应困难,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很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3)空间物质投放

玩具是幼儿时期必不可少的,室内区域投放不科学,玩具数量太少,容易形成同伴之间的争抢,投放物质没有按照幼儿的年龄发展特征与喜好。

室外大型玩具数量偏少,空间分布太紧凑。

等都会引起攻击性行为。

4、缓解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策略

攻击性行为是幼儿极其重要的极端表现行为,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幼儿的成长发育,因此,采用适当的方法来减少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发生是很有必要的。

(一)家庭方面的教育

1.转变家庭观念,采用科学的教育观

(1)做民主型家长

每一幼儿都因是家庭的主人,而家长也因努力做民主性的家长,尊重幼儿关心幼儿,关注幼儿的成长,提倡民主气氛,培养平等的家庭观念,形成理解,宽容,和谐的家庭氛围,遇事时也因听取幼儿的意见,千万不要把成人的意志强加与幼儿身上。

(2)学会倾听并给与正确指导,帮助幼儿重建自我

常常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都是与家长缺少心灵沟通的,心灵上的交流是帮助幼儿成长的桥梁,家长要加强与幼儿的心灵上的沟通,正确指导,分辨是非,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首先要做的是学会倾听,当幼儿在跟你讲述时,一定不要打断,眼睛要注视幼儿让幼儿感觉你在认真的倾听,有时还要鼓励幼儿讲述,让幼儿可以宣泄,让幼儿感觉家长听进去了,幼儿就会觉得家长是愿意跟他交流,那么就能很轻松的与幼儿有了心灵上的沟通。

以便进一步帮助幼儿。

2.营造良好氛围

父母作为幼儿的第一任老师,是幼儿最早模仿的对象,父母应互相关心爱护,尊重和睦,营造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当家庭矛盾无法避免时,也应尽量避免在幼儿的面前发生正面冲突,特别是不能出现家庭暴力争斗事件,而应该采取理智合理科学的方式给予解决,温馨能和睦的家庭幼儿一般会性格温和,待人和善,而矛盾攻击性家庭幼儿大多脾气暴躁,易冲动,产生攻击行为,一旦在生活中遇到不顺之事,幼儿很可能采用同样的方式处理。

(二)幼儿园教育措施

1.教师方面

(1)榜样教学法

教师是幼儿在幼儿园中接触最多的成年人,教师的一举一动都是幼儿学习的榜样,那教师在幼儿园中就尤为重要,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价值观,让幼儿潜移默化的接受教师的影响,用老教对待她人的方式方法对待别人,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2)故事渲染法

教师可以将攻击性事件编成故事的形式,幼儿故事是幼儿极其喜爱并也容易接受的一种有效形式,让幼儿对故事进行评价,另外也可以采取其它形式,如表演游戏,角色扮演,儿歌等。

刘浩恩是班上非常调皮的幼儿,对于教师的训责,不屑一顾,教师想了个办法编了一首童谣让幼儿学习,并让他们说说童谣讲的什么,没想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出来了,刘浩恩,主动承认错误,并说以后不会这样了。

(3)及时主动了解谁是主动攻击以此采取措施

幼儿教师的工作是繁琐忙碌,教师经常因为一天的忙碌。

而对幼儿攻击性行为没有认真对待,这样会让主动攻击幼儿变本加厉,会让被攻击幼儿委屈甚至怯弱。

所以教师要即使进行处理,并认真区分主动与被攻击幼儿,在进行分别针对性教育。

(4)有效干预幼儿攻击事件

当老师在班上发现幼儿之间有攻击性行为的矛头是,老师应及时处理,如果忽视很可能会产生攻击性事件。

(5)就事论事,因事制宜

对攻击性强的幼儿,采取讲清道理严厉批评,让其暂时离开集体,教育对策应与攻击强度一致,反之,教育对策不一致,不仅不能缓解幼儿的攻击行为,可能还会加剧。

(6)让幼儿学会分享和懂得谦让

幼儿园是个大集体,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在环境布置、主题活动、一日生活渗透分享和谦让教育,例如,让幼儿带糖果、蛋糕来幼儿园过生日,体验分享后的快乐,况下,如何才能都玩到新玩具。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幼儿学会等待、分享和谦让。

2.幼儿园的物质条件

供充足的材料与空间,避免攻击性行为的产生,教师在布置室内区域是,应采用合理,科学,符合3—6儿童发展的心理身理特点,如发现玩具缺失或数量分布不合理,应及时采取措施。

5、结语

幼儿攻击性行为是一种消极的社会反映,但也是幼儿健康成长中必经之路,一个波折,一个不太和谐的音符,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攻击性行为的表现形式也有不同,家庭教育是幼儿攻击性行为的重要养成场所,也是最好的教育改正途径。

教师是幼儿步入社会的第一任导师。

教师的教育方式方法直接影响幼儿成长,教师的责任感对职业的喜爱与使命感是每一个孩子获得平等待遇的前提。

幼儿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空间,只要家长教师真心对待,幼儿的心灵之窗一定会开启。

致谢

大学四年的学习时光已经悄然逝去,我想对我的母校,我的老师和同学们表达我由衷的感恩。

感恩我的母校长沙师范学院给予我深造的机会,让我继续学习;感谢11学前502班的老师和同学们四年来的关心和呵护。

感谢株洲市幼儿园钻石分部给了我们这次的学习机会。

其中论文指导老师李瑛老师对我的关心和支持尤为重要。

当我做毕业设计的每个阶段,从选题到查阅资料,论文提纲的确定,中期论文的修改,后期论文格式调整等各个环节中都给予了我悉心的指导和鼓励。

这几个月以来,李瑛老师不仅在学业上给我以精心指导,同时还在思想生活给我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在此谨向李瑛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参考文献:

[1]张明红: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翟理红:

《学前儿童游戏教程》[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3]吴白:

《幼儿教学研究》[M].南北桥杂志社.2010

[4]姚梅林:

《幼儿教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孟捷:

《幼儿教育导读》[J].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2010

[6]马以念: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书》[M].儿童与健康杂志社.2010

[7]鲁杰:

《帮父母读懂幼儿心》[M].贵州人民出版社.2012

[8]黄锐:

《幼儿行为分析与教育对策》[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

[9]赵喜庆,张海丽:

《幼儿心理与行为指导》[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2

[10]冯夏婷:

《幼儿问题行为的识别与应对》[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

[11]3~6岁幼儿对攻击性行为认知评价分析[J]心理发展与教育期刊2003年19卷1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