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低碳经济的环境经济政策探讨刘宏欣.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867768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低碳经济的环境经济政策探讨刘宏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发展低碳经济的环境经济政策探讨刘宏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发展低碳经济的环境经济政策探讨刘宏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发展低碳经济的环境经济政策探讨刘宏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发展低碳经济的环境经济政策探讨刘宏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发展低碳经济的环境经济政策探讨刘宏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发展低碳经济的环境经济政策探讨刘宏欣.docx

《发展低碳经济的环境经济政策探讨刘宏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低碳经济的环境经济政策探讨刘宏欣.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发展低碳经济的环境经济政策探讨刘宏欣.docx

发展低碳经济的环境经济政策探讨刘宏欣

中共洛阳市委党校

主体班结业论文

发展低碳经济的环境经济政策探讨

 

姓名:

刘宏欣

单位:

洛阳市环境监测站

发展低碳经济的环境经济政策探讨

刘宏欣

2009年,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变化会议召开,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低碳经济”呈现在世界人民面前,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倡导低碳消费也已成为世界人民新的生活方式。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2010年3月,“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成为两会的主题,全国政协一号提案内容谈的就是低碳环保。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和持久战,要大力开发低碳技术,推广高效节能技术,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建设。

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低碳之路”指明了方向。

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

这是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

1.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

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群众对环境污染问题反应强烈。

这种状况与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直接相关。

不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资源就支撑不住,环境就容纳不下,社会将承受不起,经济发展难以为继。

只有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1发展低碳经济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担当世界公民责任的必然之举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预测,在没有新措施出台的情况下,到21世纪末,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增长将使这些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增加1倍,这将导致全球的平均温度上升6℃,给全球带来毁灭性打击。

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又是世界第二大二氧化碳排放国,在全球关注环境的背景下,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国际政治压力。

据2007年的统计数据,我国每生产1kW·h的电,要释放1kgCO2;每燃烧1L汽油,要释放出2.2kgCO2,这些数字表明,我国的能源消费处于“高碳消耗”状态。

未来30年,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仍处于加速推进阶段,能源需求将快速增长;13亿人口生活质量的提高也会带来能源消耗的快速增长。

生产、消费和流通领域都处于高碳经济的状况,必然导致温室气体的高排放,产生一系列政治、经济、生态等方面的严重后果。

面对这样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将推行低碳经济模式提到国家战略层面上加以思考,并履行我国的“世界公民”责任。

1.2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人类在生存过程中要不断地消费能源,二氧化碳是人类消费能源、资源的必然产物。

相关资料显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耗国—美国以世界6%的人口消耗了世界30%的能源,而我国的单位GDP能耗是日本的8倍,人口是美国的好几倍,照这种发展模式,环境恶化和能源短缺将是今后50年阻碍我国发展的最大瓶颈。

实行节能节排、低碳发展,构建生态文明社会,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理论,就是要走出一条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高产出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力求实现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双赢的目标,而低碳经济正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新经济发展模式,是全球经济发展的一种最佳模式。

低碳经济在本质和方向上就是可持续发展经济,是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

1.3发展低碳经济是缓解资源约束矛盾和改善能源结构的必由之路

我国能源、资源总量比较丰富,但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低,人均能源消费水平低。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快,第二产业尤其是重工业发展较快,高耗能产业的增长加剧了能源的消耗,我国经济发展与能源稀缺之间的矛盾逐渐显现,已成为约束经济快速增长的瓶颈。

在我国,一次性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近年来,虽然对石油、天然气、水电及其他能源的利用逐渐增加,但煤炭消费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依然非常高。

2007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比重高达69.5%,石油20.1%,天然气3.3%,核电仅占0.7%,而美国和日本的煤炭能源消费比例都不到25%。

在国际石油市场不断强势震荡,国内石油、煤炭、电力资源供应日趋紧张的形势下,开发利用绿色环保的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已经成为缓解我国能源发展问题的新途径,其既可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也能够推进经济发展模式从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变。

2.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环境经济政策探讨

在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方面,国家应该建立发展低碳经济的环境经济政策机制,形成具有法律效力的低碳体制,为低碳经济和技术的贯彻、实施提供环境和政策保障。

目前,我国已出台《清洁生产促进法》、《促进循环经济》等法规,为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建立了一个基本的法制保障体系。

但从整体上看,还有不完善的地方,而只有通过法律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强化,才能促进企业的低碳经济投资和居民低碳经济消费理念的形成,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1环境税收

环境税(绿色税)已被西方广泛采用。

如果宽泛理解,环境税包括专项环境税、与环境相关的资源能源税,以及消除不利于环保的补贴政策和收费政策。

严格来讲,环境税主要是指对开发、保护、使用环境资源的单位和个人,按其对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污染、破坏和保护的程度进行征收或减免的税收。

我们如果引进环境税,就可以实现税收增加、环境保护、社会公平的“三赢”目标。

2.2环境收费

环境收费,研究新的,保留老的。

对那些传统的环境收费政策仍应继续执行。

国际经验表明,当污染者上缴给政府去治理的费用高于自己治理的费用时,污染者才会真正感到压力。

而如今,中国的排污收费水平过低,不但不能对污染者产生压力,有时反会起到鼓励排污的副作用。

为此,我们要运用价格和收费手段推动节能减排。

一是推进资源价格改革;二是落实污染者收费的政策;三是促进资源回收利用。

2.3绿色资本市场

构建绿色资本市场可能是当前全国环保工作的一个突破口,是一个可以直接遏制企业资金扩张冲动或间接“斩断”污染企业资金链条、行之有效的政策手段。

对间接融资渠道,我们推行“绿色贷款”或“绿色政策性贷款”,对环境友好型企业或机构提供贷款扶持并实施优惠性低利率;而对污染企业的新建项目投资和流动资金进行贷款额度限制并实施惩罚性高利率。

前不久,环保部与银监会、央行共同发布了《关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意见》,这应成为绿色信贷的基础文件。

与间接融资渠道相比,我们在直接融资渠道上的“招”应更硬。

企业发行股票、债券,凡没有严格执行“环评”和“三同时”制度、环保设施不配套、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环境事故多、环境影响风险大的企业,要在上市融资和上市后的再融资等环节进行严格限制,甚至可考虑以“一票否决制”截断其资金链条;而对环境友好型企业的上市融资应提供各种便利条件。

2.4生态补偿

生态补偿政策不仅是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政治与战略的需要。

它是以改善或恢复生态功能为目的,以调整保护或破坏环境的相关利益者的利益分配关系为对象,具有经济激励作用的一种制度。

目前,发达国家大都采用了生态补偿政策,成效显著。

在我国现行的几项政策初具生态补偿萌芽。

第一是生态公益林补偿金政策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退牧还草工程、水土保持收费政策等。

第二是矿产资源补偿费政策。

第三是耕地占用补偿政策。

第四是财政转移支付政策、扶贫政策、西部大开发政策、生态建设工程政策。

总体上看,我国现行补偿政策具有明显的部门色彩,没有统一的政策框架和实施规划。

发达地区对不发达地区、城市对乡村、富裕人群对贫困人群、下游对上游、受益方对受损方进行以财政转移支付手段为主的生态补偿政策,一旦实施成功,将为中国制订可持续发展战略、为绿色经济价值体系的实现、为建立环境公平补偿机制奠定基础。

2.5排污权交易

排污权交易是利用市场力量实现环境保护目标和优化环境容量资源配置的一种环境经济政策。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就尝试将排污权交易应用于大气及河流污染源的管理。

其经验在全球具有代表性。

从国外实践看,排污权交易的一般做法:

首先是由环境主管部门根据某区域的环境质量标准、污染排放状况、经济技术水平等因素综合考虑来确定一个排污总量。

然后建立起排污权交易市场,具体可分为两步:

第一步是排污权的初始分配,由政府以招标、拍卖、定价出售、无偿划拨等形式将排污权发放到排污者手中;第二步是排污者之间的交易,他们根据自身治污成本、排污需要以及排污权市场价格等因素,在市场上买卖排污权,这是实现排污权优化配置的关键环节。

余下的,政府部门须做好对参与排污权交易企业的监测和执法,同时规范好交易秩序。

排污权交易最大的好处就是既能降低污染控制的总成本,又能调动污染者治污的积极性。

2.6绿色贸易

去年我国进出口总额世界排名第三,在西方国家开始普遍设立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贸易进行挤压的形势下,我国的贸易政策应做出相应调整。

要改变单纯追求数量增长,而忽视资源约束和环境容量的发展模式,平衡好进出口贸易与国内外环保的利益关系。

这首先得看好两道门。

一个是出口。

应严格限制能源产品、低附加值矿产品和野生生物资源的出口,并对此开征环境补偿费,逐步取消产品的出口退税政策,必要时开征出口关税。

另一个是进口。

应强化废物进口监管,征收大排气量汽车进口的环境税费。

此外,我们一方面需构建防范环境风险法律法规体系;另一方面需建立跨部门的工作机制;再一方面,还需加强各部门联合执法,对走私野生动植物、木材与木制品、废旧物资、破坏臭氧层物质的违法行为进行严惩。

如果条件成熟,还应开展贸易政策的环境影响评价,实现贸易和环境利益的高度统一。

2.7绿色保险

绿色保险又叫生态保险,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环境风险管理的一项基本手段。

其中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最具代表性,就是由保险公司对污染受害者进行赔偿。

3结语

以上七项环境经济政策,不只是要作一个理论研究,更是要各部门建立节能减排新政策的联合研究机制。

从环保部门与各宏观经济部门合作情况看,一年内出台若干项政策,两年内完成主要政策试点,四年内初步形成中国环境经济政策体系,是可以预期的。

总之,新环境经济政策体系将成为中国现代化道路上的重要标志。

一旦推行环境经济政策,不仅对中国环保事业有重大意义,也为中国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提供了坚实的制度支撑。

发展我国的低碳经济还要走很长的路,应结合我国国情,加快自己的低碳经济发展,努力实现经济与环境、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为构建和谐世界贡献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