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免疫学复习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847723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8.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免疫学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整理免疫学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整理免疫学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整理免疫学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整理免疫学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整理免疫学复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整理免疫学复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整理免疫学复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整理免疫学复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整理免疫学复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整理免疫学复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整理免疫学复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整理免疫学复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整理免疫学复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整理免疫学复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整理免疫学复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整理免疫学复习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整理免疫学复习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整理免疫学复习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整理免疫学复习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整理免疫学复习题.docx

《整理免疫学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免疫学复习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整理免疫学复习题.docx

整理免疫学复习题

免疫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免疫(immunity):

是机体识别“自身”与“非己”、排除非己抗原异物、以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生理平衡和稳定的一种生理学反应。

2、免疫防御:

即抗感染免疫,机体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的病原体。

3、免疫自稳:

指机体通过自身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两种主要机制,实现免疫系统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性。

4、免疫应答(ImmuneResponse):

机体识别抗原清除抗原的全过程。

5、抗原表位(epitope):

又称抗原决定簇(antigenicdeterminant,AD),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

6、免疫活性细胞:

指T、B细胞,其表面具有抗原受体,识别抗原后能活化、增殖和分化,介导特异性免疫应答。

或称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

7、半抗原(hapten)(不完全抗原):

仅具有抗原性,需与载体蛋白结合后才具有免疫原性的抗原。

8、佐剂(adjuvant):

佐剂指先于抗原或同时与抗原混合注射机体,可增强机体对抗原免疫应答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性物质。

9、TCR-CD3复合物:

是T细胞抗原受体与CD3分子以非共价键结合成的复合物,存在于所有的T细表面。

是T细胞识别抗原和转导信号的主要单位,TCR特异识别由MHC分子提呈的抗原肽,而CD3转导T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

10、基因重排:

基因片段在特异性重组酶的作用下连接成一个完整的、有转录功能的活性基因的过程。

11、BCR:

即成熟B细胞表面的膜型免疫球蛋白--mIgM和mIgD,是B细胞特有的抗原受体,是B细胞识别抗原的功能性结构。

12、调理作用:

抗体如IgG的Fc段与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上的IgGFc受体结合,从而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13、模式识别受体(paternrecognitionreceptor,PRR):

PRR指单核/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固有免疫细胞表面或胞内器室膜上能够直接识别病原体某些共有的特定分子结构的受体。

14、PRR配体—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molecularpatterns,PAMP):

是PRR识别结合的配体,是病原体及其产物所共有的、某些高度保守的特定分子结构。

15、专职抗原提呈细胞:

能够摄取和加工外源性抗原,组成性表达MHCⅡ类分子和协同刺激分子、提呈抗原给CD4+T细胞的一类细胞,抗原提呈能力强。

(树突状细胞、单核/吞噬细胞、B淋巴细胞)

16、Fc片段:

可结晶片段(fragmentcrystallizable)CH2和CH3介导抗体的效应功能(结合补体和细胞等)

17、补体(complement,C):

存在于人和动物血清和组织液中、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可介导免疫和炎症反应的一组蛋白质。

18、细胞因子(cytokine,CK):

由机体多种细胞分泌的小分子可溶性蛋白质,通过结合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近距离进行精细调节,在固有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19、干扰素:

干扰素是动物细胞在受到病毒感染后分泌的具有抗病毒功能的活性蛋白质。

20、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majorhistocomptibilitycomplex,MHC)

哺乳动物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基因在同一染色体上呈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群,将这一连锁群统称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21、外源性抗原:

指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机体的非己抗原,包括非己蛋白、病原体及其产生的毒素。

处理产物与MHC-II分子结合成复合物被CD4+T细胞识别。

22、内源性抗原:

指在抗原提呈细胞内合成的抗原,如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合成的病毒蛋白、肿瘤细胞内合成的肿瘤抗原、某些胞内的自身成分等。

处理产物与MHC-I结合成复合物被CD8+T细胞识别。

23、免疫突触(immunologicalsynapse):

又称T细胞突触,T细胞与APC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由TCR和抗原

肽-MHC及聚集的黏附分子有序排布组成的圆柱状超分子结构(称多分子激活

聚集体),TCR-肽-MHC复合物居于中心。

可增加细胞间的亲和力、促进T细

胞信号转导分子的相互作用。

24、体液免疫:

由B细胞介导,主要通过分泌抗体发挥免疫效应。

25、生发中心(germinalcenter):

位于次级淋巴滤泡内的结构,形态学上分为富含增殖性B细胞(中心母细胞)的暗区及充满滤泡树突状细胞(FDC)和中心细胞的明区,是B细胞在抗体应答中大量发生增殖、选择、成熟和死亡的部位。

26、体细胞高频突变:

指在抗原诱导下,生发中心的B淋巴细胞母细胞发生重链和轻链V区基因的高频率点突变,以适应BCR的多样性和抗体的多样性。

27、抗体的类别转换(同种型转换):

指B细胞在受抗原刺激后,首先合成IgM,随后可表达IgG、IgA或IgE,而其IgV区不发生改变,这种可变区相同、重链类型(恒定区)发生改变而致Ig类别发生变化的过程称为Ig的类别转换或同种型转换。

28、MHC限制性:

指T细胞在识别抗原肽时,必须同时识别MHC分子(双重识别)。

或T细胞只能识别同一个体MHC(HLA)分子结合、提呈的抗原肽。

29、免疫调节:

指在抗原驱动的免疫应答过程中,通过免疫细胞之间、免疫细胞与免疫分子之间以及免疫系统与其他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免疫应答维持在适宜的强度和时限以保证机体免疫功能的稳定和平衡。

30、ITAM(immunoreceptortyrosine-basedactivationmotif):

即免疫受体酪氨酸激活基序,基本结构:

YxxL/V,其酪氨酸发生磷酸化(Y→pY),招募带有SH2的PTK,通过磷酸化启动激活信号转导途径,细胞活化。

31、独特型:

抗原表位显示在重轻链可变区,有抗原特异性和免疫调节作用。

32、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

机体接受特定抗原持续刺激或同一抗原再次刺激时,发生的一种以机体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特异性免疫应答,亦称变态反应或过敏反应。

33、肿瘤特异性抗原(Tumorspecificantigen,TSA):

为肿瘤细胞所特有,只表达于肿瘤细胞,不存在于正常细胞。

又称为肿瘤特异性移植抗原或肿瘤排斥抗原。

多为突变基因产物,如突变的ras癌基因产物。

34、肿瘤相关抗原(Tumorassociatedantigen,TAA):

指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组织均可表达的抗原,只是其含量在细胞癌变时明显增高。

此类抗原只表现出量的变化而无严格肿瘤特异性。

包括胚胎抗原、分化抗原等。

二、问答题

1、免疫应答基本类型及其特点,适应性免疫应答过程包括哪三个阶段?

1)天然免疫--固有免疫,特点:

与生俱来;作用范围广,并非针对特定抗原,亦称为非特异性免疫;应答迅速,作用时间短;不涉及免疫细胞的增殖分化;无免疫记忆;参与的免疫细胞:

吞噬细胞,NK细胞等。

2)获得性免疫--适应性免疫,特点:

后天获得;接触特定抗原而产生,针对

该特定抗原而发生反应,亦称为特异性免疫;应答速度较慢,作用时间长;特异性细胞克隆增殖和分化;有免疫记忆;参与的免疫细胞:

淋巴细胞。

3)适应性免疫应答过程(3个阶段):

T/B细胞特异性识别阶段→T/B细胞活化增殖阶段→免疫效应阶段

2、免疫系统三大功能?

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的组成和功能?

免疫系统具有三大功能:

1)免疫防御:

即抗感染免疫,机体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的病原体。

2)免疫监视:

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异常细胞并将其清除。

3)免疫自稳:

指机体通过自身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两种主要机制,实现免疫系统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性。

中枢免疫器官包括骨髓和胸腺,其功能为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外周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脾、粘膜相关的淋巴组织,其功能为外周免疫器官是成熟T/B细胞定居场所以及接受抗原刺激后启动初次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

3、抗原的两个重要特性?

如何理解抗原抗体结合的特异性和交叉反应?

1)免疫原性(immunogenecity)

指抗原分子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产生特异性抗体及致敏淋巴细胞)的性质。

2)抗原性(antigenicity)

又称免疫反应性或反应原性。

指抗原分子与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免疫效应细胞)特异性结合,产生免疫反应的特性。

抗原抗体结合的特异性是指:

特异性指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及与抗体发生反应的专一性。

抗原特异性的结构基础是抗原表位。

抗原抗体结合的交叉反应指:

指抗体对具有相同或相似表位的不同抗原均具有的反应(交叉结合)。

4、比较TD-Ag和TI-Ag的特点。

TD-AgTI-Ag

结构特点:

蛋白质、多糖类抗原

抗原表位:

T细胞表位和B细胞表位、B细胞表位

诱导免疫应答: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体液免疫

产生抗体类型:

IgM和IgG、IgM

免疫记忆:

有、无

5、简述胸腺中T细胞的阳性选择及其生物学意义。

阳性选择(positiveselection)

双阳性T细胞(CD4+CD8+)TCR与胸腺上皮细胞表面的MHC分子以适当亲和力结合,导致该T细胞继续发育,否则程序性死亡。

阳性选择的生物学意义:

赋予成熟T细胞具有识别、结合MHC的能力,使T细胞在识别抗原时显示MHC限制性,这是成熟T细胞一个重要的生物学特性。

6、T细胞在胸腺内逐步发育成熟的过程中,最核心的事件有哪些?

1)获得功能性TCR的表达

2)在识别抗原时具有MHC限制性

3)形成自身免疫耐受

7、简述CD4+T细胞的亚群和功能?

CD8+CTL杀伤靶细胞的机制?

Th1细胞:

分泌IL-2、IFN-γ、TNF等,增强吞噬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

Th2细胞:

分泌IL-4、5、6、10等,促进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

Th17细胞:

分泌IL-17,参与固有免疫

Th3细胞:

分泌TGF-β,抑制免疫应答

Tr1细胞:

分泌IL-10分泌,抑制巨噬细胞,间接抑制

CD8+CTL杀伤靶细胞的机制:

靶细胞处理提呈抗原,CTL结合抗原肽:

MHC1类分子复合物,CTL活化释放穿孔素(perforin)、颗粒酶(granzyme)、

颗粒溶解素(granulysin)及淋巴毒素LTα杀伤靶细胞,CTL解离及靶细胞死亡。

8、简述BCR多样性产生的机制以及B淋巴细胞的功能。

1)胚系中V、D、J基因片段组合造

2)轻、重链不同配对造成多样性成多样性

3)V(D)J连接造成多样性

4)体细胞高频突变造成多样性

B淋巴细胞的功能:

1)产生抗体参与体液免疫

2)加工处理及提呈抗原

3)分泌细胞因子调节免疫应答

9、巨噬细胞表面主要有哪些受体?

巨噬细胞主要生物学作用?

甘露糖受体、清道夫受体、Toll样受体。

主要生物学作用:

(1)清除、杀伤病原体

(2)参与和促进炎症反应(3)胞外杀伤靶细胞(4)加工提呈抗原,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5)免疫调节作用

10、抑制性受体(KIR)和激活性受体(KAR)如何调节NK细胞杀伤效应的?

正常组织细胞中,KAR与与自身细胞上多糖类抗原结合产生活化信号,同时KIR与MHC1类分子结合,产生抑制信号且占主导地位,NK细胞不能被活化,自身组织细胞不被破坏。

在某些异常细胞表面MHC1类分子发生改变或缺失,KIR不能与之结合产生抑制信号,结果KAR的作用占主导地位,从而NK细胞活化产生杀伤效应。

11、何谓免疫球蛋白?

试述Ig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以及述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与功能。

免疫球蛋白:

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过去称为γ-球蛋白。

主要存在于血液、某些黏液中。

也可作为抗原识别受体存在于B细胞表面,称为膜表面Ig(SmIg)

Ig基本结构(Ig单体)

四肽链结构,链间二硫键连接;两条重链和两条轻链构成(H2L2);可变区(V)和恒定区(C);氨基端和羧基端。

功能:

IgV区的功能:

识别并特异性结合抗原;IgC区的功能:

激活补体;结合Fc段受体

(1)调理作用

(2)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3)介导Ⅰ型超敏反应;穿过胎盘和黏膜

IgG的特性和功能

•血清中的主要抗体成分(75-80%);半衰期长(20-23天)

•出生后3个月开始合成,3-5岁接近成人水平

•IgG多为单体,分4个亚类:

IgG1、IgG2、IgG3、IgG4

•机体再次免疫应答的主要抗体,具有高亲和力,多数抗菌、抗病毒、中和毒素的抗体均属IgG类

•是唯一能通过胎盘的Ig,发挥自然被动免疫功能

•具有活化补体经典途径的能力(IgG3>IgG1>IgG2)

•可与巨噬细胞、NK细胞表面Fc受体结合,具有调理作用、ADCC作用等

•参与Ⅱ型、Ⅲ型超敏反应,某些自身免疫病的抗体也属IgG

IgM的特性和功能:

•五聚体,分子量最大,称为巨球蛋白,一般不易透出血管;

•个体发育中最先出现的Ig,胚胎晚期即能产生,脐带血IgM增高提示胎儿曾在宫内感染(如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感染等);

•抗原初次刺激机体时,是体内最先产生的Ig,半衰期短;故检测IgM水平可用于传染病的早期诊断;

•具有较多的抗原结合位点,有强大激活补体能力和调理作用>IgG),在机体早期免疫防御中具有重要作用;

•天然血型抗体是IgM;

•mIgM是B细胞抗原受体(BCR)的主要成分,称为膜型免疫球蛋白(MembraneIg,mIg);未成熟B细胞仅表达mIgM,记忆B细胞mIgM消失。

IgA的特性和功能:

•分为单体的血清型和二聚体的分泌型IgA

•血清型IgA主要由肠系膜淋巴组织中的浆细胞产生,分泌型IgA主要由黏膜相关淋巴组织中浆细胞产生,存在于唾液、泪液、乳汁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的分泌液中和黏膜表面,是机体黏膜局部抗感染免疫的重要因素

•初乳中含有高浓度的sIgA,可对婴幼儿发挥自然被动免疫作用。

sIgA于出生后4~6个月开始合成,至青少年时期达成人水平。

婴幼儿因sIgA合成不足,易患呼吸道、胃肠道感染。

•调理吞噬、中和毒素

IgD的特性和功能

•血清中含量低(1%),生物学作用尚不清楚,半衰期很短,约为2~5天

•mIgD是成熟B细胞的重要标志

•活化B细胞或记忆B细胞不表达IgD

IgE的特性和功能

•是血清中含量最低的Ig

•主要由呼吸道、胃肠道粘膜固有层的浆细胞产生

•属嗜细胞抗体,可与肥大细胞、嗜碱粒细胞表面FcεR结合,介导I型超

敏反应

12、补体系统的组成及其生物学功能?

比较三条补体激活途径的异同。

补体系统的组成

(1)补体固有成分:

存在于体液中,参与补体活化级联反应的各种成分;

(2)补体激活的调节蛋白:

可溶性或膜性分子,调节补体活化,如H因子、I因子等;

(3)补体受体:

表达于各种细胞表面,与补体活性片段结合,调节补体生物效应,如CR1-CR5,C3aR等。

生物学功能:

细胞毒作用、调理作用、炎症介质作用、清除免疫复合物、清除凋亡细胞、免疫调节作用。

三条补体激活途径的共同点:

(1)均需激活物

(2)均为级联反应,每一步都产生放大效应——“滚雪球”

(3)有共同的末端效应——MAC溶解靶细胞

(4)有某些共同的调节机制

三条补体激活途径的不同点:

比较项目

经典途径

旁路途径

凝集素途径

激活物质

IC

微生物颗粒

病原表面特殊糖结构

识别分子

C1q

MBL或FCN

参与分子

C1-C9

C3、C5-C9、B、D、P因子

MASP、C2-C9

丝氨酸蛋白酶

C1r、C1s

D因子

MASP

C3转化酶

C4b2b

C3bBb

C4b2b、C3bBb

C5转化酶

C4b2b3b

C3bBb3b

C4b2b3b、C3bBb3b

作用

启动有赖于抗体

产生,在感染后

期起作用

启动无需抗体存在,在感染早期即起作用

启动无需抗体存在,在感染早期即起作用

13、细胞因子共同特点?

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分类和主要作用?

细胞因子共同特点:

1)多为小分子糖蛋白(<25KD);

2)以自分泌或旁分泌形式在局部发挥作用;

3)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通过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高效能(一般在pmol/L水平)对免疫细胞功能进行正负调节。

4)具有激素样活性,作用迅速而短暂。

白细胞介素:

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细胞因子

干扰素:

具有抗病毒活性的细胞因子

肿癌坏死因子:

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细胞因子

集落刺激因子:

具有刺激造血细胞生长活性的细胞因子

趋化因子:

由白细胞与造血微环境中的基质细胞分泌,可结合在内皮细胞的表面,主要功能是招募血液中的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进入感染发生的部位。

生长因子:

是具有刺激细胞生长作用的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受体的分类:

根据细胞因子受体膜外区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和结构特征,分五类: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IgSF)

Ⅰ型细胞因子受体家族(多数白细胞介素和造血因子受体家族)

Ⅱ型细胞因子受体家族(干扰素受体家族)

Ⅲ型细胞因子受体家族(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家族)

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趋化性细胞因子受体家族)

14、简述JAK-STAT信号通路的三种组分及其激活机制。

JAK-STAT信号通路中的三种组分

1)酪氨酸激酶相关受体

2)蛋白酪氨酸激酶JAK

3)转录因子STAT

JAK-STAT信号通路激活机制

配体与受体结合导致受体二聚化,二聚化受体激活JAK,JAK将STAT磷酸化,STAT形成二聚体,暴露出核信号,STAT进入核内,调节基因表达。

15、CD分子有何结构特点?

CD分子结构特点:

具有细胞表面跨膜分子的典型结构:

(1)胞外区:

介导相应的配体/受体结合

(2)跨膜区:

疏水结构,大部分CD分子为单次跨膜分子

(3)胞内区:

含不同的信号转导基序(如CD3、CD28、CD19、CD21的ITAM)

16、HLA复合体的基因组成?

HLA是多态性程度最高的人类基因复合体,其遗传学基础有哪些?

HLA复合体基因组成

由HLAⅠ类、Ⅱ类、Ⅲ类基因组成:

HLAⅠ类基因:

集中在远离着丝点的一端,经典HLAⅠ类基因:

包括B、C、A三个功能基因(等位基因数最多,多态性最丰富)主要参与提呈内源性抗原,非经典HLAⅠ类基因:

包括E、G、F三个基因,主要与免疫调节有关

HLAⅡ类基因:

在复合体近着丝点一端,经典HLAⅡ类基因:

由DP、DQ、DR三个亚区组成,主要参与提呈外源性抗原和免疫调控,非经典HLAⅡ类基因:

抗原加工相关基因(β型蛋白酶体亚单位基因LMP、抗原加工转运体相关基因TAP等)

HLAⅢ类基因:

包括编码补体成分的基因和炎症相关基因

HLA遗传学基础:

1)有多基因性

2)(为)复等位基因:

同一基因座位上存在两种以上的等位基因。

HLA-B(805)、HLA-DRB1(527)

3)(有)共显性:

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共同表达。

17、比较HLAⅠ分子和HLAⅡ类分子在结构、组织分布、与抗原肽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特点。

HLAⅠ类分子结构

---由α链和β2m非共价结合组成的异二聚体,β2m由15号染色体编码

---分为胞外区、跨膜区和胞内区

---α链的胞外区有α1、α2、α3三个结构域

---α1和α2组成肽结合区(可变区)

---α3和β2m组成免疫球蛋白样区

---α3和T细胞表面的CD8分子结合

HLA-I分布特点

膜型:

广泛分布于机体所有有核细胞表面及血小板和网织红细胞的表面,但不存在于神经细胞、成熟的红细胞和滋养层细胞表面。

可溶性形式:

血清、尿液等

HLA-I与抗原肽相互作用

结合、递呈内源性抗原肽给CD8+T细胞

HLAⅡ类分子结构

---由α链和β链组成的异源二聚体(糖蛋白)

---分为胞外区、跨膜区和胞内区

---胞外区各有两个结构域(α1/α2、β1/β2)

---α1和β1组成肽结合区(结合抗原肽)

---α2和β2组成免疫球蛋白样区

---β2和T细胞表面的CD4分子结合

HLA-II类分子分布特点

膜型:

主要分布于抗原提呈细胞(DC、巨噬细胞、B

细胞)、胸腺上皮细胞和活化的T细胞表面。

可溶性形式

HLA-II与抗原肽相互作用

结合、提呈外源性抗原肽给CD4+T细胞

18、简述MHC的生物学功能。

(一)诱导T细胞的成熟——决定功能性T细胞的成熟

(二)加工递呈抗原-激活T细胞-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

(三)作为调节分子参与固有免疫应答

19、简述抗原加工处理的两条途径及其主要特点。

内源性抗原加工提呈途径

(1)内源性抗原肽产生

(2)内源性抗原肽的转运

(3)MHCⅠ类分子荷肽

外源性抗原加工提呈途径:

(1)抗原加工区室

(2)蛋白质抗原降解

(3)MHCⅡ类分子从内质网向内体转运

(4)Ii链降解

(5)Ⅱ类分子荷肽

特点

内源性途径

外源性途径

递呈分子

MHC-1

MHC-2

应答的T细胞

CD8+T细胞

CD4+T细胞

抗原来源

内源性

外源性

抗原肽产生部位

蛋白酶体

内体

MHC荷肽部位

ER腔

富含MHC-2类分子腔

伴随蛋白

钙联素、TAP

钙联素、Ii链

递呈细胞

所有核细胞

专职APC

20、T细胞识别抗原的主要特征?

T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

(相关的信号分子)?

T细胞识别抗原的主要特征:

1)双重识别:

不仅识别抗原肽,还需识别与抗原肽结合成复合物的MHC分子

2)T细胞识别抗原的特异性

3)T细胞识别抗原的MHC限制性

T细胞活化的相关信号分子

第一信号:

抗原识别信号

*双识别:

MHC-抗原肽-TCR三元复合物

*共受体:

CD4-MHCⅡ,CD8-MHCⅠ

*CD3传递特异性抗原识别信号

第二信号:

协同刺激信号,主要来自:

APC表面的B7分子----T细胞上相应受体CD28

21、简述T细胞活化中IL-2的作用及机制。

(1)作用

维持T细胞持续激活,促进T细胞增殖、分化

(2)机制

T细胞(启动后进入G1期)→分泌IL-2,表达IL-2Rα→

自分泌和旁分泌作用→细胞增殖周期继续进行,促进T细

胞分化

IL-2Rα(CD25)被看作是T细胞激活的标志

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22、简述T细胞活化的信号转导途径,并列出在T细胞信号转导起始阶段发挥作用的主要成分。

填报内容包括四个表:

1)受体交联

2)PTK活化

3)PLC-γ活化及MAP激酶活化

4)激活转录因子(NF-AT、NF-kB、AP-1)

5)转录因子转位至细胞核并结合到基因的启动子部位

1.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依据6)基因转录表达各种细胞因子及膜分子

(5)污染防止措施能否达到要求。

1)在T细胞信号转导起始阶段发挥作用的成分主要四种:

①Fyn/Lck(属SrcPTK)②CD3ζ链、③ZAP-70(属SykPTK)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其他相关法律还规定:

“建设项目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简称“三同时”)。

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经原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保护行政部门验收合格后,该建设项目方可投入生产或者使用。

”“三同时”制度和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是对环境影响评价的延续,从广义上讲,也属于环境影响评价范畴。

④衔接蛋白LAT(有时还包括衔接蛋白SLP-76)

23、BCR识别抗原的特点?

B细胞活化的双信号和增强信号是什么?

抗体的生物学功能?

(3)是否符合区域、流域规划和城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