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规划建设.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873237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1.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镇规划建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城镇规划建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城镇规划建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城镇规划建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城镇规划建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城镇规划建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城镇规划建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城镇规划建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城镇规划建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城镇规划建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城镇规划建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城镇规划建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城镇规划建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城镇规划建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城镇规划建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镇规划建设.docx

《城镇规划建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镇规划建设.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城镇规划建设.docx

城镇规划建设

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

同志们:

今天很高兴能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学习、交流,大家到这里来,希望能够有一些收获,现在遇到的问题很多,要努力的学还是会有遗漏。

今天我讲的题目是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内容不一定能够完全扣住城镇化建设方面的问题,但是,希望通过和大家一起交流,能够给大家一些帮助。

有一句话我先读一下,在我们即将迈入新的千年之际,世界真正处在一个历史的十字路口。

城市化既可能是无可比拟的未来光明前景所在,也可能是前所未有的灾难的凶兆。

这是1996年联合国全球人类住区报告《城市化的世界》的前言当中的一句话,现在显然我们已经迈进了新的千年之际。

世界处在一个十字路口上,一边可能是光明的,一边可能是灾难的,也就是说中国也在迈入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阶段。

我们要很留心,究竟我们的路能不能走对,要么是光明的,要么是灾难的。

所以未来会怎样,就取决于我们当今所作所为。

总体看来,城镇地区居民外流已成为人类历史最大的流动潮,他们本来是为了寻求更好的生活到城里去,可结果是用乡村的贫困换来了城市的贫困,而且住房或者说缺乏住房,是他们面临的最显著的问题。

如果我们政策导向上出现偏差,大量的农民涌入城市,也可能会用乡村的贫困导致城市的贫困。

这个问题不是危言耸听的,很多国外的经验教训已经是这样告诫我们。

我们不妨在脑子里遐想一下这样一个画面,一边是高楼大厦,一边就是棚户,甚至连窝棚都谈不上。

城镇化,如果我们不留意这个问题,会出现很多社会的问题。

所以我想今天和大家谈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什么叫做城镇化,城镇化和经济发展是什么关系。

城镇化是历史发展过程的一个范畴。

也就是说城镇化是历史发展的一种规律性的东西。

所谓的城镇化就是指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这么个历史过程。

具体表现就是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镇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我们讲城市化水平,一般是指城镇人口和整体人口之间的比大于我们中国目前为40%,十亿人口的话,有四亿在城里,我们是十三亿,那么就有四亿多五亿人口,十三亿减掉五亿,还有八亿的农民在农村。

而城镇化是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我们今天谈城镇化的问题,无论如何都不能脱离经济的发展去制定城镇化的目标,不能脱离经济的发展,把城镇化的水平独立地作为一个发展指标来追求,不然,可能重犯拔苗助长的历史性错误。

说实在的,前几年我们就有这个问题,特别是“十五”计划,那个时候叫计划,“十五”计划提出城镇化的大战略以后,很多地市的领导把城镇化水平作为一个指标来追求,多少年要达到50、60、70,上不去把乡拆了变成镇,原来乡人口算农村人口,变了镇以后就全部算城镇人口,而指标上去。

可是原来种田的还是在农田里种田没有变化,这就是玩数字游戏。

城镇化本身是代表经济发展的水平的,而我们单独的把它作为一个指标来追求城镇化率,达到50、60,最后又会做弄虚作假的事。

这个问题中央看到了,所以这一次“十一五”规划对城镇化的提法就慎重了,并不是说我们中国不再强调城镇化了,而是原来那种强调会造成一种错觉,这种历史错误我们要谨记。

可以用一条曲线来说明我们经济发展和城镇化之间的紧密关系。

解放初,我们各项工作都比较谨慎,工作比较稳步发展,所以经济也是比较稳的往上发展,所以经济往上涨,城镇化往上涨,可是到了这里出现了一个拐点,峰值对应下来就是60年前后。

60年以后,为什么跌下来呢?

问题的根子是在58年,58年我们搞“大跃进”,多少年要赶上英国,几年工夫炼钢钢铁产量要超过英国,结果把铁栏杆,把烧饭的铁锅拿来去炼,本来锅炉可以烧饭,结果炼出一堆烂铁,真正量没有上去。

这么一个大跃进,好象一下子工人增加了,大家都当工人了,但是经济没有真正发展,不得不重新把已经到城里的工人,城市工人2000万下放回农村,这就是为什么要出现下跌。

紧接着就是文化大革命,八年的动乱,使我们中国整个经济面临着一个崩溃的边缘,经济上不去,城镇化也上不去,而且还往下走,2000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经济没有发展,城镇化是上不去的。

所以到了这个时候,对应下来大约是78、79年,四人帮垮了,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拨乱反正,各项工作又逐步迈入正规的轨道,经济开始复苏,经济复苏城镇化水平也稳步的往上涨,到了这个时候有一个小小的转折,这个转折和上次不一样,那是90年邓小平南方讲话,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积极性,更加奋发的进行经济建设,沿海开放城市,这些政策一上来,经济加速发展,城镇化水平也加速地发展。

我这个统计数据只到2000年,后面可想而知,我们继续往上走,现在接近40多了,继续往上走。

这是真实的历史数据,今天我们搞城镇化,首先是要把经济扎实的搞上去,才会有城镇化的水平提高,我们千万不能为了追求城镇化达到多少,不重视经济的发展去搞那个,最后又可能犯58年那样的拔苗助长的错误。

第二个问题,中国的城镇化道路怎么走的问题?

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国城市化道路。

中国究竟怎么走,我们正处在十字路口,我们要了解中国的城镇化,我们先了解一下国外,西方先城镇化的国家他们的道路怎么样走的。

西方发达国家的城镇化一般走了三个步,叫三步曲。

首先是大量的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这就是大量集中,有大量的人涌入城市,城市的环境恶劣了,很多贫民窟,很多社会问题,治安问题、环境卫生问题等等,因此就使得一部分有钱的人,觉得在城市里待不下去了,环境差,所以有一部分就率先往外跑,叫做郊区化。

先是集中,然后往外跑。

由于人口,尤其是有田人往外跑,所以城市当中这部分就出现了空洞化,有钱的人跑到外面去了,住在城里的人都是没有钱的人,买不起汽车的人,这些人收入低,税收也少,所以中心区财政出现问题了,没有人交税,都是穷人,所以中心区开始破败。

这又引起新的社会问题,于是政府又动了各种的脑筋,用各种政策投入,来重新复兴中心区,这样就使城市的里面和城市的外围能够比较均衡的发展。

西方大致就是这三个步,先是集中,然后分散,最后里外得到比较均衡的发展,西方大致是三步。

在美国,有钱人往郊外跑,一家一个小楼,密密麻麻。

这么多人跑到外面去住,上班还要到城里,因为办公楼、写字楼都在城当中,所以就要修好多的高速公路。

早上大批汽车往城里涌,晚上大批汽车往外跑,那个路宽的是一个方向十个车道,来回是二十个车道,这么个跑,路上花两三个钟头,引起城市巨大的问题。

而城里这些房子应该是很不错的房子,有钱人搬走了,木板把门钉住。

这就是空洞化,有人这么描述过,94年的时候,就在离国会大概骑自行车不到15分钟的距离,就看到这么些房子,有些房子是敞开的,走进去地下室全部是流浪汉在里面大小便。

所以我们一定要研究城市的发展和经济之间的关系。

我想作为一个领导,除了做本职工作以外,一定要把自己本职工作和大的问题联系上,你今天做的工作和大的规律有什么关系,使你做工作的时候有一个清醒的头脑,我们在做什么,这个工作有什么规律。

当我们人类还是处在农业社会的时候,农业社会人类主要的活动在田里,农田跟工厂不一样,工厂可以搞多层厂房,农田没有多层农田。

农田必然是平铺在地球的表面上,农田平铺在地球表面上,人要到田里去干活,所以人的分布也必然是平均的分布。

这就是农业社会。

等到工业社会了,工厂要在一起,统一搞铁路,统一搞发电厂,供电、供水、交通运输,只有大家在一起效率高,成本低,有竞争力,所以他的人类活动就开始集聚、集中,所以造成了城市变成这么一个人口分布,大量集中。

集中以后就感到问题了,中心区的土地飞涨,工厂的成本也提高,另外由于先进的交通运输,铁路有了,甚至现在有飞机、汽车了,所以这些活动就不一定要那么集中,开始有一点往外疏解的味道。

直到今天,我们迈入信息化的社会,很多活动我们可以打电话,发E-mail,发传真,所以就用不着大家都挤在一起了,所以逐步迈入信息化社会,我们的人口分布,城市的分布就可能逐渐走向这么一个模式。

西方正是走了这么几步路,把这几个阶段叠加以后,你就会发现大量集中到红的高点上,然后又要回落走向比较均匀的这个过程,这个一回落,整个社会作出了巨大的投入或者是牺牲,付出了大的代价。

我们今天回忆一下西方这条路子,反过来想一想中国要不要重复走这三步路,能不能减少这三步曲所带来的大量代价。

我想今天我们就应该思考这么一个问题。

由于中国特殊的历史背景和条件,在实现工业化过程当中和西方有个很重大的区别,那就是中国搞工业化,不仅在城市当中进行,也同时在农村当中进行。

我们乡镇企业蓬勃发展,所以不像西方工业化都集中在城里,所以伦敦一百年,从五万人口变成五六百万。

而我们的工业化,城里做,农村也在做,为什么会出现这么个现象?

中国为什么农村也进行?

这因为中国长期处于短缺经济及城乡传统的血缘、亲缘关系,使乡镇企业的发展有了一个历史的机会。

乡村哪怕生产产品差一点,都能卖得出去,所以乡镇企业蓬勃发展。

另外中国城乡这种血缘、亲缘的关系和西方很不同,要研究文化。

村里有一个人,村长想办工厂,没有门路,说东头有一个人他听说有个舅舅在上海,说不定他这个舅舅从来都没有见过,村长说你去上海找你舅舅看看有没有路子,如果他这个舅舅有一点本事,有一点路子,一般都很愿意帮忙。

正是因为这样一个城乡之间的血缘关系,很多乡镇企业办的过程开始缺少资金,缺少技术,缺少销售渠道,可能就有人帮忙把这些问题解决了,那么乡镇企业就蓬勃发展了,这是中国特有的历史机会。

同时,我们今天在做城镇化的时候,是在高新技术发展、信息革命已经开始的这么一个历史条件下进行的,所以是有可能避免重复西方先集中后疏解的老路,发挥我们后发优势。

所以今天我们发展小城镇不是权宜之计,不是一定要西方搞几个大城市,然后再往外跑,我们就可以大、中、小和谐的发展,我们就需要发展很多小城镇,走中国特色的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道路。

正如中央十五届三中全会当中指出,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带动农村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的变革和小城镇发展,开创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农村现代化的道路。

这是有历史原因的,所以为什么我们做实际工作的同志应该争取一些机会,学一些理论,你发现今天原来周围发现的问题是这么个原因。

大家每天都很忙,跑到党校来上课恐怕也是这么个目的,使自己的工作感觉到清晰,原来是这么回事。

我们曾经有一段离土不离乡,村里、乡里没有多少钱,好不容易筹一点资金,弄个厂房买点设备,就不可能像过去搞国营企业办一个纺织厂,边上搞一个纺织工人新村,建一大批工人住宅,我没有钱盖房子,你到车间来当工人,晚上对不起还回你老家吧,离土不离乡,当时对农村的经济发展应该说是一个贡献。

但是这么个离土不离乡也带来许多问题,使得我们乡镇工业分布的很零散,规模很小,过去是短缺经济,什么东西供不应求,都能卖得出去,可是短缺经济一过去,大家竞争你要杀价,我要跌价,我要优惠,这下乡镇企业搞不过,你规模太小,日益失去竞争力,处境很艰难。

另外工厂分布的太分散,处处冒烟,到处排放污水,弄的整个环境变化了,既影响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也危及人们的生活。

另外自己村里,自己乡里办的厂,土地不在乎,一围围那么一大块。

再就是离土不离乡,很多农民,特别是发达地区的农民,实际上变成了业余农民,因为他的经济收入,主要有人在外面打工,在外面跑运输,留下老人、小孩在家里做农田,所以农业也搞不上去,人还住在农村,城市就发展不起来,城市发展不起来,你第三产业就没有土壤,就没有依托。

第三产业是要使商品消费出去的,到饭馆喝酒,喝多了酒这边就多生产酒,有人消费,生产靠消费来拉动,你都不消费,还在原来老家里,了不起看点电视,饭店没有生意,也开不起来,你说这个经济能发展吗?

所以这样的离土不离乡,也影响了经济的发展。

而且当前我国乡镇规模普遍在3万人,现在有些地方可能规模要大一点,我们做研究的时候,当年大概也就是3万人。

全乡人口就这么3万,住在镇里的可能就是两千人,三千人,镇政府所在的地方就那么几千人,怎么搞现代化?

只能搞小而全。

所以上海过去有一个经验,我们要搞几个“一”工程,每个镇都要搞一个商业街,那个商业街150米长,两边有饭店,有百货楼,一个广场,一个公园,一所卫生所,一个文化娱乐中心等等。

每样都只有一个,做多了没有用,人就那么几个,不可能搞两个医院、卫生所。

我也可能铺上了马路,也装上了路灯,行道树也弄上了,果皮箱也摆上了,看看挺像个城市,但是实际上没有城市生活的那种内在的魅力和气氛,人气不旺,路上没有几个人走,天还没有暗,家家卷帘门就拉下来了,怎么会有消费呢?

所以虽然已经务工经商,但依旧过着农耕时代的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样就使得第三产业的发展失去了土壤和环境。

我举一个例子,亚洲“四小龙”,人家每增加一个第二产业就业岗位,多一个工人,相应就会增加1.5-2.9的第三产业的就业岗位。

人住在一起了,城市发展了,你总要理发店,总要弄各澡堂,总要弄个卡拉OK娱乐厅。

卡拉OK娱乐厅场馆里面的营业员等等,就业岗位是一个工人的1.5-2.9倍,一个工人会多出这么多就业岗位。

可是我们中国离土不离乡,你还住在原来的农村里,所以谁来开饭店?

谁搞卡拉OK?

这些就业岗位就很少,只有0.6,一个工人带0.6,人家是1.5-2.9,我们是0.6,所以相差6倍之多。

这就想到一个问题,我们城镇化要对路,前几年我们没有把精力花在怎么健康发展,而是多少年弄到50%、60%,而不是真正去做扎实的工作。

所以我们今天感觉到,工业化、城镇化才能使我们经济发展上去。

这是我讲的第二个,中国的城镇化道路,应该是大力推进的,大、中、小城镇要协调的发展,小城镇是一个大战略。

第三个问题怎么抓,着手在哪儿。

我想就是加强城镇体系的规划和建设,实现整体的现代化。

城市总是有大有小,从大到小的城镇必须形成一个体系,大中小城镇以及中心村,今天我要把它加上个中心村,叫建设新农村,不能只管城镇不管村,我觉得大中小城镇以及中心村要协调的比较,才能实现整体的现代化。

不同等级的城镇村承担着不同的职能,为产业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提供不同等级的社会服务,这就是建立完整的区域化的服务设施体系,建设区域化的基础设施,避免重复建设。

没有很好的城镇体系规划,你要搞现代化,你搞一个小小的自来厂,我也搞一个自来水厂,规模一小亏本,水质技术不保证,如果你有一个完整的城镇体系规划,可能若干个村、镇集中搞一个大的水厂,成本降低,我用管道输送到各家各户,各个村去,这样就会降低成本,这就是区域化的服务设施,区域化的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医院设在哪里,中学设在哪里,哪些村只设初中,哪些镇只设高中,这就是一个完整的规划。

现在很多小城镇的发展往往是背道而驰,两个镇很靠近,他向东,他向西,背道而驰,而不是相对发展。

道理很简单,因为我们都是聪明人,如果是两个小镇相对发展,将来两个镇就会连在一起,连在一起以后,镇长、书记也都连在一起了,就撤掉一个镇吧,并起来吧。

并是可以并,我头上的乌纱帽还在不在?

少掉一顶乌纱帽,所以大家背道而驰。

这么个结果,你的镇长当住了,可是你那个镇小小的,弄一个饭店没有多少人来,我这个镇也搞得小小的,弄一个图书馆也没有多少人来看书,没有规模,没有效益。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认为就是应该相对发展。

只有相对发展把规模搞大,才有规模效益。

当然,领导的帽子还是很重要,你又不是一下就靠拢的,没有走上五年八年是靠不拢的,五年八年说不定你已经当县长去了,也可能去当政协主席去了。

也就是说你战术上必须稳妥,等到机会成熟了再去并,目的是把规模搞上去。

即使这个规模搞大也不会太大,那怎么办?

这就是要规划好区域的基础设施。

公路的目的是通过快速把这几个镇串在一起,哪怕你是住在海边,这个镇不大靠鱼为生,可是我有这条路的话,20分钟我就能开到镇,我的小孩要娶老婆了,要办几个酒席,我可以弄两个大车,百把人,二十分钟到,弄个三星级宾馆办个十桌八桌,也能过上现代化的生活。

这就是你要形成一个体系,服务设施要很好的安排,这里搞高中,那底下是集镇,你可能只要初中,这里搞大渔业,你可能搞卫生所,他普遍搞一个医疗站,不要重复,这就是一个很好的规划。

如果没有区域的完整规划,就必然会造成一个问题,好事大家抢着干,麻烦的事大家都不干,要么重复建设,要么建设缺陷。

道理是一样的,这种做法在我们国家是普遍的。

珠江三角洲,如果不把广州算进来,就算这个珠江口,深圳、香港、澳门、珠海,这么一个小范围里集中了四个国际机场。

到过珠海的人可能会知道,在珠海都能看得到澳门的机场,这么近搞两个机场,那个时候澳门还没有回归,澳门即将回归,回归以后一定要让它经济继续发展,不能变瘦了。

所以为了澳门机场能够吃饱,保证它的客源,中央下命令,珠海不许开国际航班。

珠海和深圳不一样,深圳面对的是香港,那里人来人往很多,所以它可以。

澳门只有40万人,靠赌博过日子,本来就没有多少人来人往,这下珠海机场冷冷清清,所谓20年不落后的机场空空荡荡。

我是从材料上看到的,80亿银行低息贷款,每年利息就得还5亿,年息大概6%。

机场一年运行下来才赚3亿多,赚的钱连还5亿的利息都还不起,什么时候还本钱?

原来市委书记或者市长跟银行行长关系搞好钱借给我,好朋友最后也得对簿公堂,总不能借了钱老不还,最后法院判决,所有机场建设费通通拿去还债,这就造成重复建设。

所以要有一个整体的考虑,那里搞了一个大医院这里就不要搞大医院了,那里有一个中学这里就不要搞中学了,这靠城镇体系规划。

所以我讲的就是这么一个意思。

城镇体系规划要解决的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当前我们小城镇级差不明显,不大不小的规模,使很多设施难以配套,配则维持不了,老贴钱,不经济,无法维持,不配又影响生产、生活,破坏生态环境。

我们有多少人在这里,要搞一个污水厂,现在技术不断地变,讲的道理是一样的。

现在最小的一个污水厂,最小规模必须日处理一万吨的污水,小于这个规模政府就要不断地赔钱,要么干脆关了,所以很多污水厂检查的时候用一下,没有检查了就关掉了直接排放。

一万吨水满打满算,每人每天用250升的水,这个已经算过大了,250升的意思,就是你每天要洗一次澡才能用得上250,不洗澡的话冬天可能用不了250。

我就算250,水用出去250,总有人淘米、洗菜,泼到马路上去,真正水回到污水处理厂打八折,实际上最高只能打七八折,我算八折。

按照这样计算,你要维持每天有一万吨的污水,你至少要四万人。

如果说我这个污水厂有一半的污水是靠工业废水来供给,那你至少也得两万五千人。

所以你镇的规模搞小了就养不起这个污水处理厂,就得不断赔钱,所以最怕不大不小的规模,大有大的办法,小有小的办法。

我们当前城镇问题就是在结构上的模糊性,造成等级不清、规模连续、职能雷同。

中心城镇规模不大,没有辐射力。

基层城镇只能交叉重复、混淆不清,要么造成重复建设,你搞我也搞,要么大家不干,这是城镇体系当中一个关键问题。

城镇等级要打破过去连续型的结构,变成阶梯型的结构。

各等级的城、镇、村要合理级配,承担不同的职能,互补协同,形成体系,形成整体。

比如中心村就是农村的居住,从事第一产业的中心。

集镇是以为农服务的第三产业为主。

中心镇则是以加工业及相应服务业的小区域综合中心。

县、省、全国不同等级的城市,不同的功能。

这是我想讲的第三个问题,你怎么做城镇建设,首先抓规划,留一个统盘的考虑,指导各个村镇规划建设。

第四是当前小城镇建设中的若干问题。

有哪些问题呢?

方针。

我讲我们的方针很清楚,中央已经指出,发展小城镇应该坚持循次渐进,防止盲目攀比、一哄而起。

应充分考虑现有小城镇的发展水平,区位优势和资源条件,以及今后发展潜力。

你考验这些因素以外挑一些,选择已经有一定规模,基础比较好的小城镇予以重点支持。

挑一下,让它重点扶持,把它搞大。

甚至把一批小城镇建设成为具有较强带动能力的农村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使全国的城镇化水平有显著提高。

问题。

刚才讲我们乡镇规模小,必然造成财政分散、各自小本经营,结果处处是星星,不见明星,难以集中力量,求得突破。

所以,我们要把规模扩大。

为什么现在很多地方都是两三个镇并起来,有它的道理。

我讲一个例子,上海青浦区12个镇,原来有315个建制村,撤并变成185个村,村干部压缩四分之一,村干部基本报酬,原来一年要花3600万,现在只要花1200万,开支少了。

村日常办公经费也由原来1500万降到了一半900万就可以了。

两项相加就使农民人均减负90元。

干部一多,请客吃饭的就多,开小汽车的多,政府负担就重,你如果把村、镇并起来,干部减少,腾出力量集中建设,凭这点就带来很多好处,而且很重要。

村镇一多,那么多的村长,那么多的镇长,有很多搞不到好的镇长,能力不强的镇长,你合并了就有可能挑上一个好干部。

政策。

政策要研究,比如土地权。

也许现在可能更加重要了,每年给你几千亩的用地指标,过去买布要布票,今天办工业,搞企业生产就要地票,没有土地指标你干不起来。

政府拿着地票给谁?

给发展的重点,千万不要为了情面洒胡椒面,你也两亩他也两亩,最后谁也搞不大。

财政权,鼓励把城镇搞强搞大,大的镇我可能财政上要有一定的倾斜,使他增强财力,扩大财权。

关于财政权也是我们要研究的政策问题。

行政权,这个地方搞大了,达到一定规模,我可能就提高你一级行政级别、待遇和权力。

山东管崂市底下一个大崂镇,那个镇搞花卉生产,搞集装箱往青岛运,那个镇搞的不错,镇党委书记是处级。

建设权。

我们地方总有一些建设项目要安排,刚才讲了基础设施,哪里建水厂,哪里修公路,这些可能就要支持中心镇、重点镇让它发展快点,所以我们要挑条件好的让他先发展,就要用这些建设权。

还有一些其他配套的东西。

课题。

比如农民进城以后原来的宅基地怎么办,原来住房怎么处理?

怎么使空壳村必须快地消亡,把土地复垦起来。

要研究原来承包田如何流转的政策,使耕地货币化,土地入股的政策等等。

我们还得研究农民进城以后,获得城镇户口、就业、上学的鼓励政策,很多农民进城是为了儿子进城有一个好学校,将来儿子能够升大学。

你用这个东西来吸引农民进城,但是你也得考虑,田里总要有人干,如果有人留在农村干的那就是专业户,专业户达到一定的规模,一家种两百亩,你对他也要有鼓励的政策。

再有很重要的,建立农民进城的社会保障体系,万一进城混不进去,回到农村里还有几亩地可以混,那几亩地是他的社会保险,你不解决社会保险问题,那个地无论如何不肯丢出去,哪怕荒枯在那里也不肯丢掉。

社会保障怎么解决也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

我觉得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土地问题就是考虑了这方面的因素。

第五个问题是城市化的量与质。

我们很多领导很重视撤乡建镇,撤县建市。

镇和市也许更要重视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化建设,而这些往往基础设施是靠政府为主体来投入的,这个投入是很大的。

我们国家往往在这些基础设施的投入上不足,所以政府在财政上压力很大。

联合国推荐,城市固定资产投资基础设施部分,占全市投资9-15%,我们往往不到3%、5%,也就维持这么一个水平。

人家房子可能十年洗一次,我们可能房子盖好了从来没有粉刷,所以我们感到质量上有问题。

我这里说一下,城镇化不仅有量还有质。

你已经住在城里了,农村人口已经变成城市人口了,但是还要不断的现代化,这是质的要求。

我这里也是用一些数据来说明。

我们目前城镇化水平是按照红线,红线以上,建制镇以上算城镇人口,整个镇一除40%,建制镇底下还有几万个一般的集镇,一般的集镇规模有几百上千人,但是不算城市人口。

可是我们对照其它国家,法国90年全国人口5600万,城镇化水平是80%,是我们整整一倍。

他们城镇人口有4000多万,全国有36000多个城镇,一除每个镇平均没有1200人。

可想而知,一个巴黎就到几百万,还有嘎纳、马赛、里昂,说明有一些镇可能就是几百人,甚至两三百个人就算镇了,我们为什么几百人上千人都不能算?

从规模上我们也能算。

如果我们把红线降低一半,这上面都算城镇人口,我们早不止40%了。

我个人认为不能这么片面去理解,因为我们镇规模可能够大,几百人,比人家要大的多,但是我们的设施可能比人家要落后很多。

国外一个小镇,商业中心所规模很小,但是像模像样很干净,很有档次,我们可能就差的很远。

第六个讲讲农村城市化,农村现代化和村镇田园化问题。

有一阵我们经常听到农村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