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盼》课文原文及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873353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盼》课文原文及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盼》课文原文及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盼》课文原文及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盼》课文原文及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盼》课文原文及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盼》课文原文及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盼》课文原文及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盼》课文原文及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盼》课文原文及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盼》课文原文及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盼》课文原文及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盼》课文原文及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盼》课文原文及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盼》课文原文及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盼》课文原文及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盼》课文原文及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盼》课文原文及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盼》课文原文及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盼》课文原文及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盼》课文原文及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盼》课文原文及教案.docx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盼》课文原文及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盼》课文原文及教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盼》课文原文及教案.docx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盼》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盼》课文原文及教案

  有一天,妈妈下班回来,送给我一个扁扁的纸盒子。

我打开一看,是一件淡绿色的、透明的新雨衣。

我立刻抖开雨衣就往身上穿。

怎么?

雨衣上竟然还长着两只袖筒,不像那种斗篷式的:

手在雨衣里缩着,什么也干不了。

穿上这件情况就不同了,管你下雨不下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我一边想,一边在屋里走来走去,戴上雨帽,又抖抖袖子,把雨衣弄得窸窸窣窣响。

直到妈妈声喊:

“蕾蕾,你疯啦?

嫌身上没长痱子吗?

”我才赶忙把雨衣脱下来。

摸摸后背,衬衫已经让汗水浸湿了,浑身凉冰冰的。

  我开始盼着变天。

不过一连好多天,白天天上都是瓦蓝瓦蓝的,夜晚又变成满天星斗。

我的雨衣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盒子里,盒子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衣柜里。

每天在放学的路上我都这样想:

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还能长云彩吗?

为什么我一有了雨衣,天气预报总是“晴”呢?

  有一天,快到家时,路边的小杨树忽然沙啦啦地喧闹起来,就像在嘻嘻地笑。

还用问,这是起了风。

一会儿,几朵厚墩墩的云彩飘游过来,把太阳也给遮盖住了。

天一下子变了脸色。

路上行人都加快了走路的速度,我却放慢了脚步,心想,雨点儿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

果然,随着几声闷雷,头顶上真的落上了几个雨点儿。

我又伸手试了试周围,手心里也落上了两点。

我兴奋地仰起头,甩打着书包就大步跑进了楼门。

  “妈妈!

”我嚷着奔进厨房。

  “蕾蕾回来得正好,快把头发擦擦,准备听英语讲座!

  “不过……还差半小时呀。

”我嘟囔着,心想,你怎么就不向窗外看一眼呢?

  “那就休息一下。

”妈妈说完,只听吱的一声响,原来她正往热油锅里放蒜薹呢。

  “我今天特别特别不累。

妈妈,我给你买酱油去吧,啊?

”我央求着。

  “你看,酱油我下班带回来了。

”妈妈冲我笑了笑,好像猜着了我的心思。

  “可……是还要炖肉吗?

炖肉得放好多好多酱油呢。

”我一边说,一边用眼瞟着窗外,生怕雨停了。

  “我什么时候说过要炖肉?

”妈妈焖上米饭,转过身来看了我两眼。

  “你没说,爸爸可说过。

”这话一出口,我就脸红了。

因为我没见爸爸,也没人告诉我要炖什么肉。

  “真的吗?

”妈妈问。

  我不再说话,也不敢再去看妈妈,急忙背过身子盯住碗架,上边的瓶瓶罐罐确实满满当当,看来不会有出去买东西的希望了。

再看看屋里的闹钟,六点二十,我只好打开电视,不声不响地听英语讲座。

  吃过晚饭,雨还在不停地下着,嗒嗒嗒地打着玻璃窗,好像是敲着鼓点逗引我出去。

我跑到窗前,不住地朝街上张望着。

望着望着又担心起来:

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还有雨可下吗?

还是留到明天吧。

  说来也怪,雨果真像我希望的那样停了。

四周一下子变得那样安静。

我推开窗子,凉爽的空气扑了过来,还带点儿腥味。

路灯照着大雨冲刷过的马路,马路上像铺了一层明晃晃的玻璃;路灯照着路旁的小杨树,小杨树上像挂满了珍珠玛瑙。

可雨点要是淋在淡绿色的雨衣上呢,那一-定比珍珠玛瑙还好看。

我扑到自己的床上,一心想着明天雨点打在雨衣上的事。

  第二天早晨一睁眼,四周还是静悄悄的。

我决心不再想什么雨不雨的。

谁知等我背着书包走到街上,脑门又落上了几滴水珠。

我还以为是树上掉下来的,直到我仰着头躲开树,甜丝丝的雨点儿又滴到我嘴唇上时,我的心才又像要从嗓子里蹦出来一样。

我几步跑回家,理直气壮地打开柜门,拿出雨衣冲妈妈说:

  “妈妈,下呢,还在下呢!

  妈妈一歪头冲我笑了笑,帮我系好扣,戴上帽子。

我挺着脖子,小心翼翼地跑下了楼梯。

  我走在街上,甩着两只透明的绿袖子,觉得好像雨点儿都特别爱往我的雨衣上落。

它们在我的头顶和肩膀上起劲儿地跳跃:

滴答,滴答滴答……

  _____________

  本文作者铁凝,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篇二】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盼》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生字新词。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作者是如何描写心理活动的。

  4.了解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知道课文写了哪些事例。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盼”这个中心意思来写的,学习从不同方面或选择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思想。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袖、篷、缩”等15个生字,理解新出现的词语。

  2.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了解课文中心思想。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1.老师出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谜底。

“一件小花衣,真是好稀奇。

太阳出来不能穿,下雨穿上最神气。

”(雨衣)

  2.雨衣图片

  教师解题:

我们课文的题目是什么,大家读一下。

你有没有“盼”过某些事情?

把你盼望的事情和同位说一说。

课文中的故事和雨衣相关,学习了课文,我们就知道是谁在盼,盼什么,愿望实现了吗?

(板书:

16.盼)

  3.简介作者:

这篇课文的作者铁凝,是一位女作家,1957年9月出生于河北省赵县,河北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1975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主要著作有《玫瑰门》、《大浴女》、《没有钮扣的红衬衫》、等100余篇、部,作品曾6次获包括“鲁迅文学奖”在内的文学奖。

由铁凝编剧的电影《哦,香雪》获第4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大奖,以及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

部分作品已译成英、俄、德、法、日、韩、西班牙、丹麦、挪威、越南等多国文字。

  二、检查预习,纠正指导

  1.认读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

(1)“筒”与“桶”在用法上要区别;

(2)“篷”与“蓬”字形区别,意义不同;(3)指导书写“嚷、酱、唇”等生字。

  2.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解释词语要依据“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联系上下文准确地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喧闹:

喧哗热闹。

  理直气壮:

理由正当充分,胆子壮,说话十分有气势。

  小心翼翼:

原形容严肃虔诚的样子,现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三、理清段落,概括大意

  1.在理解生字、新词的基础上,默读课文。

联系课文增强对生字、新词的记忆与理解。

  2.学生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为什么以“盼”为题,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

(全篇课文都是讲一个小朋友盼望下雨穿新雨衣的事情,所以以“盼”为题目。

文中“妈妈送我新雨衣”“下雨没能穿雨衣”“终于穿上了雨衣”等情节都是围绕题目来写的。

  围绕“盼”写了哪些内容,学生可能总结不全,教师指导学生读相关句段来协助学生概括总结。

  3.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

写妈妈送“我”新雨衣。

  第二部分(第3自然段):

写盼望下雨。

  第三部分(第4—17自然段):

写即使下雨还是未能如愿。

  第四部分(第18—21自然段):

写“我”终于穿上雨衣。

  分段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对段落的划分,学生会产生分歧。

对学生有道理的分段方法教师都应予以肯定。

  四、朗读课文,体会心理

  1.找出自己喜欢的部分读一读,读完后想一想,这段文字是围绕什么意思写的。

  2.分角色用相对应的语气读一读蕾蕾和妈妈对话的部分,体会这两个人物此时的心理活动。

  3.你自己认为哪一部分写得,读给同桌听一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逐段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领悟围绕中心意思,掌握从不同方面或选择不同事例来写的写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引入新课。

  指名三名学生有感情地读出自己喜欢的部分。

并简单说说文中的蕾蕾盼什么?

哪些地方看出她在盼?

引导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一)第一部分

  1.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思考:

这个段先写了什么?

再写什么?

(先写妈妈送给我一件新雨衣,再写我在晴天里迫不及待地穿上新雨衣。

  (板书:

妈妈送我新雨衣)

  2.课文中哪些词语写我十分喜欢新雨衣?

为了穿新雨衣我做了什么傻事?

(戴上雨帽,抖抖袖子,把雨衣弄得窸窸窣窣响穿上雨衣热了一身汗)

  3.“你疯啦?

”说明什么?

(妈妈对蕾蕾的做法非常不理解。

从侧面也看出蕾蕾的做法出人意料,同时说明蕾蕾太盼望穿雨衣了。

  

(二)第二部分

  这个部分写得很简略,也容易理解,教师可用简练的语言一带而过。

每天都在想,盼着下雨。

  (板书:

天天盼下雨,想穿新雨衣)

  (三)第三部分

  1.默读第三段,思考:

从全段来看,围绕什么中心意思来写的?

  (板书:

虽然下雨了,但是没如愿)

  2.分角色朗读课文中的对话,讨论回答问题。

  

(1)作者认为什么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

  (下雨天,穿上新雨衣到外面去。

  

(2)“我兴奋地仰起头,甩打着书包就大步跑进了楼门。

”我为什么这么兴奋?

  (外面在下雨,我能够穿上雨衣到外面去玩了。

  (3)填空后,体会作者的心情。

  (学生完成后先提问,然后出示答案)

  我兴奋地跑进楼门,妈妈让我____________________

  (准备听英语讲座)

  还差半小时,妈妈让我____________________

  (休息一会儿)

  我想去买酱油,妈妈说____________________

  (她已经买了)

  我说炖肉需要很多酱油,妈妈说____________________

  (她没说要炖肉)

  我说爸爸说要炖肉,妈妈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相信)

  (4)“我”把雨打玻璃窗说成“敲着鼓点”能够看出什么?

  (雨对“我”的吸引力非常大,为我带来难以抑制的激动。

  (5)“我”为什么盼着雨停下来?

  (让雨留到明天再下,因为今天“我”没机会出去了。

  (四)第四部分

  1.“我的心才又像要从嗓子里蹦出来一样”是因为什么?

  (没想到又下雨了,“我”的愿望终于能够实现了,这真是意外的惊喜。

  2.“我”这次为什么会“理直气壮”?

  (妈妈没有理由不让“我”穿雨衣了。

  3.“小心翼翼”是因为什么?

  (怕弄坏了新雨衣)

  4.读课文最后一段话,你从中看出作者什么心情?

  (兴奋、满足、高兴)

  (板书:

雨天协助我,穿上新雨衣)

  三、整体回顾,体会写法

  

(一)出示问题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

  2.课文哪些地方具体描写了“盼”这个心理活动?

选出你认为最生动的两处,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二)学生汇报,教师指导

  1.学生汇报课件第一题,师生评价,教师指导:

课文通过以下事例来写出我的“盼”

  

(1)晴天穿雨衣,热了一身汗。

  

(2)“我”每天盼着变天。

  (3)看外面下雨,“我”想找借口出去,穿穿新雨衣。

  (4)“我”盼着今天的雨留到明天再下,那样就能够穿新雨衣了。

  (5)看见雨点落在很多马路、小杨树上的样子想象出雨点落在新雨衣上的样子。

  2.学生汇报课件第二题,师生评价,教师指导:

课文具体描写“盼”这个心理活动的地方:

  

(1)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还有雨可下吗?

还是留到明天吧。

  

(2)可雨点要是淋在淡绿色的雨衣上呢,那一定比珍珠玛瑙还好看。

  四、畅谈收获,课下练笔

  1.请同学们说一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2.教师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看到了一个急切盼望下雨,一心想穿上新雨衣的孩子。

课文围绕“盼”这个中心意思,选择了好几个事例来写。

我们也要学习这种写法,从不同方面或选择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

  3.课下,请同学们从下面的意思中选一个,并以此为中心写一段话。

  (板书:

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方面或选择不同事例来写)

  板书设计:

  16.盼

  妈妈送我新雨衣

  天天盼下雨,想穿新雨衣

  虽然下雨了,但是没如愿

  雨天协助我,穿上新雨衣

  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方面或选择不同事例来写

  【篇三】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盼》教案

  教学目标:

  1.会写15个生字,重点理解“斗篷、瓦蓝、预报、理直气壮”等词语。

  2.准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语速、语调和重音。

  3.把握文章的中心,理解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组织材料的。

  4.注重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体会文中心理描写的好处。

  教学重点:

  了解“我”盼的过程,学习作者围绕中心安排典型事例的写法。

  教学难点:

  根据上下文,透过细腻的描写品味“我”的心理和情感。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袖、篷、缩”等15个生字,能准确读写“斗篷、袖子、遮盖、油锅”等词语。

  2.能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语言的特点。

  3.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理解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安排材料的。

  教学难点

  1.读写并积累、使用生字新词。

  2.把握主要内容,概括文章围绕中心思想写的几件事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感悟课题。

  导语: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题目是《盼》。

一个“盼”字带给大家怎样的联想呢?

老师看到“盼”字,脑海里就浮现出了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的开头: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他盼望的是春天的来临,经过了一个寒冬的人们,对温暖、充满生机的春天是多么盼望啊!

同学们,你们是否也有过“盼”的经历呢?

  2.学生自由发言,说一说“盼”的经历。

  预设:

本文的题目只有一个字,但这个个字却极能引发学生的思考。

我们每个人都有过“盼”的经历,盼生日、盼节日、盼望一次旅行、盼望快快长大……,学生通过谈论自己“盼”的经历,能回忆起当时的心理活动和情感,为全文的学习奠定感情基调。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介绍作者及课文的写作背景。

  铁凝1957年生,当代作家,河北赵县人。

主要著作有小说《玫瑰门》《无雨之城》《大浴女》《麦秸垛》《哦,香雪》《孕妇和牛》以及散文、电影文学剧本等百余篇(部),总计300余万字。

散文集《女人的白夜》获中国首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永远有多远》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

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哦,香雪》获第4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青春片奖。

电影《红衣少女》获1985年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优秀故事片奖。

部分作品译成英、法、德、日、俄、丹麦、西班牙等文字。

  本文《盼》最早收录在铁凝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夜路》当中,这本书出版于1980年。

  2.学生自读课文,标自然段序号,勾画生字新词,自学生字新词。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区别形近字并组词。

教师提示易读错字、易写错字,整理特殊结构的词语。

(课件出示生字)

  袖筒、斗篷、缩着、疯了、瓦蓝、厚墩墩、甩打

  叫嚷、吱的、酱油、蒜薹、炖肉、嘴唇、蹦出来、楼梯

  ◆需注意的字音:

  “缩”和“蒜”是平舌音;“甩”和“唇”是翘舌音;“篷”“疯”和“蹦”是后鼻音。

  ◆需注意的字形:

  易错字:

“唇”是半包围结构,不要写成上下结构。

  辨字:

篷—蓬、嘻—嬉、甩—用、锅—祸

  

(2)理解词语。

教师说词语的意思,学生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词语。

  ①拟声词,形容细小的摩擦声音。

(窸窸窣窣)

  ②用言语、行动逗弄对方借以取乐。

(逗引)

  ③状态词,形容很满。

(满满当当)

  ④理由充分,因而说话做事有气势或心里无愧,无所畏惧。

(理直气壮)

  (3)整理文中特殊结构的词语。

  ①AABB式:

  (窸窸窣窣安安静静、满满当当、瓶瓶罐罐)

  ②ABB式:

  (凉冰冰沙啦啦、厚墩墩、明晃晃、静悄悄、甜丝丝)

  ③ABAB式

  (瓦蓝瓦蓝滴答滴答)

  预设:

课文中ABB式词语特别多,读来十分亲切、生动,就像课文中的小女孩在向我们描述她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种种事物,能够引导学生借助这些词语来感受文章的语言特点。

  (4)学生提出自己在文中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与小组成员交流,全班汇报。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同桌交流后实行汇报:

课题中的“盼”指的是什么?

  (盼着变天、下雨,盼着穿上新雨衣。

  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

  

(2)学生交流,整理答案。

  明确:

课文是通过以下事例来写“盼”的:

①“我”有了一件新雨衣,大热天在屋里试雨衣,并且开始盼着变天。

②下雨天,“我”主动要求帮妈妈去买酱油,却被妈妈猜着了心思。

③“我”希望雨停下来,留着明天下,雨果真停了。

④第二天真的下雨了,“我”理直气壮地拿出新雨衣,穿上新雨衣去上学。

  3.学习第1—3自然段,感受“盼”的缘由及心情。

  

(1)学生快速默读这几个自然段,圈出觉得写得好的词语、句子。

  

(2)组织学生交流,出示语句及问题。

  ①我立刻抖开雨衣就往身上穿。

怎么?

雨衣上竟然还长着两只袖筒……

  思考:

加点的词语表现出了“我”怎样的心情?

  (“立刻”写出了“我”迫不及待地想打开雨衣的心情;“竟然”有出乎意料的意思,写出了“我”看到雨衣后惊奇、高兴的心情。

  ②我一边想,一边在屋里走来走去,戴上雨帽,又抖抖袖子,把雨衣弄得窸窸窣窣响。

  思考:

结合句中的动作描写,想象画面,体会此时“我”的心情。

  (即使现在没有下雨,但“我”已经等不及要试试新雨衣了。

这里的动作描写表现出了“我”试穿雨衣时开心的心情和神气的样子。

  过渡:

读到这句话,老师仿佛想起了小时候过年时试穿新衣服的情景。

因为新衣服要大年初一才能穿,所以就盼着年快点到,年到了就能够穿新衣服了。

但晚上睡觉前自己还是会偷偷地把新衣服穿起来,在家里转呀转呀,觉得自己漂亮极了。

大家有过这样类似的心情吗?

(可引导学生谈一谈,侧重点在描述当时的心情。

  ③我的雨衣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盒子里,盒子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衣柜里。

  思考:

读到这两个“安安静静”,你有什么感觉?

你能体会到蕾蕾当时的心情吗?

  (有种无奈、失望的感觉。

雨衣只有下雨天才能穿,不过天气一直这么好,雨衣只能躺在盒子里睡大觉,真可惜啊!

  ④找出文中一处关于“盼”的心理描写,体会“我”此时的心情。

  (“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还能长云彩吗?

为什么我一有了雨衣,天气预报总是‘晴’呢?

”这句话中有一些担心,担心天一直晴而不下雨,就没有机会穿雨衣了;还有些生气,觉得老天似乎故意在和自己做对,故意不让自己穿雨衣,所以才一直不下雨。

这里写出了“我”的天真和急切盼望下雨的心情。

  (3)请学生稍详细地概括第1—3自然段的内容,教师引导学生把缘由、心情描述清楚。

  示例:

妈妈送给“我”一件既漂亮又实用的雨衣,“我”特别喜欢,即使天气炎热,“我”还是迫不及待地试穿了它,在家里神气地走来走去,直到被妈妈训说才脱下来。

于是,“我”开始盼着变天,不过天天都是晴天,“我”盼下雨盼得太焦急了。

  过渡:

同学们描述得不错,但要注意语言要更简洁些,抓住重点。

大热天试穿雨衣,天天盼下雨,这是文章围绕“盼”字安排的第一个小故事。

雨真的会被蕾蕾盼来吗?

我们下节课再去看一看。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教师适当总结教学内容。

  小结:

“盼”的滋味我们很多人都尝过,盼的过程或许有忧愁,但也有憧憬与美好。

正是盼的过程中的那份等待让我们在愿望实现时有种非常快乐的感觉,虽然没有“美梦成真”那么夸张,但一定有心满意足的幸福感。

小女孩蕾蕾“盼”的就是在雨天穿上她的新雨衣,我们体会到了她因“盼”而生的小心思。

阅读一个个有趣的小插曲,我们感受到了她那小小心愿的简单、纯真、可爱。

  这篇文章之所以能让我们有所共鸣,是因为作者把“盼”写得活灵活现,所安排的材料都紧紧围绕着“盼”展开。

这节课,大家通过默读课文,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文中叙述的几件小事,体会了作者围绕中心安排材料的写法。

同时,我们围绕着重点字词、语句,去揣摩了蕾蕾盼下雨的心情,再一次体会了心理描写的作用。

在下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将围绕着更多的小故事、更生动的心理描写去感受蕾蕾的“盼”。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自由交流并积累学习方法(结合课前导语、课后习题和旁批阅读)。

  

(2)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上下文,透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品味“我”的情感。

  2.重点注重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体会童真的可爱,学会热爱生活,感受生活中的美。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文中生动的心理描写的作用。

  2.感受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检查生字掌握情况,同桌互相批改。

(教师出示词语卡)

  袖筒、斗篷、收缩、疯了、瓦蓝、厚墩墩、甩打、叫嚷、吱的、蒜薹

  酱油、炖肉、嘴唇、蹦跳、楼梯、逗引、预报、满满当当、理直气壮

  预设:

本课生字较多,个别字比较难写(如“嚷”),有的字容易写错(如“篷、酱”),所以在课前检查一下学生的生字掌握情况很有必要。

告诉学生易写错的字可做上标记,在课堂上多留意,课后多写几遍,直到完全掌握。

  2.教师以提问的形式回顾上节课内容,过渡到新课。

  (课件出示问题,学生举手回答。

  r蕾蕾的新雨衣有什么特点,让她这么喜欢这件新雨衣?

  r蕾蕾太喜欢这件新雨衣了,她干了件什么“傻”事?

  r因为想穿上这件新雨衣,蕾蕾开始“盼”什么呢?

  过渡:

是啊,蕾蕾天天盼着下雨,因为只有下雨了她的雨衣才能够派上用场。

不过她盼啊盼啊,一连好多天都是晴天,她真失望。

不过天怎么可能老不下雨呢?

这不,这个天,终于下雨了。

她有机会穿上新雨衣吗?

我们现在就来看一看吧!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学习第4—17自然段,感受蕾蕾盼得雨来、希望却落空的复杂心理。

  

(1)学生快速默读第4—17自然段,教师出示三大阅读任务。

  任务一:

画出描写“盼”这个心理活动的句子。

  任务二:

标出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

  任务三:

与同桌一起读一读,分角色表演蕾蕾与妈妈的对话。

  

(2)学生大声读出与心理活动相关的句子,交流读后的体会,描述蕾蕾不同的心情。

  心理描写:

  ①路上行人都加快了走路的速度,我却放慢了脚步,心想,雨点儿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

  (“放慢”和“加快”形成了对比,表现了雨来时“我”兴奋的心情。

  ②“不过……还差半小时呀。

”我嘟囔着,心想,你怎么就不向窗外看一眼呢?

  (蕾蕾的语言不连贯,“嘟囔”是指连续持续地小声自言自语,多表示不满,可见其神态;心理描写显出了对妈妈有些生气,对妈妈不明白自己的心思感到失望。

  ③望着望着又担心起来:

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还有雨可下吗?

还是留到明天吧。

  (担心的情绪。

虽然今天穿上雨衣的愿望落空了,但如果明天还下雨的话,自己还有机会,所以祈盼着雨别在今天下完,这种天真的想法让人读来既觉得有趣又心疼——如果此时她能够穿着雨衣在外面玩一会儿就好了!

  ④可雨点要是淋在淡绿色的雨衣上呢,那一定比珍珠玛瑙还好看。

我扑到自己的床上,一心想着明天雨点打在雨衣上的事。

  (想象穿着雨衣时雨点打在雨衣上的情形,此时她对雨的期盼更强烈了。

  小结:

这四处心理描写,若分别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蕾蕾当时的心情,能够用:

兴奋——失望——担心——期盼。

  预设:

在第四单元,学生已经重点学习、交流了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