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当前腐败问题及防治对策形势与政策论文.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881661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中国当前腐败问题及防治对策形势与政策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中国当前腐败问题及防治对策形势与政策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中国当前腐败问题及防治对策形势与政策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中国当前腐败问题及防治对策形势与政策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中国当前腐败问题及防治对策形势与政策论文.doc

《浅谈中国当前腐败问题及防治对策形势与政策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中国当前腐败问题及防治对策形势与政策论文.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谈中国当前腐败问题及防治对策形势与政策论文.doc

浅谈中国当前腐败问题及防治对策

【摘要】腐败是世界性的问题。

我国现今腐败问题严重,存在着腐败案件不断增长,三公消费,越权渎职等问题。

而出现腐败问题的原因:

一有根本问题在于制度,二致富强烈动机导致腐败,三经济转型不彻底等。

为此我们要落实监督制约机制和事后惩戒机制,落实舆论和新闻自由和做到制度的完善与创新。

【关键字】腐败问题防治对策

   

“物先必腐,而后虫生。

”新当选的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谈及的这八个字引发了公众的强烈兴趣,也引发了我对于我国腐败问题的思考。

的确,腐败是现今中国社会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也是我们大学生们关注的问题之一。

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说,腐败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

   腐败是世界性的问题。

发达国家有,发展中国家也有;资本主义国家有,社会主义国家也有。

反腐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一个难题。

一、我国腐败问题的现状

(一)腐败案件不断增长

   根据中国官方公布的这种腐败犯罪数字,人们可以看到,中国的经济犯罪率从1965年的10万分之3上升到1981年的10万分之89,在1989年又上升到10万分之181。

中国政府也在官方统计报告中承认,腐败案件在逐年上升,每年增加10%至20%。

(二)三公消费

 2006年中央决算情况报告称,2006年全国财政总收入39373.2亿元、总支出、40422.73亿元。

“三公消费”占收入、支出超过22%。

现代中国有了举世知名的三个“公害”,就是当代中国的官员们与时俱进的创造。

这三个“公害”是:

公车泛滥、公吃奢靡和公游铺张。

中国的官员们日常出行要派车,出差要吃饭住宿要用公费,迎接其他领导又要铺张,这从古代开始就已经有了这些风俗习惯,喜欢讲究排场和所谓的礼貌。

现在我们国家正处于建国以来腐败最严重的时期,属于世界上腐败程度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并且在国际上政府廉洁的排名都比较后。

(三)越权渎职

腐败并不只是贪污受贿,它还包括政府官员的越权渎职,有时后者给中国经济发展的危害远大于前者。

最可怕的是那些“公仆”为了追求政绩,大搞面子工程、献礼工程,大把花掉我们纳税人的钱,却对国计民生于事无补。

我们目前的发展虽然主要体现在经济上,但硬性发展盲目发展,把形象工程各类盲目工程当作发展,以地方政府领导的主观上新的计划经济思想来促进生产发展无异于杀鸡取卵。

大跃进式发展,涸泽而渔,拔苗助长式的发展,只顾眼前利益,破坏环境,不顾子孙后代生存空间的发展,而百姓最关心的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却没有实质改变不能不让公民感到痛惜。

二、当前中国腐败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根本问题在于制度

尽管社会学家指出中国腐败现象的多种不同原因,但是,归根结底,中国腐败问题的根源在于社会主义制度本身。

在中国这种过去实行计划经济的发展中国家,本身就存在一些固有的问题。

中国的资源有限,政府官员对商品和服务拥有很大的分配权。

另外,在供应与分发的渠道中也存在着瓶颈问题。

因此,在缺乏其他供应资源的社会主义结构中,就会有人为了获得这些紧俏资源而干违法的事情。

作为其结果,市民和生意人为了把事情办成就会送礼或行贿,而收礼和受贿的官员就可能干违法的事情。

(二)致富强烈动机导致腐败

在一九七八年中国实行市场经济之前,中国官员的腐败问题相对要轻一些,当时露富是会受到谴责的。

在改革时期,中国政府官员的地位发生了变化。

中国政府鼓励人们利用市场经济提供的新机会发家致富。

成功的企业家,包括一些通过不道德的手段发财的人在内,被誉为英雄模范。

这些发展鼓励人们追求物质财富,因而为腐败提供了强烈的动机。

然而,有了动机之后,还必须有机会才行。

当时政府是用摸石头过河这种摸索的方式引进市场改革的。

但是这种零敲碎打的改革方式却为腐败创造了机会。

以生产钢材为例,政府向国营钢厂投入了资金,这些钢厂则需把生产出来的钢材按一定的定额上交给国家。

为了鼓励提高生产率,政府允许国营钢厂把定额之外的钢材拿到市场上以高价出售,厂家可以保留这些利润。

虽然有些工厂把这些钱用于工人和工厂条件的改善。

但也有一些工厂经理则把这些利润中饱私囊。

(三)经济转型不彻底

此外中国目前腐败问题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经济转型还不完全。

在计划经济时期,政府机构人员也从事商业活动,领导某种行业的部门需要负责分配资源,解决下属公司之间的纠纷,保证这些公司能完成定额生产。

在很多情况下,这些部门几乎可以垄断所管辖的行业。

可是在中国进入市场改革时期,人们逐渐清楚地认识到向市场经济转型需要把政府和企业分开。

国有企业被认为在运作方面应该享有更大的自主权,部级单位一方面仍然需要对该行业进行监管,但另一方面则需要远离商业活动。

尽管政府采取了这些限制行政部门经商的措施,但是一些部级单位仍然和下属公司保持较为密切的联系。

三、防治对策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正经历着经济社会和政治体制等一系列转型的发展中大国,转型中的中国政府正经历经济市场化、分权化、全球化和利益多元化,其转型的复杂性远远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

经济市场化打破了政府原有体制的垄断性、封闭性,导致新的经济成分产生,为寻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分权化造成公共产品提供严重缺位;经济全球化使中国迅速融入全球经济,使得资金外逃、贪官外逃成为可能,增加了反腐败的难度;利益多元化导致不同利益群体的产生,使得寻租行为盛行。

    因此,我们既要清醒地认识当前中国腐败的严重性和反腐败任务的艰巨性,也要客观地对待当前中国的腐败现象,不能因为无法迅速战胜腐败而丧失信心。

事实表明,共产党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党内是健康力量占主导地位,这是我们能够抑制、控制,并最终战胜腐败的根本保证。

(一)落实监督制约机制和事后惩戒机制

落实行政权力行使过程中的监督制约机制和事后惩戒机制。

要加强对行政行为的监督。

提高行政行为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程度。

制订行政自由裁量行为的程序、规则,明确行政自由裁量的范围、制约行政自由裁量权。

重大行政裁量行为必须经过咨询、听证、决定、审议、复核和监察等环节。

同时要健全事后惩戒机制,比如对一些领导干部发生渎职行为,比如豆腐渣工程,要追究有关责任人的相关责任,并在惩罚方面加重力度,使得政府人员有畏惧心理,从而减少腐败。

(二)落实舆论和新闻自由

要落实舆论监督的独立性和新闻自由。

大众传播媒体,作为社会的大众传播媒体,也是民意的代言人和社会良知的守望者,也应具有宪法规定下的舆论独立性和言论自由。

政府应接受舆论监督,同时虚心接受媒体所反映的人民的心声。

一个为了人民利益的政府,没有理由害怕舆论失去控制,也没有理由不敢面对新闻的真实性。

只有做了昧心事,违背党纪国法,迫害民众、害怕千夫指的政治蠹虫,才会干涉新闻自由。

利用大众传播媒体等等手段,可以更好地了解到政府是否存在“三公消费”,从而进行一场全民反腐的战役。

(三)制度的完善与创新   

 腐败是制度漏洞的表现,反腐败本质上就是不断完善和创新制度的过程。

首先,改革和完善干部人事制度。

改革和完善干部人事制度是廉政制度建设的突破口,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结合中国廉政制度建设的实际需要,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坚持干部选拔任用的群众路线、加强和改进对领导干部的实绩考核和经济审计、逐步推行领导干部交流、回避制度、加强组织人事部门的自身建设等。

其次,从党的内部建设来看,党需要“自我改革、自我创新、自我转型、自我建设”;从党面对的外部挑战来看,党需要“锐意进取、不断创新、主动转型、从严建设”。

党内民主制度的建立就是党为遏制腐败而构建的一种预防机制。

因此,我们要完善党内外群众来信来访制度、强化党员干部的组织生活制度、健全党员领导干部的民主评议制度、完善党的举报和申诉制度等。

最后,就政府职能转变而言,就是要逐步建立与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相适应的制度与机制。

换言之,就是要建立、完善与创新制度,逐步实现政府由“越位”、“缺位”、“错位”到“定位”、“到位”、“正位”的转变,从计划手段、行政手段调节为主转向以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调节为主,从直接控制为主转向间接控制为主。

从而在源头上消除腐败滋生的土壤与温床。

反腐败是一场旷日持久的苦战,它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所以付出大量的毅力和勇气。

反腐败的路充满着荆棘,需要坚定不移的决心才能把反腐坚持下去。

只要我们的政府坚持公开透明的机制,人民群众能够密切配合,我们国家的反腐工作就会坚定的进行下去。

总有一天,腐败问题会成为历史,随着时间消逝而去,我们国家的土地将成为一方净土。

参考文献:

李秋芳《反腐败的思考与对策》中国社会科学院惩治和预防腐败理论文集2005年刘长江《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官员的特点和遏制方法》《唯实》杂志1998年

熊光清《当前中国的腐败问题与反腐败策略》中国研究院2011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韩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