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真题精选.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8864830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15.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针灸学真题精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针灸学真题精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针灸学真题精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针灸学真题精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针灸学真题精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针灸学真题精选.docx

《针灸学真题精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针灸学真题精选.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针灸学真题精选.docx

针灸学真题精选

  [单项选择题]

  1、奇经八脉中与任脉在咽部相会的经脉是()

  A.阳跷脉

  B.督脉

  C.阴维脉

  D.阳维脉

  E.阴跷脉

  参考答案:

C

  参考解析:

阴维脉起于小腿内侧足三阴经交会之处,沿下肢内侧上行至腹部,与足太阴脾经同行,到胁部,与足厥阴经相合,然后上行至咽喉,与任脉相会。

  [单项选择题]

  2、以上各组经脉中,皆与胃相联系的是()

  A.足厥阴、足少阳、足少阴经

  B.手太阴、足阳明、手厥阴经

  C.足太阴、手阳明、足厥阴经

  D.足阳明、手阳明、手厥阴经

  E.足厥阴、手太阳、足太阴经

  参考答案:

E

  [单项选择题]

  3、属于腧穴远治作用的是哪个()

  A.睛明治疗眼病

  B.下脘治疗胃痛

  C.大椎退热

  D.合谷治疗五官病

  E.听宫治疗耳鸣

  参考答案:

D

  [单项选择题]

  4、经脉循行联系上齿的为()

  A.足少阴肾经

  B.手阳明大肠经

  C.足少阳胆经

  D.足阳明胃经

  E.足太阳膀胱经

  参考答案:

D

  参考解析:

入牙齿的经脉有大肠经和胃经。

其中胃经入上齿中,大肠经入下齿中。

故本题选D。

  [单项选择题]

  5、足三阳经主治相同的是()

  A.胸部病、神志病

  B.咽喉病、热病

  C.神志病、热病

  D.前阴病、妇科病

  E.神志病、脏腑病、妇科病

  参考答案:

C

  [单项选择题]

  6、进入阴毛中,上达小腹的经然是()

  A.任脉

  B.冲脉

  C.足太阴脾经

  D.足厥阴肝经

  E.足少阴肾经

  参考答案:

D

  参考解析:

足厥阴肝经:

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指丛毛之际,上循足跗上廉,去内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阴之后,上腘内廉,循股阴,入毛中,环阴器,抵小腹,挟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

  故本题选D。

  [单项选择题]

  7、以上选项中,属于奇穴特性的是()

  A.以痛为输

  B.是经验效穴

  C.主治病证较多

  D.归属于十四经脉

  E.是腧穴的主要组成部分

  参考答案:

B

  [单项选择题]

  8、耳尖直上,当入发际1.5寸处的腧穴是()

  A.曲鬓

  B.完骨

  C.率谷

  D.角孙

  E.风池

  参考答案:

C

  参考解析:

风池穴,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完骨穴,头部耳后乳突后下方凹陷处。

曲鬓穴,在头部,当耳前鬓角发际后缘的垂线与耳尖水平线交点处。

率谷穴,耳尖直上入发际

  1.5寸。

  故本题选C。

  [单项选择题]

  9、有关奇穴,叙述正确的是()

  A.无固定位置

  B.无固定名称

  C.又称为压痛点

  D.又称为天应穴

  E.多数对某些病证有特殊疗效

  参考答案:

E

  [单项选择题]

  10、手阳明大肠经的手三里穴位于()

  A.曲池穴下1寸处

  B.曲池穴下2寸处

  C.曲池穴下3寸处

  D.阳溪穴上8寸处

  E.阳溪穴上9寸处

  参考答案:

B

  参考解析:

手三里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处;而曲池在肘横纹外侧端,前臂骨度分寸为12寸。

因此手三里位于曲池穴下2寸处,阳溪穴上10寸处。

故本题选B。

  [单项选择题]

  11、前额两发角(头维)之间的骨度分寸是多少()

  A.6寸

  B.8寸

  C.9寸

  D.12寸

  E.13

  寸

  参考答案:

C[单项选择题]

  12、宜点刺出血,应首选()

  A.少商

  B.鱼际

  C.太渊

  D.经渠

  E.列缺

  参考答案:

A

  参考解析:

井穴分布在指、趾末端,为经气所出,如水的源头。

一般点刺出血适宜于血热患者,使热从源头祛除,故多取井穴。

选项中只有少商为井穴。

故本题选A。

  [单项选择题]

  13、股骨大转子至腘横纹的骨度分寸是()

  A.13寸

  B.14寸

  C.16寸

  D.18寸

  E.19

  寸

  参考答案:

E

  [单项选择题]

  14、按照五行生克关系,治疗胆经实证应首选()

  A.足临泣

  B.足窍阴

  C.丘墟

  D.侠溪

  E.阳辅

  参考答案:

E

  参考解析:

  《难经·六十九难》提出"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将五输穴配属五行,然后按"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的原则,虚证用母穴,实证用子穴。

这一取穴法称为子母补泻取穴法,临床应用很广泛,分为本经子母补泻和他经子母补泻两种。

题中诸选项均为胆经的腧穴,胆经五行属木,据"阴井木,阳井金",其子穴五行应属火,为经穴阳辅。

故本题选E。

  [单项选择题]

  15、肘横纹(平肘尖)至腕掌(背)侧横纹的骨度分寸是()

  A.6寸

  B.8寸

  C.9寸

  D.12寸

  E.13

  寸

  参考答案:

D

  [单项选择题]

  16、小肠的下合穴是()

  A.上巨虚

  B.下巨虚

  C.足三里

  D.阳陵泉

  E.委中

  参考答案:

B

  参考解析:

小肠的下合穴是下巨虚。

上巨虚是大肠的下合穴;足三里是胃的下合穴;阳陵泉是胆的下合穴;委中是膀胱的下合穴。

故本题选B。

  [单项选择题]

  17、后溪的主治病证是()

  A.乳痈

  B.气喘

  C.癫狂痫

  D.目视不明

  E.齿痛

  参考答案:

C

  [单项选择题]

  18、气病的八会穴是()

  A.中脘

  B.太渊

  C.膻中

  D.悬钟

  E.章门

  参考答案:

C

  参考解析:

膻中为气会,故气病选之。

附:

八会穴。

脏会章门、腑会中脘、气会膻中、血会膈俞、筋会阳陵泉、脉会太渊、骨会大杼、髓会绝骨(悬钟)。

  [单项选择题]

  19、位于前臂后区,腕背横纹上1寸,尺骨头桡侧凹陷中的腧穴是()

  A.后溪

  B.内关

  C.外关

  D.养老

  E.支沟

  参考答案:

D

  [单项选择题]

  20、眶上神经痛取攒竹穴的刺法为()

  A.向外平刺

  B.直刺

  C.向下斜刺

  D.向内平刺

  E.向上斜刺

  参考答案:

A

  参考解析:

根据攒竹穴的位置,应该选用平刺法。

排除

  B、C、E。

临床此穴鲜有用向内平刺的。

故本题选A。

  [单项选择题]

  21、手太阳小肠循行联络的脏腑有()

  A.肺

  B.脾

  C.肾

  D.胃

  E.胆

  参考答案:

D更多内容请访问《做题室》微信公众号

  [单项选择题]

  22、位于下腹部,脐中下4寸,前正中线上的腧穴是()

  A.关元

  B.气海

  C.膻中

  D.中脘

  E.中极

  参考答案:

E

  [单项选择题]

  23、下列各项,不是足太阴经主治范围的是()

  A.妇科病

  B.胃病

  C.前阴病

  D.心病

  E.脾病

  参考答案:

D

  参考解析:

足太阴经主治脾胃病、前阴病、妇科病。

故本题选D。

  [单项选择题]

  24、善于治疗遗尿、小便不利、癃闭等泌尿系病证的腧穴是()

  A.阴陵泉

  B.膻中

  C.中极

  D.气海

  E.关元

  参考答案:

C

  [单项选择题]

  25、肺俞穴的主治病证是()

  A.肘臂疼痛

  B.胃脘痛

  C.呃逆、呕吐

  D.腹痛、腹泻

  E.咳嗽、气喘

  参考答案:

E

  参考解析:

肺俞穴为肺之背俞穴,主治:

①咳嗽、气喘、咳血等肺疾;②骨蒸潮热、盗汗等阴虚病证。

故本题选E。

  [单项选择题]

  26、在脊柱区,横平第7颈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

  0.5寸的腧穴是()

  A.哑门

  B.太阳

  C.定喘

  D.腰痛点

  E.夹脊穴

  参考答案:

C

  [单项选择题]

  27、治疗胃痛寒邪犯冒证的首选配穴是()

  A.胃俞

  B.太冲

  C.膈俞

  D.气海

  E.三阴交

  参考答案:

A

  参考解析:

治疗胃痛的主穴有足三里、内关、中脘,寒邪犯胃者,加胃俞。

故本题选A。

  [单项选择题]

  28、治疗便秘的主穴是()

  A.天枢、神阙、足三里、公孙、合谷

  B.天枢、支沟、水道、归来、丰隆

  C.天枢、上巨虚、阴陵泉、水分、合谷

  D.天枢、支沟、下脘、关元、合谷

  E.天枢、支沟、足三里、中脘、太冲

  参考答案:

B

  参考解析:

便秘治法为调理肠胃,行滞通便,取穴以足阳明、手少阳经穴为主。

主穴取天枢、支沟、水道、归来、丰隆。

神阙、合谷、中脘、足三里等穴均为配穴。

故本题选B。

  [单项选择题]

  29、阑尾穴的定位是()

  A.在膝上部,髌底的中点上方2寸处

  B.在小腿外侧,腓骨小头直下2寸

  C.屈膝,在髌韧带两侧凹陷处

  D.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5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

  E.在小腿前侧上部,当犊鼻下5寸,胫骨前缘旁开一横指

  参考答案:

E

  [单项选择题]

  30、外邪由皮毛传入脏腑的途径,依次是()

  A.络脉-孙脉-经脉

  B.络脉-经脉-孙脉

  C.经脉-孙脉-络脉

  D.孙脉-络脉-经脉

  E.孙脉-经脉-络脉

  参考答案:

D

  参考解析:

孙络分布范围最广,最先接触到病邪。

疾病发展由表及里从孙络、络脉、经脉逐步深入。

  [单项选择题]

  31、三棱针点刺法常取的腧穴是()

  A.十宣、井穴

  B.曲泽、委中

  C.肺俞、胃俞

  D.合谷、太冲

  E.列缺、照海

  参考答案:

A

  [单项选择题]

  32、治疗胎位不正,应首选()

  A.隐白

  B.至阴

  C.大敦

  D.昆仑

  E.太溪

  参考答案:

B

  参考解析:

至阴主治治位不正、难产。

至阴,井穴,位于足小趾外侧趾甲根角旁

  0.1寸。

主治:

胎位不正、滞产;头痛,目痛;鼻塞,鼻衄。

  [单项选择题]

  33、有温补肾阳作用的灸法是()

  A.隔姜灸

  B.隔蒜灸

  C.隔盐灸

  D.隔附子饼灸

  E.瘢痕灸

  参考答案:

D

  [单项选择题]

  34、足少阳胆经行于()

  A.下肢内侧前缘

  B.下肢外侧前缘

  C.下肢内侧后缘

  D.下肢内侧中线

  E.下肢外侧中线

  参考答案:

E

  参考解析:

足阳明经行于下肢外侧前线;足少阳经行于下肢外侧中线;足太阳经行于下肢外侧后线。

  [单项选择题]

  35、隔附子饼灸的适应证是()

  A.瘰疬、初起的肿疡

  B.风寒痹痛、呕吐

  C.吐泻并作、中风脱证

  D.因寒而致的呕吐、腹痛

  E.疮疡久溃不敛

  参考答案:

E

  [单项选择题]

  36、取头顶、项部以及上背部的腧穴,患者应取的体位为()

  A.仰卧位

  B.侧卧位

  C.俯卧位

  D.仰靠坐位

  E.侧伏坐位

  参考答案:

C

  参考解析:

体位总结:

仰卧位:

前身部,头面,颈部,胸腹,四肢。

侧卧位:

侧身部,侧头,胁肋,侧腰,臀部,四肢侧面。

俯卧位:

后身部,头项,背,腰,臀,下肢背侧。

仰靠坐位:

头面,颈,胸,四肢。

侧伏坐位:

侧头,面颊,耳,颈侧,上肢。

俯伏坐位:

头顶,后头,项,肩,背,上肢。

  [单项选择题]

  37、隔蒜灸的适应证是()

  A.瘰疬、初起的肿疡

  B.哮喘、肺痨、瘰疬

  C.吐泻并作、中风脱证

  D.因寒而致的呕吐、腹痛

  E.命门火衰而致的阳痿、早泄

  参考答案:

A

  [单项选择题]

  38、下列属于晕针的原因的是()

  A.患者身体强壮

  B.患者精神紧张

  C.针刺体位舒适

  D.选穴太少

  E.手法刺激太轻

  参考答案:

B

  参考解析:

晕针是在针刺过程中患者发生的晕厥现象。

多数由于患者体质虚弱,精神紧张,或疲劳、饥饿、大汗、大泻、大出血之后或体位不当造成,部分由于医者在针刺时手法过重,而造成针刺时候留针过程中发生晕针。

  [单项选择题]

  39、带脉的功能是()

  A.调节全身阴经经气

  B.涵蓄十二经气血

  C.调节六阴经经气

  D.调节肢体运动

  E.约束纵行躯干的诸条经脉

  参考答案:

E

  [单项选择题]

  40、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是()

  A.原穴

  B.络穴

  C.俞穴

  D.郄穴

  E.募穴

  参考答案:

C

  参考解析:

原穴是脏腑原气输注、经过和留止于十二经脉四肢部的腧穴;络穴是十五络从经脉分出之处的腧穴;郄穴是各经经气深聚的部位,脏腑之气汇集于胸腹部的腧穴是募穴和背俞穴。

  [单项选择题]

  41、足三阳经的循行走向规律是()

  A.从胸走手

  B.从手走胸

  C.从手走头

  D.从头走足

  E.从胸腹走足

  参考答案:

D

  [单项选择题]

  42、大肠的下合穴是()

  A.上巨虚

  B.下巨虚

  C.足三里

  D.天枢

  E.委中

  参考答案:

A

  参考解析:

下巨虚为小肠下合穴,足三里为胃下合穴,委中为膀胱之下合穴,天枢为大肠之募穴。

  [单项选择题]

  43、足三阴经在内踝上8寸以上肢体部的分布规律是()

  A.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

  B.少阴在前,厥阴在中,太阴在后

  C.厥阴在前,少阴在中,太阴在后

  D.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E.太阴在前,少阴在中,厥阴在后

  参考答案:

D

  [单项选择题]

  44、前额疼痛应选择哪条经脉的穴位治疗()

  A.阳明经

  B.少阳经

  C.太阳经

  D.厥阴经

  E.少阴经

  参考答案:

A

  参考解析:

太阳经头痛表现在后枕部,少阳头痛为侧头痛,阳明头痛为前额痛,厥阴头痛为巅顶痛。

  [单项选择题]

  45、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

  1.5寸的腧穴是什么()

  A.肝俞

  B.心俞

  C.肺俞

  D.肾俞

  参考答案:

C

  [单项选择题]

  46、外感头痛选取下列哪组穴位()

  A.列缺、头维、风池

  B.曲池、后溪、外关

  C.百会、足三里、申脉、大椎

  D.列缺、百会、太阳、风池

  E.天柱、太冲、内关、合谷

  参考答案:

D

  参考解析:

肺主皮毛,太阳主一身之表,外感头痛取手太阴、足太阳经穴为主。

治疗主穴:

列缺、百会、太阳、风池。

  [单项选择题]

  47、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

  1.5寸的腧穴是什么()

  A.肝俞

  B.肾俞

  C.脾俞

  D.肺俞

  E.心俞

  参考答案:

D

  参考解析:

肾俞(B)在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

  1.5寸;脾俞(C)位于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

  1.5寸;心俞(E)在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

  1.5寸。

  [单项选择题]

  48、患者,女,46岁。

2周来,自觉心慌,时作时止,兼头晕,舌淡红,脉细弱。

治疗应选取何经穴为主()

  A.手太阴、足少阴经

  B.足少阴、手少阴经

  C.手厥阴、足厥阴绛

  D.手少阴、手厥阴经

  E.足少阴、手厥阴经

  参考答案:

D

  参考解析:

惊悸治以安神定悸为主,故取手少阴、厥阴经穴为主。

  [单项选择题]

  49、善于治疗疝气的腧穴()

  A.太冲

  B.隐白

  C.行间

  D.至阴

  E.悬钟

  参考答案:

C

  [单项选择题]

  50、患者,男,24岁。

脘腹胀痛,痛甚欲便,泻后痛减,大便恶臭,伴嗳腐吞酸,不思饮食,舌苔垢腻,脉滑。

治疗时除取大肠俞、天枢、足三里穴外,还应加()

  A.内庭

  B.中脘

  C.曲池

  D.气海

  E.梁门

  参考答案:

B

  参考解析:

急性泄泻治疗主穴:

天枢、上巨虚、阴陵泉、水分。

配穴:

寒湿者,加神阙,可配合用灸法;湿热者,加内庭;食滞者,加中脘。

该患者"痛甚欲便,泻后痛减,嗳腐吞酸,不思饮食,舌苔垢腻",为食积腹泻,中脘为胃之募穴,配穴后可使食积得泻,恢复脾之正常运化。

  [单项选择题]

  51、颠顶痛除外主穴外,宜加用什么()

  A.攒竹、合谷、内庭

  B.率谷、外关、足临泣

  C.天柱、后溪、冲脉

  D.四神聪、太冲、内关

  E.百会、脾俞、阴陵泉

  参考答案:

D

  参考解析:

考点:

  [单项选择题]

  52、某患者月经淋漓不净,经血色淡,质薄,面色萎黄,神疲肢倦,气短懒言,纳果便溏,舌质淡而胖,苔白,脉沉细无力者,应选取()

  A.气海、三阴交、足三里、百会、脾俞、胃俞

  B.三阴交、足三里、肾俞、命门

  C.气海、三阴交、然谷、太溪

  D.关元、公孙、三阴交、隐白

  E.公孙、三阴交、隐白、脾俞、胃俞

  参考答案:

A

  参考解析:

根据题干资料辨证,当属脾气虚弱之崩漏,故选足三里、脾俞、胃俞培补中气,助气实而摄血;气海、百会以扶元气;三阴交为三条阴经交会穴,有补脾、统血之功。

  [单项选择题]

  53、八脉交会穴中通带脉的是哪个()

  A.足三里

  B.阳陵泉

  C.悬钟

  D.足临泣

  E.公孙

  参考答案:

D

  参考解析:

考点:

1.五输穴:

足十二位脉之气出入之所,具有治疗十二经脉、五脏六腑病变的作用。

2.原穴:

是脏腑的原气输注、经过、留止的部位。

  3.络穴:

是络脉由经脉别出部位的腧穴,也是表里两经联络之处,具有主治表里两经有关病症的作用。

4.输穴:

是脏腑之气输注之处,均位于腰脊部,俞为阳,是阴病行阳的重要处所。

5.募穴:

是脏腑之气汇集之处,均位于胸腹部。

  募为阴,是阳病行阴的重要处所。

6.八脉交会穴:

是八脉与十二经脉相交会的8个腧穴,均分布于腕踝部以下,具有主治奇经病证的作用。

7.八会穴:

是人体脏、腑、气、血、筋、脉、骨、髓之精气聚会处的8个输穴。

对各自相应脏腑、组织等病症具有特殊治疗作用。

8.郄穴:

常用于治疗本经循环部位及其所属脏腑的急性病证。

  [单项选择题]

  54、治疗目赤肿痛,应首选()

  A.大敦

  B.行间

  C.曲泉

  D.期门

  E.丘墟

  参考答案:

B

  参考解析:

行间为足厥阴经的"荥穴",肝经循行连于目系,故有去眼部热邪作用。

  [单项选择题]

  55、络穴主要治疗哪个()

  A.五脏六腑病证

  B.表里经脉病证

  C.五脏病证

  D.六腑病证

  E.急性病证

  参考答案:

B

  参考解析:

考点:

1.五输穴:

足十二位脉之气出入之所,具有治疗十二经脉、五脏六腑病变的作用。

2.原穴:

是脏腑的原气输注、经过、留止的部位。

  3.络穴:

是络脉由经脉别出部位的腧穴,也是表里两经联络之处,具有主治表里两经有关病症的作用。

4.输穴:

是脏腑之气输注之处,均位于腰脊部,俞为阳,是阴病行阳的重要处所。

5.募穴:

是脏腑之气汇集之处,均位于胸腹部。

  募为阴,是阳病行阴的重要处所。

6.八脉交会穴:

是八脉与十二经脉相交会的8个腧穴,均分布于腕踝部以下,具有主治奇经病证的作用。

7.八会穴:

是人体脏、腑、气、血、筋、脉、骨、髓之精气聚会处的8个输穴。

对各自相应脏腑、组织等病症具有特殊治疗作用。

8.郄穴:

常用于治疗本经循环部位及其所属脏腑的急性病证。

  [单项选择题]

  56、既是络穴,又是八脉交会穴的腧穴是哪个()

  A.太渊

  B.合谷

  C.后溪

  D.内关

  E.阳池

  参考答案:

D

  参考解析:

考点:

1.五输穴:

足十二位脉之气出入之所,具有治疗十二经脉、五脏六腑病变的作用。

2.原穴:

是脏腑的原气输注、经过、留止的部位。

  3.络穴:

是络脉由经脉别出部位的腧穴,也是表里两经联络之处,具有主治表里两经有关病症的作用。

4.输穴:

是脏腑之气输注之处,均位于腰脊部,俞为阳,是阴病行阳的重要处所。

5.募穴:

是脏腑之气汇集之处,均位于胸腹部。

  募为阴,是阳病行阴的重要处所。

6.八脉交会穴:

是八脉与十二经脉相交会的8个腧穴,均分布于腕踝部以下,具有主治奇经病证的作用。

7.八会穴:

是人体脏、腑、气、血、筋、脉、骨、髓之精气聚会处的8个输穴。

对各自相应脏腑、组织等病症具有特殊治疗作用。

8.郄穴:

常用于治疗本经循环部位及其所属脏腑的急性病证。

  [单项选择题]

  57、某男,牙痛甚烈,兼有口臭、口渴、便秘,脉洪。

在选取主穴基础上,加取()

  A.外关、风池

  B.内庭、二间

  C.太溪、行间

  D.解溪、足三里

  E.三间、行间

  参考答案:

B

  参考解析:

牙痛治疗主穴:

合谷、颊车、下关。

配穴:

风火牙痛者,加外关、风池;胃火牙痛者,加内庭、二间;阴虚牙痛者,加太溪、行间。

本题为胃火牙痛。

内庭和二间均为足阳明及手阳明之荥穴,荥穴有泄热作用,二经均循行于上下牙齿,有疏泄阳明经气之功。

  [单项选择题]

  58、十二经脉的命名主要结合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A.阴阳、五行、脏腑

  B.五行、手足、阴阳

  C.脏腑、手足、五行

  D.手足、阴阳、脏腑

  E.以上均不是

  参考答案:

D

  参考解析:

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

  [单项选择题]

  59、在八脉交会穴中,通督脉的是哪个()

  A.后溪

  B.公孙

  C.太渊

  D.列缺

  E.内关

  参考答案:

A

  参考解析:

考点:

1.五输穴:

足十二位脉之气出入之所,具有治疗十二经脉、五脏六腑病变的作用。

2.原穴:

是脏腑的原气输注、经过、留止的部位。

  3.络穴:

是络脉由经脉别出部位的腧穴,也是表里两经联络之处,具有主治表里两经有关病症的作用。

4.输穴:

是脏腑之气输注之处,均位于腰脊部,俞为阳,是阴病行阳的重要处所。

5.募穴:

是脏腑之气汇集之处,均位于胸腹部。

  募为阴,是阳病行阴的重要处所。

6.八脉交会穴:

是八脉与十二经脉相交会的8个腧穴,均分布于腕踝部以下,具有主治奇经病证的作用。

7.八会穴:

是人体脏、腑、气、血、筋、脉、骨、髓之精气聚会处的8个输穴。

对各自相应脏腑、组织等病症具有特殊治疗作用。

8.郄穴:

常用于治疗本经循环部位及其所属脏腑的急性病证。

  [单项选择题]

  60、按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肝经向下流注的脉是()

  A.肺经

  B.胆经

  C.心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