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化知识真题精选.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8862709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7.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佛教文化知识真题精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佛教文化知识真题精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佛教文化知识真题精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佛教文化知识真题精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佛教文化知识真题精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佛教文化知识真题精选.docx

《佛教文化知识真题精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佛教文化知识真题精选.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佛教文化知识真题精选.docx

佛教文化知识真题精选

  [填空题]1正知与正念有什么差别?

为什么要有正知正念?

  参考答案:

正念就是念念不忘善法,正知就是经常用智慧来观察三门行持善法。

以前高僧大德们常将自心比喻成马,正念喻为拴马之索,正知喻为马的主人,经常看护马。

  因为正知正念是修行成功的两个必备条件。

有了正知,才会时时观察自己的身口意三门是否如法,只要发现有不如法的地方,正念重新将心系于善法上。

如此修学,则相续不会被烦恼染污,会成为一个很好的修行人。

  [填空题]2我们为什么要护持自己的心?

请从未护心的过患、护心的功德两方面加以阐述。

  参考答案:

  1)未护心的过患:

如果放纵自心去造作种种恶业,则一切善法功德都将失去,自己死后必定堕入无间地狱受苦。

即使是尚未驯服的大狂象,为害程度也不至于那样严重。

  2)护心的功德:

若以正知正念护持自心,则世间中所有的恐怖,如三恶趣的痛苦、地水火风的灾难都将烟消云散,暂时的增上生和究竟的决定胜等一切善妙功德会自然呈现、纷至沓来。

  [填空题]3从哪两方面理解,调伏心能遣除一切怖畏?

对此你有什么体会?

  参考答案:

  1)一切万法是心所显现,心也是远离一切戏论的光明自然本体,如果认识到这一点,而安住在自己光明空性的心性本体中,则一切怖畏都会消失无踪。

  2)如果调伏了自己自私粗暴的心,具有一颗无我利他的悲心,那么以这种大慈大悲心就能感化恶人、非人以及毒蛇老虎等猛兽,令其转变成具有慈悲心态者。

  [填空题]4为什么说一切怖畏以及无量痛苦都是由心所生?

请以地狱为例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

有情世间的无量恐怖痛苦唯心所生。

比如在地狱之中,有无数种不同的刑具和兵器,其数量多得无法计算,这些刑具是何人制造出来的呢?

地狱中有无量地狱有情,每一个有情前有百数狱卒天天用刑具拷打、杀害他们,这些狱卒是从何处来的呢?

八热地狱中烈火熊熊炽热的红铁板地,其面积大得不可思议,这么多铁是哪一个钢铁公司制造的?

又是如何烧热的呢?

那些破戒律毁坏梵行的人,堕于铁柱山地狱中,有可怖的铁女抓住它们,将头纳入口中咀嚼。

这种女人是从哪里来的呢?

从各方面去推理,完全可以得出结论:

一切唯心造,地狱中各种现象都是有情业力所感而幻现。

如果有一个实实在在的地狱,那无论从哪个方面去观察,都不能成立。

  大乘经典《楞严经》、《地藏菩萨本愿功德经》等都承认:

众生以自己的业力所感,显现出地狱,也即自心造出这些情景。

  《金刚藏经》中云:

  “文殊师利菩萨,实无有地狱,凡夫颠倒分别意识所生也。

”这些经典中讲得很清楚,地狱痛苦都是众生自心分别所造,并无有一个实体的存在,只是基于众生恶业而现前的幻相。

  [填空题]5按照《俱舍论》的观点,地狱位于南赡部洲之下,饿鬼的根本住处是王舍城。

这种说法了义吗?

为什么?

  参考答案:

不了义,这只是佛陀暂时在个别众生面前有密意而说的。

按照《大乘阿毗达磨》和唯识中观的观点,不仅仅是地狱,三界轮回全部是众生的心造出来的。

造业众生无论死于何处,以业力当下现前地狱,并由之感受痛苦。

如《入中论》云:

  “有情世界器世界,种种显现由心造。

  [填空题]6有些人认为,圆满布施度就是要消除所有众生的贫困,所以需要赚大钱来达到这个目的。

对此你怎么看待?

  参考答案:

这种想法不正确。

在《百业经》中可以看到,佛在世时也有很多的穷人,虽然佛陀六度万行皆已圆满,但穷人依然存在,这正说明了圆满布施度是从内心上安立,而不是将外在的贫困者全部遣除。

佛陀说过:

一切功德皆是由心所生,如是内心愿意将自己所有的财产、身心性命、功德善果,毫无保留地施舍给众生,生起这种无伪的意乐,就圆满了布施波罗蜜多。

在《大集经〃无尽意菩萨品》中说:

  “将自己的一切施舍众生,此无伪舍心名布施波罗蜜。

”所以圆满布施度并不是从外面物质上安立的,而应该是从内心上安立。

  [填空题]7如果布施只是从心上安立,是否就不需要布施财物身体了?

为什么?

  参考答案:

不是。

如果你心上能舍,那身体和财物也会舍得的。

  《释迦牟尼佛广传》中处处都讲到,世尊在行持布施波罗蜜多时,舍弃身体及妻子儿女的现象比比皆是。

并且布施是四摄法之一,也是将来成就佛陀色身之因,所以自己有能力时,应精勤布施,积累福德资粮。

  [填空题]8有些人认为:

  “佛陀既然是万能的,又有无边的大悲心,就应该把所有众生都度成佛。

”这种想法合理吗?

请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

不合理,不能因为众生没有都成佛而否定佛的功德,就像无根之草,天雨再多也无法令其获益,同样,众生没有一一成佛,是由于根基的差别,不是佛的过失。

  《现观庄严论》的讲义中说:

佛陀度化众生有清净、圆满、成熟三种方式。

所谓“清净”,是指断除最后有者相续中细微的无明种子,令其彻悟一切万法的真相,获得圆满的无学道佛果;所谓“圆满”,就是把众生安臵于道上,圆满一地到十地的诸种功德;所谓“成熟”,是把众生安臵于道的所依(包括资粮道和加行道),即有些众生由于因缘没有成熟,暂时不能得到有学道的果位,但在他们相续中种下善根,使其在佛的教法下成熟,今后获得解脱。

以此三种方式,将有缘者分别安臵于果上、道上、道的所依上,因此,佛的度生事业是周遍、恒常、不间断的。

  [填空题]9有些人点油灯供佛时,无意中杀害了很多小虫,这是否意味着犯了杀生戒?

请以教证、理证、公案进行说明。

  参考答案:

不是。

真正的持戒是在心上安立的,而不是在外境上安立的。

不损恼其他有情的断恶之心,就是持戒,而并不是在外境断离一切可能会犯戒的对境。

由于自己在点油灯供佛时没有杀害小虫之心,故不犯杀生戒。

经中云:

  “何为戒律度?

断除害他之心。

”但点灯时,用灯罩罩上是最好的。

本师释迦牟尼佛在世时,负责清洁浴室的比丘打扫浴室,发现浴池里有许多小虫,便向佛陀请教,该如何处理。

佛陀当时回答比丘去打扫干净。

比丘说他害怕犯杀戒,所以不敢贸然去清扫,而佛陀对比丘说:

  “我们是为了清扫浴室,不是去杀生的。

  [填空题]10究竟而言,戒的本体是一种断恶之心,那是否持清净戒律跟外境没有任何关系?

为什么?

  参考答案:

不是。

对于初学者而言,阿底峡尊者说,选择清净的环境相当重要。

因为凡夫人在没有登地之前一定会受环境的影响,所以为了守持戒律而住在寂静的地方、选择清净之地很有必要。

但从最究竟的角度而言,永远都住在寂静地方,也不一定能圆满持戒度。

  [填空题]11假如有人无端打你、骂你,甚至想要杀你,你会怎么做?

为什么?

  参考答案:

佛经中说:

  “若息嗔心,外敌灭尽,反则增怨。

”故我们应当摧伏自相续中的嗔恚心,对各种损害痛苦如如不动,坦然忍耐。

若不在内心下功夫,而要去荡平外境违缘、怨敌,将自己生嗔心的对境全部消灭,这是不现实的。

所以,应像阿底峡尊者所说:

  “如果有人要杀自己,应该观想这是偿还宿债的机会,不管什么环境中,都应精进修持安忍波罗蜜。

  [填空题]12精进的体相是什么?

有些人一天念几万遍佛号,或者磕几千个大头,这是否就意味着很精进?

请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

  “进即喜于善”,精进的体相就是对善法的一种欢喜心。

身体和语言虽然很精进,但如果自心对行持善法散漫无力,则只能得到微劣善果,远不及一念有力的善心所得之果。

所以,精进关键在于内心,如果特别专注,没有散乱到外境上面,这才叫做真正的精进,也才能成就很大的善根功德。

  [填空题]13现在有个别假活佛到处欺骗信众,有的人供养完以后才发现上当受骗,那这种供养是否没有功德?

请以公案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

如果当时发心很清净,只要没有产生后悔心,应该是有功德的。

佛经中记载,有个人把一个凡夫误认为阿罗汉来供养,由于他当时发心清净,后来获得了供养阿罗汉的功德。

贫女把狗牙看成释迦牟尼佛的佛牙来一心祈祷,后来也是成佛了。

所以只要心清净,有些善根也能获得。

  [填空题]14根据《俱舍论》和《毗奈耶经》的观点,业因果有哪四种分类?

请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

  1)

  “作而积累业”,这种业是做也做了,积也积了,就像故意杀害众生、邪淫、偷盗等;

  2)

  “作而不积业”,虽然你是造了,但实际上没有积业,就像无意中踩死小虫等;

  3)

  “积而不作业”,虽然你没有亲自做,但在阿赖耶上已经积了业,譬如自己很想杀生或者偷盗,有了这种发心,但由于某种原因,后来没有做成;

  4)

  “未作未积”,这个业你既没有造,也没有积,就像走路、睡觉等无记业。

  [填空题]15寂天菩萨一再强调除了护心以外,其他的善行意义不大,这是否意味着受持别解脱戒没有用?

为什么?

  参考答案:

不是。

本师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制定的任何一条戒律,都为了护心而制。

别解脱戒的戒条全都为护心而制,是护心的一种助缘。

在《宝蕴经》中说:

  “心净则身净,身净未必心净,故心清净,则称之为梵净行。

”梵净行的标准,完全依心而定,如果内心不清净,那发之于心的身语不可能合于净戒。

  [填空题]16在闻思《入行论》的过程中,如果有人劝你不要学这些,而应该实修或者如何如何,这种行为为什么叫做魔业?

请以教证、理证分析。

  参考答案:

  1)教证:

  《华严经》中说:

  “凡坏菩提心,造它善法者,亦为魔事业。

”2)理证:

  《入行论》全文均是围绕“菩提心”而宣说,若对此不加重视,反去另觅蹊径,显然是心已被魔加持。

因为脱离菩提心的所作所为,皆与大乘背道而驰,或者说只是一种形象上的善法。

  [填空题]17我们在污浊恶劣的红尘中,怎样护持这颗菩提心?

请用比喻进行说明。

  参考答案:

比如受伤者身处拥挤混乱的人群中,他会特别留意自己的伤口,生怕被别人碰到而增加痛苦,因此全神贯注地照顾着伤口,挡开外来的一切伤害。

  同样,我们臵身于五浊恶世中,也要以正知正念小心谨慎守护这颗珍贵的菩提心,如果没有好好护持,心随外境而转,一直跟着它造恶业,那生生世世会在三恶趣中受苦,永远都没有解脱的机会。

所以,应竭尽全力保护这颗菩提心,千万不要让它受到任何损害。

  [填空题]18有些人认为自己修行境界很高,成天跟别人讲自己能看到什么、能听到什么,还能知道别人的心思,这些就真的了不起吗?

为什么?

  参考答案:

并不是这样。

如果能看到远方的东西就了不起,那《释量论》中告诉你“当来依鹰鹫”。

什么意思呢?

就是你应该依止鹰鹫,它几十由旬以外的尸体都看得清清楚楚。

如果听到远处的声音就非常好,那你应该依止野猪,因为它可以洞察到远方的动静。

如果了知别人的心就很伟大,那你应该依止魔女,印度以前有个空行魔女,任何人的起心动念她都了如指掌。

所以知道一切并不重要,释迦牟尼佛成立为量士夫,也不是因为他知道世间上有多少只昆虫、多少片树叶,而是他能为众生宣讲四谛法门,这就是佛陀的不共功德。

因此,听到什么、看到什么并不重要,最关键的是什么?

就是生起出离心和菩提心,尽量调伏自己的心。

  [填空题]19有些居士遇到一个假活佛,自己被骗得人财两空,就认为是藏传佛教不好,并到处说这个活佛的过失。

对此现象你怎么看待?

如果你也有相同的经历,今后打算怎么办?

  参考答案:

这种做法是不对的。

因为无论藏传佛教、汉传佛教,在佛教的本质上没有任何过失,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谁也没有找到佛教的真实过失,因此不能说佛教不好。

  同时,也不要说这个活佛的过失,毕竟你以前曾依止错过他。

那么,今后在依止上师的时候,遇到一个上师要先了解,然后再决定是否结上法缘,这样才是智者的做法。

  [填空题]20有些人喜欢说大话,认为什么环境对他都是无利无害的,住在恶人群中也可以,住在女人窝中也可以,这样的话,其结果会怎么样?

什么样的人才能真正这样做?

  参考答案:

结果是让自己的修行毁于一旦,来世堕入恶趣。

因为自己的修行境界并未稳固,心很容易被外境染污。

  如果深信因果,对护心的重要性与窍诀有深刻的了解和体会,并且正知正念已达到了非常稳固境界的人,即使在不良的环境中,心也不会受到外界污染,不会为世人所同化。

  [填空题]21假如自己曾毁坏过佛像佛塔等三宝的所依,现在应该如何忏悔?

  参考答案:

智悲光尊者的《功德藏注疏》里面说:

  “依靠三宝而造的罪业,叫做无与伦比的罪业。

如果毁坏过佛像、佛经和佛塔,则应按照二倍以上修复,然后再在三宝面前忏悔。

”比如说,自己以前毁坏过佛塔,那就要造两座以上价值形状等各方面比以前更殊胜的佛塔,造完以后再在三宝面前忏悔。

  更多内容请访问《睦霖题库》微信公众号

  [填空题]22现在有些佛教徒以高价贩卖经书,美其名曰是在弘扬佛法,但实际上将所得利润用来买房子、买轿车,这种行为有过失吗?

应该如何忏悔?

怎样卖经书才没有过失?

  参考答案:

有极大的过失。

以前如果卖过经书,现在就要印两本经书,然后再忏悔,并发誓以后再也不卖经书了。

如果你自己没有享用这些利润,全部又用来印经书倒是可以,这就没有什么过失。

  [填空题]23按照《大乘阿毗达磨》的观点,正念的对境、形相、作用分别是什么?

请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

  《大乘阿毗达磨》中说:

所谓的正念,就是于过去之事不忘而心不散乱。

它的对境是过去之事,形相是不忘,作用是心不外散。

比如说,我是个修行人,不能忘记自己以前发过菩提心,有了这种念头的摄持,心就不会往外散乱。

  [填空题]24闻所生慧

  参考答案:

在具有法相的善知识面前,听受前所未有的知识而产生的智慧。

  [填空题]25思所生慧

  参考答案:

反反复复思维其中意义,之后所得的智慧。

  [填空题]26圣者七财

  参考答案:

智慧、信心、多闻、持戒、布施、知惭、有愧。

  [填空题]27当听到别人的赞美时,我们自然会生欢喜心,为什么作者说这不应理?

  参考答案:

这种赞美我们的声音,如果去分析,它是一种很短暂的法,显现后无间即入于寂灭,不再存在。

而它本身又是一种无情法,不可能有“我要赞美某人”的分别意念。

它只是一种响声,由微尘的不同振动频率而组成,与自然界的水声风声没有区别,对这样的无情现象,理应不能生执爱,认为它在赞美自己而为之高兴。

  [填空题]28我们在学佛的过程中,对佛法所讲的内容是否可以产生怀疑?

为什么?

  参考答案:

在学佛的过程中,对佛法的道理,不管是胜义谛还是世俗谛,可以产生一些怀疑。

因为有了怀疑,才会进一步深入了解,从而断除怀疑,获得定解。

从佛教历史来看,以前也有许多高僧大德先是对佛教存有怀疑,有各种不解之处,后来通过闻思修行完全解除了疑团,最终才获得了成就。

  [填空题]29在修学佛法的时候,智慧是最重要的吗?

如果不是,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请说出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

对修行人来说,智慧的高低并不是最重要,具有正知、人格稳重才最关键。

有些修行人智慧出众,也具有强烈的信心,但由于没有以正知经常观察自己的三门,从而经常触犯戒律、生起恶念,将相续中的智慧全部都漏光了。

而有一部分人,虽然智慧并不太高,但是人却十分稳重,经常以正知观察自己的三门,问“我到底在干什么,口里在说什么,心里在想什么,身体在做什么”,这样的人修行才会比较踏实,最后才会获得成就。

  [填空题]30有人说:

  “别人赞美我的时候,他必然很快乐。

我已经发了菩提心,众生快乐我也快乐,所以我喜欢赞叹,主要是随喜别人的快乐。

”这种说法你如何驳斥?

  参考答案:

你既然能对众生的快乐感到高兴,那么这种随喜应该很广大,可以遍及每一个众生吧!

但实际上你的心好像很会拣择,当别人赞叹你的敌人时,你为什么不去随喜呢?

那时你不但不高兴,反而生起嗔恼痛苦,这与你的说法完全相反。

别人的名声传扬各方而喜悦时,你在旁边的心境如何呢?

可见,你的说法自相矛盾。

  [填空题]31有些人认为:

  “信心、智慧、精进是修行中不可缺少的条件,有了这三者,修行就一定能成功。

”对此你是怎么看待的?

  参考答案:

不管学习什么佛法,信心、智慧、精进这三者虽然都不可缺少,但有了这三者,修行也不一定就能成功。

若没有经常观察三门的正知,一段时间内可能信心、智慧、精进还不错,但一遇到不好的环境,自相续就被烦恼占据了,然后造下天大罪,非常悲惨地堕入恶趣,这种现象是非常多的。

  [填空题]32有了名声赞誉之后,会带来哪些过患?

  参考答案:

赞美称誉会使自心掉举散乱,琐事应酬不断,且损坏自己的厌离心,嫉妒具有福德才学之人,破坏圆满福慧资粮的法行。

  [填空题]33具备正念有什么功德?

请引用教证进行说明。

  参考答案:

  《宝髻经》中说:

  “正念能阻止一切烦恼,正念能制止一切魔业,正念可使我们不入歧途和恶道,正念犹如一扇门,能隔绝心和心所的所有烦恼不让其进来。

”佛陀在《华严经》中也说:

  “又若燃法灯,正念坚固器,慈爱无垢光,净除三毒暗。

  [填空题]34为什么说人身造善业、造恶业的能力均超过其余五道?

明白这个道理,对你有什么样的帮助?

  参考答案:

  

(1)一般而言,我们即生中依靠人身,若行持善法,比如发菩提心、出家、修密法,此善业的力量与地狱、饿鬼、旁生、阿修罗、天界其余五道相比遥遥领先,此生此世完全可以永远舍弃天灵盖。

同样,这个人身造恶业的能力也远远超过余道众生,换句话说,今生今世也可成为决定无法脱离恶趣的罪魁祸首。

为什么呢?

如果你对上师、三宝、因果等生邪见,口中谩骂,心里诋毁,此罪业短短的时间就可以造下,牦牛和地狱众生都做不到。

尤其现在科学迅速发展,假如一个人见解不正,制造核武器、利用原子弹,可让千千万万的众生送命,哪怕是造一个炸药,也能炸死无数生命,所以,人造恶业的能力非常可怕。

  

(2)帮助:

  (仅供参考)在实际行动中,依止上面所讲的“四想”,修持正法趋入解脱道。

对这些要经常思维,使佛法的加持和力量逐渐可以融入相续。

好好利用暇满难得的人身努力行持善法,断除一切恶法。

经常祈祷上师三宝让自己和众生早日解脱轮回苦海。

  [填空题]35有人说:

  “我正在闻思修行时,别人前来干扰破坏,故我应为了保护自己的修行而嗔恨他!

”对此你如何看待?

  参考答案:

这种理由不能成立。

在所有的修行中,安忍是最难行的,也是功德最大的,既然你要修集福德,为何不修习安忍呢?

修行人在闻思修行的过程中,遭受别人干扰是难免的。

但我们修行佛法,唯一目的是成佛利益众生,现在如果对众生发嗔恨心,岂不是从根本上违背了修行目的。

所以,为保护修行而不安忍众生损害的理由,是荒谬的。

  《佛遗教经》中说:

  “出家行道无欲之人,而怀嗔恚,甚不可也。

譬如清冷云中,霹雳起火,非所应也。

”依佛陀的教导,我们不管遇到任何情况,也不能以嗔恚对待。

经中还说哪怕是众生前来节节肢解我们,也应“当自摄心,无令嗔恨,亦当护口,勿出恶言。

  [填空题]36既然正念对我们如此重要,怎样才能生起正念,且永不退失?

请从内外缘两个角度回答。

  参考答案:

外缘是如法依止具相善知识,听闻正法。

内缘是依法反复思维,无论上师在不在自己身边,自己应随时随地存想:

佛菩萨和上师圣众,具有无边智慧神通,能无碍现见一切诸法实相,我们所有的言、行、心念,圣众们能随时清晰现见。

这样就会自然地生起惭愧心、畏惧心,进而生起正念。

  [填空题]37闻法时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疲厌的心态?

产生这种心态时,应当如何对治?

假如实在无法对治,那应该怎么办?

  参考答案:

  

(1)情况:

因讲法时间过长而感到饥饿难耐、口干舌燥,或者遭受风吹雨打、烈日暴晒等情况时,容易可心生厌烦,进而不愿意继续听法,断然放弃。

  

(2)对治:

对法一定要有耐心,要有虔诚的信心。

如果产生厌烦心,千万不要放弃,应该提醒自己:

如今我已获得暇满人身,没有沦为地狱、饿鬼、旁生,并荣幸地遇到了具有法相的上师,拥有听闻甚深教言的良机,这是无数劫中积累资粮的果报,对此我要好好珍惜!

也可以忆念佛陀和往昔的高僧大德为求法是如何苦行的。

为了这样的妙法,理所应当安忍一切艰难困苦、严寒酷暑、压力折磨,欢欢喜喜来听法。

  (3)如果讲法时间太长,你生起厌烦心,实在不愿意听,堪布阿琼在教言中说:

  “此时你可以站起来,发愿‘我不离法、不离上师’,然后离开传法的地方,否则,对上师和佛法生邪见的过患更严重。

  [填空题]38为什么说三乘佛法都强调不害众生?

请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

  《别解脱经》中可以体现出,小乘的主要原则就是不害众生。

大乘佛教在不害众生的基础上,还加上了利益众生。

而密宗无上乘,则是大利益众生,从下往上依次递进。

所以只要是一个佛教徒,无论遇到任何违缘,都应修持安忍波罗蜜多,不伤害众生。

  [填空题]39为什么要对上师有恭敬心和畏惧心,把上师当作好朋友看待不行吗?

如果整天为上师提水、做饭、做事情,这是否就是对上师恭敬?

为什么?

  参考答案:

不行。

上师如意宝说,把上师当成一个普通人,没有任何的恭敬与畏惧,那加持是根本得不到的。

倘若加持得不到,相续中不可能生起点滴功德。

所以,对上师应该有敬畏心,依靠此心,世出世间的智慧都会在相续中生起来。

  对上师的承侍,可以说是对上师的恭敬,尤其上师是大成就者,依靠这样的承侍,必定可以证悟心的本性、解脱轮回。

但假如上师不是大成就者,弟子整天做这些,只有一份善根功德而已,对解脱可能不会有什么帮助。

故应从上师那里求取法义,如法修持,这是对上师最恭敬的做法。

  [填空题]40什么叫做内收?

闻法和修行时若内收,会有什么样的过患?

  参考答案:

  

(1)内收:

闻法和修行时不能过于内收,有些人专注得有点过头,抓住一个法义就非要把它弄懂或修成,比如修风脉明点时,心一直耽著耽著……以至于身体不适,心也不适,最后出现种种违缘。

如果在闻法时仅仅专注佛法的个别词义,则只能记住一个道理,而无法记住所有道理,这就如同马熊挖雪猪子(旱獭)一样得此失彼,不可能有了知一切的时候。

  

(2)在受持佛法的时候,倘若心思过于内收,便会记一个忘一个,无法将所有内容融会贯通,还会出现昏昏沉沉、恹恹欲睡等弊端。

  [填空题]41有些人抱怨:

  “我本来正在修安忍,但他一直给我制造障碍,总让我生嗔恨心!

”这种说法对吗?

为什么?

  参考答案:

不对。

安忍并不是在没有人的环境中,自己一个人静静地修。

修安忍必须要依靠众生,若没有众生的损害,对谁生起安忍之心?

所以如果有人伤害你,这是修安忍最好的机会,千万不能生嗔恨心。

  [填空题]42有些人说汉传佛教好,有些人说藏传佛教好,这种说法到底如何圆融?

  参考答案:

二种佛教都好,都是疗治烦恼疾病的妙药。

只不过众生的根基不同,有些相应于汉传佛教,有些相应于藏传佛教中,虽然传承有别,但都可以让众生获得真实的解脱。

就像两个人所患的病不同,所服的药也不同,但最后二人的疾病通过不同的药都能痊愈。

我们不能说这个药好,那个药不好,与自己最相应的,对自己就是最好的。

同样,选择法门也是如是。

  [填空题]43有些人看到佛像就马上磕头,看到怨恨的敌人就咬牙切齿,这种做法对吗?

为什么?

  参考答案:

不对。

恭敬佛像可以积累资粮、净除业障,而敌人也是一样,依靠他的损害,自己才有机会修安忍,才能圆满安忍波罗蜜多的功德。

二者都是修行所缘,故应平等恭敬。

  [填空题]44护持正念会得到哪两种果?

请具体分析其原因。

  参考答案:

1)相续中很容易生起随念佛陀的心态。

因为从外缘来讲,我们要经常依止上师,上师就是佛的化身;从内缘来讲,我们不能做坏事,不然诸佛以慧眼能无余照见。

这种念头实质上就是随念佛。

  2)正知也自然地随之而来,有时暂时失坏也能回复。

因为如果正念没有了,经常观察三门的正知也会离开;如果有了念念不忘善法的正念,正知也会随时到来。

所以,正知和正念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关系。

  [填空题]45有人说:

  “敌人虽然是修安忍最殊胜的助缘,但他并没有利益我的发心,所以不应将功德回向给他。

”请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