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认识》教学设计精品课.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860812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精品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精品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精品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精品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精品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精品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精品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精品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精品课.docx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精品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圆的认识》教学设计精品课.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精品课.docx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精品课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圆的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56~57页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和初步认识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对于学生来说,虽然已经初步认识过圆,但对于建立正确的圆的概念以及掌握圆的特征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

学生由认识平面上的直线图形到认识平面上的曲线图形,无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是认识发展的又一次飞跃。

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设计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激活已经存在于学生头脑中的经验,促使学生逐步归纳内化,上升到数学层面来认识圆,体会到圆的本质特征:

1、拓展空间,强化操作。

将学生进一步置身于探索者、发现者的角色,通过折一折、量一量、画一画等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深刻感知圆的特征。

2、运用课件,用新颖的教学手段加深学生的印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挥动画的效果,让学生建立深刻的印象。

3、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的思想。

通过让学生“寻找举例生

活中的圆、欣赏生活中的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自然的为学生创设了问题情境;通过对生活现象的解释及问题的解决,不断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思维活动的发展,培养创新意识,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科书第56~57页的例1,例2和“做一做”。

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让学生了解、掌握画圆的多种方法,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组织学生通过画一画、折一折、观察体验圆的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在同一个圆内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能力目标:

转变学生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

让学生养成在交流、合作中获得新知的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圆各部分的名称、特征及关系。

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圆的特点。

教具、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圆规,尺

学生准备圆规,直尺,自带画圆工具,圆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设疑,纵横沟通,激活学生的思维

源于生活,走进圆的世界。

师:

圆在大自然中随处可见,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大自然的现象,看看在这些现象中,你能否找到圆。

(媒体展示大自然中的圆,学生观察、欣赏)

师:

找到了吗?

有什么感受?

生:

圆无处不在,很美……

师:

在生活中,你在哪里见到过圆形?

生:

钟面、自行车轮、硬币、光碟……

师:

人们在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圆,圆和以前学过的图形有什么不同呢?

我为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个信封,信封里有很多不同形状的图片,看谁能摸到圆?

你是怎样挑选的?

生:

摸边……

师:

圆和以前学过的图形有什么不同?

生:

由曲线围成的。

(板书:

曲线图形)

师:

圆不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在大自然中更是随处可见。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走近圆的世界。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发展学生的思维

(一)动手操作,学习画圆。

师:

记得古希腊一位数学家曾说过“圆是平面图形中最美丽的图形”,你能把它画下来吗?

你准备怎么画?

现在就请大家按屏幕上的要求自由画圆。

生独立画圆,展示交流。

古人常说:

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

难道没有圆规就不能画出一个圆吗?

(学生否定)可以怎么画?

生1:

我用两枝铅笔画,一枝固定在一个点上,另一枝慢慢转动。

师:

简易的圆规。

生2:

我用圆形的物体描。

师:

拷贝。

生3:

我用量角器先画一个半圆,再放在下面画个半圆,就是一个圆了。

师:

就地取材。

不过要注意把量角器翻下来时应0刻度线对准。

……

师:

用圆规该怎样画圆呢?

画圆时应该注意什么?

生:

定长、定点、旋转……

师用学生总结的方法在黑板上画圆。

(二)操作—探究圆心、半径、直径的特征

师:

请大家拿出塑料袋里的圆形纸片,将手中的圆对折,打开,再换个方向对折,再打开,反复折几次,折过若干次后,可以发现什么?

生:

把发现和同桌说一说。

展示交流,归纳圆的特征:

生:

把圆对折,再对折,反复折几次,这些折痕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

师:

我们把圆中心的这一点叫做圆心。

用字母O表示。

刚才大家在画圆时圆心起着什么作用呢?

生:

确定位置。

生:

在我们把圆对折时,看到每条折痕都通过圆心。

师:

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用字母d表示。

折圆时在这些折痕中,一条折痕的一半也就是从圆心到圆上的一条线段就是圆的哪部分?

生:

半径。

师:

你能在你的圆里标出圆心,画出半径和直径吗?

试一试,如果有困难可以请教会的同学。

指名学生说,教师在黑板上画。

(板书:

o、r、d)

(三)操作—探究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1、师:

还想知道圆的直径、半径,直径与半径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

(1)分组探究,合作学习。

教师提出学习活动要求:

先独立进行,再分组交流。

通过动手“折、量、画、数、比(估)、看、议”等,总之随你用什么方法都可以,探索圆的直径、半径及其关系。

(围绕“学习卡”上的有关内容进行。

每组中圆的大小相等,不同组圆的大小有相等的,也有不相等的)

(2)填写“学习卡”

d(cm)

r(cm)

(3)分组汇报,展示得出的结论和采用的方法。

组1:

圆内有无数条半径,他们的长度都相等。

(老师板书:

半径有无数条,长度都相等)

师:

你们是怎样发现的呢?

生:

我们是直接折出来的。

组2:

圆内有无数条直径,他们的长度都相等(老师板书:

直径有无数条,长度都相等)

师:

你们是怎样发现的呢?

生:

我们是先猜想,再通过比的方法得到的。

组3:

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一半。

(老师板书:

d=2rr=d/2)

师:

你们又是怎样发现的呢?

生:

我是直接折出来的,一条直径对折就得到两条半径。

师:

你能折给大家看看吗?

(学生演示)

生:

我们是通过量出来的。

师:

能把你们量的结果给大家展示吗?

(学生展示学习卡并贴上相应的圆)

师:

还有没有哪组的同学愿意展示你们的学习卡?

(另一组学生展示不同大小圆的学习卡)

师:

同学们真了不起,你们的发现可真不少。

可老师有点疑问:

刚才你们说半径的长度都长度,直径的长度也都相等,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可现在黑板上两个圆的半径长度相等吗,直径的长度相等吗,直径是半径的2倍吗?

生:

不相等。

师:

那刚才你们的结论?

生:

要在同圆或等圆内。

教师在刚才的板书前重点加上同圆或等圆内。

4、课件演示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5、学生进行小结。

(四)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的第1、2题。

2、完成练习十四的第2题。

学生在课本上独立填写。

第三幅图和第四幅图让学生说明理由,让学生知道第三幅图正方形的边长就是圆的直径,第四幅图梯形的高就是圆的半径。

三、全课总结。

1、谈话: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回味,感受圆的魅力。

师:

圆不但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也走进了人们的心灵,其实,何止设计师们对圆情有独钟呢?

还有诗人眼里的“长河落日圆”,美好祝愿中的“花好月圆”无不昭示着圆的巨大魅力,希望大家能从圆的认识中更加喜欢数学,感受数学那份特有的美丽。

欣赏生活中的圆。

四、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拓展学生的思维。

学校田径运动会即将举行,你有办法帮学校在操场上画出一个半径为10米的圆吗?

 

教学反思:

(一)创造性处理教材,有效利用课堂教学资源。

我感到“教材”不仅是预成的,而且是生成的,是师与生之间的互动、对话过程,是师生与环境之间的开发、交融的过程。

把握好在课堂上随机生成、稍纵即逝的教学契机,才能使数学教学真正焕发生命的活力。

《圆的认识》这一课时,教材首先是感知生活中的圆、用实物画圆,接着是认识圆各部分的名称及特征,最后安排的是用圆规画圆。

但在教学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圆时,很多同学已经是用圆规画圆,也有展示自己用圆规画圆的欲望,如果硬性地要他们用实物画圆,而把圆规画圆放到最后,务必会影响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激情。

因此我因势利导让他们上台来展示自己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将用圆规画圆提到了前面。

这样既把握了在课堂上随机生成、稍纵即逝的教学契机,使整个课堂教学显得更加流畅,更重要的是满足了学生展示的欲望,让他们体验到了老师还未讲,自己也能探究新知的成功的喜悦,也培养了学生做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的主人翁意识!

(二)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这就是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尽量给学生提供一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在《圆的认识》的课堂教学中,我主要设计了三大块的实践活动:

一是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索;二是小组展示、分享研究成果;三是运用研究成果。

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我们觉得教师与学生的角色都有了真正的转变。

我在引导学生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圆的特征,以及教学圆的的画法时,有目的、有意识地安排了让学生画一画、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等动手实践活动,启发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参加讨论,用耳去辨析同学们的答案,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实践操作,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相互补充,提高了学生分析推理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让学生自主的去探索、去发现,自豪地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

(三)注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

从生活实际引入,注意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在进行新知的探究活动中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使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

课的开始,我让学生欣赏了一组图片,使他们了解在自然现象,建筑物,工艺品中都能找到圆的足迹。

并在图片中,感受到圆是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图形。

接着让学生举例生活中哪些地方见到过圆形的物体,让学生感受圆在生活中的应用。

最后设计“学校田径运动会即将举行,你有办法帮学校在操场上画出一个半径为10米的圆吗?

”一题,使学生具体的感知数学应用的广泛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了学习目的教育。

其实,上课的过程,不仅仅使学生在课堂中获取知识、陶冶性情、发展智力……实现生命个体的成长,作为教师,我也从学生的成长中感悟到教学的价值。

课堂出现的一些问题让我们去反思,教我们在反思中去实践。

让我们行动起来,一起在反思中进步、成长,一起在与学生共同拥有的时间内不断追求教育学的理想:

在师生共同生活的世界中教学相长,学生在教师的发展中成长,教师在学生的成长中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