箐口煤矿施工组织设计说明书1.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880457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 页数:166 大小:1.2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箐口煤矿施工组织设计说明书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6页
箐口煤矿施工组织设计说明书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6页
箐口煤矿施工组织设计说明书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6页
箐口煤矿施工组织设计说明书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6页
箐口煤矿施工组织设计说明书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6页
箐口煤矿施工组织设计说明书1.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66页
箐口煤矿施工组织设计说明书1.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66页
箐口煤矿施工组织设计说明书1.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66页
箐口煤矿施工组织设计说明书1.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66页
箐口煤矿施工组织设计说明书1.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6页
箐口煤矿施工组织设计说明书1.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6页
箐口煤矿施工组织设计说明书1.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6页
箐口煤矿施工组织设计说明书1.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6页
箐口煤矿施工组织设计说明书1.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6页
箐口煤矿施工组织设计说明书1.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6页
箐口煤矿施工组织设计说明书1.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6页
箐口煤矿施工组织设计说明书1.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66页
箐口煤矿施工组织设计说明书1.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66页
箐口煤矿施工组织设计说明书1.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166页
箐口煤矿施工组织设计说明书1.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16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箐口煤矿施工组织设计说明书1.doc

《箐口煤矿施工组织设计说明书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箐口煤矿施工组织设计说明书1.doc(16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箐口煤矿施工组织设计说明书1.doc

施工组织设计

编制:

蔡华云

总工:

曹永郴

总经理:

黄阿甲

时间:

2012-12-16

黔西正湘煤业有限公司箐口煤矿

32

目录

第一章:

概述....................................4

第一节:

初步设计简介..............................4

第二节: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原则和依据..............4

第三节:

矿井概况..................................6

第二章矿井建设施工总体部署.....................15

第一节:

矿井开工的前期准备.......................15

第二节:

工程部署.................................17

第三节:

施工总体方案部署.........................19

第四节:

矿井建设的运输部署.......................20

第三章三类工程施工方案.....................22

第一节:

“五通一平”施工方案..................22

第二节:

矿建施工方案.........................27

第三节:

土建施工方案.........................35

第四节:

安装施工方案.........................40

第五节:

生产辅助系统施工方案.................64

第六节:

环保方案.................................70

第四章保障措施.................................79

第一节:

工期保障措施.............................79

第二节:

质量保障措施.............................82

第三节:

安全保障措施.............................89

第四节:

矿建工程安全质量措施.....................92

第四节:

土建工程安全质量措施......................94

第五节:

机电设备安装工程安全质量措施..............97

第五章矿井组织机构及管理保障措施................99

第一节:

箐口煤矿组织机构及管理....................99

第二节:

监理机构及其管理.........................107

第三节:

施工队招标方案...........................108

第四节:

投资控制措施.............................112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初步设计简介

“贵州黔西正湘煤业有限公司箐口煤矿”项目初步设计确定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60万吨/年,服务年限为45.97年。

矿井建设可行性报告、投资估算书、初步设计(含安全专篇)、施工图设计原由正湘煤业有限公司委托湖南第一工业设计研究院编制,该项目所有设计资料均已审批。

现对于初步设计(含安全专篇)根据公司要求于2012年委托贵州煤矿安全技术咨询有限公司进行修篇,修编后的初步设计的矿井生产能力为60万吨/年,服务年限为49.15年,斜井开拓方式,走向长壁采煤法,,布置一个采区,装备一个综采面、3个掘进工作面达产,主井提升采用DTⅡ(A)100100型带式输送机型胶带输送机、电机功率为3´185kW提煤、RJY45-28/1400型矿用架空乘人装置提人;副井采用JK-2×1.8/20A型卷扬机牵引、电机功率为256kW、选择MGC1.1-6A型固定矿车,容积1.1m3,长2m,额定装载质量1000kg装置装载,矿井副井及井底车场30kg/m窄轨运输线路,其余安装22kg/m窄轨运输线路,风井安装2BE3-50型液环真空泵二台(一台工作一台备用)及高低负压各一趟抽采瓦斯,风井安装2K56-No30型防爆轴流式通风机两台,电机功率560Kw的对旋式通风机通风;副井底主水仓安装MD580-60×7型水泵五台,水泵流量Q=564.8m³/h,扬程420.6m,电机功率900kw;主工业广场安装LGFD110/015J型空气压缩机3台(2用1备),排气量20m3/min,排气压力0.8Mpa,电机功率110kW,电压380V;同时配置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瓦斯底抽放巷、瓦斯发电站等安全设施。

达产时工程量如下:

矿井达产时井巷工程量为18310m,其中岩巷12921m,煤巷5389m;工业建(构)筑物总面积3660㎡,总体积20987.56m3,水池总容积8660m³,皮带走廊总长度105m,以及道路、围墙、挡土墙等场区设施。

完成行政、公共建筑总面积13440㎡,总体积228996m³。

矿井设备及安装工程完成。

移交生产时井巷工程总量见表1-1

斜井方案移交生产时的井巷工程量

项目名称

长度(m)

净体积(m3)

掘进体积(m3)

计划

移交生产

计划

移交生产

计划

移交生产

1

井筒

3510

3510

40778.88

40778.88

46973.22

46973.22

2

井底车场及硐室

1468

1468

17592.74

17592.74

20987.56

20987.56

3

主要运输巷道

1200

1200

12732.4

12732.4

15354.4

15354.4

4

采区

12132

12132

113566

113566

126525.3

126525.3

合计

18310

18310

184670

184670

209840.5

209840.5

第二节矿井概况

一、地理、交通位置

箐口煤矿位于黔西县城北东方向,行政区划隶属于黔西县太来乡管辖,地理座标为东经106017’30”~106023’30”、北纬27001’45”~27005’45”。

矿区中心距贵阳市直距97km,黔西县城44km。

贵毕高等级公路从矿区以南10km处的素朴镇经过,黔西至太来公路经过素朴镇到矿区中心,交通较为便利。

二、矿区概况

箐口煤矿井田范围由36个拐点圈定。

井田走向长12km,倾向宽1.8km,面积为18.518km2。

勘探部门2006年底提交报告资源量331+332+333计6714.5万吨,其中331为549.5万吨,332为1580.5万吨,333为4584.5万吨,储量备库核准单位贵州省国土资源厅已于2007年6月批文准核,经设计计算可采储量为4367.48万吨。

三、地形地貌

矿区位于贵州省中部,属云贵高原斜坡地带,地势西高东低,起伏较大,一般标高1100----1250m,相对高差150m左右,最高老袜洞1302.6m,属中低岩溶地貌,工业广场位于太来乡箐口村关房组南部的山谷内,标高1182m,下三叠统玉龙山灰岩在区内常形成悬崖陡壁。

四、水系

矿区东南侧鸭池河切割较深,为区域最低侵蚀基准面,标高720m,矿井最低侵蚀基准面为875m,区内无地表迳流,主要是分布大小不匀的落水洞。

五、气象及地震情况

该区属亚热带温湿季风气候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历年平均气温18℃,历年平均降水量1018.5mm,平均相对湿度82%。

本区地震烈度为6度。

六、地质特征

㈠、地质构造:

本区地层总体走向北东--南西,倾向东南,倾角8~20°,地层比较平缓,整体为一单斜构造,区内主要构造为太来—石人背斜及F1正断层,该区构造复杂程度为中等。

㈡、煤层:

二叠系上统龙潭组上段含可采煤层2层,即8煤、9煤,其中8煤层为部分可采煤层,9煤层为主采煤层,煤系地层含煤平均厚度4.98m,含煤系数为3.32%,含可采煤层总厚度为3.44m,可采含煤系数为2.29%,煤层特征见下表。

煤层特征表

序号

层间距

厚度

可采

系数

(%)

变异

系数

(%)

结构

稳定性

可采性

最小~最大

平均

最小~最大

平均

8

13.14~29.73

21.15

0~1.96

0.94

50

53

简单

不稳定

部分

可采

9

0~6.57

2.50

96

58

简单

较稳定

全区

可采

2.51~5.31

3.99

10

0~0.69

0.2

0

简单

不稳定

不可采

33.5~38.5

35

12

0~1.32

0.57

20

简单

不稳定

不可采

15.97~33.66

26.8

15

0.29~1.55

0.77

30

简单

不稳定

不可采

(三)水文地质:

1、地表水系

矿区位于地表分水岭附近,无大的地表迳流,地表水系(体)不发育。

野济河流经矿区东北部,多年平均流量为427.70m3/s;历年最高洪水位为758.9m。

野济河属乌江支流,为黔西境内第一大水系,其河床标高720m,为矿区最低侵蚀基准面。

2、地层富水性

矿区内出露地层从新到老依次为第四系、下三叠统茅草铺组(T1m)、夜郎组(T1y)、上二叠统长兴组(P2c)、龙潭组(P2L)和茅口组(P2m)。

岩层整体走向北东~南西,倾向东南,倾角平缓,约为8~200。

⑴、第四系(Q):

以粘土、亚粘土夹灰岩碎块为主,零星分布,厚0~7.6m,一般厚1.61m,为透水层。

⑵、下三叠统茅草铺组(T1m):

上段厚度大于150m,岩溶发育,富水性强;中段砂岩、钙质砂岩、泥岩为相对隔水层,为本区第I号隔水层,富水性弱;下段岩溶发育,富水性较强,岩溶漏斗、落水洞等负地形随处可见,大气降雨补给地下迅速,一般难以形成地表迳流,发育地下暗河一条。

⑶、九级滩段(T1y3):

该段厚度15.0~74.0m,富水性极弱,为相对隔水层,为本区第Ⅱ号隔水层。

⑷、玉龙山段(T1y2):

厚235.0~340.0m,该层岩溶发育,无地表迳流,大气降水补给地下迅速,富水性强,为区内主要含水层,发育地下暗河一条。

⑸、沙堡湾段(T1y1):

厚18.41~67.57m,该层岩溶不太发育,含水性微弱,为相对隔水层,该段可视为本区的第Ⅲ号隔水层。

⑹、上二叠统长兴组(P2c):

该层厚度17.65~54.94m,岩溶、裂隙局部发育,富水性中等,是矿床开发时间的间接充水含水层。

⑺、上二叠统龙潭组(P2L):

该层层厚123.92~168.87m,为含水性差、富水性极弱的高水头承压隙裂~溶隙含水层(组),为主要隔水层,是矿床开采时的直接充水含水层。

⑻、上二叠统茅口组(P2m):

该组厚度岩溶裂隙较发育,富水性中等。

故正常地质构造条件下,茅口组岩溶含水层对矿床开采无充水影响,其上部覆盖有强隔水层P2L。

3、断层及其含水性

区内发育有F1、F2、F3、F4F8等五条断层。

⑴、F1断层:

纵贯整个矿区,两盘垂直落差160~350m,造成断层上盘龙潭组9煤层直接与下盘茅口组强含水层相接触,断层带附近岩溶发育强烈,溶蚀漏斗、落水洞呈带状富集分布,数量多,规模大,具有良好的富水性和导水作用。

⑵、F2断层:

与F1断层大致平行,为F1分枝断层,断层上盘地层岩溶发育,地表落水洞呈条带状分布,具良好的富水性和纵向导水作用;下盘为含煤地层,亦造成9煤层直接与茅口组强含水层相接触。

⑶、F3、F4断层均为次一级构造,其富水性和导水作用不明显。

⑷、F8断层为倾向正断层,其导水作用明显,该断层能够将地表水、溶洞水、暗河水、及地下含水层水联系在一起,同时该断层切割主副斜井,是可能照成矿井突水的主要导水通道。

F1、F2断层规模较大,断层带岩体破碎,岩溶发育,富水性强,并致使煤层与强含水层直接接触,为本区地下水主要储存空间和运移通道。

4、落水洞与地下暗河

⑴、落水洞及其分布规律

水文地质单元内落水洞数量众多,均发育于灰岩出露区(T1y1、T1y2和T1m1)的地势低洼地带;由于水文地质条件存在差异,落水洞发育规模差别很大,塌陷面积从几平方米到上千平方米,可见深度从2~3m到20m以上。

本单元中部出露的T1y3地层为相对隔水层,落水洞的分布可分为两个相对独立的部分;T1y3地层以北,落水洞主要沿F1、F2断层带分布,T1y3地层以南,受紫红色泥质粉砂岩隔水作用的影响,T1y3地层与T1m1灰岩接触部位岩溶发育强烈,地表落水洞相对集中,呈条带状分布。

⑵、地下暗河

水文地质单元内无直接向外排泄的地表迳流,地表迳流及大气降水由落水洞补给地下水,沿岩溶带形成地下暗河。

单元内发育有两条地下暗河:

①暗河Ⅰ主要发育于T1y2灰岩中,走向与F1断层基本一致,与暗河Ⅱ大致平行。

暗河地下水接受北部地表迳流的侧向补给和流经区域大气降水的垂直补给,补给来源丰富,流量较大,水位和流量随降雨量变化明显。

经物探验证,直线长度达10km,始于竹林麻窝落水洞(B137),由西南向北东蜿蜒,流经野坡寨、沙水井、新寨、文阁、克玛田、瓦窑上,往北东在鸭池河支流野鸡河旁之岩壁上出露,以瀑布形式排泄;暗河出口(G26)流量5.618~189.872L/s,在1线的发育(埋藏)深度为100m左右,5线为135m左右,8线为180m左右。

由于暗河Ⅰ流量大,且发育在F1、F2断层带附近,暗河水可能经断层破碎带涌入矿井,故对矿山开采影响较大。

②暗河Ⅱ主要发育于T1m1灰岩中,其走向与T1y3/T1m1界线基本一致。

受T1y3紫红色泥质粉砂岩隔水层的影响,T1m1灰岩与T1y3地层接触带岩溶发育强烈。

经物探验证,暗河直线长度达10km,始于狮子麻窝落水洞(B133),由西南向北东蜿蜒流经齐家寨、沙湾、打铁洞、龙井、箐脚、童家坡往北东流入鸭池河,在1线的发育(埋藏)深度为120m左右,5线为175m左右,9线为220m左右,水位及流量紧随降雨量变化而变化。

由于附近无大的断层构造发育,其下伏地层T1y3紫红色泥质粉砂岩具有良好的隔水作用,且T1y3和T1m1地层均倾向主采区外,故暗河Ⅱ对矿山开采影响较小。

5、矿坑充水因素

本区矿床多赋存于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以上,由于矿床顶底板隔水层的存在,矿床直接充水含水层为富水性极弱的龙潭砂岩裂隙含水层,间接充水含水层为富水性中等之长兴组岩溶裂隙含水层;断层造成地层缺失或重复,致使各含水层间产生水力联系,推测断层的导水性和富水性较强;大气降雨是引起矿坑涌水量动态变化的主要因素。

综上所述,本区属以裂隙含水层为主的裂隙充水矿床,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属中等类型。

6、矿井涌水量

根据地质报告,矿井第一水平(+800m水平)正常涌水量为603m3/h,最大涌水量为1723m3/h,考虑到井下正常生产用水为30m3/h左右,故矿井排水系统和水处理系统按正常涌水量633m3/h,最大涌水量1753m3/h设计。

(四)其它开采技术条件:

1、瓦斯

根据《贵州省黔西县箐口煤矿勘探地质报告》,邻近高山井田瓦斯平均含量为11.89ml/g·r,为高瓦斯矿井;邻近的大水洞煤矿经毕节煤炭局鉴定为11m3/t,亦为高瓦斯矿井。

设计根据勘探报告附表9—《瓦斯解吸、瓦斯成分试验结果表》提供的参数,经计算本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为8.853~19.104m3/t,属高瓦斯矿井。

根据邻近矿井及地质报告提供的现有资料,本矿井暂按高瓦斯矿井设计,但不排除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的可能性,在建设期间,应及时补做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及煤层瓦斯赋存基本参数的测定工作,以便根据实际资料对设计进行适当调整,以便科学地指导下一步施工。

2、煤尘

贵州煤田地质局化验室对8、9煤层进行了煤尘爆炸性试验,煤尘无爆炸性。

3、煤的自燃

贵州煤田地质局化验室对8、9煤层进行了煤的自燃试验,试验表明8煤层和9煤层均为不易自燃煤层。

4、地温

井田勘探期间,对703、801、402、501、1101、803孔进行了钻孔简易井温测量,测量最深803孔670m,地温25.8℃;测量最浅602孔480m处,地温25.3℃。

无高温区,地温梯度为1.5至2.3℃,平均为1.73℃,地温正常,本矿井不存在热害。

六、煤类、煤质与煤的用途

井田范围内有8、9两层可采煤层,煤类均为无烟煤三号(WY3)。

8煤层为中高灰、中高硫、低磷、特高发热值之无烟煤,9煤层为低中灰、低~特低硫、低磷、特高发热值之无烟煤,原煤及精煤工业分析指标见表。

原煤工业分析成果表

煤层

分析项目

Mad(%)

Ad(%)

Vdaf(%)

St,d(%)

Qnet(MJ/kg)

焦渣

特征

8

1.34~3.04

2.82(4)

25.95~35.70

29.24(4)

11.03~12.56

11.60(4)

0.85~4.34

2.30(4)

34.552~35.384

35.065(4)

2

9

1.06~2.91

1.86(6)

15.81~27.68

23.55(20)

8.42~12.87

9.88(20)

0.39~0.69

0.49(20)

34.212~35.579

35.090(20)

2

精煤工业分析成果表

煤层

分析项目(%)

Mad

Ad

Vdaf

St,d

精煤回收率

8

0.60~1.85

0.96(4)

8.50~8.94

8.81(4)

7.45~7.79

7.65(4)

0.54~1.58

0.85(4)

38.81~58.14

47.39(4)

9

0.73~1.44

1.18(6)

8.84~9.86

9.52(6)

7.01~7.83

7.51(6)

0.33~0.39

0.38(6)

40~64.15

52.48(5)

矿井煤炭产品的用途为发电及工业锅炉用煤等,也可作民用燃料使用。

七、其它有益矿物

原煤伴生矿床镓(Ga)、铀(U)、钍(Th)、五氧化二钒(V2O5)等,含量均很低,达不到工业品位,不具开采价值。

八、井田勘探程度及资源储量

1、勘探程度

箐口煤矿于2004年由贵州蒙特资源勘查开发有限公司提交了《贵州省黔西煤矿区箐口煤矿普查地质报告》,于2005年由湖南省煤炭地质勘查院提交了《贵州省黔西县黔西煤矿区箐口煤矿一井田详查地质报告》,于2006年由湖南省煤田地质局第六勘探队提交了《贵州省黔西县箐口煤矿勘探地质报告》。

以上三份地质报告,贵州省国土资源厅分别以黔国土资储备字[2004]41号、[2006]27号、[2006]97号文予以备案。

本矿井勘探范围内共投入地质钻探26孔,12749.33m(其中普查4孔,1722.16m;详查8孔,4087.18m;勘探14孔,6889.99m),每平方公里1.4孔,水文钻探3孔,1178.55m;5~8线基本线距500m,8线以东,5线以西基本线距为1000m。

勘探报告详细查明了勘探区地层、岩性、构造以及井田内主要可采煤层的赋存形态,详细评价了开采技术条件。

(二)资源/储量

由湖南省煤田地质局第六勘探队于2006年提交的《贵州省黔西县箐口煤矿勘探地质报告》已经贵州省国土资源厅以“黔国土资储备字”[2006]97号文备案。

该报告在原勘探范围内共提交331+332+333资源/储量6714.5万t,其中331、332、333资源/储量分别为549.5万t、1580.5万t、4584.5万吨。

(三)建设条件综合评价

由上述可知,本矿井资源丰富,煤层赋存稳定,开采技术条件较简单,电源、水源可靠、交通便利,具备建设的资源条件和外部条件,该项目的建成投产可以提高黔西电厂燃煤供给的可靠性,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

第二节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原则和依据

一、编制原则

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各项建设方针、经济政策和施工技术规范,在确保安全和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安排好工程进度,努力做到早出煤、早达产,尽早发挥投资效益。

2、合理安排施工顺序,正确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抓住主要连锁工程及关键工程施工,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人力物力,确保建井工期目标实现。

3、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提高施工机械化程度,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优质工程。

4、合理安排人力资源,保持劳动力平衡,确保工程连续均衡施工。

5、尽量利用永久设施建井,严格控制临时工程,提高机械、设备及永久设施的利用率。

6、严格按照设计规范施工,根据设计及“三同时”要求,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并同时投入使用。

7、严格按照建设规划及计划要求建设施工,合理安排资金计划,避免出现资金短缺及资金使用不合理而出现资金积压浪费现象。

8、充分合理利用现有的设施、场地,避免重复投资矿井建设的临时设施。

二、编制依据

1、国家和地方政府与煤碳安全生产有关的法律、法规、条例、细则、规定;

2、现行的煤炭行业施工规范和质量验收标准;《贵州省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

3、《煤矿安全规程》(2011年3月版);《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2009);《贵州省煤矿水害防治规定的通知》(黔府办发[2009]64号文防治水有关规定;《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规定的通知》(安检总煤装[2010]146号文;《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能源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的通知》(黔能源发[2010]428号)文,等相关要求;

4、《箐口煤矿可行性研究报告》、《箐口煤矿投资估算书》、《箐口煤矿开采方案设计》、《箐口煤矿初步设计(2012修编)》、《箐口煤矿安全专篇(2012修编)》、《箐口煤矿瓦斯防治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煤与瓦斯突出防治工作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0]154号)、《箐口煤矿瓦斯防治规划》文件、《箐口煤矿炸药库设计》、《箐口煤矿防突专项设计》等。

5、依据现场实际情况。

三、编制说明

1、该项目施工组织设计以2012年审批后的箐口煤矿初步设计(含安全专篇)为准。

箐口煤矿建设工程采用招投标形式开工建设,故,本施工组织设计的重点在于总体施工方案及要求的编制,对于具体的施工方法、施工工艺及要求由中标单位根据施工队自身的技术水平、设备配备、管理素质按照合同条款及箐口煤矿矿井建设的相关资料加以补充编制,使施工组织设计更加切合实际。

2、矿井建设工期较长,对二期及后续工程的部分设计出现滞后现象,该部分设计和方案编制将适时补充。

第二章矿井建设施工总体部署

第一节 矿井开工的前期准备

一、人员准备

箐口煤矿属新建矿井,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工作人员均需进行招聘,所有招聘的人员必须熟悉、适应或以往参与涉煤建井、矿井改扩建工程的技术及技术管理工作,尽可能采用高职称、高学历的全日制专业技术人才,配齐配足专业技术人员,其他管理人员必须会电脑操作,能够应用电脑管理,人员到位后,根据矿井建设的要求及政府的有关规定组建箐口煤矿管理机构,建立管理体系。

二、资金准备:

由黔西正湘煤业有限公司根据工程进度的总体工期安排及工程建设规划负责筹款。

三、施工队伍准备

该工程的建设采用全承包的方式,工程实行对外公开招标,招聘有资质的施工队伍参与箐口煤矿的施工建设;招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韩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