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地理难点突破专项训练之二等高线地形图.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849042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81.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地理难点突破专项训练之二等高线地形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考地理难点突破专项训练之二等高线地形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考地理难点突破专项训练之二等高线地形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考地理难点突破专项训练之二等高线地形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考地理难点突破专项训练之二等高线地形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中考地理难点突破专项训练之二等高线地形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中考地理难点突破专项训练之二等高线地形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中考地理难点突破专项训练之二等高线地形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地理难点突破专项训练之二等高线地形图.docx

《中考地理难点突破专项训练之二等高线地形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地理难点突破专项训练之二等高线地形图.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地理难点突破专项训练之二等高线地形图.docx

中考地理难点突破专项训练之二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地形图

1.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相应地形部位的名称:

B:

______;C:

______;E:

______

(2)图中虚线A、F中表河流的是______

(3)从A或M路线攀登甲山,坡度较缓的是______路线,判断理由是______

(4)G地的海拔高度为______米, H地与G地的相对高度约为______米,H在G的______方向。

(5)如果甲、乙两山顶的图上距离为3厘米,则实地距离为______米

2.读经纬网图和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1)玲玲家的经纬度是_______________.贝贝家位于玲玲家的_____方向.

(2)在等高线地形图ABCD四处中,属于陡崖的是______处;A处与C处的相对高度是____米,图示范围的地形类型应是_________(“山地”或“平原”).若测得C、D两地图上距离2厘米,那么两地实际距离是_______千米.

(3)某徒步旅行者在山区迷路,当他发现一条小溪时,果断沿着小溪向下游前进,摆脱了困境.请解释这种做法的合理性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学校组织登山活动,出发前老师让同学们研究该山等高线地形图,请回答:

(1)F处的地形部位名称是______;老师提醒山上______处有个陡崖。

(2)B、C处相比,从______处登山容易,判断依据是______。

(3)在图中______处可以体验到“一览众山小”的境界;山顶与学校的温差大约______℃。

(4)学校在山顶的______方向,两者图上距离约为3.6厘米,实地直线距离为______千米。

(5)如果你在山顶迷路了,首先要找到小溪流,顺着溪流往下就能走出大山,①②③三条虚线中,最可能发育有溪流的是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

4.如图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

米),读图回答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图的比例尺是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______千米。

图中甲村位于乙村的______方向。

A地的海拔是______米,该地形图的等高距是米。

(2)写出图中字母所在的地形部位名称:

B______,C______;D与E所在地相比,坡度较陡的是______。

5.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1)图中甲乙丙三地,是山脊的是____处,C处是山地的_____部位,B处是山地的______部位。

(2)A山峰的海拔大约是_________米。

D点在A山峰的_______方向。

如果A山峰与D点的图上距离是2厘米,根据比例尺算出两地的实地距离是_____千米。

6.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村庄位于两处山顶之间相对平坦的__________(地形部位名称)。

(2)若该区域有一条河流,则河流应该在__________(①/②)处,因为河流通常在__________(山谷/山脊)流动,该河流的流向为自__________向__________。

(3)图中A点与B点的相对高度为__________米,若A、B两点图上距离为5厘米,其实地距离为__________米。

(4)两个登山队分别沿甲、乙两条路线向山顶攀登,则_____队比较轻松,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相应地形部位的名称,A____,B____,D____。

(2)A地与D地的相对高度约为____米;同一时间测得A、D两地的气温相比,_________地气温更高。

(3)C地位于D地的____方向;若测得C、D两地图上距离约2厘米,两地实际距离是____千米。

8.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形部位名称:

①_______②_______

(2)图中甲村所在的地形是_______,甲村位于乙村的_______ 方向,

A、B两点的相对高度是______米。

(3)图中乙村计划从河流中引水,③、④两条引水路线中哪一条更合理?

并说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大坝建成后受影响最大的是甲乙两村中的______村。

(5)图中与丙地海拔最接近的点是____

(6)已知A、B两地的图上距离是5cm,如果该图的比例尺是1:

200000,计算A、B两地的实际水平距离是___________千米。

9.某学校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地理野外考察活动,并绘制了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②处表示的地形部位是____。

(2)李村在王村的____方向,量得李村与王村的图上距离是3厘米,则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是____米。

(3)考察中同学们经过①和③两条河流,水流更急的是____(填序号)。

(4)图中A、B两地的相对高度是____米。

同学们测得A地气温为20℃,估算B地的气温为____℃(只考虑海拔对气温的影响)。

10.读我国东部沿海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图1)和二至日正午太阳光照(a、b所示)图(图2)。

(1)图1中,区域内最大相对高度的范围是____米。

(2)图2中,甲、乙、丙三地二至日正午太阳光照与图1区域二至日正午太阳光照大致符合的是____。

(3)某日,老师带着三名学生到图1所示区域进行地理考察,站在山峰E最高处的老师和站在A、B、D三处的学生相互大声喊话,则老师可能“只闻其声,未见其人”的是____处的学生。

(4)图1中,当竖立在山峰C上的旗杆旗帜大部分时间都飘向东南时,F地的气候特点是____。

答案

1.【答案】

(1)盆地陡崖鞍部

(2)F

(3)A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

(4)200100西南

(5)1500

2.【答案】

(1)110°E,26°N;东北;

(2)B;570;山地;2;(3)小溪流入河流,由高处(山地)流向低处(平原),且沿河常有人居住。

3.【答案】

(1)鞍部E

(2)CC处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3)A 3.3

(4)西南3.6

(5)③③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弯曲(凸出),易形成河流

4.【答案】

(1)50西南800100

(2)山顶山谷D 

5.【答案】

(1)甲陡崖鞍部

(2)500—600米东北3千米

6.【答案】

(1)鞍部

(2)②山谷东北西南

(3)2002500

(4)乙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

7.【答案】

(1)山顶  陡崖  山脊

(2)570D

(3)西北2

8.【答案】

(1)山脊山谷

(2)盆地西北350

(3)③ ③引水源头海拔比乙村高,④引水源头海拔比乙村低,水向低处流。

(4)甲

(5)丁

(6)10

9.【答案】

(1)陡崖

(2)东北600

(3)①

(4)50017

10.【答案】

(1)700~900

(2)乙

(3)D

(4)寒冷干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