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规划.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853965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保护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环境保护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环境保护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环境保护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环境保护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环境保护规划.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环境保护规划.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环境保护规划.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环境保护规划.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环境保护规划.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环境保护规划.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环境保护规划.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环境保护规划.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环境保护规划.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环境保护规划.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环境保护规划.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保护规划.doc

《环境保护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保护规划.doc(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环境保护规划.doc

第二章  环境保护规划

     目录

1.总论

2.环境现状评价

3.环境功能区划分及环境质量指标

4.环境量控制方案

5.环境污染控制措施

第二章  环境保护规划

一  总论

1.规划目的与原则

规划的目的

本规划为环境保护专业规划,是苏州工业园区二、三区总体规划中的部

分,意在贯彻环境建设与经济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方针,

使得园区二、三区的土地在被开发时,在总体规划上区域功能明确,土地利

用布局合理,以保障达到环境保护的目标;保护和改善苏州工业园区的环

境。

规划的原则

(a)坚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原则,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

环。

(b)完善功能区划,明确环境质量目标。

(c)工业用地的划分;应注重土地使用的并存性,根据工业项目性质不同,

建立环境保护所需要的缓冲区。

(d)坚持以高新技术为先导,无污染或轻污染的现代工业为主体,开发建设

园区。

(e)突出重点,解决主要的环境问题,力求规划的可行性。

2.规划的范围与依据

规划的范围

苏州工业园区一、二区范围东起青秋浦;南至吴淞江,西邻金鸡湖,北接娄

江、规划面积53平方公里。

规划的依据

(a)苏州工业园区70平方公用规划概念

()我国环境规划规范。

(C)省、市对娄江的保护条例。

(d)苏州工业园区结构规划(二、三区)。

3.环境保护目标

在苏州工业园区形成安全、清洁、优美的生活环境和工业环境,使之成为具有国

际水准的现代化工业园,根据此规划概念,确定以下环境保护口标:

大气环境

大气质量达到国家《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82冲的二级标准,最终与

古城苏州同步。

水环境

主要河道、水域(包括金鸡湖、娄江、青秋浦、吴湘江等)水环境质量中远

期达到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中的III类水质标准;最

终与古城苏州同步

声环境

达到中国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放射污染

没有放射污染和电磁辐射污染。

二  环境现状评价

1水环境现状评价

苏州工业园区第二、三区周围水环境主要有二、三区的边界河流(娄江、青秋浦、

斜塘河、吴湘江)及二、三区内的金鸡湖、沙湖、白荡等湖泊及娄斜线河等河道。

根据近期(94年11月一95年3月)的水质监测资料并采用单项水质参数标准指数公

式进行计算。

以此对水质现状进行评价、(水质监测资料及有关计算公式与计算结

果见表10-3)

从计算结果可见:

娄江的水质指标中,石油类、NH3-N、BOD、COD、As等五项指标超过

了III类水标准,其他水质指标基本均低于III类水标准限值。

青秋浦水质指标中,石油类、NH3-N、总磷三项指标超过了III类标准,其

他水质指标低于III类标准限值。

斜塘河水质指标中,石油类、NH3-N、总磷、COD、As等五项指标超过了III

类水标准,其他水质指标低于III类水标准限值。

吴淞江水质指标石油类、NH3-N、总磷等三项指标超过III类水标准。

COD己

超过或接近超过III类水标准限值,其他水质指标低于III类水标准限值。

金鸡湖水质指标石油类、NH3-N、BOD、COD、总磷等五项水质指标超过

III类水标准。

其他水质指标低于III类水标准限值。

从总体上来分析,娄江、金鸡湖水质较差,斜塘河、吴松江、青秋涌水质稍

好。

周围水环境的污染以有机污染为主。

2.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述

大气环境规划的指标参量为二氧化硫(SO2)及总悬浮颗粒物(TSP)。

因此采用

评述规划区大气环境质量的指标项目亦为SO2及TSP。

由工业园区的结构规划,首期开发区和二、三区沿着苏州市一体两翼的中心轴线

依次向东延伸发展,二、三区与首期开发区地段情况相似,人口密度均在700-800

人/平方公里左右。

区内居民以乡村群落形式居住,房屋以单层及双层砖木结构农

屋为主,区域内土地主要用于农业生产,只有少数小型工厂;这些工厂对大气环境

尚不足以造成太大的影响,同时二、三区地段与首期开发区相比,位置上离苏州

市区更远一些,受到市区影响也更少,因此二三区大气环境质量现状情况略优

于首期开发区或与首期开发区基本相同,可以认为,使用首期开发区大气环境监测

结果来描述二、三区大气环境质量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在可靠性方面是安全的。

九四年十一月时有期开发区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列于表10-5使用《大气环

境质量标准》(GB3095-82)的二级标准进行评价;该区域大气环境质量基本良

好,SO2浓度较低,达到二级标准要求,TSP平均而言,基本达到二级标准的要求。

使用表中所列SO2年均浓度(参比)值0.029mg/m3常TSP年均浓度(参比)值0.254

mg/m3、来描述工业园二、三区大气环境质量情况,它们分别为规划指标值0.06和

0.3mg/m3的48%及85%,以此作为大气环境规划的基础。

3. 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工业园区二、三区地段内目前无主干交通线;人口中密度不大,只有为数不多的零

星小工厂企业,除了边缘地带受娄江、吴淞江交通噪声的影响外,大部分地区目前

仍为农村环境,声环境质量良好,噪声污染程度较轻,实际监测结果该区域白昼背

景噪声(LeqA)50-60DB;夜间噪声值(LeqA)44-47DB。

按照我国国家标准

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的规定,不同区域的要求是不同的,具体限

值列于表10-5中,因此,目前二、三区的环境噪声可以达到GB3096-93的1-2类

区的标准水平。

三 环境功能区划分及环境质量指标

1. 水环境功能区划分及环境质量指标

根据苏州工业园区二、三区的特点和水环境的自身特性以及《地面水环境质量标

准》(GB3838-88)的有关规定。

参照原有的有关功能区划,其周边河道(娄江、

青秋浦、斜塘河、吴淞江)、内河道(娄斜线)及湖泊(金鸡湖、沙湖、白

荡)的环境功能区划及相应的环境质量标准免下表。

苏州工业园区周围水环境功能区划分表

河流、湖泊名称

范围

功能

环境质量标准

娄江

二、三区边界河段

航运、一般工业用水、引排水、农田灌溉、饮用水集水区

III

青秋浦

二、三区边界河段

航运、一般工业用水、引排水、农田灌溉

III

斜塘河

二、三区边界河段

航运、一般工业用水、引排水、农田灌溉

III

吴淞江

二、三区边界河段

航运、一般工业用水、引排水、农田灌溉

III

金鸡湖

整个湖泊区域

排水、观赏、娱乐

III

沙湖

整个湖泊区域

排水、观赏、娱乐

III

白荡

整个湖泊区域

排水、观赏、娱乐

III

娄斜线

开发区内河段

航运、引、排水

III

2.大气环境功能区划及环境质量指标

根据九四年中新合作苏州工业园区《总体规划》中大气环境保护目标提出近期目标

为达到中国国家大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GB3095-82)的要求,结合《苏州新加坡

工业园区结构规划》的结构概念,将工业园区二、三区的大气环境功能区划为三部

分:

工业区:

分布在二三区北侧沿娄江及主干道新北路的狭长地带及三区东侧

地块。

鉴于苏州的主导风向为东南风;三区的东南部应设置不产生空气污染

物或产生较少空气污染物的工业项目。

居住区:

二三区北部狭长的工业带以南区域为居住区和文教科研用地

商业混合区:

在居住区内可根据需要安置一些商业中心或小型商业区。

考虑到这些环境功能区范围不大,而临近区域大气环境是互相影响、互相牵制的,

因此;二、三区中三个不同的功能区执行同样的环境质量标准,即随着二、二区的

开发发展,要求其大气环境质量仍达到GB3095-82的二级标准要求,即控制目标

为SO2年均值0.06mg/m3,TSP年均值0.3mg/m3。

3. 声环境功能区划及环境质量指标

根据上业园区二、三区各地段使用功能的规划,对照中国国家标准《城市区域环境

噪声标准》(GB3096-93)中各类标准适用区的定义,将二、三区内声环境功能区

划分成工业区居住区、商业混合区和交通主于线(娄江、吴凇江及规划中的主干

线)两侧等四种类型,分别执行(GB3096-90)中1-4类的标准要求(标准限值见

第二章第三节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四 环境量控制方案

1. 水环境总量控制方案

水污染趋势分析

根据苏州工业园区第二、三区的总体规划框架中的用地规划及参照有关用水

标准,其用水量见下表:

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第二、三区用水量估算表

名称

用地量(公顷)

用水量标准(M3/日、公顷)

用水量(M3/日)

工业区

2045

140

286300

居民生活区

1220

105

128100

商业区

90

0.7

63

道路、绿化

735

50

36750

公共机关

315

10

3150

其他

135

5

675

合计

4540

 

455040

污水产生量按用水量的80%计算则二、三区的污水量为364万吨,污水的最

终排放规模较大,如不进行必要的污染控制,将对周围水环境产生较大的影

响。

水环境容量分析

根据苏州工业园区二、三区周围水环境现状调查和评价结果表明,目前二、

三区周边河段娄江、青秋浦、斜塘河、吴湘江及区域内金鸡湖的水质已超过

或接近超过地面水III类标准,而根据环境功能区划的要求及工业园区环境保

护的中远期目标,上述水域均需达到3类水标准;因此水环境极小,所以;

工业园区二、三区的开发建设应与一区一致,采取排污总量控制与污染集中

治理的措施;以确保园区近期建设对环境的影响控制到最低程度,中远期能

进一步改善水环境;而最终达到水环境保护目标。

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方案

为了实现水环境保护目标,苏州工业园区二、三区必须实施污染集中治理和

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污水排放总量控制在50万吨以内;并考虑园区污水

处理厂改进污水处理工艺,进一步削减污水排水量,且污染物的排放浓度须

个低于中国《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88)中一级新扩改标准。

具体

方案如下:

(a)建立完善的污水管网系统,以确保园区内所有的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均

能排人公共污水管道,进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其中工业污水在接入污

水管网前还须进行预处理达到污水厂进水水质要求后才可接人污水管

网,另外,《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88)中规定的第1类污染

物及重金属污染物应根据要求在企业车间污水出口处达到规定的标准。

(b)考虑到苏州工业园区一区的污水产生量和二、三区的污水产生量,污水

处理厂的最终规模应为50万吨/日。

(c)污水处理厂的位置宜设置在三区的东南角(南面为吴林江,东面为青秋

浦),而污水厂尾水排放口位置宜设置在斜淞桥以东,青秋浦以西的吴

淞江河段长,排放方式采用全断面多点排放。

(d)污水处理厂的尾水排放浓度应不低于《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

88)中一级新扩改标准及有关环境管理部门核准的标准排放.

水环境质量预测评价

(a)纳污河道吴淞江及其支流的水文情况

吴淞江评价河段中的斜塘一用直段(长约7公里),河面较宽,平均宽

度B=4491米,平均水深H=3.21米。

该河段中支流主要有斜塘河、青秋浦、清小港、浦里港。

评价河段中的

用直一昆山吴淞江大桥河段长约15公里,河面较狭小,平均宽度B2=145

米,平均水深H2=1.83米。

该河段中支流主要有界浦河、东尤港、小

虞河和大直港.

根据94年12月对上述地区的监测及昆山吴松江大桥近十四年来监测的

有关数据(见表10-6)可知,吴湘江河段的来水主要是北面的阳澄湖。

娄江、金鸡湖的水经斜塘河、青秋浦、界浦河、东龙港、小河进人评价

河段,另外部分太湖水经斜湘大桥断面进人吴淞江评价河段内,南岸的

青小港、浦里港、大直港主要是以出水为主;基本上以北、西两方向进

水,南东两方出水;评价河段内水流交换较频繁,评价河段基本上以过

境河流为主要特征。

从表5可见,本次实测吴淞江流量为110m/t,相

当于常年月平均流量的62%的保证率时的月平均流量。

昆山吴淞江大桥断面的水流流向向东,月平均流量大于5.5m/t的频率

为74%,昆山吴淞江大桥断面水流流向向西,月平均流量大于5.5m/t

的频率为10%,月平均流量小于5.5m3(不考虑流向)的频率为16%。

预测计算时,采用月平均流量为5.5mt(流向向东)的流量作为设计流

量,该流量的保证率为74%,同时采用月平均流量为5.5m/t(流向向

西)为倒流时的设计流量,倒流流量大于该流量的频率为10%(不考虑

流向),吴淞江评价河段及其支流的流量分配采用94年12月28日一30日

连续三天实测流量的比例作为基础并考虑如万吨的尾水排人,在设计水

文条件下的流量配比变化情况可见表10-7。

(b)水质预测模式的选用

根据尾水性质;评价河段和周围敏感目标的特点,水质预测模式采用如

下模式:

持久性污染物采用单组份一维稳态稀释模式;计算公式为:

Co=(qCq+C上Q上)/(Q上+q)

式中:

q  --排污口污水排放量或流入支流的流量(m3/sec)

Cq --排污口污染物排放浓度或入流水质浓度(mg/c)

Q上 --河道上游来水水量(m3/sec)

C上 --河道上游来水水质

对于非持久性污染物,采用一维稳态稀释、降解综合模式计算公

式为

C(x)=Co.Exp[-Kx/u.86400]

式中:

Co--排放污水或入流支流与上游来水稀释后的混合浓度

K--污染物的降解系数(d-1)

x--河道沿程距离(m)

U--河道水流流速(m/S)

对于BOD采用S-P模式,计算公式为

C=Coe-K1X/U

Q=Qs-(Qo-Qs)e-K2X/U  +[K1Co/(K1-K2)][e-K1X/U-e-K2X/U]

式中:

CoQ   --排放污水或人流支流与将上游来水稀释混合后的BOD和

溶解氧浓度(mg/L)

Qs    --饱和溶解氧浓度

K1,K1--BOD的降解浓度和溶解氧的复氧系数(d-1).

(c)预测模式中系数的确定

对于非持久污染物,选用了重要的水质参数BOD、COD、NH3-N进行

降解计算,其他水质参数均作为持久性污染物,仅考虑河段的稀释作

用。

根据对评价河段的实测数据的分析计算;确定该评价河段中的BOD

降解系数为0.021D,复氧系数为0.05D,COD的降解系数为0.009D,

NH3-N的降解系数为0.032D。

(d)顺流条件下预测计算

三期工程实施以后,排放口设置在青秋浦西侧吴湘江断面时,在顺流条

件下对水环境影响进行预测,计算结果见表10-8。

(e)倒流条件下的预测计算

三期工程实施以后,排放口设置在青秋浦西侧吴淤江断面时,倒流条件

下斜挝大桥水质断面的污染物浓度将会增加,对其增加量计算,结果见

表10-8。

(f)水环境影响评价

由于吴撤江纳入河道的水容量较小,而园区污水厂尾水的排放量较大,

河道的稀释倍数仅为一倍左右,纳污河段的水环境将受到一定的影响。

因此,园区在开发建设时一定要采取可靠的集中控制手段,使其对环境

产生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同时;还应考虑对纳污河道水质的进一步

治理。

如设法增加吴抛江纳污河道的水流量;改善上游来水水质等,以

提高纳污河道的稀释和自净能力。

2.大气环境的总量控制方案

大气环境污染趋势

规划中的工业园区二、三区占地面积53平方公里,将可容纳50万人口,届时

人口密度从目前的800人/平方公里左右增加到9400人/平方公里左右。

同时

二、三区将有37%的上地用于发展工业,交通道路占据13%的土地,这些发

展都将增加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影响大气环境质量,加剧大气环境的污

染,为了保护二、三区的大气环境资源,使二、三区域大气环境资源合理开

发、合理利用,达到大气环境保护目标,使该区域大气环境质量保持达到中

国大气二级标准的水平,必须进行大气环境,污染物排放的总量控制,提出

合理的排放量分配方案。

大气环境容量分析

采用以箱模型为基础的A值法分析工业园区二、三区的大气环境容量。

分析

的基础是目前该区域的大气环境质量。

按中国国家标准《制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13201-91)

提出的总量控制区排放总量限值公式进行计算;根据计算出的排放量限值及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本底情况,确定出该区域开发后可容许的排放量。

为简化

问题在计算时我们不考虑烟尘类污染物的干沉积因素。

根据计算结果得出,整个总量控制区(即二、三区)SO2允许排放量为9325t/

a,TSP允许排放量为13840t/a。

具体计算公式与各功能区的排放总量限值见

表10-9。

总量分配方案

(a)控制低架(面)源的排放比例:

GB/T13201-91规定江苏省地区内低架源排放分担率为0.25。

即总量控

制区内允许低架源排放的大气污染物量为总允许排放量的四分之一。

一般情况下;低架(面)源的排放对周围局地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要比

同样排放量的高架源的影响大得多。

苏州工业园区是一个具有国际水准的工业园区的环境质量和环

境规划目标将与之相适应,坚持较高的水准和要求。

因此,低架源污

染物排放分担率应小于0.1。

(b)各功能区污染物允许排放量的再分配和优化:

工业园区二、三区不同功能区执行同样的环境质量标准;不同功能区污

染物规划指标浓度值相同,因此污染物的允许排放量实际上是按各功能

区面积大小均匀分配;显然这是不尽合理的.

提出各功能区污染物允许排放量的再分配方案如下:

对于居民区、商业

区、主要安排居住、商用、金融、文化、教育、娱乐及公共设施等单

元,这些单元都是无污染或污染极小单元,因此该功能区在采用集中

供热和使用较清洁燃料基础L以留用污染物允许排放量的10%,其余

供工业区分配使用。

(c)污染物排放量的进一步削减

为了保持工业园区经济环境持续不断的发展,为进一步发展留有一定

的余地,应对污染物允许排放量进一步削减。

对于二氧化硫,目前环境质量表明大气中SO2浓度为规划指标浓度的

48%,建议在上述允许排放量基础上削减10%。

对于烟尘(TSP);目前环境质量表明大气中TSP浓度为规划指标浓度

的85%,而且大气中TSP浓度还受到扬尘等其它因素的影响,因此,需

要严格控制工业园区TSP排放量,在上述允许排放量基础上削减50%。

(d)建议的允许排放量方案根据上述方案,工业园区二、三区SO2及TSP的

允许排放量列于表10-9。

大气环境质量预测

在上述大气污染的排放总量控制方案的基础上,预测大气环境的质量情况,

分别对SO2及TSP浓度进行预测。

(a)SO2浓度预测

采用长时间平衡的单箱模型进行预测,预测模式如下

按照上述总量控制方案,二、三区排放的SO2量为8392t/a现状

SO2浓度值为0.029mg/m3,得到预测结果。

该控制区SO2浓度为

0.048mg/m3,可以达到规划指标值0.06mg/m3的要求。

(b)TSP浓度

也采用单箱模型进行预测,但考虑到尘粒子的干沉积作用,预测

模式型式如下:

按二、三区TSP排放的控制方案;TSP排放量为6920t/a,TSP现状

浓度为0.254mg/m3则预测结果,该控制区TSP浓度约为0.273mg/m3

可以达到规划指标值0.30mg/m3的要求。

五 环境污染控制措施

1.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利用环境规划概念惨见图81-1)

(a)由于工业园区二、三区处于水网密集地带,北临娄江,西邻金鸡湖,下

沿吴淞江,东接青秋浦,其中,金鸡湖有丰富的水资源,也将是工业园

区主要的景观、游乐场所;因此,其周围不宜紧挨湖边设置工业开发

区,娄江的下游是饮用水的水源地,根据江苏省苏州市有关娄江水源

保护条例,娄江是受保护的集水区,因此,根据园区结构规划概念,在

园区二、三区的北部,沿娄江开发工业区时,该工业区污水的排放将受

到集中控制,雨水的排放也将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b)工业园区地区的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因此园区二、三区南部土地应

作为居住区或废气排放量较少的工业项目开发区

(C)由于工业用途与居住用途并不相配,工J的防污设备与设施只能减少从

工厂所产生的臭味、尘埃与噪声,并不能把它们完全消除,倘若把住宅

建设得太靠近工业区这些残余的臭味、尘埃与噪声将会对居民造成干

扰。

因此,在工厂与住宅间划定足够的缓冲区将能减轻来自工厂操作的

干扰。

工业置地、缓冲区的设置

工业置地原则

不同工业产生污染的程度有所不同,因此对缓冲区的设置也应不同,根

据工业产生污染的程度;将工业分为无污染工业、轻污染工业、一般工

业和特殊工业四类,并设立相应的缓冲区,具体分类为:

无污染工业

不产生对空气、水的污染、无气味、无噪声污染,且不使用大量有毒、有害

化学物质的工业。

例如:

--产品的设计与开发

--家电、电子产品等的安装、组装与维修

--仓库作业、无污染成品的储存等

此类工业不必有缓冲区

轻工业

不产生噪声污染,不使用大量有毒、有害物质,不产生废水、废渣,无燃

煤、燃油的锅炉等设施的工业项目,例如:

生物工程

不含印染等工序的纺织品、针织品、服装生产

印刷、出版及相关工厂

--纸板、盒箱制造

--干食料包装

--灭火器重新灌装等

此类L业应与最近的居住区住宅楼至少留有50米的缓冲区

一般工业

根据环保部门的要求,必须设置防治和污染治理设施的建设项目。

例如:

--含有印染等工序的纺织品、针织品等的制造。

乐器、家具及配件的制造

--一般五金的生产

--干电池、蓄电池制造

--化妆品、卫生用品的制造

--化学品的储存等

此类工业与最近的居住区住宅楼至少留有100米的缓冲区

特殊工业

使用较多量的有毒、有害化学品,须设置完善的防污和污染治理设施的工

业项目,应与最近的居住区住宅楼至少留有500米的缓冲区,易造成重污染

的大型设施如污水处理厂等,缓冲区至少1000米

(b)土地的合理利用

为使土地得到充分的利用,在工业与居住区置地分配时;可以使无污染

的高科技工业将普通工业和居住区分开;非居住用建筑物;如公园、公

路、停车场、电力分站、垃圾收集站、康乐与体育设施等也可建设在工

业用地的缓冲区内。

河道两岸、道路两旁、住宅区与工业区的空地部分

应建立一定的绿化带;达到缓冲区与美化环境的目的。

根据工业园区建设发展的总体目标,园区规划概念和工业园区所处的特

殊位置及现有环境容量,园区的开发建设不适合引进易产生大量污染物

的特殊工业,同时不应有放射性、电磁辐射污染产生的工业进入园区,

有关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应得到合理布局,污染得到应有的控制,而其他

对环境有一定影响的项目在进人园区时,应根据园区《建设项目环境保

护管理办法》进行申报与建设,以确保项目建设、选址得当,各类项目

相容并存,污染得到合理控制,环境效益得到提高。

2.水环境污染控制措施

苏州工业园区二、三区内的排水系统实行雨、污分流制。

工业污水、生活污

水在接人污水管道统一收集,输送到污水处理厂。

工业污水在接人污水管网

前须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韩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