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法战争的战略问题之我见.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872749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中法战争的战略问题之我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谈中法战争的战略问题之我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谈中法战争的战略问题之我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谈中法战争的战略问题之我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谈中法战争的战略问题之我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谈中法战争的战略问题之我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谈中法战争的战略问题之我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谈中法战争的战略问题之我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谈中法战争的战略问题之我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谈中法战争的战略问题之我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谈中法战争的战略问题之我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谈中法战争的战略问题之我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谈中法战争的战略问题之我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谈中法战争的战略问题之我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谈中法战争的战略问题之我见.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谈中法战争的战略问题之我见.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谈中法战争的战略问题之我见.docx

《谈中法战争的战略问题之我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中法战争的战略问题之我见.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谈中法战争的战略问题之我见.docx

谈中法战争的战略问题之我见

谈中法战争的战略问题之我见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李克玉(55),男,河南柘城人,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近代史研讨。

第25卷第1期

2020年1月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OFSHANGQIUTEACHERSCOLLEGE

Vol.25 No.1

January.2020

中法战争的战略效果之我见

李 克 玉

(商丘师范学院历史学与社会学系,河南商丘476000)

  摘 要:

中法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独一的一次在成功的条件下与本国签署丧权辱国条约的战

争。

从战争整个进程来看,双方打打停停、停停打打,战争中有和谈、和谈中有战争。

从战争的结局

来看,中国在取得战争连战连捷、节节成功的状况下休战,与法国签署条约,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

胜而胜。

之所以是这样的一种局面和结局,纠其缘由是由中法双方的战略指点思想决议的。

尤其

是中国清廷方面的战略指点思想,耐人寻味,很值得研讨。

关键词:

中法战争;战略效果

中图分类号:

K256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600(2020)01-0053-05

  中法战争似乎是一场很奇异的战争,从整个战

争进程来看,中法双方打打停停、停停打打,战争中

有和谈、和谈中有战争;从战争的结局来看,中国在

取得连战连捷、节节成功的状况下,与法国休战议

和,最终与法国签署了丧权辱国的«中法会订越南

条约»即«中法新约»。

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

胜。

这样的局面和结局,使人们很隐晦。

中法战争

貌似奇异,实践上并不奇异,之所以是这样的一种场

面和结局,关键是由中法双方的战略指点思想决议

的。

所谓战略,是指为到达战争目的而制定的指点

战争全局的方案和战略。

关于中法战争战略效果的

研讨,近年来和以往的史学界,在一些有关中法战争

的论著中也都或多或少地论及到此效果,但在提法

和论证表述上都比拟笼统。

普通地都是把法国〝以

和佐战〞的战略,复杂笼统地说成是法国向清政府

〝诱降〞;把清政府〝避战求和〞和〝以战促和〞的战

略,复杂笼统地说成是清政府〝妥协退让〞、〝妥协政

策〞或〝投诚卖国政策〞(这些说法散见于一些有关

中法战争的论文和一些«中国近代史»高校教材及

有关中法战争的专著),缺乏详细剖析和讨论,都没

有把此效果上升到指点战争全局的战略思想去研

究,更缺乏对中法战争全局性的掌握和对战略思想

在战争中的关键性作用这一规律性的讨论和看法。

时至昔日,还没有见到一篇论及有关中法战争战略

效果的专题论文。

笔者不揣浅陋,试就此效果略施

管见,以就教于史界同仁。

一、战前双方的战略思想

中法战争是由法国资产阶级推行殖民政策,侵

略越南,并以越南为跳板,进而侵略中国而惹起的。

法国侵略越南蓄谋已久。

早在1858年6月,正

当英、法结合发起侵华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之时,法国

就勾搭西班牙殖民者进攻越南,结果被越南爱国军

民所击退。

第二次鸦片战争完毕后,在中国打了胜

仗的法国侵略者,便把侵华军队集中到越南,全力以

赴向越南发起进攻,击败了越南顺化封建王朝的腐

败军队,先后占领了越南南部包括西贡在内的边和、

嘉定、定祥三省和昆仑岛。

1862年6月,法国强迫

越南顺化王朝签署了第一次«西贡条约»即«柴棍条

约»[1](P365-370),割断了越南与清政府的联络,占领

了越南南方以西贡为中心的东边地域。

1867年,法

国侵略者又占领了西部昭笃、河仙、永隆三省。

此,越南南部六省即南圻全部沦为法国殖民地。

后,法国侵略者又阴谋侵略越南北部。

事先的法国

西贡总督杜白蕾致法国海军和殖民地部的一封信中

说〝我们出如今这块富有土地上,出如今这块与中

:

2020-08-20

:

19-

:

国接壤,也是中国西南各个富饶省份的自然产品出

口的中央。

依据我的意见,这是一个关系到我们今

后在远东地域争霸的生死效果。

〞[2](P254)法国驻海防

领事土尔克也在一些传教士面前宣扬:

〝法国必需

占领北圻,由于它是一个理想的军事基地,由于有了

这个基地,一旦欧洲各强国希图瓜分中国时,我们将

是最先在中国腹地的人。

〞[2](P254)显而易见,法国侵

略越南的方案中包括着觊觎中国的阴谋。

1866年至1868年,法国侵略者停止了一次深

入中国国境探路的尝试。

他们组织了一个〝调查

团〞,从西贡动身,沿湄公河北上,水陆并进,抵达中

国云南的思茅,又经过云南西南部的会泽抵达四川

宜宾,探测红河(即富良江)下游元江。

继而由宜宾

顺长江东下至上海,然后由海路前往西贡。

结果,他

们发现湄公河的下游澜沧江通航困难,因此转图利

用越南北部红河入侵中国的通道。

1873年,法国为

了占领越南北部和控制红河飞行权,派安邺率远征

队,侵袭并攻陷了河内及其左近各地,并扬言要进攻

中越边境上的重要交通门户保胜(今越南老街)。

面对法国进一步的侵略扩张,越南王阮福时请

求事先驻扎在中越边境保胜中央的中国人刘永福抗

法。

刘永福的黑旗军原来就十分憎恨法国侵略者,

这时在越南人民抗法妥协的鼓舞下,决议接受越南

政府的约请,发兵千余人配合越军同法军作战。

1873年12月21日,黑旗军、越军在河内城郊大败

法军,阵斩侵略军头子安邺,歼敌数百,攻占河内,大

获全胜,迫使法军参与红河,困守海防。

刘永福因军

功被越南政府授以三宣副提督之职,命他管理宣光、

兴化、山西三省,据守红河两岸。

尔后十多年间,黑

旗军一直和越南人民一道据守北圻,成为法国侵略

者经过红河入侵中国的严重阻碍。

当黑旗军击毙安邺,预备乘胜进攻时,以顺化为

首都的越南阮氏王朝,却在成功面前坚定起来,竟不

顾越南人民的基本利益,派人与法国侵略者议和。

1874年3月15日,在西贡签署了«越法战争同盟条

约»即第二次«西贡条约»。

从此,越南实践上成了

法国的维护国。

但是,贪心无厌的法国侵略者并不

以此为满足。

1882年3月,法国政府又命海军上校

李维业指挥侵略军第二次侵犯越南北部。

4月,侵

占河口。

次年3月,又侵占南定。

越南政府依然无

力抵抗李维业的进攻,再次央求刘永福抗法。

黑旗

军立刻进军河内。

3年5月日,黑旗军与法

军在河内左近的纸桥停止决战,双方激战小时,结

果黑旗军以少胜多,大败法军,阵斩法国侵略军司令

李维业、副司令卢眉等30多名军官和200多名士

兵。

接着黑旗军又败法军于怀德和丹凤,刘永福以

军功被越南政府委任为三宣正提督。

合理黑旗军在越南北部取得连战连捷之际,由

孤拔率领的南路法军却攻占了事先的越南都城顺

化,并强迫越南政府签署«顺化条约»。

强行把越南

变为法国殖民地。

接着法国侵略者就把侵略的矛头

指向中国,不只要求清政府供认法国对越南的殖民

统治,还要求清政府撤出在越南北部的军队,开放云

南边界,以便从越南北部侵入中国西南地域。

这样,

中法关系就愈加紧张起来,中法之间的战争迫在眉

捷。

面对法国侵略越南,觊觎中国的严重形势,清政

府不能无动于衷。

这时掌握清朝最高权利的慈禧太

后是一个精于细务、不谙大体的人,特别是一遇到西

方列强寻衅之事,她即毫无主意,往往下旨群臣详

议,最后由她判决。

这样,清朝统治阶级外部出现了

〝主战〞与〝主和〞两派的分歧与争斗。

主战派代表人物主要有左宗棠、彭玉麟、刘坤

一、奕譞、张之洞、张佩纶等人,他们以为:

中越两国

〝势不两立〞,法国侵占越南有〝震邻切肤之灾〞,〝唇

亡齿寒之患〞。

两江总督刘坤一说:

中越两国〝实属

势不两立,⋯⋯越南积弱,法人视之蔑如,假定不早扶

持,覆亡立待,滇粤藩蓠尽失,将有逼处之虞,⋯⋯曷

假定慎防于先?

〞〝与该国君臣共筹防法之策〞,主张援

越抗法,捍卫祖国内地。

主和派首领是李鸿章,主干

人物有何 、何如璋、潘鼎新等。

李鸿章对法国的侵

略〝一直主和〞,〝坚持和议〞[3](P11)。

其理由是:

(一)假设中国与法国开仗,就是与法失和,而中国

一向兵弱饷匮,决不可与欧洲强国轻言战事[4](P45)。

(二)中国假定与法国开仗,即使〝一时打败未必历久

不败,一处打败未必各口皆守〞[5](23)。

即使偶然打

了败仗,也只会惹起法国更大的报复。

(三)即使法

国吞并了越南,也不过是〝伏边祸于未来〞,假假定因

援越而得罪了法国,就要立刻〝兵连祸结〞,坚定全

局。

李鸿章这些〝主和〞实际,立刻遭到了朝中清流

党和湘系官僚的上书弹劾。

事先〝言论均集矢鸿

章,指为通夷,致比诸秦桧、贾似道[3](P11),要求〞立

予罢斥〞,〝另简贤能〞,以〝统筹全局〞。

主战与主和的分歧与争议,影响到清朝最高决

策机关,使其举动犹豫不定。

表如今军事方面,一面

增兵边防,派军队以〝剿匪〞为名出关援越;一面又

54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 

18819

4

再三谕令清军〝不可衅自我开,转滋口实〞。

在外交

方面,一面抗议法国的侵略行为;一面又希图与法国

达成妥协的协议。

在看待坚决抗法的黑旗军的态度

上,一面派人联络、奖励刘永福,救济其粮饷弹药,企

图应用刘永福抗法;一面又对黑旗军处处加以限制,

阴行〝驱狼斗虎〞之计,借法灭刘。

在看待李鸿章的

态度上,一面对他〝切责之〞;一面又说:

〝舍鸿章,更

无练习外事者,故洋务仍一依鸿章。

〞[3](P11)授权他

设法与法国谈判,乞求英、美出面调停。

从以上清政

府的战略决策来看,外表上似乎是战和统筹,周详无

缺,面面俱到,实践上是〝和战仍无定见〞[3](P11)。

政府的真正意图在于避战求和。

想避战,理想上却

更滋长了法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法国侵略者正好

应用了清政府这一错误战略决策,一面派人与李鸿

章谈判,乘机要挟威吓;一面增兵越南,加快发起侵

华战争的步伐,从而确定了〝以和佐战〞的战略方

针,致使中法战争不可防止地迸发了。

二、战争第一个阶段双方战略思想

1883年12月,法国议会经过了293万法郎的

军费和再派15000名远征军的提案,〝决议攫取山

西、北宁,将不与中国谈判〞[2](P264)。

在这战争一触

即发之际,清朝统治者还在痴人说梦:

〝法人并未与

我失和,我军总以剿办土匪为名,未可显露助战之

迹,致启衅端。

〞〝不可衅自我开,转滋口实〞。

由于

清政府〝战和无定见〞、〝避战求和〞错误战略方针指

导,使在越南北部的清军自束手脚、进退维谷,不作

任何作战预备。

1883年12月11日,6000名法军在法国远征军

司令孤拔率领下,对协守山西的清军和黑旗军发起

了进攻,中法战争迸发。

中法战争的第一个阶段,从

1883年12月山西之战末尾到1884年5月签署«中

法会议简明条款»,战争局限在越南北部红河三角

洲。

中法战争迸发后,驻扎越南山西的清军统帅唐

炯感到〝清廷战议不坚,败那么为罪,胜不为功,即弃

军而逃〞,私自〝率行回省,置边事于不顾〞。

黑旗军

与法军激战5天,终因寡不敌众,自愿撤离。

1884

年3月,法军12000人向驻守越南北宁的清军发起

进攻。

清军统帅、广西新任巡抚徐延旭,正躲在距北

宁800里远的〝龙州避暑〞,前线将领不战而逃,北

宁迅速陷落。

接着太原、兴化相继被法军占领,不到

5个月,法军便占领了红河三角洲。

山西、北宁失守以后,清军在越南北圻的位置大

大坚定。

慈禧太后得报后,大为惊慌,为粉饰败绩和

乘机增强自己的势力,把战胜责任往下一推,罢免了

恭亲王奕䜣的军机大臣等一切职务,改换了全部军

机大臣,用奕譞集团替代了奕䜣集团,同时下令将唐

炯、徐延旭两人免职查办,任命潘鼎新为广西巡抚,

张凯松为云南巡抚,摆出一付与法军决战的架势。

但是,清政府这些举措,只不过是虚张气势,从基本

上并没有坚持〝避战求和〞的战略方针,依然寻机与

法国谈判,连一纸向法国宣战的诏书都没宣布。

正在与英国争夺埃及的法国,一时难以扩展侵

华战争,应用在越南北部取得军事成功的情势,对清

政府转而采取〝诱和〞政策,经过新任粤海关税务司

德国人德璀琳向清政府转告法方的意图。

这样正好

迎合了清政府〝避战求和〞的战略思想,清政府于是

派李鸿章与法国代表福禄诺在天津谈判。

1884年5

月11日,中法双方签署了«中法会议简明条款»,又

称«李福协议»。

其主要内容是:

(一)清政府供认法

越条约;

(二)法国不索赔款,中国赞同中越边界开

埠通商;(三)中国将驻北圻的部队调回边界;(四)

法国容许在越南修约时决不出现有损中国面子的字

样;(五)三个月后,双方各派全权大臣,照以上各节

制定细那么。

«中法会议简明条款»签署后不到一个

月,1884年6月6日,法国又强迫越南签署了第二

次«越法顺化条约»,确立了法国对越南的殖民统

治。

三、战争的第二阶段双方战略思想

中法战争的第二阶段,从1884年6月23日北

黎抵触到马尾海战完毕,战争主要在中国西北沿海

停止。

«中法会议简明条款»签署后,越南沦为法国殖

民地。

中国赞同在中越边境开埠通商,应该说法国

基本上到达了侵略目的。

但是,法国并没有因此而

满足,希图继续扩展战争。

1884年6月23日,依据

«中法会议简明条款»,中国驻越北圻的部队调回边

界,但清军撤离的期限未到,法军突然到谅山左近的

北黎(中国事先称观音桥)地域接防,在理要求清军

立刻退回中国境内,并开枪打死清军代表,炮轰清军

阵地。

清军自愿回击,两次打退法军进攻。

这次事

件,通常被称为〝北黎抵触〞或〝观音桥事故〞。

战争

再次迸发。

法国新任驻华公使巴德诺以〝北黎冲

突〞为借口向中国敲诈,要中国立刻执行«中法会议

简明条款»和赔偿军费二亿五千万法郎(约合白银

三千八百万两),并要挟说法国将占领一两个海口

 第1期              李克玉:

中法战争的战略效果之我见55

当作赔款的抵押。

清政府虽然以为这是在理敲诈,

但仍派两江总督曾国荃在上海与巴德诺谈判。

这表

明清政府仍没有坚持〝避战求和〞战略方针。

法国

侵略者那么仍采取〝以和佐战〞的战略方针,一面派巴

德诺与曾国荃谈判,应用和谈,争取时间;一面加紧

军事布置,继续制造事端,挑起战争。

这时的法国,在军事上决议从海上进攻中国。

以利士比少将为首的一支法国舰队,于1884年8月

5日进攻台湾基隆,结果被中国守军所击败。

法国

侵略者并不甘愿于失败,8月16日,法国议会决议

扩展侵华战争,又经过了3800万法郎的侵华经费议

案,叫嚣要停止本世纪最大的一次征战。

授权政府

〝运用各种必要方法〞,迫使中国屈服,法国政府拟

定新的条件对中国敲诈,要求中国赔款8000万法

郎,10年付清[5](P249)。

8月19日,法国驻华代理公使谢满禄,以基隆

事情为借口,以最后通牒的方式,向清政府蛮横提出

上述条件,限48小时回答,否那么下旗离京,由孤拔采

取举动。

清政府未予接受。

21日,谢满禄下旗分开

北京,停止威吓。

中法关系正式分裂。

直到这一个

境地,清政府仍没坚持〝避战求和〞的梦想。

马尾海

战,中国福建水师一蹶不振,全军覆没,实践上依然

是清政府〝避战求和〞战略方针所形成的失败。

后,清廷悔恨地表示:

〝法人专行阴谋,数日来我军

未经先发,适坠术中。

〞[6](P513)严酷的理想给了清廷

一次更深入的经验。

四、战争第三阶段双方战略思想

1884年8月清政府下诏宣战,到1885年4月清

政府下令休战是中法战争的第三阶段。

战争除在我

国西北沿海继续停止之外,主要战场在中越边境。

马尾海战的惨败,使得清政府无法粉饰中法战

争实践上早已末尾这一理想。

清政府于1884年8

月26日发布上谕,指出法国〝先开兵端〞,命令:

〝沿

海各口如有法国兵轮驶入,著即督率防军,全力攻

击,悉数驱除。

其陆路各军,有应停止兵之处,亦即

迅速行进。

〞这个上谕实践上是中国对法国的地下

宣战书。

同时,清政府正式谕令将刘永福〝即可收

为我用,著以提督记名简放,并赏戴花翎〞[6](P518)。

命令吏部主事唐景崧与刘永福协作,预备进攻宣光;

命令岑毓英、潘鼎新等率部收复越南北圻失地。

了表示抗法〝决计〞,清廷还对中外臣工诏谕今后

倘有再敢以赔偿和解之说法陈奏者,着即交刑部议

罪等等。

但实践上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廷,并非真

的要发动一切力气来抵抗法国的侵略,而只是由

〝避战求和〞转向〝以战促和〞的战略决策而已。

中法战争的第三阶段里充沛显现了清政府这一战略

思想。

在中法战争的第三阶段,清政府确实把抗法放

到了重要位置,选拔和重用了一批抗战派将领,如台

湾防务大臣刘铭传、浙江提督欧阳利剑、两广总督张

之洞、云贵总督岑毓英、老将冯子材、广西巡抚李秉

衡、吏部主事唐景崧、抗法著名将领刘永福等等。

力物力,鼎力支持。

由于清廷明白表示对法宣战,使

前线清军将士有了明白的战役目的。

在战场上,清

军很快摆脱了以前那种战和失据、进退维谷、处处挨

打的主动局面。

接着,出现了各路军民相互援助、互

相配合、同仇人慨、英勇杀敌的好情势。

因此,这一

阶段清军取得了1884年10月的台湾海水大捷、

1885年1月的镇海战役成功、1885年3月的镇南关

大捷和临洮大捷等;而且清军和越南人民一道乘胜

追击,收复了大片失地,取得了〝洋人自入中国以

来,未有如此大败者〞[7](P80)。

法军在中越战场的连

续失利,直接招致了法国茹费里内阁的垮台,法国国

内一片混乱。

从事先中法双方的形势来看,中法战

争将有能够以中国人民的成功和法国侵略者的失败

而告终。

不意,合理抗法前线捷报频传,中越军民节

节成功,乘胜追击的关键时辰,清政府竟于1885年

4月7日下诏休战,向战胜的法国侵略者求和。

原来,清政府在整个中法和往常期,即使在自愿

宣战以后,由于担忧〝兵连祸结〞会激起〝民变〞、〝兵

变〞,因此一直或明或暗、直接直接地向法国侵略者

停止〝求和〞活动,屡次乞求英、美、德等西方列强出

面〝调停〞。

而法国在整个侵略战争进程中,对清政

府不时采取〝以和佐战〞软硬兼施的战略手腕。

军事侵略的同时,想方设法地停止政治诱降活动。

特别是当它在战场上屡遭失败之后,更是不时地做

出种种姿态,诱使清政府与之和谈,希图在谈判桌上

诈取在战场上所没有失掉的东西。

英、美、俄等国列

强,为了自身利益,也都打着〝调停〞的幌子,压榨清

政府尽快向法国妥协。

特别是在中国拥有最大利益

的英国,既惧怕战争继续下去将会影响它在中国的

贸易和法国在印度支那半岛以及中国南部过于扩张

权利,又惧怕中国抗法妥协的成功会鼓舞中国人民

的反帝斗志,危及半殖民地统治次第,于是积极插手

干预,以期早日完毕战争。

在这种情势下,清政府迫

于西方列强的压力,且以为到达了〝以战促和〞的战

56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 

:

略目的,遂于1885年2月接受海关总税司赫德(英

国人)的建议,派税务司英国人金登干代表清政府

赴巴黎与茹费里秘密商量和款。

在镇南关大捷和临

洮大捷前夕,妥协休战条件就曾经暗中谈就了。

终于1885年6月9日,中法双方在天津签署«中法

会订越南条约»即«中法新约»,直接招致了中国不

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的结局。

五、结论

从以上所述中法战争的全进程来看,法国侵略

者从始至终不时采取的是〝以和佐战〞的战略方针。

在战争态势上,法国基本处处处于自动位置,只要到

最后战况节节失利的情势下,才稍显主动局面。

政府在战前和战争的第一、第二阶段,不时采取〝避

战求和〞的错误战略方针,有时甚至〝战和无定见〞,

致使前线清军自束手脚、进退失据,在战场上处处被

动挨打,正好为〝以和佐战〞的法国侵略者所应用。

敌方不会由于我方妥协退让而发善心,而是以为我

方软弱好欺,得陇望蜀,侵略气焰愈加嚣张。

在战争

的第三阶段,清政府自愿采取了〝以战促和〞的战略

方针,清军在战场上改动了主动局面,而且取得了连

战连捷,节节成功。

但在这关键时期,清政府不是把

成功的战局看作打败法国侵略者的良好机遇,反而

看作是同法国侵略者和谈的法码和时机。

所以这场

战争,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也就屡见不鲜

了。

由此观之,在战争中,最高指导层战略决策的正

确与否,是战争胜败的关键性要素之一。

参考文献:

[1]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中法战争2[M].上海:

上海人

民出版社,1961(以下简称〝丛刊〞).

[2]苑书义,等.中国近代史新编:

中册[M].北京:

人民出版

社,1986.

[3]丛刊·中法战争1[M].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

[4]丛刊·中法战争4[M].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

[5]丛刊·中法战争7[M].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

[6]丛刊·中法战争5[M].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

[7]丛刊·中法战争3[M].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