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生态经济带与安徽经济发展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884900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83.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淮河生态经济带与安徽经济发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淮河生态经济带与安徽经济发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淮河生态经济带与安徽经济发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淮河生态经济带与安徽经济发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淮河生态经济带与安徽经济发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淮河生态经济带与安徽经济发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淮河生态经济带与安徽经济发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淮河生态经济带与安徽经济发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淮河生态经济带与安徽经济发展Word文件下载.docx

《淮河生态经济带与安徽经济发展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淮河生态经济带与安徽经济发展Word文件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淮河生态经济带与安徽经济发展Word文件下载.docx

河流上游落差大,中下游落差小,蚌埠淮河河床海拔低于洪泽湖湖面2-3米,淮安市地面海拔低于洪泽湖湖底3米左右,洪泽湖洪水调蓄功能越来越小,汛期对下游安全威胁越来越大。

仅20世纪以来,就发生了1931年、1954年、1991年等十余次特大洪水,直至2007年仍炸坝泄洪。

表1淮河洪灾造成的经济损失

年份

造成经济损失

1991

成灾6024万亩,受灾人口5423万人,死亡500多人,倒塌各类房屋196万间,损失粮食132亿斤,减少粮食约316亿斤,直接经济损失达340亿元。

2003

受灾人口3730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384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286亿元。

2007

农作物受灾面积3370万亩,成灾1304万亩,受灾人口2042万人,倒塌房屋7.1万间,直接经济损失120亿元。

2.具有良好耕作条件,农业生产潜力巨大。

淮河流域粮食产量已占全国17%,商品粮占全国25%。

农村富余劳动力输出3000多万。

据测算,若能将沿淮设置的蓄洪区、滞洪区利用起来,加上“淮三角”地区的滩涂,可新增稳产高产粮田1000-3000万亩。

3.矿产资源丰富,工业发展基础较好。

由于上苍的眷顾,淮河两岸有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紧缺”矿产资源。

淮河流域有天然碱矿、钼矿、铁矿,盐矿、煤矿、凹凸棒石粘土等重要资源,可成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

特别淮南煤矿地处水资源富集地区,可建成煤制油基地。

二、国家战略下的淮河流域发展

从国家宏观层面上讲,淮河生态经济带战略是一项按照流域经济规律,打破行政区划,促进淮河流域资源共享,形成跨越我国东中部地区,涉及河南、安徽和江苏3省。

(一)第四个经济增长极

放大区位、交通、资源优势,加快流域产业结构调整,转变产业发展方式,提升产业层次,提高集聚水平,抢占高端产业发展制高点,推动重点产业高端化,打造一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和品牌,逐步建立起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流域整体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的经济增长极。

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建设全国新型农业现代化先行区、特色农产品与有机食品生产加工基地。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充分利用淮河流域丰富的煤炭、碱、盐、新能源资源以及成品油、天然气、煤炭、建材中转储配基地,建设中国特色非石油路线的烯烃产业集群,打造国家重要新型煤盐碱特色新型化工产业基地。

依托流域丰富的铁精矿、钼矿、凹土、石英石、珍珠岩等资源,大力发展金属新材料、化工新材料、凹土新材料、硅基新材料,建设具有特色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依托科技创新,推动流域IT、钢铁、汽车、现代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能源、建材等优势产业集聚发展,提升产业内生优势,构建产业链高、中、低端有机统一的现代产业集群,夯实现代产业体系发展基础。

(二)第三条出海黄金水道

抓住国家内河航运发展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机遇,按照建设畅通、高效、安全、绿色水运体系和稳中求进、适度超前的总要求,在“通上游、畅中游、优下游、连支流”的目标指引下,统筹规划淮河干线航道及沙颖河、涡河、茨淮新河、沱浍河、洪汝河、汾泉河等重要支流航道的整治工程,最大限度开发干支流航运潜能,分段提高航道通航标准和船闸通行能力。

积极呼应连云港港,加快淮河入海深水航道建设,推进出海门户滨海港30万吨级航道工程,配套完善沿线港口、集疏运配套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造福两岸民众的“黄金水道”,进一步拓展航道辐射范围,提高通达度,延伸水运的服务区域,形成通江达海、干支联网、港航配套、船舶先进、畅通高效、安全绿色、公铁水联运的现代淮河航运局面。

(三)“美丽中国”的重大工程

淮河流域南北方特质并存,农业发达,人口密集,历史上曾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目前经济相对落后。

通过生态经济带建设,偿还历史欠账,努力将淮河流域建设成为“美丽淮河”,使其生态文明、产业现代、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城乡和谐。

这既可以切实保障淮河流域生态安全,有效缓解未来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又可为全国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建设积累经验、提供范例。

同时,将其作为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抓手和重大工程,通过政府持续投入,推动淮河流域基础设施升级,从而拉动中国经济持续发展。

(四)重要粮食基地

淮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和商品粮生产基地,也是粮食产能建设重点核心区。

目前,流域耕地面积占全国13%,粮食产量已占全国17%,商品粮占全国25%,提供了全国14%的农业产值。

同时,流域地处中原和华东地区,距离主要粮食消费地较近,便于调运,供需能达到相对平衡,有利于缓解全国粮食供需区域不平衡的矛盾,减缓粮食远距离调运的压力。

利用当地土地资源和水面,发展蔬菜瓜果、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及农产品加工业,可建成全国重要的绿色食品基地。

(五)重要能源保障基地

淮河流域煤炭资源丰富,是全国14个大型煤炭基地之一,对保障华东、华南地区能源供给具有重要意义。

为缓解当前煤炭资源开发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应按照高效开发、保护环境、有效保障的原则,合理控制煤炭开采量和消费量。

优化淮河流域的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海上风电等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强煤炭的清洁利用,提高煤炭利用效率,有效控制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

构筑以集约、绿色、多元、低碳为特征的能源产业体系,把淮河流域建设成为具有特色的、可持续的重要能源保障基地。

三、淮河生态经济空间布局

以千里淮河黄金航道为依托,以防洪和通航为一体,以江苏淮安、安徽蚌淮、河南信阳三核为中心,以安徽蚌淮为纽带,以江苏盐城为门户枢纽,促进淮河流域上中下游要素集聚,加快流域内工业化、城市化和农村现代化进程;

以沿淮河地区主要交通运输通道为纽带,进一步强化腹地资源、产业优势,注重发展滞洪区特色产业;

以临近淮河内河港的区域为节点,加快布局临港产业,建设若干临港工业集中区和物流园区,培育和壮大重点城镇,形成“一带、三核、三枢纽、多节点”的空间开发格局。

“一带”:

发挥全流域资源禀赋与产业优势,完善沿淮河重大基础设施,积极建设现代高效农业和特色产业基地,加快沿淮经济带一体化发展,使淮河流域成为富庶、美丽、繁荣、发达的经济区。

“三核”:

实施大城市带动战略,加强淮河干流淮安、蚌淮(蚌埠-淮南)、信阳三个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力度,扩大城市规模,完善城市功能,增强“三核”引领淮河干线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作用。

“三枢纽”:

蚌埠作为淮河干流的重要节点性城市,拥有蚌埠港、京沪高铁、等综合交通优势。

淮安作为运河与淮河交会的物流枢纽功能,以低成本运输贯通南北、连接东西。

推进淮河入海水道一级航道建设,充分发挥盐城港“一港四区”河海联运的优势,建设滨海枢纽港,建成淮河便捷出海门户、大宗商品储运中转加工交易中心和国际物流枢纽的保税港区。

“多节点”:

以沿淮河两岸各县(市)以及可建内河港的区域为重要节点,包括河南省桐柏县、罗山县、息县、淮滨县、潢川县、固始县、驻马店等;

安徽省定远县、霍邱县、颍上县、寿县以及滁州市等;

江苏省盱眙县、洪泽县、金湖县、泗洪县、宝应县、响水县、滨海县等等。

提高多节点县(市)吸纳就业的能力,形成50万左右的人口规模,带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四化”融合和同步发展。

图3淮河生态经济带空间布局图

四、淮河生态经济带重大基础设施工程

一是全流域重点工程。

包括:

第一,水资源控制工程。

尽快开工建设出山店、前坪水库。

第二,堤防加固工程。

淮河干流堤防加固工程涉及河南、安徽、江苏三省,按照防洪标准达100年一遇的标准,建设淮河干流大提,按300年一遇加固洪泽湖防洪大提,进而在淮河干流形成既能行洪,又能蓄水的一条巨型河川式水库,提高防洪保护区和沿淮重要工矿城市防洪能力。

第三,黄金水道建设工程。

重点推进淮河干线航道疏浚、淮河入海水道航道建设工程。

第四,沿淮高速公路。

建议以淮河和洪泽湖为界,规划建设两条沿淮高速公路,南沿淮高速公路和北沿淮高速公路,在淮南市、蚌埠市和淮安市之间建设一条干线一级公路,加密沿淮三市干线公路通道。

第五,沿淮铁路。

沿淮铁路东起对外开放口岸盐城大丰港,向西依次经过淮安、蚌埠、阜阳、淮南、驻马店、十堰、汉中,在阳平关向西延伸接轨兰渝铁路后直达兰州,形成“新的陇海铁路”。

第六,引江济淮等跨流域跨省的战略性水资源配置工程。

二是安徽段重点工程。

第一,建设引江济淮、平原水库、河川式水库等大型水利基础设施,加快推进淮水北调工程。

第二,建设蚌埠食品工业基地、滁州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淮南新能源新材料基地等。

第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进行亿吨大港、皖北国际机场、长淮卫临港保税港区等建设;

第四,规划先行,切实解决居民搬迁、生态修复和水系疏通问题。

五、淮河生态经济带与安徽经济发展

安徽东邻江苏、浙江,北接山东,是承接沿海发达地区经济辐射和产业转移的前沿地带,西有湖北、河南,南有江西,是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发展战略的桥头堡,具有独特的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

(一)安徽是淮河生态经济带的重要支撑

近年来,安徽省抢抓国家促进中部崛起和扩大内需的重大机遇,全面实施工业强省、东向发展、创新推动、中心城市带动、城乡统筹和可持续发展六大战略,经济实力大幅提升,经济增长的稳定性显著提高。

安徽省矿产种类达96种,矿产地2000多处,已探明工业储量的矿产有67种,矿区711处。

其中以煤、铁、铜、硫铁矿、水泥用灰岩和明矾石的探明储量居多,除煤的保有储量居全国第7外,其余5种矿产的保有储量均居全国前5位,是安徽省的优势矿产。

表2安徽省矿产资源储量情况

资源种类

资源储量

煤矿

保有储量246亿吨,居全国第7位,华东第1位,探明的煤炭储量99%赋存于淮南煤田和淮北煤田。

铜矿

保有储量居全国第5位。

金矿

保有储量150吨,居全国第10位。

铁矿

保有储量30亿吨,居全国第5位(实际处于第1位)。

安徽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和6个粮食调出省之一,是全国农产品生产和供给安全保障的重要区域,也是全国重要的优质小麦、水稻、油菜、棉花、大豆、玉米、畜禽产品、水产品、蔬菜、瓜果、茶叶、蚕桑及中药材生产基地。

在全国农业布局中占据重要地位,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安徽省科教资源丰富,拥有中国科技大学、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中电科技集团38所等100多所高校和200多所科研机构。

2012年,英国《自然》杂志按照发表高质量的科研论文的标准,合肥的科研实力位居中国大陆第三,仅次于北京和上海。

其中,蚌埠是淮河流域大学和科研机构最为集中的城市,基本满足今后的人才需求。

(二)安徽是淮河生态经济带的纽带

安徽是淮河生态经济带的重要节点,更是淮河生态经济东中部协调发展的纽带。

加快安徽与长三角经济区的产业对接,培育电子信息、生物、公共安全等高技术产业,发展物流、金融、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不仅可以增强长三角腹地的支撑作用,促进长三角加快发展,也能带动东中部协调发展,成为安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目前,《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战略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战略均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

两大战略对接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是,需要在两大战略覆盖区域之间——即淮河流域,建立连接东中部地区的黄金通道,从空间与时间上缩短东中部距离,为皖江城市带北翼开辟一个国际化的出海口,为区域融合发展创造便利条件。

因此,淮河生态经济带将实现皖江城市群与沿海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并成为我国东中部地区协调发展的示范区。

(三)淮河生态经济带是安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

安徽是淮河生态经济带的重要部分,是长三角的纵深和腹地,地理上是“无缝对接”。

与此同时,随着《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中原经济区规划》正式列为国家战略,《淮河生态经济带》即将上升为国家战略,安徽北部地区以淮河生态经济带、现代产业园区为载体,交通基础设施为纽带,将安徽北部地区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为加快安徽北部地区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机遇,进而推动蚌埠、淮南等中心城市快速崛起,从而带动整个淮河流域的经济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