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文言文练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871851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2.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下文言文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八年级下文言文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八年级下文言文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八年级下文言文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八年级下文言文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八年级下文言文练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八年级下文言文练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八年级下文言文练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八年级下文言文练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八年级下文言文练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八年级下文言文练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八年级下文言文练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八年级下文言文练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八年级下文言文练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八年级下文言文练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八年级下文言文练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八年级下文言文练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八年级下文言文练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八年级下文言文练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八年级下文言文练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下文言文练习.docx

《八年级下文言文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下文言文练习.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下文言文练习.docx

八年级下文言文练习

八年级下文言文练习

《与朱元思书》对比阅读

一.[甲]《与朱元思书》

[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

梅溪②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③;幽岫④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既素重⑤幽居,遂葺宇其上。

幸富菊花,偏饶竹实⑥。

山谷所资,于斯已办⑦。

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与顾章书》)吴均)

注:

①还觅薜萝:

意思是正准备隐居。

薜萝,都是植物名。

屈原《楚辞》:

若有人兮山之阿,披薜荔兮带女萝。

后以此代指隐士的服饰。

②梅溪:

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内。

③限日:

遮挡阳光。

④幽岫:

幽深的山穴。

⑤重:

向往。

⑥竹实:

又名竹米,状如小麦。

隐士所食之物。

2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2分)

⑴互相轩邈( )⑵窥谷忘反( )

⑶蝉吟鹤唳( )⑷岂徒语哉( )

23.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⑴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⑵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24.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化静为动”的手法,请找出语句并加以简要分析。

(2分)

                        

25.这两篇山水小品文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二.[甲]《与朱元思书》

[乙]仆去年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①间香炉峰下,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

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

青萝为墙援②,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

大抵若是,不能殚记。

每一独往,动弥旬日③。

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

不唯忘归,可以终老。

此三泰④也。

计足下久不得仆书,必加忧望⑤,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其余事况,条写如后云云。

微之⑥微之!

作此书夜,正在草堂中山窗下,信手把笔,随意乱书。

封题之时,不觉欲曙。

举头但见山僧一两人,或坐或睡。

又闻山猿谷鸟,哀鸣啾啾。

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⑦尘念,此际暂生。

(选自白居易《与元微之书》⑧)

【注释】①东西二林:

指庐山的东林寺和西林寺。

②墙援:

篱笆墙。

③动弥旬日:

常常满十天。

④泰:

安适。

⑤忧望:

挂念,盼望。

⑥微之即元微之,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好友。

⑦瞥然:

形容时间短暂。

⑧此信写于白居易在唐代元和年间被贬江州(今江西九江市)时期。

8.下面加点词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猛浪若奔(飞奔的马)            修(长长的)竹千余竿

B.负势竞上(向上)                流水周(环绕)于舍下

C.在昼犹昏(夜晚)                信手把笔(书信)

D.窥谷忘反(通“返”,返回)      去我万里(距离)

9.下列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飞泉落于檐间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送东阳马生序》)

B.尽在其中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岳阳楼记》)

C.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      皆以美于徐公      (《邹忌讽齐王纳谏》)

D.封题之时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出师表》)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2分)

                                    

(2)大抵若是,不能殚记。

(2分)

                                 

11.根据文章的内容,回答问题。

(4分)

(1)文中     这一个字最能概括两文所描写的山水之景的共同特点。

(2分)

(2)甲、乙两文都是情景交融的美文,但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请作具体分析。

(2分)

甲文表达的情感:

              

乙文表达的情感:

                  

 

(一)阅读《与朱元思书》一文,完成5—8题。

(15分)(09中考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5.下列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组是()(2分)

A.自自富阳至桐庐B.从从流飘荡

自非亭午夜分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C.绝猿则百叫无绝D.日有时见日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日光下澈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词义。

(4分)

①天山共色()②一百许里()

③互相轩邈()④窥谷忘反()

7.简答(不得直接摘抄原文句子)(6分)

(1)说说富春江景色的总体特征。

(2)请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述富春江水流之急。

8.根据《与朱元思书》、《小石潭记》、《三峡》三篇文章内容对对子。

(任选一道作对)(3分)

①两岸连山无阙处,②石潭上竹树环合,

《马说》比对阅读

一.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乙]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

夫冀北马多天下,伯乐虽善知马,安能空其群邪?

解之者曰:

“吾所谓空,非无马也,无良马也。

伯乐知马,遇其良,辄取之,群无留良焉。

苟无良,虽谓无马,不为虚语矣。

(韩愈《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

1.选文作者韩愈是 代(朝代) 家。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食之不能尽其材()

(2)策之不以其道()

(3)伯乐虽善知马()(4)不为虚语矣()

3.[乙]文中的“良马”和[甲]文中哪个词语的意思相同?

都喻指什么?

   4.[甲]文中的“天下无马”和[乙]文中的“马群遂空”的含义有何不同?

  5.[甲]文中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

请简要阐述。

二.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乙]人有卖骏马者,此①三旦立市,人莫之知。

往见伯乐,曰:

“臣②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言。

愿子还③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④之贾。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

一旦而马价十倍。

(《战国策•燕策二》)

[注释]①比:

连续,接连。

②臣:

先秦时代,普通人之间有时也谦称自己为“臣”。

③还:

音义同“旋”围绕,绕圈子。

④朝(zhao)早晨,也指一天。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才美不外见  (               )

(2)愿子还而视之(                   )

(3)不以千里称也(               )(4)去而顾之    (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其真不知马也。

  

(2)比三旦立于市,人莫言。

 

3.[甲]文第二段交代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的一句话是

[乙]文介绍这匹骏马“一旦而马价十倍”的原因的一句话是  

实际上这都证明了[甲]文提出的这一观点,说明了伯乐的重要性。

4.我们常以“千里马”比喻  。

5.这两则短文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请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

  

 

 一.《送东阳马生序》对比阅读

〔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宋濂尝与客饮,帝①密使人侦视。

翌日,问宋濂昨饮酒否?

坐客为谁?

馔何物?

濂具以实对。

笑曰:

“诚然,卿不朕②欺。

”间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

帝问其故,对曰:

“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选自《明史》)

〔注〕①帝:

指明太祖朱元璋。

    ②朕(zhèn):

皇帝自称。

1、宋濂是明初著名的文学家。

〔甲〕文写宋濂            的故事;〔乙〕文写宋濂                的故事。

2、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2)色愈恭,礼愈至        

(3)濂具以实对             (4)间问群臣臧否           

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加点词语必须准确译出。

(1)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2)诚然,卿不朕欺。

                                        

4、选择一个角度,谈谈你读了〔甲〕文或〔乙〕文后获得的启示。

                                        

二.【甲】《送东阳马生序》

【乙】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

师曰:

“童子何泣?

”原曰:

“孤者易伤,贫者易感。

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

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

”师恻然曰:

“欲书可耳!

”原曰:

“无钱资。

”师曰:

“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于是遂就书。

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5、解释加点的词(4分)

(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2)俟其欣悦()

(3)于是遂就书()(4)吾徒相教()

6、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

                                            

7、宋濂和邴原小时候都是家贫好学,但他们的求学态度有什么不同?

(2分)

                                            

8、书塾中的老师值得我们敬佩的是什么?

(3分)

                                            

9、读了上面两则短文,你得到怎样的启示?

(3分)

                                            

(一)阅读《送东阳马生序》一文选段,完成5—9题。

(15分)(08中考题)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5.下列句子“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2分)

A.足肤皲裂而不知B.执策而临之C.学而不思则罔D.出淤泥而不染

6.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

A.烨然若神人B.腰白玉之环

判若两人腰缠万贯

C.右备容臭D.主人日再食

臭气相投再接再厉

7.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6分)

①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略无慕艳意”、“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表现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中一心向学的精神。

B.描写富家子弟的豪华,是为了突出对自己穷酸生活的遗憾。

C.作者以“勤且艰”的求学经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

D.文段内容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

精神上的富足,能够战胜物质上的贫困。

9.请从语文积累中找出表现古人“好学”的两个成语:

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2分)

《小石潭记》比对阅读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

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ī)嵌盘屈,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元结《右溪记》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2分)

A.以其境过清 ()            B.不可名状 () 

C.俶尔远逝()              D.悉皆怪石()

2.翻译下列句子。

(4分)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3.甲乙两文各从什么角度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

(4分)

甲文:

乙文:

4.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

试举一例说明。

(2分)

 

《岳阳楼记》对比阅读

(一)                                                            

【甲】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唯,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桔倾样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项;沙鸥翔集,锦鲜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嗯!

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其所以不得之故,乃狗劣也。

欲得良狗,人曰:

“君宜致力于耕作。

”猎者曰:

“何为?

”人不对。

猎者自思,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

于是退而疾耕。

疾耕则家富,家富则市得良犬,于是猎兽之获,常过人矣。

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注释〕旷日:

荒废时日。

1.结合文意,找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2分)

A.薄暮冥冥 薄:

迫近         B.沙鸥翔集 集:

集合

C.人不对   对:

回答         D.家富则市得良犬  市:

2.选出下列句中“然”字的意思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   )(2分)

A.屋舍俨然    B.满目萧然

C.百事也尽然   D.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

3.翻译下面句子。

(4分)

 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

 

4.甲文第一段中“感极而悲者”是指哪些人?

他们感极而悲的原因是什么?

(4分)

 

5.与范仲淹一样关注国家命运、关注民众疾苦的历史人物很多。

请你从下面提供的人物中任选两位,并写出其与此相关的名句。

(2分)

杜甫   顾炎武   周恩来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前两段采用对比的写法。

一阴一晴,一悲一喜,两相对照。

B.“微斯人,吾谁与归”表达了作者对古仁人的向往和对朋友的劝勉之情。

C.乙文是一篇寓言故事,通篇叙事,借事说理。

D.乙文说明了人在遇到困难时,不可勉为其难,有时退是为了更好地进的道理。

(二)

【甲】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飞至孝,母留河北,遣人求访,迎归。

母有痼疾,药饵必亲。

母卒,水浆不入口者三日。

家无姬侍。

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

飞曰:

“主上宵旰,岂大将安乐时?

”却不受,玠益敬服。

少豪饮,帝戒之曰:

“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

”遂绝不饮。

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曰:

“敌未灭,何以家为?

”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

“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1.解词

(1)或异二者之为 ()

(2) 是进亦忧,退亦忧

(3)吴玠素服飞 ()   (4)玠益敬服 ()                           

2. 翻译: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3.甲文作者提出的观点与乙文所记岳飞的品质有哪些共同点?

乙文所记的几件事中又有哪些是甲文没有论及的?

 

 

4.甲文中提到了“古仁人之心”,既包括为人处世的旷大胸襟,也包含有高尚的政治抱负。

下面课文中提出了怎样的“仁人之心”?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爱莲说》: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醉翁亭记》对比阅读

(一)【甲】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遂书以名其亭焉。

  掇:

(duō)拾取,采取。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分)

  

(1)佳木秀而繁阴   (    )

(2)遂书以名其亭焉(   )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

(2分)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

3.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4.从《醉翁亭记》、《丰乐亭记》中,你能体会出作者的一种高尚情怀,这种情怀可以用《丰乐亭记》中的四个字加以概括:

            。

(2分)

5.乙文中,作者为什么要取亭名为“丰乐亭”?

(用文中词语回答)

 

6.甲乙两文旨趣相同,都表现了怎样的政治理想?

7.简要分析甲乙两文在景物描写方法上的异同。

(二)阅读【甲】【乙】两个语段,回答12~15题。

(12分)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己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乙】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①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②,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③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④可乐也。

(节选自《兰亭集序》)

【注释】①修禊(xì)事:

为了做禊事。

禊事,一种祭礼,到水边洗濯,嬉游,并举行祈福消灾的仪式。

②流觞:

把盛酒的杯子浮在水面上,从上游放出,循曲水而下,流到谁的面前,谁就取来饮酒。

曲水:

引水环曲状成为水渠。

③品类:

指万物。

④信:

实在。

1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4分)

(1)泉香而酒洌()

(2)树林阴翳()

(3)少长咸集()(4)茂林修竹()

l3.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l)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2)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14.【乙】文中与【甲】文画线句子描写的情景相似的是哪一句?

(2分)

l5.【甲】【乙】两文均体现了“乐”,两文之“乐”有什么不同?

(2分)

《满井游记》比对阅读

【甲】《满井游记》

【乙】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

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

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节选(袁宏道《初至西湖记》)

注释:

①棹(zhào),橹,这里指划船。

②东阿王,即三国时的曹植。

洛神即曹植所写《洛神赋》中人物。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

(2分)

(1)徒步则汗出浃背()

(2)从武林门而西()

10.跟例句中的“于”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

冷光乍出于匣也。

A.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鱼我所欲也》)

B.皆以美于徐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