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网络校本培训模式的优越性.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854609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构建网络校本培训模式的优越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构建网络校本培训模式的优越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构建网络校本培训模式的优越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构建网络校本培训模式的优越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构建网络校本培训模式的优越性.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构建网络校本培训模式的优越性.doc

《构建网络校本培训模式的优越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构建网络校本培训模式的优越性.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构建网络校本培训模式的优越性.doc

构建网络校本培训模式的优越性

商南县教师进修学校张芳

【内容提要】在如火如荼的远程培训遭遇了与集中培训相同的评价“针对性不足,实效性不高”的情势下,笔者结合本人参与的课题研究和远程培训辅导教师的工作经历,试图构建起以县教师培训机构为服务端口的网络校本培训(以下简称“网络校本培训”)模式,重构校本培训的运行机制和组织实施,以增强培训的针对性,提高培训的实效性。

【关键词】构建校本培训网络模式优越性

2012年6月26号,笔者参与的市级重点课题“网络环境下农村中小学校本培训策略与有效性模式研究”正式启动。

本人承担子课题“网络环境下农村中小学校本培训的考核机制”的探究。

为此,本人对构建一种什么样的网络校本培训模式更有效做了较深入的思考。

众所周知,网络环境下的校本培训与传统意义上的校本培训有很大的区别,单就考核来说,前者不必用签到考勤、纸质档案和检查验收的方法进行考核,而是通过网络平台,将需要考核的项目都上传到平台上,由培训机构组建的工作人员随时随地进行查阅,被培训人员也可根据网上呈现出来的个人信息情况进行自查,从而分解考核工作、提高考核的质量。

但是,确保这种考核机制能得以实施的前提条件就是要有良好的网络平台。

所以,网络平台的搭建,或者说构建一个什么样的网络平台才能很好的实施校本培训及其考核等成了关键问题。

笔者结合本人连续两次亲身参与的教师远程培训辅导工作经历,对正在紧锣密鼓开展的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的效果进行了深入思考,充分印证了以下说法:

“在培训效果上,远程培训遭遇了与集中培训相同的评价:

针对性不足,实效性不高。

‘人灌变为机灌’、‘学习监控作为有限’、‘作业、交流流于形式’、‘跟进指导形同虚设’、‘考核评价缺失人性’。

在一项全国性的调研中,教师对‘收获最小的培训模式’的反馈数据如下:

远程培训(25.4%),集中培训(23.0%),个人自学(18.2%),校本培训(17.1%),脱产进修(8.1%),校本与集中培训结合(4.0%),校本、集中远程培训相结合(3.2%)。

从这些比例上看,校本与集中远程相结合的培训模式获得比较高的认同,其次是校本与集中培训结合,而远程培训则被4成教师认为‘收获最小’。

造成远程培训低效率的原因很多,有培训机构提供的课程资源问题,有远程培训平台的系统功能问题,有网络环境和设备等条件支持问题,也有学习者的技能、习惯、动机和动力问题【1】”。

笔者以为,至关重要的是:

我们是否在教师成长规律指导下,依据教师的学习需求实施培训。

“顾泠沅指出,‘教师发展,最为要紧的是如何把先进理念转化为教师的教育行为。

这个问题,一般的培训解决不了’【2】”。

他总结了国际上的做法,并结合自己的课改实验,认为有两个有效方法:

一个是实现“同伴互助”(校本教研)和“专业引领”,一个是落实“案例讨论”和“行为跟进”(课堂拼搏)。

可见,教师培训靠远程手段的作为是有限的,需要“集中”,依靠“校本”。

上面的数据也印证了这个判断。

那么,“校本”与“远程”的关系就非常明晰了,两者需要结合,且以“校本”为主体。

基于此,重构校本培训模式就尤为重要。

鉴于内容过多、篇幅过长,笔者特分解成两篇来阐释:

一篇谈构建网络校本培训模式的优越性;一篇谈构建网络校本培训模式的方略。

本文着重谈谈构建网络校本培训模式的优越性。

一、何谓网络校本培训模式

所谓网络校本培训模式是指各县局以学校教师专业发展需要为基本出发点,围绕本县各区各校教育教学发展和改革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依托开放、动态交互的网络平台,创造性地利用网上教育资源对本县广大中小学教师进行的有计划、有目的、有层次的在职培训与监管活动。

其中,学校是校本培训的主阵地,教师是培训学习的主体,县局是校本培训的领导机构,而网络则是校本培训的载体。

二、构建网络校本培训模式的优越性

构建网络校本培训模式,可避免众多陌生的人群,提高本县教师之间交流沟通的频率,增进彼此间的认识与了解,使本县名优资源的点击率与共享率达到最大化;充分展示本县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成果,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网络校本培训模式的构建有助于教育主管部门对教师培训的监管。

目前的远程教育培训,只有担任管理员的管理者才能从网络平台上直接获知参训教师的培训情况,但多数管理者却不易了解,包括参训教师所在的学校领导,更不用说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了。

而网络校本培训模式的构建,就可以弥补管理者的监管缺失。

因为,网络校本培训模式的构建使管理者与参训者共处一个平台。

而网络平台提供的强大数据库系统,可以准确记录每位教师的学习情况,如登录次数、学习时数、发表文章数、作业数、上传资源或成果数等,这些数据有利于管理者,特别是学校管理者对教师的整体培训情况进行深入的研究,更有利于培训机构对教师培训情况的考核,加强针对性、提高实效性。

2、网络校本培训模式的构建有助于提高教师参训的积极性。

目前,现代远程教育培训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其效果如何,除了前边的说明以外,还可从笔者承担过的两任网上辅导教师的工作经历来说明:

本人在辅导批阅中发现绝大多数参训教师有应付甚至无所谓的态度,比如,每期不到半年的培训,有很多教师竟一连两个多月不登录平台,十天半月不登录者更不计其数;作业不是从网上下载,便是东拼西凑,任凭辅导老师如何建议修改都无动于衷;为完成学时登录后让他人代劳更新,或利用网络软件,采用自动挂机方式,只要电脑不关学时就不断累计的办法形成了学时是天文数字、可其它各项指标一概为“零”的反差态势。

更不用说浏览网上资源、与专家沟通交流、提疑问惑了。

总之,教师的参训积极性不高。

而网络校本培训模式的构建,对于本县所有教师来说是一个终身培训与学习交流、展示评比、量的积累、质的突现的动态平台,每个教师的培训情况一览无遗,培训成果一望而知,纵横对比一清二楚,参训教师的透明度和知明度了然于心,他们的优劣长短与奋斗目标清晰可鉴,于是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向更好、更高的方向去追求、去努力、去发展,无形之下形成了比学赶超的局面,大大提高了教师参训的积极性。

3、网络校本培训模式的构建有利于本县名优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共享。

  几年来,我县教育主管局一贯采取送教下乡、阳光师训报告团流动宣讲等途径,将名优资源由名师之口、面面相传的形式传至基层教师。

但这些做法笔者认为是兴师动众、费人费力、费时费钱,与发达的网络时代很不搭调。

如果将这些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的名优资源以视频形式上传到网络平台上,让参训教师不受时空的限制,随时随地达到共享,并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想看、多看的内容,很好的利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当中,岂不更好?

而网络校本培训模式的构建就能解决上述问题,还能为学校节约开支。

因为,目前学校的设备就能完全满足,不需要再增加其它设施,也就不会再增加经济负担,可把更多的财力投入到名优资源的开发以及名优教师的奖励上。

那么,如何来构建这样一个平台,形成这样一种模式,对全县教师进行有效的校本培训呢?

笔者将在下篇文章中做详细论述。

参考文献

【1】汪文华“网络平台支持下的县域“大校本”研修模式初探”

【2】顾泠沅:

沉潜乡村教育二十年[N].中国教师报,2010-1-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韩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