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 我国海洋渔业环境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oc.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88736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题报告 我国海洋渔业环境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开题报告 我国海洋渔业环境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开题报告 我国海洋渔业环境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开题报告 我国海洋渔业环境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开题报告 我国海洋渔业环境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开题报告 我国海洋渔业环境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开题报告 我国海洋渔业环境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开题报告 我国海洋渔业环境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开题报告 我国海洋渔业环境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开题报告 我国海洋渔业环境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开题报告 我国海洋渔业环境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开题报告 我国海洋渔业环境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开题报告 我国海洋渔业环境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oc.docx

《开题报告 我国海洋渔业环境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题报告 我国海洋渔业环境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oc.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开题报告 我国海洋渔业环境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oc.docx

开题报告我国海洋渔业环境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oc

 

(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

我国海洋渔业环境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姓名:

学号:

专业:

研究方向:

我国海洋渔业环境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所在学院:

导师姓名:

起止日期:

填写日期:

 

研究生部制表

说明

 

1、本计划用钢笔填写(或打印),字迹要工整清晰;

2、本计划上交两份,研究生部、学院各一份。

3、本计划须在第三学期内完成。

 

一、关于制订毕业论文工作计划的简要说明

1.立论依据

(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附主要的参考文献)

1.1研究目的和意义

海洋的渔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之一。

在我国,近海的渔业资源不仅为区域内的人们提供着可靠的食物来源,还能够为他们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

近年来,随着现代化捕捞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海洋渔业的捕捞能力呈现显著提高的态势。

同时,经过多年的稳步发展,海洋渔业经济是我国渔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2008年至今,我国的海洋渔业经济总产值呈现不断上升的局面。

2008年,我国海洋渔业经济总产值为10397万元,2009年为11445万元,到了2012年,这一数值增长为14563万元。

应该说,我国海洋渔业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然而,海洋渔业产业的飞速发展,在为近海渔民带来经济收益的同时,我国的海洋渔业环境生态资源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萎缩局面。

以广东省为例,海洋监管部门多年监测统计表明,广东省近岸海域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恶化的趋势暂未得到根本扭转。

其中,劣四类水质海域主要集中在珠江口等河口海域,主要污染物是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

经珠江八大口门入海的污染物总量每年约70万吨,入海的主要污染物(指标)是化学需氧量、营养盐。

河口和部分城市近岸海域生态环境问题依然突出。

此外,陆源污染物入海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尚未得到有效控制。

而海洋灾害和污染事故对海洋环境的威胁增加,去年全省海域共发现赤潮16次,为近五年最多。

此外,根据农业部南海区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局公布的数据,截止2012年底,我国近海浅海区的渔业资源密度已下降至0.25t/km2,仅为原始密度的1/20,2012年与2000年相比,海洋渔业的捕获率降低了75%。

此外,随着大规模的捕捞和生态环境的恶化,近年来我国近海海洋渔业资源呈现了显著的衰退趋势。

而一些渔业捕捞协定的签署,例如《中韩渔业协定》、《中日渔业协定》等,使得我国近海渔民的作业捕捞范围也在不断缩小,很多渔民面临着生存发展的困境。

在此背景下,我国政府相继出台了一些保证海洋渔业环境健康发展的补偿机制与政策,但由于政策本身存在缺陷或执行过程中不到位等原因,我国海洋渔业的资源衰退及渔业环境恶化的情况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

总体来说,进一步完善海洋渔业环境生态补偿机制的科学性及合理性显得势在必行,因此,对本课题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的意义。

而本文的研究也正是基于上述背景,以期通过对我国海洋渔业生态环境问题的研究,对海洋渔业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构建和完善的相关问题给出一些建议,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丰富课题的研究成果。

具体来说,本文的研究意义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理论意义

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意识逐渐深入人心,我国学者关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研究成果也十分多。

然而,大多数学者将研究的重心放在对海洋生态环境的现状、问题方面的研究,或对我国海洋渔业经济效益等方面的研究,鲜少有学者将研究的焦点放在对我国海洋渔业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研究上,因此,相关的系统性成果也十分稀缺。

本文将研究的焦点放在对我国海洋渔业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现状的调研、问题的总结以及对策的提出等方面,以期通过详尽的分析,给出我国海洋渔业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构建和完善的具体策略。

综上所述,本文的研究为该方面的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2)实践意义

本课题在研究的过程中,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践探讨,选取了我国海洋渔业生态环境补偿制度和机构中存在的重点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海洋渔业环境保护与治理中的实践评估分析手段对课题的研究进行详尽探讨,最终从实践应用操作角度提出适用于我国海洋渔业环境体系的生态补偿机制对策。

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意义。

1.2国内外现状

1.2.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对海洋渔业生态补偿机制研究的理论较小,只有少数几位学者的研究涉及了这一领域。

大多数学者将研究的重心放在对其他另一生态补偿机制研究的方面,而究其研究成果主要为补偿机制的理论研究和对具体补偿措施的探讨两个方面。

(1)关于补偿机制的理论研究

Geenier在分析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激励手段时率先提出了海洋渔业生态修补这一补偿手段,他认为:

对海洋渔业生态环境的补偿应着眼于对海洋渔业生态环境进行修补,通过调用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海洋生态系统的修复。

Cowell则将理论研究的成果应用在了实践案例上。

他在2003年关于南威尔士加的夫海港资源替代性问题的研究过程中,分析了海洋渔业生态补偿的相关问题,并给出了一些理论参考。

Mcleod将海洋渔业生态环境本身的补偿以及对生态行为主体的补偿定义为生态补偿机制。

该理论算是学术界对海洋渔业生态补偿机制较为详细的理论界定。

(2)关于海洋渔业生态补偿机制实施的研究

Elliott等人通过对海洋渔业生态效益进行考察和综合分析后,认为对海洋渔业生态进行补偿可以通过三种方式进行,即经济补偿、资源补偿和环境补偿。

Karp等人则提出了采用设置保护银行的模式对自然界的海洋渔业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和补偿。

他们的这一想法对政府的财政投入提出了新的要求。

Parzival等人提出了采用海洋渔业生态补偿机制解决跨界流域污染的问题。

在海洋渔业资源的分配捕捞设置中,为避免捕捞能力的过度和增加,将总捕捞量分为若干配额,规定一定配额的补偿措施,并允许配额实现市场交换。

该种方法是生态补偿机制应用的一种典型尝试。

1.2.2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对海洋渔业环境生态补偿机制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理论调研和政策法规总结这两方面。

然而,大多数研究成果集中在海洋渔业环境问题现状和对策分析等方面,而对海洋渔业环境生态补偿问题的深入研究成果十分稀缺。

笔者经过相关文献调研,将其中的研究现状总结如下:

(1)关于海洋渔业生态补偿机制的理论研究

沈满洪在其著作《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中对生态保护补偿政策的内涵与性质进行了详细研究。

他指出:

建立海洋渔业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是当前进行生态保护的大势所趋,在具体的构建过程中,要对基本原则、补偿机制类型和补偿资金的筹集方式进行深入研究。

段志霞等人在《海洋生态价值的特点及补偿》一文中指出:

海洋渔业生态补偿应遵循价值流动规律,海洋渔业生态价值的补偿要合理化。

韩秋影在《生态补偿在海洋生态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一文中分析了海洋渔业生态资源补偿利益相关者、补偿强度和补偿途径这三个基本问题,提出海洋渔业生态资源补偿应包含经济补偿、资源补偿和环境补偿三个方面。

(2)关于生态补偿政策法规的总结研究

张慧指出,国内学术界关于海洋渔业环境生态补偿的研究多偏重于经济学、生态学方向,对生态补偿的政策法规研究则较少。

因此,他从法律角度入手,对我国海洋渔业生态补偿的法律法规体系进行了具体设计,他认为:

政府补偿机制是开展海洋生态补偿的最重要形式。

王淼认为在制定海洋生态补偿的相关法律法规应当依据某些原则、对象以及资金来源等。

并认为制定生态补偿法律法规的原则应是国家扶持为主,宏观调控,直接受益,法定补偿,分类补偿,布点突出等。

崔姣对我国海洋渔业生态补偿机制的政策性问题进行了研究。

他认为:

生态补偿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所要面临的问题大体分为三个:

谁补偿谁;补多少;如何补。

在综合各方面调查后,他指出:

我国政府应当首先确立海洋渔业生态补偿政策的总体战略,健全生态补偿法律体系,完善管理体制,同时推进海洋渔业生态补偿政策的理论研究。

综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不难发现,学者们的研究重心大多放在海洋渔业环境生态补偿机制的理论性、政策性、补偿具体措施方面的研究,而对海洋渔业环境生态补偿机制方面的研究则较小,也没有形成较为全面的理论体系。

因此,本文以海洋渔业环境生态补偿机制作为切入点,利用相关的理论知识,分析现阶段海洋渔业环境生态补偿机制存在的问题、原因,并借鉴国外的相关研究经验,探讨我国海洋渔业环境生态补偿机制的完善策略,显得十分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杨林林,姜亚洲,程家骅.中国海洋渔业水域环境研究现状及展望[J].生物学杂志,2011,28

(1):

74-78

[2]毛显强,钟瑜,张胜.生态补偿的理论探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2,(4).

[3]吕忠梅.超越与保守——可持续发展视野下的环境法创新[N],法学出版社,2003.

[4]曹明德.对建立我国生态补偿制度的思考[J].法学,2004,(3).

[5]江秀娟.生态补偿类型与方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

[6]Cupems,CanLersKJ,UdodeHaesHA,etal.Cuale-linesforecologicalcompensalionassocialedwithhighwayslinesforecologicalcompensationassociatedwithhighwaysBiologicalConservation,1999,90:

41-51.

[7]崔姣.我国海洋生态补偿政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

[8]MurrayBC,Abt,RC.Estimatingpricecompensationrequirmentsforeco-certifiedforestry.EcologicalEconamics.2001,36:

149-163.

[9]JohstK,DrechslerMtzoldF.2002Anecologicaleconomicmodellingproceduretodesigncompensationpaymentsfortheefficientspatio-temporalalloctionofspeciesprotectionmeasures,EcologicalEconamics,2002,41:

37-49.

[10]Couyon.PewardingtheUplundPoorforEnviromentalServicesAReviewofInitiativesfromDevelopedCountriesBogorIndonesiaSoutheastAsiaRegionalOffice,WorldAgroforestryCentre(ICPrAF).2003

[11]McDanielsTL,TrousdaleW.RessourcecompensationandnegotiationsupportinanaboriginalcontextUsingcommunity-basedmultirattributeanalysisistoevaluatenon-marketloss.EcologicalEconamics,2005,55:

173-186.

[12]程伶俐.水资源价值补偿理论与川西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25(6):

22-26.

[13]熊鹰,王克林汪朝辉.洞庭湖区退田还湖生态补偿机制[J].农村生态环境,200319(4):

10-13.

[14]CowellR.SubstitutionandscalarpoliticsNegotiatingenvironmentalcompensationinCardiffBay.Ceoforum.2003,34:

343-358.

[15]ElliogicalM,CuttsND.MarinebabitatsLossandgain,mitigationandcompensation.MarinePollutionBulletin.2004,49:

671-674

[16]蒋平.我国海洋资源管理现状及完善[J].海洋信息.2006

(2):

9-10.

[17]王红,王广顺,高中文.关于海洋资源的资产属性与资产化管理[J].海洋环境科学,2004,23

(2):

47-50.

[18]刘文剑.海洋资源、环境开发使用补偿费核算探讨[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2):

14-17.

[20]McLeodH.2000.Compensationforlandownersaffectedbymineraldevelopment:

TheFijianexperience.ResourcesPolicy,26:

115-125.

[21]IanPoweletal.,Developingmarketsfortheecosystemservicesofforests,http:

//www.foresttrends.org/documents/publications/chinese/EcosysetemServicesForestscn.pdf

[22]Landell-Mills,Natasha,InaPoras:

《SilverBulletorFools'Gold?

Aglobalreviewofmarketsforforestenvironmentalservicesandtheirimpactsonthepoor》London:

IIED,2002

[23]ParzivalCopes.ACriticalReviewofIndividualQuotaasaDeviceinFisheriesManagement[J].LandEconomics,1986,62(3):

278-291.

[24]陈冰波.主体功能区生态补偿[M].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25]洪尚群,马五京,郭慧光.生态补偿制度的探索[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1(5):

40—45.

[26]韩秋影,黄小平,施平.生态补偿在海洋生态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生态学杂志,2007

(1):

126-130.

[27]丘君,刘容子,赵景柱,邓红兵.渤海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的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

(2):

60-64.

[28]王森,段志霞.关于建立海洋生态补偿机制的探讨[J].海洋信息,2007(4):

7-9

[29]任勇,等.中国生态补偿理论与政策框架设计[M].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11(5).

[30]曹明德.对建立我国生态补偿制度的思考[J].法学,2004(3).

[30]刘向华,马忠玉.刘子刚.意愿调查法在环境经济评价中的应用[J].探讨生态经济2005(4):

36-38.

[31]王守民.中国海洋渔业管理及作用.[J]渔政,2004

(2):

10-11.

[32]练兴常.整治陆源污染,治理海洋环境[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6

(1):

87-89.

[33]郝艳萍.渤海治理现状与对策[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5,22(3):

79-83.

[34]李红柳,李小宁,候晓眠,等.海岸带生态恢复技术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3,16(6):

36-37.

[35]孟庆良.山东省确立人工角礁项日[J].河北渔业,2006(5):

60.

[36]陈涛,郭栋.我国开征生态税的思考[J].生态经济,2000(3):

3-37.

[37]同春芬.海洋渔业社会的和谐发展[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8):

7-9.

[38]李清水.我国海洋渔业资源利用与保护政策探析[D].中国海洋大学:

2010.

 

2.课题来源、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2.1课题来源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研究项目,子项目《海岸带渔民公共物品权益保障》,批准号08ASH002。

2.2研究内容

本论文分以下几个部分对我国海洋渔业环境生态补偿机制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

第一部分:

绪论,对课题的研究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阐述,并对课题的研究内容进行梳理,以期明确本文研究的整体思路与框架,本部分中主要采用文献查阅法、归纳法等,对国内外学者研究的成果进行综述,及对课题研究所需涉及的理论依据进行综述,以期为后文的研究给出强有力的理论参考。

所涉及的理论研究范畴主要包含:

生态补偿理论、生态价值理论以及生态补偿的实施理论。

第二部分:

我国海洋渔业环境生态补偿机制发展历程,发展历程归纳为三个阶段:

起步阶段:

20世纪80年代——政府主导,制定相关机制;发展阶段:

20世纪90年代——政企合力,实践探索实施;稳定阶段:

21世纪初至今——市场调节,机制弹性加大。

其中内容也包括对我国海洋渔业环境生态补偿机制的背景进行分析,包括我国海洋渔业环境资源发展现状概述和我国现行海洋渔业环境生态补偿制度简介,分析重点集中在渔业资源环境现状及政策法规现状两方面。

第三部分:

中美海洋渔业生态补偿机制比较,主要从法律体系、体制、职能、人员队伍方面比较。

第四部分:

我国海洋渔业环境生态补偿机制存在的问题,对我国海洋渔业环境补偿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通过现状调研、问题呈现和中美对比,对我国海洋渔业环境补偿制度、机构发展中的问题进行综合总结,并进行深入分析。

拟呈现的问题包含法律体系、体制、职能、人员队伍方面。

第五部分:

提出完善我国海洋渔业环境生态补偿机制的具体对策。

主要从法律体系、体制、职能、人员四方面提出对策。

第六部分:

总结全文,提出展望。

2.3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对海洋渔业环境生态补偿机制的相关理论依据进行梳理;

(2)搜集美国相关资料总结归纳,对我国海洋渔业环境生态补偿制度、机构发展中的问题进行分析;

(3)提出完善我国海洋渔业环境生态补偿机制的针对性对策。

3.研究基础(所在学科点前期研究工作积累,已具备的实验条件、尚缺少的实验条件和拟解决的途径)

3.1前期研究工作积累

通过文献查阅和资料调研,我对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依据已经有所掌握,主要包含我国海洋渔业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现状以及相关的理论成果等内容,同时,对研究课题所要应用到的研究方法,如资料查阅法、对比研究法等也进行了学习和了解。

3.2已具备的研究条件

第一,学校图书馆中提供了大量关于生态补偿的文献资料,在本次硕士学位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可以通过在图书馆数据库中对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进行搜索,从而获得大量的资料。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对搜索的资料进行提炼、加工、归纳,从中获得我想要的文字资料和论点论据,并用自己的语言对这些文字进行二次加工,将其转化成我的观点,并反映在论文中。

第二,互联网中关于本课题的文字资料也十分丰富,在网络信息渠道畅通的今天,对关于本课题的网络资料的获得也较为方便。

第三,导师在本次论文的写作中,给予了大力支持。

在选题环节给予了成熟的意见,并在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理论分析、文献收集等方面给予了充分指导。

可以说,导师的循循善诱和细心指导在我本次硕士学位论文的写作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四,本次课题的写作也得到了周围朋友和同学的支持,他们给予的建议对课题的研究和论文的写作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3.3尚缺少的研究条件

第一,对本课题的研究需要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并深入实际进行调研,通过对文献资料和实际调研资料的总结,从中总结出相应的学术观点用于本文的写作。

因此,整个论文的创作过程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因此如何从平时的生活中挤出大量的时间用于课题的研究和论文的写作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二,由于本课题研究所涉及到的理论知识较为丰富,且相关的理论知识也较为深奥,所以要进行深入的研究才能获得较为成熟的成果,目前我对课题研究中所需要的部分分析手段和技术还不是十分了解,因此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学习。

第三,课题研究中所需的部分外文文献和数据资料需要购买,很多资料很难从实体书店中找到,需要在网络书店中进行购买,如何最大程度地对这些资料进行收集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此外,部分外文资料的价格不菲,经费方面可能也会比较紧张。

3.4拟解决的途径

首先,要对实践进行合理安排,想尽一切办法挤出实践,确保研究的精力与时间投入,保证论文的写作质量;其次,进一步加强学习,多向导师虚心求教,不断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和对课题中所涉及到问题的理解能力,以期通过论文的写作加强自己的学术研究水平;再次,积极申报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项目,尽量争取从不同渠道完成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收集,并尽一切努力保证课题研究经费的投入。

4.实施方案(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或技术路线)

4.1研究方法

第一,文献法。

通过从图书馆和互联网搜集大量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对课题论点的形成进行支撑。

同时,通过资料中的相关数据和案例对本文的论点进行佐证。

第二,对比研究法。

将资料中的观点、论据进行对比,找出该课题研究中所需要的内容,并对这些内容进行二次加工,提炼论文写作所需要的资料,文中对中国美国海洋生态补偿机制进行比较,找出差距,提炼经验。

第三,归纳研究法。

通过对资料的总结和提炼,并结合实践生活中的案例和具体情况,对我所需要表达的论点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并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4.2研究思路及框架:

本文将研究的思路放在对我国海洋渔业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发展历程的回顾、通过中美海洋渔业生态补偿机制对比,分析出本国海洋渔业生态补偿机制在法律体系、体制、职能、人员队伍存在问题以及对策的提出等方面,以期通过详尽的分析,给出我国海洋渔业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构建和完善的具体策略。

1.绪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目的

1.3理论依据

1.3.1关于生态补偿理论

1.3.2关于生态补偿价值

1.3.3关于生态补偿实施

2.我国海洋渔业环境的生态补偿机制发展历程

2.1起步阶段:

20世纪80年代——政府主导,制定相关机制

2.2发展阶段:

20世纪90年代——政企合力,实践探索实施

2.3稳定阶段:

21世纪初至今——市场调节,机制弹性加大

3.我国海洋渔业环境生态补偿机制存在的问题

3.1法律体系的问题

3.1.1“单一补偿”法律体系

3.1.2“机会成本”法律体系

3.1.3监督法律体系尚属空白

3.2体制问题

3.2.1补偿体制不健全

3.2.2政出多门现象严重

3.2.3补偿方式单一

3.2.4补偿标准偏低

3.3机构职能问题

3.3.1补偿机构缺失

3.3.2管理效率低下

3.4队伍建设问题

3.4.1管理人员素质较低

3.4.2监督队伍执行力欠缺

4.中美海洋渔业环境生态补偿机制比较

4.1法律体系方面

4.1.1美国海洋渔业环境生态补偿法律体系简介

4.1.2中国海洋渔业环境法律生态补偿体系简介

4.1.3中美海洋渔业环境法律生态补偿体系比较

4.2体制方面比较

4.2.1补偿主体比较

4.2.2补偿对象比较

4.2.3补偿标准比较

4.2.4补偿方式比较

4.3机构职能设置比较

4.3.1机构职能规范性比较

4.3.2机构监督职能比较

4.4人员队伍方面比较

4.4.1管理队伍比较

4.4.2监督队伍比较

5.完善我国海洋渔业环境生态补偿机制的对策

5.1法律体系完善对策

5.1.1拓展补偿对象

5.1.2平衡补偿利益

5.2体制完善对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