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853503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4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口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海口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海口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海口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海口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海口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海口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海口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海口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海口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海口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海口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海口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海口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海口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海口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海口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海口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海口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海口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海口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

《海口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口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海口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

海口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第一章以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统揽海口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第一节“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

  “十一五”时期,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委、市政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市人民,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克难奋进、开拓创新,紧紧抓住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重大机遇,有效应对一系列自然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夯实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一、经济总量稳步增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十一五”时期,全市经济运行质量向好、效益提升,主要经济指标全面超额完成。

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590.55亿元,较“十五”末翻一番;人均生产总值3万元,是“十五”末的1.8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1191亿元,是“十五”时期的2.2倍;财政总收入163.71亿元,是“十五”末的2.7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6.94亿元,是“十五”末的2.4倍;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6720元、6155元,均是“十五”末的1.7倍。

  二、三次产业加快发展,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十一五”时期,我市积极扩大产业规模,着力优化产业结构,2010年三次产业比例为6.4:

23.8:

69.8。

一是现代农业发展迅速。

设施农业、生态循环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电子农务和农业科技110覆盖主要镇、村,农业附加值明显提高。

二是工业规模不断扩大。

园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产业关联度提高,产业集聚效应明显;汽车制造、生物医药、食品饮料等优势产业不断壮大,光伏产业成为新亮点。

三是现代服务业发展迅猛。

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中心初具雏形,商务会展业焕发新活力,商贸圈、专业市场、农村市场稳步发展,景区(点)升级改造加快,高尔夫、游艇等新业态形势喜人,休闲娱乐、金融、保险、中介服务等产业进入加速发展期。

  三、城镇化进程加快,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城市功能不断完善。

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对外交通体系和城市主干路网,交通状况进一步改善。

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成效显著,城市旅游化改造全面推进,骑楼历史文化街区等文物的保护与开发启动,城市形象明显提升。

组建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实施“大城管”体制,城市管理更加精细化。

生态文明村建设扎实推进,率先在全省实现行政村道路硬化通车,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基本解决,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基本完成。

建立市、区、镇三级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和四级预警机制,城乡排涝防灾设施大幅改善。

  四、社会事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每年新增财力的70%用于民生事业,五年累计投入超过250亿元,一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就业工作扎实推进,2010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左右。

文化事业改革不断深化,文化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文化事业进入快速发展期。

市人民医院综合楼等医疗设施投入使用,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网点实现全覆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保持98%以上,城乡低保水平明显提高。

义务教育债务和学位紧缺问题基本解决,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快速发展,教师绩效工资改革完成。

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共建廉租房5010套、经济适用房13757套,部分住房困难家庭居住条件得到改善。

  五、生态文明建设出成效,可持续发展水平提高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白沙门污水处理厂二期、长流污水处理厂建成,中心城区污水截流并网基本完成,污水与垃圾处理设施不断完善。

循环经济发展良好,高耗能产业基本淘汰;环保汽车、生物制药等产业加快发展;节能建筑业发展迅速。

公园、街边绿地、小游园等改造加快,城市生态进一步优化。

省下达环保指标全部完成。

主要江、河、湖、库、近岸海域和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基本达标,空气质量优良率100%,森林覆盖率38.3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5平方米,2008年成为全国第一个通过国家环保模范城“十一五”新标准复检的城市。

  六、改革开放继续深化,社会发展活力增强

  强区扩权、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入实施,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完成。

促进社会组织发展效果显著,社会组织发展活力增强。

事业单位改革扎实推进。

农村综合配套、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等基本完成,农村宅基地确权工作启动。

国有企业、投融资和财政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效益提升,城市投融资平台优化。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面推行。

与东盟、“泛珠三角”、环北部湾等区域的合作明显加强。

  七、民主法治建设加强,社会发展更加和谐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效明显,各级党组织建设全面加强。

依法治市、依法行政全面推行,“平安海口”建设效果显著,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全面落实,社会发展更加和谐稳定。

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充分发挥,统战、民族、宗教、侨务等工作取得新进步。

双拥工作积极推进,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

专栏一:

“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主要指标

指标名称

“十一五”完成情况

“十一五”预期目标

2010年完成数

年均增长率%

2010年预期数

年均增长率%

一、地区生产总值

590.55亿元

12.4

508亿元

11

第一产业

38.19亿元

7.6

32亿元

7

第二产业

140.32亿元

10.2

147亿元

12

工业

96.45亿元

10.6

120亿元

14

第三产业

412.04亿元

14.0

329亿元

11

二、固定资产投资

累计1191亿元

20.8

累计920亿

10

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326.94亿元

18.8

244亿元

12

四、财政总收入

163.71亿元

21.9

103亿元

11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

50.37亿元

23.0

五、出口总值

13.07亿美元

7.5

7.3亿美元

12

六、实际外商直接投资

7.16亿美元

13.6

6.1亿美元

10

七、旅游总收入

72.09亿元

8.8

76亿元

10

八、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6720元

11.4

14200元

8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6155元

9.1

5700元

8

九、城镇登记失业率

2

4

十、人口自然增长率

9.3‰

9.3‰

十一、万元GDP能耗

下降12%

下降12%

备注:

2010年数据以统计局最后公为准。

第二节“十二五”时期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海口站在崭新的历史起点,处于难得的发展机遇期。

全球经济步入后危机时代,技术创新和产业转移加快,经济发展孕育新突破,有利于我市进一步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

我国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期,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升级发展,区域发展战略加快推进,有利于我市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

海南国际旅游岛战略深入实施,吸聚大量的人才、资金、项目、信息,有利于我市做足省会中心城市文章,在产业培育、城市发展和区域合作等方面谋求更大作为。

同时,我市多年扎实基础工作的累积效应日益显现,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进入加速期。

  但也必须看到,一方面,国际外需环境更加复杂,经济发展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成本上升,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难度加大;同时,周边市县的加快发展带来更大竞争压力。

另一方面,我市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农业集约化、规模化水平低,抗风险能力弱;工业大项目、大企业少,产业关联度不高,创新能力不足,核心竞争力不强;服务业大而不强,现代服务业比重不高;服务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中心城市功能不够完善;促进居民增收和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任务繁重;社会管理创新还需加强,维护社会稳定的压力比较大;体制机制仍然是制约发展的重要因素。

  总之,“十二五”时期,我市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又面对诸多挑战,机遇大于挑战;经济社会发展将进入大开发、大建设的关键期,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必然加速。

我市必须紧紧抓住发展不足这一主要矛盾,牢牢把握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带来的重大机遇,通过加快发展解决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实现富民强市的目标。

  第三节“十二五”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重大机遇,坚持生态立市、产业兴市、文化强市、开放活市,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富民强市为主线,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以强化省会中心城市功能为支撑,着力壮大实体经济,着力改善民生,着力提升城市形象,着力推动可持续发展,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学、宜游”的最精最美省会城市。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要坚持以下原则:

  ——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努力做到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农村发展与城市发展同步,民生改善与社会和谐同步。

  ——坚持富民强市,改善民生。

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作为加快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增加居民收入、促进就业、改善群众生活,努力建设中外游客的休闲乐园和全市人民的幸福家园。

  ——坚持生态立市,环保优先。

把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位置,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珍惜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优势,形成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产业结构、发展方式和消费模式。

  ——坚持改革创新,先行先试。

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打破体制障碍,破解发展难题,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发展模式等方面积极探索,争创体制机制新优势。

  ——坚持争创优势,强化辐射。

充分发挥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作用,进一步增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综合服务功能,提升省会中心城市集聚效应和辐射能力,率先在全省实现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目标任务。

  第四节“十二五”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十二五”时期,海口要努力打造环北部湾和海南国际旅游岛中心城市、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全市人民共建共享的温馨城市,全省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心、区域性交通枢纽和经贸文化交流中心,全国一流的热带滨海商务休闲和娱乐目的地、国家南海资源开发服务基地。

  ——“三市”

  环北部湾和海南国际旅游岛中心城市。

完善城市公共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全省科技信息、人才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卫生、金融保险、交通运输等综合服务中心地位;加强环北部湾区域合作与交流,强化环北部湾和海南国际旅游岛中心城市地位。

  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

将生态环保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探索绿色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方式和消费模式,深入开展环境治理、节能减排、循环利用和生态系统建设,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

  全市人民共建共享的温馨城市。

坚持民生优先理念,更加关注农村地区和困难群体,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急需的民生问题,实现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打造舒适、和谐的温馨城市。

  ——“两中心”

  全省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心。

以国家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为契机,加快发展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撑的新型工业、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壮大实体经济,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国家创业型城市。

  区域性交通枢纽和经贸文化交流中心。

加快连接岛内外交通枢纽建设,完善城市出口路和市内主干路网,形成以海口为中心、覆盖全岛、畅通便捷的立体交通网。

以国家、省推进文化产业发展为契机,利用落地免签证、水域开放、低领空开放等优惠政策,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参与国际国内经济技术合作与文化交流,构建环北部湾区域经贸、科技、文化交流平台。

  ——“两地”

  全国一流的热带滨海商务休闲和娱乐目的地。

打响户外有氧运动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两大品牌,加快旅游管理改革,按照国际通行的旅游服务标准,推进旅游要素转型升级,全面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把海口建设成为集休闲度假、商贸会展、康体娱乐、文化体育、购物观光为一体,国内外一流的热带滨海商务休闲和娱乐都市。

  国家南海资源开发服务基地。

提升马村港、海口港等基础设施水平,推动南海资源开发企业总部入驻,加大人才引进,完善海洋科研、科普和服务保障体系,为南海资源开发提供智力支撑和综合服务。

  根据上述总体发展目标,未来五年要努力完成以下经济社会发展任务:

  ——经济规模实现新突破。

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财政总收入达到300亿元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3000亿元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00亿元以上;人均GDP超过4.5万元,跨入全国中上城市行列。

  ——结构优化取得新成效。

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大于1.5%,创新能力得到较大提升。

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0%以上,旅游、商务会展、现代物流、体育休闲等成为现代服务业的主导产业;新能源、新医药等新型工业投入大幅提升,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成效显著,附加值大幅提高,基本建立具有地方特色和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城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中心城区功能进一步完善;新片区开发出成效,重点城中村改造基本完成,城市形象大幅提升;中心镇建设见成果,镇域经济显著增强;产业布局不断优化;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城市价值和品质明显提升,城乡一体化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城镇化率达到70%以上。

  ——民生事业发展达到新高度。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提高到30000元以上和11000元以上。

努力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着重解决重点领域、重点人群的民生问题,在全省率先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体制机制创新出现新亮点。

加快旅游管理、镇(街)管理、社区管理、户籍管理等重点行政改革,创建服务型政府。

加快财政体制改革,提高财政支出效益。

运用城市经营理念,推进国土资源管理改革,加快城市开发与建设。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完成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促进社会组织规范发展。

落实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金融政策,鼓励金融业创新发展。

支持非公企业平等参与竞争,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壮大。

  ——生态文明建设达到新标准。

文明生态村建设取得新成效,节能减排指标控制在省下达指标以内,主要江河湖库与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近岸海域环境功能水质全部达标,森林覆盖率达到42%,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以上,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领先水平,成为生态文明发展的区域典范。

  ——精神文明建设创出新特色。

完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推出更多公共文化精品,进一步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打造具有海口特色的精神文明品牌,塑造城市精神,全面提高市民素质,建设全国文明城市。

  专栏二:

“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类别

指标

2015年

年均增长

属性

经济

发展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1000以上

13%

预期性

财政总收入(亿元)

300以上

15%

预期性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亿元)

100以上

15%

预期性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3000以上]

19%

预期性

接待旅游过夜人数(万人次)

1200以上

12%

预期性

旅游收入(亿元)

120以上

13%

预期性

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50

预期性

城镇化率(%)

70以上

[2.8%]

预期性

科技

教育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99

[3%]

预期性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90

[7%]

预期性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1.5

[0.7%]

预期性

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4.15

25%

预期性

资源

环境

耕地保有量(万亩)

103.8

预期性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

 

 

完成省

下达指标

约束性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主要污染

物排放

化学需氧量(吨)

 

二氧化硫(吨)

 

氨氮(吨)

 

氮氧化物(吨)

 

森林增长

森林覆盖率(%)

42以上

[3.62%]

预期性

森林蓄积量(万立方米)

280

人民

生活

总人口(万人)

<223

<3%

预期性

城镇登记失业率(%)

3.5

预期性

新增就业岗位

 

预期性

城乡三项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

90

[5%]

预期性

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

95

[12%]

预期性

新增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万套)

5

预期性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30800

13%

预期性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11800

13%

预期性

注:

[]内为五年累计数;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指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总人口数及增长率由计生部门按人口出生自然增长率计算。

第二章科学规划城市布局

  利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机遇,按照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定位,努力打造区域中心城市。

立足可持续发展和资源节约利用,优化功能布局,形成“东进、南优、西扩、北拓、中强”的新格局。

  第一节区域布局

  充分利用地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前沿和区域生产要素集聚能力强的优势,以及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重大机遇,加强与广东、广西、港澳台及东盟的合作与交流,完善产业布局,成为服务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和环北部湾区域的中心城市。

  一、区域重要物流基地

  加强交通枢纽点和路网建设,形成对接广东、广西、港澳台、东盟和全省各市县的“水陆空并举、大中小配套、多线连岛外、岛内大畅通”的现代交通体系,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加快建设临港、临空物流园区,使海口成为服务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综合保税物流基地和枢纽。

  二、区域特色旅游产业带

  强化琼北-湛江区域旅游合作组织作用,对海上游线路和停靠点进行统一布局规划,统筹保护和开发海口火山群、东寨港红树林、海口湾、海甸岛、新埠岛以及南渡江等旅游资源,并推动与文昌航天城、铜鼓岭和澄迈盈滨半岛等周边市县旅游资源的整合;推出琼北-湛江区域“一程多站”式旅游精品线路,开发互补式特色旅游产品,形成具有滨海、滨江特色的区域旅游产业带。

  三、区域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

  发挥马村港物流优势,完成综合保税区区位调整,完善“两区八园”(综合保税区:

原海口保税区园区、海口综合保税区和临空经济园区〈美兰机场〉;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

药谷工业园、海马工业园、狮子岭工业园、云龙产业园、文化创意产业园)基础设施和产业布局,推动工业继续向园区集中、园区向周边拓展,着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汽车制造、旅游装备制造等产业,打造服务海南国际旅游岛、面向环北部湾的区域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

  四、区域现代高效农业高地

  加强与定安等周边市县合作,利用南渡江流域丰富的土地、水系资源,推动农业科技开发、低碳循环经济与旅游观光休闲高度融合,推动冬季瓜菜、水果、花卉、观光休闲农业等热带特色农业集约发展,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冬季瓜菜基地;深化环北部湾区域的农业合作与交流,科学开发海洋渔业资源,加快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业,建设热带现代高效农业高地。

  第二节空间布局

  突出“宜居、宜业、宜学、宜游”的区域特色,合理规划城市空间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一、东进

  利用东寨港红树林、南渡江等岸线资源和高校资源优势及空港优势,突出宜学、宜游特色,建设东海岸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桂林洋高校区,着重发展休闲度假、教育科研、空港物流等产业,打造全省人才培育和产业孵化基地,建设国家级滨海生态旅游示范区。

  专栏三:

东部组团核心项目

一、江东新区基础设施:

包括新东大桥、东寨港大道北段、椰海大道、江东大道、东海岸滨海路、滨江东路等项目,以及桂林洋高校区和文昌航天城的配套设施。

二、东海岸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整合提升南渡江滨江旅游度假区板块,江东体育文化主题公园板块,东寨港红树林湿地公园板块,完善路、水、电、气等配套基础设施,打造国家级度假区。

三、桂林洋高校区:

完善桂林洋高校区基础设施和配套生活设施,加快市内高校向桂林洋聚集,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高校合作办学,打造人才培育基地。

四、司马坡岛文体基地:

包括国际大赛高尔夫球场、游艇码头以及相关配套设施。

  二、南优

  加强南郊生态保护,适度发展优势产业。

重点推进火山群世界地质公园、长影海南世纪影城、观澜湖康体休闲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观光农业和体育休闲产业,实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打造农民增收示范区,建设环北部湾区域绿色生态休闲首选地。

  专栏四:

南部组团核心项目

一、火山群世界地质公园:

包括古村落旅游的保护与建设、火山博物馆、光影梦幻旅游区等。

二、长影海南世纪影城:

建设时空转换站、华夏电影古镇、火山梦想剧场、电影主题商业街、影视区、火山峡谷温泉乐园等,打造集自然与人文于一体的影视公园。

三、观澜湖体育休闲项目:

建设高尔夫球场、大型户外运动休憩园、温泉SPA、酒店会所、娱乐餐饮、商业购物、大型户外表演等。

四、生态休闲旅游小镇:

充分利用生态资源、拓展火山文化,发展农业观光体验游和乡村休闲游,打造红旗特色风情小镇等一批特色旅游小镇。

五、龙湾国际休闲旅游区:

建设三仙公路、谭甲公路、文长公路以及配套供水工程,建成以运动休闲、文化娱乐为主要功能综合休闲社区。

  三、西扩

  科学规划建设西海岸新区,加快推进海南国际会展中心、五源河文化体育中心等项目建设,重点发展商务会展、文化创意、科技研发、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完善配套生活服务设施,建成聚集高端人才的生态宜居区和全省现代服务业核心集聚区。

  专栏五:

长流组团核心项目

一、西海岸新片区开发:

结合西海岸起步区建设及长流中心镇改造,加快开发金沙湾片区、西海岸南片区,完善医疗、教育、购物等生活服务设施,建设海口新市区。

二、长流商务区:

主要建设商务楼、商务酒店及公共配套设施。

三、海南国际会展中心:

包括会展中心、五星和七星级酒店、经济总部等,发展会展经济。

四、五源河文化体育中心:

包括主体育场、体育馆、音乐厅、游泳跳水馆及附属设施。

五、文化创意产业园:

发展广告、策划与咨询、工艺设计、音像出版、动漫、表演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网络游戏和网络服务等产业。

六、中商农产品中心市场:

主要包括农产品现货交易区、加工配送储运区、总部经济区、综合服务区、国际农业博览中心等。

七、新海物流园:

包括园区内土地平整,市政基础设施、批发市场及配送中心建设等。

  四、北拓

  合理开发海洋资源,大力发展邮轮、游艇、帆板等休闲产业,加快海上人工岛等项目建设,拓展城市空间,有序发展高端旅游地产,凸显海湾旅游休闲城市特色,展现北岸城市的秀美。

  专栏六:

北部组团核心项目

一、现代有轨电车工程(一期):

西起火车站、东至万绿园,沿滨海大道建设集交通和观光为一体的轨道交通。

二、新埠岛开发:

建设五星级酒店、游艇俱乐部、室内冰场、民俗文化展馆、水岸商业街、院景式休闲度假示范区等,打造具有滨江滨海特色、自然生态优美的热带风情休闲度假区。

三、美丽沙开发:

建设集文化娱乐、休闲购物、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地标性开发区。

四、东海岸人工岛:

建成集时尚消费、休闲娱乐、旅游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标志性海湾景观区。

五、海口湾灯塔酒店:

建设超五星酒店及度假酒店别墅、高档住宅及会议中心、游艇码头等。

六、北岸游艇码头建设:

包括秀英港公共游艇码头和海口湾游艇码头,建设游艇码头、风情酒吧街、市民广场、游艇俱乐部、旅游度假酒店等。

  五、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