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施工环境保护制度.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853469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路施工环境保护制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公路施工环境保护制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公路施工环境保护制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公路施工环境保护制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公路施工环境保护制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公路施工环境保护制度.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路施工环境保护制度.doc

《公路施工环境保护制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路施工环境保护制度.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公路施工环境保护制度.doc

公路施工环境保护制度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如何解决公路建设带来的环境问题,如何按照现阶段我国实际情况,分析评价公路建设各阶段对环境的作用与影响,采取何种措施减少或杜绝公路环境污染、恢复路域生态损失,是制定本制度的中心主题。

  

(一)、开挖施工中表层土保护是一个重点环境保护问题,表层土流失除引起水土流失外,也可能引发一系列生态平衡失调,如植被丢失、景观破坏等。

地表清理将对沿线植被及动物栖息地造成永久性的破坏;此外,表层土壤的剥离容易造成土壤结构的破坏和肥力的下降。

为解决上述问题应采取以下主要措施:

(1)在施工前应明确清理对象和范围,不应仅考虑方便施工而任意破坏沿线两侧的植被。

对于古树名木等有保存价值的植物,应事先联系当地林业部门,采取移植等异地保护的方法加以保护。

地表清理物应有专门的场地用以处置,不得随意丢弃。

  

(2)施工清场的树木、农作物、杂草,除部分可作为肥料外,应及时清运。

  (3)剥离表层土予以保存,用于其它地面的土地改良,或沿线受破坏土地的恢复。

不用于本地恢复的,应直接覆盖至可供耕作的其他地面;用于本地恢复的,应移至它处堆存,堆放地宜相对低凹、周围相对平缓,并设置排水设施。

  

(二)、路基开挖对沿线植被及动物栖息地将造成永久性的破坏;此外,土壤的剥离与开挖容易造成土壤结构的破坏和肥力的下降。

弃渣问题在此也会比较突出,弃渣场若选址不合理,有可能导致河道淤塞而阻碍行洪、滑坡、地基下陷,以及损毁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等土地。

为解决上述问题应采取以下主要措施:

  

(1)施工前应明确开挖范围,不应仅考虑方便施工而任意破坏沿线两侧的植被,弃渣应在指定范围内严格按照设计技术要求进行堆置。

 

(2)预防表层土流失。

剥离表层土,不用于本地恢复的,应直接覆盖至可供耕作的其他地面;用于本地恢复的,应移至它处堆存,堆放地宜相对低凹、周围相对平缓,并设置排水设施。

  (3)将弃土、弃渣于指定地点堆放,并采取防护措施,避免其流入水体。

公路边的临时零星弃渣,应在公路封闭前处理完毕,以免公路全封闭后,难以清理。

  (4)做好施工组织安排,土石方开挖回填时避开雨季,雨季来临前将开挖回填、弃方的边坡处理完毕。

  (5)做好工序安排,施工取土时采取平行作业,边开挖、边平整、边绿化,计划取土,及时还耕,及时进行景观再造。

  (6)及时设置排水沟及截水沟,避免边坡崩塌、滑坡产生。

  (7)对临时借地范围要有明确的边界,以便控制对临时借地外围土地的不合理占用。

严格控制影响范围,不应仅考虑方便施工而任意破坏场地以外的植被。

对施工临时用地,先将原表层熟土集中堆放,待施工完毕后,再将这些熟土推平,恢复原地表层。

  (三)、对于不可避免的河道及河岸开挖工程,要明确并严格控制开挖界限,不得任意扩大开挖范围,避免造成对两栖动物生活空间环境的影响。

噪声方面施工机械作业及运输车辆作业产生较大噪音,对沿线居民的正常作息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为了降低噪音对环境的影响,应着重解决以下问题:

  1、当施工路段距住宅区距离小于150m时,为保证居民夜间休息,在规定时间内禁止施工。

  2、拌和场和预制场要远离学校、医院、疗养院、城乡居民区和有特殊要求的地区,减少拌和站对环境敏感点的噪声污染。

  3、尽可能以挖掘代替爆破,以多点少药代替大量炸药爆破,采用延时爆破技术等手段降低噪声和振动。

  4、注意机械保养,使机械保持最低声级水平。

  (四)、大气污染方面筑路材料的运输装卸、各种混合料拌合、借土开挖及弃土堆放、土石方调运等活动会造成短期内粉尘污染。

另外,由于施工期增加大量机械作业的尾气排放,使空气质量恶化。

对沿线居民的正常作息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4.1为了减少大气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应着重解决以下问题:

  1、公路施工堆料场、拌和站设在空旷地区,相距200m范围内,不应有集中的居民区、学校等。

  2、沥青路面施工,沥青混凝土拌和厂设在居民区、学校等环境敏感点以外的下风向处,不采用开敞式、半封闭式沥青加热工艺。

  3、施工便道定时洒水降尘,运输粉状材料要加以遮盖,混合料采取集中拌和。

  4.2水污染方面

  1、沥青、油料、化学物品等不堆放在民用水井及河流湖泊附近,并采取措施,防止雨水冲刷进入水体。

 2、施工驻地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粪便等集中处理,不直接排入水体。

  3、对桥梁施工机械、船只严格进行检查,防止油料泄漏。

严禁将废油、施工垃圾等随意抛入水体。

  4、水泥混凝土拌和站不得设在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内。

 5、施工过程中搅拌站的排水、混凝土养护水等含有害物质的废水不得排入地表水I—III类水源地保护区。

  (五)、项目营运期对环境的影响及重点解决的问题

  营运期开始意味着项目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开始发挥作用,同时也意味着对沿线环境产生长期负面影响的开始。

随着交通量的与日俱增,噪声和汽车尾气及粉尘污染逐渐加剧,噪音对沿线居民、学校和机关单位的学习、工作和休息产生长期的不利影响,尾气、粉尘、油污对沿线居民生活、农田、土壤、水质等影响较明显,呈逐步加重的发展趋势。

收费站点收费人员、沿线服务区的工作人员和沿线管养人员所产生的污水、垃圾也会造成一定的污染。

重点应解决好以下几方面问题:

 5.1交通噪声方面

  1、对公路附近的学校、工厂和其他单位,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噪声防治措施,如修建高围墙、设置声屏障、临路两侧密集植树绿化、建筑物设置双层窗或封闭外走廊等。

  2、附近有学校的路段两端设置禁止鸣笛标志。

  3、加强交通管理,在公路主要出入口设置噪声监控站,禁止噪声过大的车辆上路。

  5.2大气污染方面

  1、根据当地气候和土壤特点,在靠近公路两侧,特别是环境敏感区附近密植乔木、灌木,这样既可净化吸收车辆尾气中的污染物,衰减大气中的总悬浮微粒,又可起到美化环境、降低噪声以及改善公路路域景观的作用。

  2、严格执行车辆排放检验制度,利用收费站对汽车排放状况进行抽查,限制尾气排放严重超标的车辆上路。

 5.3水污染方面

  1、严禁各种泄漏、散装、超载车辆上路,防止公路散失物造成水体污染。

  2、在公路交通管理部门的生活区设置污水处理站,各种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

  3、对运载危险品的车辆严格进行检查、严格监控,防止事故发生。

  4、在洪涝季节,要加强与气象水利部门联系,确保洪水期行车安全。

  5、在公路两侧30m范围内严禁种植蔬菜、马铃薯等根茎入口农作物。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韩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