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中医学三基题库doc.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884819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6.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范文中医学三基题库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范文中医学三基题库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范文中医学三基题库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范文中医学三基题库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范文中医学三基题库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范文中医学三基题库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范文中医学三基题库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范文中医学三基题库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范文中医学三基题库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范文中医学三基题库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范文中医学三基题库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范文中医学三基题库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范文中医学三基题库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范文中医学三基题库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范文中医学三基题库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范文中医学三基题库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范文中医学三基题库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范文中医学三基题库doc.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范文中医学三基题库doc.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范文中医学三基题库doc.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范文中医学三基题库doc.docx

《范文中医学三基题库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范文中医学三基题库doc.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范文中医学三基题库doc.docx

范文中医学三基题库doc

中医学基础(全部是单选题)

1.下列哪一种说法不符合中医学的整体观念

A.人体自身是一个整体   B.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   C.人与社会是一个整体    D.内脏的功能失调可从体表的某一部位表现出来

E.中医治病只要抓住人体自身是一个整体即可

2.“不同的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相同的证,则可采用相同的治疗”说的是下列哪种治法

A.同病异治   B.异病同治C.同症异治  D.异症同治  E.对症治疗

3.对一昼夜阴阳属性的划分,后半夜属

A.阴中之阳  B.阳中之阴 C.阳中之阳 D.阴中之阴  E.以上都不是

4.寒可制热,动可制静,说明了阴阳的

A.消长平衡B.对立制约C.互根互用D.相互转化 E.以上都不是

5.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心主血脉B.肺藏神C.肝藏血 D.脾统血 E.肾藏精

6.称为“先天之本”的脏器是

A.肺B.脾 C.心 D.肾  E.肝

7.下列哪项不是“肝主疏泄”的功能表现

A.调节情志B.协助消化C.协助行血D.调理冲任E.与肌肉、四肢的活动有关

8.称为“仓廪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的脏器是

A.脾  B.心 C.胆  D.胃  E.小肠

9.下列哪脏不耐寒热,易受外邪侵袭,被称为“娇脏”

A.脾B.肝C.肺D.肾E.心

10.下列哪项不是肾精的功能表现

A.化生血液B.抵御邪气侵袭C.促进生长发育D.调节血量E.促进生殖繁衍

11.来源于后天水谷精微与自然界清气之结合,具有协助肺司呼吸和心主血脉功能的气是

A.元气   B.宗气    C.卫气    D.营气   E.真气 

12.用补肾的方法治疗脱发,其主要理论依据是

A.发为血之余B.精血互生C.脾统血D.肝藏血E.气能生血

13.下列哪一经的名称是错误的

A.足太阴脾经B.足阳明胃经C.手太阳大肠经D.足少阴肾经E.手少阳三焦经

14.交接于头面部的经脉是

A.手三阴经与手三阳经B.手三阳经与足三阳经  C.手三阴经与足三阴经 

D.足三阳经与足三阴经   E.任脉与督脉

15.行于上肢内侧前缘的经脉是

A.手少阴心经B.手太阴肺经C.手厥阴心包经D.手阳明大肠经E.手太阳小肠经

16.既无具体的名称,又无固定的位置,以压痛点来治疗相关病证的腧穴称为

A.经穴  B.十四经穴  C.奇穴  D.穴位   E.天应穴

17.在腧穴的定位方法中,横指同身寸又叫“一夫法”,其宽度为

A.一寸 B.二寸 C.三寸 D.四寸 E.五寸

18.关元穴的位置在前正中线上

A.脐下1.5寸 B.脐下2寸C.脐下3寸D.脐下4寸E.脐下5寸

19.三阴交位于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其主治病证除

A.月经不调B.腹胀、泄泻C.遗尿D.下肢瘫痪E.心痛

20.胎位不正的针灸治疗应

A.首选合谷穴,直刺0.5寸   B.首选三阴交穴,直刺1寸  

 C.首选至阴穴,浅刺0.1寸   D.首选至阴穴,用灸法 E.以上都不是

21.风邪致病,病变部位游移不固定,是由于

A.风性善行 B.风为阳邪,其性开泄C.风性主动 D.风性数变 E.风为百病之长

22.何邪致病以疼痛为临床特点

A.风B.暑C.寒D.湿E.燥

23.七情致病与五脏关系密切,指出下列哪组是正确的

A.怒伤心B.悲伤脾C.思伤肺D.忧伤肝E.恐伤肾

24.下列何种说法欠妥

A.怒则气上B.恐则气下C.喜则气平D.思则气结E.悲则气消

25.寒、痛、气滞、血瘀、惊风,面色呈现

A.青色B.赤色C.黄色D.白色E.黑色

26.主热盛、瘀血或寒凝病证的舌色是

A.淡白舌B.红舌C.淡红舌D.绛色E.青紫色

27.灰苔,不正确的描述是

A.可由白苔转化而来B.可与黄苔同时并见C.主表证,也主热证D.主里热证,也主寒湿证E.灰苔常可发展为黑苔

28.恶寒与发热交替发作,多属

A.表证B.里证C.表里同病D.半表半里证E.表证入里或里证出表

29.阴虚生内热,入睡时卫阳入于阴分,不能固密肌表,虚热蒸腾津液外泄,可见

A.自汗B.盗汗C.大汗D.战汗E.头汗

30.胀与痛并见者,称为“胀痛”,其病机为

A.气血不足  B.气滞  C.血瘀D.精髓亏虚 E.经脉失养 

31.患者出现身热欲加衣被、面红而四肢冷、口渴喜热饮、脉大无力多为

A.上热下寒证B.上寒下热证 C.寒热转化D.真热假寒证  E.真寒假热证

32.实证的表现,下列哪项不对

A.五心烦热B.胸闷烦燥 C.疼痛拒按 D.大便秘结E.舌苔厚腻

33.亡阳证是体内阳气严重耗损,阳气暴脱所致,其主要症候除:

A.面色苍白B.汗出热而粘C.气息微弱D.舌淡润E.脉细欲绝

34.心气虚的主要表现有

A.心悸 B.胸闷气短,活动后加重 C.面色淡白  D.自汗 E.以上都是

35.干咳咽干,痰中带血,形体消瘦,午后潮热,颧红盗汗,舌红少津,脉细数为

A.心阴虚证B.肝阴不足证C.肺阴虚证D.脾气虚证E.肾阴虚证

36.某男子,精神萎靡,面色黧黑,腰膝冷痛,畏寒肢冷,五更泄泻,阳痿,舌淡苔白,脉沉迟弱为

A.心阳虚证B.肺阴虚证C.肾阳虚证D.肝阴不足证E.脾阳虚证

37.通常具有清热泻火、解毒凉血等作用的药物性属

A.寒B.寒凉C.凉D.温E.温热

38.中药五味的实质是指

A.五类功效的标志B.最基本的滋味C.部分味道D.全部味道E.以上都不是

39.中药五味中,具有燥湿、泻火功效的是

A.甘味B.酸味C.苦味D.辛味E.咸味

40.有利于提高药效,为临床广泛应用的配伍是

A.相畏B.相杀C.相恶D.相须E.相反

41.下列哪项完整地体现了“治未病”的精神

A.调摄精神情致B.未病先防C.早期诊治D.轻病防重E.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42.下列哪项属于反治法

A.寒因寒用   B.热者寒之  C.寒者热之  D.虚则补之  E.B和C

43.“塞因塞用”之治疗法则用于

A.真热假寒证B.真虚假实证C.真寒假热证D.实性通泄证E.以上都不是

44.皮肤松弛或有皱纹部位适用于

A.单手进针法B.舒张进针法C.提捏进针法D.挟持进针法E.指切进针法

45.适用于长针进针的方法是

A.挟持进针法B.单手进针法C.指切进针法D.舒张进针法E.提捏进针法

46.快速进针时用右手捏住针身,露出针尖

A.0.5厘米B.1-2厘米C.2-3厘米D.3-4厘米E.4-5厘米

47.某女,咳嗽痰黄稠,发热,口干咽痛,鼻塞流黄涕,头痛,汗出,恶风,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拟诊断为

A.痰热壅肺  B.燥热伤肺  C.风寒束肺   D.风热犯肺  E.痰湿蕴肺

48.对于肺阴亏虚所致咳嗽,宜养阴润肺,宁肺止咳,方用

A.补肺汤加减 B.沙参麦冬汤加减 C.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D.清气化痰丸加减   E.桑杏汤加减

49.某男,胃脘隐隐灼痛,饥而不欲食,口渴咽干思饮,五心烦热,消瘦乏力,大便秘结,舌红少津,脉细数。

拟诊断为

A.肝胃郁热  B.湿热中阻  C.瘀阻胃络   D.肝气犯胃 E.胃阴亏虚

50.对于肝气犯胃之胃痛,宜疏肝和胃,理气止痛,方用

A.黄芪建中汤加减   B.大建中汤加减    C.柴胡疏肝散加减    

D.温胆汤加减    E.清胃散加减 

A1型题

1.以下属性不属阳的应该是

A温热的B明亮的C抑制的D上升的E活动的

2.“寒极生热”说明

A阴阳对立B阴阳互根C阴阳消长D阴阳转化E阴阳平衡

3.属中医学基本特点的是

A阴阳和五行B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C四诊和八纲D治病求本和扶正祛邪E外感和内伤

4.“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治疗的是

A实热证B虚热证C实寒证D虚寒证E寒热夹杂证

藏象(8题)

A1型题

1.汗为

A肝之液B心之液C脾之液D肺之液E肾之液

2.主疏泄的是

A肝B心C脾D肺E肾

3.既属六腑又属奇恒之腑的是

A大肠B小肠C胆D胃E髓

4.心开窍于

A耳B口C舌D目E鼻

5.主纳气的是

A心B肝C脾D肺E肾

6.脾能统血即指脾气的

A推动作用B温煦作用C固摄作用D防御作用E气化作用

7.与血液循行关系不大的脏器是

A心B肝C脾D肺E肾

8.与津液代谢相关的主要三脏是

A心肺脾B心肺肾C肺脾肾D肝脾肾E肺肝肾

 

经络腧穴(8题)

A1型题

1.足少阳经是

A肝经B胆经C三焦经D小肠经E膀胱经

2.行于上肢内侧中线的是

A肺经B心经C三焦经D心包经E脾经

3.阳经与阳经交接部位在

A胸部B腹部C头部D上肢末端E下肢末端

4.通过艾灸治疗胎位不正的穴位是

A至阴B合谷C丰隆D中脘E太冲

5.关元穴在脐下

A1寸B1.5寸C2寸D3寸E4寸

6.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内侧后缘的穴位是

A足三里B阳陵泉C阴陵泉D三阴交E丰隆

7.常用治疗腰痛的穴位是

A合谷B列缺C足三里D关元E委中

8.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处的穴位是

A列缺B合谷C内关D外关E神门

 

病因病机(4题)

A1型题

1.不属火邪特性的是

A炎上B生风动血C易阻气机D易扰心神E伤津

2.具有凝滞收引特性的是

A风邪B寒邪C湿邪D燥邪E暑邪

3.怒则

A气上B气下C气结D气消E气乱

4.惊恐易伤

A肝B心C脾D肺E肾

 

诊法(6题)

A1型题

1.脾虚湿蕴多见面色

A青B赤C黄D白E黑

2.瘀血证多见

A淡红舌B淡白舌C红舌D绛舌E紫舌

3.舌诊中,热证一般不会出现

A白苔B黄苔C灰苔D黑苔E剥苔

4.半表半里证多见

A恶寒发热B寒热往来C但寒不热D午后低热E五心烦热

5.睡时汗出,醒后汗止属

A自汗B盗汗C战汗D绝汗E脱汗

6.气机阻滞多表现为

A刺痛B重痛C胀痛D隐痛E绞痛

 

辨证(6题)

A1型题

1.不属虚证表现的

A身疲乏力B小便失禁C潮热盗汗D胃痛拒按E脉象沉细

2.不属寒证表现的是

A口渴欲饮B肢冷倦卧C小便清长D舌苔白而润滑E脉象沉紧

A2型题

3.病人心悸、气短,活动后加重,神倦乏力,面白,自汗,舌淡苔白,脉虚弱。

辨证属

A心气虚B心血虚C心阴虚D心阳虚E心火亢盛

4.病人尿频,尿急,尿痛,小便黄赤短少,发热,腰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辨证属

A脾胃湿热B肝胆湿热C大肠湿热D三焦湿热E膀胱湿热

5.病人干咳痰少,有时带血,形体消瘦,咽干,声音嘶哑,舌红少苔,脉细数。

辨证属

A心阴虚B肺阴虚C肝阴虚D肾阴虚E胃阴虚

6.病人头痛,眩晕,耳鸣,头摇,肢颤,手足麻木,突然倒地,不省人事,舌红苔黄,脉弦数。

辨证属

A肝气郁结B肝火上炎C热极生风D肝阳化风E肝经实热

 

方药(4题)

A1型题

1.具有补益、和中、缓急作用的药物一般具有

A酸味B苦味C甘味D辛味E咸味

2.具发散、行气作用的药物一般具有

A酸味B苦味C甘味D辛味E咸味

3.两种药物性能功效相似,合用后能明显增加原来药物疗效,这种配伍关系叫:

A相须B相使C相畏D相杀E相恶

4.两种药物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功效降低或丧失,这种配伍关系叫:

A相反B相使C相畏D相杀E相恶

防治原则及治疗技术(6题)

A1型题

1.不属正治法的是

A寒者热之B热者寒之C热因热用D虚者补之E实者泻之

2.用于真虚假实证治法应该是

A实者泻之B通因通用C塞因塞用D热者寒之E寒因寒用

3.“见肝之病,当先实脾”体现了什么样的防治原则

A未病先防B既病防变C急则治标D缓则治本E三因制宜

4.皮肤特别松驰部位,针灸时适宜

A提捏进针B舒张进针C指切进针D挟持进针E单手进针

5.热因热用属

A正治B逆治C反治D治未病E急则治标

6.虚则补之属

A反治B从治C正治D急则治标E缓则治本

答案:

常见病(4题)

A2型题

1.病人咳嗽阵作,每因情绪波动增减,咳时面红气促,咽干口苦,常感痰滞咽喉,胁肋胀痛,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此病辨证属

A燥邪犯肺B痰热阻肺C痰湿蕴肺D肝火犯肺E肺阴亏虚

2.病人咳嗽气粗,声音嘶哑,咽痛,痰粘稠色黄,伴有恶风发热,头痛,鼻流黄涕,苔薄黄,脉浮数。

治宜

A祛风散寒,宣肺止咳B疏风清热,宣肺止咳C清热润燥,宣肺止咳D清热肃肺,化痰止咳E滋阴润肺,化痰止咳

3.病人胃脘隐痛,喜温喜按,神疲乏力,手足不温,泛吐清水,纳差便溏,舌淡苔白,脉虚弱。

辨证属

A寒邪客胃B肝气犯胃C饮食停滞D胃阴亏虚E脾胃阳虚

4.病人胃脘刺痛,痛有定处,拒按,大便色黑,舌质紫暗,脉涩。

治宜

A散寒止痛B消食导滞C疏肝理气D活血化瘀E温中健脾

1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A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B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C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D四诊八纲和辨证论治E阴阳五行和经络学说

2根据阴阳的属性,属阳证表现的应该是

A面部色泽晦暗B语声低怯C精神萎靡D身热面红E脉象细弱

3物极必反说明

A阴阳互根B阴阳对立C阴阳消长D阴阳转化E阴阳平衡

4临床常见的肝胃不和肝脾不调运用五行学说说明当属

A相生B相克C相乘D相侮E母病及子

5脾能统血,也是指脾气的

A温煦作用B防御作用C固摄作用D推动作用E气化作用

6与津液代谢相关的主要三脏是

A心肺脾B心肺肾C肺脾肾D肝脾肾E肺肝肾

8既属六腑又属奇恒之腑的是

A大肠B小肠C胆D女子胞E髓

9、下列哪项不属于肺的生理功能:

()

A、主治节B、主纳气C、朝百脉D、司呼吸E、主宣发

10、下列何脏为生痰之源:

()

A、肝B、脾C、肺D、肾E、胃

11、主宰水液代谢的脏器是:

()

A、膀胱B、三焦C、肾D、肺E、脾

12、水液代谢正常运行与下列哪项关系最为密切?

A、肺、脾、肾、三焦B、肺、脾、肾、膀胱C、肺、肝、肾、三焦

D、肺、脾、肾、大小肠E、大小肠、三焦、肾

13、肾的重要生理特征是:

A、肾阳是人体阳气的根本B、肾无实不可泻C、肾气与冬气相应

D、肾主封芷E、肾精主管人体生长发育生殖

14、饮食物的消化吸收与下列哪项脏腑的功能关系最为密切?

A、脾、肝、胃、三焦B、脾、胃、肝、肺C、脾、胃、肝、胆

D、脾、胃、大小肠E、脾、胃、肝、肺

15、阴经与阳经相交接的部位是 

A、头面部B、上肢、下肢未端C、胸腹部D、腰背部E、颈项部

16、行于下肢外侧前缘的经脉是 

A、足少阳胆经B、足厥阴肝经C、足太阳膀胱经D、足阳明胃经

E、足太阴脾经

17、针刺合谷穴可以治疗牙痛,体现了腧穴的哪项作用?

A、整体作用B、特殊作用C、远道作用D、邻近作用E、局部作用

18、关元穴具有强壮保健作用此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下:

A、2寸B、1.5寸C、2.5寸D、4寸E、3寸

19、下列哪项不属足三里的主治作用:

A、腹痛腹泻B、耳鸣耳聋C、下肢痹痛D、虚劳E、下肢痿软

20、小儿惊风,急救时可首选下列哪组穴位进行针刺治疗?

A、人中、足三里B、人中、涌泉C、人中、太溪D、人中、合谷

21、引起外感病的致病因素是:

A、七情B、劳倦C、痰饮D、饮食不节E、六淫邪气

22、使人致病病程较长,缠绵难愈,症状具有粘滞性的病邪是:

A、火邪B、寒邪C、湿邪D、痰饮E、食积

23、下列哪项不是瘀血致病的特点?

A、局部疼痛固定不移B、疾病以胀痛为主C、出血紫暗

D、局部肿胀呈青紫色E、病程较长

24、机体发生疾病的主要原理是:

A、正气虚弱B、邪气亢盛C、气血递乱D、气机升降失调

E、阴阳失调

25、大叶性肺炎患儿,发兵变,咳嗽,烦躁、口温饱,其面色及脉象可见下列哪项?

A、两颧嫩红,脉细数B、满面通红,脉洪数C、白里透红,脉浮数

D、青色,脉涩E、面色萎黄,脉滑数

26、舌鲜红而干,苔黄原有裂纹,可见于下列哪项病证?

A、表热证B、里热证C、虚热证D、热盛伤阴证E、实热证

27、水肿患者可见下列哪种舌象?

B

A、舌淡白、苔白厚B、舌淡白胖嫩,边有齿痕,苔白滑C、舌淡紫,苔白润

D、舌淡红、苔白腻E、舌淡红,苔黄腻

28、卫阳不足,玄府不密可见:

A、自汗B、盗汗C、头汗D、战汗E、绝汗

29、发热、恶寒,头身疼痛,无汗,舌淡红,苔薄白可见于下列哪项证侯?

A、表证B、表热证C、表虚证D、表实证E、表寒证

30、心悸气短与下列哪项同见,对诊断心阳虚最有意义?

A、身疲乏力B、自汗C、形寒肢冷D、脉虚无力E、面色苍白

31、腹痛腹泻,下痢脓血,里急后重,肛门灼热,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证属:

A、大肠湿热证B、湿热蕴脾证C、肝胆湿热证D、膀胱温热证

E、食滞胃脘证

32、下列哪项不是肝阳上亢证的临床表现?

A、眩晕耳鸣B、面红目赤C、急躁易怒D、腰膝酸软E、肢体麻木

33、下列哪项不是中医的防治原则?

A、治病求本B、扶正祛邪C、治未病D、虚者补之E、三因治宜

34、温法适用于下列哪项病证?

A、表寒证B、里寒证C、虚证D、虚热证E、里证

35、胸背部进行针刺治疗时应当选用下列哪项刺法?

C

A、直刺B、针刺C、平刺D、点刺E、围刺

36、下列哪项是针刺的基本手法?

A、刮柄法B、循法C、震颤法D、弹柄法E、提插法

37、咳嗽,痰黄量少,咽痛,鼻流黄涕,发热、汗出,恶风,头痛,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治当择方:

A、桑菊饮B、银翘散C、桑杏汤D、麻杏石甘汤E、清气化痰汤

38、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多而粘稠,色白,每于晨起为重,苔白腻,应选方

A、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B、清气化痰汤C、杏苏散

D、止嗽散E、小青龙汤

39、胃腔用气频作,每因情志因素而痛作,脉弦,可择方:

A、柴胡酸肝散B、良附丸C、黄芪建中汤D、一贯煎

E、丹参饮

40、寒邪客胃之胃痛治当用:

A、良附丸B、保和丸C、化阴煎合左金丸D、黄芪建中汤

E、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

41、大黄配黄芩用于血热妄行之吐衄,这种配伍法是:

A、相须B、相畏C、相使D、相杀E、以上都不是

42、石膏配知母治疗气分实热证,这种配伍方法属于:

A

A、相须B、相使C、相畏D、相杀E、以上都不是

43、两药合用,其中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被另一种药物减弱或消除,此配伍关系是:

A、相须B、相使C、相畏D、相杀E、以上都不是

44、苦味药的作用是

A、软坚B、固涩C、缓急D、泻下E、以上都不是

34运用行气、活血、化痰、利水、消食导滞的方药属

A汗法B下法C和法D补法E消法

35针灸不属得气效应的是病人感到

A酸B痛C麻D重E胀

36针剌印堂等皮肉浅薄部位进针宜选

A单手进针法B挟持进针法C指切进针法

D提捏进针法E舒张进针法

37病人咳嗽痰稀色白,鼻塞流清涕,恶寒发热,头痛身疼,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紧。

辨证属

A风寒咳嗽B风燥咳嗽C风热咳嗽

D痰湿咳嗽E肺虚咳嗽

38病人干咳少痰,咯之不爽,口干舌燥,五心烦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疗应

A清热化痰B养阴润肺C清肝泻火

D疏风清热E补气益肺

39病人胃痛,脘腹胀满,嗳腐吞酸,大便不爽,矢气或吐食后痛减,舌苔厚腻,脉滑。

辨证属

A寒邪客胃B食积犯胃C脾胃虚寒

D肝气犯胃E瘀阻胃络

40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喜温喜按,空腹痛甚,食后痛减,劳累后加重,泛吐清水,神疲倦怠,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

治疗应

A消食导滞B滋阴养胃C温中健脾

D行气散寒E疏肝理气

1、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指:

A、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B、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C、人体是有机的整体和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D、辨病治疗和辨证治疗E、天人合一与多维辨治

2、以昼夜分阴阳,上午属于:

A、阴中之阳B、阳中之阴C、阳中之阳D、阴中之阴E、阴转化阳

3、下列不宜用阴阳的基本概念来概括的是:

A、寒与热B、上与下C、邪与正D、内与外E、表与里

4、“寒极生热、热极生寒”说明了:

A、阴阳对立B、阴阳互根C、阴阳消长D、阴阳转化E、阴阳平衡

5、以下哪种说法不妥:

A、心主血B、肾主水C、肝主气D、脾摄血E、肺通调水道

6、下列哪项不属于肺的生理功能:

A、主治节B、主纳气C、朝百脉D、司呼吸E、主宣发

7、下列何脏为生痰之源:

A、肝B、脾C、肺D、肾E、胃

8、主宰水液代谢的脏器是:

A、膀胱B、三焦C、肾D、肺E、脾

9、被称为“水谷之海”的是:

A、脾B、三焦C、胃D、大肠E、小肠

10、气的生理功能除:

A、滋润作用B、推动作用C、防御作用D、托举作用E、气化作用

11、按照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手三阳经是:

A、从足走腹B、从胸走手C、从头走足D、从手走足E、从手走头

12、腧穴的作用除:

A、近治作用B、远治作用C、特殊作用D、双向良性调整作用E、相关作用

13、治疗腰痛首选:

A、列缺B、关元C、涌泉D、委中E、内关

14、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凹陷处为:

A、三阴交B、阴陵泉C、曲泉D、阴市E、阴谷

15、足三里的主治病证除:

A、胃痛、呕吐B、下肢痹痛C、便秘、泄泻D、胸闷气喘E、虚痨羸瘦

16、在面部,当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为:

A、中枢B、中冲C、迎香D、小海E、水沟

17、以下不属于六淫致病一般特点的是:

A、六淫为病多与季节气候、居处环境有关

B、六淫既可单独致病,又可两种以上病邪同时侵犯人体而致病

C、六淫为病,侵袭途径多由肌表或从口鼻而入

D、六淫致病伤阳气,主要影响心肝脾等脏

E、六淫邪气在疾病发生过程中,可相互影响,相互转化

18、以下哪项不属于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A、为阴邪B、易伤阳气C、肌肤不仁,关节重着疼痛D、收引凝滞E、清澈

19、“百病之长”是指:

A、热邪B、风邪C、寒邪D、湿邪E、燥邪

20、思虑太过造成人体气机失调的病理变化是:

A、气下B、气结C、气上D、气消E、气缓

21、五色主病中,青色所主病证除:

A、寒证B、痛证C、水饮证D、血瘀E、气滞

22、主虚寒证、气血不足之证的舌色是:

A、淡白舌B、淡红舌C、绛舌D、紫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