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六章.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864145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PPT 页数:179 大小:32.0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六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9页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六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9页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六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79页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六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79页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六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79页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六章.ppt_第6页
第6页 / 共179页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六章.ppt_第7页
第7页 / 共179页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六章.ppt_第8页
第8页 / 共179页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六章.ppt_第9页
第9页 / 共179页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六章.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9页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六章.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9页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六章.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9页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六章.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9页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六章.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9页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六章.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9页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六章.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9页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六章.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9页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六章.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179页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六章.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179页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六章.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179页
亲,该文档总共17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六章.ppt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六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六章.ppt(17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六章.ppt

第六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教学目的:

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深刻认识发展生产力,不断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深刻认识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教学重点和难点:

正确认识改革开放以前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成果和认识的曲折发展。

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形成、特点和意义以及相互间的辨证关系。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2,3,1,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一节,一,二,社会主义的本质的提出和科学内涵,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第一节社会主义本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和科学内涵,2、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促使人们研究这一问题,

(一)为什么要提出社会主义本质问题?

1、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促使人们研究这一问题,3、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挫折迫使人们研究这一问题,反右斗争,1、一大批人受到不公正待遇;55.2877万人被划为右派,31.5000万人被划为中右,“文革”后只有3000人没有改正。

2、破坏了民主法制建设;,3、导致了理论失误:

导致了“八大二中全会”主要矛盾的判断;提出了用政治思想划分阶级的标准。

“大跃进”,1、浪费了财富,破坏了生产,直接经济损失1200亿。

(1吨生铁成本,大高炉108元,小高炉345元,炼不出有用的铁来。

农业减产,工业下降。

),2、间接损失浪费了8年时间。

3、导致大量人口非正常死亡。

4、挫伤了广大人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

建国以来,1960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57,这是为什么?

1960年减少人口1000多万,1961年继续减少348万,累计减少2158万。

过程:

1958年8月提出,“十一”前完成,74万个农业合作社合2.6万个人民公社,全国平均31个合作社并成一个人民公社,99%的农户加入了人民公社。

“人民公社”,特点:

“一大二公三纯”;工农商学兵五位一体;政社合一;,目的:

适应“大跃进”运动的需要;探索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具体形式。

结果:

共产风,平均主义,大锅饭盛行。

实际上是生产关系的大跃进。

文化大革命,造成了大批的冤假错案。

起因:

说法很多,阶级斗争必然说;权力斗争说;乌托邦碰壁说;毛泽东帝王思想说;,毛想建立一个理想的新社会,损失:

损失8000亿元,(相当于1949-1979年基本建设投资的5/6);整了1亿人;死了2000万人;8亿人口中有2.5亿(31%)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失误:

通过阶级斗争达到理想社会;,忽视生产力的发展;限制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的作用;盲目追求“一大二公”;,教训一:

离开本国实际,照抄马克思主义照搬苏联模式教条主义,把活生生的社会主义实践教条化为一个各国必须仿效的公式:

社会主义=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教训二:

脱离生产力,一味拔高生产关系,违背经济规律主观主义,以阶级斗争为纲,放弃发展生产力。

抓革命促生产。

误以为用先进的生产关系就可以把落后的生产力带起来。

由此我们得到的结论是:

“什么叫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没有搞清楚。

不搞清什么叫社会主义这个基本理论问题,离开本国实际,照抄马恩原著、照搬苏联模式,是绝对搞不成社会主义的。

2、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促使人们研究这一问题,

(一)为什么要提出社会主义本质问题?

1、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促使人们研究这一问题,3、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挫折迫使人们研究这一问题,2、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促使人们研究这一问题,分歧和争论:

1,1979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姓“资”还是姓“社”?

2,1980年,建立经济特区,姓“资”还是姓“社”?

3,1990年,股份制,姓“资”还是姓“社”?

4,1992年,市场经济,姓“资”还是姓“社”?

2、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促使人们研究这一问题,

(一)为什么要提出社会主义本质问题?

1、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促使人们研究这一问题,3、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挫折迫使人们研究这一问题,2、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促使人们研究这一问题,3、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挫折迫使人们研究这一问题,苏联解体、东欧剧变降下的旗帜,升起的困惑,社会主义国家:

155个占世界陆地面积:

24%7.5%人口总数:

16亿12.7亿共产党组织:

180130个党员人数:

91006400万人,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向何处去?

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问题。

社会主义可以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发生并取得胜利,但社会主义不可能在经济文化落后状态中最终建成。

各个社会主义国家几乎都面临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该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性课题。

邓小平: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1)从总结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教训入手,不断对“什么不是社会主义”进行思考。

(2)通过对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原则的把握,逐渐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

(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过程,1、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认识的逐步深化-理论上,

(1)从总结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教训入手,不断对“什么不是社会主义”进行思考。

先后指出了十个不是社会主义: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僵化封闭不能发展社会主义;照搬外国经验也不能发展社会主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没有法制也没有社会主义;不重视物质文明搞不好社会主义;不重视精神文明也搞不好社会主义。

(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1、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认识的逐步深化,

(2)通过对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原则的把握,逐渐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

(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1、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认识的逐步深化,“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

”,1980年邓小平首次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这一概念,

(2)通过对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原则的把握,逐渐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

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一个是公有制为主体,一个是共同富裕。

年底,他进一步指出:

“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

”,

(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1、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认识的逐步深化,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著名论断。

(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2、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概括了社会主义本质-实际上,1.社会主义本质的提出是一个动态过程,邓小平描述社会主义的本质时用了五个动词:

“解放”“发展”“消灭”“消除”“达到”。

充分说明社会主义是一个动态过程,社会主义的本质也有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

(三)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2.从本质理论的三个层次认识社会主义,

(1)生产力层次:

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突出生产力的首要基础地位)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要求;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要求。

(2)生产关系层次:

社会主义根本方向改革生产关系也是发展生产力;社会关系是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

2.从本质理论的三个层次认识社会主义,(3)目标层次: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在目的和目标的层次上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社会主义根本原则;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是社会主义本质内容。

2.从本质理论的三个层次认识社会主义,(4)社会主义本质体现了三个层次统一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的统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发展生产力与实现共同富裕的统一;目的与手段的统一;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与最终目标的统一。

2.从本质理论的三个层次认识社会主义,

(二)社会主义的本质科学内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突出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要地位,2.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

(二)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首先,这一概括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的题中应有之义其次,这一概括还把“发展生产力”和“解放生产力”统一起来,

(二)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2.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指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目标,并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阐明了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从生产力角度讲的),“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从生产关系角度讲的),“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则是从社会主义本质和理想目标角度讲的)。

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达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

没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基础,共同富裕就无法实现;离开了共同富裕这一目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也就失去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的意义。

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也是一个受到“基础”制约和“目标”引导的过程。

对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思考:

首先,消灭剥削包括两层含义:

一是消灭剥削制度,二是消灭剥削现象。

两极分化,是指在社会财富的分配上向贫富两极积累、最终导致阶级分化。

其次,我们不能把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的“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要求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完全做到。

(二)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如果导致两极分化,改革就算失败了。

会不会产生新的资产阶级?

个别资产阶级分子可能会出现,但不会形成一个资产阶级。

”,

(二)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对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思考:

对实现共同富裕的思考:

实现共同富裕,是走向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所必经的阶段。

既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以及一切剥削阶级社会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作为共产主义第一阶段要始终为之奋斗的最终目标,

(二)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案例:

华西村,华西村:

是全国农村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典型,2004年,华西村人均工资收入12.26万元。

同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293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22元。

华西人的收入是全国农民的41.76倍、城镇居民的13.01倍。

2009年,华西村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中国第一村,华西村创造了中国世界纪录协会多项世界之最、中国之最。

案例:

华西村,2011年10月8日,由华西村村民每户出资1000万元,筹资30亿元人民币建起的高328米的“黄金酒店”龙希国际大酒店剪彩开业。

该酒店,是中国国内最大的单体酒店之一,也是华西村为迎接和庆祝华西五十年村庆的一大献礼。

据悉,酒店顶部的61层会有空中花鸟园、空中游泳池;酒店二楼则设有2000平方米的购物区。

有人指责高楼是“炫富工程”。

但华西村老书记吴仁宝认为,这是“农村城市化”的体现,“让城里人到农村来花钱”。

45,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打破了“大锅饭”,逐步克服了分配上的平均主义,这是一种进步。

但应当注意到,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条件下,人们的收入差距逐渐拉大了,各项测评收入差距的指标明显偏高。

基尼系数已超过0.45,高于国际警戒线0.4的标准,也超过了美、英等西方国家的基尼系数。

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应当在现阶段深刻领会和把握邓小平的“消除两极分化”的思想,并且作为一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理论问题加以研究和探索。

46,47,基尼系数,按照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

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根据黄金分割律,其准确值应为0.382。

一般发达国家的基尼指数在0.24到0.36之间,美国偏高,为0.4。

中国大陆基尼系数2010年超过0.5,已跨入收入差距悬殊行列,财富分配非常不均。

1999年2010年全国居民基尼系数,由此可见,全国居民基尼系数逐年攀升,收入差距逐渐扩大。

据世界银行的测算,欧洲与日本的基尼系数也不过在0.24-0.36之间。

越接近紫色,收入越不均;越接近蓝绿色,收入越平均。

深绿色:

少于0.25;草绿色:

0.250.29黄色:

0.300.34浅橙色:

0.350.39橙色:

0.400.44粉红色:

0.450.49大红色:

0.500.54深红色:

0.550.59超深红色:

不少于0.60,51,援引新华社和中国经济网2010年5月10日的文章: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所长、中国劳动学会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苏海南认为,目前我国的收入差距正呈现全范围多层次的扩大趋势。

当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达到3.3倍,国际上最高在2倍左右;行业之间职工工资差距也很明显,最高的与最低的相差15倍左右;不同群体间的收入差距也在迅速拉大,上市国企高管与一线职工的收入差距在18倍左右,国有企业高管与社会平均工资相差128倍。

北京师范大学收入分配与贫困研究中心主任李实从上世纪80年代起参与了4次大型居民收入调查。

他说,收入最高10%人群和收入最低10%人群的收入差距,已从1988年的7.3倍上升到2007年的23倍。

思考,贫富差距如此之大,结合实际。

谈谈你对这一问题有何对策?

专家对基尼系数现状的应对措施:

1.改变现行税制在调节收入分配方面的制度缺陷,完善税收调节体系,使税收调节分配的功能在居民收入、存量财产、投资收益等各个环节得到有效发挥。

2.运用综合调控手段,加强对高收入阶层的税收调控。

3.把“富民优先”作为经济发展新阶段以及解决基尼系数拉大问题的重大经济政策,对低收入者实施积极的税收扶持政策。

4.完善配套措施,加大对非常态高收入阶层收入的监管。

目前,高收入阶层主要为企业家、影视歌星球星、垄断行业从业者、政府官员“寻租”灰色收入者、非法地下经济暴发户等。

建立有效的个人收入监控机制,做好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

53,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实践意义,理论意义,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一次飞跃,由空想到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四次飞跃:

第二次飞跃,由理论到实践,第三次飞跃,由一国到数国,第四次飞跃,由传统到特色,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深化,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本质的概念中,没有提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由此产生了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是否属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范畴的不同理解。

有些人认为,既然邓小平的概括中没有提,表明在他看来它们不属于社会主义的本质;按照这样的认识,他们认为在推进改革的进程中,没有必要继续强调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问题,究竟哪种所有制能够成为社会的主体,应当由各种所有制在平等竞争中自发地形成。

辩析一种认识?

社会主义本质与特征的相互关系,3.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社会主义本质,江泽民:

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新社会本质要求;发展上升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本质。

胡锦涛: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如何评价社会主义本质理论,1.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理解。

2.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当作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传统观念,揭示了实现社会主义本质与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3.从根本上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做出了重大发展,为判断改革开放是非得失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4.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时代的要求,明确了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方向和根本任务。

为什么要重新认识社会主义本质,1.传统社会主义观点的模糊2.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受到挫折3.周边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影响4.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经验教训总结,1.传统社会主义观点的模糊,第一,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

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前提;第二,生产资料所有制:

生产资料归统一的全社会所有;第三,划分为两个阶段,由低级到高级,由按劳分配到按需分配;第四,实行计划经济,废除商品和货币;第五,消灭了阶级和阶级差别,国家逐步消亡;第六,人成了社会和自然界的主人,实现了人的全面发展。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特征是生产资料公有和按每个人的劳动量分配产品;社会主义时期的政治特征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小农经济国家必须通过发展商品生产等中间环节走向社会主义;学会利用资本主义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重视文化建设,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1.传统社会主义观点的模糊,斯大林模式特征:

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1.传统社会主义观点的模糊,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未突破苏联模式的基本框架:

目标是“一大二公三纯四平均”;途径是不断改变和拔高生产关系;手段是阶级斗争政治运动。

结论:

长期无法搞清楚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手段和目的,将制度设计等同于社会本质。

1.传统社会主义观点的模糊,2.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受到挫折,结论:

长期无法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官员腐败、政府无能、贫富差距扩大,必将失去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3.周边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影响,这些国家或地区在20世纪1960年代到1980年代经济飞速成长,但在这之前他们只是以农业和轻工业为主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它们利用西方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机会,吸引外地资本和技术,利用本地的劳动力优势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迅速走上发达国家或地区的道路,成为东亚经济火车头。

结论:

只有突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本质中的作用和地位,才能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推进现代化。

4.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历史经验总结,结论:

离开生产力水平抽象地谈论社会主义,误以为只要不断改变生产关系,提高公有化程度,就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1,2,3,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第二节,一,二,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坚持科学发展,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1.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

2.解放生产力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

3.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科技革命的创新期,人力资本的积累期,我国经济的起飞期,世界局势的缓和期,世界经济增长的黄金期,重大的战略机遇期,我国的发展进入关键时期:

第一道坎:

顺利跨过人均1000美元,第二道坎:

迈过人均10003000美元;面临两个前途:

一是顺利进入黄金期,实现经济起飞,二是出现“拉美化”现象,经济长期徘徊,一蹶不振。

拉美化现象,“拉美化”现象的出现:

拉美是20世纪60、70年代之交开始走向工业化、现代化发展的轨道的。

在一段时间里,拉美的有些国家譬如巴西等的现代化进程推进的比较顺利,而另外一些国家如哥伦比亚则从来就没有认真地走向过工业化的发展道路。

从参与全球化的方式来看,拉美国家走了一条典型的“外资主导型”开放道路。

依靠拥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和开放市场等比较优势,大量的引进外资,主要是西方发达国家及大型跨国公司的资本进入,带动本国的经济发展。

拉美化现象,20世纪90年代,拉美普遍实行新自由主义改革,并借此获得了一段比较快的经济发展时期。

但从总体上来说,拉美在工业化、现代化道路上走的非常不稳定。

有时候是走两步退一步,有时候则是走一步退三步。

这当中出现的剧烈的社会冲突,以及由此带来的对个人对整个社会的损失都很明显。

而且随着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程度以及参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外资主导型”的对外开放的负面作用就会进一步显露出来,成为制约其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甚至损害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现代化的未来。

认清社会发展阶段的重要性,避免“拉美化”陷阱如贫富悬殊扩大、腐败严重、国有企业效率低下、社会治安恶化、城市人口过多、地下经济泛滥、对外资依赖性强、金融危机频繁和政局不稳定,等等。

黄金发展机遇期(社会转型期),二、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一)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提出和内涵(三)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一)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马克思根据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一部分、生产力中包含科学的论断,强调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科学技术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理论。

(1)马克思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一部分,生产力中包含科学的论断;

(2)1953年毛泽东提出要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建设我们的国家;(3)1956年周恩来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

(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提出和内涵,1.论断的演进过程,(4)1958年,毛泽东又提出现在要一个技术革命,把党的工作重点放到技术革命上来;(5)1978年,邓小平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6)江泽民提出了“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1.论断的演进过程,先进生产力的含义,第一,高素质的生产劳动者,高科技含量的生产资料和高科技含量的劳动对象。

第二,各种生产要素之间的先进科学的结合方式和管理方式。

第三,环境破坏轻,资源消耗少,投入小、产量大的经济效益。

第四,对社会全面发展起着积极的、巨大的推动作用。

1.论断的演进过程,(7)胡锦涛提出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革命力量”;(8)习近平提出“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

科学技术具有乘数作用:

科学技术在现代生产力系统中起第一位的变革作用。

生产力=科学技术x(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科学技术具有先导作用:

科学技术对生产具有了主导作用和超前作用。

20世纪中叶以前:

生产技术科学20世纪中叶以后:

科学技术生产,

(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提出和内涵,科学技术和劳动者相结合,提高劳动者素质,使劳动者高度智能化,我们常说,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素。

这里讲的人,是指有一定的科学知识、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来使用生产工具、实现物质资料生产的人。

劳动者只有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丰富的生产经验,先进的劳动技能,才能在现代化的生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美国福特公司的实例,从中可以看出:

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这是当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

20世纪初,美国福特公司的一台电机出了毛病,需在不停机的情况下找出问题,著名的物理学家、电机专家斯坦门茨检查后,在电机外壳上画了一条线,指出“打开电机,在记号处把里面的线圈减少16圈。

”,索要了10000$的酬劳,清单如下:

画线1$知道在哪画9999$,不同文化程度的人,在智力劳动方面的能力比是,大学:

中学:

小学:

说明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越高,劳动生产能力就越大。

科学技术和劳动工具相结合,改进和创造新的劳动工具,使劳动工具高度自动化,美国每年运用计算机完成的工作量相当于4000亿人一年的工作量,个人财富:

1500亿美元,列世界各国国民生产总值47位,信息和高科技是国际经济竞争的制高点。

像微软这样的企业,没有巨型机车、没有矿山,甚至没有一个像样的厂房,每年只需推出一两种软件产品,装进几张薄薄的磁盘,就可以行销世界,为比尔盖茨带来高达100多亿美元的财富。

(三)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1.1995年后,党中央相继提出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2.进入21世纪,党中央又作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14发布,中国创新能力稳中有升,国家创新指数排名居19位研究显示,2013年全球创新格局未发生明显变化,入围全球前十强的国家与上年完全相同。

前5位国家的排名保持不变,依次为美国、日本、瑞士、韩国和以色列。

丹麦、瑞典、荷兰、德国、芬兰分列第6至10位。

金砖国家除中国外,排名仍然处于落后位置。

俄罗斯、南非均比上年下降1位,分列第33和第36名;巴西和印度的排名不变,分列第38和第39位。

注:

国家创新指数标准包括:

创新资源、知识创造、企业创新、创新绩效、创新环境。

国家创新指数与人均GDP的相关性,日本在战后20多年时间里,一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韩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