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北京市东城区初三二模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879227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24.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北京市东城区初三二模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学年北京市东城区初三二模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学年北京市东城区初三二模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学年北京市东城区初三二模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学年北京市东城区初三二模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学年北京市东城区初三二模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学年北京市东城区初三二模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学年北京市东城区初三二模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学年北京市东城区初三二模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学年北京市东城区初三二模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学年北京市东城区初三二模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学年北京市东城区初三二模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学年北京市东城区初三二模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北京市东城区初三二模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

《学年北京市东城区初三二模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北京市东城区初三二模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北京市东城区初三二模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

学年北京市东城区初三二模化学试题及答案

2020北京东城初三二模

化学苏悦读书室整理2020.6

学校班级姓名教育ID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O16Fe56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2分)

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1分,共12分。

1.下列中华传统活动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剪纸B.粮食酿酒C.编中国结D.捏泥人

2.下列符号表示2个氧原子的是

A.2O2B.O2C.H2O2D.2O

3.下列人体必需的元素中,缺乏会引起贫血的是

A.钙B.铁C.锌D.钠

4.能够闻到茶香的原因是

A.分子之间有间隔B.分子在不断运动

C.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5.如右图所示,将二氧化碳缓慢倒入烧杯中,蜡烛熄灭的主要原因是

A.隔绝空气B.移走可燃物C.降低蜡烛的着火点D.降低温度到蜡烛的着火点以下

6.将下列金属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不能发生置换反应的是

A.锌 B.铁 C.银 D.镁

7.下列金属中,能够使紫色石蕊溶液变为蓝色的是

A.石灰水B.食盐水C.稀盐酸D.蒸馏水

点燃

8.根据化学方程式:

S+O2===SO2,无法获取的信息是

A.反应条件是点燃B.反应物是硫和氧气

C.二氧化硫有刺激性气味D.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的二氧化硫分子个数比为1:

1

9.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B.空气是混合物

C.空气是一种宝贵资源D.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78%

10.K2CO3和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及其溶解度曲线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温度

20

30

50

60

80

溶解度/g

K2CO3

110

114

121

126

139

KNO3

31.6

45.8

85.5

110

169

A.碳酸钾溶液中的溶剂是水B.甲是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

C.t1℃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D.t1℃应在50℃~60℃之间

11.氨气可转化为尿素,其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乙是CO2B.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都不变

C.甲、丁中都含有氢元素D.参加反应的甲与生成的丙分子个数比为1:

1

浓硫酸

12.过氧乙酸(CH3CO3H)是一种光谱高效消毒剂,不稳定,常温下易分解。

制备过氧乙酸的化学方程式为:

CH3COOH+H2O2====CH3CO3H+H2O。

取质量相等的乙酸(CH3COOH)和50%H2O2溶液均匀混合,再加入适量浓硫酸。

一定条件下,测得溶液中过氧乙酸质量分数的数据如下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过氧乙酸中C、H元素的质量比为6:

1

B.图1中,反应时间为6h时,若溶液总质量为100g,其中含有10g过氧乙酸

C.图2中,与20℃相比,25℃时溶液中过氧乙酸质量分数下降的可能原因是温度升高,过氧乙酸分解得更多

D.综合图1和图2分析,制备过氧乙酸的最佳反应时间为24h,最佳反应温度为25℃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33分)

【生活现象解释】

13.(2分)汽车能源结构在不断优化。

(1)汽车燃料中的汽油和柴油是由石油炼制而得,石油、天然气和______都属于化石燃料。

(2)一种氢燃料电池汽车利用氢气和氧气在铂(Pt)的催化作用下发生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驱动汽车。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14.(1分)据记载,我国是最早使用陶器的国家。

制陶的原料是黏土,其主要成分是SiO2、MgO、Al2O3和CaCO3等,其中不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

15.(2分)一种自热食品的发热包中主要含有生石灰,纯碱和铝粉。

(1)纯碱是________(填化学式)的俗称。

(2)发热包与水接触后发生反应,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科普阅读理解】

16.(5分)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芦笋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被人们称为“蔬菜之王”。

芦笋中富含维生素C。

维生素C(C6H8O6)的含量是植物营养成分的重要指标。

科研人员测定不同品种、不同部位的芦笋中维生素C含量及不同贮藏条件下维生素C含量的变化。

维生素C易溶于水,易被光、热和氧气等破坏。

因此,在测定芦笋中维生素C含量时,应采摘后立即测定,且整个实验过程需要快速。

采摘3个品种的芦笋,立即测定不同部位[同一株芦笋分成上(笋尖)、中、下段]芦笋中维生素C的含量如图1所示。

选取品种1,探究贮藏条件对芦笋中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

同一天采摘同一试验区的芦笋产品,选取同一部位样品,立即测定其中维生素C含量,并随机分成2组,第①组在室温(25℃左右)自然漫射光下保存;第②组在冰箱(4℃)中避光保存。

每2天分别测定每组芦笋样品中的维生素C含量,测定结果如图2所示。

芦笋的营养和保健功能使其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

每1kg鲜芦笋中含有蛋白质25g,高于普通蔬菜3~8倍。

芦笋中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含量偏低,富含纤维素、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尤其含有丰富的抗癌元素-硒,被视为一种保健食品。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

维生素C是由_______种元素组成。

(2)在测定植物中维生素C含量时,应采摘后立即测定,原因是__________。

(3)分析图2,请给出芦笋保存和食用的建议是__________。

(4)芦笋中所含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右图,由图可以获得的信息是________(写出一条)。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品种2与品种3笋尖中维生素C含量基本相等

B.芦笋中嫩尖部比根部维生素C含量高

C.芦笋中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

【生产实际分析】

17.(2分)煤燃烧的烟气经空气反应器脱硫后,产物硫酸钙进入燃料反应器中与甲烷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气体产物分离出水后得到几乎不含杂质的二氧化碳,从而有利于二氧化碳的回收利用,达到减少碳排放的目的。

该流程如右图所示。

一定条件

(1)已知空气反应器中发生的一个反应为:

2CaCO3+2SO2+O2=======2CaSO4+2CO2,其中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有___________。

(2)燃料反应器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18.(3分)还原铁粉是化工生产及实验室中常用的还原剂。

工业上以绿矾(FeSO4·7H2O)为原料制备还原铁粉的工艺流程见图1。

(1)转化时,将(NH4)2CO3溶液加入到FeSO4溶液中,目的是制得FeCO3。

(2)将FeCO3浊液暴露在空气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FeCO3+6H2O+O2=4Fe(OH)3+4X,其中X是_____。

(3)

高温

焙烧时,发生的反应有:

①2Fe(OH)3=====Fe2O3+3H2O↑;②CO2+C====2CO;

③3CO+Fe2O3=====2Fe+3CO2,其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________(填序号)。

(4)在焙烧过程中需加入CaCO3进行脱硫处理。

图2为加CaCO3和不加CaCO3对还原铁粉产率的影响,由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

【基本实验及其原理分析】

19.(2分)鸡蛋壳中含有碳酸钙。

(1)写出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2)利用右图所示实验,能够验证鸡蛋壳中含有碳酸盐的现象是___________。

20.(4分)进行如下实验。

(1)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2)C中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

(3)E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4)加入酚酞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1.(2分)依据实验回答问题。

实验①

实验②

电解水

水蒸发

(1)实验①的目的是探究水的组成,其结论是__________。

(2)从微观角度解释实验①和实验②发生变化的不同点是________。

22.(4分)甲酸(HCOOH)在热的浓硫酸中分解,生成一氧化碳和水。

用下图所示装置完成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的实验。

(1)写出甲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2)

高温

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氢氧化钠能干燥一氧化碳,利用其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

(3)一氧化碳与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CO+Fe3O4=====4CO2+3Fe。

若生成0.21g铁,至少需要四氧化三铁的质量是______g。

(4)a处导管口绑一小气球的目的是_______。

【科学探究】

23.(6分)化学小组同学用图1装置探究铝与盐酸的反应。

将未去除表面氧化膜的铝箔放入稀盐酸中,刚开始反应现象不明显,一段时间后反应比较剧烈,产生大量气泡,出现灰色沉淀。

【查阅资料】

1铝粉在颗粒较小时为灰黑色;铝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且反应均生成氢气。

2氯化铝固体为白色颗粒或粉末,易溶于水和乙醇。

3氧化铝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l2O3+6HCl==2AlCl3+3H2O。

【实验一】探究灰色固体的成分

实验序号

1-1

1-2

1-3

1-4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有微量气泡产生,固体溶解

有少量气泡产生,固体溶解

____________

固体部分溶解

【实验二】探究盐酸浓度对灰色固体产生量的影响

取0.09g铝箔和5mL不同浓度的稀盐酸,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序号

盐酸浓度

实验现象

2-1

4.0%

刚开始反应现象不明显,一段时间后缓慢反应,然后反应比较剧烈,有大量气泡产生,出现灰色沉淀

2-2

2.8%

先是看不到反应现象,一段时间后缓慢反应,然后慢慢地反应比较剧烈,有大量气泡产生,出现少量灰色沉淀

2-3

2.1%

3~4小时后明显有气泡产生,反应慢慢地比较快些,试管底部出现少量灰色沉淀

2-4

1.4%

反应更慢,出现极少量的灰色沉淀

【解释与结论】

(1)铝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图1所示实验中,刚开始反应现象不明显,一段时间后才看到有气泡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

(3)由实验________(填实验序号)可以判断灰色固体中含有铝。

(4)由实验1-4可知,灰色固体中还含有氯化铝。

实验1-3的现象是_________。

(5)实验二的结论是__________。

【反思与交流】

(6)为了进一步探究灰色沉淀的出现是否与盐酸中的Cl-有关,可以将稀盐酸换成______进行图1所示实验。

2020北京东城初三二模化学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2分)

(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1分,共12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B

D

B

B

A

C

A

C

A

D

D

D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33分)

Pt

说明:

以下每空1分。

其他合理答案均可给分。

13.(2分)

(1)煤

(2)2H2+O2===2H2O

14.(1分)CaCO3

15.(2分)

(1)Na2CO3

(2)CaO+H2O==Ca(OH)2[Ca(OH)2+Na2CO3==CaCO3↓+2NaOH]

16.(5分)

(1)3

(2)维生素C易被光、热和氧气等破坏(3)低温避光,尽早食用

(4)硒的元素符号是Se(或硒元素是非金属元素;或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等)

一定条件

(5)AB

17.(2分)

(1)氧和硫

(2)CaSO4+CH4=====CaS+CO2+2H2O

18.(3分)

(2)CO2(3)①

(4)其他条件相同时,在焙烧2~4小时之内,焙烧相同时间,加碳酸钙能够提高还原铁粉的产率

19.(2分)

(1)CaCO3+2HCl==CaCl2+H2O+CO2↑

点燃

(2)A中有气泡,B中石灰水变浑浊

20.(4分)

(1)3Fe+2O2====Fe3O4

(2)防止溅落的高温熔融物炸裂瓶底

(3)NaOH+HCl==NaCl+H2O

(4)借助酚酞指示剂的颜色变化,判断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的发生

21.(2分)

(1)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

(2)①变化前后分子种类改变,②变化前后分子种类没有改变

浓硫酸

22.(4分)

(1)HCOOH======CO↑+H2O

(2)吸水性

(3)0.29

(4)收集尾气,防止污染

23.(6分)

(1)2Al+6HCl===2AlCl3+3H2↑

(2)盐酸先与表面的氧化铝反应,该反应无明显现象,再与铝反应,出现明显气泡

(3)1-1和1-2

(4)固体部分溶解

(5)在实验二的条件下,稀盐酸浓度在1.4%~4%之间,随着盐酸浓度的降低,得到灰色沉淀的量依次减少

(6)稀硫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