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基坑开挖作业指导书详解.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883740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48.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基坑开挖作业指导书详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深基坑开挖作业指导书详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深基坑开挖作业指导书详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深基坑开挖作业指导书详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深基坑开挖作业指导书详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深基坑开挖作业指导书详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深基坑开挖作业指导书详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深基坑开挖作业指导书详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深基坑开挖作业指导书详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深基坑开挖作业指导书详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深基坑开挖作业指导书详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深基坑开挖作业指导书详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深基坑开挖作业指导书详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深基坑开挖作业指导书详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深基坑开挖作业指导书详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深基坑开挖作业指导书详解.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深基坑开挖作业指导书详解.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深基坑开挖作业指导书详解.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深基坑开挖作业指导书详解.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深基坑开挖作业指导书详解.docx

《深基坑开挖作业指导书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基坑开挖作业指导书详解.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深基坑开挖作业指导书详解.docx

深基坑开挖作业指导书详解

一、编制目的...................................................1

二、适用范围...................................................1

三、作业准备...................................................1

3.1.材料准备................................................1

3.2.内业准备................................................1

3.3.外业准备................................................1

四、编制依据...................................................1

4.1.编制原则................................................2

五、技术要求...................................................2

六、施工工艺和流程.............................................2

6.1.施工程序................................................2

6.2.工艺流程................................................2

七、施工要求...................................................4

7.1.测量放样................................................4

7.2.引截地表水..............................................4

7.3.基坑开挖................................................4

7.4.基坑排水、降水..........................................9

八、劳动组织.................................................12

八、机械设备配置..............................................12

十、质量控制及检验............................................12

10.1.质量控制..............................................12

0

10.2.质量检验.............................................13

十一、安全及环保要求..........................................13

11.1.安全要求..............................................13

1

一、编制目的

明确深基坑开挖作业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指导并规范本标段涉及深基坑开挖作业的工程施工。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新建蒙西至华中地区铁路煤运通道MHTJ-2标段开挖深度在3--6m的桥梁承台,涵洞基础工程。

三、作业准备

3.1.材料准备

挖掘机、水泵、水管、电线、发电机或网电、铲车、铁锹、水鞋、水准仪、全站仪等;

3.2.内业准备

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

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制定施工安全保障措施,

提出应急预案。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3.3.外业准备

3.3.1.桩基施工已完成,并强度已满足开挖要求;

3.3.2.场地已平整,对于有钢板桩支护的钢板桩施工已完成;

3.3.3.在已平整完成的作业面上精确放样、放出开挖线、并经验收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将控制点引到适当位置加以固定并妥善保护。

四、编制依据

《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10002.1-2005J460-2005

《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TB10002.5-2005J464-2005

《新建铁路蒙西至华中铁路煤运通道土建工程浩勒报吉至三门峡段》

0

MHTJ-2施工图及通用图。

对当地环境及现场踏勘资料。

4.1.编制原则

4.1.1.全面、充分响应施工合同,严格执行技术规范。

4.1.2.实事求是,施工方案力求经济、适用、可行。

4.1.3.采用专业桥涵队管理组织施工,推行标准化管理工程,做到安全、优质、文明、高效。

五、技术要求

5.1.做好施工测量,基础纵横边中心和临时水准基点,同时还必须做好断面测量,放出基本边桩,经核对无误后,方可施工。

5.2.按基坑施工要求清除地面土堆及防碍基坑开挖的障碍物,对受开挖影响的架空线和地下管线,采取迁改或保护措施。

5.3.在基坑顶部边缘外四周挖好防水、排水沟以拦截雨水。

若基坑在低凹处或河床中,为排干积水,必须准备足够的排水机具。

5.4.测出所开挖基坑底至作业面的标高。

六、施工工艺和流程

6.1.施工程序

施工程序为:

开始→施工准备→测量放样→修筑周边引截排水设施→

基坑开挖→安装支撑→基坑清理→基坑尺寸检查→基坑地址检验→申请变更→地基处理检验→基坑报验。

6.2.工艺流程

见下表有支护基坑明挖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流程图

1

不合格

合格

2

七、施工要求

7.1.测量放样

首先利用控制测量网通过全站仪定出基础的四周边桩(外移50cm)并

打上木桩作为标志,“桩标”必须位于基坑开挖范围以外的可靠地点。

应特别注意在曲线桥梁上墩台的纵向中心与线路中心。

7.2.引截地表水

基坑开挖之前,应先做好地面排水系统,在基坑顶外缘四周向外设置

排水坡或设置防水梁,在适当距离处设置截水沟,应采取防止水沟渗水的措施,以免影响坑壁稳定。

7.3.基坑开挖

7.3.1.测量放线

导线控制点测设出桩中心后,放出承台四周边桩(外移50cm),用木桩标定出,同时测出承台底至作业面的高差。

7.3.2.基坑开挖

7.3.2.1.一般基坑开挖

基坑开挖采用挖掘机配自卸汽车运输的方式,并辅以人工配合清除

桩四周的土和修正边坡。

挖至离承台底20cm左右时,改由人工开挖清理,

以减少对原状土的扰动。

同时开挖时要注意对桩体的保护,开挖由专人指

挥,不得碰撞桩基。

开挖时注意观察坑缘边沿有无裂缝,坑壁有无松散塌

落现象发生并采取必要的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基坑挖出的土方应立即由

自卸车运出施工区域,当挖出的土含水量符合要求,经监理工程师同意可临时堆放在指定区域。

1、基坑顶有动载时,坑顶缘与动载间应留有1m的护道,如地质、

3

水文条件不良或动载过大,应进行基坑开挖边坡验算,根据验算结果确定采用增宽护道或其他加固措施。

2、基坑穿过不同土层时,坑壁边坡可按各层采用不同坡度。

当下层

土质为密实黏质土或岩石时,下层可采用垂直坑壁。

在坑壁坡度变化处可

视需要设不小于0.5m宽的平台。

在既有建筑物旁边开挖基坑时。

应符合施工图和工艺设计的规定。

3、基坑开挖应根据地质情况采用人力或机械开挖,并在开挖过程中,

随时检查开挖尺寸、位置,严密注意地质情况变化,随时修正基坑尺寸和开挖坡度。

4、采用机械开挖时,基底应留20~30cm土层,改为人工开挖,避免

机械施工扰动基底采用人工开挖而留置的20~30cm土层,应勤测量、勤

检查,以避免基坑深度超挖。

当基坑深度超挖时,应通过变更设计采取降低基础、加厚基础等措施,不得随意回填。

7.3.2.2.有钢板桩护壁的基坑开挖

1、钢板桩支护施工工艺及施工程序

(1)钢板桩采用III型拉森钢板桩,钢板桩之间采用

HW250*250*11*11围檩进行连接,围檩与每根钢板桩之间空隙需为厚20mm

钢板焊牢抵紧。

转角需设置八字撑构件,采用25a型工字钢进行内支撑。

(2)钢板桩施工的一般要求

1板桩的设置位置要符合设计要求,便于基础施工,即在基础最突出的边缘外留有施工作业面。

2基坑护壁板桩的平面布置形状应尽量平直整齐,避免不规则的转角,以便标准板桩的利用和支撑设置,各周边尺寸尽量符合板桩模数。

③整个基础施工期间,在挖土、吊运、浇筑混凝土等施工作业中,严

4

禁碰撞支撑,禁止任意拆除支撑,禁止在支撑上任意切割、电焊,也不应在支撑上搁置重物。

7.3.2.3.板桩施工的顺序

板桩准备→围檩支架安装→板桩打设→偏差纠正→拔桩。

7.3.2.4.板桩的检验、吊装、堆放

1、板桩的检验

对板桩,一般有材质检验和外观检验,以便对不合要求的板桩进行矫正,以减少打桩过程中的困难。

外观检验:

包括表面缺陷、长度、宽度、厚度、高度、端头矩形比、平直度和锁口形状等项内容。

2、板桩吊运

装卸板桩宜采用两点吊。

吊运时,每次起吊的板桩根数不宜过多,注

意保护锁口免受损伤。

吊运方式有成捆起吊和单根起吊。

成捆起吊通常采用钢索捆扎,而单根吊运常用专用的吊具。

3、板桩堆放:

板桩堆放的地点,要选择在不会因压重而发生较大沉陷变形的平坦而坚固的场地上,并便于运往打桩施工现场。

堆放时应注意:

(1)堆放的顺序、位置、方向和平面布置等应考虑到以后的施工方

便;

(2)板桩要按型号、规格、长度分别堆放,并在堆放处设置标牌说

明;

(3)板桩应分层堆放,每层堆放数量一般不超过5根,各层间要垫

枕木,垫木间距一般为3~4米,且上、下层垫木应在同一垂直线上,堆放的总高度不宜超过2米。

5

(4)导架的安装

在板桩施工中,为保证沉桩轴线位置的正确和桩的竖直,控制桩的打

入精度,防止板桩的屈曲变形和提高桩的贯入能力,一般都需要设置一定刚度的、坚固的导架,亦称“施工围檩”。

导架采用单层双面形式,通常由导梁和围檩桩等组成,围檩桩的间距

一般为2.5~3.5米,双面围檩之间的间距不宜过大,一般略比板桩墙厚度大8~15mm。

安装导架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采用经纬仪和水平仪控制和调整导梁的位置。

2导梁的高度要适宜,要有利于控制板桩的施工高度和提高施工工效。

3导梁不能随着板桩的打设而产生下沉和变形。

4导梁的位置应尽量垂直,且不能与板桩碰撞。

7.3.2.5.板桩施打

1、板桩用吊机带振锤施打,施打前一定要熟悉地下管线、构筑物的情况,认真放出准确的支护桩中线。

2、打桩前,对板桩逐根检查,剔除连接锁口锈蚀、变形严重的普通板桩,不合格者待修整后才可使用。

3、打桩前,在板桩的锁口内涂油脂,以方便打入拔出。

4、在插打过程中随时测量监控每块桩的斜度不超过2%,当偏斜过大不能用拉齐方法调正时,拔起重打。

5、板桩施打采用屏风式打入法施工。

屏风式打入法不易使板桩发生

屈曲、扭转、倾斜和墙面凹凸,打入精度高,易于实现封闭合拢。

施工时,

6

将10~20根板桩成排插入导架内,使它呈屏风状,然后再施打。

通常将

屏风墙两端的一组板桩打至设计标高或一定深度,并严格控制垂直度,用

电焊固定在围檩上,然后在中间按顺序分1/3或1/2板桩高度打入。

屏风式打入法的施工顺序有正向顺序、逆向顺序、往复顺序、中分顺

序、中和顺序和复合顺序。

施打顺序对板桩垂直度、位移、轴线方向的伸

缩、板桩墙的凹凸及打桩效率有直接影响。

因此,施打顺序是板桩施工工

艺的关键之一。

其选择原则是:

当屏风墙两端已打设的板桩呈逆向倾斜时,

应采用正向顺序施打;反之,用逆向顺序施打;当屏风墙两端板桩保持垂

直状况时,可采用往复顺序施打;当板桩墙长度很长时,可用复合顺序施打。

板桩打设的公差标准如下表所示。

项目

允许公差

板桩轴线偏差

±10cm

桩顶标高

±10cm

板桩垂直度

1%

6、密扣且保证开挖后入土不小于2米,保证板桩顺利合拢;特别是

工作井的四个角要使用转角板桩,若没有此类板桩,则用旧轮胎或烂布塞缝等辅助措施密封。

7、打入桩后,及时进行桩体的闭水性检查,对漏水处进行焊接修补,每天派专人进行检查桩体。

7.3.2.6.钢板桩施工完成后进行基坑的开挖,开挖工艺和一般基坑开挖相同。

7.3.2.7.板桩的拔除

7

待承台基础施工完毕基坑回填后,要拔除板桩,以便重复使用。

除板桩前,应仔细研究拔桩方法、顺序和拔桩时间及土孔处理。

否则,由

于拔桩的振动影响,以及拔桩带土过多会引起地面沉降和位移,会给已施

工的地下结构带来危害,并影响临近原有建筑物、构筑物或底下管线的安全。

1、拔桩方法

本工程拔桩采用振动锤拔桩:

利用振动锤产生的强迫振动,扰动土质,

破坏板桩周围土的粘聚力以克服拔桩阻力,依靠附加起吊力的作用将桩拔除。

2、拔桩时应注意事项

(1)拔桩起点和顺序:

对封闭式板桩墙,拔桩起点应离开角桩5根

以上。

可根据沉桩时的情况确定拔桩起点,必要时也可用跳拔的方法。

拔桩的顺序最好与打桩时相反。

(2)振打与振拔:

拔桩时,可先用振动锤将板桩锁口振活以减小土的粘附,然后边振边拔。

对较难拔除的板桩可先用柴油锤将桩振下

100~300mm,再与振动锤交替振打、振拔。

(3)起重机应随振动锤的启动而逐渐加荷,起吊力一般略小于减振器弹簧的压缩极限。

(4)供振动锤使用的电源为振动锤本身额定功率的1.2-2.0倍。

(5)对引拔阻力较大的板桩,采用间歇振动的方法,每次振动15min,振动锤连续工作不超过1.5h。

(6)板桩土孔处理

对拔桩后留下的桩孔,必须及时回填处理。

回填的方法采用填入法,

8

填入法所用材料为砂。

7.4.基坑排水、降水

7.4.1.基坑排水

开挖基坑渗水,一般采用明沟法排水,沿坑底四周基础范围以外排水沟和集水坑,汇集基坑渗水,然后用水泵排除坑外。

7.4.2.从地下水位以上50cm开始,每一层开挖,均首先开挖排水沟

和集水坑,并使排水沟和集水坑底低于本层基坑开挖底面深度,保证排水通畅。

7.4.3.排水沟、集水坑的大小,主要根据渗水量的大小而定。

排水沟

深0.5m,底宽应小于0.3m,纵坡为1%~5%,如排水时间较长或土质较差

时,沟壁可用木板或荆笆支撑防护。

集水坑一般设在下游位置,一个或数

个,最小边长0.6m深度一般应大与0.7m或低于进水笼头的高度,集水坑

可以荆笆、编筐或木笼围护,并在外侧四周绑一层麻袋片,以防止流动泥

沙堵塞吸水笼头。

抽水能力应为渗水量的1.5~2.0倍。

基坑排出的水要以水管或水槽远引。

7.4.4.井点降水

在砂土层中开挖基坑,可采用井点降水法。

井点降水法是在基坑

周围设渗水井点管,配置抽水设备,通过不间断的抽水,使基坑范围内的地下水降低至基坑底以下深度。

7.4.5.基坑清理

基坑开挖后,采用人工清除坑底松土,铲平凸起部分,修正边坡。

以铲为主,不得补填。

7.4.6.基坑检查

9

1、基坑开挖到施工图标示基础底高程后,必须进行基底检验,方可

进行基础施工。

基坑检验合格后,应随即施工基础,尽量缩短暴露时间。

2、利用测量控制系统,对基底进行放样,测设基础底面中心十字线、轮廓线和基坑底高程。

桩点应设置牢固,并挂线以备检查。

3、基底的触探实验包括静力触探和动力触探两种。

根据基底土质条

件、工程要求和操作经验,可采用不同的触探类型、探头规格和方法。

4、静力触探是利用机械或液压装置将带有一定规格的圆锥形探头的

触探杆,按一定速率压入土层,用电阻应变以测量出土基对探头贯入的阻

力,与已经荷载试验测得的地基土容许承载力,形变模量和压缩模量的数

据关系式,从而确定触探地基的容许承载力压缩形变工程特性。

静力触探

是一种原位测试技术,适用与流塑状黏质土、一般黏质土和砂类土及类似

地层,对含有砾卵石、密实的砂土层、漂石类和岩石层难以贯入而不适用。

5、动力触探是利用一定的落锤能量,将与探杆相连的一定规格的锥

形触探头打入待勘探的土层中,根据打入的难易程度(贯入度)得到每贯

入一定深度的锤击数,以此判定土的性质的一种原位勘探、测试方法。

适用与砂类土、黏质土、黄土、较松散的填土和颗粒较小的砾类土。

但对含有块石、漂石的黏质土不适用。

6、为了鉴定地基土的形变性和承载力,可以在准备检验的地基上以一定尺寸的平板做荷载试验。

7.7.基底处理

7.7.1.当基底以下地质不符合要求时,应通过变更设计采取处理措施,

处理方法随地基土质不同而异。

如遇到地基软硬不均、溶洞、裂隙、泉眼

10

等特殊情况,应采用换土法、土桩法、砂桩法、重锤夯实法、旋喷法、塑料排水法、振动水冲法、化学液体加固法等特殊的处理方法。

7.7.2.对于粉质土、黄土、砂土、小粒径等基底,也可采用旋喷桩。

利用旋喷钻机把带有特殊喷嘴的灌浆管钻进土层的预定位置后,用高压泥

浆泵等高压发生装置,使浆液或水成为20Mpa左右的高压喷射流,从灌浆

管底部侧面的喷嘴喷出,同时钻杆以一定速度徐徐旋转提升,不断以强力

冲击切削体,除一部分细小粒随浆液冒出水面外,其余在喷射力有效作用

范围内从土体剥落下来的土粒与浆液充分搅拌混合,并按一定的浆土比例

有规律重新排列。

浆液经一定时间凝结后即在土中形成一个柱状固体。

8、劳动组织

施工人员按施工方案,机械,人员组合,工期要求进行合理配置。

序号

工种

个数

1

负责人

1人

2

技术主管

1人

3

专兼职安全员

1人

4

工班长

1人

5

挖掘机司机

2人

6

自卸车司机

1人

7

普工

8人

8

机械工

2人

其中负责人,工班长,技术员,专兼职安全员必须由施工企业正式职工担任,并根据工程情况适当配备若干劳务工人。

九、机械设备配置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置表

序号

机械种类

数量

1

挖掘机

1台

2

装载机

1台

3

自卸车

1辆

4

水泵

1个

5

发电机

1台

11

十、质量控制及检验

10.1.质量控制

10.1.1.基坑开挖、采用水平桩严格控制基底的高程,标桩间的距离≤3m,以防基底超挖。

10.1.2.在软土地层开挖桩基承台基坑时,应按工程桩施工顺序流水

作业,以保证桩身强度到达70%以上时才开挖基底。

挖方要对称进行,高差不应超过0.8m,防软土滑陷而发生桩身位移。

10.1.3.在地下水位以上挖土,必须有措施、有方案。

地质资料反映

有细砂粉土、中粗砂层的工程项目,必须有截水、降水等有效防止流砂的措施。

10.1.4.根据测量放样的基坑开挖边线,采用挖掘机结合人工的方式

进行基坑开挖。

基坑开挖时,挖掘机顺着基础长边的方向,向后退着挖。

开挖过程中,应注意控制好坑壁坡度,以防止坑壁坍塌。

同时要控制好基

坑开挖的深度,先采用机械开挖至基础底标高处,接着再人工精确修整至基础底标高。

10.2.质量检验

基坑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

项目

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

基本要求

1、基坑开挖不的扰动基底土壤,防止挖超,严禁用土回填。

基底不的得浸水或冰冻。

2、基底上的淤泥必须清楚干净。

其他符合施工图要求的杂物和旧桩必须清楚

3、边坡坡度符合工艺设计要求,平整,局部超挖嵌补牢固,无开裂。

4、小桥的基底承载力检验,可采用直观或触探方法,必要时可进行土质试验,中大桥一般采用触探或钻探(钻探至少4m)取样做土工试验或静载试验。

基坑挖开

允许偏差

检查部位

允许偏差

(mm)

检查频率

检验方法

范围

点数

坑底高程

±50(±)

+50,-

200(石)

每座蹲、台

5

用水准仪测量

12

纵横轴线

50

2

用经纬仪测量

纵横各测一点

基坑尺寸

不小于施工图标示值

4

用尺量,没边各测一点

十一、安全及环保要求

11.1.安全要求

11.1.1.基坑顶周边设置连续封闭的安全护栏,防止人员坠落。

11.1.2.靠近道路及便道侧,基坑边增加多一道卸荷措施,保证行车的安全距离。

11.1.3.在土基开挖后,应保持降低地下水位在基坑底500mm以下,

防止地下水扰动基底土。

在降水过程中,应防止相邻及附近既有建筑物或

构建物、道路、管线等发生下沉或变形,必要时与设计、建设单位协商,

对原建筑物地基采取回灌技术等防护措施。

湿陷性黄土区基坑开挖,不宜采用井点法开挖。

11.1.4.应及时做好抽水工作,随时注意基坑壁变化防止坍塌事故发

生。

基坑开挖完成后,可在基坑边坡上设置两个爬梯方便人员进出基坑。

11.1.5.在施工工程中应注意观察坑缘顶面有无裂缝,坑壁有无松散塌落现象。

11.1.6.抽水设备的电器部分必须做好防止漏电的保护措施,严格执

行接地、接零和使用漏电开关三项要求。

施工现场电线用三相五线制架空拉设。

11.1.7.弃土位置应统一规划,不得随意弃土。

临时堆放,应距槽沟边缘0.8m,高度不宜超过1.5m。

11.1.8.选择弃土位置以不得防碍施工为原则;弃土堆放坡脚距坑顶

边缘的距离不小于基坑的深度;距离桥位附近时,应弃在桥位下游方向;

13

不得弃于河道或河岸滩淤塞河道,不能影响泻洪。

11.1.9.基坑开挖尽量安排在少雨的季节施工。

雨季施工时,除基坑

周围设置排水设施外,应架设雨棚,防止基坑淋水。

基坑抽水应引入既有

排水系统,不得直接排入农田,必要时经过滤或沉淀后达标排放。

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