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村制鞋发展现状分析.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865623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蓝村制鞋发展现状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蓝村制鞋发展现状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蓝村制鞋发展现状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蓝村制鞋发展现状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蓝村制鞋发展现状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蓝村制鞋发展现状分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蓝村制鞋发展现状分析.doc

《蓝村制鞋发展现状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蓝村制鞋发展现状分析.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蓝村制鞋发展现状分析.doc

青岛市蓝村镇制鞋产业发展情况调查与分析

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2012级思政三班

曹旭宇

学号:

201202010412

青岛市蓝村镇制鞋产业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

摘要:

本文以第三人称的视角,论述了笔者的家乡---即墨市蓝村镇制鞋业发展的历史以及现状,并着重分析了当前该镇制鞋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自己的建议和思考。

关键词:

制鞋;发展;措施

文献标志码:

A中图分类号:

F016

一.引言

许多外地人认识即墨市蓝村镇,是从皮鞋开始的。

蓝村镇隶属于青岛即墨市,位于青岛市区西北,即墨市郊,地处即墨、胶州、城阳三市区交界处,总面积43.96平方公里,辖20个村庄,5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7.1万人(其中暂住人口4万人),2004年3月份被国家确定为全国重点小城镇。

蓝村镇交通位置优越。

胶济铁路、蓝烟铁路在此相接;济青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并设有出入口;三城公路、蓝岙路交汇于蓝村,交通便利,素有“胶东半岛交通枢纽”之称。

蓝村镇距离青岛国际机场30公里,青岛港口50公里。

优越的交通条件为蓝村镇的制鞋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经过20余年的努力发展,如今,这里皮鞋年产量达到1亿双,在国内仅次于温州,被称为“江北皮鞋第一镇”。

算起来,平均十几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人脚穿蓝村鞋。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制鞋业已经成为该镇的支柱性产业,鞋业红火农民富,蓝村鞋业年产值达50亿元,全镇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也达到了3.5万元。

回顾20余年的发展轨迹,蓝村镇的制鞋业在奔向发家致富的道路上经历了艰难的发展历程,终于有了今天的成就与规模。

在新的时期,面对原材料价格上涨、人工费用增加、技术水平落后、企业管理模式过时等不利因素,蓝村镇的制鞋业面临新的危机与转型,机遇与风险并在。

本文将就蓝村镇制鞋产业的发展历程做一个详细的论述,并对新时期所面临的新问题在调查的基础上做出自己的分析与解读。

二.发展历史

蓝村镇的制鞋业受青岛的制鞋历史影响很大。

众所周知,青岛市是一个以轻工业为主的城市,新中国成立以来,制鞋业在青岛的轻工业比重中占有很大的份额,比较知名的大品牌有双星、孚德、亨达、青岛皮革总公司等。

建国后,依托胶济铁路在蓝村设站这一有利条件,像双星等制鞋厂从蓝村招募了大量工人,为后来蓝村镇的制鞋产业培养了第一批技术人才。

进入到80年代后期,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过,青岛大量的制鞋企业改组改制,机械化水平提高,大量工人下岗。

恰逢下海经商的浪潮袭来,不少有经验的老鞋匠就在一起集资办起了一个皮革厂。

后来皮革厂倒闭,大家都选择了自己干,手工作坊式的小鞋厂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

一户带动两户,一家影响数家,在该镇形成了“男女老少齐上阵,家家户户办工厂”的连锁效应。

起初,由于人手不够,并且要靠纯手工制作,一个作坊一年只能做几十双鞋,不仅自己生产,还得自己出去推销。

那时,做鞋的作坊主们经常背着鞋坐火车到淄博、济南等地赶大集,往商店里送货。

如今,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曾经的那些小作坊有的被岁月淘汰了,而更多的则继续发展壮大起来,成为该镇的民营企业。

而且,与制鞋相关的皮革、化工、钢铁、物流等也都发展完备,在全镇形成了集团化经营。

截至2010年底,已经形成了产业链相对完善的、中国长江以北最大的女鞋特色产业集群。

蓝村的女鞋产品远销我国华北、西北、华东、华南地区的十几个省、市、自治区。

在全国农村和城镇中低档皮鞋,特别是女皮凉鞋市场上,蓝村鞋具有较强的影响力。

三.发展现状

(一)蓝村镇制鞋企业的规模与集聚情况

目前,整个蓝村镇有制鞋企业364家,制鞋配套企业1000多家,从业人员五万余人(其中包括两万余人外来务工人员),每年制鞋一亿双左右,鞋类总产量占全国3%左右。

该镇的制鞋业主要集中在鲁家埠、城后村、二里村三地,三地制鞋各具特色。

鲁家埠制鞋业起步最早,占整个蓝村镇鞋产量的40%左右,企业规模也都比较大,知名的有兆联鞋材、华鲁鞋材、帅帅鞋业等鞋企。

这些企业的产品大多以内销为主,近年来也有少量产品开始出口。

以华鲁鞋材为例,该企业主要生产聚氨酯鞋底,其产品除了供应本地制鞋企业外,大部分产品销往温州、江都等南方制鞋基地。

近年来,其产品成功引起日本厂商的注意,每年都可以获得外国订单并且逐年递增。

另外,这些制鞋企业的周围还集聚了上千家的鞋机、鞋饰、皮革、钢铁(用来制作模具和鞋底上的钢制勾心)、化工、物流等企业,已经形成了各种发达的专业市场,这种专业化分工协作、配套完善的鞋工业体系,正是蓝村鞋业迅猛发展的重要原因。

这种相关产业在地理空间上的聚集,使蓝村镇富集者大量的鞋业相关信息,制鞋企业能够根据市场变化快速做出反应。

(二)蓝村鞋业的品牌建设

蓝村镇的制鞋业不仅在数量与规模上在全国领先,而且在品牌建设上也卓有成效。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该镇就被冠以“江北皮鞋第一镇”的称号。

近年来,在当地政府的带领下,鞋企们紧抓品牌培育,提高产品附加值。

镇政府出台创建品牌奖励办法,激励企业加强产品质量检验和企业质量体系认证,引进先进技术和高层次人才,加快产品创新。

目前已有50家制鞋企业通过ISO9001:

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仅2013年以来,全镇共获得山东省著名商标3个,青岛市著名商标3个,形成了结构合理的品牌梯队。

2008年12月6日,“青岛蓝村女鞋产业集群规划评审会”在青岛即墨市举行。

在与会专家学者和青岛市相关领导的共同论证下,青岛蓝村女鞋产业集群规划顺利通过了论证。

这标志着未来五年,蓝村镇---这个被称为“江北皮鞋第一镇”的北方小镇,将有了自己主导产业的明确发展方向,那就是全力打造“中国北方女鞋制造基地”。

此举有助于该镇企业品牌的成长,产生区域品牌“搭载效应”。

四.面临的问题

(一)家族式管理面临挑战

家族式管理体制是指企业以家庭或是以家庭为经营主体,企业主要领导核心是以家庭成员为主的经营管理方式。

企业中的重要职位由家族的重要成员来担任,重大经营决策和方案往往是以家长的意志和伦理的思维来代替经营的规范化行为,这是私营企业管理的一些主要特征。

同样,毫不隐晦的说,蓝村镇所有的私营鞋企(大型国有制鞋企业和外资企业除外,如韩资企业三湖集团)中都是这种经营模式。

仍然以华鲁鞋材为例,该企业由乔振先先生创立,乔先生去世后其三个儿子继承了该鞋企,二儿子负责外部社会关系的处理,三儿子负责业务关系的跑通,大儿媳负责管理财务,三儿媳负责企业内部制度的管理和生产管理、、、家族式管理痕迹十分明显!

在过去卖方市场的情况下,只要做出鞋来就有钱赚,但是近年来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众多已经完成原始资本积累的家族式鞋企开始停滞不前。

蓝村镇制鞋业由传统的家族式管理走向现代企业管理已十分紧迫。

(二)产品“女尊男卑”,面临外部挑战

蓝村鞋热销全国,遗憾的是大部分是女鞋。

据统计,在该镇每年的皮鞋销售额中,男鞋不足3%。

目前,全国的男鞋仍以温州为首选。

温州的知名鞋企如康奈、东艺、吉尔达、富士达等皆以男鞋为主营。

温州依托当地设计师云集、开发力量强大的优势担负起了全国男鞋设计的重任,并建立起了有效的经营机制和销售模式,在郑州、石家庄、武汉、东北等地迅速占领了市场。

不是蓝村镇不想做男鞋,而是做出的男鞋没有市场,属于夹缝中生存。

蓝村鞋要在激烈竞争的国内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直面挑战。

(三)设计水平亟待提高

在市场上,蓝村鞋基本是地摊货,以廉价占领市场,消费群体也仅限于农村等低端市场。

究其原因,终究是设计水品难跟潮流。

在过去的十年中,蓝村鞋的销售业务大多是加工订单型,其中以来样模仿、来料加工、复制仿冒为主,很少有企业通过专业设计,主动将产品推向市场。

因此,蓝村鞋在市场上的地位还不能得到根本的提高。

(四)在市场上的“品牌”依旧缺少

蓝村鞋业厂家数量已经达到2000多家,但是真正有实力的鞋企并不多。

拥有自己的知名品牌,能够生产出高质量、高技术含量的产品的鞋企更少,甚至一家没有。

当前,仍有很多鞋企认为“名牌”只是一个商标,还没有认识到“名牌”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最锐利的武器。

中国市场竞争继价格战、质量战后,已经进入最残酷的第四阶段---淘汰竞争。

它的目标是优胜劣汰,争夺更多的市场份额。

在市场份额一定的前提下,谁拥有了更多的份额谁就占得先机。

那么,淘汰竞争靠的是什么?

靠的就是名牌!

有了品牌不代表有了名牌,蓝村鞋到了该出名牌的时候了。

五.对策与建议

(一)改造传统的家族式管理

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是指用现代的科学管理制度和方法来对企业的经营进行运作和支配的程序,以便理性的、科学的制定计划来引导本企业的发展方向。

在蓝村鞋业发展的初期,家族式管理体制功不可没,而现在,这种管理体制显然落后了。

大多数鞋企的观念也在向现代化的管理方向转变,认为在管理中首先考虑的是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最重要的是选吧具有经营管理的人才担任领导者而不必拘泥于是否亲属,运用现代管理体制来经营企业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鑫百信、帅帅鞋业等企业,在这方面已走在了前列。

(二)蓝村男鞋应有自己的发展空间

蓝村镇一直重视女鞋的生产,而男鞋的开发相对滞后,因此形成了严重的比例失调,造成“阴盛阳衰”的局面。

而更令人无法理解的是,当地政府和鞋企似乎放弃了男鞋市场这块大蛋糕,未来男鞋份额似乎还会压缩。

2008年召开的“青岛蓝村女鞋产业集群规划评审会”中,当地政府和企业代表共同制定了未来的鞋业发展规划,强调未来将主攻女鞋市场,而对男鞋问题只字未提。

为什么在政府层面会出现如此局面不得而知,但是笔者认为蓝村镇的制鞋业想要更好地发展必须做到产品男女均衡,否则将成为一条腿残疾的瘸子。

(三)提升设计创新能力

鞋业中附加值最高的部分就在设计及品牌营销这两个环节上。

蓝村鞋目前还处于模仿阶段,将来这条路肯定越走越窄。

提升设计能力、拥有自主开发的能力对于那些想要更好地走向市场的鞋企来说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蓝村镇鞋业技术创新发展非常缓慢,很多企业的创新意识相当淡薄,需要鞋企更多的转变意识,重视创新。

在鞋企努力的同时,政府应该加大对企业研究方面的支持力度。

政府需要在研发设计、人才培训的方面积极介入,出动相关政策,以鼓励和带动更多的企业加大研发力度。

(四)大力打造“名牌”

如同其他制造业,蓝村鞋业从加工到销售要经过接单、品牌运作、产品销售以及售后服务等许多环节。

统计资料表明,整个环节的利润中,加工占10%,接单占20%,品牌和营销占70%。

因此,品牌应成为企业争夺的重点。

当前,蓝村鞋企要从“产品降价-利润摊薄-规模扩张-产能剩余-风险加大”的怪圈中走出,着力于名牌战略,这才是企业长远发展之路。

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2012级思政三班

曹旭宇

学号:

201202010412

2013/1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韩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